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范文(17篇)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30 08:01:04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范文(17篇)
时间:2024-01-30 08:01:04     小编:飞雪

过去的总结是对我们的一个宝贵财富,可以在我们遇到类似问题时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完美的总结应该结合具体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启发和感悟。请大家阅读以下范文,相信会对你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企业对社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深化了教育改革。主要从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和研究了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育教学。

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高职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它不仅是学生完成专业学习的工具,而且在学生处理专业问题的时候还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数学应用意识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就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主要是由于受到我国整体教育大环境的影響。

一、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原有的高职数学教学观念。

在实践生活中,人们对周围事物所形成的认识集合体就是观念,观念能够在人们分析、总结、实践、计划、决策等活动中产生引导作用,在正确的观念下,人们所做事情的正确性自然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在数学教育中都坚持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思想,而在这一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教育教学观念特点是“知识本位”[1]。在这一教育教学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大多都是应该如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不是从专业需求方面来考虑教学方法。这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在专业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进而导致难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在数学应用意识中,就会将学生社会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作为教学观念中的基本目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将提高学生数学方法、技术、知识等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积极改进和完善原来的教育教学观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和构建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意图。

数学教育教学意图指的是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获得与专业相符合的数学能力。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意图下,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构建教育教学意图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在构建教育教学意图的时候,需要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需要根据专业基本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预期的教学能力[2]。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数学应用主要包括实用、应用、创新几个方面,其中实用指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型解释、基本结论来处理相应问题;创新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具有创造性、新意的行为能力和精神意识,并且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处理质量[3]。对于这三个要求来说,它们不仅仅相互依存,同时也相互独立,教学意图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大大增强。

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而人才培养目标受到办学方向的影响。其中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第一线服务、管理、建设、生产需要,并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培养应用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细化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对高职数学教师来说,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在自己的教学中凸显出来,并强调“应用性”,将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理清,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应用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4]。

总的来说,高职数学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主要载体,同时在不同的专业中也强调对数学教育教学意识的应用。因此,在高职数学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这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3]徐梅.数学应用意识与高职数学教学的结合研究[j].才智,(6):114.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二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要与国际形势接轨,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步向领先,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是必备的人力资源。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一再被强调的重要环节,同时,人是社会动物,必须在群体中体现自身价值,而且只有将个体的力量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工作目标,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团结”,也就是“团队精神”。所以,怎样将“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结合起来贯穿于各个教育环节中,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有效的方法是,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竞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现代化,知识和信息的多元化要求有不同个性和专长的人才,层出不穷的意念将之赴诸实践,竞争成了选拔人才的必然形式。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促使他们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力、才能及先天限制。他们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杰出的、有思考力、觉察力、创造力的有价值的人。竞争教育便是在教育各环节中以比较的方法,通过引发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自我的欲望,激发他们观察、思考、尝试、创新等能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的平均水平,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提高自己的欲望。更有价值的是,与因教师或家长的要求而产生的学习欲望相比,学生因希望在竞争性的学习中取胜而产生的学习欲望更具有自发性,因而学生也更容易在其中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只要教师在设计和实施竞争教育的具体形式、措施时,确实发挥重视实践能力、确保良性竞争的指导作用,学生表现自我的勇气以及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大的锻炼。

二、在竞争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不单应该包括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更应包括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竞争。利用校、级、班、组等不同的组别,开展集体间的竞争不但是竞争教育的形式多样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要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首先要巩固他们心中的集体观念,更具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入帮助下真正地当家作主。在让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分工明确、群众监督,力求让集体中的所有学生都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三

1.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

3.教学对象。

2.教学方式守旧枯燥。

3.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三、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开展教学手段创新。

3.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4.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5.开展教学评价创新。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四

1.依据每个学生的特性挖掘他们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挖掘他们创新思维的重要出发点,创新的途径中需要兴趣作铺垫。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允许他们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犯错误、修正错误。抓住初中学生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的心理,让其自发地去学习,让潜能成为本能,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在教学上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求知心理,引导学生因兴趣而学习,因好奇而提出问题,自然而然地去解决、去创新,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学生的思维灵感渐渐被开启,从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注重解题教学,开拓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途径中所特有的思维习惯。它能有效地披露事物的本来面貌以及内在的联系,同时可以产生新的思路及想法,并可以提出对事物独特的见解。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将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达到学习是为了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同时对自己的素质修养也是一种提升。故通过解题教学,在学生能操作基本知识、基本方式、基本技术的情况下,要学会高角度、高思维地去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制订方案、执行实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开拓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集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性的憧憬、丰富的.知识结构及独特的灵感等思想素质于一身,在解决问题上指引学生脱离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陋习,发挥自身的优势,打破常规,将学到的知识与出现的问题紧密地糅合在一起,这就是思维提升的体现,也是创新思维的开启。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牵引学生的创新好奇心。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性格张扬的阶段,攀比心、好奇心很突出,根据个人情况使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学生犯错误时,正确的教育很重要,以多鼓励、讲解、引导为佳,切不可过度批评、训斥、遏制,不要让学生出现抵抗心理。

