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范文(12篇)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1 22:31:02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范文(12篇)
时间:2024-05-01 22:31:02     小编:紫薇儿

科技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结的撰写需要多次修改和润饰,以确保语言流畅、表达准确。以下是一些精心筛选的总结范文,它们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观点。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一

(一)以县区为单位整合音乐教育资源。

以县区为单位整合音乐教育资源的关键在于,需要通过县区政府统筹、县区有关部门及县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方式,科学地整合县区内的各项音乐教育资源,并利用这些音乐教育资源带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县区相关部门对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长期以来,县区的教育部门没有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音乐教育资源。因此,县政府在农村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上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县政府可以从宏观上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进行把握,积极配合县区教育部门处理好音乐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节好各方面的关系,为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县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制定相关制度,用政策保障音乐教育资源的整合。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区的有关部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到音乐教育中,将其所持有的资源共享出来,这对于提升当地音乐教师水平非常关键。第二,开办县区音乐学校,以此来整合音乐教育资源。县政府对艺术学校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共享。第三,县政府可以建立以东北地区本土文化为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机构,从而使音乐教育拥有地方特色,将本地区得天独厚的音乐资源融入到音乐教育中。

(二)促进各学校之间优秀音乐教师的共享。

优秀音乐教师的共享非常重要。首先,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学校教育经费非常紧缺,这导致了音乐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其次,各学校之间音乐教师资源分配不尽合理,存在着不均衡的现象,尤其音乐教师资源浪费的情况非常突出。针对这些情况,单靠某所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改善的,应从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解决,改善音乐教师的合理分配。由于农村音乐教师的严重不足,给各学校之间合理共享音乐教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通过共享音乐教师,不仅可以改善因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压力,还可以加强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音乐教师资源的利用率。

(一)鼓励高等师范类院校学生到农村支教。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东北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非常稀缺,许多学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与此同时,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情况非常严峻,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农村地区亟需音乐教师,而城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高校都开始扩招。各大音乐院校及地方高等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逐年增多,这些庞大的教育资源应该多为农村音乐教育服务。因此,笔者提出一个解决的思路:各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安排师范类学生到农村地区中小学进行支教,并将其作为一个考试科目。诚然,不能够要求去农村支教的学生永远地留在农村,但是只要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能够看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对音乐教育的渴望,将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事业有较大的帮助。

(二)选派高校教师为农村音乐教师进行培训。

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对农村地区音乐教师的培训。如可以利用假期或某一时间,选派学校中有资历的教师或专家为农村音乐教师开展学术讲座,也可以就中小学音乐教材开展教学研究;为农村地区中小学中比较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教师,开展全体音乐教师的培训;高校可以选派教师通过教学网络,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网络培训,为农村音乐教师传输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2.优化教师梯队,巩固教师培训成果。

第一,要建立音乐教师管理条例。各县区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认清中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组织建立相关机构指导各项音乐教育工作的进行;利用地方高等师范类院校建立科研机构,培训农村音乐教师,深层次地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第二,多渠道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水平。以高等院校为依靠,广泛举办教育专家讲座,针对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如歌曲的钢琴伴奏、排练大合唱以及排练舞蹈等,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讲解,拓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知识面。第三,广泛开设音乐教研系列实践,增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校可以派遣教师到各个中小学,深入观察其音乐教学质量,并以教学公开课的形式督促农村音乐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举行教学公开课时,农村音乐教师要真正做到“教学”,而不是当成一场“作秀”式的教学演出;并让高等院校的教授作评委,为每位参加公开课的农村音乐教师做出评价;还可以让参加公开课的教师互相交流,共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举办教学公开课要进行“说课”,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细致地编排教学进度和内容,这才有助于提高其“说课”水平。

总之,东北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缺失不仅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缺失,更是农村地区乡土文化的缺失。因此,东北农村地区音乐教育问题亟待解决。但是,良好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沟通,从而共同促进东北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二

作者简介:吴静欣,女,1977年出生于天津,讲师,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教师。

