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文言虚词教案精选

文言虚词教案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6-01 11:41:35
文言虚词教案精选
时间:2022-06-01 11:41:35     小编:CZJ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文言虚词教案精选,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文言虚词教案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B )

A.①齐人伐燕,胜之②句读之不知

B.①箪食壶浆,以迎王师②以弱天下之民

C.①取之而燕民不悦②吾从而师之

D.①人力不至于此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解析  A项代词,它(燕国);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连词“来”,表目的。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项介词,引出后面的“此”;介词,从。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题。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也,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2.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B )

A.尝与其父奢言兵事

B.括母问奢其故

C.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分断其军为二

解析  B项“其”是代词“其中”。其余三项均为代词“他的”。

参考译文 ——第2题

赵括从年少时就学习兵法,同人家谈论军事,自以为天下的人都赶不上他。有一次同他父亲赵奢讨论起来,他父亲都驳不倒他,然而他父亲并不认为好。他母亲就问赵奢其中的缘故,赵奢说:“用兵是危险的事情,他看得太容易了。赵国将来

不用他作大将倒也罢了,如果用他作大将,使赵军失败的一定是他。”这次赵括要统兵出发了,他的母亲就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可作大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奇兵,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括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赵军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既如是,忠、平何故引入?”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既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主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及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忤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节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有改动)

注  ①考案:审处。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③显宗:汉明帝刘庄。④陷入:定罪判刑。⑤物色:指形貌、模样。⑥大故:大事。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专为忠、平所诬      诬:诬陷

B.冀以自明         冀:希望

C.左右方引去        引:拉

D.帝意解                     解:解释

解析 解:缓解,消解。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D )

A.①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②(屠)以刀劈狼首

B.①乃上言建等无奸②陈胜、吴广乃谋曰

C.①陛下大恩,裁止于身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②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解析 ①表转折关系,②表承接关系。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敢以情恕者。

译文: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关键词:以、恕)

(2)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耶?

译文: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审理完了,还(把他们)长久地关押到现在呢?(关键词:狱、竟、系)

(3)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译文: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关键词:族灭、污染、诚、冀)

参考译文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永平年间,寒朗以谒者身份代理侍御史,与太尉、司徒、司空属官共同审理楚王谋反案。颜忠、王平等的供词牵连到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藏信、护泽侯邓鲤、由成侯刘建。刘建等人的供词说没有与颜忠、王平见过面。当时显宗大怒,官吏害怕,凡有牵连的人,一律陷入案中,没有人敢按照实情宽大处理。寒朗同情他们的冤屈,试用刘建等人的形貌单独审问颜忠、王平,而两人错愕竟认不出来。寒朗知道其中有诈,于是上书说刘建等没有谋反,纯粹是颜忠、王平二人诬陷,并怀疑天下无辜受牵连的人大多如此。显宗就召寒朗进宫,问道:“刘建等如果没有罪,颜忠、王平等人为什么要牵连他们?”寒朗答道:“颜忠、王平自知所犯的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想牵连很多的人,希望表明自己无罪。”显宗道:“既然是这样,四位大臣没有犯罪,为什么不早些上奏,案子审理完了,还(把他们)长久地关押到现在呢?”寒朗答道:“我虽考查他们没有事,但是担心国内还有别人揭发他们的谋反之罪,所以不敢及时报上来。”显宗发怒骂道:“竟这样模棱两可,快拿下去!”左右的侍卫正要将寒朗拉下去,寒朗说:“希望说完这句话后再被处死。小臣不敢欺君,只是想帮助国家罢了。”显宗问道:“谁和你一起写的奏章?”寒朗回答道:“臣自知必遭灭族,不敢多连累别人,只诚恳地希望陛下醒悟罢了。我看到调查案件的人,都说奸恶大事,臣子都应该痛恨,拷问无罪放出不如按供词抓捕进去,可以不承担责任。因此拷问一个连累十个,拷问十个连累百个。又公卿朝会时,陛下问及得失,都是长跪在地下说,旧制叛逆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才只办本人的罪,这是天下最大的幸运。等回到家里,口里尽管不说,却仰头叹息,没有哪个不知道下狱者多冤枉,但没有敢忤逆陛下的人。我现在把要说的说了出来,的确是死而无悔。”显宗怒意消解,下诏叫寒朗出去。两天后,显宗亲自到洛阳狱中审录囚徒,释放出一千多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棋 鬼

(清)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聊斋志异》)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会九日登高,与客弈      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     已:停止

C.父愤悒赍恨而死      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系:捆绑

解析 会:适逢。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A.①公礼之,乃坐②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B.①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②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

C.①酌之以酒,亦不饮②故未敢以缧绁系之

D.①自晨至于日昃②于今七年矣

解析 A项前者代词,他;后者助词,取消独立性。B项均为人称代词,他。C项均为介词,用,拿。D项均为介词,到。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D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解析 ③害死父亲,④缩减寿数,⑥永不超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解析 书生跪在梁公面前是乞求梁公叫勾魂使马成不要用绳索捆他的脖子,而非因为输

棋“跪地求饶”。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礼之,乃坐。

译文: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关键词:礼、乃)

(2)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译文: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关键词:德、促)

(3)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译文: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关键词:意、迁延、愆)

