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范文(18篇)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7 13:07:02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范文(18篇)
时间:2024-02-07 13:07:02     小编:紫薇儿

社会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怎样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除了关注自身表现,还要关注环境因素和团队协作的贡献。下面是一些写作总结的技巧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国外的教育思想在为我们带来全新启示的同时,也给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品性特征的培养都具备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寻求小学教育的优化发展和创新已成了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小学是人生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阶段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少年儿童群体,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大多较为活泼好动,好奇心较为旺盛,模仿力极强,但存在观察力和注意力较难持久集中的`问题,容易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转移注意力,同时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在逐渐成熟和发展过程之中。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需要结合小学生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感知能力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特征,设计符合小学生可接受水平范围之内的基础知识教学。当今时代处于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的新时期,信息的传播和发展早已不受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全球村概念已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社会经济、文化还是教育领域,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这给我国小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思潮冲击,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固然有积极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最本质的是构建既适应我国国情又具备全球化视野的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目前我国小学教育正不断谋求全新的优化和创新,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逐渐由技能教育转变为重视学习态度、情感素养和价值观培养的综合素养教育。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为小学生奠定社会行为习惯和思维基础,如何建立兼具科学性和人文关怀的价值观依然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

在全球化背景下,基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可塑性,小学教育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禁锢,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更高阶段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集中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和健康心态的综合教育,以树人为主要教育目的,以传道授业解惑为根本原则,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实现富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教育优化发展。

三、实现我国小学教育优化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国学教育的启蒙。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在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也需要注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在小学教育阶段注重国学教育的良好启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信念,而且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对于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国学教育启蒙实质上是应用国学经典展开素质教育,有助于达到道德教育、通识教育的本质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明晰事理,学会为人处世。另外,通过针对性地诵读和解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华文学的深层次感悟能力,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影响。

(二)注重创新教育的培养。

传统小学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同时习惯于应试教育培养的思维,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样的模式化教育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更加注重,因此小学教育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转变和优化,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养教育发展,由模式教育向创新教育方向转变。小学作为重要启蒙阶段,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启发式培养,这需要通过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在更高阶段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创新思维和素养基础。

(三)注重社会人教育的转变。

在人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时期,存在自然人和社会人两个重要阶段。西方文化背景中的小学教育是注重实用性教学,育人目的在于促进其成为有用之人。与西方教育思想略有不同,我国传统小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偏向于文化知识的基础普及,但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小学教育也应进行优化发展,切实回归至教育的本质,使人具有人的本质,促使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行教育转变。实现这一发展方向,需从两个方面入手:学科知识入门和品性特征养成。中学乃至大学教育注重专业入门,而小学教育则偏向于基础学科入门,同时需要针对学生培养其关于责任、方法和美的感悟这些方面的品性特征,促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责任感,了解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方法,同时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以此实现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这一教育发展理念正应和了传统教育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本质理念。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小学教育应不断寻求多元化理念的发展,应用更加开放和创新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真正的教育主体,通过国学启蒙教育、创新教育和社会人教育等多方面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促进教育树人这一重要理念的实现。

参考文献:

[2]秦克铸,薛忠祥.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课题组,全球化背景下的学前―――小学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研究[j].淄博师专学报,,04:3-13.

[5]彭小虎.美国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加州小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09:6-9+56.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二

我们国家始终都非常重视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2004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新《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06年10月,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等。这充分表明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文明礼貌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

我校现有学生750人,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又加上由于父母出外务工,主要跟随祖父母生活。所以这些孩子缺乏必要的礼仪常识,不懂得尊敬长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另外还有部分家长,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习惯养成,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我校这些年来,虽然一直在重视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但效果也不理想。例如,很少有学生见到老师主动问好;下课上厕所拥挤;见到地上垃圾不能主动捡起等,这些都是与学生的文明礼仪部相称的。在现在社会中,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我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我校在此提出这个课题,是想以此为契机,切实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我校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摸索出一条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和谐校园出一份力。

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指小学生在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等方面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将如何为人、处事、学习和仪表卫生具体化一系列习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来进行培养。

大教育家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力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深,国无礼而不宁。”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颜元说:“国有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重视做中学,实践中养成习惯。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爱,更加温馨、和睦、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全校学生。

4、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的规律,创新有效途径与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施课题研究前礼仪习惯的状态,并做好记录。

2、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问卷调查,收集信息,做出定性分析。

3、访谈法:适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及班主任座谈会,走访研究对象的家庭及班级,了解学生的表现及其习惯及其习惯养成的进度,及时纠正其不恰当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做好个案记录。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1)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

(2)制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

(3)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分头查找相关的课题资料。

(4)学生状况分析(研究对象前测)。

2、研究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撰写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2)制定每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按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4)定期召开实践研究总结会和研讨会。

(5)研究对象后测。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

(1)撰写相关的课题总结和论文;

(2)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接受课题研究的鉴定、结题。

3、提高家长、教师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4、教师工作札记、反思、案例、故事等。

5、形成一套培养学生习惯、文明、礼仪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

1、构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找到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特有评价体系。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养成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

3、使教师提高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进行的生产组织和市场扩展活动、巨额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国际经济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区域经济波动对全球经济体系的传导和冲击以及纷纷建立的一体化经济区域等一类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重要经济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密切的关注,并被概括为“经济全球化”现象,包括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投资全球化等各个方面1,2。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同时也为人们在大的历史尺度上透视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把握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用“全球化”的分析框架观照其它领域的人类活动是“经济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事实上,目前关于“全球化”的研究已经不限于经济活动,除“经济全球化”以外,在“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全球战略”、“全球主义”、“全球问题”等方面都有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3,4,5,6,成为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学术研究规范。

比较而言,教育界对“全球化”现象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无动于衷:我们既没有看到一篇关于“教育全球化”或“全球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目前一些关于wto与中国教育的研讨也仅仅限于就事论事而缺乏学理探究,本文作者在“全国第二届教育政策高级研讨会”所做的专题发言“教育全球化与开放基础教育市场的政策框架研究”7至今也未得到学界的积极回应。难道是教育活动中不存在“全球化”的问题吗?或者是“全球化”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于研究此类教育现象?还是此类教育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看来都不是。本文将依据充分的事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希望因此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本文对“教育全球化”的研究包括现象、历史和机制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育全球化”给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创新问题。

二、“教育全球化”的主要形态。

下面分别予以讨论。

1.教育资源(要素)的跨国流动留学(留学生)是此类“教育全球化”现象的典型代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瑞典、挪威等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纷纷来华频频举办各种“教育展”,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并因此成为“大专辩论赛”的主题。8,9,10另据官方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赴美留学生超过三十万11,去其他国家留学人员也相当可观。

无论中外,留学的历史都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12。只是以往大都将其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现象来看待,现在则还注意到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

1994年,世界大学生6100万,其中留学生占2%,达130万人。二战以后,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历来为世界之最,1994年,在美国就读的留学生达50万人,为美国经济提供了近100亿美圆的市场容量;1992年,澳大利亚教育创汇7。5亿美圆,成为该国第一大出口商品,而在1986年仅3400万美圆,五年增长20多倍。目前,澳大利亚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汉城、台北、曼谷、雅加达、吉隆坡等地开设了连锁教育中心,今年教育出口收入可望超过20亿美圆。

