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一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三次看到金币被扔时5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儿子看到金币被扔时心情的变化。
四、课前准备:教学光盘。powerpoint课件。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学习第一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的一个懒惰儿子,老人是什么样的心情?
①指名读2-8自然段
②讨论:老人“受不了”什么?“再”字在这里有什么含义?
③于是老人对妻子说出怎样的话来?哪些词语体现出老人的痛心?
④母亲有什么反应?母亲替儿子辩解的话,谁来读?
⑤可老人坚决地说——
你怎么理解老人的话?(老人态度十分坚决,但并没有进一步断定儿子什么都不会干。但是,儿子懒惰,什么都不干的确是真的,所以老人坚决地说——要是儿子一枚金币都挣不来,无论如何也不把财产给他。
分角色朗读老人和妻子的对话。
过渡:这时,失望的父亲终于想出妙策,可以让儿子体验劳动的滋味。
(一枚金币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1.默读课文9-28自然段,理解儿子“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屏幕上的表格。
2.指名口头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
(确定重点问题,引入阅读三次对话。)
①第一次“母亲”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母亲”这样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不对,这是纵容儿子骗他父亲。)
“父亲”怎样做?怎样说?引读——
“儿子”有什么反应呢?为什么还笑了起来,走开了?有没有心疼这枚金币的样子?为什么呢?(这枚金币并不是儿子“挣”来的。)
②第二次“母亲”又是怎样给儿子金币的?引读——
“儿子”为什么要跑两俄里路,跑得浑身冒汗呢?
“母亲”为什么要继续这样纵容儿子骗“父亲”呢?(溺爱)
“母亲”这样做,是帮了儿子还是害了儿子?
积累关于“汗”的成语。
“父亲”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引读——
谁能把此时此刻“父亲”的感受说出来?你又有什么感受?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难过吗?(看来对这位花钱如流水的“儿子”来说,两枚硬币根本不算什么!这,就是“母亲”溺爱、纵容的结果。)
③还好,第三次这位母亲对儿子说了什么?谁来读?读到这儿,你的心里又有什么感觉?(这位母亲终于有些觉悟了……)
“儿子”听了母亲的话,走了,这回他去干活了吗?引读——
“儿子”都干了什么活/干得多辛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父亲”怎么做?怎么说?
“儿子”“受不了”什么?哪些行为表现他“受不了”?
理解:“当牛做马” “苦差使”
谁能读出“儿子”的感受?
(父亲扔了他挣来的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他随意挥霍浪费,花去了多少金币啊,父亲该是多么受不了,这回他应该都体会到了吧!)
(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是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父亲用心良苦,要让儿子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实际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二
一、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语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主题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
二、设计思想:
这篇课文记叙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篇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自主学习中,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取长补短,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在班级交流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生生、师生与文本对话,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生们经过三年多的学习积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悟出了一些语文学习的规律,基本具备了预习课文的能力。他们能够利用汉语拼音和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会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会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并能利用文本、资料处理所提问题,为合作学习做好准备;在合作学习中,能通过质疑、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为班级探究交流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掌握多音字“差”和8个四会字,积累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5、搜集有关金钱的名言,谈谈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四、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五、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六、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金钱的名言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教学程序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时间
(一) 激qing谈话,趣味引入
1、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人人都喜欢钱。千百年来,金钱一直是人们最热衷议论的话题之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中国的古训,“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是现代人的说法,“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另一部分人的人生哲学。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金钱的名言呢?你能说说钱能做什么吗?
2、 大家都知道父母最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有一位父亲却打算将所以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自己的儿子,这是为何?欲知详情,请看课文《一枚金币》。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 黙看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说出具体事情:(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父亲要儿子挣一枚金币――母亲放纵儿子来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劝儿子自己去挣金币――儿子自己挣来的金币被父亲第三次扔进火里,儿子连忙从火里把金币抓出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2)用关联词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说:(因为儿子花钱如流水,懒惰,所以父亲要他自己挣一枚金币。因为母亲溺爱、放纵儿子欺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所以母亲劝儿子去挣金币。因为儿子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金币被扔进火炉里受不了,所以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三)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1、儿子一共交给父亲几枚金币呢?(三枚)。父亲是怎样对待儿子交给他的这三枚金币的?(把它扔进火里。)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父亲认为这金币不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2、在文章中,父亲与儿子有几场对话?三场,请你把它们找出来并读一读。
3、在这三场对话中,父亲与儿子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并填表。
次数
老人的动作、语言、心情
儿子的动作、神态、心情
第一次
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伤心 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
第二次
接过 扔进,不是你挣来的,痛恨 失望
走开,笑了,冷漠 自私
第三次
接过 扔进,是你挣来的钱,相信 满意
抓出 大叫,受不了 愤怒
4、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而已,为什么第三次金币被父亲扔掉儿子就“受不了”?(因为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哪些句子体现了儿子挣钱的辛苦?当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后,儿子是怎样的心情?(伤心与气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儿子的话呢?指导朗读。
5、课文中有几处“受不了”?分别是谁“受不了”?儿子“受不了”是因为辛苦挣来的钱被父亲扔掉,那么,父亲为什么“受不了”呢?是呀,父亲因为儿子不愿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因此非常失望痛苦,你能读出父亲的这种心情吗?指导朗读。
6、父亲与儿子的这三场对话,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父亲与儿子的情感又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三场对话。你觉得他们读得好吗?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又在哪里?
(四)探究学习、师生互动
快速浏览课文:
1、老人想让儿子明白什么道理?(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这个儿子,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个父亲,你又会怎样做?
3、你觉得老人、儿子、母亲是怎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
倾听
思考
班级交流
自主学习:
以自己喜欢的
方式读课文
自学生字、新词
默读课文
边读边想
概括故事大致内容
用关联词语串联故事主要内容
合作学习
小组交流
讨论填表
班级交流
有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评价同学
探究学习:
浏览课文
换位思考
班级交流
领悟写作特点
3
12
15
10
板
书
设
计
老人
一枚金币< > “受不了”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第二课时
(一) 回顾课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和你懂得的道理。
(二) 体验表演
自由组合,分组表演课本剧。
(三)小组交流
1、 自己搜集的有关金钱的名言与体会。
2、 朗读自己的小练笔《我想有钱》,请同学提出修改意见。
(三) 课堂练习
1、听写生字、新词、好词。
2、多音字组词(先自己标出正确的读音):
参 得 差 了 挣
3、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辩解( ) 容易()省吃俭用()
(2)反义词:懒惰() 相信()省吃俭用()
4、照样子写词语:
(1)熊熊大火(aabb):
(2 ) 花钱如流水(含比喻):
(五)课外延伸:
1、把《一枚金币》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通过本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八、教学反思:
本篇教学设计,按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在趣味语文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既有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又有学生的个性体验、情感熏陶。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从小培养孩子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面做了有意地尝试。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三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说课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一枚金币》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仰韶镇马岭学校的李建华,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枚金币》,我将要按以下六个程序来说课:
1、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3、说设计理
4、说教学方法
5、说教学流程及思路
6、说板书
《一枚金币》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的主题是金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知金钱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
《一枚金币》讲述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的老人把儿子养大成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来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
全文有两处“受不了”,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意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确定本课目标为: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 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应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引导孩子去思索,为什么有人花钱如流水。
1、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平日的积累与表达的训练,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与文本对话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鉴于以上分析,我打算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2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3读写结合,训练表达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强化语言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三大板块:
1、体会老人和儿子的两次受不了;
2、体会老人要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3、引导学生说出感悟。
具体教学思路如下:
一、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1)首先,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
(2)父亲把妻子叫来,会怎样说呢?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
二、着重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文中还有一处受不了,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最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儿子为什么受不了呢?
