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实用10篇)

2023年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7 00:32:03
2023年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实用10篇)
时间:2023-12-17 00:32:03     小编:LZ文人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一

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约束与发展功能),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熟练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1、他们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两种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3、小结: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1、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则,你知道吗?下面四张图,请四人小组给他们制定规则。

2、交流:

(1)看完的图书要摆放整齐。

(2)不能在树木上乱刻字。

(3)不能往河道里乱扔东西。

(4)乘车要排队。

3、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书上打“星”

1、谈谈你所知道的学校中的规则?

2、看图说说规则:

(1)升旗时---(立正,敬礼)

(2)考试时---(集中注意力做题目)。

1、辩论:规则给人带来麻烦还是方便?

2、写出自己的观点,再交流。

3、结论:规则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麻烦,但肯定会给大家带来方便。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

2、为我们班制定“宪法,小组里交流讨论,确定最重要的两条贡献给全班。

3、汇总内容,最后确定我们班的新规则,每人都要签字确认,保证遵守哦。

6、平安回家。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二

1、引导农村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心情自然地在班级用餐。引导城市学生爱惜粮食,关心同伴,学习农村学生爱劳动的习惯。

2、让学生初步建立对饮食和食品的正确认识。

3、发展学生的调查能力和劳动技能。

(一)学情分析。

静宁县是甘肃省比较偏僻的一个小山镇。静宁县阿阳小学由于面向全省招生,生源比较复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农村的边远山区,这些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给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

有好几次,我发现城市的学生在教室里吃早餐,农村的学生却在室外玩耍,他们为什么不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吃早餐呢?难道他们都在家里吃了吗?好奇心促使我去调查。原来城市学生的早餐十分丰富,大多是用钱买的面包、点心、小笼包子、方便面等,有的学生保温瓶里还装着新鲜的牛奶,而农村学生的早餐却是家里做的蒸馍、饼子,他们怕城里学生笑话,不敢拿出来吃,蒸馍、饼子早晨在书包里旅游一趟,中午又偷偷地带回家。有的胆小的学生,馍馍装在书包里好几天,发霉了也不敢带回家。

为了消除农村学生不敢吃早餐的这种现象,我便从早餐入手,开展了一个《我爱吃家里做的》实践活动,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食物都有营养,家里做的既经济又卫生,对于这样的绿色食品没有什么可自卑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准备早餐炊具与原料,教师提供酒精灯。

3课时。

(一)小调查。

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家里、饭店、方便面加工厂、食品厂等地调查家里做的早餐与商店买的早餐有什么异同。

(二)汇报调查情况。

播放课件:荣荣将发霉的馒头偷偷地扔进垃圾箱,被老师发现了。荣荣为什么这样做呢?提出问题,引发深思。接着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师:同学们去了那么多地方,一定有很多收获,谁先来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呢?

生:我昨天回家时,妈妈正好在做馒头。我看见她在发酵好的面团里加上适量的碱和几小勺清油,揉了好一会儿才把面团揉匀,再揉成长条、切成方块,就可以入蒸笼了。

生:我和爸爸去了面包加工厂。做面包的流程比较复杂,但我发现它与馒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发酵剂,面包之所以吃起来又甜又软,原来是白糖和发酵剂在起作用。

生:我们去方便面厂参观,我亲眼看见了做方便面用的小麦精粉,棕榈油和维生素。我还有一个发现,厂家为了使方便面保存时间长,在里面加了少量的对人体有害的防腐剂。这是我们在包装袋上看不到的东西。

生:我妈妈炸的油饼可好吃了,爸爸说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生:我到超市看了许多食品包装袋,发现有的食品袋里另外还装着一个小袋,小袋上写着“石灰干燥剂”几个字。我不懂它是干什么的,就去问阿姨,阿姨说那能防止食物腐烂,吸收食物上多余的水分。我想有这种小袋的`食品存放多长时间也不会发霉变质吧。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好方法来进行调查,真是不简单啊!这些方法用在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帮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现在老师请你们自己动手,拿出准备好的早餐炊具与原料,每组配发一盏酒精灯,开始自做早餐。

