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000范文(最新6篇)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000范文(最新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31 08:25:14
《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1000范文(最新6篇)
时间:2024-08-31 08:25:14     小编:HLL2

享受教育之美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让我们像郑英老师一样,一起追寻这样的理想,享受这样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6篇的内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借鉴或帮助。

篇一:《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一杯茶,一本书,一缕阳光,安静的午后,捧起油墨飘香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阅读的时候,书中郑老师别具一格的教育观犹如一束光照进我的心房,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郑英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教育,向美而生》似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教育之路。

本书着意探寻教育中美的源泉,让教育之美在师生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交互中诗意地实现。作者那深邃的思考以及一如既往的优雅、睿智的文笔,将使本书成为一线班主任和青年教师提升教育修养的难得读物。

这本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教师来说——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第二部分主要是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在每一部分郑老师都分享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部分来自于经典的古今中外的小故事,另一部分则来自自己的实际经历,每一篇文章透露着浪漫与美的色彩。

郑老师认为要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成长,自己先要成为一个美好的典范,一直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她努力的目标。每天清晨换上一身知性套装,浅浅淡妆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班会课上会和孩子们一起聊服饰美、仪态美。在许多细碎的教育生活中,用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虔诚。

自从教以来,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也有困惑的。读了郑老师的这本书才豁然开朗。我们需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特质,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向美而生,到底美的内涵是什么呢?书中有两点内容让我深有感触。

一、调整心态,乐观应对教育中的困难

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调和味道,要靠自己调,倘若能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休息时刻,日子就会变温与介不同所遇有品就是赋予平凡以审盖格调不苟日不敷衍,不将就。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的抱怨:“教育真的很难,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还要应对形形色色的家长,心力交瘁,筋疲力尽。”郑老师认为教师一旦陷入这种情绪,就会使教育越来越艰难。她认为,任何职业都是有苦有乐。教育的确是难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教育充满了各种变化和可能,充满了对智慧与人格的考验。也正因如此,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挑战、不断突破,在渐进中收获更好的自己。

二、用心教育,成就学生最美好的自己

生活本庸常,需要手动添加一点浪漫的力量,才能将寻常的日子,经营得活色生香,把生活过成诗和远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给自己增添一抹天真烂漫的色彩。把生活过得生动有趣,是一种对未来的信心,能唤醒我们内在的创造力。幸福未必源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完成,也可以是生活中一些微小愿望的实现,或是意外小小的惊喜。正如郑英老师所说:生活本身是中性的色调和味道,要靠自己调,倘若能用审美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具体时刻,日子就会变得与众不同。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改变自己,成为教育向善向美的积极力量,既是力所能及,又是义不容辞。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前行的动力。

真正的教育,离不开生活的美,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门课程,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影响孩子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以拐弯的方式为教育人生做新的笺注和眉批。所以说,成为一个美好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再者,成为一个美好的人,还应当是一个诗人。美,是一种生产力,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其次教师要学会成人之美,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向善、向美、向真发展。

师者,当怀一颗诗心,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如此。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有远比“语文”更宽阔的视野,即引导学生发现美。所以,我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热爱生活,富有诗意,追慕美好,向美而行。

满载一船“星辉”,向教育更深处漫溯。

郑英老师说: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教育的任务,也是教育的价值。最美的教育,在于师生相互倾慕彼此成全。她以身示范用言行逻辑自证:教育的最高级——向美而生,以美育人!我愿将《教育,向美而生》装进行囊,满载一船“教育理念、教师素养、育人之道……”的星辉,向教育更深处漫溯,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老师,奔赴教育的花海,追寻教育的诗与远方!郑英老师书中提到,一个美好的教师有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她把工作和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我愿意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今后,我将做一个精致的女老师,过好自己的生活。用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去打动孩子们。做一个精致的女老师,然后努力去拥抱美好的教育人生。教育,向美而生。师者用心耕耘,收获外表的高雅,收获内心的丰盈,收获精神的富有!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是我永不懈怠的追求。满载一船“星辉”,航向教育花海,走进每一朵小花,每一朵花仿佛都写满诗意,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紧握着《教育,向美而生》,聆听着党的二十大:辉煌成就激荡人心,伟大思想凝聚人心,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我暗暗告诉自己:眼里有教育之光,心中有教育梦想,脚下有诗意和远方,我定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知识传播者应尽的职责,做夜空中的那颗闪亮的星,照亮孩子们的梦,将教育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读郑老师的书,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是不可多得的心灵盛宴,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成为“最美好的老师,成就最美好的教育”可能是一条漫长的路,但我相信,所有蓄过的力,都是远行的光,我会努力向着“向美而行,以美育人”的目标前行,创造教育的美好,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爱与关怀,自由快乐地成长。希望孩子们都能心向美好,笑靥如花!

