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一
《赛龙夺锦》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
内容。本课文的学习适逢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前后,课文选取赛龙舟这一题材,意在把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社会文化生活和儿童的观察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等的培养与激励儿童团结拼搏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
1、端午节及其风俗活动,体会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的快乐,引导学生有勇气尝试富有挑战性的活动,积极进取。
2、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
课程设计以新课标为依据,着眼三维目标,多角度、多层次训练学生,科学有趣。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目标展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如课前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脚底生风”的游戏,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引用了关于团结合作的儿歌,调用学生以往的知识体验,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加强了思品科与语文科之间的整合。
整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活动时机选择得当,学生参与全面主动,活动过程真实高效。体现了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了课程的体验性、活动性、生活性和开放性。
游戏激趣法、直观形象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顺
学而导,顺学而教,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如做“折筷子”
的实验,学生踊跃参与,通过一根筷子,两根筷子……一把筷子,随
着数量的增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让他
们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让他们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还特意引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逛动物王国”的情境,让他
们看到大雁和蚂蚁的团结,天鹅、梭子鱼、螃蟹的不团结,
并给天鹅、梭子鱼和螃蟹出谋献策。
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后再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呢?交流完毕后还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明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这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实验体验法、故
事领悟法、直观法、表演法、联系旧知法。
整节课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主题贯穿整体教学。如课前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可以问家长,可以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以请家长帮忙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分小组合作编成小报,最后在课堂上交流。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团结合作有了初步的感知。
在课堂上学生围绕目标开展活动。通过看赛龙舟的录像、创设去森林动物王国参观的情境、做折筷子的实验、 看“脚底生风”的实录、玩“笔下生花”的游戏,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倡导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倡导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民主开放氛围;注重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了要团结合作的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a)听锣鼓声,看龙舟录象,直入课题。
b)认知,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c)明理,多种形式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d)导行,游戏中体会团结合作无处不在
e)小节,升华主题。
教学是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学生在品德课中得到体验,让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与分享,让孩子的喜怒哀乐能够自然地流露,我们行走在前进的路上。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二
教 案 (序号 1 )
课题 邻居家的小伙伴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并珍惜邻里小伙伴间的友情,学会一些与同伴相处的技能,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能体验邻里亲情,触动心灵,提升品质,化为行动。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故事《扫烟囱的孩子》,文章《关于邻里》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3 月 3、10 日
教 案 (序号 2 )
课题 不给邻居添麻烦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宽容;2、 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难点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言行一致。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3 月 17 日
教 案 (序号 3 )
课题 不给邻居添麻烦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导学生明白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宽容;2、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意识,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之间的矛盾。
教学重难点 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言行一致。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3 月 24 日
教 案 (序号 4 )
课题 3、快乐的邻里生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 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2、 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群体观念的引导,使其能够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同。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3 月 31 日
教 案 (序号 5 )
课题 3、快乐的邻里生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2、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群体观念的引导,使其能够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同。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板书设计 快乐的邻里生活 提倡健康活动 反对消极生活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4 月 7 日
教 案 (序号 6 )
课题 4、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为以后形成国家主人翁意识奠基。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7 )
课题 4、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知道学校的发展变化,在了解学校的物理空间、体察学校内在精神和传统历史的基础上,激发对学校的亲切感、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小主人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建设。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为以后形成国家主人翁意识奠基。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教 案 (序号 )
课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课后感受
授课日期 月 日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三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来说一说。