三、分角色朗读,父亲和儿子的三次对话。
让学生从“三扔、两笑、一受不了”中体会父亲和儿子的受不了及儿子对金钱态度的转变。
课件展示:
第一次:
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
“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第二次:
爸爸接过金币,又把它扔进火炉里。
“别骗我了,孩子,这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
第三次:
老人接过金币,仍然把它扔进火炉里。
“不,孩子,这也不是你挣来的!”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火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到火炉里去烧!”
这时,老人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问:为什么前两次儿子受得了,而后来受不了?
四、体会老人要让儿子明白的道理。
比较儿子和老人的两种“受不了”,可以体会到父亲当初的痛苦、失望、伤心和无奈等复杂的感情,再朗读父亲的话。让学生说说:老人,要让儿子懂得什么道理。
五、引发学生说出感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
父亲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挣来的钱了”,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角色,想一想:听了父亲的话,作为儿子会对父亲说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枚金币
父亲 儿子
扔 笑
又扔 又笑
仍然扔 受不了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练,突出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我的说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恳请各位评委、同仁给予指导。谢谢!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四
《一枚金币》教后反思
上午与学生合作学习了《一枚金币》一课,总的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其中有几个教学细节让我惊喜让我忧。
学习课文时,学生很顺利地填写好表格:
次序 钱的来源 父亲怎么做的 儿子的表现
第一次 母亲给 扔 笑
第二次 母亲给 扔 笑
第三次 自己挣 扔 受不了(抓 叫喊 跑)
在填好表格后,我让学生观察表格质疑,发现问题。学生的提问很精彩,不但提到了重点内容,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答,一问多答的场面十分热烈,同时,学生所提的问题不仅仅是我预设的那几个,生成的一些问题也更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我不禁想起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说的一句话:只有精心的预设,才会有精彩的生成。我虽还没达到“精心预设”的地步,但这次意外的成功让我更加注意备课时的“精心”。
这节课也让我发现了学生身上存在一个共性的薄弱点:概括文章的能力差。在让学生“简单完整概括故事”时,许多同学不知怎么概括,要么是语言拉杂,要么是偏离主题,要么是过于简练,倒不出所以然来。
我想,学生之所以没有概括课文的能力,是因为其以前没做过这样的联系,或者是很少做过,不知如何“开口”。鉴于此,我打算在以后讲课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用实例教给其方法,授之以渔。
另外,有些学生发言过于积极,把手举得高高的,甚至故意站起来引起我的注意,以期待我的提问,对于这种现象我是赞同还是反对?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任其发挥?这样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倾听,有时也会引起大家反感;让其“正襟危坐”的举手,似乎有些专制,怕扼杀他们的积极性。另外,个别学生发言踊跃,但我不可以总提问他们几个,这时他们总能显露出很失望的神情,甚至是叹气——影响我讲课的情绪——这个问题需要我尽快想出对策。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
作者:陈娟
《一枚金币》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十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讲了父亲让儿子去挣钱的事。在新教师汇报课上我上了这一课,这节课我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景观较为活泼。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拿着辛辛苦苦挣到的这枚金币,你想对父亲说什么?想从父亲那得到什么?”有了这样的心理积淀,再话锋一转,“父亲却把儿子一星期的心血扔进了火里”让学生在巨大的反差中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当学生把自己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时,我听出了“儿子们”的愤怒,伤心,我想这个环节的激qing已经收到成效。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想对父母说什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四)对于积累成语进行再现扩展学生积累过的词、句以及名言等,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在适当的语境中再现,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如再让学生再现儿子的辛苦时,我要求学生用上课文前面的词语如“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等,既巩固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而我也以“看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这句曾经学过的名言设疑:你在与这篇课文的对话里,学到了什么?
当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在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时如果能采用“抓”与“拿”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我想学生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2、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3、在对母亲这个人物的评价上也略显仓促,可以设置“你想对文中的母亲说什么”来激发学生的谈话欲望。教学应变机智还很欠缺。
上完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得心应手地驾驭好一堂课,全方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一枚金币》教学反思
《一枚金币》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内涵却相当丰富。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确立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方面要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另一方面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首先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其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父亲要把金币扔到火炉里?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第三次为什么要从熊熊大火中去抓金币?妈妈的表现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通过质疑和阅读,突破文本的难点。
对比阅读是我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我利用学生在阅读中的角色认同,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分别去体验父亲、儿子心情,体会两个“受不了”。在教学中,我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通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受不了”的原因。是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恰好能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父母的心情,可将其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儿子的“受不了”,是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此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挣那一枚金币的辛苦,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受不了”的心情。教学中我还抓住母亲,孩子和父亲的前后变化,理解人物的思想变化过程,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猜测人物的内心独白,并通过课堂小练笔对孩子进行表达能力训练。使学生在受到语言熏陶的同时,建立起金钱与劳动的正确认识。
现在的学生,尤其是我们这种寄宿制学校,大多数孩子家庭条件很好,家长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所以课后我找了一些有关珍惜金钱的名言警句推荐给学生,引发他们关于财富的一些思考。并布置学生周末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和家长一起讨论对金钱的看法。还利用班会开展“压岁钱的使用”的讨论活动。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和课后后的延展活动能让学生真正懂得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五
前两天听取了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某教师对<一枚金币>的教学设计谈,对此我发表了自己的粗陋看法.在我眼中,分析解读一篇文章非常重要,除了如特级教师贾志敏那样自己深入文本,寻找文本中打动自己的部份,即找到文章的关键点,需要用精读的方式加以解决,同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应的训练点;同时,他认为文章要简简单单的教,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落实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之目的。我们知道,专家们已经达到反璞归真的地步,简单中蕴藏着玄机,非常人可模仿也.因此,我个人认为,文本解读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特点、作者的情感线索、文章的用语特色、年级的编排意图、课标的相应规定、学生的实际能力等方面,不能一味地只从文本的内容中寻找。在与教师的对话中,我强调了此篇文章的是采用大量的对话方式来阐明一个观点,教师需要一个主线加以连接。这个连接点是什么呢?我个认为应是儿子是花钱如流水且懒惰这个点。将此贯穿于文章的三次对话中进行解读,就会产生一种比较明朗的效果。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了下文,一起来分享: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郭鸰
说到文本解读,我们首先得谈谈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是什么?
这里的文本指的是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是教学的基础和凭借。而文本的解读,就是研究出蕴含在这文本之中的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怎样才能找准这些生长点呢?
“回首来时语文路,潜心会文最是真”。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率先走进文本,潜心会文,同文章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聚焦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其表达的独到;还得纵观全局,读懂编者的意图;站在儿童的视野,感受学生之感受。
而要达到有效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师要力争逐级完成三个层次的读:
一是正确地解读,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二是准确地解读,读懂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课文?弄懂编者想让学生学什么?
三是有创意地解读,感悟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透过文本感知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启迪思想。这是最高层级的解读。
下面我就四年级第七册“金钱”这个单元中的《一枚金币》为例,谈谈我的解读历程。
一、正确诵读、感知大意
拿到一篇课文,我们一般先把课文默读一遍,感知大意。如《一枚金币》是个童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老人让儿子必须自己去挣一枚金币的故事。接着,老师要大声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尔后,再小声慢读,找出这篇课文需要学生理解的新词,老师首先正确的解,而不能事事而非。这就达到了第一层次。
二、一出一入,准确解读。
(一)出文,纵观全局:
这一次我们先走出文本,回忆出年段阅读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结合金钥匙的提示(金钥匙提示了怎样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并形成习惯):如《一枚金币》这篇课文的《语文天地》中有这样的陈述:《一枚金币》是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写的;重要的问题可以联系上下文思考。这走出文本的读,让我们准确把握了课文需要渗透的知识点:
※阅读知识:学习记叙事情的顺序(先后顺序);
※阅读理解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读出自己的感悟,从而理解课文;
※ 阅读习惯:边读边想
(二)入文,读懂意图
我们再次走进文本细致地读,去把握文章的线索,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为什么把《一枚金币》安排在 “金钱”这个主题单元下的第一课?