摘要:当今基础音乐教育正在蓬勃发展,音乐教师的成熟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原动力,音乐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中的相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教师的成熟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本文从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发展型教师和关注职后教育几个方面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建设提出笔者的观点和期望。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三

一、合理开发利用民族音乐资源1.开设专题讲座,或聘请民间艺术家进入高校课堂在本土音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各地区的专业音乐院校及高师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侗族大歌;福建师大与泉州师范学院正在开设南音演唱传习班;呼伦贝尔师范学院音乐系开设长调演唱大专班.江西赣州师院和梅州嘉应学院先后将客家山歌和广东汉乐引进课堂.

作者:周树德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音乐系刊名:艺术评论pku英文刊名:artscriticism年,卷(期):“”(10)分类号:g64关键词: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四

目前,在我国的餐饮市场中,餐饮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既有行业自身发展过程中伴随的问题,也有来自国外餐饮的竞争压力。

1、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缺乏规划引导,在快速发展中有盲目、无序和低水平发展的现象。尚未建立适用于餐饮业的国家级法规,缺乏系统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强制性标准,餐饮企业的标准参差不齐,内容不全面、技术知识含量低,缺乏全国统一性。

2、市场秩序有待规范。我国餐饮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执法,市场秩序不规范,餐饮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3、餐饮结构失衡。由于竞争加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大众化餐饮在一些地区发展很不平衡。行业内高档餐饮势头强劲,中低档餐饮服务明显不足。

4、产业化程度偏低。我国餐饮业总体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90%以上的餐饮企业为小企业,2007年规模最大的100家餐饮企业营业额仅占整个餐饮市场的8.5%。与国际知名餐饮公司相比,中国知名餐饮公司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和经验等差距较大。此外,餐饮业上游供货商不成熟,农业、牧业、农副产品食品初加工过于分散、生产初级,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乏高层管理人才和烹饪技术人才。尤其是厨师资格认证混乱,名师大师认证失范,出现花钱买证现象。外资餐饮企业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中餐技术、管理、服务、文化等方面人才,导致中餐企业人才大量流失。

6、中外餐饮企业竞争加剧。与国外餐饮相比,国内餐饮企业在硬件、软件,尤其是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差距较大。加入wto后,更多外资餐饮企业的进入加剧我国餐饮行业的竞争。国外餐饮企业进入中国,对我国餐饮经营理念、服务质量标准、文化氛围、饮食结构、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将产生深刻影响。而中国本土品牌餐饮走出去步伐较慢,竞争力不强。在国外,中餐企业大多表现为规模小、环境不佳、服务不到位,中餐特色不明显。在国内,中餐企业面临着外国品牌餐饮企业的挤压。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五

摘要: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但依然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资金短缺是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我国风险投资在后获得了迅速发展,但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明显。从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化,农产品本身的需求弹性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的商业机会来看,风险投资加大农村农业投资是可行的。但是,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进入农村农业领域,必须强化农村软硬环境建设。

关键词:风险投资农村经济农业。

一、农村经济现状及风险投资参与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42.8元年均增长9.5%;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64.8元年均增长10.6%;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85.6元年均增长10.5%.在看到农村经济获得发展的同时不可忽略这样一组数据:20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3566美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24320元依据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值为0.45,得出年人均纯收入约为10944元。这一数据是东部地区农民纯收入的1.6倍中部地区的2.3倍西部地区的3倍。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4倍分别为26690元和11400元。

上述数据表明,虽然长期以来国家给予农村经济发展以大力支持,但由于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农村经济依然相对落后,发展农村经济依然需要长期的努力。

风险投资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到20,中国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资本总额已达1455.7亿元。如果能够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资金引入农村经济体系,必定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事实上,风险投资机构已经关注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商机,也在相关的农业企业中投入了一些资金。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库产品cvsource统计,截至4月12日,农林牧渔行业共发生投资案例87起,涉及投资金额10.59亿美元,但平均到每年的投资额占风险投资总投资额的比重较低,且投资总额极不稳定。

