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艺术说课教案篇一
本课选自冀教版义务教育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课,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郑振铎先生。纵览这篇写景散文,作者依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逐次展现了三幅洋溢着水乡风韵的优美画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渔人闲憩图”着力营造出一种恬静、悠闲的氛围。随后,作者笔锋陡转,一幅“鸬鹚捕鱼图”展现在我们眼前。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则是最具国画意味的“渔舟唱晚图”。袅袅四起的炊烟,渐渐暗淡的天色,恢复平静的湖面,衬托着荡桨归舟的渔人,把我们再次带入了恬静、平和的意境之中。课文从等待捕鱼到捕鱼结束,写出了捕鱼的整个过程,同时描绘了湖面“静—动—静”的变化。
课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例如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鸬鹚”可以看图片了解。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从而引导学生要珍爱生活中的一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与想象相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画一般的美。
3能熟读课文,以读来感悟,了解鸬鹚帮助渔民捕鱼,体会渔民的渔家乐,感受文中物静人宁的静态美和鱼跃人动的动态美。
教学重点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是展开想象,领悟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在读中融入情境。用“渔人正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鸬鹚就都扑着翅膀钻进水里去了。”两个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的妙处,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课文的最后引导学生体会此刻湖面的静和捕鱼前是不一样的,来体会渔人忙碌之后洋溢着幸福的平静,来感受水乡的美,感受渔人渔家生活的乐趣。
1、课前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所以我课前布置了学生去预习这一课让学生准备预习卡并详细填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须边读书边思考,在预习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现很多疑问,上课时积极反馈预习情况及疑问,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问题,课堂上学习气氛十分浓烈。这样培养了学习搜集资料的能力,自主识字的能力,质疑问题的能力。
2、识字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本课生字识记比较困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在识字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谈谈识字的好方法,既分散了识字的难度,又与课文阅读相结合,效果会较好。例如:用形近字对比“喉囊”的“喉”和“时候”的“候”,还有易错字“舷”的正确写法,这时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写练,对课文内容已有了解,学生对文中的生字已经很熟悉,此时学习生字就不会有太大的障碍。当然,生字的教学我们还是重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识字规律中学习记字的捷径,教学要有侧重点。
3、朗读为主线,以读促悟。
在朗读的设计上,要体现实效性,读有提高,读有收获。每一次读目标要明确,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必须做到明确怎样的语言适宜于培养怎样的语感。本课,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感受课文的基调。接着,指名朗读课文,正音,生生评价。听的同学要专心、要投入。最后,抓文章的重点句反复朗读,以达到对文本的理解。
4、品味词句,重点理解。
本课安排了两次理解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第一次是通过理解“悠然”来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渔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体会小湖的这份悠悠的平静和淡淡的优美。第二次为了对“一抹”一词有自己的体会而练习给“一抹“换个词语,并以小组讨论,做动作等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培养通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引导学生达到对词句的品味,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积累语言。
艺术说课教案篇二
《天鹅的故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在一旁狩猎的斯捷潘老人看到这一情景,心灵受到震撼,从此封枪,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组成了“动物篇”主题单元,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让学生学习动物知识,树立爱护动物的思想。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特别适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进而开展探究性阅读。同时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应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在这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文中写天鹅破冰的段落。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格内的5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感受和体验性阅读,体会天鹅不惧困难、团结拼搏的精神,这是文章的重点。
4、让学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领悟人与动物(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这也是文章的难点。
创设情境:本课的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
对话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中,“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在肩头,悄悄地离开了湖岸?”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讨论,然后展开课堂对话。
自读自悟:“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天鹅在碧波但荡漾的湖面上嬉水的录像,提示课题,激发兴趣:如此美丽的生灵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眼看着娴静的鸟中美神,耳听着优美舒缓的音乐、娓娓动听的画外音,不知不觉地进入了美妙的情景。这个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引发阅读期待。
学生初读课文,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学会生字词,了解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并理清文章的结构,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识字,读中感悟、通过读内化语言。正确流利地朗读是做到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1.教师先动情地朗诵交待了故事的缘由,让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词、一句话,哪怕是一个标点。直奔文章的重点段落5、6、7自然段,初步感受老天鹅不顾自己,带头破冰;其他天鹅看到这种情景,也集体破冰。
·教师的朗诵奠定了学习的基调,同时教师也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指导,抓住最能打动自己的字词、句子等。学生学习语文如同在黑暗中行走,需要教师直接的帮助、切实的指导,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2.抓住第5自然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读句、抓词、谈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扣住“胸脯和翅膀”、“腾空而起”、“石头似的”感受老天鹅不惧困难的行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同时抓住学生的想法,引发质疑老天鹅可不可以不这么做?文中写了,其他的鸟有的已经飞走了,他们也飞走不行吗?
