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7篇

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1 14:01:09
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4-09-01 14:01:09     小编:WJ2

52 岁的徐利民,用人生书写无悔答卷。他坚守信念,扎根泥土,心系群众。徐利民之名,不再只是个人符号,已然升华为时代精神标杆。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初心,为了理想与群众奉献自我,共同为这个时代增添光彩,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时代楷模徐利民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他的一生在为百姓做实事,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

徐利民同志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根基层,为人民群众解决了许多急难愁盼的问题。他常说,“人,要做一粒好种子”,这种种子精神,就是无论环境如何,都要深深扎根,努力生长,为这片土地带来希望和生机的精神,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一个基层干部对人民的深情厚意。而我们作为党员的一名,要深深理解学习他的事迹精神,党员不只是一个称号,更是要做事落于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徐利民他处处为民办实事,无论是为解决群众饮水问题翻山越岭,还是为推广宣传上山文化倾尽心血,他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他的行为真真切切的符合他的名字和他的身份。他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品格。让我明白了,只有脚踏实地的做事、细心仔细的观察、勇于创造创新的勇气,才能做出真正的成绩。

徐利民同志的事迹让我深刻感受到,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深沉的为民情怀,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及不懈的实干精神。他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我将以徐利民同志为榜样,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个人能力,努力在社会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2000年,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发现上山遗址,出土了约1万年前的炭化稻米、柱洞,还有彩陶。考古学家将这些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瓷片一点点拼复起来,透过上面神秘的纹饰图案,遐想万年前先人的生活。

了解一个人,就像拼复陶器。

有这样一个人,他为擦亮“上山文化”品牌和“上山文化”申遗呕心沥血,他为解决十多个自然村、上万名村民的饮水问题修建水库而殚精竭虑,他为解决不同类型群众诉求倾情筹办“民情暖哨”舆情平台,他工作再忙也会抽空看望母亲又能讲原则不为亲属“开后门”。这样一位热情热血、一心为民的人,在2022年9月积劳成疾,因病离世,终年52岁,将他的一生拼复出来就像一件质感朴素而深厚的陶器,他就是浦江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正如他的名字般,从农校农学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就一直扎根在基层30余年,做着一件又一件“为民利民”的事。

近日来,浙江全省乃至全国掀起了学习“时代楷模”徐利民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看着一篇篇有关徐利民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听着报告团成员讲述的一件件与徐利民同志共事的故事,让人不禁热泪盈眶,深受感动。作为农业系统青年干部,“人,要做一粒好种子”这句徐利民同志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将勉励我时刻不忘初心,扎根基层,干好事业。

那么,人,要做一粒什么种子?

做一粒“高粱”的种子,攻坚克难,无畏挑战。高粱坚韧挺拔、宁折不曲,凭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始终将根系深深扎进土地,不惧风吹雨打,无畏盐碱旱涝。我们农业农村系统干部每天与群众打交道、与土地打交道,要主动适应角色定位,真正扎根农村一线,投身“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敢于面对“三农”工作中的一切困难问题与艰难险阻,在不惧“风沙扑面”中办成千万件小事,“淘出”坚韧品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跨越新征程上的“雪山草地”,勇于攻克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在农业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中干出一番实绩。

做一粒“麦穗”的种子,虚怀若谷、行稳致远。俗话说:“低头的麦穗,昂头的稗子。”意思是饱满的稻穗谦虚低调,默默汲取养分,孕育果实,空心的稗子骄傲自大、趾高气扬。作为农业农村干部,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弯”得下“腰”、“俯”得下“身”,善于倾听人民需求,了解群众期待,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三农”工作始终。时刻牢记“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利用深入田间地头的机会,沉下心来丰富理论知识,向单位的“老前辈”、田间地头的“老行家”请教、拜群众为师,在投身乡村振兴中壮筋骨、增才干、练本领,人生的“麦穗”才会不断“丰硕”。

做一粒“地瓜”的种子,为民务实,躬身力行。地瓜皮厚内硬,相貌平平,但经时间仍脆甜如初,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干部也应当如地瓜般耐得起岁月、磨得了内涵,真抓实干、务实奋进,脚踏实地、勤奋耕耘,争当一名实干有为的农业农村干部。要撸起袖子,卷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家中,说“农语”、干农活、坐农家板凳,与群众面对面,与群众交心比心,站在群众的立场,把群众冷暖揣在心间,时时刻刻同广大农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全心全意办实事,用心用情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耕细作交出一张不负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篇三: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看完徐利民同志的事迹以后,他的那句“人,要做一粒好种子”一直在我脑海回响,作为年轻干部,我们应当像徐利民同志一样,始终以“好种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燃在基层”,在基层沃土结出不负党和人民、不负时代与青春的“好果子”。