二、风险投资对农村农业投入过少的原因分析。

转载自 CooCO.net.cn

(一)农村地区居民创业意识不强。

从目前的农村现实来看,农村居民整体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率低。大多数农村居民过着靠手艺吃饭的生活,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一年中难得回来几天,加上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易满足现状,很难产生回乡创业的思想。另外,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大多用于建房、子女教育及生活开支,使得即使有创业想法也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同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使得农村居民创业时有很多后顾之忧,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低,在一些创业想法面前畏缩不前。

思想意识的局限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农村潜在创业主体无法产生创业理想,因而风险投资寻找不到创业项目,从而限制了风险资金进入农村农业经济体系。

(二)农村地区创业成长性较差。

较低的创业率,并不意味着在农村地区就没有创业。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创业也有过几次高潮,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但在新的时期,上世纪80、90年代的创业路线显然是行不通的。从目前农村创业现实来看,大多仍然延续了过去的创业模式,依靠技能或有限的资本开家小店小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好的最多解决一家的发家致富,很难获得太大的成长;或者照搬先进地区容易模仿的创业模式,成长空间也不大。

由于受到受教育水平等限制,这些类型的创业一般没有高科技作支撑,也很少有富有成长空间的独特创新包含其中,创业时也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三)缺乏信息交流平台。

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对外信息交流很困难。报纸送不进来,信件寄不出去,现代网络设施铺设不到或使用率极低,有的地区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这使得这一地区的创业者很难与外界的风险投资机构联系,推销自己的创业项目,有的甚至都不知道风险投资的存在。风险投资机构也没有一个获得农村创业项目信息的有效平台进一步筛选,投资更是无法开展。

三、增强风险投资对农业农村投资力度的措施。

软环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以及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态度等。在基础设施及条件日益趋同的今天,软环境对投资的影响越来远大。要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资金进入农村,软环境方面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提高创业意识。

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以及几千年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地位,相关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浓厚,甚至存在凭手艺做工养家糊口的心态。

体现在创业方面,主要表现为,无法发现创业机会、把握不住创业机会,创业时困难重重、成功率低,创业规模层次低等。从而造成经济规模上不去,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乃至停滞,一定区域内投资项目偏少,无法吸引风险投资关注。思想上的落后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所以,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尽一切可能解决思想上的落后问题。

1.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受教育程度低是农村居民的一个显着特征。要改变农村居民思想落后的状况,必须强化基础教育,加大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适龄人口的入学率,降低失学率。不仅要推进免费的`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建议延长至),还要从失学的原因入手,建立普惠制的入学奖励制度和特惠制的优学奖励制度,促使更多的农民子弟能够享受教育福利。并且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创业教育的环节,提高农村居民的创业意识与能力。

2.加大网络建设,降低使用成本。这里所说的网络包括交通网络、电视网络、电信宽带网络等。这些网络的建设与使用方便相对封闭的农村地区与外界的接触,从而改变传统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激发新的人生追求与理想,进而逐渐改变整个农村的精神面貌,塑造创业精神。同时,这些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包含创业致富的信息,可以为农村创业,提供项目、创意参考。

(二)降低创业阻力。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创业活动都受到了高度的关注,政策上也给了很多的支持,但在农村农业方面的创业需要更多的支持。

1.土地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月1日生效,又进行修改。我国在土地使用上实施了严格的管理,县及以下行政单位没有土地使用指标。这一规定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在此不做讨论,但给农村创业的土地使用问题带来了难题。应该在农民创业活跃的区域设置农民创业园区,以满足农村创业的土地需要。当然,在园区土地使用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