39所高校走出国门招生《经济日报》00/09/26就在国外高校纷纷来中国招生之际,中国高校也将走出国门,瞄准国际留学市场。10月28日、29日,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9所国内高校将聚集韩国,举办“中国留学说明会”。据介绍,接受外国留学生一直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国际合作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有效手段,还可补充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去年我国共接受了来自142个国家的近4万名自费留学生。(柯棘)。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当中,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要求下,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提出培育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建设性建议,也大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开展做出一些贡献。

1.1大学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且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以及生活能力上都有些一些不足,过分地依赖父母,生理以及心理表现不成熟,更加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没有解决办法。同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存在着不诚信、不认真、不学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1.2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除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有一系列不良的习惯,比如考试期间想出各种办法作弊,课堂上十分随意,吃瓜子、看偶像剧,在集体居住的宿舍中也经常会出现垃圾成堆的现象,还有宿舍楼厕所、楼道等地方的卫生情况十分差,除此之外还有学校里到处都是甜蜜的情侣出没,为校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一下,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覆盖了大多数的高校,由于高校管理水平的差异,这些问题的深浅程度也表现得不一样,但我们可以看到,出现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文明理念教育,学校没有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1.3传统的落后观念的存在在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无论是学校领到或者是老师,甚至是家长,都会有一种传统的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在高中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在大学时候更加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但是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问题,而是一生的学问,是在我们每一个学习生活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人在大学阶段,是自身在各方面走向成熟时期,一个学生的文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人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1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中,尤其是非211工程院校,学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强有力的实施制度的团队,使得对于大学生的某些规定流于形式。当代的大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诱惑,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学习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等一系列不良的现象。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教育中想学生灌输优秀社会人物的事迹,做好榜样的力量,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目标。同时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学会约束以及才能成就自己。

2.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教育大学生,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和祖国的事业和前途是不可分割的。所以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教育学生。

2.3学校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要想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首先要有有力的制度保证,把大学生置于制度的监管之下,使大学生从他律走向自我约束。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出台和更新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规章制度,促进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大学生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

2.4要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老师。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学生自己独立思维的水平特别强,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才更有利于学习。而老师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笔者认为必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所讲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弃那种老师上课只是照搬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大学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立足实际,教育联系实际,多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养老院义务活动日,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等等,通过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

综上所述,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巨漫长的任务,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学生自己的约束和自制。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四有公民。

[1]曾艳。深化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m].社会科学出版,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五

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多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很多高校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更谈不上重视,也许是受到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本就薄弱,价值取向更加偏向功利性。因此,大学生所受到的教育更加不均衡,人文知识的缺乏导致人文素质较低,而人文精神也就更加无从说起。当代高校人文素质与高校发展更像是“上半身”与“下半身”分离前进,让人担忧,人文素质教育更多是“贴在墙上”,而不是落在实处。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更多地像是一种辅助性的安排,学时与学分安排明显不足,甚至安排相关课程只是一种制度安排,流于形式。另外,相关投入少、规划乱、内容陈旧、形式刻板,大学生更多只接触理论,无法融入生活,这样只是一种资源浪费,对素质提高一点作用都没有。

(三)校园缺乏人文气息。

对大学生而言,除了专业课程,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不可或缺,是向学生展示文学艺术魅力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方式。然而,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课余时间便放任自流。在数据化时代,许多大学生都将时间消耗在计算机、手机等网络平台,甚至沉溺于其中而无法自拔,中国传统文化被弃之脑后。在这种形式下,很多高校却只注重单纯提升人文素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创新,相互模仿。校园文化创建应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与创造力,形成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格。

(一)文学可表现人类的文化性格特征。

人类的文化是漫长而瑰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无数的璀璨明珠不断吸引人们的眼光,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而现代欧美电影的大量涌入,也给东方传统文化造成不小的冲击,这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争夺文化阵地,武器便是文学和艺术。因此,文学所特有的深厚影响力不可忽视。

(二)透过文学艺术可以透视人的心灵。

优秀的作品总是会被世人传诵,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扎根于生活与历史,高度传神,能够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更深入透视人的心灵。人们的价值观指导着人们的行动,大学生仍需要被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而这时学校给予正确的指导便有重大意义。

(三)文学教育是延伸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历史延续五千年,在整个世界文化史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体验。同时,传统文化包含很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此,应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方面展示给大学生并加以引导,提升人文修养。

(一)变革思想,重置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者尤其是学校领导应该认识到文学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大素质教育投入,将文化教育课程提升到与专业课程并重的高度,重新设置学时学分。另外,可重新编纂系列教材,尤其是能凸显人文精神的优秀教材,尽力开展相关课程,让大学生能意识到学校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在全世界掀起“中国热”的时候,中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而国内高校更加不能丢弃,应该将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神圣的使命,培养大学生继承民族文化精髓,提升人文素质的责任感,铸就民族精神。

(二)积极创新,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在很多高校也设置相应的文学教育的课程,最主要的便是大学语文,注重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但这并不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大学阶段更加注重的。因此,文学教育不应该仅仅学习文学作品的表面意义,更应该理解它的真正内涵,使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人格魅力等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文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把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发挥到极致,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三)改革考核机制。

人文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人文精神是其核心,而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是其重要内容,对于人文素质的考察若是像传统的考试那样肯定是行不通的,人文素质教育成果更多的会体现在平时的生活中。因此,考核机制的变革势在必行,对于文化教育的检验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例如,观察学生在平日参加活动时候的表现,也可以在平常教学中举办一些活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各种考核机制也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观察其可行性,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为了实现人文培养的目标,大胆积极地探索都是值得的。

(四)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人文氛围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积极作用。文化课程的学时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来说是远远不够的,相反,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培养的。因此,利用课下的时间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举办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动。比如,人文讲座、文学社活动、开办汉服社等,延伸文学教育空间,培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文化方面的交流,拓展知识面,塑造思维方式。更重要的,要发挥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其创造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又推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

21世纪是竞争的新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全面型的人才,面对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也需要变革教育方式,在不放松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争取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而有关方面的研究正在大力展开,提升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进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六

摘要:诚信是为人之本,成德之基。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涤荡,诚信在消退,利益取代了道德,诚信让位于欺诈,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侵蚀了洁净的校园,给小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从不同视角指出小学生诚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等素质。

前言。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一个说谎的孩子,最后失去了救援之手,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代价。它告诫人们:“人无诚信不立”、“国无诚信不稳”,只有诚信,才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孩子教育为出发点,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径。

诚信即诚实守信,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讲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信”主要讲取信于人,信任他人。有学者认为:“‘诚’的重心在我,强调的重心在人,是主观动机,是内心态度和内在品质;‘信’则强调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自己外在言行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诚信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规律,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诚信品格所进行的教育,包括三层内涵:首先,指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理念和诚信品质的教育。

其二,指教育本身是诚信的,即教育自身对受教育者、社会和国家是诚信的。

其三,指教学自身的诚信,即在自觉和自在中教学诚信的教育。

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形的财富,连接着生活的无形纽带。诚信教育对于一个人,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为了瞬息万变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必须要进行的。

素质教育的口号在小学校园里愈喊愈烈,作为素质教育之根本的诚信教育也不甘示弱,成为一个具有时代性的话题。自然,小学生诚信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随着其教育的发展而日见凸现!据诚信内涵和意义的阐述来审视小学校园的诚信现象,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诚信阻滞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些问题甚至表现得相当突显。

