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目前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课本都含有大量的插图。插图,与文字并重,作为生物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插图浓缩和承载了生物科学的概况,以直观形象、简明生动为特色,涵盖了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插图,不仅可以提挈课本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促进生物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几年来,本人积极利用教材中插图,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运用插图,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直观形象有利于取得良好教学的效果,它能激发学生形象兴趣,充分发掘大脑潜能,加速记忆的优势,插图作为直观形象教学的一个形式,在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有章节主题图,也有某些知识点的具体描述图,并且这些插图都是知识的重难点,也是教学时应注意的关键点和解决问题时的突破口。例如:在讲解肾单位的结构图时,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按教材顺序从肾小球到肾小囊再到肾小管,同时把三者的作用、结构特点通过图形向学生交待清楚,进而使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多媒体,把课本插图放大、突显知识点连接成线,弄清弄懂弄通课本插图也就掌握了泌尿系统这章的重点,掌握了这章的关键。
二、插图与实物模型相结合,使生物实验教学有条不紊
课本插图为平面图形,而生物体的结构是立体的,如何将平面图形理解成空间概念,或把空间图形化简为平面图形?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这种转化能力,插图与模型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时,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进行镜下观察,感知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小组之间互检互评,取长补短,佳片展示。)并让学生自己描述观察情况,描绘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通过植物细胞的立体模型和书本的平面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植物的细胞,加深了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本节实验课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模型——插图,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模型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课本插图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提升,同时,学生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验,并理解、获得知识。
三、把握插图和一般图形的区别,重视生物学本质
生物学插图教学一定要有方向性,一般讲解应采用简单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讲解,同时也可根据生物体结构的内在联系,选择相应的识图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局部图与整体图间的关系,局部与局部间的联系。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时,要求学生会数食物链,会书写食物链。以苏教版八(下)p87图25—1为例,要求学生先找到生产者植物,再根据生产者所在的位置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到右的顺序看图,根据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间的取食关系,认识食物链,书写食物链,理解食物网的概念。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教学效果好。
把握插图中知识的规律性,可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如人体心脏中各个腔和各血管中流的血液类型,学生就很难记住,或者记住后又很快忘记了,而如果运用插图分析,就会发现凡是心脏左边的腔及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心脏右边的腔和所连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这样学生无须多费时间,只要掌握心脏的四个腔及所连血管与心脏的相对位置,就可知其流动的血液类型。
四、插图与多媒体相互补充,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热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变抽象为具体,但我们也不能把多媒体奉若神明。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比其他教学手段先进,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要视教学内容、教师特点而定。有时“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可能更加有效,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作为黑板、课本的替代品,有时只会造成现代教育的表象。生物课本插图不仅栩栩如生地表现了生物世界,同时也形象直观地表达了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过程,感受生物科学探究的魅力。把复杂的生物现象简单化,在插图中教师正确运用插图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插图,其实质就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的过程,最终促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
当然插图教学也要注意方法,例如:在讲授植物的有性生殖时,如果把一张挂图直接挂出来,那么就会把整个过程的内容同时呈现,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复杂,不能突出老师某一阶段的讲述重点,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老师按教学程序,边讲述边通过多媒体演示植物体的传粉、受精及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这样能使学生在不经意中调动视听两种知觉,强化识图效果,使多媒体中的呈现与当前所讲内容吻合同步,然后教师再利用插图,把知识“和盘托出”,加以
总结
,就能使传粉、受精这样静止的插图动起来,使知识成系统,把插图与多媒体教学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高。插图既是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生物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新教材的大量插图给我们增添了斑斓的色彩。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巧用插图,并合理运用各种媒体手段赋予图片以生命和活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突破难点,化难为易,促进学生理解概念,形成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插图并巧妙运用教材插图这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所谓自主学习,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能够独立地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动力,使他们愿意学习、主动学习,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在教学中,生物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如抓住社会热点问题等来设置教学情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另外,生物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实际上,我们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激发学生内动力,激发学生潜能的过程,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不断地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虽然我们提倡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可是并不意味着我们拒绝合作。在教学中,生物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讨论与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小组,采取优带差的措施,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我们进行教学,其实最终还是要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在生活中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掌握、理解并巩固课堂所学。