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现在我们手上有一个三角形,(教师出示三角形)有没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呢?(学生顿时在下面议论纷纷)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三角形、方格纸、剪刀,每个同学可以利用你们手上的这些学具和工具,四个同学一组进行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你手上的三角形面积。
(学生熟练地四人围成一组,有一组同学刚围成一组,就急着在猜测答案:“这个三角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不对,是18平方厘米。”“这也不对,好像是12平方厘米”“我们把它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看看到底是多少?”另一组同学却十分安静地在议论:“把这个三角形剪开来,一小块一小块计算。”“但剪出来还有小三角形怎么办?”“这个办法也不行,那怎么办?”“我有一个办法,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怎么拼呢?”还有一组同学把三角形摆来摆去。“把它与平行四边形比看。”大约3分钟后,教师在巡视各组同学们的讨论后,发现有5组同学已经找到了答案,还有3组同学还在讨论。)
师:同学们,刚才我在巡视时,已发现有5个小组同学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
生:我们小组知道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答案的?
生:我们把这个三角形放到平行四边形的上面,发现它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学生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如图2―3)
图2―3
师:你们怎么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呢?
生:我们刚才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然后把它们叠放在一起,正好能重合。
师:这组同学说得好,答案是12平方厘米。那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有个简单办法,只要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马上就可以数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师:那么请你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下。
生:(走到讲台边的投影仪旁,将方格纸放在投影仪上,然后放上三角形。如图2―4)因为每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所以我们数出来一共是12格,也就是12平方厘米。
图2―4
师:这组同学是通过数方格得到答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的方法与上面二组同学不同。我们是把这个三角形剪开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拿着剪拼的图形进行演示。如图3―5)
图2―5
师:那你们怎么知道剪下来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平形四边形呢?
生2:我们开始剪的时候,也发现拼不成平形四边形,后来剪了几次,发现只要沿着中间的一条线剪,就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师:这个小组的办法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们小组也是数出来的,开始把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发现数不准确,有好几个答案。后来知道要把三角形的底边的两个顶点与方格纸内的小正方形顶点对齐,就数出12格。
生:在这些方法中一共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数格子,还有一种是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说得好。虽然刚才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但把这些方法整理一下,我们就可以发现这些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两种:一种是数格子,通过一格一格地数,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还有一种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案例点评〗
在本案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面积的平台,课前教师请学生准备了一些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与剪刀等工具,然后向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探索要求――计算手上三角形的面积。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由于教师放手给学生进行探索,因此,他们探索的各种途径也是不同的,有的通过数格子获得面积,有的通过拼图知道面积,也有的通过剪拼后得到面积,这充分说明,只要放给学生进行探索,相信学生会有能力完成。
〖思考与讨论〗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二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推导方法太单一,都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我是在想老师应不应该点拨其他方法,老师点拨就会导致讲的太多,不讲呢有的学生不好理解。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在这节课中,并没有直接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两个问题。所以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和问出为什么“除以2”。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这节课总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好。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大胆,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我发现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如学生合作和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讲的过多,提示(暗示)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形式比较少等。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遇到困难——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如何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开始相当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推导受阻,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还要重点解决“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以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割、补、移等方法,也学会了把未知的学习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意义。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被转化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3、会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通过故事情景产生生活中三角形比较大小的问题:
1、比三角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比什么?
2、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呢?
小结:运用透明方格纸来比较三角形的大小是一种方法,但你感觉怎样?
二、探究阶段
(一)画三角形。
1、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画三角形。
操作说明:(1)以长方形纸的一边作为三角形的底边。
(2)以对边的任意一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
(3)连接顶点与对面的两个角。
(4)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大组交流。
4、观察已画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实验
1、剪拼三角形。
操作说明:
(1)剪下你所画的三角形。
(2)将剩下部分拼到剪成的三角形中。
思考:剩下部分拼成的三角形是否与剪成的三角形一样大?
(3)填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报告后交流
(三)归纳
根据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2)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相应长方形面积/2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运用阶段:
1、教学例1
2、计算导入阶段的3个三角形的面积
(1)分别测出3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作好记录。
(2)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3)交流。
nm
ac
b
d3、拓展:找出下列图形中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计算三角形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四
x老师执教的是《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继《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后,又一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内容。我用“三个精”整体来评价这堂课,具体为:
x老师是很低调的人,但又工作非常认真细致,从知道要上片段课就开始琢磨着上什么内容,一个多月前就定下了这内容,并开始看教案,找好的教学设计,搜索相关的课件,视频,为学生,为我们精心准备了这节课。
x老师也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为了上好这节课,x老师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对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推敲,她常常会问我,这两种设计那个会好一些,而这些设计方法可是在我教学时没有想到的。比如说:用数格子的方法得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结论。最开始设计这个环节,但由于时间关系,还是把这个省了。课件制作方面也同样精益求精,比如底和高用什么颜色更好,这个背景下字会不会看得清,甚至是一个动画怎么出现更好,等等。
x老师能根据学生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教学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结构合理。由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后学习的,x老师能够很好的把握学生在推导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选择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自由的拼成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底、高、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逐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结合,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由于时间只有十分钟,还有很多精彩的过程还没有展现出来,如果是一节课,四十分钟可以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再更多放手,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操作讨论,找到三角形如何转换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为图形之间的关系架设了桥梁,使知识融会贯通。再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概括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可能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以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割、补、移等方法,也学会了把未知的学习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意义。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被转化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3、会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通过故事情景产生生活中三角形比较大小的问题:
1、比三角形的大小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是比什么?
