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 公务员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优秀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 公务员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9 19:40:21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 公务员数量关系工程问题优秀
时间:2023-04-19 19:40:21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一

2020省考即将来临,行测是备考的重点。掌握常考的问题又是备考的关键,而流水行船作为行程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流水行船应该抓住哪些核心考点呢?小编为你揭晓答案。

a.58 b.60 c.64 d.66

【答案】c

【解析】此题要求的是帆船往返两港时间,则需要知道帆船的顺流和逆流时间,为此需要求出帆船的顺流速度和逆流速度。题干中已经告知帆船的静水速度,所以本题关键在于求出水速。对于水速的求解可以根据轮船进行,轮船往返两港共35小时,而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5小时,据此可知轮船顺流时间为15小时,逆流时间为20小时,则轮船的顺流速度为720÷15=48千米/小时,逆流速度为720÷20=36千米/小时,因此水速为(48-36)÷2=6千米/小时。对于帆船来说,顺流速度为24+6=30千米/小时,逆流速度为24-6=18千米/小时。所求帆船往返时间为720÷30+720÷18=24+40=64小时,选c。

【例题2】某机场一条自动人行道长42米,运行速度0.75米/秒,小王在自动人行道的起始点将一件包裹通过自动人行道传递给位于终点位置的小明,小明为了节省时间,在包裹开始传递时,沿自动人行道逆行领取包裹并返回。假定小明的步行速度是1米/秒,则小明拿到包裹并回到自动人行道终点共需要的时间是( )

a.24秒 b.42秒 c.48秒 d.56秒

【答案】c

【解析】此题本质为流水行船问题,自动人行道相当于水,小明相当于船。首先,在包裹传递的过程中,小明沿自动人行道逆行领取包裹,包裹的速度即为自动人行道的速度,为0.75米/秒,小明的速度为逆行速度,即1-0.75=0.25米/秒,小明拿到包裹的时间为42÷(0.75+0.25)=42秒。此时小明走的路程为42×0.25=10.5米。然后,小明拿到包裹后返回,小明由逆流转为顺流,其速度为1+0.75=1.75米/秒,回到自动人行道终点的时间为10.5÷1.75=6秒。因此,所求的总时间为42+6=48秒。选c。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二

行程问题之所以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干扰因素在于,运动过程是动态的,我们要在一个动态的模型中思考数学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的抽象。但如果可以把动态的过程转化为静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会变得清晰很多。所以我们需要借助行程图帮助我们完成这个转化。

1、火车过桥问题

在火车过桥问题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测量火车的运动路程一定要从相同位置量到相同位置,但凡自带长度的运动物体,都需要注意这个点。

2、上下坡问题

ab之间如果是往返运动,那么上坡的路程和下坡的路程一定是相等的。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三

首先,快速浏览材料。拿到一则材料,尤其是文字型材料,要利用5到10秒的时间快速浏览材料,分清材料结构,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还是总分总结构,然后勾画出每段文字描述的主要对象。如果遇见独段材料,则快速将材料分层,找出每层主要描述的对象。

其次,快速找准考点。大致浏览完材料就赶紧回到题干中,通过题干信息,找准考点。如出现“谁占谁的比重为多少?”那么肯定是求比重,然后再通过时间判断,是求现期比重还是基期比重。一般主要是有两种,一种求的是量,一种求的是率。我们可以从单位上去区分,量的单位是具体的实际量,例如吨,亿元,亿美元,千克,万公顷等,而率的单位是百分数,没有单位;还有一些题目是求倍数、比重、平均量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很明显了;当然也还有比较类的,但是比较一般也是比较量或者是率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里就不拿出来单独讲解了。

然后,准确定位材料。通过题干信息,再回到材料中寻找相应的数据。一般资料分析中我们常见的考试材料有三种,文字型、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阅读方式。文字型用快速阅读法先读材料(提醒考生要特别注意关注年份、关键性名词)、而表格型、图形(柱形、饼型、折线形)可以直接看题目,但是注意表格型如果有备注时一定要看,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关键性的要点,可以进行适当勾画。

最后,准确做出答案。数据找到,直接代入相应的公式中,再利用之前很多计算方法,比如首数法、尾数法、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等,快速做出正确答案即可。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四

a.30 b.25 c.35 d.40

【知识点】循环赛

整个比赛有5个小组,所以小组赛共5×6=30场,选择a。

a.63 b.25 c.64 d.26

【知识点】淘汰赛

这里的淘汰赛指参赛者输掉一场比赛就被淘汰出局了。我们知道冠军只有一人,一共64人,则有63人被淘汰了,淘汰一个人需要一场比赛,所以淘汰63人需要63场比赛。即产生冠军需要63场比赛,选择a。

a.2 b.3 c.4 d.1

【知识点】轮空

这里的轮空指在分几轮的比赛中,某人在某一轮没有安排对手而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13人的比赛,人数是奇数时会出现轮空,第一轮出现一次轮空。赛完6场后剩7人,所以第二轮出现第二次轮空,第二轮打完3场后剩下4人,再到2人,产生冠军。所以共出现2次轮空,选择a。

a.0.896 b.0.935 c.0.789 d.0.999

【知识点】获胜概率

这里的3局2胜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比赛打了2局;第二种情况,比赛打了3局。打两局德约科维奇获胜的概率=0.8×0.8=0.64;比赛打了三局,说明最后一局一定是德约科维奇获胜,则结果的的概率为2×0.8×0.2×0.8=0.256,结果为0.896,选择a。