所以,生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了“嫁接”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大胆地尝试,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生物这一学科特别注重实验教学,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很多内容都和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是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敏感度,并引导其不断地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更高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实验课。大多数学生都特别喜欢上实验课,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实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加有效了。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掌握的生物知识也越来越多,此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把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了。例如,在学习“家蚕的发育过程”一节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引用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一诗句,让学生来大胆地猜测这一说法是否科学。然后再引出家蚕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到真实的情况———“春蚕在吐完丝以后,实际上并没有死亡,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形态———蛹,然后形成蚕蛾再进行产卵,也就是说蚕的发展有四个阶段,分别是精卵、幼虫、蛹、成虫,这一个发育过程就叫做变态发育。”这一节课,我又引导学生去寻找与生物知识有关联的诗句,并且分析其中的道理,这样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笔者还把物理学中的能量引用到了生物教学中,在教学“营养物质给我们提供能量”一课时,这种引用就让学生对能量之间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像数学、化学等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来。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采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时代在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同时也以不可阻挡的优势改变着教学的方式,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动画、视听、网络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于一身,教师借助这些特有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老难题,同时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使课堂具有趣味性。
初中生由于处在特有的年龄阶段,虽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由于孩子的天性,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都比较短,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能够丰富课堂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网络上的资源,能够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形象化,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时候,学生对细胞的了解不够形象,因此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子,如从一个盒子拆开有一个小盒子,接着一直拆盒子,最后得到的就是细胞;又如,认识菌类可以通过认识平时的蘑菇等等植物,让学生产生形象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自己所讲的知识产生兴趣,并且主动去了解知识的内容,并在课外拓展自己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对于新课程的引入是课堂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引子,能够让学生竖起耳朵,听老师讲课,同时这也是让学生去主动探究问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给学生上演一场眼球大战,满足了学生的视觉享受,例如在学习生理一课,可以通过生物里面的真实体验,让学生看见精子和卵子融合的场景。同时教师在学生观看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在思考中进步,也让学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在讲解新课时要注重把新课中易混的知识点讲出来,讲出来让学生明白不同点,教师可以借助ppt流程图的形式,简明扼要的列写出不同点,让学生明白整个知识的核心内容。
多媒体教学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它能够为教学增添光彩,并且极大的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不好也会对教学造成影响。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要根据上课的内容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师对于教材的有些难点重点要着重利用好多媒体,让学生重点把握知识点的结构,让书本上哪些艰涩难懂的知识点更为形象、直观,生动,但是对于书本上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识点,教师没有必要再多花时间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而且在面对一些实践内容较强的科目时,不能通过向学生展示多媒体,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制作标本时,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书本的学习,并且将理论应用在实践环节中,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真正去观察产生淀粉的过程。这样在让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在生物圈中,任何有生命的个体,都属于它研究的范畴,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书本、挂图、模型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授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是非常有限的。而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信息,这些资料信息的获取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从书本、图片获得,有的是从视频、网上、声音或自制动画得到的。这些多方位的信息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增大了信息量,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地灵活多样。例如,一张“动物百科全书”光盘有几千种动物的资料,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地理分布、动物的形态、食性以及叫声行为等,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相关的信息进行编辑,创设学生需要的情景,在课堂上就能生动形象地演示生物教学内容。
