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1双减政策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作文最新优质3篇

2021双减政策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作文最新优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1-08-09 15:04:58
2021双减政策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作文最新优质3篇
时间:2021-08-09 15:04:58     小编:HLL

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双减”是为学生整体减负,要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关于2021双减政策作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双减政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1双减政策作文1

对教培行业而言,2021年夏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几个重要政策相继出台,政策、细则、监督实施,一气呵成。

1

陆续出台的重要政策做了哪些具体规定?

7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双减”政策,全称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规定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二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如,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严禁资本化运作,不得上市;不得占用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各平台不能刊登校外培训广告。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聘请在境内的外籍人员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7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以贯彻落实“双减”意见,指导各地做好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治理工作。其中,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7月30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方案》(简称《方案》),就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作出部署,并明确2021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重点,其中包括打造良好教育生态情况,主要包括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双减”和落实“五育并举”等情况。

与政策相对应的,整个社会都成了教培行业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一方面,上市教培公司股价暴跌,各大教培机构大比例裁员,响应政策要求、下架学前业务线……另一方面,快速谋求转型,如猿辅导宣布转型素质教育赛道,并推出科学启蒙教育新品牌“南瓜科学”。如好未来推出了彼芯课后成长中心,转型做托管机构,提供托管服务。还有转型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网易有道等机构都有所尝试。

各大机构对已有的学科产品进行了调整,以符合政策要求。其中,与教育出版相关度较高的是对寒暑假产品的调整。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很多教培机构有可能这样调整寒暑假课程为:由原先的销售直播课送讲义练习册模式,改为销售练习册附赠答疑辅导和录播课模式。寒假时,教培机构的付费用户,会收到一本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后,扫码拍照由后台进行判题,遇到不会的由机构的辅导老师进行答疑,根据作答情况、针对知识薄弱环节推送录播课程。练习、答疑、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其中,服务的比重较大。

2

教培行业和教育出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双减政策适用于教育出版吗?

教培行业的收缩,对教育出版是利好吗?

如果是利好,教育出版该从哪些方面发力?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梳理一下在教培行业狂飙突进的这十几年中,教培行业和教育出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或许,历史的梳理与回顾,对我们看清前行的道路,能有所借鉴?

教培服务与教育出版图书的用户是完全重合的,用户的时间是一定的。在教培行业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对出版业而言,除了争夺用户、争夺用户时间、争夺用户预算,教培行业在出版业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试举几例:

成为出版业产品的特殊销售渠道。教培行业中,除了知名度高的头部公司,还有大量的中小规模机构,他们的教研能力较弱,会直接采购教育出版的一些图书、直接用作教材授课,尤其是英语、作文、阅读、学前等细分门类,由此,产生了一些专供教培行业的图书,如小桔灯作文等。

直接进场做出版,贡献了行业爆品。一些头部教培机构,直接成立出版中心,按照教育出版的经营模式,把机构的优质教育内容直接转化成出版物,如好未来文创出版中心、作业帮、网易有道的图书市场销售业务。由此还诞生了一些图书市场上的爆品,让出版业叹为观止,比如,好未来的《摩比爱数学》系列,连续数年在618、双11大促中表现极为亮眼,也成为大量家长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时的必备选择。

产品创新,对出版业亦有启发。由于教培行业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以及由技术、资金驱动带来的对高速增长的渴求,创新的步子迈得很大,从中出现了一些创新性极强的产品,值得出版业借鉴,甚至成为一个新的产品门类,比如低幼盒子产品,斑马英语盒子、STEAM科学盒子等。

此外,随着教培业的火爆,大量的教培讲义、练习册、随材的印刷,直接为造纸、印刷、物流等领域带来了新的需求和增长。

同时,大量教育出版机构也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建立在线学习平台、图书上放置二维码直接配套题目讲解音视频,以图书为载体的整体课程输出,如整本书阅读等门类,这些尝试都为图书用户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服务。

3

教育出版机会何在?

随着“双减”政策的影响,教育出版将作出哪些调整,又有哪些机会可以抓住?

第一,“双减”政策中再次重申做好培训广告管控,“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教育出版从业者要特别重视这点,避免触碰红线。此外,“双减”政策还规定,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与此相关的出版物是否受影响,还有待观察。

第二,学生闲暇时间增多。一方面,“双减”政策中规定,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作业时长得到控制。同时,政策建议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这些,对教育出版都是极大的利好。学生有时间了,才能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特别是经典阅读。