二、若想做好创新教育,意识是基础。

创新意识是指:对大自然的事物存在疑惑,从而激发自己的求知欲,不断地去探索、去思考,从教学的立场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进行思考、研究。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尤其是初中教师,首先自身要端正对创新的认识的误差。初中这个特殊时期的学生,老师要多营造合适的机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动力,从而对自己、对学业有冲劲,所以正确的价值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有利的。创新教育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准则下而去创新,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又或者根据自己的臆想对事物定论,完全脱离实际。创新是在不脱离主题的新发现、独特的洞察力以及不同的高度不同的立场。教师的创新意识,要改变自古以来教师与学生的陈旧思想,在转变身份、角度、立场上创新,从而在看似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价值。

1.优化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创新。

激励创新意识。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对每件事情都追根究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很适合初中的学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从而激励他们的好奇心,迫使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实验也表明:个人的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始,也是对今后发展的一种磨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作为主导,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也很重要,要与学生加强互动。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初中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正确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对其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诱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尽可能地让学生自由发挥。

2.勉励困惑,激励进步。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陶行知。顾名思义:有智慧的人询问问题都讲究方式,愚蠢的人不注重问题的多角度性,一概而论。也充分体现了“问”确实是一门学问。很多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把存在的疑问记录下来,下次上课时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了解学生的思维难点和心理问题。教师利用重点讲解矫正学生的疑问,这样有利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授课时要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可对讨论作总结,教师再最后总结。不同思维,提出来的问题也会不同,从多个角度才能把问题分析得更全面。鼓励很重要,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自己增添信心,遇到问题变被动为主动,避免学生不敢提问、不敢回答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在授课时可围绕“兴趣是关键、兴趣是前提”,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45分钟的课堂轻松愉快而又不失工作效率,我想这就是一个教师最大的成功。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五

摘要:数学教学在这个教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起着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的作用,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符合目前教学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符合新阶段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资源,帮助老师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上,更能够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符合新课改的一些客观要求。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境,而且信息技术能够搭建一个更加优化的平台,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的学习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信息资源;教学模式。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逼真的数学教学情境,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有利于老师讲解,学生消化知識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书上很多抽象数学符号,学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如果老师这是运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视频或者展示几张图片,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画,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从而不再认为语文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的融入课堂,也有利于老师做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对学生以后解决其他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老师要积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课堂上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老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者。老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引领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数学信息资源。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信息资源。小学课本上提供的知识有限,要将数学课程教好,仅依赖课本中的内容远远不够。老师要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语文课程资料,帮助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如何将有限的信息资源扩大化,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而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很多学生都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基础运用,并且很多学生都喜欢用一些网上聊天工具,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乐趣,并且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无处不在,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场所,还有很多场所等待着学生自己去探索。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传统语文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始终扮演者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学生也一直扮演着知识被传授者的角色。传统教学中,学生很害怕老师,老师始终处于一种较高的姿态,学生永远是老师命令的服从者。这种相处模式无疑对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这种相处模式也存在着弊端,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及时传达自己学习中的困惑,对学习始终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这样一种心理,老师的教导听者就行,也不去进行思考,这样老师的传授的知识实际上并没有被学生有效的吸收、消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则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有了更多自己的学习感受,变得更加主动学习,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老师通过播放教学视频、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展示教学课件,学生更能够从教学中获得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加入思考学习的过程中。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

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充满问题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往往有很多的问题,而师生的沟通则成了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要讲授完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布置作业,回答小部分同学的问题。但老师难以回答全部学生的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实现师生的沟通。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师生之间可以互通信息、同学和同学之间也可以互通信息、老师和老师之间也可以进教学经验的传达。学生在课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将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通过对学生问题及时的讲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和学生直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友情,更有利于同学之间共同进步。老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加和谐便捷的沟通平台,课堂也大大拓展,课堂不仅局限于教室里的一隅之地,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沟通交流。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今天的客观要求。只有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更加获得更多更加精彩的学习资源。老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阅历基本为零,理解能力也相对而言较弱。如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运用好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材料。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更加灵活的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和老师的相处模式也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了质的改变,老师更像是学生的朋友、亲人,这种关系更加有利于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参考文献:

[3]朱小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02).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六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

“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

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七

(一)优化学生创新心理。

初中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要正确地抓住初中生这一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领其去发现问题,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开动脑筋,寻求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知识点的导入方式,要突破原来直接入题的方式,选择悬念式导入法或者兴趣式导入法这一类可以激发学生创新心理的导入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更深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应当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不要急于批判学生,而应让学生开放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创新性思维。教师的目的不是去完成一道题目,不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与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鼓励学生多多提问。

古语有云:“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对于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是其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在通常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先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知识点存有疑问,然后学生再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听课,这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地倡导学生提问、鼓励师生讨论、共同探索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也是多种能力的锻炼过程,打破了原来固化的思维,使学生开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在站起来张口提问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二、学生创新兴趣是关键。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有激发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欲望才能正确引导他们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想将创新很好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一)因材施教——发展创新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求学的关键。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够让初中生具备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此时,我们就应当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十岁出头的学生对于这个未知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不再局限于小学时对知识的简单了解,而是希望可以获取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教师此刻就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无限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

(二)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仅是人类特有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区别人与人的关键。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往往不局限于现有成果,而是另辟蹊径。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因为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之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使他们具有更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还能够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独立思考、开放思路、大胆猜想、突破常规、积极辩证,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究问题的本质,从而获取更轻松简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案。

(三)正确引导——培养创新兴趣。

对于个性张扬、蓬勃向上的初中生来说,其自身生理特点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键。这个时候的学生敏感而脆弱,又具有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怀柔政策”。对于学生的低级错误,教师应当耐心地加以指正,不应当急于批评与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自己发现问题并找到正确的做法。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简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去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资源去创造无限的教学价值。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体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傅丽单位:江西省分宜县第三中学。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八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我国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育是我国的软实力,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了教学机构的建设和教学体制的改革。新课改的实行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我的平台,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者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被广泛运用到每个教育阶段中,并获得了很大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使用生活教育理论,将教学实践和幼儿的生活结合在一起,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教育。

新课改倡导学生使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处在初步形成期,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幼儿园开展了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拓展幼儿的绘画经验。

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对教学的影响。

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有些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认可和使用。我国的教学体系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适应我国国情。在素质教育下,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变化。不同的学者对教学的方式有不同见解,陶行知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还原学习的本貌,使学生在生活环境下掌握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就是为了适应生活的变化,学生经过系统、专业的教育之后能够过上好的生活,教育便是成功的;学生将来的生活过得不好,便是变坏的教育。教师领悟“生活即教育”的精神后,在组织教学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会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将抽象的、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直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降低教学的难度[1]。“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命题,陶行知认为人是在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习惯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大众的角度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大众学校,生活就是大众接受的唯一教育。在“社会即学校”的主张下,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九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然而,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学科教育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通过学习、研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通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而建立的“生活教育”理论,不仅在他所处的时代起过积极作用,就是对今天的教育和教学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生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理的人生。”陶行知有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是生活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目标,所以说也是生活教育培养合理人生的最好注脚。“真人”的具体目标是:(1)做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2)做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3)做有道德的人;(4)做整个的人,即是有健康身体,有独立思想,有独立职业,手脑双全、智仁勇合一的人;(5)做主人,即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大自然的主人;(6)做创造的人;(7)做现代人。可见,生活教育培养的合理人生就是全面发展、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两相对照,不难看出,生活教育培养的目标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并不矛盾,是一致的。因此,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如果运用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学科教育,把“生活教育”的方法化为我们的具体行动,必将把素质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实施引向深入。通过我们的实践,也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作者的体会。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教学论思想,是他的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陶行知认为:“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是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力的`法子。”关于“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是这样解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予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实践性是“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特点。生物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视观察与实验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做合一”,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对于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我们的做法是:

(1)以身示范,严格操作,通过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验,就是要亲自“做”。不仅要求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教师的“做”是示范,学生的“做”是学做、是模仿。教师既讲又做,学生的学就有了根据,做起来也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例如,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放、对光和观察三个环节,共有十几个具体步骤,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我们采取了“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努力在“做”字上下功夫,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一步一步地讲述操作要领,进行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比如“取放”这一步,就是由教师先示范讲解正确的取放方法,然后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放置在实验桌的适当位置上),在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按“取放―对光―观察”的顺序完整地做一遍,以强化训练,加强记忆,从而在预定的时间内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使使教学信息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可用电脑设计超市中零乱的货架,让学生进行调整,感知分类的作用。由于借助多媒体动画教学,丰富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争抢着发言,要帮助教师整理货架。就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借助电教手段,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能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突破重难点,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重点。教材中虽然安排了图形来说明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可图形的变化都停留在静止状态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以动态效果将图示演示出来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形四边形的过程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便能清晰地观察到这两个三角形是如何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也能明白它们的`底和高的关系,即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为学生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由此推导就能很容易的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除以2。通过这种形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运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重难点,效果是很明显的。它可以化难为易,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数学美的境地,鲜明的色彩、规律的线条、巧妙的转化,都能产生一种完美的视觉效应,能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

三、借助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量时间花在数学概念解释、板书、作图等方面,学生的练习时间和实践时间极少,而经过多媒体优化的课堂教学呈现的信息量更大,更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例如,“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一共有六幅。教师在教学中可将这六幅图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在看动画过程中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将生活与实践结合,知道一天中有早上7时,也有晚上7时。这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够更快、更深地理解,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借助电教反馈,优化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及时、高容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反馈,能更形象、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加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练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恰好可以给练习增添趣味性,使学生有完成练习题的强烈欲望,从而有助于练习效果的强化。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练习设计中,用森林王国的小兔子引出练习题,并在学生回答正确时,由小兔子点头示意并表扬学生。这样,能使学生对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挂图、课本、小黑板)的限制,以随机、灵活、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它的表现能力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时有效地应用电教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一

如今,现代教育技术越来多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1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几年的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他们在幼儿园习惯了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进行学习,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是系统的、枯燥乏味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经常利用多媒体把一个个的数学问题放在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境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沙滩上就来了很多的小动物,可是它们在吵什么呢?原来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沙滩上的小动物们各有各的理。到底谁捡得多呢?还是我们小朋友来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吧?”通过比较小动物之间拾贝壳的多少来教学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了。传统教学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很难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有效地改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数学课堂上,有很多“认识图形”的课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的。上这样的课之前,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具和学具,但是往往单一的教具和学具并不能说服学生。笔者曾经执教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因为是公开课,所以经过了反复试上。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为制作4cm、5cm、6cm、10cm的小棒而犯愁,一开始想到用彩纸分别卷成4种不同长度的小棒,这个时候小棒的问题是解决了,可是后来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因为小棒稍微有点粗,学生用4cm、6cm、10cm三根小棒轻而易举地围成了三角形,也就是说让学生误认为“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这个时候,教师再滔滔不绝地强调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学生难免不服,这一次操作以失败而告终。

后来,在师傅和同行们的建议下,考虑用竹签、铁丝、细线……作为学具,这些学具相对来说比较细,误差较小。最后,笔者想到用小时候玩的“彩色签子”(一种细长的小棒,有很多种不同的颜色)来制作学具。这一次原以为万无一失了,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但是还是传来了两种声音:有的学生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也有的学生认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小棒虽然很细,误差很小,但是还是很难说服全部的学生,这样的课堂很显然还是有遗憾的。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绝对的误差也是不可能的。

当传统的教学用具不能完全解决操作中的误差时,多媒体动画演示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中,笔者制作了不同长度的小棒围成三角形的三种情况,其中最长的一根小棒是固定的,而较短的两根小棒是可以活动的,让学生明确了当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是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整节课学生的兴趣很浓厚,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分歧,所以对多媒体动画演示时的结果尤为关注,最后也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3运用白板教学,实现课堂交互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呈现出了它的局限性。ppt课件是教师提前精心制作的,课件中可以展示教师“预设”的资源,却不一定能体现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因为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教师不可能预设出学生的每一种思考方式,总有很多“意外”生成。这时,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技术手段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它不仅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能弥补多媒体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首先,白板教学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有多媒体所具备的视频、播放等功能,还可以随时暂停,根据学生找到的信息进行圈圈、画画、复制、黏贴等,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和积极思考中来。

比如,在教学“找规律”时,笔者创设了下面的教学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故事给大家,这个故事里蕴含着一些数学的道理,看看大家能不能观察出来。(把魔法数学故事屋中的一本《小刺猬的项链》以视频、动画的形式插入白板课件中,教师可以在白板上一边翻故事书,一边讲述,配上轻柔的音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生带进数学的课堂。)。

故事说的是一只小刺猬,一天……,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穿成的项链吧!这是小刺猬的,这时……,大象看到了……,于是小动物们行动起来,它们决定要给大象一个大大的惊喜。它们做了一条最最与众不同的项链挂在了大象的脖子上。(故事中小动物们带的项链的颜色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学生同桌讨论,集体交流,分别说一说有何规律,白板操作演示(圈出学生发现的规律,并复制黏贴在空白的地方,方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师:那这些项链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板书:几个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