秉持向党之心“燃在基层”,做无愧忠诚誓言的“好种子”。徐利民同志在扎根基层工作的30余年里,始终紧跟党的步伐,无论党将他安排在什么岗位,他都以对党和人民事业极度负责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值好每一班岗。在他看来,忠诚于党永远是“做一粒好种子”的前提,从青葱岁月到天命之年,他的一言一行绽放的光芒,照亮了那对党忠诚的无悔誓言。作为年轻干部,要意识到自己就是代表党形象的“一面旗”,必须自觉将对党的绝对忠诚放在首要位置,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党的方向前行、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做规划、按照党的指示做事,从一点一滴开始,从一言一行做起,紧密结合自身岗位实际为党分忧,为党克难。同时年轻干部要主动学好党的创新理论,不断锤炼党性,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中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这“第一课”也是“必修课”理解到位、落实到位,始终做忠诚于党的“好种子”。

忠于为民之行“燃在基层”,做无愧如磐初心的“好种子”。徐利民同志的群众评价极高,因为他真正做到了完全融入基层、完全融入群众,切实为群众着想、切实为群众办事。他的脚步始终在基层沃土奔波,翻山越岭只为选好对人民最有利的深清源水库踏勘坝址;他的内心始终牵挂着人民,深思熟虑推行“一卡五单”驻村工作法,整合全县的网络资源建立“民情暖哨”平台,让群众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年轻干部要想在基层做出成绩,也必须摆正身份、放下身段,保证自己与人民之间始终保持密切联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上,真正去主动了解人民的诉求、及时调研民情的现状、妥善处理人民的问题。同时对待人民群众,不但要有谦卑、诚挚的态度,也需要更多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按时按质解决好人民的问题,以对人民的十分负责换得人民对自己的十分满意。

携带奋斗之志“燃在基层”,做无愧青春时光的“好种子”。徐利民同志常说:“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而他自身正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燃”尽全力,无论是处理党的任务、解决民生问题,他始终冲在一线,在奋斗中踏破坎坷。正如身边人评价的一样,“徐利民无论在哪里都能带领一支队伍往前冲”,正是这样始终如一的奋斗之志,让他无论做什么都力争做到最快最好,也真正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年轻干部正是最有朝气之时,也要将奋斗这一取得成功的法宝切实用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拼命靠前、只争朝夕的劲头,必定完成、保证高质的决心,真正通过刻苦学习增知长干、探索创新加强能力、切身实践积淀经验,靠奋斗将工作扎实推进、一抓到底,取得党和人民认可的成效,做值得党和人民信赖的“好种子”。

篇四: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人,总要为什么而燃烧!”徐利民用52岁的人生,完成了一份无悔的答卷。他始终坚守理想信念,扎根泥土、心系群众。徐利民,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个人符号,而是升华为这个时代的精神标杆。

徐利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学习他坚定的理想信念。“人,要做一粒好种子。”徐利民生前常用种子作譬,勉励自己和他人要心怀种子的信念,扎根基层,干好事业,心中有梦,脚下有泥。他始终握紧信仰的罗盘,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用实干笃行担当干部新的文化使命。

我们要学习他忘我的奉献精神。他是上山文化的“摆渡人”。全身心扑到上山遗址考古保护和深入研究上,上山遗址调研踏勘,拜访名家学者、召开专题会议,不辞劳苦、四处奔走,逐步扩大了上山文化影响力。在他的努力下,2021年,上山考古特展亮相国家博物馆,成功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让万年上山“出圈”。他对上山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山遗址公园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