从学生情况看,现在大多数孩子物质生活充裕,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金钱包含的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从这一点,揣摸出编者的意图,让学生一开始接触“金钱” 这个话题就建立劳动创造财富的观点。 因此安排于第一课。
从课文的两条线索看:一条故事情节发展线,是想让学生学习记事的顺序。另一条人物心理线,也就是父亲和儿子的前后情感变化,让我们读懂了作者想告诉读者: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金钱所包含的是劳动价值,所以要珍惜财富。
这一出一入的解读让我们对文本的主题和价值取向有了准确的把握。
三、扎根文本,读出创意。
语文是濡染生命的课程。怎样让学生在文本的浸润下,得到心灵的净化、感悟人生的真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话会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翻来覆去地读、默想。当读到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到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再到一段话、篇章结构、文章的立意),当读到自己的惊喜时,才敢走进课堂。”是的,我们还得再次深入地扎根于文本,静静的反复的透视文本,寻找让我们或惊喜、或感动、或激qing的文字。这是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
我们可以这样做:
1、找准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教学就可以治繁以简,一线到底,重点突出、提高效率。
如《一枚金币》中,我们找到了 “受不了”这个词为本课的切入点,父亲 “受不了”儿子的懒惰、花钱如流水;儿子 “受不了”父亲竟然把她挣的金币扔进火炉里(解释一下,这里父亲扔金币是想考验这枚金币是不是儿子挣的),两个受不了感受到两人对劳动创造的财富都是一种珍视。由这个词生发出三个问题:谁受不了谁?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不仅可以带动全篇的学习,而且还是学生走进父亲、走进儿子心里的情感生发点。所以这个词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2、透视文本语言的涵咏点。
每篇课文,围绕中心主题总有那么几处引人入胜的描写,这时,老师就是一个欣赏者,去透视文本,涵咏语言,咬文嚼字,因为只有自己被触动了,才有这个底气引领学生体悟得更丰富、更深入,因此教师对语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感悟力、欣赏力。
如,再读《一枚金币》时,一个“挣”字在课文中竟然出现了15次。(它不是助词、代词、副词)为什么?挣的字面意说起来很容易——通过劳动获取回报,这个词又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但学生年龄小,少有挣钱的经历,对父母“挣钱”的辛苦是理解不到的,看来要让学生感受金钱里包含的是劳动的价值,这个字有点品头。我们深究课文,发现两次“受不了”其实都缘由这个“挣”字。
先看父亲的话语(老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也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当我读到这个 “挣”,分明感受到了年老体弱的父亲对儿子的失望、无奈和伤心,对自己没能让儿子学习挣钱的本领而深深懊悔,还有,对儿子未来的深深担忧,这个“挣”让我读懂了父亲的心——人要劳动、要学会自立。
再看儿子的话,(儿子受不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了!我替人家当牛做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读到这个“挣”,我们会联想,儿子的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再联系上当牛做马、苦差使这些相关词和前文,想象出儿子干了哪些苦活,受了哪些罪,通过合理的想象我们读到了“挣”后面意思:儿子的一番艰辛、一种不被认可的委屈、一次对金钱从未有过的珍惜和尊重。
当这个“挣”字被一层层剥开,我心中是一阵惊喜,一个小小的字,却蕴含了对“劳动的一种敬重”,由此,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不仅仅是珍惜金钱,更明白了:不付出艰辛的劳动,生活不会给你以任何东西。
我想,透视文本,找到那些看似平淡却值得涵咏的词句,我们的读会更有价值,我们的教学设计会创出新意。
3、提炼文本写作的生发点。
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因此,解读文本时,我们还应从文本中发现那些能促进学生写作的生发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一枚金币》,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就是其中一个生发点;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很生动,这也可以作为另一个生发点。
4、发现文本价值的拓展点。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不断拓宽文本的范围,适度的文本拓展与训练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如《一枚金币》的课堂教学,我完成的重点是懂得劳动才能创造财富。但这篇课文的母亲和父亲对孩子的“爱”也很有研究价值,一节课有限,我们可以把这些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向课外拓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给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大的舞台。如,你们可以为故事续写结局吗?你能评价一下父母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吗?你能就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这样拓展练习就教会了学生读一篇文章可以多角度的解读。
解读文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扩大阅读视野,积淀生活体验。让自己强大起来,丰满起来。其实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文本。你这个文本越丰满越深刻,你去读那个文本的时候,你才会读得更丰满更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本是自己美丽的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六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童话故事。说起童话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很多吧!你都听过什么故事?谁愿意来说一说?
看来大家谈起童话故事来都津津乐道,很喜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本,读一读语文书给我们讲述的这则童话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一枚金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的浏览课文,整理预习时发现的难以读准的字或难理解的词,全班交流。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领悟中心
(一)理解儿子三次的不同表现,感受儿子的“受不了”
1、通过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父亲几次把儿子交给他的硬币投入了火炉中?(三次)这三次儿子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 ~ 自然段,将描写儿子表现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儿子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表现?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
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
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分析原因:前两次扔的金币是妈妈给的,而最后一次的金币是他自己辛辛苦苦的挣来的。
2、重点分析第三次扔金币,理解儿子挣钱的不易。
重点句:1)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课件出示)
重点句:2)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课件出示)
引导问题:a、儿子干了整整一个星期的苦差事,除了收割庄稼、盖房子,儿子还可能干了什么活?
b、作为一个平时花钱如流水,又懒惰的儿子,做这些事情,他还可能遇到那些困难?
c、他可能怎么想呢?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看来儿子挣钱真的很不容易,谁愿意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3、体会儿子的“受不了”,指导朗读儿子的话
所以,当父亲将这枚沾满儿子辛勤汗水的金币扔进火炉里时,儿子受不了了。他对父亲(引读)——(大声叫道)
课件出示:
儿子看到父亲将自己辛苦挣得一枚金币扔进火炉里,再也受不了。他( )的叫到:"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引导学生用填空的不同的语气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
看着儿子如此的宝贝那枚金币,三次验证之后,老人终于相信了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挣来的
(二)理解老人的“受不了”,体会老人的苦心
1、老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的三次验证,非要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不可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的第1 ~ 自然段,将你能够找到的原因画下来。
2、老人为什么受不了?老人受不了什么?
3、指导朗读:是啊!老人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对比刚才讲过的内容,我们知道,老人只是将儿子挣得一枚金币扔进火炉里,儿子就受不了了,儿子如此挥霍,老人怎么可能受得了呢?谁愿意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老人的话?
课件出示: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起来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老人坚决地说:"好,要是他行,就叫他挣钱去!哪怕挣一枚金币也好,我就把全部财产给他."