篇二:《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今年暑假,在黄__名校长工作室的带动下,我有幸拜读了了特级教师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一书,我惊喜地发现原来管理班级竟有这么多的教育技巧和策略。真是应了那句话:“好书是值得慢慢欣赏和品味的。”从书中,我读出了美的教育姿态,读出了温暖的师者仁心,读出了敬畏生命,让其符合自然规律自然而然的成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有以下几个感悟:

一、教师要让生活充满仪式感

有人会觉得仪式感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遥远,尤其跟我们的教学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书中,郑老师把这种仪式感渗透到生活和工作中,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仪式感,用仪式感擦亮课堂,擦亮心灵。在传承文化和滋养灵魂的同时点亮生命,怀一颗虔敬之心,有意识的让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种教学姿态让我对她肃然起敬,原来生活可以这般美好,教育可以这样有情怀,深深感受到爱的力量,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真挚的热爱之情透过文字传递到我的内心深处。是啊,人生并不会因为一场仪式、一次交流、一堂课而突然发生改变,因为人的成长绝非一日一时之功,但是只要我们带着对生命敬畏之心,对学生关怀之情,对人生负责之态怀着教育者的赤子之心,我们的教育必定向美而生,向善而行。

二、教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郑老师的教育意识涉及到生活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她一直默默地行动着,立足现实、深入思考、乐观前行,以善的眼睛、美的心灵、坚定的行动,给学生、给教育传递爱的力量。也启发了我们所有教育者不抱怨不折腾不怠慢,用行动来推动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作为普通教师的我,改变自己,成为教育的向善向美的积极力量,既是力所能及,又是义不容辞。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出现种种“麻烦”我们争取给遇到困惑的孩子给以帮助,为学生提供前行的动力,让他们越过成长的沼泽地,成就最美好的自己。

三、教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的人

郑英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欣赏力、创造力、匠心等,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品的人。她认为,有品,是对美的深度认识,用审美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发现世界的美,或是创造出新的美。“在教育中,我们应当成为一个有品的教师,让自己富有美感和质感,同时培养有品的学生,让他们变得不俗、有风度。”从书中可以感受到郑英老师所在班级的教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有诗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从看得见的美开始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工作琐碎,日复一日。但我们每个人都应在琐碎的工作中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所谓诗心就是在教育常态里,既有浪漫诗意的栖息,更有艰难辛劳的突围。所谓匠心,就是能将简单的事儿,重复的做好,做到极致。郑英老师做到了,美了自己,美了学生,美了教育。我也将努力向郑英老师学习,创造教育的美好,让学生在美好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爱与关怀,自由快乐地成长,向美而生,以美育人!

篇三:《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郑英老师在《自序》中写到:“教育是难的,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教育充满了各种变化与可能,充满了对智慧与人格的考验。困难真的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教科书。”回看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所写的教育叙事,案例无不与“困难”有关,没有困难,就没有我的些许感悟。教育的困难能成就一名老师成为优秀的老师。

“教育的乐趣其实无处不在,只是它们喜欢‘躲猫猫’,需要我们去寻找和创造。”发现孩子们玩纸飞机,郑英老师就和孩子们开展飞纸飞机比赛。而我看到孩子们玩纸飞机,打卡等与学习无关的游戏,就毫不客气的制止,从来没有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不会碰撞出乐趣和神奇。今年接了一年级,我开始学习郑英老师的思想,宽容的对待孩子,寻找教育的乐趣。

一、读第一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感悟

“教师最大的使命,是力所能及为学生的生长提供好的环境。什么是好的环境?美好的教师自身。一个美好的教师,有三重境界:始境,形胜;又境,气胜;至境,格胜。”郑英老师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之。