小结:正是这些图形排列有规律,我们才能很快确定后面其中某个位置上是什么颜色。

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利用电子白板,可以改变单一的课堂训练模式,提高练习效率。

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多边形”时,就设置了下面的练习形式。

1)运用拖动功能,将预设的问题或情境先隐藏起来,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提取。拖出预先隐藏的蜜蜂蜂巢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蜂巢是由许多的几边形组成的?学生由于之前已经有了认识四边形、五边形的认知经验,很快猜出是六边形。然后教师拖出: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的定义。

2)无限克隆和书写功能,既节约了在黑板上一次次画图的时间,又能将学生不同的答案一一呈现出来。出示想想做做中的最后一题:“把下面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因为分法不唯一,所以可以运用白板的无限克隆技术复制几个图形让多个学生在白板上操作分一分、画一画,出现错误也可以用橡皮擦功能擦掉并及时纠正。

3)运用白板中现成的评价模板,学生做完之后,可以直接check答案的正确与否,方便又直接。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生生互动构筑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从单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体会到数学课堂也是多姿多彩且趣味无穷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努力提高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二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室为教师摆脱枯燥的讲解和繁琐的实验提供了可能,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开发共享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发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体会与做法。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进行改革。

1.教学中的感知过程。传统教学从教材的感知、理解到知识的巩固、运用,形成了一个线性过程。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在信息传播的方式上离不开板书、口授,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自然是教师的板书、语言及课本上的知识,抑制了学生的第三思维空间,显出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陈旧、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观念。传统教学观念把知识看成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同时低估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知识经验及其差异性,并在教学中表现出过于简单化的倾向,过份强调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固定模式,不易将一个抽象、复杂、不易感知的事物化为具体、简单、易认识的事物。

3.教学过程的三位一体。传统教学以教师、学生、教材为一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中固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满堂灌的现象十分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引导学生去探究知识,由于动手、动口、动脑少了,就谈不上主动进行学习。

1.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所谓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现代教育技术集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语音实验室等多种教育手段为一体,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多媒体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对信息载体处理的多样性、对信息媒体操作的交互性及对多种信息媒体处理的集成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线形式,将一些原本抽象、不易感知的课本内容以声、视、图的立体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起着传统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愈来愈显得必要。

2.现代教育技术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众多新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把这一巨大的变化叫做“信息革命”,它比起因蒸汽机的发明而引起的工业革命势头更猛,影响也更深远。这场信息革命对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用下面这段话来概括这种影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教育,必将促进教育的极大发展,它带来的将是整个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的一场深刻革命。

3.教学技术最重要的作用在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这意味着教学技术中心的任务已从单纯的媒体制作转向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也从松散型转向紧凑型。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重大转变,也是电教的一次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就有可能占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当代教育的制高点,从而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地位。多年来,教育技术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改革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等方面显示了强大的和独到的作用,因为现代教育技术强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编制和运用教学媒体,并进行教学设计,以优化教学全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该说,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多样化个性的素质教育的方法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它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教育技术中动静结合的教学内容和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优势,使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中,犹如身临其境,感染力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不断地从感性向理性过渡,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需要、动机、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和素质形成的智力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呈现次数,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实现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和宗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教学活动更能突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全体性、开放性、基础性等特点,真正实现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对学生的智慧潜能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现代意识教育。

1.不能变“人灌”为“机灌”。

2.主次不能颠倒。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活动必须服务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时,以展示内容为主,无形中淡化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因而,在课件的制作时要尽量避免将黑板内容挪到电脑屏幕上这种现象的发生,课件设计中要多安排一些师生交互的内容。

3.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了实质。在内容与形式这个问题上,刚开始制作课件时,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上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在制作上要掌握好音效、动画使用的度。在制作过程中,哪些内容只是一般性展示给学生看的,哪些是要重点强调的,哪些是创设情境、制造气氛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展示方式。

4.不能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无论什么教学内容,任何课题,只要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立竿见影,解决问题。现代教育技术是伴随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先进教育技术,其作用得到了广大学校和教师的肯定。但由此而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无所不能,只要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任何问题就可迎刃而解。甚至有人认为,一节课如果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不是一节好课,不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不时髦。事实上,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作指导,这是首要的因素;其次,要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富于生命力的学生,因此教学中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