引导学生再次读文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读文会发现,寒流时突然来的,别的地方可能也是这样的情况;即使飞到其他地方并没有冻上,也有可能出现其他的困难。
那此时此刻,你就是这只老天鹅,你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我要为大家做个榜样,我要让大家知道遇到困难要主动地想办法。
(3)教师范读此段: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就是这样一次、两次、三次,如果在继续下去,会怎样?
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提高认识,体会老天鹅的顽强精神,再将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
·教师的朗读、学生的想象,把学生带入了那个情境,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与天鹅展开了心灵的对话,配以感情朗读,传达出自己的那份感动。
(4)面对这样一个不惧困难,以身破冰的老天鹅,面对这样一个好榜样,你想对它说什么?理解“真正的破冰勇士”的含义
(5)此时在引导学生读5自然段,将自己感受的情感表达出来。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在评阅精华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反复涵咏,直到领悟个中滋味。
3.教师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营造气氛,再现集体破冰的场面。
(1)我们仿佛看见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映着老天鹅的斑斑血迹。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你亲眼目睹老天鹅壮举,你会怎么想?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张开双臂,震动翅膀,用胸脯拍打冰面。老师也是其中的一员,音乐慢慢的响起,我这只天鹅带头唱起《劳工号子》:“兄弟们加油干哪,齐心合力干呀”,在这只天鹅的带领下,其他天鹅纷纷把自己知道的有关克服困难、团结拼搏的话表达出来,课堂上形成天鹅们集体破冰的壮观场面。
4.三读“克噜—克哩—克哩”。体会不同的含义。
·感情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它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体验、理解和品味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思考:是什么打动了他的心?他是为谁而挂上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来。指导感情朗读的同时,围绕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前后变化展开讨论。
2、扣住“深情”,读好第8自然段。
·苏赫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尖上”,体现在阅读教学上,就是要求学生用书面文字及时记录自己阅读理解、阅读感受。用笔思考、用笔表达思考的过程,学生的交流将不再是原有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有实质性的发展。
1、课后阅读《跪拜的羚羊》,思考文中的猎人在看到那只羚羊会怎样想呢?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动物(自然)要和谐相处,同时布置课外作业,找一找这样的故事。
2、练习复述描写天鹅破冰场面的课文。把电影、电视中看见的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写下来。
·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多读书,多观察,多动笔。
【板书】: 天鹅的故事
不惧困难 榜样带领
端 挂
破冰勇士 团结拼搏
艺术说课教案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集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把一句话一个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准确理解集合与及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把实际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培养数学敏感性,了
解到数学于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层教学,这样可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
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足不同。"
六、教学思路
具体的思路如下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正体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思考: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举例)
集合a={2,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举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 , , ,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p6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归纳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艺术说课教案篇四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第18课,这是一篇老课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保留下来不多的课文之一。本文用字简炼而且准确,语言优美而生动,是一篇很富表现力的文章。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1、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受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读4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 “垂”“。
2、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的描写。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征,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住,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体验,感受。同事也比较多积累了不少下雷雨的情景,因为我们是在南方,雷雨时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科的有利因素。
1、“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齐读,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互读,
(4)仔细分析,组词。
同学们,你们见过雷雨吗?雷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雷阵雨,谁能说说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二)、看图,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不会的字多读几遍;再把句子读通顺。
2.用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可指名读、齐读、分行、分组比赛读)
3.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读破词、破句的现象。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先自己读两遍,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
2.标出自然段,在小组内读,每人读一段,看谁该得正确,读得流利。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喜欢课文的哪一段,请把它流利地朗读一遍。
4、赛读课文。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充分地读书,把课文读流利,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1.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什么?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两幅图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2.小组讨论、交流。(第1- 3自然段写雷雨前;第4 - 6自然段写雷雨中;第7-8自然段写雷雨后。第一幅图是雷雨中的景象,第二幅图是雷雨过后的景象。)
3.课堂拓展:让学生说说,他自己在雷雨是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把说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