第三,教辅图书产品设计上,反映政策的最新要求。“双减”政策规定: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教育出版是围绕教材、服务课堂的,这些规定,提醒我们在教辅图书的设计和内容编写中要紧紧围绕教材,不出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第四,可以重点关注学前素养启蒙、英语阅读、职业教育等某些门类的出版物。由于家长的学习意识、学习观念已经被教培机构以往铺天盖地的宣传所影响,家长的明确需求已经产生。如果教培机构不能满足,会倾向于寻找替代品,此时,某些品类的出版物就成为选择之一。“双减”政策规定,不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学科培训。3~6岁阶段的各种中文英文读物、素养启蒙读物,可能会成为很多家长的重点关注内容。职业教育值得关注是因为今后更多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的学习,用户人数规模扩大、学科更加多样,相关教材、教辅的需求量必然加大。

第五,一定程度上,教育出版机构可以借机储备一些人才。教培行业蓬勃发展的时候,较高的薪酬水平、行业发展的红利,吸引了大量名校毕业生进入教培行业,教育出版作为传统行业,优势很不明显。现在,教培机构大量裁员,很多人才会重新考虑职业规划,由于两个行业天然的联系,教育出版行业会成为其中一些人的选择方向。教育出版机构可以有针对性的面向教培机构进行招聘、吸纳人才、储备人才。另外,政策严禁公立校老师有偿补课。公立校老师,本来就是教育出版行业的主要作者来源,所以,一定程度上,教育出版机构可以趁机扩大作者资源储备、筛选优秀老师进入作者队伍。

《刘润·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刘润有这样一个观点:出版是标准化的产品,培训是服务。图书产品更加标准化,成本低,但是不负责学习效果。培训服务更加个性化,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产品和服务,就像是一条线的两个极端。教育培训与教育出版的融合,行业一直摸索,目的只有一个,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对教育出版行业而言,立足出版,以用户喜欢的方式,提供更加高效的产品和服务。可能,最终产品的形态,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那又何妨,用户喜欢就好!

2021双减政策作文2

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外发布,其中明确,休息日、假期不准组织学科类培训;相关机构一律禁止上市融资、资本化运作。“减负”喊了多少年,这次靴子终于落了地。与线下学科培训机构“凉凉”不同,家长圈中大多数对此表示欢迎。

重拳挥出,旨在治理种种教育乱象,也帮助正在“鸡娃”的父母们,消解育儿焦虑。但面对新的局面,不少家长又有了新的疑虑——没有了原来育儿“大业”中首先想到的课业辅导班这一首位选项,以后该如何带娃?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正在开启的教育新局面,仅靠政策等层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家长文化”必不可少。

撤掉椅子,统一坐下

看到“双减政策”的出台,烟台市民陈昕(化名)第一时间转发朋友圈,还配了一句话:“长舒一口气,孩子可以过一个像样的假期了。”

不少人还记得电视剧《小舍得》里的经典台词——这世界就像是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不得不这样做,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再就有人站上椅子了,有人把梯子给架起来了,付出那么高的成本,却只能得到跟原来一样甚至更差的体验……“现在,‘双减’新政出台,实际就是要把梯子拿走,要求观众统一坐下,规范正常的观看秩序,曾经的无助也一扫而光。”陈昕有些兴奋。

“兴奋,是因为被‘折腾’太久了。”陈昕坦言。拿之前计划的暑假安排举例,女儿一直在学的有编程、奥数、英语、作文,7月份都在集训,孩子每周周三、周五、周日都是全天上课,周四、周六还要去学半天;到了8月份,还报了时长两周的全日托管教学,上午8点上课,下午5点放学,主攻下学期的语文数学预习……

“看着孩子回家,有气无力地‘瘫’在沙发上,我也是一阵阵心疼。可就算这样,她在小区中也算不上最‘忙’的,起码插空还能到楼下跑跑,可常是孤零零的,连个伴儿都找不到。一打听,邻居家的孩子都去上课了。这可比平时上学还要累!”

现在“双减”政策出台了,从国家层面出手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整顿,实际也强制让都在拼、都在抢的父母们“被动”地慢下来、静下来,都有一种压力释放的感觉。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师王伟静介绍,新政后老师们也在反思:寒暑假的本来意义,是为了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让孩子们有时间得以缓冲。为什么被利用起来,成了加码发力的“好时候”?这样想想,就觉得假期前这个政策来得很及时了。

为新政策大声喝彩的还有济南“猫爸”邹正(化名)。与陈昕不同,他觉得,自己其实早就和“双减”作了同样的选择。今年暑假,他给孩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久前,一家三口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嗨”了一周;全国书博会在济南举办,陪孩子去参加了曹文轩、杨红樱好几位“偶像”的读者见面会;一家人还约定,每天进行一项体育运动,每周末“打卡”一座山体公园……