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式直观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的特点,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和共享网络资源,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课堂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开拓教学思路,为教师针对教材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教法提供了可能,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先决条件,从而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三

【论文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之源。

1.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引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卡通人物――丁当猫的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接着提问:“你们组在丁当猫的哪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生活化的问题,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这样,创造开放式、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更能使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统计”后,我设计“到校园里统计”的开放式活动课:我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在校园里任意地统计某种物体的数量,再把统计结果与同学交流、分享。学生的眼界真是开阔,有的统计香樟树的棵数,有的统计石凳的数量,有的统计花坛的个数……同时,我及时给予他们评价鼓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熟悉、亲切、真实,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学生有了更多讲、练、议的机会,从而积极思考,全身心投入,兴趣盎然,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转载自 coOco.NEt.cn

3.练习设计生活化。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从而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一课,面对数字和计算,学生感到乏味、提不起精神。于是,我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推出“我是小小设计师”活动:如果要在我们教室铺上地砖,(提供几种型号及价格)你能设计出一个装修方案吗?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算出教室的面积是多少。(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砖的型号,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和总的钱数。

这样的练习,改变了单调而枯燥的计算,题型比较新颖有趣,并赋予数学以生命,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学习,而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之本。

陶行知先生强调说:“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因此,“生活化”数学教学之“源”应建立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画面,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机融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1.回归生活,赋数学以灵性。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活学、活用知识,赋予数学知识以生命的灵性。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我注重引导学生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并使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我创设“1元能买哪些东西”的活动,并在课前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拿1元钱到商店中购物的情境,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的购物情况。在这个模拟购物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真实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和作用,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用于生活,显数学之价值。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归宿,也是数学的价值所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有用的。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想想做做”第3题,教材展示出一个小小玩具店的场景,柜台上摆放了许多玩具,并标出了相应的价格。图中的3个小朋友分别要买两件不同的玩具,要求的是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小朋友对玩具店很感兴趣,兴致很高。这时,我不急着让他们解决书上的问题,而是利用这个场景,问学生:“如果你去这家商店,你想买哪两件玩具?要付多少钱?”问题一提出,学生顿时精神百倍,马上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并迅速地算出所需钱数。通过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课堂教学过程富有生活气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经常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设置创新氛围,以此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创新。

1.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学习知识,在玩玩做做长才干,获得创新的成功经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关键在于“学习问题”的设置,因为“学习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启示点,是抽象的数学教学能否转化为活的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制约因素。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教师可让学生听“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8个桃分给4个小猴子,小猴都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我这儿只有80个桃子,全部分给40个小猴吧。小猴一听,全都欢天喜地说好!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很快完成了新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出自己的见解、积极动脑。如在第五册、第六册中学习“口算乘、除法”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把分小棒的方法说给同方同学听,在分、说过程中探索口算方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花朵开放在手指上。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思维与活动的联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以及好动的心理特点,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探索知识,进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最好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

2.数学教学要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做一做,试一试,练一练,再想一想,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让学生用山芋切取若干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很多同学是先切一个,其余的再一个一个对照着切;也有同学先切一个长方体,然后把较小的面以较短的棱为标准切成正方体,然后再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找到了长方体切割成若干小正方体的简便方法,既完成了任务,又探索出新知。这样的认识过程,远比老师的费力讲解深刻得多,久而久之,学生由操作兴趣培养出操作习惯,从而达到启迪思维的效果,这种效果将推动创新能力向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从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的角色上,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起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设想、大胆求异、大胆创新,这才能引导学生在探求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好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焕凤.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生活教学化[j].

[2]黄永顺.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3]黄英.联系生活寻素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四

语言在教育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不例外,数学教育中语言的运用和语文中语言教学也有不同之处,而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语言有着独特的特点。语言在数学教育中的运用,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重视语言的应用。

语言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应用研究在我国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是以数字运算为主的教学活动。从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使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增加了语言这个新内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语言的方式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的目标。笔者针对语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以期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一、数学语言以及语言教学。

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是人们交流过程中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语言是一门独立学科,数学与语言学不同,其实质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数学是一种自然科学的工具,其主要是用来研究自然科学的,随着全球范围内学科的不断发展,数学已经变成一种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语言。调查显示,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数学纳入语言学习范畴,其觉得数学也是语言学的一部分,只不过数学语言一般要超越以往人们所说的那种语言的概念,已经达到了语言科学所能及的最高的境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数学语言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文章所探讨的不是数学语言,而是怎样才能将平常的自然语言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

