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一
刚打开这本书时,看到了许多小故事和漫画。我觉得第6章中的第63题《捡到钱包》特别有趣。问题是这样的:
从前,有四个农夫,席多,卡普,帕风,波卡捡到到一个钱包,按照他们的想法,席多分得全部钱财的1/3,卡普分得钱财的1/4,帕风分得钱财的1/5,波卡分得钱财的1/6。但是打开钱包之后却不知道怎么分配,这时候发现有位骑士经过,他们就让这位骑士来分,于是这位骑士把所有的钱拿出来,分给席多1/3,卡普1/4,帕风1/5,波卡1/6,钱包归骑士所有,最后骑士扬长而去。骑士走后,农夫们才后知后觉,发现骑士分给他们的钱虽然比预定的还多,可是骑士还拿走了部分的钱财。最后四个农夫下的结论是:他们都上当了。
四个农夫虽然淳朴善良,但是没有文化,被骑士明目张胆、名正言顺地骗走了钱。这也证实了“没文化,真可怕”。虽然他们只是没文化,被骗了一点点,可联系我们高科技发展的时代的话,就不是被骗了那样简单。小到家庭,如果没有文化,没有头脑挣不到钱,穷困潦倒,没钱上学,没钱就医,自然也会被人欺负;大到国家,国家没高科技文化,无法制造出好武器,无法建设美好的家园,就会被别的国家欺负。
读完此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学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可以做题目,更重要的是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说,数学就产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到银行存取款等等,自然要用到加减乘除法等等。
我曾看见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点到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评论说,由此可见,中国学生的数学知识都是从书本上搬到脑子中,不能灵活运用,很少想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应该在生活中学习。有人说,现在书本上的知识都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大,这说明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正因为学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对数学不重视。我想,21世纪的我们,千万不能做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而应做一个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读书郎!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二
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听父母和祖辈讲:“学好数、理、化,走边天下都不怕。”所以,我父母们也刻意激发我对数学的兴趣。
像记得我那时才刚会数数。一天,妈妈买回几只小鸡。这几只小鸡长得真可爱呀!毛茸茸的像一个个小绒球,它们一边叽叽地叫着一边跑,真好玩。我把它们都关进笼子里,妈妈让我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黄鸡?我数呀数,总是数不清,我对妈妈说:"它们总是来回跑,又要乱动,我怎么能数清呢?"妈妈让我自己想办法。我说有了,我数完一个就把它放出来,不一会就数完了,妈妈问共多少只?我说17只,妈妈满意地笑了。经历了这次数鸡,我明白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思考才行。
还有一次,爸爸带我去江阴。我问爸爸到江阴有多远,爸爸说有35公里。等到中午吃完饭,我和爸爸从江阴往回走,还是从原路的回家。爸爸让我算一算一共走了多少公里?我一下就说出了70公里,爸爸微笑地点了点头。
后来慢慢地,从原来父母带着我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到自己飞到生活中数学的王国里去遨游转变了。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钱己是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之一。有时我会由“10元钱能做什么?”想到很多。10元钱对于我这样的小孩而言,是比较大的一个数目,对大人而言也是比较小的数目。在一些酒店或娱乐场所里,10元钱可能只能买一瓶矿泉水, 10元钱可在超市可以买10瓶同样的矿泉水。在花鸟市场中,普通的一束假花,只用八九元,可在大花店里,10元钱还不够买一支假花。在城里的孩子眼里,10元钱可能用做一天的零花钱还嫌少,而对于现在四川灾区的孩子而言,10元钱可能可以用做2天的伙食,你说10元钱的用是大还小呢?
我还发现在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瑰丽多变的图形,像山峰的起伏、燕子的尾巴、涟漪的波动,云朵的飘动,很早以前的人,就开始将大自然中的线条、图形、形状、角度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明了许许多多精巧又实用的东西。几何学的知识不但可以用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更是一门充满情趣的学问,任何人都应该一窥其奥秘。
其实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情都能从一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变成一个个既生动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经过父母这么多年,不经意的引导,使我一次又一次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变得勤于动脑,善于动脑。也越来越爱上了数学!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三
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生活,一定会找到隐藏在生活里的数学奥秘。
你知道吗?精密的数学和袜子竟也可以扯上边。关于多少只袜子可以配成一对的问题,其实答案并非只有2哦!假设我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将手放进箱子,从里面抽出1对袜子,已知现在箱中有2对袜子,那么我拿2只就凑成1对的可能性只有50%,但如果我从4只袜子中拿出3只的话,3只中必然有2只可以搭成一对,以此类推,如果有3对袜子,你抽4只,一定会有1对是完整的,所以我们能做出一个总结,你有多少对袜子,就把所有的都抽到1只,然后再抽1只,那就一定能凑到1对。再简洁一点,写出一个公式,那就是,如果你有x对袜子,那你一定要抽出x+1只袜子,才能确保有一双一样的。
你也一定抛过硬币吧?可你知道吗?抛硬币这种方式并不是和我们想象中一样完全公平的。听到这里,你可能会忍不住惊讶地问:“啊?硬币是两面的,为什么不是50%和50%呢?”可你有没有想过,硬币还有立起来的可能性啊!虽然这种可能性甚至达不到0.1%,但我们也不应该排除它。而且,就算我们退一步,暂时将立起来的可能性抛到脑后,那抛硬币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啊。假如抛的人用大拇指弹硬币,将正面朝上,那正面的概率将大于反面,因为硬币在空中可能不会翻滚或旋转,而是垂平的上升、落下,所以抛硬币并不完全公平。
看,数学不就在我们的身边吗?