(三)小组操作,体验收获的快乐。

1、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帮忙。

2、品尝劳动成果,畅谈劳动收获。

生:老师,尝尝我们小组烙的油饼。

生:老师,我们组烙的糖饼可香了,您来尝一尝。

生:老师,我们组的菜夹饼味道也很鲜美。

(真没想到,学生们是如此喜欢动手,而且一双双小手儿可巧了。我经过调查才发现在每一个小组内,“厨师”们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城市的学生只是打下手,给“厨师”帮忙。于是,我让他们谈论了劳动的辛苦与收获的快乐以后,还特别引发了农村学生自尊自爱的话题。)。

师:老师发现,今天当“厨师”的大多数是农村的学生,同学们可以就这一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要说,王雅妮,你真棒!以后我要向她学习烙油饼的手艺。

生:妈妈工作忙,从来不在家里做馍馍,我们家吃的全是机器馍,现在我要向同学学习,学会自己做馍馍,让妈妈尝尝我的手艺。

生:我建议,学校开设一节劳动课,专门教给我们怎样做早餐,如果没有老师,我们班的学生就可以当老师。(教室里一片掌声)。

(四)联系实际议一议,早餐吃什么。

(学生在羡慕农村同学手艺好的同时,对早餐吃什么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教师便顺势引导。)。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对荣荣的行为想说点什么,早餐到底吃什么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想对荣荣说:“你吃妈妈做的馒头,我们不会有看法的,如果你吃腻了,我用面包和你交换。”

生:我同意王民乐的话,因为有时我并不爱吃甜丝丝的点心,妈妈硬给我装进了书包,我也会用点心换你的馒头吃。

生:我认为商店里买的食品不一定好,像方便面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

生:我喜欢吃家里做的早餐,可是妈妈顾不上做,老给我买。

生:我爱吃家里做的早餐。

2、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的能力让我惊喜不已。他们可以几人一组去方便面加工厂调查,发现常吃方便面对人体无益;他们还在超市里有了新收获,知道“石灰干燥剂”有防腐烂的作用;他们对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大胆提出让学校开设劳动技能课的建议,还认识到家里做的是天然的无污染的食品,并通过调查与实践得出家里做的也好吃的认识。这一切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对于学生们关心的生活问题,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想出各种方法来解决,不能小看他们的能力。

改进之处:在动手操作时,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将自己游离于活动之外,没有动手的意识,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参加时,学生的回答令人吃惊:“我不喜欢动手。”其实是“我不喜欢劳动”的代名词。是啊,城市的学生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甚至连衣服都大人给穿。如何改变这种不爱劳动的懒惰,这是我下一个活动――“妈妈,我自己能做”要解决的问题。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三

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调查了解本校本班有没有儿童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伤害的事例。

两课时。

1、读故事,四人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骗子的狡猾之处在哪里?

2、讨论后交流。

(小姑娘遇事慌张着急,离开校园顾不上向班主任请假就匆匆跟人贩子走了;没能冷静地思考,不知让老师帮助自己,就轻信陌生人的话;小姑娘对坏人缺少警惕性,没有安全意识,心中没有110,以至事到临头,不知所措……)。

3、假如你是小姑娘,在哪些环节上你可以识破骗子。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平常的事情中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110,给自己提个醒。

2、学生自己看图读读三个例子,想想潜在的危险在哪里?

3、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吗?说一说。

1、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想想:王丽是好样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些什么呢?

3、讨论后交流。

1、让学生读读故事《勇敢的季明》。

2、将故事续编下去,写出季明是怎样巧对歹徒、安全脱险的。

1、想一想,哪些地方我们儿童不能去?