她认为,在人生的很多时刻,我们要用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虔敬,并赋予未来以期盼、祝福和新的意义。在她看来,生活庸常、细碎,需要一点儿情怀,这种情怀需要一点儿外部加持,这种加持就是仪式。为此,她用仪式感去擦亮生活、擦亮课堂、擦亮心灵,把原本一些无彩的日子变得光彩熠熠。正是因为重视仪式感的作用,在她眼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不是什么“苟且”,同样可以成为“诗和远方”,这也印证了工作即修行的道理。

在许多细碎的教育生活中,我也经常用仪式来表达内心的庄重和虔敬。运动会上、六一节、毕业季我隆重地拍下精彩感人的瞬间,制成美篇,在活动后诗意地再现重温,点亮学生心中的那盏灯;元旦组织孩子们在心愿卡上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拍成照片,制作视频,给新年一个美丽的期许;当我被感动时,我会真诚地向学生表达我的赞叹和敬佩,甚至拥抱等等,这样把生活的庸常、细碎,注入有仪式感的教育情怀,原本平淡的日子也会变得光彩熠熠。

怀一半诗心和一半匠心的郑英,过着有品的生活,过着有趣的生活,过着有情的生活。每天画一个淡淡却精致的妆;居所,每天打扫的纤尘不染;与爱人逗乐、浪漫;拥抱家人,定期拍全家福,留下可供回忆的故事。反观自己,我爱自己,喜欢买护肤品和漂亮的衣服;我爱讲卫生,小家干净整洁温馨,爱人喜好养花,家里充满生机;与家里的老人关系融洽。但我的生活缺乏浪漫,特别与老人记录美好的瞬间少之又少。

郑英老师的成就,仰仗的是不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读书和电视中的情节都能让她想到自己的教育。

郑英老师的成就,仰仗的是她不屈不挠的坚持。自2016年清明开始,她在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的早上六点左右,以固定的土地为“支点”,用相机拍摄、观察,凡是看到的、听到的,她都会自觉地与教育联系起来,成就《阅读大地之书》。郑英老师的坚持让我佩服,做一件事情容易,坚持做一件事情就不容易了;郑英老师的这种教育意识让我佩服,所有素材都能与教育联系起来,对一个老师来说,有了这种教育意识,就是不自觉地活在了教育之中。

二、读第二辑“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感悟

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和成长上,除了学生的学业进步外,也包括学生人格的健全、心灵的美善等。正如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要促进学生成长一样,郑英老师认为,教育也是一项关于美的事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自身过美好生活,也要引领学生过上美好生活。“对于教育,师法自然,才能一切皆然”,有了这样的认识,郑英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自然就坚持学生立场。她遵循学生爱玩的天性、爱美的天性、不喜欢被说教的天性、渴望被尊重的天性、渴望被关注的天性,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成全学生的天性,赢得了学生的心,成为学生心中的“自己人”。这样,为了实现班级的共同目标,大家都不遗余力,努力使班级成为一个有共同价值追求的真正的共同体。

郑英老师赋予教育童话般的浪漫。她有一颗柔软心,教育出有柔软心的孩子;她是一个有品的老师,同时培育出有品的学生;她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培养出一个个有思想的人。要想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让教室成为一个诗意的所在”。郑英老师所在班级的教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有诗意的地方,向美而生就是从看得见的美开始的。班级装饰力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班级公约的制定,班徽的设计,班级目标的提出,班训的凝练无不汇聚师生的匠心和智慧,通过打造一间高品质的教室,悄无声息地塑造着他们的精神和气质。教室的品位不只是物,还由人来体现,和谐的师生、生生、生长关系才是最大的诗意。

“困难是成长的最好教科书”。郑英老师用了大量篇幅诉说教育一位“红孩儿”伟伟的五味经历:招安收买、动员转学、笨办法、无形隔离、唤起一颗柔软心。案例形象生动,时时被郑英老师幽默的语言逗乐,以致吸引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对“低起点”孩子涛涛,自矜聪敏的子轩,他都坚持因材施教,不离不弃。

从郑英老师的书中我体会到她的好学善思、聪敏灵动、善解人意、顽皮童趣;从“一周心语”、“百家讲坛”再到“156史记”我看到了郑老师的教育智慧和特色,我感受到了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份美妙的师生情。教育就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守护他们的天性,要追求完美,也要包容不完美。接下来,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学习郑英老师的教育智慧,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

篇四:《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读完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作为教师的我,醍醐灌顶,感受颇丰。正如郑英老师所说,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尤其是她把形象上的悦目、气质上的赏心、灵魂上的高贵作为美好教师的三重境界,质朴而又鲜活的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教育的美好。从她的这本书中可以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