参考译文 ——棋鬼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罢任后在乡间闲居,每日带着围棋和

美酒,在郊野游玩。适逢九月九日登高,与朋友对弈。忽然有个人走了过来,在棋局边徘徊,观看两人下棋,不忍离去。只见他样子贫寒俭朴,穿着一身缝满补丁的旧衣裳。然而气度温文尔雅,有文士之风。梁公对他表示敬意,他才坐下。梁公指着棋盘对他说:“先生一定精于此道,何不跟客人对一局呢?”他推辞了半天,才开始对局。一局下完他输了,神情懊丧,像是仍然不愿停手。又下了一局,又输了,越发羞惭懊恼。请他喝酒,他也不喝,只是拉住客人下棋。从清晨直到太阳偏西,连小便也没有时间。

正在因为一着棋谁该先下谁该后下争论不休的时候,忽然这位书生离开座位,惊恐地站了起来,神色十分凄惨沮丧。不一会儿,在梁公座前跪了下来,头叩出血乞求救他。梁公非常惊讶,将他扶起来说:“不过是游戏嘛,何至于如此?”书生说:“请你嘱咐马夫,不要捆我的脖子。”梁公又很诧异,问:“是哪个马夫?”书生答:“马成。”原来,梁公有个马夫叫马成,常去阴司充任鬼吏,经常是每隔十来天去一次,携带冥府文书作勾魂吏。梁公因为书生说得很奇怪,就叫人去探看马成,而马成已僵卧在床两天了。梁公于是申斥马成不得无礼,一眨眼之间,书生立即不见了。梁公叹息了很久,才明白他是鬼。

过了一天,马成苏醒之后,梁公把他喊来盘问。马成说:“这个书生是洞庭湖和襄江一带人士,爱棋成癖,家产荡尽。他父亲很担心,把他关在书房里。他却跳墙出来,偷偷地跑到空地方,找人下棋。父亲知道后臭骂了他一顿,他仍不知悔改。父亲抑郁苦闷含恨而死。阎王因为书生品行不端,减了他的寿数,罚他进饿鬼狱,到今已经七年了。适逢东岳泰山凤楼建成,东岳大帝发下文书到各地府,征集文人写一篇碑记。阎王把他从狱中放出来,让他应召作文,以便赎罪。不料他在路上拖延,大大地误了期限。东岳大帝派当值的功曹向阎王问罪,阎王大怒,派我去搜捕他。前次听从您的命令,所以没敢用绳子捆绑。”梁公问:“他现在怎么样?”马成说:“还是交给了狱吏,永远没有转生的机会了。”梁公感叹说:“不良嗜好误人,竟到了这种地步!”

异史氏说:“看见下棋就忘记自己已经死了;等他死了以后,看见下棋又忘记了自己还有机会转生阳世。这不是说他所嗜好的比生命还重要吗?然而嗜好到这种程度,还没有学得一手高棋,只能让九泉之下多个不愿再转生阳世的棋鬼罢了。实在是可悲得很啊!”

在2009年全国18套高考试卷中,有10个省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综合近年来考查的情况看,考查频率最高的虚词依次是:以、而、之、其、乃、为、因。复习中可以把它们列为重点虚词。

准确推断文言虚词的秘笈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语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只要是能从词性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就能对词语进行正确的判断。如果一组句子中同一个文言虚词的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例如2009年广东卷第二大题第6小题中“发兵捕之,久不得”和“周怀政之诛,帝怒甚”的两句,前一个“之”是代词,他;后一个“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2.语境辨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语境(包括外部语境)来推断,在整体把握文句意义的基础上来确定某个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如前面第1题中“齐人伐燕,胜之”中的“之”,前句的意思是“齐国人讨伐燕国”,“胜之”的意思是“战胜了它”,表结果。因此“之”是代指“燕国”。

3.代入验证法

一是直接代入法。即将每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分别代入句子里去理解,从而判断正误。如前面第1题C项中的“而”,“而”字的常见义项有:①表并列,②表顺承,③表递进,④表转折,⑤表修饰,将其分别代入,结合语境推断出其用法即可。二是换位代入法。即将同组一个句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个句子理解,看是否讲得通,依此来推断正误。如第1题中的D项“月出于东山之上”很容易推断出“于”的义项是介词“从”,把这种意义和用法代入“人力不至于此”中理解讲不通,依此推断出两组的“而”字意义用法不相同。

4.结构推断法

一是对称法。文言句子里讲究整齐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由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来推断另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中的“以”和“而”用法和意义是相同的,都是表修饰的连词。二是成分法。就是依据虚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进行推断。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词语的不同词性和用法。如第2题中的C项“其母上书言于王曰”一句的主语是“母”,“其”作“母”的定语,定语一般由代词充当,因此“其”的义项为“代词,他(赵括)的”。

5.标志确定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虚词句式的标志词,抓住标志即可事半功倍。如判断句的标志词“者”“也”“乃”等,被动句的标志词“见”“于”“为所”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是”“之”等;定语前置的标志词语“者”“之”等。如第1题A项中“句读之不知”中的“之”就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再如,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被动句:“见笑于大方之家”“若属皆且为所虏”。宾语前置标志:“何罪之有”“唯利是图”“唯马首是瞻”。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处江湖之远”。

【文言虚词教案精选】相关推荐文章:

标准教案范文精选

过秦论教案【精选五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