虽说没有强行“鸡娃”,但邹正直言,补习班没取消时,自己所受的心理压力,远远不像表现得这样轻松:“虽然我始终坚持,开眼界、见世面、强体魄,孩子的学习能力也会大幅提升,远比一天到晚坐在那里读死书、死读书强得多。不过得到的知音并不多,亲戚朋友们劝说的有,质疑的有,在大家眼中我成了‘另类’。实话说,我有时候心里也难免会打鼓,也担心‘跑偏’了。但现在看,算是得到官方‘盖章认可’了,自己才真正一下子释怀了。”邹正总结:“学科辅导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焦虑制造机’,政策对此挥刀,算是对教育的一次‘刮骨疗伤’,对整体的教育氛围进行及时扭转。”

“掉头”还是“转向”

采访中记者最深的感受:伴随新政靴子落地,欢呼中夹杂着疑问待解,接受中带有几分茫然无措,在家长中存在普遍性。

在一家连锁辅导机构的家长休息区,记者和几位等着接娃的家长聊起这个话题,发现家长们有几个代表性态度——

其一,“我们是双职工,没时间带孩子,不把孩子送辅导班,空出来的时间该怎么安排,还真没想好。是不是要报网课?还是要买些题,再自己手把手教?”一位妈妈说。现在她最担心的是,课外辅导停了,空白要让家长顶上来——“别从拼班变成了拼妈”。

其二,“双减”后,“拼班”会变通为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拼。一个家长说起朋友圈流传的笑话:附近一家培训机构重新装修开张变成了一家饮品店,老板是之前机构的王校长。店里的橙汁198元,牛奶278元……顾客问为什么卖这么贵?王校长神秘一笑:我们的饮品虽然贵,但我们服务员的水平都比较高,都是优秀教师出身,点饮品可以免费给孩子辅导一小时。一个笑话引得家长们各自抄起手机,交流着相近的“段子”。“可是,笑归笑,‘一对一’火起来,我不知道自己坐不坐得住。”家长们告诉记者,如今,家长群里隐约听到有的辅导机构已经开始推私教课、上门课,精准满足有要求的家长和孩子了。

其三,值得注意的是,“双减”还让一部分家长,把“鸡蛋”放到“特长辅导班”这个篮子里。事实上,已经有一些艺术辅导机构开始拿此次“双减”“说事儿”,大呼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了”,断定今后音体美等在中高考的作用将“举足轻重”,鼓励人们赶紧让孩子报班、苦练特长,在新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学琴学棋学画,这些都不在禁止之列,如果都转向去报这样的班,真不知道是不是也要报。”另一位妈妈坦言自己的担心。

显然,相对于新的利好政策,对不少家长来说,首先想到的不是“掉头”,而是“转向”——采用新的辅导形式去填补习班空白。新形式的“鸡娃”,仍在大家的选项之中,这显然没有“双减”的题中之义。

需要新型“家长文化”

家长们的疑虑,清楚地提示我们:之前的“鸡娃”乱象,相当程度正是源于此前不健康的家长圈的文化生态。当下,政策应该做的已经开始做了,如何建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家长文化”,势在必行。从这个角度看,眼下新政策的出台,也为新型家长文化的探讨与重建提供了一个契机。

“‘双减’之后,最应当提升的其实是家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聪颖说,素质教育实行这么多年了,就像一艘船在不停地调整航道,这些年,各类的补习班一方面让家长和孩子们疲于奔命,但同时,也正是家长心态的偏离,推动了补习班的盛行。新政策的出台,也应该促使家长们重新审视曾经的“鸡娃”心态。

“对家长来说,育儿压力主要来自于提升孩子阶层的焦虑,都不接受自己子女比自己低、比别人低的情况,因此一味攀比。但其实,这里面暗藏着很大的荒谬:只要有竞争,就一定会有高下之分。随着近些年社会心态的成熟,家长们自己都越来越认可人生更多应顺其自然、不能一味争胜的价值观,为何却执念地让孩子一定争胜呢?这是家长们普遍的不自觉的认识误区。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看到,在家长们口口声声一切为了孩子好的背后,其实回避不了‘孩子替自己出征’的自私。”李聪颖一针见血。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名义对孩子好但实际给孩子背负了“不可承受之重”。李聪颖告诉记者,她处理了不少案例,都是原本优秀的孩子因为父母给的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人格障碍。咨询者更普遍的问题是,成绩优异但直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继而找了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没有过上想要的人生。

新型健康的家长文化的建立,基于科学的对孩子的爱,它的实质是一种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智慧。王伟静告诉记者,很多在幼儿园就上过衔接班的孩子,在一二年级会出类拔萃,到三四年级可能就会有所变化,到五六年级可能会沉寂下来,反而另外一批孩子会一步步追上来。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如果超前学习的孩子没有持续自我学习和提升的习惯、没有追寻知识的兴趣,那么很可能在一二年级,因为“全会全知”产生了自满自得的心理,进而出现成绩滑坡。而一个班级当中的“领头羊”,存在着一种“洗牌”的现象。“我们会注意观察那些后来‘洗牌’上来的孩子,多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养成了长期阅读等好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看到这部分孩子的家长内心从容且淡定,他们知道让子女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对孩子的成绩不追求一时片刻荣耀化的呈现。这使孩子能够一步步走得很稳。”