这本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郑英老师所写的“于是每一个早晨,当学生诵读时,我也顾自读书,在花香和着书香的氛围里,让灵魂也浸染上香气。”闭上眼睛就可以体会到这种惬意,每天早晨站在教室里,打开窗户,吹着微微的暖风,阳光正好,小鸟叽喳的叫着,显得窗外格外清新。窗内学生们坐姿端正,读书声悦耳动听,此时此刻,作为教师的你在这氛围中也不禁地读起书来。

在教学中不单单只有美好,当然也会出现许多问题。郑英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幸福、快乐、美好,都需要费时、费心、费力才能换来,就像米兰昆德拉说的,“麻烦的事情里头,隐藏着真正的乐趣。”教师遇到问题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教育是困难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会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无论是在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都要有耐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学生犯错,做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观。

今后也将努力把教育之美践行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努力换一种心境和心态,去感受教育的美。在时间的流逝中,许多东西也会消亡,许多东西会退化,唯有一样东西永恒不老,那就是“美”。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今后,我要以郑英老师为榜样,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把教育做的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

篇五:《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大家好,我是阅读分享者赵__。手捧起郑英老师的力作《教育,向美而生》,探寻书中关于教育之美的源泉。

《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是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德育特级教师郑英老师所著。郑英老师连续7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她是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响力人物,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班主任之友》《班主任》《教师博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杂志封面人物。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并在《班主任之友》杂志上开设个人专栏,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

《教育,向美而生》这是一本一线班主任和青年老师提升教育修养的好书,含17篇教育随笔,多个教育案例。郑英老师用优雅、睿智的文笔分享了她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用情娓娓叙说着“教育向美”的育人理念。郑英老师认为,教育是一项向美而生的事业,我们应当成就教育的美,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

本书共分两辑:第一辑,教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第二辑,教育,要懂得成人之美。这两辑文章,均紧扣“向美”的主题,真正把教育不断推向了美的极致。

“教育是一项关于美丽的事业,教育的过程就是师生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追慕美好,向美而生,这是教师职业的可贵之处,也是教育事业的高贵所在。”

读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我悟得教育是美丽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要做“美”的传递者。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见解很多,比如:“最美的教育,莫过于师生同在辽阔的教育沃野上自由成长,相互倾慕,彼此成全,各自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收获着各自的魅力人生。”

我将此概括为两点:第一,自身美丽、取悦自己;第二,以美育人、成人之美。

自身美丽、取悦自己

我想,如果想学生朝着美善的方向发展,教师自己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完善自我修为,去追求书中提到教师的三重境界:

第1层境界是始境,形胜——形象上的悦目;每天清晨,衣着得体、浅浅淡妆地迎接每一个孩子;

第2层境界是又境,气胜——气质上的赏心;日常生活里,即便琐事繁多,也把日子过得生动精致;

第3层境界是至境,格胜——灵魂上的高贵。言行举止中,始终保持心地善良,方能拥有强大的力量。

这三重境界,前两者,要达到比较容易。要达到第三重境界,我想坚持阅读,通往第3层境界的路一定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书乃物中精华,善求者必博。”只有“博观约取”,才会“腹有诗书”。而教师身上优雅的气质,高贵的灵魂也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熏陶和濡染。

以美育人、成人之美

1、农人犁田,师者耕心。对农人来说,不管种什么,最要紧的一步是耕耘,让土地变得柔软,才能孕育出无限生机;对教师来说,教育耕耘的是心田,只有深深耕耘,去除杂草,种下良善的种子,才能耕耘出心灵的沃野良田。

2、我们耕耘的对象有思想、有主见、有活力、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是独一无二的孤品。作为教育者,面对着各自鲜明特点的学生,除了在教育的过程中细心呵护以外,更要注重孩子心智发展,尊重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心怀美好,赏识孩子。

3、人性的本质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鼓励和赞美。书提到“赏识教育不仅仅是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更是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4、“奖励要注意‘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这点我是深有感触的,不均衡的奖励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奖励的渴望。