《让我自己来吧》是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第三个主题。本课由“我会打扮我自己”、“我会管好我自己”和“我来当个小帮手”三部分组成。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我自己”中的“展示台”是督促学生实践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记录。实际上,一年级的学生能管好自己,就已经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本课的最后以“我来当个小帮手”为主题,用编儿歌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了学生积极主动为家服务的情感导向与能力基础。
在课前向学生和家长调查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现状(见调查表),其中会整理书包是新生入学后第一个月要学会做的事情,差不多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另外自觉锻炼身体,是《家校联系册》里的内容,根据批阅情况,学生的习惯也还不错。这两项在本课的教学中就省略。另外,根据调查,扣扣子学生全会;出门要关灯、玩具换着玩、转告电话大部分的学生能做到;理被子,也是多于半数的人都会理,而且是课堂上不易操作的;这几部分内容也省略。
基于本课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于为父母做事,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2、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学生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知识与技能:懂得系鞋带、刷牙、整理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学生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衣能力。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努力使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本教案设计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通过竞赛、评判、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游戏、讨论等各种儿童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们则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整堂课安排了五个活动,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活动一:置身好孩子乐园
课上,将学生分六组沿教室一圈坐好,中间留空。教师带鸟的头饰飞来:小朋友们好,我是从好孩子果园里飞来的一只快乐鸟。秋天到了,果园里桂花飘香,黄澄澄、金灿灿的果子都成熟了。我从那里捎来了一些,专门奖励给积极参与,认真听课的好孩子。你们准备好了吗?(教师拿出奖品)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创设美丽又轻松的氛围,为一年级课堂上的组织教学提供方便,同时让一年级的学生觉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很愉快的事。
一年级的孩子对自己的缺点往往容易忽略,而对别人的缺点却看得很清楚,所以通过看其他小朋友起床时要爸爸妈妈为她穿衣服的录像,让孩子以旁观者的身份从心底里发出:爸爸妈妈,让我自己来吧的呼声,以此引出课题。
活动二:自己的事自己做
通过课前的调查,一年级学生会穿衣的占大多数,但真正是自己穿衣的44人中只有12人,所以提高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是本环节的重点。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以小组进行穿衣比赛,评出每小组的优胜选手一名,在采访优胜选手时,为在家都自己穿衣服的优胜选手戴上成熟的红苹果头饰,为在家不能自己穿衣的优胜选手戴上未成熟的青苹果的形式,鼓励并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二的第二环节是学习系鞋带,课本当中安排的是“系鞋带、扣扣子-我是巧手好孩子”。这里做了两个改变,一是扣扣子省略,因为调查时发现所有孩子都会扣;二是将课本系鞋带的穿鞋带步骤省略,因为调查中发现就光光系鞋带,会的只有22人,占半数,平时自己系鞋带的只有14人。而穿鞋带的方法过多又复杂,一节课中既要学会系鞋带还要学会穿鞋带,要求过高。所以本环节只选取单纯的系鞋带为知识技能训练目标。通过小组内选出系鞋带小能手,让他们介绍不同种的系鞋带的方法,学生有选择地学习,来掌握系鞋带的要领。运用可爱的水果贴图(自制吸铁石),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活动的设计打破了课堂里单一、师生相对立的空间关系,课堂中有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每个学生发出和收取的信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师生互动,彼此融合,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活动三;照镜子
这一活动通过两两照镜子的游戏,即一人做动作一人当镜子的游戏(模仿他的动作),在学习简洁易懂的儿歌中,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仪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镜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正衣冠,而小伙伴、家人和老师也是我们的好朋友,除了可以正衣冠,还可以正言行。
活动四:自己的事争着做
活动五:帮助爸妈做事
本活动的第一环节也由身边的榜样入手,让两名学生演一演《妈妈回来后》,其他学生说一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位小朋友是妈妈的小帮手?并且夸夸这丙位孩子。
本活动的第二环节,让孩子们交流一下遇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怎么做:
a 、爸爸下班回到家,很累了,你会怎么做?
b 、妈妈做好饭了,你会怎么做?
c 、妈妈要去洗衣服,你会怎么做?
d 、爷爷在家闷得慌,爸爸妈妈工作又很忙,你会怎么做?
第一环节的表演是生活的重现,体现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来。第二环节将学学到的知识又回到生活中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使师双向互动,彼此融洽,课堂变得更加活泼,并能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小结、导行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知道,我们虽然是做自己的作业、帮妈妈拿碗筷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加起来会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可爱,更温暖。
习惯养成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所以课堂的最后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选择项目填入表格,在平时的生活中,让父母来评一评。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现有的生活中有所提高。使学生的行为得到巩固。
教学反思:
1、能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重组教材。这是根据《我爱我家》第三课《让我自己来吧》设计的。《让我自己来吧》一课,教材分三个部分:《让我来打扮自己吧》、《让我来管好自己吧》《让我来当小帮手吧》,我根据学生的实际重组了教材,精心策划了几个活动片段,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和难点。
2、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年级的学生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不强,我在课前能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学生实际生活选取教学内容,学生有亲切感,有吸引力。这样的内容就有价值。
3、教学形式活动化。本设计安排了四个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说说、做做、比比、演演的过程中懂得道理,提高认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参与率高。
4、师生合作,气氛融洽、活跃。教师一开课就戴上头饰,以果园里的一只快乐鸟的身份,飞到学生的中间,吸引了学生,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下课了,教师又戴上头饰,带上学生的成果飞回“果园”,前后照应,留有余味。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四
《秋天的收获》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金色的秋天”。本单元总体目标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知道爱惜劳动成果。进一步了解出行安全,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乐于帮助别人,尊敬老人。发展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秋天的收获》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主要以“收获的季节”、“小小丰收会”两个环节来具体介绍秋天的收获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心情。其中“收获的季节”旨在引发孩子们去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秋天收获些什么,欣赏丰收的景象,并实际参与一些秋收活动,体验收获的喜悦,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的情感。“小小丰收会”主要是引导大家搜集当地秋天收获的东西,举办丰收会,从而观察了解当地秋天的主要土特产。在搜集展品的过程中,学生又会加深对自己家乡主要物产的认识。