4、老人让儿子挣一枚金币,其实是希望儿子——儿子也确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挣回了一枚金币,我想,他挣回的不仅仅是一枚金币,也懂得了——
1)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2)要学会珍惜劳动成果
四、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文中老人的良苦用心,不但让儿子,也让我们明白了劳动的成果来之不易,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我们得学会去珍惜。但是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劳动的成果可不仅仅只有金钱,还有许许多多的表现形式,比如……
这些都需要付出辛苦的劳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珍惜。
教学反思
青岛上海路小学 尚文娟
《一枚金币》这篇课文记叙了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一枚金币》作为本单元首篇课文,结合单元整体安排和本课特点,我抓住了以下三条线索来教学此文:1.故事情节发展线。通过读故事及说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线。抓住两个“受不了”体会人物心情。3.思想内容线。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知道珍惜财富,并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的生活更是来源于劳动,要学会用劳动创造生活,更要珍惜我们的生活。
反思这堂课,我通过这节课也收获了很多。
(一)语文教学,以课本为蓝本,引导学生想开去。
我们常说:“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联系实际,从所阅读的文章想开去。”其实也就是说,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文章的中心。在课堂上,当学生抓住“当牛作马”、“苦差事”这些词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儿子挣钱的辛苦,想象儿子可能为挣回这一枚金币做哪些“苦差事”?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当真的挣回这一枚金币他会想什么?通过想象,为学生理解“金钱得来不易,要学会珍惜”这一主题奠定基础。课堂上这一环节的进行,我觉得基本达到了我原先设定的目标。
(二)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在笔下”。
如果说上面一点感悟是顺利进行而得出的一点体会的话,那么这一点就是我课堂的遗憾之一了。许是教高年级所养成的习惯,很少单独拿出来哪些字要求孩子们注意它的写法、读法,所以在课堂上,当我让孩子们自由交流预习时发现的难以读准的字词时,如“懒惰”等我没有及时地将这些字板书到黑板上。这样匆匆而过,知识学起来是很浮躁的,学生很难掌握扎实。只有“落在笔下”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和理解。
(三)分层次的朗读,层层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现在大家都很认同的一点是语文需要多读,我们常说“以读促讲,以讲带读”,而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不但讲求多读,而且要求多种方式的读,分层次的读。旨在通过朗读,使学生更贴近文本,从而更贴近文章的主旨。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很重视,也很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同时也是一个困惑,更是一个难点。怎么样才能做到分层次的朗读?怎么引导学生?很真心地希望我这个困惑可以得到大家的指导。
当然,这堂课还有很多不足,尤其在对母亲这个人物的评价上很简单也很仓促,教学应变机智还很欠缺。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七
[教学思路]
1教师、学生共同与文本对话。紧紧抓住文中两次出现的“受不了”一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想象,从而层层深入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抓住两组意思相反的词语,引导学生感悟父亲和儿子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读文本,并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形容父亲的词语是“辛勤”、“省吃俭用”,形容儿子的词语是“懒惰”、“花钱如流水”,使孩子们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不同的特点,从而理解到父亲“受不了”的原因。
(2)找出文中的两个“受不了”,师生共同体会父子的心情。在学生明确了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出现的两次 “受不了”的不同:第一次是父亲面对儿子的失望与痛苦而感到“受不了”;第二次是儿子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感到伤心与气愤而“受不了”。此时,引导学生丰富文本内容,想象儿子在这一周中都会帮人家干些什么?他会吃哪些苦?受哪些罪?这一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后来 “受不了”的心情。
(3)引发学生写出感悟,进一步与文本对话。当学生读到父亲说“现在,我相信这是你挣来的钱了”时,引导学生转变阅读角色,想一想:听了父亲的话,作为儿子会对父亲说些什么?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使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关注学生的感受。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如体会父亲的“受不了”和儿子的“受不了”时,请学生先来说一说他们会“怎样”说,然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中,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2)课前的小游戏,请学生说一说对“钱”的真实感受。读过课文后,再来谈对“钱”的认识,使课文的主题和每一个学生的感受相联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予以珍惜的道理。
2.了解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知反义词在刻画人物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特点,揣摩其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情,展开联想,读出感受。
[教学过程]
师:我说一个词,马上把你的第一感觉告诉我,第一个词“幸福”。
生:爸爸、妈妈、家。/美好的心情。/温暖。
师:下面我们不说词了,(师出示一百元钱)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财富。/富裕。/给我吧。
[点评:初步了解学生对钱的感受,引入本单元“金钱”这一主题]
师:让我们带着对“钱”的不同感受走进《一枚金币》(板书课题)这个故事。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围绕一枚金币写了父亲让儿子去挣钱的事。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呢?
(板书“父亲儿子”)(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
从这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组是反义词。/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特点,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反义词的应用。学生也从中感悟到这对父子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突破了难点,也为后边理解父亲“受不了”的原因奠定了基础]
师: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父亲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你能用书上的词来说说面对这样一个儿子父亲是一种什么感受吗?
生:父亲受不了了。(板书“受不了”)
师:你能读读书上的句子吗?
(生读)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
师:一辈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却养了一个很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他再也受不了了。老人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会怎样说呢?
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 )地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生1:带着生气的语气读句子。
生2:带着无奈的语气读句子。
生3:带着伤心的语气读句子。
师: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么就带着你们各自不同的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吧!(同桌互读)
[点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文本,进行朗读,更有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文本]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们明白父亲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生:一辈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的父亲,想把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钱留给儿子,希望他能有所作为,但儿子却什么都不会,还很懒惰、花钱如流水,父亲很伤心,很无奈,所以他再也“受不了”了。
师:这样的儿子放谁家谁也“受不了”。文中还出现了一次“受不了”,是谁“受不了”了?请你快速浏览全文把它找出来。(再次板书“受不了”)
生:是儿子“受不了”了。
师:这父子俩截然不同,再看下面的两个词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儿子“受不了”什么 ?
生:儿子那么懒,又花钱如流水,他有什么可“受不了”的?
师: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学习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 ,选出重点发言人)
[点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升华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但这一过程需要教师训练、引导,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金钥匙的内容:“做重点发言人,事先要做好准备,想想说什么,怎么说。”对学生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师:我们一起来讨论这懒惰、花钱如流水的儿子,他有什么“受不了”?
(汇报合作学习情况,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补充, 共同深入学习)
生(读句子):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被父亲不当回事地扔进火炉里,所以儿子“受不了”了。
师:你作为重点发言人问问你们组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组内没有人补充)
师: 儿子听了妈妈的话,真的去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还帮助人家干了些什么?
[点评: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儿子在这一星期里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这一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儿子挣钱的艰辛,从而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师:这一个星期对这个儿子来说确实很难熬。他干了那么多累活儿,受了那么多的辛苦,如果你是那个儿子,你会怎么想呢?替儿子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来吧!
生:我一定要坚持挣够这一枚金币!/爸爸挣钱真辛苦!/我今后一定要珍惜钱,不能再乱花了!
师:把你的感受放到文中读给你的同桌听吧!(生读)
师:当儿子手捧着这枚当牛做马用血汗挣来的金币交给爸爸时,却被父亲扔进了火炉里,儿子有什么反应?(齐读句子)
师:你怎么体会的?怎么才能称得上是“当牛做马”,苦差使?(出示图,指名抓词谈体会)
生:他干的都是牲口干的活,苦差使就是特别辛苦的活。而他的父亲却没当回事,把金币扔进了火炉里,所以他“受不了”了。
师(引读):此时他冲着父亲——
生(接读):“大声叫道”。
师:他怎样地叫道?
生:带着愤怒的语气读句子。带着生气的语气读句子。
师范读:你又听出了什么?
生:委屈,忍无可忍!
师: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带着伤心的语气读句子。
师:我们配合着读一读这段话。儿子都大声叫道了,这时父亲说(生接读)
师:你从父亲意味深长的话中听出什么了?
师:为什么父亲相信这枚金币是儿子挣来的?
生:因为前两次都是妈妈给的,而不是他自己挣的。从儿子的态度父亲就相信这枚金币是他挣来的。
师:我们体会到了父亲的用心良苦,此时的儿子又该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让我们把心中的想法汇成一句话写下来吧!(生动笔写 ,师行间辅导,纠正坐姿及行文中的错字)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文章的中心也会凸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金钱”这个主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培养了学生从读学写的能力,同时,老师还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你如何理解“挣”的含义?
生:需要靠自己劳动。(板书“出力”)
生:只有自己劳动才能换来应得的报酬。(板书“获取”)
师:儿子挣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师:现在你们再看看这一百元钱,又想到了什么?