2.企业组织形式。农村创业者在资金上、风险承担能力上都是脆弱的。为保障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保障创业失败后农民的正常生活,需要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如有限合伙制,一般情况下其合伙人可分为两类,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一般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承担有限责任,称为有限合伙人;另一类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只投入极少部分资金,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要承担无限责任,称为普通合伙人,亦称一般合伙人或无限合伙人。就风险投资而言,风险投资机构一般是有限合伙人,而创业企业家是无限合伙人。为促进农村农业的创业行为,在法律上可允许农民创业家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创业,以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另外,在合作制股东限制上,在有限责任公司最低资本额的限制等方面都可做适当的调整,以促进农村创业,并吸引风险投资的加入。

(三)建立农村地区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创业项目技术含量。

调查显示,进入21世纪以后,农民回乡创业步伐明显加快,回乡创业农民占外出农民的3.68%.但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创业项目集中在传统的农业或养殖业项目上,这些项目收益不高,发展潜力不大,只能保障创业者自身的生活。因此,这些项目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关注。

要想吸引风险投资对农村创业项目的关注,必须提高农村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创业项目盈利水平。建立新型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扶持盈利性农业科技推广企业的建立与发展,构筑一套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无偿服务为先导,以有偿服务为补充,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四)新建农村地区融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是一个长期问题,农村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更大。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方面做出了很多尝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但对不断繁荣的农村创业而言,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创业初期的资金需求。数据显示,自之后,投资于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越来越少,更多的投资机构选择了扩大基金规模,进入中后期投资领域。

因此,为支撑农村农业的创业行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重构农村信用体系,强化小额信贷机制和建立农村居民征信系统,构建新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二是构建农村风险投资体系,建立政策性保障性风险投资机构,服务于传统型农村创业;建立风险投资引导机制,引导风险投资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推动微型风险投资基金模式,适应农村创业资金需求特征。

(五)搭建信息交流平台。

数据显示,-年,“政府部门推荐”一直是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项目信息最主要的来源。但农村相关行政机构在创业项目的推介上显然做得不够。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创业者中,对风险投资也是知之甚少。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必须构建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平台,为风险投资机构和农村创业者牵线搭桥。

搭建风险投资机构与农村创业项目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解决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吸引风险投资对农村农业项目关注,是信息交流平台的首要功能。辅导农村创业者提高创业水平及管理水平,帮助创业者完成高质量创业计划书,是该平台的另一重要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上海市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王元等。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9[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陈波。风险态度对回乡创业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9(3)。

浦军等。发展农村创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调研世界,2009(10)。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六

idc研究表明,到2020年,全球以电子形式存储的数据量将达到35zb,是2009年全球存储量的40倍。这其中企业数据正在以55%的速度逐年增长。人们不禁感叹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

何谓“大数据”?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谈到大数据时曾说:“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通过上述的话我们可以概括出大数据主要的三个特征:量大(pb级别的数据)、实时性(更短的时间处理数据)、多样性(非结构的文档数据为主)。

以金融行业为例,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海量数据的存储以及对海量数据的查询优化。传统的数据存储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金融企业的需求,例如目前很多企业正在建设的数据中心,典型的特点是海量级(千万及以上)数据量,随着数据量的进一步增大,查询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无法响应,严重影响了业务的连续性,为企业的高效运营带来了挑战。hyperstor作为兴宇中科提供的一个操作简单的、综合的、性价比高的数据管理安全解决方案。它能够实现真正的cdp数据持续保护及实时恢复。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业务的连续性,满足了企业高效运营的需求,是理想的企业级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正是因为大数据的这些特点,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如何通过数据中心变革解决企业数据管理的问题?这一问题逐渐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其在电信、金融等“数据就是业务本身”的行业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并且已经让很多相信数据之力量的企业正在或者正准备做出改变。

hyperstor作为针对企业级数据管理存储备份的一体化数据保护解决方案已经在电信,教育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解决金融,电信等行业多年以来在系统集成、数据管理、业务整合、新业务拓展、面向客户服务以及在成本控制和核算上的系列难题,相信该解决方案将给国内多个行业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面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未来的数据中心,将是高可靠、高安全、易扩展、易管理、绿色高效、资源共享的智慧云数据中心。能够灵活支撑业务发展,实现监控可视化、控制自动化、管理流程化,并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基于优化的基础架构的管理。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优化自身it设施,实现存储容量和可用性的最大化,实施灵活性设计以支持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等相关措施来迎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七