初中生相对知识储备较少,因此在遇到具体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被事件本身所迷惑,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对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点。例如在学习蝉蛹褪壳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无法直观而又形象的去想象这个过程,这时候,多媒体就可以大放异彩,我们可以用多媒体重现整个蝉蛹蜕化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更想象化的一个过程控制来增强知识体系的了解,同时教师在学生观看多媒体时可以提出相对应的问题。例如蝉蛹会经历哪几个蜕变的过程,每个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特征,并且每个过程中蝉蛹身体上的斑点会如何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最后让学生看完后各抒己见,表达相应的想法,并且教师可以利用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将学与究相结合,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同时这样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教学成果。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改变了教学的模式,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尤其针对像生物这样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来说,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初中生物的课堂效率,大大提升了教学成果,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作者:黄世鹏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首先,不能只顾着向学生传授生物书本上的相关内容,更应该扩展生物书上的内容,慢慢引入生命教育这一概念。学校要重视生命教育这一课程,经常组织生命教育的讲座,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教育的意义。教师不能只一味地和学生讲书本上的内容,而要寻找书本上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相似点,从而引进生命教育的内容。将生物学加以拓展,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从生物学很好地过渡到生命教育的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可以知道,一个很小的生命,它们在生物圈都是相互存在的。在如此大的生物圈中,少了任何一种生物,哪怕是蚂蚁,都会影响生物圈的平衡。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爱护生命。
二、运用新的科技设备进行教学
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生命中的美,从而更加地热爱生命。生命中一个细胞的成长、衰老到死亡,细胞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得以见证了。再到以人为个体,人类的孕育、出生、成长再到死亡,这一步步的不容易。从人类的孕育,看出生命的艰辛;从人类的死亡,看出生命的脆弱。只有让学生真正在心里明白这些,才能让他们珍爱自己的生命。老师找到了生物书本中和生命教育中的融合点,就可以把生命教育带入到课堂中去。多向学生传授生命的美好和生命的不易,让学生知道珍爱生命。在对植物的探讨中,讲到了植物生命的孕育和“种子的萌发”,学生在看种子是如何萌发,然后生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那么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地下悄然无息地生长着,经过风吹雨打,慢慢地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这见证了生命的强大和生命发展的不容易。在教育形式上,我们应该多采用新的形式,比如多媒体教育,多给学生看一些视频影像,直观地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学生为生命的存在而感到自豪。现今,我们已经跨入了网络的时代,在教育上,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布置相关作业巩固课程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地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因为生物在初中教学中本不是特别重要的学科,如果没有任何的课后练习,那么学生可能真的会忘之脑后。对学生进行一些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记忆性。在初中生物教学课程中,会有很多开放性的研究性课题,这些课题就可以让学生填写实践报告,不用明确的规定实践报告的主题。这种开放性的主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想问题的方面也就更多了。教师在课上所讲的一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没有办法很好地消化,所以要进行一些课后作业的布置,学生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比较有针对性,都是一些要求掌握和考试必考的难点和重点。这些知识学习起来可能没有那么简单,所以需要在课后花一些时间进行巩固。同时,也可以从多一些方面去了解知识,帮助学生消化知识。
四、举办讲座提高学生积极性
学校全面支持生命教育的课程,不仅在生物课上要求老师对生物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还要经常举办生命教育的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学校可以请一些生命教育的专家,或者是一些比较有权威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以外的,从不同的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讲解。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高,所以学校应该多举办讲座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在讲座中,多推及一些课外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科主要就是对生命进行探索的一门课程。初中生物与生命教育的交融,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认识生命的真正意义。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值得我们去爱护,只有学生真正意识到了生命的意义,才懂得如何去珍爱生命,善待他人。同时学校也要做好调节,让生命教育能够真正地实施下去。如多采用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举行校园讲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一是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学生兴趣。高效的生物课堂,首先要激发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动机。例如,可以开展生物课程兴趣小组活动,来增强学习兴趣。兴趣小组的研究课题可以包括显微镜的结构、性能、使用方法,栽培蘑菇、草莓,饲养金鱼、蝌蚪、牛蛙,制作动物标本、给校园的花草树木挂牌标明科属种及生活习性等。
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等,激发兴趣,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既可以直观地展示所教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教师可利用动画展示,依次摘下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纵向切开子房,观察子房内的胚珠数目,学生对此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对照、比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是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兴趣,创建高效课堂。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实验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实验上,学生们都在自己家的植物上遮挡叶片做这个实验,后来有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不同不透光纸片在叶片上所留下的不同形状,导致大家激烈讨论,因而对学生而言,试验的魅力的确是现象本身,但是实验带来的却是实践性的授课效果。
一是鼓励生物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鼓励教师重视自我教学经验的累积,因为这些经验除了可帮助教师更熟悉教学现场的运作之外,也可作为自我教学反思的基础。尤其是将教师的“默会知识”具体化,鼓励教师制作教学档案、进行教师高效课堂行动研究、教学日志记载等。教师可以就自己的教学省思和教学的综合表现,以及和学生学校之间的教育情境,进行有系统有组织的数据收集以及整理,并且利用学校的社群团体,分享达到知识的分享以及创新。
二是鼓励生物教师建立社群学习团体,提供教学经验分享,以利于提升自省意识。提升教师的自我反省意识是改善教学中重要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自我反省、反思的知觉,则不会寻求在教学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可以鼓励教师在学校建立同事之间的社群团体,借助社群的学习,发展教师的专业关系。借助同事间的经验分享,将资深教师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新进资浅的新教师,或者激发彼此不同的教学经验思考。另外,彼此学习也可以获得行政资源的支持、最新的教学和教育信息沟通的管道等,帮助教师反省改善教学。学校的资深教师,可以提供许多经验以及解答给新教师在教室中所面临到的教学问题,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教师之间应该有专业的对话群,可以分享以及鼓励新手教师或者其它阶段的教师,以期能提升新手教师以及专家教师之间的合作及交流。教师只有具备有自我反省的意识,才有反省改善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发生,进而寻求解决突破的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或者理念,提升自我的教学成长。教师的工作并非将教材在课堂上重述,还要能寻求自己在教学工作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促使教学有所改进,保持工作的热诚,寻求工作的成就感,也就不会因为外界的改变(例如教育政策等)而影响、甚至怠惰自己教学的职责。