生:辛苦。 劳动。 珍惜。
师:这节课你们收获了很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
[点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从始至终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积累。将学生发言中好的词语以及授课中说的一些成语罗列在副板书的位置,让他们把这些词语写在“日积月累”里,在给别人讲故事的过程中用上这些词语,讲的故事会更精彩]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勤劳的父亲 懒惰的儿子
省吃俭用花钱如流水
受不了出力挣取得 受不了
[总评]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平日的积累,在阅读中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练习,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课前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对“钱”的真实感受,读过课文后,请学生再来谈对“钱”的认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主题相联系,使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与文本对话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
但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母亲这一角色,不便于学生理解儿子性格的形成。正因为母亲的娇纵,才使得儿子懒惰、花钱如流水。最后是母亲的想法转变了,才使得儿子真正自己去挣钱了。所以,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而不是用教师的阅读代替学生的阅读,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八
之一
作者:青岛八大峡小学 宋一心、杨德华
教材简介: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6、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7、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8、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9、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作业 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
板书设计 :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九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单元三篇主体课文都是按照事情的先后发展顺序来写的,与之对比,自读课文中的几段内容则是并列写的,要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这一点,我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一.前两篇课文,通过读、讲及说主要内容等,体会写作特点。二.到第三篇课文,先明确提出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方法,然后回顾前两篇再次体会这种写法,最后说说第三篇课文是怎样按照这个顺序写的。三.学习自读课文,提出并列的写法,与之对比,深化对两种写法的认识。
《一枚金币》是本单元首篇课文,结合单元整体安排和本课特点,我抓住了以下三条线索来教学此文:1.故事情节发展线。通过读、讲故事及说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的思路。2.人物心理线。抓住两个“受不了”体会人物心情。3.思想内容线。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知道珍惜财富。
二、学情分析
对于现在大多数孩子来说,充裕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正像文中的儿子一样,看不到父母挣钱的辛苦,不懂得金钱中包含有劳动价值,当然也就不知道珍惜。学习本课,要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到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来之不易,引导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懂得正确对待金钱,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重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进入故事情境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相机板书:老人儿子)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再现名言,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二)学习第二部分,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第二部分(2~8自然段)体会:有这样一个懒儿子,老人是什么心情?
2.联系实际,体会父亲“受不了”的心情。
3.分角色朗读,读出老人的感受。
(三)学习儿子与父亲的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默读儿子三次“挣”钱的经过,同桌合作口头填下表。
次序钱的来源父亲是怎么做的儿子的表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2.指名填表后,进行观察比较,根据自己的发现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
(1)为什么前两次儿子都笑了,而第三次却“受不了”了?
(2)父亲为什么要把金币扔进火炉里?
(3)前两次父亲怎么知道那钱不是儿子挣的?
确定第一问为研读重点,利用表格对比学习前两次与第三次。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应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无论思考、讨论什么问题,都要立足于自读,自己产生问题,引起思考。]
2.朗读讨论,前两次儿子为什么笑了。
(1)分角色朗读前两次对话。
指导朗读,引导读出母亲对儿子的溺爱与纵容,读出父亲的失望与痛苦。
第二次对话中,抓住“筋疲力尽”、“满头大汗”,读好儿子骗父亲的话,引导积累带“汗”字的词语: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汗流满面。(用动作来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读后交流:父亲两次把儿子的钱扔进火炉里,儿子都笑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为什么笑?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会得到独特的感受、体验,很好地理解书中人物的心情。]
3.对比阅读第三次对话,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重点评儿子的话读得怎么样。
(3)创设情境:要想读好儿子的话,就要像演员一样去体验生活。
①熟悉剧本:第三次这枚金币是怎么挣来的?(板画一枚金币)学生默读这部分,勾画出重点词、句交流。
②体验生活,以六月天割麦为例,说说儿子为挣这枚金币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抓住“苦差使”、“当牛当马”、“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来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归纳出这枚金币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板书:辛勤劳动流血流汗)
[仅凭那些重点词句,学生是无法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的,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与想像空间,使他们获得更深切的感受。]
在谈到六月天割麦时的炎热时,再现带“汗”字的词语,
[学生积累过的词、句及名言等,我们应尽可能多的在适当的语境中再现,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既巩固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
(4)角色互换,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激qing、交流:儿子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挣来的金币,却被扔进了火炉,那扔进去的,不只是金币,而是他整整一个星期的血汗啊!同学们,假如你是儿子,你现在会怎么想?说一说。
(5)朗读儿子的话,再次体会他“受不了”时的心情。
师可指名读、范读、激qing引读,在读中体会。
[通过激qing澎湃地读,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深入体会人物心情。]
(6)父子对比,再次体会父亲“受不了”时的心情。
父亲的钱也是辛勤劳动、流血流汗换来的,父亲只扔了他一枚金币,他就受不了,他花钱如流水,花了父亲多少枚金币啊,父亲会是多么的“受不了”啊!(指板书。)
(7)解决其他质疑,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各自的问题。
4.师小结全文。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这个故事中那位高尚的人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师边说边把板书圈画成一个人脸状,指板书。)金钱是辛勤劳动,甚至流血流汗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四)联系实际,激qing导行
1.学了这一课,你怎么看待父母给你的钱?体会父母的辛苦,知道金钱来之不易。
2.你今后打算怎么用他们给你的钱?
(五)作业
1.把本节课学到的词语记在摘录笔记本上,记住它们。
2.小组合作,完成调查报告。
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
组员原来怎么使用学这一课后有
什么改变改变的原因
(或不改变的原因)
五、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自己提出问题,而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也用此法,这招很奏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四)对于积累的点滴之我见
学生积累过的词、句以及名言等,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在适当的语境中再现,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既巩固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十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
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
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
3,进一步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
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
2,小结钱的重要性
二,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a重点指导"惰"的书写
b认识多音字"差"
2,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写谁 写了一件什么事 .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受不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
(两次,一次是老人"受不了",一次是儿子"受不了")
3,老人因为什么"受不了"了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老人对儿子的失望之情.)
4,夫妻俩商讨的结果是什么
5,默读(9-28自然段)儿子三次"挣钱"的经过,同桌口头完成下表.
6,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
7,小组里读读这三次对话 找找儿子的表情,动作的句子重点读读
8,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
9,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讨论.
⑴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⑵读读这次对话,有感情的朗读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
10,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1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12,小组间共同讨论,学习课文后的体会,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老人让儿子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这个故事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谈谈你的收获,小组交流汇报.)
2,师小结:让我们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同时也做一个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孩子.
积累名言:
当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倾斜了.
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
柯尔克 孜族谚语
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qing.
【美国】罗斯福
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受不了" 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儿子
《一枚金币》
1,在《一枚金色币》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再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根据教材"金钥匙"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自学水平进行指导,但由于学生水平有限故提得不全面.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 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这样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
4,联系生活学语文,把课内学习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和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调查,真正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使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
上完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得心应手地驾驭好一堂课,全方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更需要不断的探索.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十一
一.课前导入。
1.(小游戏)师:来,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好不好?听好了要求,我说一个词呢,你们马上把你们的第一感觉告诉我。听好了,第一个词, “太阳”!第二个词,咱们泡小有一个活动刚过去不久,是什么呀?生:“运动会”!….. “幸福”……
好,下面我不说词了,看我从兜里摸出一样东西来,(师出示一百元钱)看到这一百块钱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可以买很多玩具。
我想到了可以买吃的。
我想到了这是刘老师工作挣来的…….
2.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对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枚金币》。(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1.回想一下,这篇课文围绕一枚金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来说一说。
2.那么,谁还能用书上的词语来形容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有着一个怎样的儿子呢?
(板书“父亲:儿子:”)(板书“辛勤、省吃俭用;懒惰、花钱如流水”,指导“懒惰”两字的写法。)看看黑板,从上下两组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对反义词。
三.品读父亲“受不了”。
1.看来啊,这爷俩的性格,完全相反,一位辛勤劳动的父亲,却有一个很懒惰的儿子;老爸一辈子省吃俭用,儿子却花钱如流水。那么你们看看第三小节,面对这样一个儿子,这个老爸是一种什么感受吗?
生读:“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再也受不了了。”(板书“受不了”)
2.(师情境引读,虚弱的声音)“现在啊,我就是那位老父亲,唉!我年纪已经很老了,可我儿子整天还是那样子。有一天,我生病了,这个家伙却又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躺在床上,把我的老伴叫来对她说,诶?我会对她怎么样说呢?”