所谓自然语言,指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用于日常交往的表达工具。一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指的就是使用最基本的交往话术来表达以及阐述教育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同样是用日常交往的语言将数学知识的内容与意义传输给教授教育者。本文所阐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与数学符号等所表达的数学语言有一定的差距。

人类思维的表达方式就是语言,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传递信息所使用的重要工具。我国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进行分析后,才能将语言因素融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

1.语言教育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站在我国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语文》与《数学》教课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章节中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内容都超越了《语文》教科书中的语言内容,所以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将语言教学视为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小学《数学》第二册《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中,根据教材中的实物将数学的教育与语言联系在了一起。在通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说将语言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由此可见,语言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语言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都将语言看做一种符号式教学,经常出现数学教学死板的现象,这也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设法将语言因素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一般来讲,有以下两个方面:

新课改之后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我国现代教育教学的模式就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语言的作用来创造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所提升,使语言因素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教师应该将小学数学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动的语言将使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画面感,这就要求教师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来设置情境,而不能脱离实际。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教师必须基于小学数学的基本特征来联系生活,再进行情境的创设,以实现教师引导学生认知数学的目的。

四、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新课标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就是语言教育的运用。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语言教学的运用,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可以使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来创建数学情境,这样就能够满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五

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从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电教手段,突破重难点;借助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借助电教反馈,优化课堂练习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及学生过重的学习心理负担。同时,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卓尼县柳林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已建立了计算机电化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教导处计算机连上了宽带网,这些设施的健全,为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下面是笔者将对如何利用电教手段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谈几点建议。

一、借助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而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使使教学信息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新颖,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创造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可用电脑设计超市中零乱的货架,让学生进行调整,感知分类的作用。由于借助多媒体动画教学,丰富有趣的画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争抢着发言,要帮助教师整理货架。就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借助电教手段,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能否突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突破重难点,就成了教师备课的重点。教材中虽然安排了图形来说明知识是怎样构成的,可图形的变化都停留在静止状态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以动态效果将图示演示出来过程,这样学生就能随着知识形成的过程,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形四边形的过程进行演示,这样学生便能清晰地观察到这两个三角形是如何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也能明白它们的底和高的关系,即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为学生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由此推导就能很容易的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乘高除以2。通过这种形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运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重难点,效果是很明显的。它可以化难为易,把学生带进一个充满数学美的境地,鲜明的色彩、规律的线条、巧妙的转化,都能产生一种完美的视觉效应,能使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

三、借助电教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将大量时间花在数学概念解释、板书、作图等方面,学生的练习时间和实践时间极少,而经过多媒体优化的课堂教学呈现的信息量更大,更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够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例如,“认识钟表”这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图,一共有六幅。教师在教学中可将这六幅图以动画的形式出现。这样,学生在看动画过程中既能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又能加深了对时间的认识,而且能使学生将生活与实践结合,知道一天中有早上7时,也有晚上7时。这使学生对新知识更够更快、更深地理解,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借助电教反馈,优化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面、及时、高容量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反馈,能更形象、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加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练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课件,恰好可以给练习增添趣味性,使学生有完成练习题的强烈欲望,从而有助于练习效果的强化。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练习设计中,用森林王国的小兔子引出练习题,并在学生回答正确时,由小兔子点头示意并表扬学生。这样,能使学生对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且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总之,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媒体(挂图、课本、小黑板)的限制,以随机、灵活、全方位、立体化的方式,将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它的表现能力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适时有效地应用电教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数学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六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着名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例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以及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等先进思想与我国新课改的教育创新理念完全一致,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一、解放学生传统思想束缚,培养自主意识。

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空间六大解放,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学习《月亮湾》章节时,要备好配图插图,不要局限于课本原有的插图。配图要美丽,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媒体图片。上课时可以先不要打开课本,而是以看图为主。教师参照课本中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看图。首先看“河”,让学生想象河在什么位置,像什么,河面上有什么,河里有什么,河岸上有什么,逐一引导学生进入图中的情景,犹如身置其中,过程中学生无论说什么,都不要以自身的理性思维去约束他们的想象和见解。

然后,对图进行延伸,让学生想象图中没有的景物,如晚上天空会有月亮吗?天空会飞过什么样的鸟儿?最后,让学生给图起个名,起名不要局限于图像的属性,还可以把它当作是一处美丽的风景。之后打开课本再学习课本内容,让学生看看书中是怎么描绘的。但要注意课本内容并非是学生想象的标准,不要以课本内容为标准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和思想成果。