一个“诚信”课题组对小学生“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题目如下:在下列十项品行中,你认为未来社会最应提倡的是什么?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责任、独立性、合作、守时,在小学生的选择中作为现代社会重要价值观的守时、守信被列为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三位,其结果反映出的诚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小学生诚信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经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发现,其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为经常性的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同学作业等,而且像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屡见不鲜。校园中存在的诚信问题使得部分小学生整日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与诚信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最终堕落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通过具体分析,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它是导致小学生诚信出现问题的主观因素。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贮备少,认识能力还处于发展时期,是非判断力低,意志品德不坚,遇到实际问题时,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随着核心家庭的剧增,孩子在家中常处于中心地位,容易造成很强的虚荣心。当孩子虚荣心遭到挑战时,也会出现不诚实的现象。

第二,父母的品行“有失楷模”。中国有句老话:“不知其人观其子”,这说明以父母品行为标榜营造和谐诚信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一项调查中,只有42.7%的孩子认为家长是诚信的!高年龄父亲,低学历母亲,单亲家庭或核心家庭,不和谐家庭等,家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会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教师的道德“有失风范”。铸造诚信之魂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面镜子,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教师存在大量不诚信现象,比如,老师要求小学生要守时守纪,不许迟到、旷课,而老师就有上课迟到、下课拖堂的现象;老师要求小学生不许打手机,但有的教师却在上课时公然接打手机。这些不能以身立榜的行为,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俄国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小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言行对学生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学校的教育“有失调节”。从学校内部的教育来说,学校本应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仍然是重智育、轻德育,表面上搞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甚至以智代德,对小学生如何做人缺少关注,道德教育名存实亡。

缺乏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加上现行的教材内容陈旧老套,缺乏时代性、人本性、前瞻性,无法使学生全面、自由、创造性地发展,使得“教”“育”分离,“知”“行”脱节,存在严重的“失调”现象。

第五,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经营者在利益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制假售假等现象,经济中的虚假欺骗程度不同地渗透到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从而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整个社会的信用危机。学校不是“世外桃源”,社会的诚信危机必然会影响校园和学生自身。

转载自 coOcO.Net.CN

党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娃娃抓起,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更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让孩子们将来能够与社会、与他人和谐友好相处并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在小学中开展诚信教育,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刚懂事甚至刚出生时,就要深入浅出地进行诚信教育,引导孩子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善恶,诚实守信。

第一,家长要具有诚信的品德,做一个诚信的人。不对孩子说谎话,做到言而有信,欺骗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父母要在言行上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良好的品格来感染孩子、熏陶孩子。

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诚信教育。“以诚待人,以信办事”,就是说为人要诚实,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如今很多家长认为“老实人吃亏”而教唆孩子耍圆滑,终究造成孩子的诚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诚信教育,对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三,家长要用心营造良好的诚信家风。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诚信家风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由此可见诚信的家风是形成孩子良好的诚信品质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诚信的学风、师风、校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第一,良好学风的建立。把日常小事作为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从细微处见风格,从小事中显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向同学借东西要及时归还;做好人好事的情况,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让学生给学生提供和树立榜样,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小学生整体的诚信品质。

第二,规范师风的约束。老师是诚信的领航者和实践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模范地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党的教育方针,与学校的教学工作保持一致,切实给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应言行统一,表里如一,不失信于小学生,否则,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第三,诚信校风的建设。诚信校风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的作用,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在诚信校风建设中要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在学生学习中经常性地开展以诚信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的辩论会、演讲会;组织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等,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高质量的诚信校风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帮助小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仅依靠教育的力量难以实现其本质的转变,还需要系统的社会配套工程进行强化。在现代社会中,任何教育都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以得到升华和发展。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更离不开社会,需要社会的加强与优化。

第一,各级国家要以身作则倡诚信。要人民群众诚实守信,国家首先要率先垂范,对老百姓“言而有信”,取信于民,国家做好了,老百姓自然跟从,人人都以诚信为荣。从目前局势看国家应采取加强德育规范建设,大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八大荣辱观,使社会主义市场逐步完善,让国家部门成为实施诚信教育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第二,借助媒体宣传和推崇诚信美德,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社会媒体应根据自身特点,创造正确的社会舆论,以健康向上的舆论引导人,并通过推典型、树榜样,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舆论氛围,使诚信人受到表扬,使背离诚信的人受到舆论的批评,让诚信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建立适当的立法机制。社会上一些人、企业或单位不讲诚信,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失信成本过低。失信者得不到严惩,守信者就得不到保护,对人们的行为起到了训导作用,从而“好人也会变成坏人”。可以通过立法来实现强制追究,使非诚信行为不仅受到道德的谴责,更有法律的制裁,从而保护守信者,严惩失信者,净化社会风气,让小学生在充满诚信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诚信代代传承。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的冲击,小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已不容忽视。要合理把握诚信教育观念,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意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一个诚信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构建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七

摘要:创业资金是大学生创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资金筹集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法规宣传、创业贷款制度、创业专项基金设立、创业者的环境及管理平台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创业初期需要资金,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学生关心的问题,创业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筹集到创业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创业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家庭和朋友,或者创业的合作伙伴,而这样的方式仅能提供创业初期资金,如果要将产品推向市场,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这样状态下的企业,该如何生存?如何筹资?国家和政府、银行可以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创业者自身可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作好税收筹划,达到减少投入、减少支出目的。

1现状分析。

学生有创业的想法和激情,但对资金的来源不明确,光靠自己的能力和家庭社会的帮助不能解决问题,而银行贷款的条件相对较高,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十分困难,而对于大学生新创立的公司,没有资产,没有抵押物品,一般银行不愿意给予贷款,贷款很难实现。同时,大部分对国家及政府发布的创业优惠政策不了解,一方面是由于学生自身资源有限,不知道通过何种渠道去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2解决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广泛宣传,使创业者获得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帮助性不大的政策,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或者扩大享有政策的范围,从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出发,才能对大学生带来帮助。对高校而言,宣传力度也有待加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网站,通过网站技术发布政策,更新状态,使同学们能了解创业、看到创业、接触创业,但创业政策方面涉及的不多。因此,及时进行网站的更新,扩充相关创业政策、优惠政策,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程等途径,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开通各种渠道,使学生广泛接触到优惠信息,对创业资金有信心。

2.2降低税率、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政策。

创业者可从创业产品的特点出发,用创业产品作抵押,寻找更为灵活的担保方式,使得贷款容易实现;同时根据创业学生的资金需求,提供不同的融资方式,进一步的降低税率[1]。大学生创业的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政府及银行要关注大学生创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持续的.帮助和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贷款、延期还款等优惠政策,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2]。

1)政府拨款: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政府应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设立专项创业基金,种子基金,关注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如:贫困大学生和少数民族群体,针对创业项目的不同,设立不同基金。常州市政府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学院可以借助政府创业平台有利政策和专项财政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2)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利用校友资源,通过创业成功的校友,一方面为企业作宣传,可以对创业学生起激励、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吸引资金注入,可以作为大学生创业资金的原始部分,鼓励科研及发明等创新型产业,通过专家评审来确定可以资助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于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按照循序渐进、分层递进的原则,形成了“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培育+创业实战”的“四纵式”梯次培养、实战融合的培养机制。为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打造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四横创业平台,占地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商贸创业街,5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项目园,20余个特长生工作室和3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者结合自己的专业、专长和技能,开展创业活动。创新、创意及设计成为创业项目关注的焦点。目前已初步形成文化创意区、技术研发区、电子商务区产业集群。