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灾减灾和美化环境等都是森林的功能[2]。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森林的覆盖层厚,占地空间大,具有其他动植物都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地位。如果没有森林,人类将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应树立长远的发展观念,从全局考虑,完善局部,改善林业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森林资源。

全球气候的变暖,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使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应该如何保护林业,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从目前林业生态环境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还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此,为让人们的保护意识得到加强,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应积极落实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不断完善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机制。火山爆发、地陷、地裂、台风暴雨等自然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地球及相应的自然力作用导致的。而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的发生,很多是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鱼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则是由于污水污染了河流、湖泊和海洋;工厂的排气、排烟影响了大气层及气温,从而引发酸雨。这些人类活动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为此,人类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环境保护于不顾,应总结经验教训以使下一代拥有美丽、干净、纯净的生态环境[3]。

2.3多方面合作。

我国针叶林大量增加,而天然林日益削减,原因就在于人们对天然林的认识和了解不足,误以为天然林是自然生长物因此不需要计价,从而肆意砍伐天然林,且砍后用火清杂炼山,种上杉木等。目前,矿山开发、露天矿的开采混乱,征占林地现象严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这种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必须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各部门应通力合作,避免毁坏林地。无论是开发还是建设,都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对于不按照要求执行任务的,必须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予以治理。

2.4转变经营机制。

产业型和事业型是现代林业的两大类。产业型林业又被称为“商业林业”,适用于产生经济效益,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林产品;而事业型林业被称为“公益林业”,主要用于产生生态效益。当前,保护和发展林业的社会力量不多,资金投入也较少,导致林业发展出现了资产、资金和资源不足的问题,阻碍了天然林的保护。为此,应充分利用政府出台的政策优势,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加强林业保护与环境建设工作。各级政府应进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预算,引入先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林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5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所谓“科技兴林”策略,就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科技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4]。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等技术应得到相关部门的推广和应用。要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林业,各级部门应采用先进的实用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封山育林,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同时,利用技术改造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及老头林,对单一的林分结构进行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以促进林业的更好发展。

3结语。

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紧密相关,因此,应加强对林业的建设和保护来维持生态平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人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执行力度。不能片面地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这是得不偿失的错误认识和短视的行为,不值得借鉴。人们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促进林业发展,让林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与保护工作相互协调,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加强对林业的建设,健全林业建设保障制度,合理利用林业资源,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瑞林.环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蔡守秋.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3]雍文诗.林业建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4]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八

尽管在经济发挥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人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导致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环境形势的恶化。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形势来说,也不仅只有不利的影响。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同时随着学科知识的深入以及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逐步加深,环境保护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另外,在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扶植和指导下,人们在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对自然资源的科学高效利用。对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人们也通过全面科学的分析,制定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努力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对环境进行治理和改造。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环境保护工作是有着促进的作用的。

2.1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减少。

在过去,人们为了快速的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进行肆意开采和掠夺。由于当时的资源开采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水平有限,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同时,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制的掠夺,还对地质结构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大量动植物灭绝,淡水资源大量减少,土壤荒漠化日臻严重,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尽管,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确实使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也享受到了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但随着这样的经济发展活动不断进行,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减少,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阻碍是多么的大。许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某方面自然资源的匮乏,致使其难以长足的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2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纵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整个历史阶段,人们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大量有害气体排入空气中,影响着动植物的生产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大量工业污染物和废气物在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处理后就被排放到水和土壤当中,使可用淡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大量减少,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差,人们肆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垃圾,也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但这样的净化能力已经不足以完全将人们排放入系统内的污染物净化,就这样日积月累,生态系统中所沉积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越来越多,环境形势严峻。特别是近些年来,温室效应、土壤荒漠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呼吸道疾病等与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快速上升,恶劣天气出现的频率不断增长,人们的身心健康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由于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正给今后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惑。