三是鼓励生物教师加强班级经营技巧,以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班级经营成功与否,不但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是否成功,更是教师产生成功或挫折的教学经验的来源。如果能善于利用适当的班级经营,将能加强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建议教师若要提升教学效率,应从本身的班级经营管理技巧着手,建议教师可以参加班级经营研习,学校应鼓励同事间对于班级经营技巧的分享,或者来自于教师对于班级经营的反思经验以及教学的改善。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的灵魂,离开了实验,生物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实验也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因此,加强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不仅是学好生物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其优越性与先进性正日益显现出来,其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认可、接受和实施,民乐县第四中学是我县的课改前沿阵地,作为四中的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进行课改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念武装自己,但在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区和羁绊。如部分教师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或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主观或客观上存在不重视教学的现象,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即使做实验,也是照方抓药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又不自觉地越俎代庖,用讲解和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动手机会少了,实验成了体操比赛中的“规定的动作”,学生物仿佛就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实验是生物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只有重视实验,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授课质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做到既动脑又动手,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求知状态。让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尽量给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一个实验的完成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从一种现象的分析到一个的掌握,都要本着独立完成,自主探索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以后的生物学习对他们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过程,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坚决摒弃一言堂、满堂灌和纯粹不讲、放任自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初中生物;发散思维;培养
发散思维是指多方位、多层次以及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它的主要特征包括精细性、流畅性、独创性以及变通性。其中,流畅性是指思维十分灵敏迅速;变通性是指思维可以随机应变,并且触类旁通;精细性是指精细分析事物的原理或者整个过程;独创性是指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至关重要。
在传授生物学知识以及应用生物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不同层次和不同方位的问题以及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吃馒头,要求学生细嚼慢咽,亲身感受整个过程,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如“食物里面什么营养物质会被消化?在什么地方被消化?最终流向哪?”“食物的消化应具备哪些条件?消化发生在什么地方?”通过环环紧扣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接受长时间训练之后,就会逐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养成独立思考、探索知识的良好习惯。
哲学家陈献章曾指出:“前辈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质疑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不断质疑问难的热情,引导学生思考、领悟、疑问以及学习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循环往复,最终养成发散思维。此外,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学生和教师的表现发表个人意见。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人的性别决定》一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有的学生想知道两性人是什么样的人、两性人的体内染色体与常人是否存在差异、增加或者减少性染色体会出现什么后果等方面的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赞赏并且肯定学生的疑问,同时简单介绍有关两性人的知识。问题的答案不是这个环节最重要的内容,教师要利用这些问题,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获得独到的见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倡导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在人格、知识以及能力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让学生转变成终身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动探求生物知识,充分发挥创造力,学生不再是教师的听众,更不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所以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将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将提升学生发散思维作为根本,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并且尊重学生的人格、爱好以及个性,秉持着友善、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尤其是对“学困生”,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及关怀,让所有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和学的过程,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营造一种宽松自然的教育环境。如在《测算和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实验教学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亲身融入实验过程,并且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居民住宅小区里面的尘埃是否少于煤楼?”“楼层越高是否尘埃越少?”“室内尘埃是否少于室外?”“雨后空气里面的尘埃是否少于雨后?”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等到学生测出结果后,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结果的兴趣,然后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获得结论。当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能畅所欲言,自由抒发自己的意见,同时敢于纠正其他学生的想法,经过探讨之后获得最佳方法,实现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不能完全依照常规,而是要寻求变异,从多个角度以及不同方向分析相关材料信息,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深入分析并且解决问题。部分练习题的训练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能够通过串联知识,实现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习题设计的方法有:首先,一题多变。使习题里面的情节、条件以及问题发生叙述形式、扩缩、比较以及顺逆的改变。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情况下,从不同角度了解问题;其次,一题多议。教师可创造问题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各个方面的技能以及经验,并且组织学生议论,产生思维撞击。如对于“为什么子女会和自己的父母比较相似”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述。如基因怎样控制性状、什么是基因、人体基因和dna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等。