2.4鼓励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基金公司通常不太愿意投资早期的项目,因为项目投资规模小、科技含量少,他们更愿意投资有经验的创业者,因此,创业者应更注重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创业计划书,风险投资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比较看重创业者的创业计划书,创业者如果想要获得风投的支持,必须出具一份有特点,有吸引力的创业计划书,能够给投资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一份有吸引力的企业计划书应包括项目特点,以及该项目在目前和将来市场上的发展预测。而创业者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项目谈判的时候,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带上相关的材料。同时高校要帮助学生分析形势、做好创业计划书,协助学生获得风投支持。

2.5多渠道筹措资金。

对创业成功者进行奖励:在学院内根据创业项目经营情况,带动就业人数等条件评选创业之星,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各类奖项,如“企业实践奖”“科研奖”等,大学生们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需要在学院、学生中广为宣传,例如在宣传栏公示、在学院网站上报导,通过物质及精神激励使创业大学生获得认同感,同时激励其他创业者或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带动更多学生创业[3]。在校内开展创业计划大赛,通过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大赛发现、选拔出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创业者本身:加强自身能力,主动争取各种资源,发挥自身特点,通过校内外勤工俭学、兼职等方式获取经验,收获资源,积累创业启动资金,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亲情、友情、交情为纽带,这种方式是比较容易获取的主要资金支持方式,同时也可为创业成功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创业者之间的帮扶:创业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及双赢,通过良性的竞争,创业者之间互相帮扶整合,共同提高企业实力;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除了通过自己资源获得资金支持外,还可以通过成员之间筹资分担创业经济压力,以获得足够的创业资金支持创业项目发展下去,但在此过程中,需明确职责,签订协议,注意处理好合伙人的关系,防止因资金问题造成内部矛盾。

2.6搭建创业者资金管理平台。

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管理,贯穿于创业的各个阶段,并且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者在创业过程的各阶段都要注意融资监督项目实施,特别是在企业初创及成熟期时,同时进行项目管理,对企业的资金、人力资源、物流管理、风险控制、质量控制等进行全面把控,以保证资金的正常流通。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小组,聘请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资深人士担任创业导师,一方面可以对创业大学生如何有效融资、规避风险等问题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可以为一些优秀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争取资金和投资,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3结束语。

创业者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共同支持、需要创业者主动争取,完善大学生资金支持系统需要各部分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构建高效运作的大学生创业资金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6。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八

许多大学在安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是讲座或者授课的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只是学习到了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但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他们还是无法应对。例如,某高校,由于平时缺乏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致使火灾发生之后,学生们不知如何应对,顿时失去了理智,开始狂奔乱跑,从而引发了更大的伤亡。

新时期以来,大学生安全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话题,然而学校却没有对安全教育工作加以重视,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么是由普通教师担任,要么就是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担任。普通教师只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关于安全的理论知识,而安全保卫部门的人,却只懂得教学生一些普通的安全防范技术。这些担任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不是很高,难以教出既懂得安全理论知识,又懂得将之运用于实际生活的学生。

对于高校来说,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固然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学生的安全就比成绩更加的重要。很多高校领导由于没有意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致使安全意识在本校学生身上尤为缺失,不利于校园的和谐发展。对此,学习有关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

教育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针对高校安全教育教学手段单一的状况,学校应加以重视,改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例如,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教会学生掌握安全理论知识,又引导学生将这些理论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此种教学模式,才能够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会造成直接影响,素质高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能具备高尚的道德,而倘若教师自身素质就不高,又怎能教出好学生呢?因此,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高校有关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安全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各个高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加大重视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培养力度,力求通过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大学生自我安全防护能力,从而降低大学生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九

此次基层正风反腐三年行动,重点惩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8方面问题,首要任务是惩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近日,汕尾市海丰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赤石镇新里村干部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问题。经查,2015年至2016年期间,新里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水清、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会委员李水文等5人分别以各自亲属或自己的名义,申报并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9.4万元后私分。刘水清、李水文等受到开除党籍处分,收缴其违纪所得,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据了解,2016年以来,广东省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333件,给予党纪政务(纪)处分2290人。下一步,广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将坚决查处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扶贫项目审批、招投标、验收等环节违规操作、以权谋私等问题。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责不力、失职失责问题,盲目决策、注重包装和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摘帽”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与此同时,广东各级纪委监委将坚决查处基层“三公消费”、人情往来、津补贴发放等领域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纠正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耍特权等问题,农村集体“三资”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公共服务行业“吃拿卡要”问题,拉票贿选等问题,还将坚决查处征地拆迁领域强征强拆、暗箱操作和截留、挪用、克扣补偿资金等问题。

清远市阳山县太平镇纪委书记梁建锋说:“广东省纪委监委围绕八大重点整治领域来一次问题线索大起底、快查处、严追究,就是让基层腐败无处藏匿,以切实行动捍卫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下沉基层摸排问题线索,重大案件省纪委直查督办。

如何实现“三年行动”目标,确保各项承诺得到兑现?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将强化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保持基层正风反腐高压态势,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近日,广东省纪委监委督促指导河源市、连平县两级纪委监委,严肃查处了内莞镇塘兴村党支部书记周维俊、村委会主任周泽卿、村党支部委员周国捷和村委会委员周忠强等7名村干部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案件,问责了县扶贫办副主任邱华生、内莞镇党委委员兼纪委书记吴艺华、内莞镇党委委员余小媚、内莞镇副镇长邱永辉等7名失职失责干部,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问题线索从哪儿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充分利用12388举报电话、举报网站、手机客户端、微信、现场接访等手段,广泛收集群众的举报投诉;把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纳入巡视巡察工作内容,特别是对省定贫困村要在2019年底前实现巡察全覆盖;省、市、县三级纪委针对基层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联动暗访、专题暗访,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将通过入户核查、交叉复核、随机抽查等方式,下沉基层主动摸排问题线索,确保全面起底。

英德市白沙镇石园村党支部书记朱建中说,“‘三年行动’再次给我们村干部敲了一记响亮的警钟,警醒我们要自省自查自纠,断了不该有的念想,掐灭不该有的苗头,杜绝不该做的行为,全心全意为农村谋发展。”

《方案》明确,对性质特别恶劣、反响特别强烈的重大典型案件,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进行直查,对比较重大典型的案件进行督办。“也就是说,只要是性质特别恶劣,哪怕是村里的案子,省纪委监委都有可能去直查。”广东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落实成效差将被约谈问责,基层党委一把手靠前指挥。

近日,广东省纪委监委通报,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及有关职能部门对漫水河治污工作落实不到位,17人被查处,2名区委领导被问责。“基层党委切实履行正风反腐工作的主体责任,纪委监委要协助党委抓好工作落实。”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三年行动”以镇为基础、县为关键,要求县、镇两级党委要把基层正风反腐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党委书记要靠前指挥,定期研判正风反腐形势,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市、县、镇三级纪委要制定细化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明确重点整治地区、整治问题、特色举措等。

四会市石狗镇党委书记钟传锋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乡镇是基础。我们深入研究分析本地区在解决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方面面临的形势任务,开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强化整改落实。”

各级纪委监委将每半年全面梳理一次本地基层正风反腐情况,对正风反腐不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出书面提醒函;对正风反腐工作中失职失责的领导干部,及时约谈提醒,情节严重的严肃问责。