结合教材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各种感观,观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2)能力目标:增强劳动意识和技能,发展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的能力。(3)情感目标:观察并参与秋天的收获,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由此不难看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感受秋天的丰收,体验丰收的喜悦,从而热爱秋天,热爱、尊敬付出劳动带来丰收的人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并内化为品德,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要想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因此,在课前我布置学生结合看电视或随家长去郊游、采摘等,了解秋天的收获;搜集一些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准备一些秋季的果实和做水果拼盘的工具。我则准备了有关秋天收获的场面,农民劳作的场面等视频资料的cai课件。
制定了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活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个基本特征。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各种活动。而且深入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因此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动手操作从中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他们知道本课是生活的再现,继而热爱生活。这些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教师硬性的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地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观察力等等,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接下来说教学过程,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流程:儿歌引入,分享收获→动口动手,展示收获→了解种植过程,珍惜收获。由分享收获而酝酿情绪,由展示收获而抒发感情,由珍惜收获而内化品德。现在就具体地来说一说每一项活动的设计。
活动一:儿歌引入,分享收获。
秋天到,秋天到,农民伯伯秋收忙。收来苹果红,收来香蕉香,收来稻子黄,收来串串葡萄亮。秋天像个魔术师,变出果粮香又香。
这首儿歌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充满童趣,用它导入可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情趣,为“分享收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时我自然而然的延续儿歌提问:“秋天这位魔术师让你看到了什么?你做了些什么?”由此引入“分享收获”的活动。一问激起千层浪,有了课前观察的铺垫,此时的课堂就会成为同学们自我发表的天地,同学们将自己观察、收看或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的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比如:模仿农民开着收割机奔驰在丰收的田野里,编排节目,模仿果树和采摘者,表演采摘时的喜悦,用照片介绍自己参加采摘或去郊游的感受,这时我再适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在热情洋溢的音乐声中,课件将同学们带入了真实的生活世界,面对此情此景,同学们情绪高涨。
活动二:动口动手,展示收获
看着课件上的丰收景象,同学们自然地想到了抽屉里自己准备的收获物,于是“小小丰收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整个丰收会我把它分为几个小活动:首先是“说一说”,请每个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带来的收获物的名称、特点等,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达,反季节蔬菜、水果很多,为了更好的落实认知目标“认识几种秋天成熟的果实”,我特意安排了第二个小活动“辨一辨”,通过课件辨析哪些是秋天收获的果实,把它请进丰收会,这种方式形象直观、明白易懂。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我安排的第三个小活动是“分一分”。请学生看画面,丰收展就要开始了,收获物太多了,不能全堆在一起,咱们给它们分分类吧。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来把收获物放到不同的地方。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各不相同,自然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按颜色、大小、形状、软硬、光滑粗糙分类,总之无论他们如何分,我会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并选取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法(比如按粮食类、水果类、干果类、蔬菜类),用卡片标出摆放地点,让学生先判断自己所带收获物的“家”应该在哪,然后摆放在相应位置。第四个活动是“转一转”。让学生们分组参观丰收展,在展会上转一转,感知各种收获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想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待体会创造的快乐。”因此我在丰收展后又安排了一个做水果拼盘的活动。小组合作,洗净手和水果后,削皮切块或去壳,每组做一个水果拼盘,比一比谁的拼盘有创意,水果色彩搭配得当,这一举有三得,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直白”式的说教,收效甚微,不如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在他们品尝着各自得意的作品时,热爱秋天之情也将伴随着香甜的水果味从口里沁入到心中。
活动三:了解种植过程,珍惜收获
生活在城市中的儿童,一般很难理解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和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那么如何彻底摒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的条框,追求德育无痕。在生活的大背景下对品德教学实施无痕教育呢?教师必须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德行。
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小组的水果拼盘肯定没有吃完,以此为教育契机,问问同学们没有吃完怎么办,将关注点引导到“丰收果实是怎么得来的”这个问题上,并同时出示教材中儿歌的前半部分,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活动三。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课件展示农民种植收获物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这时再补充出示儿歌的后半部分,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刚刚生发的情感,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爱惜粮食的诗歌和谚语,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 、《锄禾》等。最后让整节课在《锄禾》的朗读声中结束。相信此时的朗读已不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学生道德情感的抒发——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这样既落实了德育教学内容,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的板书设计围绕“收获”点明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既要学会分享,又要懂得珍惜。
总之,这节课以活动为主,这些活动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指导于生活,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内化品德。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五
《春天来了》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课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而编写的。
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四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春天来了这个主题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春天,发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本单元总体目标是:以学生亲近自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到来,使学生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有好奇心,爱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 材编写特点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卡通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他们的言谈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教室中的小朋友的生活,小朋友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 的小朋友交朋友;文字很少,大多以小兔乖乖,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 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特点和课标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 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