2、读案例《游戏厅里的惨案》,谈谈你的感受。

4、拟定倡议书。

1、《智斗歹徒》。

2、《10岁智斗人贩子》。

3、《救救游戏机房里的孩子》。

9、家庭树。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放学啦》。本主题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初步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遇到危险时,如何从容应对。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并没有涉及。综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主题:第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知道放学后自己该怎么做;第二课时旨在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时,如何自我保护何应对。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现在大多由父母或爷爷奶奶等多人保护性圈养,大人的过度保护造成不少孩子缺少与人交流、处世的方法,更不知道如何注意自身的安全等等。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说,初上小学的孩子,心理上还不能够正确地解决表现中的问题,更在纯真的年龄特征上来说容易迷糊、亲信他人,缺乏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下课了放学啦》作为第二单元“快乐的一天”中的一课,渗透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这是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的琐事,而琐事中往往更塑造着儿童的品性和人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尽量避免说教,而是应用了一系列切合生活实际的方法,观看录相、小品表演、访问讨论、辩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自己去发现、去总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养成良好的课后活动习惯。

从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生成活动主题。在“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中,老师捕捉信息,整合归类,及时做出判断,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有意义、有创意的活动。“明明放学后”的录相是一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通过“实话实说”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掌握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技能和方法。“有益活动大搜索”需要教师课前摸清儿童的喜好,在活动中及时指导,成为连接家庭与社会、学校的桥梁。“课余活动作品展示”提供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意识。

能力通过活动的参与,学会与人相处并懂得保护自己的方法。

知识认识守秩序的好处,尝试参与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课间活动的规则和纪律,,在合作中共同发展。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1、学生在家活动的照片、录相。

2、拍摄录相小品《明明放学后》,制作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自己和同学放学在家的各类活动,每人准备自己展示的作品。

4、辩论双方两色小旗,填写活动项目的卡片和篮筐。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1页内容,话题为“按时回家”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2页内容,话题为“不跟陌生人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小小讨论会。

1、小朋友,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要放学啦!(揭示课题:放学啦)。

谈话导入: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过程。课前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行为,通过课上的交流、分析、操练,使学生懂得怎样文明有效地课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活动二小记者采访团。

2、多媒体演示:一位小朋友边走边看小地摊;一位小朋友到小朋友家玩,妈妈正在着急地找孩子。

3、你们想不想采访一下身边的同学,问问他们怎么想的?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出一名小记者,组成小记者采访团。

课前老师把设计好的调查表发给学生,学生填写好,供上课交流。

6、学生汇报交流。

7、教师小结: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小记者采访团”的活动,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感受到课余活动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活动三守时小能手评比。

1、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棒!我通过和大家的学习刚刚编好一首儿歌,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儿歌内容是这样的:

铃声响,别着急,书本和笔要清理;

小书包,本领大,装下学习好伙伴;

离开前,要检查,好的习惯要坚持;

不嬉戏,不停留,安全回家最重要。

2、老师范读儿歌,学生跟读儿歌,同桌互相读儿歌,再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儿歌教学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儿歌,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

3、师:发布评比按时回家明星的信息。希望每位同学每天都能做到按时回家,争取人人都是守时小能手。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教学具有开放性,教学时空应把课上、课下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后的评比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第二课时。

活动一班级调查“回家的路上”

1、班级调查: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2、你们回家路上都会做什么呢?

3、观察课本开展讨论: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设计意图:调查活动目的是给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游戏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在课间活动时守秩序,才会玩得开心。)。

活动二情景再现齐思考。

1、听故事(或看录像):。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4、过渡语: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5、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6、教师小结: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观看录相,讨论做法对不对,让学生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懂得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明明,对照自己,像照镜子一样,看看自己平时的做法,实话实说,把学到的化做实际行动。)。

活动三“小小讨论会”聪明办法要牢记。

1、还有那些情况下,碰到陌生人要注意?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2、“有益办法大搜索”

学生分小组把大家意见写下来,分类贴到篮筐里。

比如: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没有大人在的时候不与陌生人交流,不要陌生人的吃的和礼物,注意跟紧爸爸妈妈和老师,做不掉队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汇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乐于参加有益的活动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观察他人的发言,学会欣赏他人。)。