据了解,“三年行动”结束后,各地级以上市将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网络评议、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所辖县(市、区)开展正风反腐行动工作成效评价,对成效好的进行表扬,对成效差的进行约谈和问责。

文档为doc格式。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

对学生的关爱是赏识教育理念得意推广和贯彻的根本,老师只有用心地发现学生的优点,懂得欣赏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自觉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来说,某些学生比较调皮好动,如果老师是以一种关爱的眼光看待的话,便会觉得学生生性活泼,并且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明白是非,而不是通过批评指责的方式让学生改正错误。也就是说老师对于学生的行为和结果都是以一种肯定的、关爱的角度来看待,这样会带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氛围。例如对于班级某些学生的学业退步,老师可以用一种长辈或者是朋友的立场去主动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学习跟不上的原因,从学习和生活上关注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并且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提高了语文的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尊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谐的关系,如果彼此之间缺少了尊重,那么会容易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麻烦。在教育上同样如此,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和运用赏识教育,老师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要知道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都是很强烈的,而且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老师不能采取强制性的`管束方式来管理学生,这只会增加学生的厌恶感甚至让学生产生抵制的情绪。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于学生的某些想法老师也要慎重地思考和对待,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获得独立自主,更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法,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

不少老师仍然存在着“优等学生,差别对待”的教育观念,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但是对于那些成绩比较落后、甚至总是在课堂上调皮捣乱的学生,老师便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长期下来,优生更加优秀,差生更加落后,最终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这对于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赏识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老师务必要确保对每位学生的公平对待,做到不偏心,不偏袒任何一位学生,在教学中坚持“只对事不对人”的教育观念。具体来说,老师树立了公正的赏识教育理念,那么就会平等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相同的表现机会。对于表现优良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表现不良的学生要及时地指出和点拨。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感受到公平公正感,并且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举个例子,老师让学生们翻译一篇古文,差生能够很快地、正确地翻译出来,但是优生认为这是一种很简单的任务,并没有认真的执行,最终花费了很多时间翻译出来的文章错漏百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并不能轻视差生的学习成果,也不能为了庇护优生,为其找任何借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公平公正,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平等的环境,从而有利于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案的有效开展。

一般来说,学生在收到鼓励和肯定后,会有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且勇往直前。事实上,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鼓舞,对于那些表现有进步的学生,老师认为是应当的;而对于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便直接指出他的不对,甚至是严厉地批评,防止学生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高效,但是实际上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学生开始不愿意听老师的教育,总是要和老师对着干,久而久之,语文正常的教学秩序就会被打破,这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老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对其加以表扬和赞赏,而且还要懂得正确鼓舞学生。并不是说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鼓舞学生,这可能会容易使学生迷失方向,甚至使某些学生趾高气扬,骄傲不满,反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一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能够与教学目标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不仅降低了排球技术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对排球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赏识教育;排球教学;排球技术;实践应用。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下,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排球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排球技术中引入“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在遵循教育学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了目标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成绩等给予赏识性的评价,与排球教学活动形成了快乐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赏识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排球技术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相关问题。

1、排球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排球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排球教育体系中,一些教师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能力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们在排球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失去了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造成了排球教学活动的停滞不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排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赏识教育即通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或价值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或进步等方面的肯定,因材施教地发掘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身能力的过程。

赏识教育具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得到赏识,这大大缓解了学生在排球学习上的学习压力,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其在排球学习上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赏识教育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排球技术的乐趣,同时在看得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排球教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排球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排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而赏识教育教学法是区别对待鼓励或委婉批评的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赞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排球技术上的努力,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得以体现,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在排球教学中达到了认识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3、教学观念在排球教学中的改革。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人才,每名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教师是教育活动行为的实施者,一名学生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教育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应注意熟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建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予以引导,使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排球教学的改革中加入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手段对排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能够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使学生走向积极向上。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受到鼓舞,回报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排球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培养,潜能不断被激发,最终给排球技术教学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

4、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对排球课中带有各项技能的内容及相关排球知识的部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积极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同学各抒己见,拓展了学生的交流信息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问,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帮助同学获得更多排球知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排球运动知识,设计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5、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活动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很多事项。例如,首先,教师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意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赏识教育中也包含批评的成分,赏识教育允许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大胆的批评。

因为,批评和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毕竟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上予以批评,是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的引导。赏识教育批评下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犯了错误后,重拾信心改正错误。其次,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赏学生,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虚荣、自以为是的心理。教师要想正确地做到赞赏学生应当做到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成绩,在看到学生的努力后再鼓励学生和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不断进步。最后,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时应有正确的着眼点,学生的天生特质不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唯一要素。所以,教师在赏识时应正确地着眼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努力程度,客观科学地给予赏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6、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排球教学中,不仅可以更新当前排球教育的观念,还能有效促进探索排球教育教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校教育想要推动其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很多都未跳出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赏识教育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客观上贯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所以,赏识教育的效果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排球知识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认可、鼓励、赞赏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排球技术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在整个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足以说明赏识教育教学法有利于排球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2]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二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就业压力也逐年增长,创业成为广大高职院校就业的新途径。创业教育是适应新形势,对传统的职业教育的新发展,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在创业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展开原因分析,同时开展了一些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做法,对促进创业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目前,我国在职业教育上大力提倡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因金融危机导致各国经济下滑严重,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因此我们大力鼓励创业教育,鼓励高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另一方面,创业教育也更切合大学生个人进步的个人需求帮助他们用个人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此前提下,我们着重研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为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1.创业教育的良性现状。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的初期,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比例较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创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提倡下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该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如下。首先是高职学生对于创业的认知,91%的学生对创业有基本的认识,78%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其中11%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一定会创业,9%的学生表示如果无法就业就选择创业。在选择创业的原因方面,7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创新能力,36%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32%的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圆自己的创业梦。在创业实践中,24%的学生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历,2%的学生有过自主创业开办公司的经历,其余的74%的学生表示从没接触过创业实践活动。而参加过创业实践的学生中只有18%的人认为自己的创业是成功的。关于阻碍创业的最大因素,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35%的学生表示资金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其余的65%的学生认为社会经验及相关社会关系为创业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由此可以了解到,这三项为创业教育关注的重点内容。调查显示,69%的学生表示创业教育应该不仅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新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心理素质、独立性、适应性和抗挫折能力,表明创业教育应该涵盖较为广泛的内容。

2.创业教育的失效现状。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各方面体系不健全,缺乏经验,同时缺乏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具体有以下几个表现。一方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现实脱节,没有办法付诸实践。关于创业实践,校内创业街是某些院校实践的最好例子,由学生进行开店,这是处于初期的创业方式,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风险意识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这种方式资金投入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快推广。但是这种实践方式的缺点是,因资源十分有限,限制了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人数。此外,学生此类型的创业主要提供的是简单的商品买卖服务,对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明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没有足够完善制度辅助和氛围熏陶。我国相关的创业政策不够健全,创业服务没有做到位,给自主创业设置了一些壁垒,导致创业教育的欠缺。而良好的创业氛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给有条件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创新、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大环境中耳濡目染,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创业素养。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自身办学条件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校不能提供整体引导,缺少创业氛围,无法提高学生创业素养。

1.主体对创业教育的认识理念不够准确。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管理者在创业教育方面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的组成部分,在就业率高的情况下对于创业教育开展不够,仅仅停留在按部就班的水平。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也存在认知不足,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部分同学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贩卖产品,更有同学认为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展的培训。最后,便是家庭和社会对于创业教育认识明显不够,部分家庭并不支持孩子大学毕业后进行创业。

