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优质范文
一、该讲的不讲课堂教学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后,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多提几个问题。
因此“满堂灌”在一定程度上也变成了“满堂问”。我作过统计,一堂课问题多的达82个,少的也有37个。其实,教师的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小学基础教育,因为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古语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要靠教师“传”,“业”要教师“授”,“惑”要靠教师“解”。大纲上说得好:“教师要把知识讲清楚,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要抓住重点和难点;不在讲得多,而要讲在点子上;不在讲得深,而要讲究实效;不在讲得细,而在于启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哪些地方需要教师讲解呢?我认为:
①新的知识点要靠教师讲解。例如《白杨》一文中写父亲回答孩子问题的一段话只用了冒号,没有加引号,这是新的知识,以前学生没有学过。如果教师不作任何讲解,不管怎样启发诱导也无济无事。这就需要讲解:不直接引用别人原话,而是用自己(作者)的话把别人的意思概括起来时,只用冒号,不用引号。这样一讲,学生就多了点知识,以后在读书作文时就能理解和运用了。所以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排出新的知识点,并考虑如何把新知识讲解准确、清楚。
②课文的重点需要教师讲解。例如《落花生》一课按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顺序,重点写了“议花生”,“议花生”中的重点又是父亲的话语,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对比的一段话。就需要教师讲解。通过讲解,落花生那实在、谦逊、相互的品格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因此,我们就多研究如何讲解好各篇课文的重点。
③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需要讲解。这一点尤为重要。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吃透两头,了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例如《繁星》一文,第三小节中“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一句,就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夜怎么是“柔和”、“梦幻”的呢?我上课时就引导学生理解“柔和”,从作者当时的感受和在陆地看繁星的感受去对此引导学生理解“梦幻”。这样学生心中的疑团就解开了,起到了“解惑”的作用。
二、该导的不导导,指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
可是课堂教学现状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该导的时候不引导,一任学生的思维兜圈子、走岔路。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做教师引导呢?
①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给予引导。思维受阻也有几种情况,其一是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足,不能解答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知识上的补充。其二是老师提问有相当的难度,学生的思维一下子难以跃上这一高度,这时需要教师铺设思维的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铺设阶梯的办法可变换角度或化大为小。有的问题换个角度一提,学生就豁然开朗,有的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三、该问的不问教师的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什么地方应该问,什么地方不应该问,确实应该好好研究。
现今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该问的不问,或问不好;不该问的一味发问。什么地方不该问呢?那些学生已经完全理解的地方就不该发问,在这些地方提问,一是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二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必然对学习语文失去举。那什么地方该问呢?
(一)学生自以为懂而实际没懂的地方教师要设问。例如《马背上的小红军》第3节“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这句,表面意思很简单,但内含却比较丰富,学生自认为懂了,其实却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应提问:“小鬼看一下陈赓的瘦脸就行了,为什么要‘盯着’看呢?小鬼盯着陈赓的瘦脸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这叫做无疑处设疑,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后可总结:祖国的语言文字表现力极其丰富,我们不仅要理解它的“字面意”,更要理解它的“字中意”和“字外意”。
(二)学生朦朦胧胧,半懂不懂的地方教师要设问。例如上文最后一节“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学生对陈赓打自己的嘴巴这一点基本能理解,而陈赓为什么要搂住小鬼,说自己对不起小反不太理解。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提问:
①小鬼已经牺牲了,陈赓为什么还要把小鬼紧紧地搂在怀中?
②从陈赓的表现中可以看出陈赓不时怎样的心情?
(三)学生不理解地地方教师要设问,通过教师的引导、讲解,使学生经历由不懂到懂的过程,获取成功的快乐。再如上文中“陈赓突然喊了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为什么陈赓会知道自己受骗呢?学生不理解,教师可提问:
①陈赓坐在马背上想到了什么?他打过交道的孩子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陈赓打过交道的孩子,回想到小鬼的哪些方面感到自己是受骗了?如果我们能在以上三方面提问,并且提问设计得富有启发性,那课堂教学的效益一定会有所提高。
四、该读的不读读指朗读和默读。
大纲提了:“朗读和默读是最主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可是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对读,尤其对朗读没有摆到重要的位置,该读的时候不让学生读,脱离课本搞一些问题,架空了搞一些分析,结果一节课下来,还有好多学生连课文都读不通,长此以往,学生的水平如何提高?那么什么时候该读呢?
(一)讲前要读。这是感知性的读,要起到读正确、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可运用指名朗读或全班默读,轻读的方式,要带着问题读,读后能回答有关问题。
(二)讲中要读,这是理解性的读,要读出感情,尤其对讲解的重点记号、重点句要读好。可运用教师范读,指名朗读或全班齐读的形式。
(三)讲后要读。这是品味性的读。要读出“味道”。可运用全文朗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朗读,加深理解;通过朗读,带入情境;通过朗读,训练语感;通过朗读,陶治情操。
五、该练的不练训练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唯一途径。
学生语文水平提高不快,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训练的针对性不强,训练时间得汪以保证,该练的不练。譬如中年段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但事实上许多老师设计的练习仍然是词句训练,段的训练只是其中的一些点缀。这个问题在教材中也存在。再如这节课是讲读分析课文,可让学生做的作业却是抄写词语。讲的和练的不一致,知识难以转化为技能。我认为,课文、单元,年度的重点是什么就应训练什么,教什么就应该练什么,要增加训练的针对性。例如教学《鸟的天堂》,重点训练项目是“动态和静态”,可课后却没有这方面的笔头练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补充让学生写一段静态和动态的小练笔,使学生不仅掌握这一知识,还能运用知识,变成写作能力。
当然,课堂教学的弊病不只是以上例举的几种,我们要面对现实,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那么课堂教学中少慢差错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少,语文教学定会从狭窄的“瓶颈”走向广阔的天地。
【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优质范文】相关推荐文章:
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对策论文2022
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措施15篇
述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2022年 述职报告写不写存在的问题
党员干部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