1.积极参加“找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3.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及他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珍爱生命的情感,难点是初步体会农民春耕春种的辛劳。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课前让学生寻找所生活的地方反映春天的特点、植物特征。
2.留住春天的方法及作品。
3.教学器材:贴图、农民耕种、小朋友观赏春天美景及游戏。
制 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的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 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自主探究的能力较差,喜欢观看卡通等动画图片,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活动式、合作 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的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 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自然,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自然,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自然,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道德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 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服务。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关 于学法,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在很多情况下,教法与学法是紧紧的交织在一起的。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体现学生 的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予必要的具体指导。
根据本课内容,我以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在 本节课中,我用提问对话的方式导出新课。如问学生: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呢?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知道吗?通过对话,引出课题:“春 天来了”。(板书课题:春天来了)正在学生情趣盎然的时候,注意力自然集中的时候,我又接着问:春天有什么特点呢?你知道多少?学生会依据自己的观察回 答。为了加深学生对春天特征的印象,我依据教材的内容绘制了几幅反映春天到来的图画。(教师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问:图上的画面和你观察到的一样 吗?谁敢把图上的内容给同学们讲一讲。问:图上都有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空气清新、景色美、心情快乐)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春暖花开 了?你感觉校园现在的环境怎么样?想把这样的美景留住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下一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做铺垫的。
在 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花的特点。问学生:谁观察过校园里盛开的花?都有什么颜色?花开的特点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自由答)老师也 仔细地观察了在春天里盛开的花,还拍下了两张不同颜色的照片。(出示照片)同学们想看吗?要仔细看这两种花开的特点。问:这花开的美吗?衬托着春天景色特 别好。是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怎样才能使这些美景永存呢?留住春天里的花仙子呢?老师告诉你们,可以模仿这些花制作纸花就能留住它们了。(教师出 示制作的干花标本)让生评价教师制作的花标本。做花分六个步骤:1、小组讨论确定做哪种花。选择好颜色。2、教师讲述制作过程。3、教师巡视指导。4、小 组成员合作完成。5、展示小组作品。6、互评作品。在这次动手活动中,学生虽然小,但还是大胆地放手,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动手能 力,拓展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春天美景的热爱。
1、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春天给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所以我们要更加地热爱大自然,保护好自然环境,这样才能使生活的质量高。为此设计了让 学生赏春活动。首先让学生讨论:在赏春活动时,怎样做才能让你生活的环境永保美丽、设施的完好呢?教师接着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观看图中的小朋友都是怎样做 的?(贴图)学生看后,做模拟游戏。游戏活动分:1、小组讨论分配角色。2、以小组为单位表演。3、学生互评活动表演如何。(1)找学生唱“春天在哪里 “歌。(2)展示学生的画。这样的活动学生喜欢参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特长,使课堂活跃,有情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增加了珍爱生命的情感。
由于本节课我设计了学生用眼观察、讲座探究、动手操作分角色表演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明确了怎样以文明行为来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板书: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我认为本节课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和情感上都全面得到了促进。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预定效果。
品德与生活教材篇六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来到新的学校,对他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当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担忧和恐惧。入学第一周,他们有各种情绪需要表达,他们也有问题需要老师的帮助。因此,上学第一课对刚入校的一年级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上好这一课,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而且能协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更快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教学难点是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在集体生活中有安全感,并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
行为与习惯:懂得书包文具的重要,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的特点,懂得课堂常规要求。会根据课表,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准备课本、整理书包。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师生交流、参与游戏等方式熟悉小学生活,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习惯和规范,知道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学会整理小书包。
教学难点:
对学习用品有正确的认识和使用,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视频动画《上学第一天》,ppt记录本,歌曲《上学歌》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3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去”;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p5页内容,话题为“上学就是不一样”;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我的新书包”。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上学去
活动一 武汉小学欢迎你
2、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师:你们的眼睛真的很善于发现。我们一起来看看学校老师是怎样欢迎大家的吧!