2.创业教育师资配置不完善。一方面,国内大部分学者创业教育研究较少或者不够深入,从事创业教育人才缺乏。另外一方面,师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教师自己缺乏专业的创业思维,采用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照本宣科,学生受此影响,很难有所创新和进步。针对创业这个命题,只有空洞的理论是不够的,实践经验相对更为有用。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师中,普遍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在开展具体的创业教育时,很容易只从理论出发,只有书中的理论支撑,无法完全输出创业的精髓所在。

3.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服务体系存在缺陷。有不少高职学生认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重视或很一般,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管理机构,对于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理解较为空洞,仅交由相关部门辅助管理;同时,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并未进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缺乏系统性、组织性的教育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在高校服务体系方面,并未形成相关产业链,与社会联动较为不足,理论与实际较为脱节。在创业教育方面,实践相对于理论更为重要,大部分并未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使得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

通过对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教育的多方走访和调查,该校建立了一套创业服务、教育、指导和管理四位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努力实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和人本化服务。

1.转变创业教育的观念。首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机制中,着力把学生往具有创业能力和突出素质两方面并进的创业型人才方向培养。其次,通过开展创业讲座等方式转变学生创业观念,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最后,加强学生对于创业活动的理解并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开展较为系统的创业实践模式,积极帮助学生进行创业,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尽快转变传统教育的相关观念,建立帮助学生创业的良好形式。

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创业教育的.核心。在学习教程方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通过组建专家、教师,科学系统化编写了创新创业相关教材,结合该校开展的素养教育工程,大大地促进了创业教育的长远健康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仅加强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与融合,还完善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通过创办创业大赛、校外创业孵化园实地观察与交流、企业顶岗实习等方式,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总体而言,要加强创业教育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提升创业教育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受到实践性强又多元化的教育体系。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素质突出的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成功的必须条件,只有拥有一支素质突出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打造一支具有专职和兼职水平的教师队伍。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各行业的创业实践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校和创业成功人士、创业研究人士的联系,聘请成功创业人士作为学校的兼职创业教育教师,更有利于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4.注重创业实践基地的拓展和建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大力搭建创业实践基地,除了校企合作确立实践基地,还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实习一条街”。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进行创业教育在硬件上有极大的困难,因此积极地创建自身的创业实践基地,既有利于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推行,也有利于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可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创业基地基本模式较为完善,创业的园区设置在校内,在校外有更大范围的创业实践基地。这样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

四、结束语。

尽管在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在创业教育的理念和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政策以及教育氛围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中所显示的问题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着眼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且尽力使其得到良好解决。

参考文献: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三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则案例:朱某是北京某大学的一名大学生,朱某在北京学习期间,结识了某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龙某,后又结识了某大使馆新任文化参赞萨某。期间,朱某又认识了某自治区党校退休老师杜某。后来,某大使馆文化参赞萨某提出要朱某及杜某等为使馆收集新疆伊斯兰教派活动的有关情况,当时朱某及杜某未表示拒绝,与萨某签订了协议书,并接受由萨某撮合的摄像机 1部、活动经费1万元以及二人的月薪3000元,随后返回乌鲁木齐。接着,朱某及杜某先后前往乌鲁木齐、喀什、莎车等地拍摄、录制了伊斯兰教派有关活动情况的资料,返回乌鲁木齐后,朱某、杜某被抓获,追缴了全部拍摄录制资料。经某自治区国家保密工作局、宗教事务局鉴定,朱某所收集的资料其密级为“机密” 级。朱某的实施的行业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

由此案例,引发了我对当今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方面问题的一些思考。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而许多不强,认识过于狭隘,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

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许多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对大学生加强 国-家-安-全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讲到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此种观念和想法是极其错误的,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 惨痛深刻!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

那么我国面临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其原因究竟何在?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为何又会如此之淡薄?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自身利益等方面原因,我国在许多问题上与西方一些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地位得到了加强,实现了中国崛起。面对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些国家别有用心地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他们的一些举措给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第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网络等电子讯息技术广泛地用与经济交往当中,然而我国却是立法滞后,执法不严这么一个法律现状,给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份子提供了可趁之机。

第四,当代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国-家-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同时深受西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着深刻的危机。

第五,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来看,目前的爱国主义观念淡化,学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也十分僵化,内容空洞,空喊口号,效果欠佳。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四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忽视以学生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利益诉求,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

清晰地认识并进而准确定位高职创业教育,是科学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两种错误的定位,一种是过分拔高创业教育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院校过分夸大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功能,创业教育被提高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的高度。一种是过分降低创业教育的地位,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只在一些商贸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所谓的创业教育实在是就业困难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目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两种偏差:第一种认识偏差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富教育,以追求经济财富为主要目的,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学生过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创业背后最深厚的东西,是对自身兴趣的热爱与探索;第二种认识偏差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课、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以上教育,缺乏创业的环境氛围和进取精神,主要基于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全国高职毕业生中有xx%属于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富即安”的心态较为普遍,淡化了创业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创业,都认为是“冒险的行为”,是不守本份。甚至有的青年人,宁肯背上“啃老族”的骂名,都不肯迈出创业之路。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校政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就业层面。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往往存在“学校热情很高,企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高职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治理和经营。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质化严重,简单的、共性的活动多,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没有和开设专业紧密结合,没有反映出本行业、本专业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虽然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千差万别,但是大多把开展的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开办书吧、网吧、休闲吧等地摊式的活动,创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行业。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于院(系)政治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一般性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尚可,然而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往往有心无力。极少数的校外特聘教师,如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历的人士,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指导方式是开展讲座,缺点是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不能与学生长久相处,较短暂的指导行为居多,不能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做到以生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创业教育的定位,明确工作的重点。

1、持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深化创业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弹性、宽容、活跃、人性化的高校创业素质教育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分认定、实践教学、弹性休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同时,高职院校应成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管理的专门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组织协调解决在创业素质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高校创业素质教育制度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2、坚持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就业仍然是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主要形式,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从就业人数来看,就业仍然是主流和主体,而创业是个例和努力方向;从就业方式来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可以带动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度要高于就业。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就业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措施。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6]。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就业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3、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0xx年,彭刚出版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总结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其中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也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倡导院(系)根据专业特点,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实施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业的动力。

4、坚持创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心,没有执着的精神,有效的创业教育也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让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创业经历的身边榜样、杰出校友、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和自信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执着顽强的意志。

5、坚持创业教育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业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依托社会上的小微企业,帮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在干中学”,实现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来,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学生思政工作者和聘请的企业家组成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既为学生上课,又带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逐步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指导引领工作机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职业生涯等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锻炼。

6、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就业,大多是被动选择,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岗位就业、岗位立业、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等是其基本内涵。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局限于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色,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五

这个年底,媒体的行业人写年终总结时大部分会很沮丧,基本上被定为媒体大倾颓的一年。前一年还风生水起的媒体新秀,转眼就开始裁员或者被新媒体侵吞。而拿着计划书出去找钱的人,已经心知肚明地将“读者”改为“用户”,一切“媒体”全都自动改换为“社区”或者“平台”。