只有做到得体适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5、用仪式感擦亮一些重要时刻。

郑英老师每次接手新的班级,都会在开学报到那天让孩子们一个个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同时让每一个孩子隆重介绍其由来。每接一个新班,她都会用全班孩子的名字串编成一篇妙趣横生的短文。每个节日,她都会和孩子们带着仪式感去过,让它们成为日历上清晰的一天。每周会更换教室讲台上的鲜花……

人生是由一个又一个日子累加而成的。而生活中的仪式感为每一个普通的日子和行动,赋予了特别的意义。好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我觉得,仪式感是对生活的态度。

在《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

“仪式,就是确定一个与其他日子不同的日子,一个与其他时辰不同的时辰。”

生活中每一天的质感都决定了人生的厚度。如果没有仪式感,生活就变成了一项项生存任务,每天都只是在重复昨天,然后循环。

将仪式感用于教育,能让普通的学习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用仪式感擦亮的学习生活,能唤起孩子们对美的期待,追慕美好。

与大家分享书中我认为的最美教育箴言:

“师者,当怀一半诗心一半匠心。

诗心是仰望星空,匠心是脚踏实地;

诗心是提升境界,匠心是印证境界;

诗心是致其广大,匠心是致其精微;

诗心是向美而生,匠心是让美成真。

教师的意义在于以诗心和匠心成就教育的美,

同时成就于教育的美。”

这是多么美的见解。我确实深深地被郑英老师那种对教育挚爱的情怀所感染,在她琐碎的生活细节中总是蕴藏着教书育人的大道理。而我自己,从教15年来,我也追求这样的教育境界,只是在繁琐的教育教学日常中有时会淡化自己心中对美的追求。

掩卷而思,乃悟:只有努力追求向美而生的教育,才能把教育做得有滋有味,做真正走心的教育。用心做教育,做教育的有心人。享受教育之美,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幸,教育之幸。这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

我愿以郑英老师为榜样,用心采撷细节,不疏点滴,把教育生活过成了诗和远方,追寻美的理想,向美而生,以美育人,诗意前行!

篇六:《教育,向美而生》读后感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

寒假,我有幸读到了郑英老师的《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深深地感悟到教育“向美而生”的真谛:教育是一场美好的遇见。要成就学生,教师先要成为美善的典范,用爱的力量来塑造孩子的美,真正使教育向美而生。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有成功,有失败,更有许多困惑,直到读了郑英老师的这本书中成功的教育案例、教育策略和技巧,我才对教育的许多问题豁然开朗: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用心唤醒孩子内在的力量,帮助他们变得强大。

我们需要用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特质,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帮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正如郑英老师说的“我们需要在工作的细微处用心”。班级管理工作表面上差不多,无非就是考勤、卫生、纪律等常规工作,事实上有许多细节,不同的班主任管理起来,效果也就相差甚远。

郑英老师在书中谈到“奖励要注意‘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只有做到得体适度、恰如其分,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这一点我和郑老师产生共鸣。以往我在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也知道少批评,多鼓励。课堂上,常常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会来一点奖励,但收效甚微。读了这几句话后,我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关于奖励问题,感到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奖励的艺术。在课堂上,我一改原来的大面积奖励,只对回答问题声音洪亮,答案准确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习课上,我会对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奖励。把握好奖励的时机、方式、分寸,用爱心筑起教育之桥。

在《教育,向美而生》一书中,郑英老师分享了几个教育案例:“红孩儿”伟伟、“低起点”孩子涛涛、“芥末型”绩优生子轩等。在这些学生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班级里学生的影子。我们面对这些典型学生,最不能失掉的就是爱心和耐心,他们需要呵护,需要理解和包容,郑英老师对待典型学生的教育方法,让我很受启发,我想这些将为我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指点迷津,让学生享受教育的快乐。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郑英老师的班级也有公约。不过他们的班级公约里所写的是师生共同的信条和愿景,是指向着让孩子们向善向美的具体的做法。而且这些公约,是通过学生们的深度讨论后确定下来的,而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一家之言。而想想我们的班级公约,常常是学生商讨以后定下来的“几不准”,如有违反,将会接受什么惩罚之类的,根本没有学生的信条和愿景。而教育的意义,恰恰在于给予每个孩子以力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够享受教育的过程,感受到教育的快乐。

《教育,向美而生》这本书,让我知道教育之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不仅要能发现,还要能创造,能享受教育之美。享受教育之美是理想的教育,也是我们教育的理想,让我们像郑英老师一样,一起追寻这样的理想,享受这样的教育。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