(先抽生读){再听我读}: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生气、无奈、伤心、失望、痛苦……)地说:“{老伴啊,}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那}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咳、咳、咳……气死我了!”
3.相信同学们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那就带着你们的感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四.母亲的袒护。
1.同学们想一想,有这样的一个儿子,又会有一个怎样的母亲呢?好,别急,我们先来分角色读一下第4到第20小节,我呢来当这个老父亲,谁来当我的老伴呢?那谁又来当我那个不争气的儿子呢?好,其他同学来读旁白。
2.面对这样的母亲你有什么看法吗?儿子为什么每次都笑着走开了呢?他在笑什么呢?(生答好,师补充:你看这老头,多傻啊,把金币朝火里扔,你以为合着我傻啊?我才没那么傻呢!……)
五.品读儿子“受不了”。
1.看来啊,这样的儿子搁谁家谁也“受不了”。不过呢,我却发现课文里却出现了一次儿子也“受不了”,(再次板书“受不了”)看看黑板上面的两个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懒惰、花钱如流水——“受不了”)
(1)儿子“受不了”什么 ?
(2)儿子那么懒,又花钱如流水,他有什么可“受不了”的?
……
2.恩,你们问得都很好,不过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儿子为啥也会受不了啦?”好,同学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往后学习。边读边勾画,读完后小组内可以讨论讨论。
(合作学习:结合词句讨论问题,选出重点发言人,其他同学补充。)
(1)好,我们来看一看,课文里哪个地方也出现了儿子也受不了啦?
(抽生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
“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a、他怎样地叫道?(生读句子)谁能从这个“叫”字里面听出了什么?(听读、学读、谈听出体会后读。)
b、这里呢,我注意到一个问题,前面两次儿子都是“笑着走开了”,而这一次却是“忙跑到火炉前,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你从儿子的动作变化里体会出了什么?(抽生)别忙,我不让你讲,请你带着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抽另一生)你从他的动作和表情里看出了什么?诶,我也不让你讲,请你学着他读一读,告诉我们你看懂了。(抽第三生,谈体会后学读)好,同学们,放下书,一起站起来,象他们那样,带着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喔嚯!)
(2)那么,我问问大家,什么样的活儿才称得上“当牛做马”、“苦差使”?他到底去做了哪些事情,会让他受不了?
(抽生读)“儿子听了妈妈的话,走了,真的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活。他帮着这个收割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挣够了一枚金币,带回来交给爸爸。”
a.恩,他帮着这个收庄稼,又帮着那个盖房子,在这整整一个星期里,想一想,他还会帮人家干了些什么?会吃了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
b.这一个星期对这个儿子来说,确实很难熬。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的心里难道不会想些什么吗?你的思想,不会发生了什么转变吗?(侧重思想转变过程。)
(3)好,就带着这些感受,我们一起来读第21节到26最后。(师生轮读“妈妈晓得事情不行了……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六.理解父亲的用意。
1.看来啊,这个儿子确实是真心实意地改好了,因为他已经着急地大声叫起来了,
这时,他的老父亲才不紧不慢地说(读!生一起接读):“现在,我相信这是你自己挣来的钱了!”
那么,你从父亲意味深长的话里听出了什么?(读出心情变化)板书: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
2.我想啊,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了,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想对那位老父亲说点儿什么,也想对那位曾经的母亲说点儿什么?好,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动笔。
七.回顾全文,点明题目。
1.这一次,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你还认为儿子挣的仅仅是一枚金币吗?
生:不仅是金币,更收获了一个道理……
2.那你们再看看这一百块钱,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会有收获……
3.收尾:好,我希望如你所说,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挣很多很多的钱,下课!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十二
我说的课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金钱”部分的《一枚金币》。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一个主题一个部分来编制的,本组是围绕“金钱”这一主题来安排了几篇文章。其目的是让学生对金钱有自己的观点,主要是正确引导学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而《一枚金币》更是告诫人们一切获得都要靠自己去亲手创造,靠勤劳去获得的幸福才能倍加珍惜。本文是篇童话故事,言简意赅,道理深刻。
教学目的要求
新大纲中规定,高年级学生要求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继续重视朗读、默读的训练。
(因此,根据新大纲要求、教材所处的位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目的是: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句,领悟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本课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表达、朗读、默读等能力。并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用心用情朗读课文两个方面,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只有亲手创造才懂得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深入领悟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童话告诫人们的深刻道理。
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的思想。运用电脑辅助教学,通过自学自议的形式,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要求,我准备让学生用“读、想、演、说、议”的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过程
依据新大纲精神和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开门见山,激qing导入:
一开始,我手拿一枚金币问:同学们,这是——在学生说完之后,接着鼓励学生:你们想得到它,就要在课堂上好好表现自己的能力,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今天就来学习关于这枚金币的童话故事——《一枚金币》。这样的导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做好铺垫。
新大纲中要求:中年级学生要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到了高年级,检查预习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
本课我采取了“学生自读——同位互读——当众朗读”的方法进行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字词后,我请四名同学分四部分来朗读课文,而其他同学则带着问题去听:
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大意。另外,这样做是让学生明白,每读一遍课文都要有所目的。
(四)逐层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我再一层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第一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在“花钱如流水”的拓展之意,使学生深入了解文中的主人公“儿子”是个怎样的人。这里需要学生展开来谈,只有启发学生理解这个“儿子”是个贪吃懒坐,只知花钱败家的“败家子”,才能为理解其父的思想做好铺垫。这里放手给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即可。
第二层内容,是安排学生带着:“面对这样一个败家子,他的父亲与母亲的态度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自学完后,采取“同桌交流意见”的方法,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实一下,然后当众表达。这里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我在学生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主要引领学生通过分析“省吃俭用,辛勤劳动”“随便给谁”“懒鬼”等词句,理解父亲的“受不了”,领悟父亲已经对这“败家子”失去了信心,也伤心到了极点,再来有感情朗读体会,使学生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又为理解中心打下了基础。
对于第三层内容,我是通过学生谈母亲的态度:主要是疼爱儿子到极点了,在她的恳求下,父亲动了恻隐之心才勉强让儿子去挣钱,而且是把要求放到了最低——只一枚金币就会把家产给他。这样就引起了下文,此时,安排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学习:儿子几次拿回金币?每次的表现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默读,用笔在书上简单地画一画、写一写。这是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既要眼睛看得快,还要脑子想得快,并尽可能多地启用学生的多种学习器官。
组织学生小组里交流完后,鼓励学生当众发表见解。在这里教师也发挥好“主导”作用,在学生回答完儿子前两次的表现后,激励学生到台上表演一下“儿子笑着走开了”,紧接着让学生看着“儿子”表情说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里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里如此处理,主要是与“第三次”形成鲜明对照。教师话锋一转“那第三次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部分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是这样主导的:学生已经自学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领会登台表演课本剧,完后马上定格,让学生来分析儿子的几个动作,如“跑”“抓”“大叫”等,再通过理解怎样“跑”“抓”“大叫”,使学生感悟到儿子内心世界的情感——“受不了了”!接着让学生评议如何有感情朗读来体会。第二步是来分析儿子的大叫,理解“当牛做马”“一个星期”等语句,再通过有感情朗读领悟:这次儿子真得是付出了艰辛,他也明白了只有亲手创造,才会不要命地珍惜的道理。在学生充分谈论的基础上,教师再引读这两层意思,然后学生再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这部分,相信本课已经达到高潮。
最后,启发学生拓展思维,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谈谈学后的感受,致使思想感情得以延伸。并要求学生课后整理出来,本课到此结束。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新词读音,并随文理解重点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金钱是辛勤劳动换来的,要知道珍惜。
3、体会人物内心,及前后感情的变化。
4、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5、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和儿子的“受不了”。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教具: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一篇童话故事,(学生齐读课题:一枚金币),共享知识芳香。
二、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师:会预习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预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吧!
生1:我读懂了课文有28个自然段,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
师:对,你发现了文章记叙的方式。
生2:我通过预习,能够读准生字词的音了。
师:不愧是识字大王,请带领大家读读吧!