在开展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时,教师应从不同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进行探究型教学,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黄慧。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成功(教育版),
[3]唐述亮。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主要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挖掘、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积极转变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科学探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及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实现价值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有探究环节,还必须有探究内容,探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三、传授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重要。例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我们就要大胆地走出去,把探究空间延展到田间和村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校园,了解田间和村寨生物的同时,还要学会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为以后的探究作好准备,并且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传授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可以设定多种探究情境和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生自然就学会思考,知道怎样学习,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顺其自然地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指导课外实践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学有较强的新鲜感,对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现象比较好奇,这就为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新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外实践时会遇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外实验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命题,并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对课外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充分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课外实验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更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五、合理进行分组
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强弱,有的学生善于思考,有的学生勤于动手,要想让实验取得成功,并且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分组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将他们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每组成员的作用,实验效果才会得以显现。因为本人是班主任,所以对学生的特点和个人能力了解得比较透彻,在分组实验时,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能力大小进行搭配,充分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讨论表达能力。同时,在分组实验中,教师还要随时观察每组的实验状况,关注每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适时加以鼓励和帮助解决问题,充分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信心,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课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初中生物中的探究式教学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加以完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农村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模式将更加完善,农村学校生物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角色扮演、模拟生活情景能够将课堂变得具有趣味性、真实性。初中生正处在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充满趣味的课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比较理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这部分内容时,我假装左臂受伤,用手捂着“伤口”,痛苦地说:“同学们,老师不小心把胳膊划破了,现在血流不止,你们能帮我止血吗?”学生踊跃地拿起了我为他们准备好的纱布,帮我“止血”。这时,请学生一边行动,一边讲讲他这样做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出疑问:“止血的部位和血管的种类有没有关系,血管分为哪几种?”由此引出课题。这一段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扮演了一次白衣天使,主动想办法帮助“伤者”止血,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我会引用一些成语、诗句或古文,创设出具有文学色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时,我用课件展示了一些成语和诗句,如“兔死狐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这些具有浓郁文学色彩的词句使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和文学知识相联系,构建综合性的知识框架。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可以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有趣。比如,讲到“形形色色的生物”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物,如迁徙的候鸟、矫健的猎豹、显微镜下的大肠杆菌、五彩斑斓的贝壳、含苞待放的郁金香、坚韧不拔的小草等,使学生在有限的空间中,观察到了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也使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
生物科学史虽然不属于生物学基本概念、规律的范畴,但是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伟大,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励学生探索科学。如达尔文、哈维、沃森、克里克、林奈等科学家的故事可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光辉事业,每一个伟大的发现都伴随着科学家无数的汗水和心血,科学能够改变世界,值得我们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可以抓住机会,在生物课堂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在讲到“人在生物圈中的义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扩充一些关于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内容,并通过资料、数据等使学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由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反过来也会促进学生学习生物。