2、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呢?
小结 :运用透明方格纸来比较三角形的大小是一种方法,但你感觉怎样?
二、探究阶段
(一)画三角形。
1、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画三角形。
操作说明:(1)以长方形纸的一边作为三角形的底边。
(2)以对边的任意一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
(3)连接顶点与对面的两个角。
(4)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大组交流。
4、观察已画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实验
1、剪拼三角形。
操作说明:
(1)剪下你所画的三角形。
(2)将剩下部分拼到剪成的三角形中。
思考:剩下部分拼成的三角形是否与剪成的三角形一样大?
(3)填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报告后交流
(三)归纳
根据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相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2)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相应长方形面积/2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运用阶段:
1、教学例1
2、计算导入阶段的3个三角形的面积
(1)分别测出3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作好记录。
(2)计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3)交流。
n m
a c
b
d3、拓展:找出下列图形中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计算三角形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六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里面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索、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强求方法的统一,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教态自然、大方、亲切。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活动,会按规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教具、多媒体设备熟练、规范,教学目标准确、全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切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把握深浅适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充分,难点突破巧妙。在情境中教学,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灵活多样,富有实效,针对学生差异和当堂反应,因材施教,因人施导,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培养能力,突出启发创新思维,学生参与面大,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教学紧扣目标,教学效率高。
学生在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维等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得出的结论在学生的头脑中印象深刻。公式中的除以2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她借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去突破这一难点,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
这节课给我的印象深刻的有几点:
1、老师让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动手,动脑,亲身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深刻,掌握牢固,应用灵活。同时,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老师每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都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3、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感悟到了如何把新的知识变为已知的知识来解决的策略,其中蕴涵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
4、通过动手测量数据,并选取所需要的数据,培养了学生深刻理解公式,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我的看法是在拼一拼、摆一摆这一环节中用的时间过长,课练的时间有点少。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七
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中的第二节。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的编排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如求三角形的面积,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摆已学过的图形。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另一方面主动探索研究的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这样既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材中的插图给出了转化的操作过程,同时渗透了旋转和平移的思想,以便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
基于以上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自主探索能力及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
2、加强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拼摆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采取旋转、平移的方法,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源的体验和理解。
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我侧重以下几点:
1、学会以旧引新,掌握运用知识迁移、学法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2、操作实验法。学生自己动手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出自己学过的图形,弄清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3、学习讨论法。在操作实验的基础上,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师:在讲课之前,首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有什么爱好?
生:我喜欢
(引导学生可以先求长方形面积,再算它的一半就可以)
那么如果遇到花坛形状是这样普通的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大家有兴趣吗?(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出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提出思考: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谈话启思。
请大家运用老师提供的素材,自行确定研究方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可以拼,还可以摆。小组里的同学可以互相合作、讨论,看哪一些小组能找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操作探索。
(1)小组合作探索、操作。
(2)小组交流。(学生积极踊跃的动手动脑,教师融入其中并适当给以启发)
5、开始现场发布会,展示学生的拼摆情况。
师:同学们,方法找到了吗?哪个小组上来汇报?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整个重合旋转平移的过程,并说出推导过程)。关于其他的三角形,哪个小组还有新的发现?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跟上一组一样,我们的结论是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电脑里有没有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你们的方
法也很好。
生:我们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我们的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我们小组用的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但我们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这个
师:好,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让我们来一起看看黑板上大家的研究成果吧!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如果用字母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板书:s=ah2)
三、尝试练习
1、估算红领巾的长是多少,高是多少,计算红领巾的面积。(确定底是100厘米,高是33厘米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小结课件出示结果)
2、计算标志牌的面积
(课件出示标志牌图,在学生算出面积之后,引导思考:为什么不用3乘以2.5来算它的面积)
引导小结:在求三角形面积时,底与高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底乘以对应的高再除以二才是三角形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认识交通警示标志牌,引导计算制作两块标志牌所用的铁皮?
(课件出示题目)
3、评价体验。
师: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也为你们
生:愿意!
五、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画阴影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你能在图中再画一个与画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六、质疑调节,总结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会用它来进行计算。
生: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得出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我真是太高兴了!
七、布置作业,课后探索。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三角形面积的教案篇九
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怎样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若干个完全一样的按比例放大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套多媒体课件。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一把剪刀。
2、解决方案: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面积怎样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是怎么想到的?
(前面我们刚学过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是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分割、平移、拼补转化成长方形研究的,所以我想到了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
师:今天这节课让老师陪着大家运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一) 实验一:剪
1、师:下面让我们做几个实验,好不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形,两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上画好底和高。)
2、(1)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平放在桌上,用剪刀沿虚线把它们剪开,剪开后一对一对的放在一起。(标上1、2、3号)
(3)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大小、形状怎样?你怎么知道的?(学生演示重合的过程)
师:重合了,在数学上叫“完全一样”(板书:两个完全一样)
师:现在你能用“完全一样”说一说我们剪到的`三角形吗?(学生说1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号、3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学生演示重合过程,课件演示剪、重合的过程。
师:谁能说一说根据刚才的实验,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并出现字幕: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4)师:这两个三角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课件闪动演示,学生回答,出现字幕: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看字幕说: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说一说1号、2号、3号各是什么三角形?(板书: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