学习徐利民,就是要坚持不忘初心、不移其志,用理想信念铸造甘于奉献的品格,化作奋楫前行的动力;要心怀“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甘于奉献。我们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舵,以深厚的为民情怀为帆,以忘我的奉献精神为桨,以不懈的实干精神为舟,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篇五: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当听闻中宣部追授徐利民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并褒扬他是“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时,我的内心涌起了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徐利民同志像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基层的广袤天空中闪耀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他以泥土为纸,以心血为墨,书写着对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将根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耀与名利,而是为了汲取滋养群众幸福的养分。他心系群众,那一份牵挂并非流于表面的嘘寒问暖,而是实实在在地为百姓排忧解难,为群众的生活谋划未来。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饱含着对群众的关爱,仿佛春风拂面,温暖而充满力量。

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责任的重量,看到了奉献的光芒。他是一面旗帜,引领着广大党员干部前进的方向;他是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应当以徐利民同志为楷模,怀揣着对人民的赤诚之心,投身到工作与生活中。要像他那样,俯下身去,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像他那样,不畏艰难,勇挑重担;要像他那样,用真心和实干,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铭记徐利民同志的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心系群众的情怀在时代的洪流中传承下去。

篇六: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徐利民同志人如其名,踏实做事,一心为民。那是一粒种子,对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的一片深情。树高千尺不忘根,这份深情,带着淳朴的泥土味,也印证着他渴望回报家乡的初心。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2006年夏天,浦江县虞宅乡乡长徐利民一有空,就和农办主任张海平戴上笠帽,手持柴刀,翻山越岭,给深清源水库踏勘坝址。两人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山泉。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解决虞宅乡十几个自然村用水困难,从申请立项、规划勘探到争取资源、协调推进,两年内召开20余次专题会议,前往水库工地100余次,头戴笠帽、手拿柴刀,饿了吃饼干,渴了喝山泉,带领农民群众成功修建深清源水库,造福了一方百姓。2022年夏天,虞宅乡遭遇大旱,深清源水库确保了当地百姓饮水无忧。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扑下身子访困问难、沉到一线丈量民情,推行“一卡五单”驻村法,让村民找得到干部,叫得应干部。电话24小时开机,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回应,群众亲切称他为“浦江人最质朴的儿子”。他坚信“民生无小事”,创新推出“民情暖哨”网络平台,诉求处理完成率达99.8%,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

学习徐利民同志,就是要像他一样心系群众,根植大地,为人民群众真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事,在服务最广大群众中实现自身价值,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篇七:徐利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徐利民是扎根泥土、心系群众的优秀基层干部。他生前常说,“人,要做一粒好种子”,勉励自己和他人心怀种子的信念,扎根基层,干好工作。他用30多年光阴,证明了一颗种子的力量。

好种子有坚定的意志,无论生长的土壤贫瘠还是丰沃,都有那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徐利民工作的环境、面临的任务,基层党员干部都很熟悉。从早年修建水库,到后来治水攻坚;从解决乡干部“身在农村不知农”问题,到破解中层干部“中梗阻”现象;从推动“平淡期”的上山文化再启航,到以文字的力量激励全县赶超发展,徐利民都是迎难而上、披荆斩棘。众人抱怨的老大难他动真碰硬,大家不熟悉的新课题他埋头钻研,很多人觉得务虚的工作他下了实功。

好种子有乐观的态度,永远向着阳光努力生长、开花结果。徐利民身在基层一线,胸怀“国之大者”。从上山文化的保护和宣传,他看到的是延续文化根脉的使命;从推进“五水共治”工作,他看到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做强理论宣讲和主题报道,他看到的是传播创新理论、凝聚奋进力量。正是因为有了高远的站位,才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激发出“生怕错失机会”的紧迫感和“一分希望十分努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气神。在他的带领下,一项项走在前列亮眼成绩,就像盛放在奋斗路边的绚丽花朵。

好种子有无私的情怀,长成浓荫密布的参天大树,是后人乘凉之地,也是继续奋斗的路标。徐利民离开了我们,但是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业绩,而且不断印证他孜孜奋斗的价值。徐利民走后,他探索建立的工作机制仍在服务群众,上山文化捷报频传:浦江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文物局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最近权威专家通过上山文化遗址揭示水稻十万年连续演化史……正在向前推进的事业,生动诠释着他那“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

深深扎进泥土,好种子才能长成有用之才;深深眷恋这片土地,好种子才会时刻想着“总要留下点什么”。斯人已逝,但徐利民树起的精神丰碑,带给我们无尽的启迪和力量。站在他奋斗过的土地上,我们要传承好种子的好基因,从这片土地汲取养分,长出更多顶天立地的大树,站成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