犹记得曾经看报时浏览过的几道或有趣或令人深思的数学题:
第一道题是一个外国数学家来中国时,向中国数学家提出的问题:已知甲、乙两城相距100km,一天,a、b两人相约,分别从甲、乙两城出发,相对而行,a的速度是6km/h,b的速度是4km/h,a带了一条狗,它的速度是10km/h,狗从a处离开,一直跑到b处,又回头,然后重复,直到两人相遇才停下,问狗一共跑了多少km?这道题使当时许多数学才子大跌眼镜,但其实这道题的解题方案十分简单,从几个条件中我们知道,a、b两人一共走了100÷(4+6)=10个小时,那么狗也走了10个小时,便是10x10=100km。所以不管狗是怎样走的,就算停下,只要时速不变,都是走了100km。
而第二道题,则是曾经微软公司的面试题,题目是这样的:一根绳子,上面有粗有细,有干有湿,已知这根绳子全烧完要1个小时,那怎么才能准确的使其在半个小时烧完呢?由于题目里说过,绳子是有粗有细,所以把绳子切一半,燃烧时间一定不等于30分钟。怎么办呢?其实十分简单,只要你把绳子两头同时点燃,燃烧时间一定是30分钟。
最后一道题是一到新西兰面试题,就是这道题,当时在新西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消失的1元钱。它是这样说的: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10元给老板,然后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便将5元给服务生退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了2元,一人1元退给了他们。这时,问题来了,3个人一共花了3x9=27(元),加上服务生偷藏的2元,则是27+2=29(元),那还有1元钱去了哪里?这道题使许多人抓耳挠腮,却始终发现不了答案。可是,只要你认真读题,就能发现蹊跷之处,三人本应共花25元,可实际上是27元,是因为27元里加上了服务员偷藏的2元,所以在计算30元的组成时,不能加上这2元,而是应该加上退回的3元,则应该是3x9+3=30(元)。当然,我们也可以换个思路:老板得到25元,加上服务员藏得2元,再加上退回的3元,则是25+2+3=30(元)。
所以,数学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细心观察,总能发现!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四
这一天,我和妹妹一起去商场买衣服。商场里的东西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哇!这五颜六色的东西太好看了!”刚走进商场,妹妹就拉着我走进一家布料摊,她一眼就看中了一条50米长的粉色布料,她刚要买,我就拦住了她。“在你买之前,先考你一道数学题。”“哼,尽管放马过来吧!”妹妹自信满满,“做一套衣服,需要用布1.8米,这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你的衣服?”“呵呵,这太简单了,50÷1.8=27.77……,把27.77四舍五入是28,可以做28套!”我摇了摇头,“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因为做27套衣服后还剩1.4米布,多余的布不够做一套衣服,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妹妹听了我的解说后,恍然大悟。
我们把50米布拿到裁缝店后做了27套衣服,这一天,我和妹妹一起去拿衣服,裁缝店老板把27套衣服给我们检验后,妹妹十分满意,老板正要把衣服装进袋子里时,我阻止了她,问妹妹:“每个大袋子里最多可以装4套衣服,这27套衣服至少要用几个大袋子?”“啊,这种题目对于我来说,小菜一碟。27÷4=6(个)……3(套)采用去尾法,取近似数,要用6个大袋子!”我笑了笑:“这里不能用去尾法,因为6个袋子用完后还剩3套衣服,这3套衣服也需要装一套,所以还需要一个大袋子,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进一法’。”妹妹拍着脑袋直点头。
我补充说,求商的近似数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四舍五入法,这是最常见的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进一法,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三、去尾法,即不管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都应舍去,具体使用哪种方法取近似数要看实际需要,一般求需要多少个油瓶、多少个袋子、多少辆汽车、多少条船等,要用进一法,而求能买多少东西,能做多少套衣服,能分给多少个人等,要用去尾法。妹妹听了我的话说:“我以后一定会分清楚他们的用法,用适当的方法解题,不会胡乱瞎用了。”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五
有人说:数学是简单的,因为它的运算中只有加减乘除;有人说:数学太难了,什么实数啊虚数啊。其实,学数学不简单,学习数学要持之以恒,才会获得成功;同时,学数学又不难,只要你掌握了技巧,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学习数学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就会发现生活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数学。
你一定和你的妈妈上街买过菜吧,你的妈妈和卖菜的说好价格,称好菜后,该付钱了。这哪能离开数学中的“四大金刚”——加、减、乘、除呢?清晨人头攒动的菜市场里,简直就是数学的“交响乐”。它像一位公正的法官,每一笔公平的交易离不开它;它又像一位要求严格老师,常常惩罚那些数学学的不好的“学生”。