3、小结。

(设计意图: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而不是直接传授知识,不是来“教”教材。我们的教学应该更贴近生活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来思考如何成为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如何更好地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五

活动目标要求:

1、情感与态度: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学习的行为和习惯;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

3、知识与技能。

增长学生对春天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的了解。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比较,在活动中增强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

在对春天的观察和表现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分享感受、想法和成果。

活动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基础上描绘心中的春天,从不同角度感知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情趣及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

第一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搜集、朗诵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歌,学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

2、学生带好画画的工具,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百灵唱春天。

1、导入:播放同学们春游的.一段录象,伴有音乐《春天在哪里》。

师:春天是美好的,瞧大家在春天里玩得多快乐呀!今天我们就用歌声来赞美春天吧!

2、学生练习后上台表演。

3、小结:大家唱得真好!从歌声中我体会到了小朋友对春天的喜爱,体会到了春天给每一位小朋友带来的欢乐。

活动(二)——小诗人颂春天。

2、学生上台朗诵。

3、小结,评选表演奖。[+小学教学设计网收集_www。xxjxsj。cn+}。

活动(三)——小彩笔画春天。

1、我们喜爱春天,春天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用画笔把心中的春天画下来吧!

2、小组交流“心中的春天”

3、学生画画,教师适当指点。

4、展示学生的作业,表扬每幅作品的独到之处。

第二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同父母一起详细观察春天里的某一种动物、植物的生活习性、生活情况等。也可以分组养殖、]观察,做好记录。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春天的文字,图片,带好剪刀、胶水、彩笔,准备合作编制一张手抄报。

活动过程:

活动(四)——报春花演讲台:春天里的新发现。

1、同学们,春天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经过一个冬天后,重新又焕发了生机,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春天的发现”。

3、小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5、经验交流:是如何发现的?在观察、探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克服的?

6、小结:表扬学生独到的发现和仔细观察、持之以恒的精神。

活动(五)——把春天留在身边:编制手抄报。

1、春天悄悄地来,又会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你们想不想把春天留下来?我们一起来编制一张手抄报吧。

2、小组讨论后,分工完成手抄报。

3、展示交流。

4、小结:延伸课外,举办一期手抄报展览。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六

《春天来了》是《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单元设计中以“活动教学、体验生活”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神奇,从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本主题设计的思路是让学生通过寻找春天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进而热爱春天,赞美春天。

对学生来说,大自然永远是神奇、神秘、丰富多彩的,能让学生去亲自感受春天,发现自然的各种变化,在春风中游戏,对丰富他们的情感和体验是十分必要的。春天是一个特别美好的季节,能让学生们感受着春天的变化,参与着“找春天”的活动,这多么幸福。

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很感兴趣,他们能够从书本、他人或其他影像资料中了解春天的明显变化,但在内心深处对春季各种特征的感受并不深。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孩子来讲,这里并没有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的听觉感受,也没有落光树叶的树重新长出新芽的视觉冲击,所以,对春天的各种细微变化就更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在对教材、学情进行了充分的了解与分析后,我们主要将设计“体验春天的一系列活动”作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将“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希望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们真正有感而发,喜欢春天,热爱大自然。本单元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一、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一提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人们首先就想到教材资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但在强调生活性的本单元中,教材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发、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现的冰雪融化和春笋冒出等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是我们南方的学生实际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为了让学生开阔视野,我精心挑选了一组表现南北方春天特征的风光资料片在课堂播放,帮助学生在欣赏春天的风光片时懂得我国南北方春天的差异之大。并且,在“寻找春天”的活动中,根据我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教师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让学生感受我们这里的春光。这也是创造性地利用资源的表现。这里,我们就设计了到“孙文公园赏春”的活动。让学生在美好的春景下感受春天、热爱春天。