在没有课本内容的.限制下,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看、说、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二、生活与课堂相互结合,扩大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要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习,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理论知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更能在社会活动和生活中学习,让“教、学、做合一”思想能够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来。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春雨》《春晓》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春天来的时候孩子们是否知道?春天的是什么样子的?春天有什么?在春天来的时候自己和父母有去玩吗?让大家踊跃发言,说说自己和春天的故事。从生活入手,将学生引入学习氛围中。再朗诵古诗,引导学生解析古诗内容,结合生活感悟古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生活和课堂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将对春天的日常语言表达的方法转变到古诗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善于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其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创造无时不在,并且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从中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如何培养、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首先要深刻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认可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都具备创造能力,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去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发现学生的创造潜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教学模式,不仅要发现、认识、肯定学生的创造力,更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乌鸦喝水》时,首先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然后设置问题一:除了课本里乌鸦使用的方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乌鸦喝到水?让学生展开想象,自主思考解决办法。设置问题二:课堂上带透明的玻璃瓶同时在里面装一半的水,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让水溢出来(此问题设置需注意不要设置不加水的条件,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中的环境限制,保证学生有足够广的思考空间)。

并在下次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引导学生使用自己想到的所有办法让水溢出来。通过设置可行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并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提高学生创造的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在近代提出的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依然保持先进性。我们的教学要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数学素养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篇十七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的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近、简单,就必须结合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切实体会身边有数学,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准确、快捷地解决生活的问题。

一、情境导入生活化,引入生活激兴趣。

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现实生活是数学教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从生活中选取有用的部分相机进行教学。

我教学一二年级,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不能维持很久,所以怎样一上课就抓住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紧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知识是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在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瞬间萌发起学习数学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孩子创设“我要学数学”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在课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情境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学习新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比较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翻开书本,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图片;书本中的重难点大部分涉及我们的生活;巩固的练习也是解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根据教材悉心设计情境,用“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欲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分”时,我创设了小明一家去上海世博会的情境,介绍了各个时刻的游览情况。通过这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引入,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旧知——认识整时,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又要学习有用的知识了。

在学校开展的精品课活动中,我有幸听了沈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一课。课前沈老师搜集了商店中几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看图介绍,汇报完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商品标签上的数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在交流后由教师揭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物品价格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与自己是“零距离”的',学生在课始就有接受知识的准备,在课上能认真、主动地思考、探索问题,学习起来才亲切、有趣味。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走进生活易掌握。

小学数学教学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低年级的孩子们难以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去捕捉孩子熟悉的素材来简化课堂教学,把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运用于数学课堂中。所以备课中更要仔细的思考,精心创设一些有趣、应景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教师创设的现实情境中。

例如,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和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学习长度单位。孩子们对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究竟有多长感知不深,在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填空时总会闹出不少笑话,如:铁钉长2分米、跳绳长2厘米等,因为生活中有些东西他们接触的较少,有的甚至见都没有见过,这样怎么能判断正确呢?所以,仅凭教师的讲解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上的模糊,导致对4个长度单位的混淆与乱用。

虽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投影仪、电子白板已悄然进入课堂,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各种图片让学生观察、判断,但仅靠多媒体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想让学生真正建立这些长度单位的空间观念,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实物的观察、操作和体验,深刻地感知它们的长度,做到活学活用。

在数学课上我组织小朋友们拿出直尺动手量一量手掌宽、食指长,同桌合作量课桌的长、宽、高。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不断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4个长度单位的表象,而且学得轻松,将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融入生活,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并记录结果。我利用下午的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这一活动,首先根据书本讲解3种跳法并请小朋友上来示范,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测量时的注意点,小朋友们总结的很好:

(1)确定起点。

(2)落地后不动,测量的是起点到脚后跟的距离。

又如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虽然视屏中的动画、音效很吸引人,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显得枯燥。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到校园里自由地数一数喜欢的物体个数,并把结果告诉大家。可以数天上鸟、地上的虫……教师及时评价、鼓励。在开放的教学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进一步体会数学的趣味。

三、教学语言生活化,贴近生活易理解。

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主要通过语言,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亲切、生动的,应该让课堂语言尽量儿童化、生活化。尤其是数学课堂,要学生学习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就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艺术和孩子交流。配以儿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境中学习。

例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为让学生巩固口诀,我设计了数七星瓢虫身上黑点的环节,编成儿歌:一只瓢虫七个点,两只瓢虫十四个点,三只瓢虫二十一个点……学生边说边记,效果不错。

又如学习“认识=、、”时,小朋友对、有混淆的现象,我引导学生边用手做符号的样子边说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前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大家很快记住并用到解题中去。

总之,生活就是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渗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生活之水”流进数学课堂,滋润数学教学的田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