(出示生词,生带读两遍)
生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老人和儿子,而且他们的对话描写特别多。
(板书:老人 儿子)
师:你不但抓住了记叙文中的六要素中的人物,而且还发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不简单啊!
生4:经过预习,我能流利地读通课文了。
师:其他同学能把课文读通了吗?赶快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边读边想,这节课,你最想有哪些收获。
三、学生质疑
师:把课文读通了的同学,赶快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谁来说说,这节课上,你最希望在老师这儿受到哪些方面的启迪呢?
(学生初读课文)
师:读通了课文的同学,赶快把鼓励的掌声送给自己。这一节课,你们最想有哪些收获?
生1:我不懂课后的第一题:老人到底想让儿子明白一个什么道理?(板书:道理?)
生2:我发现文中出现了老人受不了了,还出现了儿子受不了了,他们两个到底为什么受不了了呢?(板书:受不了)
生3:我想知道的问题是:儿子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一枚金币代表的什么意思?
生4:我觉得你这个问题跟李昊宇(刚才的生1)的问题是一样的。
师:会提出问题的孩子很聪明,能解决问题的孩子更聪明。看看这些问题,你们最想先解决哪个问题?
生:第二个。
师:那就让我们赶快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
四、体会老人“受不了”时的心情
师:老人为什么会受不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寻找答案。
生:儿子很懒惰,花钱如流水 (板书:懒惰)
师:那你们知道他花的钱是哪儿来的吗?
生:儿子花的钱是他爸爸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挣来的。(板书:辛勤)
师:“省吃俭用”什么意思?
生:“省吃俭用”的意思是吃得很少,很勤俭。
师:在这篇课文当中指的是什么?
生:在这篇课文当中指的是老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都存了下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人——(生说:辛勤),一辈子辛辛苦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钱都——(生说:存了起来),而儿子却——(生说:懒惰,花钱如流水),他花的可是老人的——(生说:血汗钱),难怪老人会——(生说:“受不了”)带着体会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生:韩老师,我觉得这句话也非常重要。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我来读一读:“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因为我觉得这句话是老人失望、伤心、生气时说的,也看出老人的受不了。
师:也就说你从这句话当中,看出了老人的——忍无可忍。那好,带着这种体会,给全班同学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该生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她的朗读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我从李雯婷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当时老人十分失望。
师:那你能带着体会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句子)
师:我听出来了,她为了表达她的情感,,把一个词语重读了,你们发现了吗?
生:“随便给谁”。
师:原来重读词语可以起强调的作用,快,学着她的样子,自己去练练这句话。
(生自读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好吗?
(生齐读句子)
师:“随便给谁”都可以给谁呀?
生:乞丐、勤劳但需要帮助的人……
师:对,给需要的人,给要帮助的人。同学们,你们看,老人宁愿把财产拿去帮助陌生人,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挥霍。可以看出老人真的是——(生说:受不了),所以他会这样说——(引读第3自然段)。
师:那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生:知道了。
五、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师:那儿子又为什么受不了呢?
生:我觉得儿子受不了,是因为他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事,才挣来的一枚金币,却被老人扔进火炉里去烧,被老人践踏了。
师:老人扔了几次金币?
生齐说:三次。
(板书:一扔 二扔 三扔)
师:是不是每次金币被老人扔掉,儿子都受不了?
生齐说:不是。
师:第几次受不了?
生齐说:第三次。
师:这些内容你们是从哪些自然段得知的?
生:9—28自然段。
师:面对老人的三扔金币,为什么儿子前两次受得了,第三次却“受不了”了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的9—28自然段,读中想象,抓住关键词去体会批注,再把你的理解、感想融入到朗读中,明白了吗?开始吧。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李高扬成告诉我,他在学习儿子为什么受不了时有困难,希望得到同学的帮助,愿意吗?
生:愿意,分小组合作学习。
师:那好,现在就分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孩子在组内先读读自己找的句子,说说理由,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为你的补充做好准备。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师:好了,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我们全班一起来交流。
生1:我现在向全班汇报我们组的学习成果。请大家看到课文的11到13自然段,我也先来读一读:“爸爸接过金币,扔进火炉里。‘这不是你挣来的。’他说。儿子笑了起来,走开了。”我希望同学们把“笑了起来”勾下来。我们从“笑了起来”,看出了对于爸爸第一次把金币扔进了火炉里,儿子只是无所谓地笑了笑,他可能在想:反正也不是我挣的,你扔就扔了呗,我不在乎。
生2:我想补充一点,前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老人要把财产随便给人了,儿子可能在想,反正你也不会把财产给我,觉得无所谓了,所以你扔就扔吧!)
师:你们联系了上文进行分析,能学以致用,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我们来读出儿子的无所谓。
(引读课文描写爸爸第一次扔金币的语段)
生3:我对第一组还有补充,我觉得儿子笑了起来,因为他不知道一枚金币的价值,金币有多难挣,如果他知道了,他会和第三次一样把一枚金币从熊熊大火中拣出来。
师:对,你看出他对这枚金币的——无所谓。
师:哪个组再来汇报
生1:我代表组向全班进行汇报,请大家看到课文的第20自然段,我来读一读:“儿子又笑了起来,走开了。”我们从“又”字看出来了是儿子第二次笑,虽然他听了妈妈的话,出去跑了两俄里,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但这枚金币仍然不是他亲手挣来的,她没懂得劳动的艰辛,也不知道这枚金币的价值,所以他根本不珍惜这枚金币。
生2:我赞成他们的意见,我觉得这里的“笑”可能是儿子的苦笑,毕竟这也是他跑了两俄里路的结果。
生1:可是他仍没有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金币的来之不易呀。
生2:哦。
师:对呀,虽然儿子这时候有些无可奈何,但是仍然不以为然,因为这枚金币还是——妈妈给他的。所以——引读课文中描写爸爸第二次扔金币的过程。
生3:我想说,虽然儿子跑了两俄里路,但是比起劳动的艰辛,差远了。
师:那你来读读这一段好吗/
(生3读20自然段。)
师:我们一起来试试。
(全班齐读20自然段)
师:前两次之所以儿子受得了,是因为金币是——妈妈给的,一点也不需要费力气。那第三次为什么受不了了呢?哪个组想说说。
生1:请大家看到课文的25、26自然段,我们先来读一读:“儿子受不了啦,忙跑到炉前,用手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大声叫道:‘爸爸,你疯啦!我替人家当牛作马,整整干了一个星期的苦差使,才挣来这枚金币!而你,却把它扔进火炉里去烧!’” 我抓的词语是“当牛作马”“苦差使”,我可以体会到儿子在这一个星期以来劳动的辛苦。他当时可能在田里戴着一顶破旧的帽子,顶着炎炎烈日,头发被汗水濡湿了,他正弯着腰割着麦子,这时,锋利的麦子把他的手划了几个血印子,可他不怕疼,因为他知道多收割几把麦子,就能尽早获得一枚金币。
师:你是联想到当时儿子劳动时的情景吗?对呀,这真的是一件——苦差使,我们来读读这个词语。
(学生齐读“苦差使”)
师:还有补充吗?