但在生物链的另一端,所谓的新媒体也未见多乐观,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份难以下笔的年终总结。在拿到投资后,除了花钱的速度不同外,少有做出令人信服的新媒体产品;新的盈利模式没有一点出来的迹象;没有完整的闭环;一句话,除了烧钱,别无他法。显然,这不是一个投资人乐见的局面,更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前些时候,从自媒体的微信公号开始,因为版权问题,道歉几乎成为一种时髦。道歉成为一种推广,成为一种姿态,成为一种向别人问责的手段,成为表明道德优越性的方式??但自媒体的公号,绝大部分内容都是“法外容情”,所以在某种畸形的时刻,道歉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力。

版权问题把这个事说小了。从表面来看,无论是新旧媒体,大家其实还是在乎生产内容。区别是,有些内容拿去印成了铅字,有些内容发送到了手机或者pad上,然后这两边再抄来抄去,再扯皮。所以有媒体人开始自我安慰:没事,无论新媒体旧媒体,只要是媒体,就还需要内容,我们的价值就还在。

首先,媒体所代表的资讯传递和观点表达的一统天下,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编辑主导,在某种程度上也走下了神坛,“新闻专业主义”的威权已经因资讯的传播方式而被动摇。另外,ugc(用户产生内容)、微信“朋友圈广告位”的出现??这都是过去从未有过的内容生产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沾上新媒体能卖出大价钱的原因所在。

不过,如果只是这样,很难想象这是一次技术引发的媒体行业革命,或者是一次革媒体命的技术变化。而整个媒体行业,也不至于震动和幻灭。竹简、纸、印刷机、手机阅读端??这些对阅读的.改变程度是不一样的。时至今日,之前可能是对阅读方式的改变,而现在,更多的是阅读本身(甚至不只是阅读内容)的改变。传统意义的阅读,现在渐渐演变成新的含义:打发时间。地铁里的白领们拿着手机“阅读”,和他们切换界面玩一个手机游戏,之间他的状态是不需要任何过渡的。对这样的事情,你无法视而不见并自圆其说地认为:只要阅读还在,我们的价值就在。

一个喜欢e.b.怀特的作家说:媒体以前是资讯和观点的提供者,而现在它的角色则更像文学,是需要你一个人耐心读进去。而之前我们在地铁上、咖啡馆里读报的时间和心情,现在则被手机占据和替代,用手机刷朋友圈,上facebook和微博客户端,在那里你不是一个人,你置身于一个热闹的、喧嚣的、虚拟的社区内——而这些,之前是当大家一起聊新闻、交换观点和想法时才有的体验。但现在,你再拾起一本杂志、翻开一叠报纸这样所谓的传统媒体时,更多的潜台词则是:我要暂时放下手机,让我一个人清静会儿!

过去,这样的功能则是由书本化的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至于在互联网时代,书籍的命运如何,出版业又将去向何方?那则是另外一则悲伤的故事。

悲伤是无法控制的。但这一年过去,我听过的比较豁达的一句话却是:就算传统媒体全部死掉,也应该有人留至最后,无论是作为陪葬人或守墓人。这和新闻一样,有点悲壮,但我们应该有勇气这么想,否则,又何来勇气面对正在发生的变化?更何况,事情可能并不会那么糟糕。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六

在小学教育阶段,新课改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责任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会赏识。在人群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人物,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声音,他们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说话、永远处于无声的世界,这些人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虽然在生活上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他们有权利享受教育。我国也逐渐地开始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教学。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一方面能够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强化弱势群体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赏识,并通过赏识不断的全面发展自我。新课改指出:教育的使命和教师的人物是让学生从小有良好的心态,学会自信,学会欣赏自己。尤其社会上的一些弱势群体,他们不同常人,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也越来越注重对这些人群的教育。美术作为艺术学科范畴,适当的开展美术教学,能够让这些人感受到美的事物,学会欣赏美,进而懂得赏识,以赏识激励自我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聋哑学生的赏识教育。

一、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我。

聋哑学生不同于正常的.小学生,他们由于自身的缺陷性,往往缺乏自信,不善于交流。美术作为美的事物,很容易震撼人的内心,同时,事物的多元角度展示,使得美术成为开启人与人交流的一个途径或者说是一把钥匙。在小学美术中,每个单元都有欣赏课,即:让学生欣赏一些名家作品,开启学生欣赏美的心灵。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美术欣赏课,开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敢于表达自我,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理解美的内涵,从而为赏识教育奠定基础。如:在学习人物美术教学内容时,笔者让学生欣赏世界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畅所欲言的表达,力争“我口说我想”。每个人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特点不同,从而自我表达的也不相同,诸如:有的学生感觉这个人物作品的核心内容在于图画人物微笑的永恒;有的学生则感觉这幅画在于人物的神秘性;还有的学生认为蒙娜丽莎是作者对某种理想世界的一种期望等等,在审美理解上各有各的看法,这样表达出来,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交流,进而拓宽自我的思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属于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能够刺激学生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强化学生的欣赏能力等等。

二、给予个性化平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个体差异是正常的,因此应使学习过程适合每个儿童的需要,而不是将儿童套入预先规定的有关学习速度和学习特点的假说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聋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相对来说较大,这样一来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来打造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来构思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地保证全体学生的个体逐步发展。我们知道,赏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懂得欣赏、学会欣赏,而欣赏自我、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无疑是支持这一些实现的核心内容。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个性化的平台,采取放养式的教学手段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美术的成就感,从而提升自我的自信心。如:在学习《蜻蜓飞飞飞》教学内容时,笔者放飞学生的思想,鼓励学生抛开思想和行为的束缚,大胆的想象如何制作蜻蜓,不拘于形式,给予每位学生发展的平台,就学生个体开启他们的思维,进学生个体的一切技能去实践美术作品。如:有的学生用折纸、树叶、剪纸、线、布条、橡皮泥等等制作各个样式的蜻蜓。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深入学习美术,增强自信,笔者还举办了相对应的画展,展示学生的每幅美术作品,创设展示学生技能的平台,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在赏识中增强自信,在自信中推进赏识。

三、打造多元化的平台,深化学生的赏识能力。

小学美术内容多种多样,诸如:简笔画、国画、素描、山水画等等。学生在学习美术上的取向也有所不同。对于聋哑学生来说,他们对于色彩有着特殊的敏感性,笔者在教学中依托装饰色彩内容鼓励学生多方面的尝试美术实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为主,打造多元化的平台,从多角度,权威方位的引导学生深入赏识,强化学生的赏识能力,深化美术赏识教育的质量。如:在涂鸦教学内容时,笔者改变传统的让学生单一的模仿图画颜色去涂、去绘画,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装饰颜色。引导学生多看、多比、多想、多实践。即:在涂鸦的过程中,多看看自己的作品,诸如:正面看看,远处看看,再和其他的小学生的作品对比看看,寻找自我的美术涂鸦灵感,更好的装饰美术作品内容;多想想怎样才能够创新,怎样才能够更彰显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多尝试集中色彩、线条的搭配等等。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出现,强化学生多元化的尝试美术学习,并从中感悟艺术美、发现艺术美、创造艺术美,从根源强化自我的赏识并实践赏识。总的来说,聋哑学生是特殊的,是有缺陷的,他们大都缺乏自信,缺乏交流。而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更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我们作为教师应灵活的运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美术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赏识,并以此激励自我持续发展。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七

摘要: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教学,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导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不进”、“学不懂”、“学不会”的现象,长期下来,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像这一类的英语学困生已占了一定的比例。于学生而言,影响了个人的总体成绩;于教学而言,制约了英语学科的全面发展,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推进。如何有效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已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本人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体会。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中英语;学困生。