二、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资源。

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他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有了一定的'情绪体验。不同的学生之间又存在着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因此对春天的观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园里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区里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农村找到了春天,这种差异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联系点,这里我们设计了让学生画下你找到的春天活动,并且同桌、小组之间一齐交流。我们老师只要抓住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就会开发出新的课程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三、创设活动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种下种子在生物园,每隔几天带学生去看看自己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给种子带来的变化。与春风玩游戏,我们让学生制作风车,大家交流与玩耍。感受春风的神奇与玩耍的快乐。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多么的重要。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选择这一单元,我们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现在的孩子情感缺失,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所以,引导孩子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也愿为此作出努力。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七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懂得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的特别需要,感受法律保护对未成年人的意义。

学会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

法律的保护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保护我的正当权利。

让学生认识法律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当公民权利受到侵犯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理解法律保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特别需要。

1、活动一:知识抢答。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的权利;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利。)。

(5)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它:公民有劳动的义务;有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6)国家的标志是什么?(国旗、国徽、国歌。)。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八

1.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3.时刷牙,勤洗手,用眼卫生,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使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爱清洁的表现及爱清洁的重要性。

使学生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

师:同学们,让咱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

1.同学互相评价。

2.请做的好的同学说说,怎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这些同学真是爱清洁的好孩子。

板书:爱清洁

过渡语:怎样才能成为爱清洁的好孩子呢?让下面这些同学告诉你。

(使学生懂得爱清洁、讲卫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什么要养成这些习惯?)

看课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做了哪些事。

1.小组交流:

2.汇报、小结:每天早晚要刷牙、洗脸。刷牙对保护牙齿很重要,如果早晚都刷牙对身体健康有好处,还是一个尊重别人,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

(向学生进行良好文明习惯教育,教育学生讲究“手”的卫生。)

1.学生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中的小朋友有哪些好习惯。

2.小组交流:

小虎用脏手抓馒头吃,结果怎样呢?小虎肚子里为什么会有蛔虫呢?

小明用脏手待朋友,结果怎样?朋友为什么不和小明握手?为什么不接他的西瓜?

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要把手洗干净?

4.小结:

洗手不仅对健康有好处,也是一种文明行为,我们要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5.拓展:

你有哪些讲卫生的好习惯?给大家说说。

做一做卫生知识小卡片,再和大家交换看看。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九

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学唱歌曲。

一、听音乐进入教室,拍手踏步。

二、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

三、点名。

四、学唱《动物说话》。

1、教师提问:找找书上面有些什么动物?它们各自是怎样说话的?(叽、嘎、吱吱喳、咕咕儿呱)由此引出课题《动物说话》。

2、完整地聆听《动物说话》,学生感受,拍手听、默唱。

3、唱完后问学生想不想学?教学生读歌词后(把动作加上),请学生齐读。

4、教唱歌曲,注意音量适中,音与音之间要唱得连贯。

5、演唱时,教师可以提示:“怎样演唱能表现出你很爱小动物的心情,用你的声音告诉我”。启发学生演唱时投入情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叫声要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6、全班齐唱。(确定一段学会后才教第二段)。

7、请学生为第20页这幅图编个小故事。

五、朗读歌谣。

1、请学生看第21页下面的格子,听老师朗读歌谣。(读出二拍子的强弱)。

2、跟着老师读。

3、学生自己拍手读。

六、复习学过的歌曲。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含义篇十

[德育目标]:用多种方式表示自己的身体特征,增强自我意识。

[智育目标]: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素质发展目标]:学习测量身体,了解自己生长发育的基本状况。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式表示自己的身体特征,增强自我意识。

五官图片身体各部位图片

“认识自己的五官”、“认识我的身体”、“做一做”

1、我们上次活动时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了变化,你了解你的身体吗?

2、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活动来了解自己的身体。

1、让学生说说自己脸上的.器官

2、他们都有什么作用?

3、如果人的五官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4、怎样保护自己的五官?

1、你了解自己的身体吗?谁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身体?

2、身体的各个部位有什么作用?

3、教师小结

1、试着做一些动作。如:用脚写字,蒙着眼走路,绑着胳膊整理书包,把耳朵塞上听课等。

2、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残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

4、你见到的残疾人在生活方面有哪些不便?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