生物学的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也容易觉得枯燥。对此,可以利用语言艺术,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人体免疫”时,我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了一个流感病毒引发战争的故事。我把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作人体攻击入侵者的特种部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后引发的一系列战争,说明了人体的免疫机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具体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做学习的主人。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在积极主动性方面得不到有效发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上有了新要求提出。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对优化生物教学课堂就比较有利。
1.1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老师在课堂中还存在着诸多教学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没有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生物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比较有利,在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将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重视,并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传授[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中依然还处在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没有得到充分激发,这对整体的课堂教学的效果良好呈现就有着很大阻碍。再者,初中生物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应用比较单调。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要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面对新的教学改革环境,就要能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很难培养,这就对生物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很大阻碍。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没有明确。在生物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实际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没有科学化,以及在教学目标上没有明确,这就造成学生学习没有方向。
1.2初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初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充分注重应用的科学性。在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下,学生能够通过双向合作,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2]。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新教学改革的要求,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是教学的要求,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符合现代化教学的水平,只有对新教学模式加以应用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比较重要,这是对教学改革促进的重要方法。再者,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能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学生面对新的教学改革发展,就要能充分注重新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能满足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实际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科学应用,就要注重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科学性。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在这些策略实施下,对生物教学发展就比较有利。第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分组环节要加强重视。只有科学的分组,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际应用中就要能注重合作学习责任的明确化。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分组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个性发展,合作学习过程中要能优势互补,让学生的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这样才能将合作学习的效果良好呈现[3]。例如:生物教学中,在学习到显微镜使用这一课程过程中,老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相应了解后,就可对学生按照比例进行分组。通常将学生分成4—6人为宜。在每组中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会有着不同,这样就能够通过学习能力强的教习学习能力弱的,在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上就比较迅速。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第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方便学生将合作学习的活动顺利进行。老师在合作学习的引导作用上比较重要,只有注重合作素材的详细准备,才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进行以及学生的互动打下基础[4]。在上课之前就要能够对合作的素材加以完善准备,结合实际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上良好营造。第三,初中的生物教学中,老师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合作效率能够不断的提高。合作学习作为素质教学环境下的新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就要科学化,老师在对学生的分享以及竞争的意识培养层面不断加强,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化应用,对学生的合作效率水平加以提高,就能从整体上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注重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及小组之间成员的竞争,并在合作之后进行相互的传递经验。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就要能从多方面得以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实际教学的良好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中,对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要能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才比较有利,才能进一步的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发展。
[1]丁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小学电教,20xx(06).
[2]曾纪华。如何在生本教育背景下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20xx(12).
[3]赵兰兰。初中生物教学潜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18).
[4]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xx(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