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课程教学,没有掌握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导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不进”、“学不懂”、“学不会”的现象,长期下来,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像这一类的英语学困生已占了一定的比例。于学生而言,影响了个人的总体成绩;于教学而言,制约了英语学科的全面发展,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有效推进。如何有效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已成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本人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体会。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不少高中英语学困生其实都很想学好英语,很想摆脱英语学习障碍,但随着词汇量要求的加大和课程难度的加深,屡屡“失败”的学习体验会让他们感到沮丧。不知不觉中,学生开始逐渐降低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自主学习频率,逐渐失去调整学习策略的主动意识,最终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他们或者陷入一种被动的英语学习状态,疲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破罐子破摔,放弃进一步的努力和尝试。

二、高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主观原因:在高中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导致学生出现英语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缺失,学习信心不足,主动意识薄弱,主观意志力不强,不会主动调整学习状态,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偏低等主观因素都是导致学习出现困难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这些因素主要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客观原因:英语教学,有教也有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有些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过分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微小进步,甚至偏爱优等生,忽视学困生,让学困生感觉受到冷落,心理上产生落差,于是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三、运用赏识教育转化高中英语学困生。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明确提出要求,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目前尚且做不到完全摆脱应试教育,但可以尽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在承认学困生的学习差异,并且尊重差异的前提条件下,用欣赏的眼光和肯定的态度去对待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并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用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对学困生进行正面引导,对制约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转化,从而实现对英语学习的促进。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古语有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关心学困生的成长,切实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中的不良情感因素。对学困生不能因其应试成绩差而忽视或者冷落他们,反而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注,取得学困生的充分信任才能有效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对英语学习的厌烦情绪和恐惧心理,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取得进步。

(二)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和教师“一言堂”的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现行的英语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语言学习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反思,让整个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根据学困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设合适的参与情境。通过优化课堂组织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在不知不觉中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三)提升教师话语的质量: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输入目的语的主要资源,更是教师实施教学任务和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话语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积极性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优质的教师话语才能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营造和谐的语言交际氛围。例如,通过积极、肯定、正向的教师评价和教师反馈,帮助学生重拾信心,点燃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增强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引导学困生自我赏识: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师应该把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调整,指导学生设定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阶段性目标,协助学生探寻适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鼓励学生不断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引导学生多元智能地认识自己。加强逆商教育,引导学生在正视差异的前提下勇敢面对,培养坚韧的学习意志,提升抗压能力和受挫能力。

四、结语。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作为教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的年龄阶段,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从内心突破自己,摆脱心理因素的制约,在和谐、宽容、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慢慢成长,逐步转化。

参考文献:

[1]崔学鸿.赏识教育初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学科出版社,1980.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

教育研究与学生事务管理篇十八

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梳理和反思,就会发现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忽视以学生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的需要,忽视学生的利益诉求,缺乏对学生成长规律的深入认识和把握。

清晰地认识并进而准确定位高职创业教育,是科学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存在两种错误的定位,一种是过分拔高创业教育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院校过分夸大创业带动就业的乘数效应功能,创业教育被提高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途径的高度。一种是过分降低创业教育的地位,认为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可有可无的工作,只在一些商贸类专业的部分学生中进行,所谓的创业教育实在是就业困难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无奈之举。

目前对于高职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两种偏差:第一种认识偏差是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创富教育,以追求经济财富为主要目的,教会学生创办企业或开办公司,学生过于追求财富,而忽略了创业背后最深厚的东西,是对自身兴趣的热爱与探索;第二种认识偏差是第二课堂论,即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开展一些活动,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课、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

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以上教育,缺乏创业的环境氛围和进取精神,主要基于高职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据麦可思调查,2011届全国高职毕业生中有xx%属于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小富即安”的心态较为普遍,淡化了创业进取的精神,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于创业,都认为是“冒险的行为”,是不守本份。甚至有的青年人,宁肯背上“啃老族”的骂名,都不肯迈出创业之路。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建立了校政企合作平台,为提高学生就业率提供了有效途径,但是校政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就业层面。在创业教育实践方面,往往存在“学校热情很高,企业热情不高”的现象,很少有用人单位愿意为高职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高职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治理和经营。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同质化严重,简单的、共性的活动多,大多数院校创业教育没有和开设专业紧密结合,没有反映出本行业、本专业的特色,具体表现在,虽然各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开设的专业千差万别,但是大多把开展的创业教育简单的等同于开办书吧、网吧、休闲吧等地摊式的活动,创业项目也主要集中在低端服务行业。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自于院(系)政治辅导员和部分专业教师,一般性的开展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尚可,然而对于创业实践的指导,无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教师,由于自身没有创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往往有心无力。极少数的校外特聘教师,如具有企业高层管理经历的人士,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指导方式是开展讲座,缺点是指导时间严重不足,不能与学生长久相处,较短暂的指导行为居多,不能理解学生的特殊需要,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坚持以生为本,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要做到以生为本,就要充分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发展实际,科学确定创业教育的定位,明确工作的重点。

1、持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要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高度出发,深化创业素质教育改革,构建弹性、宽容、活跃、人性化的高校创业素质教育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创业。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学分认定、实践教学、弹性休学、奖学金评定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

同时,高职院校应成立针对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管理的专门管理机构、研究机构及创业咨询服务中心,组织协调解决在创业素质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合理配置高校资源以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对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建立创业教育评估体系,推动高校创业素质教育制度走向制度化、科学化。

2、坚持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就业仍然是绝大多数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主要形式,创业属于就业的范畴。就业与创业相比较,从就业人数来看,就业仍然是主流和主体,而创业是个例和努力方向;从就业方式来看,创业是更高层次的就业,可以带动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度要高于就业。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就业教育是毕业生就业前的准备教育,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措施。而创业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具有开创型个性和能力的现代人才的教育。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新兴的高级生存教育,发展教育和创新教育[6]。高职院校要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观、人才观和就业观。对就业形势有正确认知,对自身综合素质有正确评价,树立远大理想,以创业的心态去就业,毕业后顺利就业或自主创业。

3、坚持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20xx年,彭刚出版的《创业教育学》一书中总结创业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其中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也是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倡导院(系)根据专业特点,探索适合本专业特点的创业教育实施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将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创业的动力。

4、坚持创业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

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高职学生创业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积极的心态,没有创业成功的自信心,没有执着的精神,有效的创业教育也无从谈起。高职院校要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持续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让学生逐步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创业经历的身边榜样、杰出校友、典型人物的现身说法,分享创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增强学生对自主创业的认知和自信心;通过体验式活动,培养高职学生执着顽强的意志。

5、坚持创业教育与实践演练相结合。

创业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创业实践环节。高职院校应当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小微企业,或者依托社会上的小微企业,帮助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在干中学”,实现创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高职院校积极鼓励学校和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来,建立起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学生思政工作者和聘请的企业家组成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导师既为学生上课,又带领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逐步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创业指导引领工作机制。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创业计划、职业生涯等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锻炼。

6、坚持创业教育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对于就业,大多是被动选择,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充分的认识。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和创造,岗位就业、岗位立业、开拓事业、创办新企业、开拓新岗位等是其基本内涵。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局限于教育学生如何创办企业或公司,而是更加强调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呼唤,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遵循高职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和专业特色,科学定位,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