我们周围的高楼大厦,那一幢高楼能离开数学计算?建高楼首先要完成桩基础,因为桩基础支撑着高楼。一根桩能承受多少吨的重量,一幢高楼有多重,需要多少根桩,我们一算便知,不过为了安全我们还要多下几根桩。
我曾经在路边看到几个工人在路边工作,他们要知道一捆电线的长度。有一个年轻的工人说:“我们把电线展开用尺量一下。”老工人说:“展开干什么?量一下直径,乘以3再乘以圈数不就得了?”我在一旁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数学课程里的圆周率么,周长等于直径乘以3.14,然后再算出有多少个这样的圆。生活中巧妙应用数学知识的事情还真的不少呢!
再看看行驶在我们周围的汽车、飞机;我们家里的家具、电视、电脑;工厂的机器、吊机、产品:我们穿的衣服、鞋子;农民种田、养殖,哪行哪业能离得开数学知识呢?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不禁要问:“现代社会里有计算器、电脑、计算机、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么发达,还要学数学干什么?”其实,数学也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数学不断地解决各行各业的各种难题,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也对数学这门学科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数学在生活中小到家庭的开支,大到国家人口的统计,转基因研究,大气物理,天体物理。这些学科不断的发展,不断的需要更多的有数学“功底”
的人才,不断的发展扩大这门古老的学科。
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美国现在正在研究试验一种‘导弹防御体系’。当敌国的导弹发射升空后,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就会发现,跟踪,并计算出这颗导弹的飞行轨道,从而使导弹防御体系发射一颗防御导弹,用来摧毁敌国的导弹,保证自己的安全。”
由此看来,我们国家的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数学的“鼎力支持”。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只有今天学好知识、学好数学,我们将来才能更好的工作,我们大家都这样的话,我们的国家一定能更加强大,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开辟一片新的数学天地,让祖国以数学做桥梁,走向光辉的明天。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六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数学吗?当然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你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认真观察它们会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有一天,妈妈问我:什么是平行线?我张口就来: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妈妈指着客厅的门说:我把门框的边无限延长,是不是直线?我点点头。妈妈又指着门旁边的沙发说:我把沙发的靠背的一条边无限延长,是不是直线?我点头称是。门框的边和靠背的边永不相交,但平行吗?我顿时傻眼了。
生活中这么鲜明、直接的例子让我马上知道了我的错误。我马上改口说: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平行。可见,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它能增加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给我们提供了应用的机会。
直线的相交与平行处处陪伴着我们。在城市道路上斑马线是平行的,十字路是相交的。马路旁高大的树木,棵棵排排相互平行。地上的瓷砖平行与相交相互交错。建筑工人用铅锤来检验墙与地面是否垂直;我们拿起筷子让它们相交来夹起饭菜;铁轨平行保证火车的顺利通行……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常做的事情。正由于直线的相交于平行,才构成了我们美丽多姿生活、形状各异的物品。没有它们,生活难以想象。
同学们,让我们处处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相信你定会有收获!
数学就在我身边论文篇七
今天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万德隆超市。万德隆超市真是名不虚传,里面物品的品种真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们要了日常用品、食用品,我还要一个喜欢的玩具。日常用品花了33元5角,食用品花了28元5角。
爸爸问我:“上面物品一共62元,总计花了80元,你那玩具多少钱?”
我脱口而出:“18元。”
爸爸又问我:“我给收银员阿姨100元,应该找多少钱?”
我又答道:“20元。”
爸爸说:“算得真快,如果能说说是怎么算的就更棒了。”
我胸有成竹地说:“这有何难,80—62=18元,个位0减2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个位10减2等于8,在个位写8,十位7减6等于1,最后得数是18。”
爸爸用赞赏的目光看着我说:“我儿子真棒,真不愧是聪明的小不点。”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其实数学就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