王伟静进一步解释,凡是激烈的,都是不可持续的。要给教育一点耐心,孩子的整个教育成长过程,是一个终生慢跑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求成。应当顺应规律,输送土壤、浇水、施肥,然后静待花开。

著名作家郑连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良好的“家长文化”,需要的是家长做“减法”。只要少了些功利心,就减少了焦躁和忧虑。这也意味着给孩子以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们的生命潜能充分发展。“子女有权利,做一个不完美的小孩。而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家长的一种‘修为’。我们甚至应当感谢,是孩子让我们也在不断成长。”郑连根说。

2021双减政策作文3

最大的公平,是努力!

7月27日,郑州经受雨灾考验的第8天,郑州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出来了。

如果说7月20日,是对整个郑州人民的考验,那么7月27日,就是对家有考生家庭的考验。

多天来的期待与担忧,终于拨云见日。

郑州的考生,用“厉害”一词都不足形容,总分700,河南省实验中学与郑州市第一中学录取线是667分……

很多孩子考600分,甚至600多分,都没理想的高中上,甚至没有公办高中可上。

哪位家长不希望孩子有高中上?身边不少人朋友在焦虑,这些焦虑传递着……

焦虑中还有这样的消息——

湖南怀化近800名刚刚升入普通高中的新生接到通知,将被学校“清退”,分流至其他中职学校。

学校的理由是,这些学生的中考成绩没有达到当地的普高分数线,按规定,这些学生是没有办法进入普通高中就读的,只能进入职高就读。

或许,这时候孩子们才反应过来:老师说的“不努力,高中都上不了”不是一句玩笑话。或许,很多家长朋友也才反应过来。

今年,郑州市区共有60201名初中毕业生报名参加中招考试,其中,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20250人,占普通高中总计划的47.13%。

与此同时,刷屏的是另外一个教育方面的“双减”政策:

首先必须有这样的共识: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一是可以让父母缓解焦虑,不用焦虑着怎么报班,报哪些班,怎么安排孩子的时间,二是不用抢着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增加经济负担,三是可以让孩子松一口气。

这些政策出来前后,我才略知一些“内幕”,学校与机构、老师与机构、甚至教育与机构……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

甚至听说,个别老师课堂不讲,课后集中带领孩子学习,当然,不是在教室。

听到这些的时候,我是惊讶的,一时也不能接受。

想起我当初应邀请到学校讲公益课,给几百个孩子讲座,以作家的经验和角度引导孩子们如何阅读与写作。家人与最亲近的人听到之后,第一句话是:

一定要把最干货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讲给孩子们,咱们不做课堂不讲课后讲这样的事。

现在想想,其实那时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只是我连想都没去想这样的事,因为当时就不相信。

很多事,会颠覆认知,但这样的颠覆,我无法想象。

在孩子宝贵的童年,多留下些美好的印象,多利用好时间,影响的都不是一时。我对小时候影响我的老师,现在都记忆深刻,每每想起,都充满尊敬与佩服。

能留下这样的印象,为什么要去颠覆认知?

“双减”政策之下,我们到底该让孩子怎么对待学习,又该怎么引导孩子学习呢?

辅导班没了,孩子和家长都轻松了,但问题是,高考的制度没有改革,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难道真的可以淡然高中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时候,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变得更加重要了。

生活中遇到很多孩子,不愿意阅读,排斥作文,甚至害怕作文,但又不得不完成写作的训练,于是造成很多心理影响。

无论优秀还是亟需提升的孩子,我们都应该先从内驱力引导,只有自己愿意学习,才能真正的对待学习,去学习。

一是兴趣,无论做什么,如果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异样的心理,包括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关于兴趣方面,这要依孩子自己环境与学习习惯来引导。无论给孩子画简单的图,还是讲一些简单而高效的方法,其实都是在为孩子培养兴趣,找到自信。

第二点就是学习力。

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而阅读与写作,更需要这种能力,因为这两方面对孩子的要求与影响,我们都能理解与感触。所以给孩子良好的方向,高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孩子自己找答案,这些对孩子来说,意义更大。

期待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专业、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变得自信,变得会学习,变得更优秀。

【2021双减政策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作文最新优质3篇】相关推荐文章:

2021形式与政策心得体会 关于形式与政策心得体会

形式与政策2021心得体会 关于2021形式与政策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形式与政策2021论文1500字 2021形式与政策论文范文

2021最新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范文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