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1、教学内容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二,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发展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方向观察由五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判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基本技能。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能说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想象、猜测、判断推理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位置的变化导致的图形或物体的变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想象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由于这是让学生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的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是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教师出示一个汽车玩具,教师展示从教室的门口平移到对面窗前。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部分。
1. 师:你发现了什么?
2. 你能提出那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 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 让学生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 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6. 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评或教师评。
7. 验证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8.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过猜测、想象、判断推理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正真体现“做数学”的理念。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说出是如何判断的。
3.游戏: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手画出草图,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到教师的手里,让学生判断大概是那位同学的作品。
说板书
1.板书上课题。2.板书“位置”二字。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商不变规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商不变的规律是一个新的数学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5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的基础。教材通过信息窗5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学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计算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相关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方法和过程目标: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规律性,总结规律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是理解商不变规律。教学难点是发现并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之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相关算式的内在联系,运用猜想验证的教学思维方法,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发现、验证并运用规律,既让学生掌握了商不变规律,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
出一组商都是3的计算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说出答案后,再让学生观察说出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商都是3。这时反问学生为什么商一样,而被除数和除数却不同呢?这里又有什么奥妙呢?(揭示课题并板书商不变,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以图激趣,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会提出:联合收割机每小时收小麦多少吨?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
2、让学生独立完成事先发给他们的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出示联合收割机工作情况表)给出要求:请同学们先独自完成表格第1、2两项。
1、填表格
2、把算式写出来
工作总量(吨)12244896192
时间(时)2481632
每小时收割的数量(吨)
(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汇报表格。
先让学生说出表格中的计算结果,再说说是怎样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数量关系并板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独立思考,小组探究。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和算式,先独立思考,再写出自己的发现。
当学生们把发现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汇报交流,质疑释惑: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从上往下看)
学生会说出:被除数和除数时乘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全部演示出来。当学生理解后,利用表格让学生分析被除数12是如何变成48的,除数2是如何变成8的,学生会知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而商不变。可再举例验证,如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或其他的数,而商不变。
这时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
(从下往上看)学生会举例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2,商不变
这个环节学生汇报完后,作课件也要全部演示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时在板书处加上(或除以)
4、验证理解。
根据上面的板书内容,老师反问学生: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学生会答:是
老师说: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会答出:商不变规律
然后课件显示四道判断题,让学生做。
第一道(48×5)÷(12×5)=4这是对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5,商不变,体现商不变规律。第二道(48÷6)÷(12×6)=4是错的,被除数除以6而除数乘6,没体现同时。第三道(48×3)÷(12×4)=4也是错的,因为乘的数不相同。第四道(48×0)÷(12×0)=4也是错的。因为0乘任何数都是0,且0不能做除数,否则无意义。
[在这里一是让学生体会“同时”和“相同”。二是让学生明白(0除外)]
然后板书处加上(0除外)。
(四)、全课总结: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答出自已学会了什么?[可把课堂总结的规律尽快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五)、巩固练习:围绕商不变规律设计[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商不变规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12÷2=6
24÷4=6
48÷8=6
96÷16=6
192÷32=6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七、八、说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走的教学行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的说课完了,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启蒙课,是后续学习简易方程以及中学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知识整体结构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教材通过三个情境,学习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并体会其方法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种事物或含义的生活经验以及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知识经验,但是用字母表示数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对学生来讲有很大难度。因此,我将教材进行了一些处理:
1.加法交换律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2.将算淘气妈妈的年龄改为贴近学生实际的“猜老师”年龄,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深入学习内容,更好解决问题。
3.将“青蛙儿歌”整体呈现分段进行,作为拓展练习,减缓学生认知上的坡度,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
依据《课标》与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确立如下: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发现、交流、归纳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数学新课标解读》中要求:“要尽可能的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以及“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我在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上努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方式的结合。结合上述分析,我将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结合生活实际导入
本环节,我以字母a、b引入,激活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使学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部分,我结合教材,创设三个教学情境来完成。
情境一:数青蛙
这个环节中我从学生喜欢的儿歌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明晰课堂教学。
首先出示课件《数青蛙》,学生共同说儿歌,在意识到这样说下去永远也说不完,激发学生想办法把说不完的话表示出来,结合学生的回答,区别n只青蛙n张嘴和n只青蛙m张嘴两种说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确,第二种说法不能表达出青蛙只数和嘴的张数之间的关系,所以不采纳,然后让学生试着用其他字母代替说一说,同时使学生明确两种量相等时可以用同一个字母表示。
然后继续出示课件《数青蛙》,学生共同说儿歌,然后老师说出一个数字18只青蛙,学生已经没有前面的说的快了,但通过计算也能接下去,接着我又说了54只,126只,学生速度越来越慢,但明白都能通过计算得出来青蛙腿的条数。这个时候让学生明白,不管有多少只青蛙,它的腿的条数永远是只数的4倍,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理解了青蛙腿数和只数的关系,水到渠成的用n只青蛙4×n条腿来表示这首儿歌。
情境二:学简写
当学生用4×n表示青蛙条数时,我告诉他们我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问他们想不想知道,一下吊起来了他们的胃口,接着我出示自学资料,学生读一读和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在交流自学中马上找到了4n这种简单的写法。
情境三:猜年龄
因为在课前交流是学生已经猜过老师的年龄,并已经揭示了老师的年龄,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先偷偷的告诉一个学生我儿子的年龄和我的关系,学生迅速算出我儿子的年龄,然后让其它学生猜一猜我告诉了那个学生哪句话?在学生知晓了我和儿子的年龄关系后,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年龄,再通过换位思考:老师b岁时,儿子的年龄怎样表示?促进学生有效思考的同时学会字母表示数,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实际生活,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个结果及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此环节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三)巩固练习
结合《课标》的要求,因此我把练习题的目的定位于对本节知识点的强化,共设计了三种形式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
1.小练习:
(1)笑笑有20元钱,买书包用去a元,还剩()元。
(2)一个储钱罐里有a元钱,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元。
(3)同学们做早操,每排站了a人,共站了a排,共有()人做早操。
(4)操场上有a个小朋友在跑步,又来了a个小朋友,现在操场上共有()人在跑步。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字母表示数可以是多少、倍数关系,并引导学生区分2a和a2意义的不同。
2.课堂检测
(1)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下面的儿歌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填空。
通过课堂检测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在交流对改过程中,如有答案不统一的在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在课堂进行集体讨论解决。
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梳理新知,归纳总结
此环节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是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学习、再巩固的过程,达到充分吸收巩固的目的。
(五)拓展提升
4a还能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举例说一说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出示图片)两条笔直的铁轨,看成两条直线,把它们画在纸上,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同等号。如果你也来画两条直线,还会有什么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学生画一画。
1、让我们用两根食指比划比划每组中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让你给这几种情况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先自己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和总结。
2、、交流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分两类——相交、不相交
第二种:分三类—— 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
第三种:分四类—— 相交、快要相交的,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
平行:
1、大家先来看第一类,这一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再画长点,会相交吗?
2、像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就叫平行线,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平行线?
3、我们打开书56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平行线的。(齐读)
4、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同一平面内”,“互相平行”)
5、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介绍用符号表示平行线的方法。
7、出示课件:判断是否成平行关系。
8、再一次出示铁轨,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垂直:
1、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类直线有哪些共同特点?(有交点,都成了四个角)能不能按照角的大小也把它们分分类?有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有的四个角不是直角),你怎么知道他们相交后形成的角是直角呢?(三角板、量角器),
2、谁知道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什么关系?
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垂直?
4、我们打开书57页,看看书中是怎么定义互相垂直的。(齐读)
5、在这个概念中,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
6、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6、介绍用符号表示互相垂直的方法。
7、完成题卡:判断每组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用符号表示出平行和垂直,写出读法。
8、生活中,很多时候平行和垂直都是同时存在的,把它们掺杂在下起,同学们能区分出来吗?