3、出示一组照片让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的欢迎和关爱——
① “老师们开学前打扫、整理教室 ”
② “一年级分班名单”
③ “学校的欢迎新同学的红色横幅标语”
④ “班主任老师开学前给一年级学生家长发的问候短信”
⑤ “开学当天校长老师们在门口欢迎学生”
⑥ “采访一位一年级老师对新同学们的祝愿”(如果是班级任课老师的视频更好)
4、学生欣赏照片,感受温馨。
5、师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够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活动二 上学的心情怎么样
1、师:上小学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心情,老师相机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并请同学们自己出主意解决。
3、学生活动:为小伙伴出主意。
例如:①“我听不懂老师的话怎么办呢?”
(可以再问老师一遍,没有关系)
②“没有我幼儿园里的好朋友和我一起玩,新同学我都不认识”
(大家都是一样啊,所以我们都要勇敢地去交新朋友。)
……
4、小游戏:我很……,我不……
让学生感到开心就大声说“我很开心”,很紧张大声地喊出“我不紧张”。(诸如此类)
活动三 我的美丽愿望
1、师:播放《上学歌》,学生欣赏歌曲。
3、学生说说美好的愿望。(如,希望带上红领巾,得到老师的表扬等)
4、师小结: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如果大家都能努力去实现它,我们这个班级就会更加优秀和了不起了。我们呢,也能够在这个班级里团结友爱,快乐地成长!
5、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回家主动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上学的心情。
板书:
我上学了
欢迎你!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第二课时 上学就是不一样
活动准备
了解学生入学前的生活、学习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作比较、分析。
准备反映小学生活的图片若干。高年级学生认真学习的视频短片。
活动一 我的生活变化了
1、学生齐唱《上学歌》
3、学生回答基本的课堂纪律和要求,小学的具体作息时间安排等
③与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有关的:自觉完成作业,自己整理书包等。(此处只做简单介绍)
(注意:在师生交流中提示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让学生懂得这样做的意义——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活动二 做个合格的小学生
1、师: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
2、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校的大哥哥姐姐他们是怎么做的,好吗?
4、出示小学高年级同学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等在校一日常规的视频,学生观看学习。
——早上:背着书包进校门,见到老师敬礼问好;
——早读:坐姿端正,书声朗朗;
——做操:姿势正确,态度认真;
——上课:聚精会神,思维活跃;
——课间:轻松休闲,关系和睦;
——午餐:打餐有序,用餐无语;
——放学:路队整齐,和老师礼貌道别。
活动三 让我们一起进步吧
2、学生说出自己的困难,老师相机板书。
如:上课想说话、要上厕所了、有事情想要告诉老师时该怎么办?
3、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办法。
4、抢答比赛(课件出示题目)
问题如:早上进校园,见到老师时要怎么做?
课间,小明玩皮球玩得正高兴时,上课预备铃响了,他该怎么做?
放学时,小红的家长没有来接她,她要怎么做?
明天要上学了,今天晚上应该做些什么准备?(清理书包,或带什么东西)
……
5、师小结: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所变化,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板书:
我上学了
上学就是不一样
我们一起进步吧
第三课时 我的新书包
活动准备
书包、文具、玩具、食物、头饰若干,歌曲《找朋友》
活动一 游戏“小书包找朋友”
1、师出示谜语:“身体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各种文具肚里装。”(书包)
2、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小书包找朋友”。
游戏规则:
老师将各种物品(包括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如:语文书、本子、课外书、糖、水杯、玩具、卡通人物粘贴、毛巾、跳绳等)摆在各小组桌上,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分别给书包找朋友。找到的学习用品放入书包里。老师用《找朋友》的歌曲控制游戏时间。
3、学生分组游戏,老师巡视帮助。
活动二 我会整理小书包
1、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正确、合理地整理书包,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2、引导,如分门别类、固定摆放……
“一二三,快坐好
我来整理小书包;
大的书,小的书,
从大到小摆放好;
摆整齐,抹平角,
再让书本进书包;
文具盒,单独放,
整理好了小书包,
我对书包咪咪笑。” )
4、师小结:整理书包是我们每一天都要进行的工作。每天的课程不一样,根据课表,我们会在前一天晚上将选择好的课本放进书包。
【设计意图:学习整理书包,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三 夸夸我的书包
2、学生夸夸自己的书包。
3、师: 你觉得怎样的书包才算好书包呢?
4、学生讨论回答,如漂亮的书包好、能够拖着走的书包好、结实的书包好等。师引导学生了解普通的书包方便实用就行。
6、学生讨论爱惜书包的办法(如拉练的使用要轻、慢;好好背在双肩上,不能提着到处甩;要注意按时清洗书包,保持书包的整洁等)
板书:
我的新书包
找朋友
我爱我的小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