当然,关于比赛涉及的知识点不限于此,一方面我们后续会持续和大家分享,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平时自己留心学习比赛中的知识点。

2019国考行测真题

通过《甄嬛传》看行测高频成语考察和用法

国考行测理科题考情分析

国考通关技巧:打破行测“数学阴影”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五

在行测数量关系中,有一种类型的问题称为统筹问题,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例如物资调运、资源安排、排队等。这些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会碰到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趣味性很强的问题。小编和大家分享其中的真假币问题,希望各位考生能举一反三掌握其本质规律。

【什么是真假币问题】

在若干枚外观相同的硬币中,混有一枚质量不同的假币,其余均为真币,若用天平去称,求一定找出假币所需最少次数的问题。

接下来通过几道题目去找寻它的规律。

a.1次 b.2次 c.3次 d.5次

【解析】只需把硬币3等分,任取两枚银元放到天平上,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另外一枚是假硬币;如果天平不平衡,升高的一侧为假硬币。也就是说当有3枚银元,用天平至少称一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选择a。

a.2次 b.3次 c.4次 d.5次

【解析】9枚硬币,3个3个一组,分别编号a,b,c。

第一次:任意拿出两组,比如a和b称

(1) 若天平平衡,则假币在c组中

(2) 若天平不平衡,则假币在天平轻的一端。

(即第一次一定可以找到假币所在的组)

第二次:在假币所在的组中,任选两枚硬币称

(1) 若平衡,则假币为剩下那枚

(2) 若不平衡,则假币在天平较轻的一端。

综上,最少需要称2次,a选项正确。

为了大家以后做题方便,这里直接把规律告诉大家:

,n为所求。

公考数量关系工程问题篇六

由于疫情的原因,许多省份公务员考试都进行了推迟,虽然报考时间有可能推迟,但是希望各位考生不要懈怠,把握机会去提前复习,做到有备无患。自行复习相对来说难度稍高,许多章节可能无法参透学精,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先从简单的题目入手,比如浓度问题。浓度问题是行测考试中一个较常出现的考点,同时也是数学运算中较为简单的一类题目,理论简单,都是初高中的基础章节,核心公式为:浓度=溶质/溶液;溶液=溶质/浓度;溶质=浓度*溶液。在溶液问题中一些相关量需要了解。溶质:通常为盐水中的“盐",糖水中的"糖",酒精溶液中的“酒精”等。溶剂:一般为水,部分题目中也会出现煤油等。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液体。浓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只要理解清楚关于浓度问题的基本关系就能解决浓度问题。在解决浓度问题中,我们较常用的方法可能是方程法。较比例法,十字交叉法而言,方程法显得比较笨拙,但是在应试中却是最容易瞬间想到和操作的方法。所以从万物归根的思想来看,方程法不得不重新引起大家重视。

具体思想参考以下两个题目:

a.300 b.210 c.180 d.150

变形可得24÷(300+x)=15÷(120+x),

移项得24×(120+x)=15×(300+x),

约分可得8×(120+x)=5×(300+x),

括号打开得到960+8x=1500+5x,

解得x=180,所以选择c。

a.6:5 b.1:1 c.5:6 d.4:7

读完题目我们能知道这是一道两个不同浓度溶液混合又稀释的题目。问题问的是原来两种溶液的质量比值,也就是要求我们求出两者溶液的质量或者质量的内外比例关系。首先我们知道在浓度问题中,有公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浓度,那我们看一下题干中还有哪些能让我们求出溶质质量的呢,他给出我们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和溶液质量,这样我们就能求出总的溶质质量是多少了,那我们不妨设12%盐水质量为m,24%盐水质量为n,两种溶液混合,混合后容易加入50g水稀释,根据等量关系我们溶质的质量用带mn的式子表示就是12%m+24%n,那根据溶质质量相等我们能得到实际溶液溶质12%m+24%n=600×18%,此时需要注意,又再加上50g水这个操作。所以m+n+50=600,联立两个方程,我们能得到m=200,n=350,所以二者之比是4:7,选择d选项。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猜题的方法,假如12%与24%的盐水,相同溶液质量进行混合,很明显可以得到浓度居中的18%的盐水。但是题目中进行混合后又加50克的水,相当于混合后又稀释,那么必然说明原12%与24%的盐水,进行混合浓度应大于18%。也就意味着加入24%的盐水质量应大于12%。根据选项,可以排除ab,此时可带入c选项进行验证,发现不对则排除c,直接选答案d。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