刚才,同学们在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找一找等探究活动中,知道了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大类,相交和不相交。不相交的这一类叫做平行。相交的这一类按照是否成直角也可以分成两类,其中相交成直角的叫做垂直。生活中有了平行和垂直,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有序和美丽。
辨析题:1、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3、垂线和直角如同孪生兄弟,有垂线的地方就有直角。
4、如图 + 直线b叫垂线。
本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关系,如果再加入一条直线,你还能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图片:(铅锤测平行,水平仪定平行垂直,测量跳远成绩)
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和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为下节课做渗透。
板书: 平行与垂直
不相交—平行 (∥ )( = )( )记作: a//b读作:a平行于b
同一平面内
相交—成直角—垂直( ∟ )(+)(⊥) 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本节课《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材p84例2的(1)与(2)及练习十五相关内容。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为学生主动、自主地学习本课打下基础。学习本节课之后将为以后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及分数小数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先呈现教师购书地情景,从中提出一本《作文书》多少元?地实际问题,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进行计算学习。然后出示“五入“的例子展开学习。
对于四(1)班学生预设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对《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触能利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正迁移,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学生能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1、使学生能够运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初步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在学生讨论和交流中,促进学生之间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生活实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试商和调商的过程。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情景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对于这样的题,你会做吗?133÷20=(一生扮演,其余学生看大屏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所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正迁移主动、自主地学习新知识。]
2、根据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王阿姨有84元钱,买《作文选》21元/本;李叔叔带了196元钱,买磁带39元/盒)
3、你能对有联系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选择2个:84元能买几本作文选?196元能买几盒磁带,还多几元?)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
(一)两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
1、你能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吗?列出算式。(板书)
预设:84÷21=()196÷39=()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同时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
2、我们先来看一看,刚才扮演的这位同学,请他说说计算过程。
3、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除法中的除数和上节课的除数有什么不同吗?(上节课的是整十数,今天的不是整十数。)
四年级数学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p101的教学内容。但由于此教学内容是原人教版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而新教材是在本学期更换的,所以现在的四年级学生其实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面积和周长的对比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已是旧知。所以这节课的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过面积和周长的对比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合作、讨论、比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感受,并着重于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相应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比较出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并能正确的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教学难点是能正确地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由于此教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所以这节课是在原教材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对面积和周长的理解而进行了改编设计的,在设计上着重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力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所以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先是通过学生对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同吗?这一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比较的知识,并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在这基础上,把面积和周长的比较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如:对房屋的装修及修建花园)中,由基础性应用思考性应用拓展性应用创造性应用的逐层提高,力求从中提高学生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习方式变革,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精神。
本节课运用把学生六人分为一个小组的学习方法,利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精神。使学生们能做到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形成信息交流量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把整堂课融入到一个童话故事中,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整个练习设计成帮小灵通修建一个美丽的家园(包括对房屋的装修及修建花园),学生每完成一个练习或活动,计算机就会显示相应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创设情景,通过童话故事的引入,让学生对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同吗?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和完成p101的例1,从而复习面积和周长的比较的知识,并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感受。
1.基础性应用。
口头列式解答:小灵通拥有的边长是20米的土地及长16米、宽10米的房子的占地面积和周长。
2.思考性应用。
帮小灵通装修客厅,包括:(1)给客厅做一扇大门;(2)给客厅的地面铺上地砖;(3)用石膏线吊天花。通过解决这三个问题,培养学生选取相关信息并运用已有的相应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性应用。
帮小灵通装修房间,包括:(1)给房间围地脚线;(2)给房间窗户配玻璃要多少钱?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意识。
4.创造性应用。
小组内进行两个活动。
第一.讨论在花园内围一个面积36平方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玫瑰园,要用多长的篱笆?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第二.讨论在花园内修建一个周长为12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金鱼池,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怎样围面积会最大呢?
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现合作的精神。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在刚才解决这么多问题的过程中,觉得自己有什么收获?
由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和小结,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如有时间,可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请每一个小组在美丽的家园的图纸上设计如何在花园内修建金鱼池和玫瑰园,要求能既省材料,又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