生2:我对我们组找的“当牛作马”还有补充,牛和马都是牲畜,被人骑在身上,很辛苦。
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带着感受来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齐读26自然段。)
生3:儿子可能在给别人盖房子,有时砖掉下来,砸到他的脚;有时他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他依然在给别人盖房子。
师:体力劳动时艰辛的,所以它是一件——苦差事,带着体会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3:我想邀请我们班的男孩子和我一起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26自然段)
生4:他可能白天还要拖麻袋,一个麻袋有几十斤重,他一天就要拖十几个麻袋,把他的背磨除了血泡。晚上就睡在马棚里,许许多多的蚊子就他耳边嗡嗡嗡翁地叫。
师: 人能做的他做了,甚至连牲口做的驮麻袋,他也做了,真的是——“当牛作马”。儿子此时的心情是——愤怒的,所以他大声叫道——(引读第26自然段)
师:针对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5:我们组找的是第25自然段,勾了两个重点词“熊熊大火”和“抓出”。我们组通过预习知道了“熊熊大火”是形容火势非常的旺盛,但是儿子却奋不顾身地从熊熊大火里把金币抓出来,当时可能他的手被烧伤了,也有可能他的手被烧肿了,也有可能被烧烂了,可他不顾这一切从那么旺盛的大火里把他辛辛苦苦换来的荣誉给抓出来,看出了他知道劳动的艰辛,这枚金币的价值。
生6:儿子非常珍惜这枚用劳动换来的成果,因为一般金币扔进火炉里,都是用钳子夹出来,可他不顾熊熊大火,用手把它抓出来了。
(学生说的时候,引导:现在这哪是一枚金币,分明是儿子的荣誉,更是儿子拥有新的人生目标的奠基石。学生再读)
生:我也有过这种经历,所以我很理解儿子现在这种心情。在我二年级时,经过一周努力,好不容易挣来了5张小奖票,正打算拿给老师换礼物,却突然发现不见了,我问妈妈才知道,她当成垃圾扔了,我很伤心,躲在屋里哭,因为那是我辛辛苦苦才得来的5张小奖票。
师: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不用说,儿子此时也是——心如刀割。所以面对父亲将金币扔进火炉里,他受不了了——(引读25、26段)。
师:现在,你们明白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这时,老人也高兴地说:——(引读28自然段)
六、总结升华
师:父子俩现在都十分激动,他们会说什么呢?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当老人,一个当儿子,把他们最想说的表达出来。
(同桌交流)
组1:a生:我是儿子。
b生:我是爸爸。
a生:爸爸,谢谢你。
b生:儿子,你终于懂得了时间留给勤劳者留下串串果实,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你终于知道劳动的艰辛和金钱的来之不易,你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师:对,这就是这片课文要说明的道理。
组2:a生:我是爸爸。
b生:我是儿子。
a生:爸爸,你的用心良苦,我终于体会到了,谢谢你。
b生:儿子,劳动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我的用心良苦,你终于体会到了。
师:儿子终于明白了父亲当时的“受不了”了,所有的钱都是劳动的成果。看看黑板,我们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七、总结
师:儿子对金钱的观念转变了,对劳动的认识加深了,老人也放心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故事(引读课题:一枚金币)
《一枚金币》教后感
感谢北师大教材为孩子们扩大了思维的空间,感谢裴教授让我们学校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入。
我班孩子一年级起进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阶段,那段时间是我校“十五”课题——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研究的成果梳理期,因此孩子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享受到了成果分享的快乐,所以相对于没有参加试验的孩子,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知识面更广,倾听能力更强,自学水平较高,合作意识最浓。
我亲历了九五、十五及课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我把关注学情、寻找学生的需要作为重心内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从六月开始每周选一节课作重点研究,通过课题组老师们反馈的观察结果,发现学生的需要,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预案。
这节课,我力图从以下方面进行体现:
一、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发展的需要
本课的教学从学生集中提出的问题入手,教师正是借着满足于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出本节课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力求体现从孩子自己的对知识的渴求进行的积极主动地学习活动。
二、过程开放——体现自主
今天的学习活动,主要采取自主读悟、两人合作、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独立品悟的基础上彼此交流,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四人小组合作活动持续时间我预设的是五分钟,但实际上用了六分多钟,因为我发现许多小组都交流得余兴未尽,因此延长了一分多钟。今天的合作活动真正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思维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加工和相互拓展。
三、循序渐进——品词析句
针对学情,许多孩子都对父子受不了既感兴趣,又有疑问,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本来按原来设想准备直接进入儿子受不了这部分的学习,结果我先调整成容易理解的父亲受不了。语文首先姓“语”,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体会文章内容是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要求。这节课中,我力图让学生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中实现对文本的对华。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深挖词语“随便给谁”,去多元化地理解和感悟文字以及文字以外的含义。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给出要求,让学生自己独立去体会儿子的“受不了”,通过品词“熊熊大火”“抓住”“当牛作马”“苦差使”,明白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这一文章主题。前一步骤学会了方法,后一步骤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去参与研究。这是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教学的 “带”“扶”“放”这一过程,使学习由益到难,形成了合力的知识梯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四、再现情景——启发想象
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抓住例子进行深究体会编者的意图,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必备要求,我的体会可能有偏差,请郑国民老师指导。一开始,我就告诉孩子们这是篇童话,让学生明白故事与真实的异同,结尾时展开童话,再现父子相见相互的对话,其目的,一是深化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文叙述特点,二是升华文章的主题。
五、教学中的遗憾
在孩子提出两个问题后,我应该继续追问孩子,还有没有问题,记录在黑板上,但是当我看到孩子们都对“受不了”感兴趣的时候,我忽略了其他孩子的问题。二是由于时间关系,我十分不忍地打断了孩子想象挣金币时的情景,下来后,我将在第二课时弥补学生的遗憾,让孩子感受到主体学习的快乐。
一枚金币阅读答案小学 一枚金币阅读理解答案篇十四
大家好,我将要说的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金钱》中的一篇主体课文《一枚金币》。
一、我将要按以下五个程序来说课:
1、说教材 2、说教学目标 3、说教学策略
4、说教学过程 5、说教学评价
二、我主要说每个程序的要点
(一)说教材:课文讲述了一个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长大后懒惰成性,花钱如流水,万般心痛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给别人,而决不留给这种儿子的失望心情。接着讲述了母亲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两次被识破,最后只好劝儿子自己去挣一枚金币,以及老人第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验证这枚金币确实是儿子挣来的故事。全文有两处“受不了”,前处是老人眼见长大成人的儿子不愿意挣钱,只会花钱,是个无用的人,非常失望痛苦。后者是儿子看见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一枚金币不被认可而被羞辱,伤心与气愤使他难以忍受课文的重点放在最后这层意思上,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感悟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意义。
简单完整,层次分明是本课的结构特点。先写老人有一个什么样的儿子,是整个故事的起因,接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一枚金币的故事。课文人物对话串联了整个故事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三)说教学策略: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学策略。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教学时我以“一枚金币”为线索,围绕儿子三次把一枚金币交给父亲的情节进行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教学措施。
a加强朗读指导。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的重要方法。结合本文对话多的语言特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发挥学生的示范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螺旋上升的感情朗读指导。
b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表演感受。 在引导学生体会儿子“受不了了”时的心情时,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换角色,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道理。
4、学法。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本节你我主要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⑴抓重点词语进行学习。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课文内容,如文中“懒惰、省吃俭用、当牛作马、两俄里”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这些重点词语对于表达文章中心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⑵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来体会儿子与老人三次对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
(四)、最后我来具体说一说这一堂课的教学教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识各种钱币,我们走进“一枚金币”的故事。这种导入让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
二、交流感悟,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课文,看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通过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主要了解儿子与父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2、学生再次读课文,先体会出父亲的无奈,再逐步找出儿子三次将一枚金币交给老人的段落,让学生感知老人先后三次将儿子送来的金币扔进火炉时儿子不同反应。重点学习儿子第三次将金币交给老人的情况。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说出儿子看到父亲把金币扔进火炉时的反应和前两次进行对比,说明了儿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懂得珍惜,并且及时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通过读来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3、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欣赏文章内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交流讨论:
三、强化训练方面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金钱有面值,却不是什么都可以买到,再加以填空训练学生的口语以及写作能力。四、总结全文。五、板书设计:
一枚金币
老人 儿子
辛勤劳动 懒惰成性
省吃俭用 受不了 花钱如流水
儿子懒惰奢侈 辛苦挣钱不被认可
只有靠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钱,才懂得珍惜
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精练,突出重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于自己水平所限,我的说课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家、评委、同仁给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