3.1增强环保意识。

在过去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许多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所造成的。许多人对环境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缺乏相应的知识,也不知道环境受到破坏后所给自身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对环境的破坏是微不足道的,不需要对自己太过严格。等等这些错误的观念,都是环境破坏的伏笔。因此,在开展环保工作前,要着力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做起,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2增强环保监管。

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工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绿色、生态的发展方式逐渐在全国普及。但仍旧存在着一些污染排放量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环保监管工作,依法惩治这些企业,规范企业生产行为。另外,还要对社区环保、城乡环保工作进行监管,让这些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改善人居环境。

3.3提升绿色科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在绿色科技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许多先进的设备设施被投入到生产和环境治理上。一方面,这些新科技在运用到生产当中时,不仅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还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这些新科技投入到环境治理当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环境污染物,改善环境质量。

4结论。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资源的支撑,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经济发展来促进。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需要我们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九

在新时代的今天,陕西的农村教育已经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佼佼者。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陕西省从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壮大教师队伍、完善教学硬件设施等方面,积极建设农村教育。

1、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教育资金是专门为教育教学提供的专项经济支撑,陕西省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每年在农村教育上支出的财政数目日益增加。“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供给总量从的16.51亿元增至的60.23亿元,相当于的2.15倍。”[1]“1998-,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所占gdp平稳保持在1.11%-1.2%之间,20该比例增长到1.52%。”[2]2002-20,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所占gdp保持在1.25%-1.37%之间。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陕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不断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陕西农村教育在不断增长的教育经费支持下,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设施逐渐完备,营养午餐工程在农村各中小学开展,陕西农村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一面欣欣向荣的景象。

2、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强大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在改革开放前,陕西农村地区教师极度匮乏,在60年代,农村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公社派去的,这些乡村教师大部分只有初中学历,到20世纪末,陕西农村教师仍然不能够满足各地需要,为了缓解教师紧缺的局面,农村聘请了大量民办教师,但是农村教师的学历大部分依然在中专及以下。20世纪末21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一部分高学历的青年毕业生成为了农村教师的后备人才。21世纪以来,政府鼓励大学生从医从教,许多农村大学生毕业后返乡从事教育行业,单特岗教师陕西省“年计划招聘人数为3000人,计划招聘人数为4210人,2018计划招聘人数为5902人。”[3]总之,陕西农村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显著提升,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3、教学硬件设施逐渐齐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教育设施不断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远程教育的广泛推广。改革开放以来,远程教育在农村教学中推广开来,大部分农村小学都覆盖了。远程教育解决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通过远程教育,农村的孩子们也能体验城市的课堂教育,农村的教师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二、多媒体教学的推广运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多媒体教学在农村教学中大量推广运用,几乎每所中小学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以它生动、高效的教学得到了农村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三、网络信息教育设施建设。20世纪以前,陕西农村的孩子在学校是很难见到电脑的。进入21世纪以来,陕西农村中小学逐渐引进了电脑设施,引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老师,农村的学生也能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了,在互联网世界里,农村的学生也能接触学习到外面的知识。

4、多种帮扶工程进校园。

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教育实行了义务阶段教育学费学杂费全免,贫困学生实施补助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不仅如此,陕西农村教育在政府和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建成了许多教学设施工程。这包括:朱英龙先生捐赠的“秀山教学楼”、“秀山公寓”、邵逸夫先生捐赠的“逸夫教学楼”等基础性教学项目。除此而外,每年都有社会各界的爱心组织为山区孩子送爱心活动,包括:“爱心包裹”活动、“一元爱心送温暖”活动以及各大高校举办的为贫困山区孩子捐款捐物活动等。改革开放后陕西农村教育发展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改善,也体现在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上。陕西农村学校的“营养午餐”工程给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每人每天补助3元,陕西省底实现了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使家距学校较远的山区孩子可以中午留校吃上午餐,该项工程,不仅仅是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关爱,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对农村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些帮扶工程都是对农村孩子上学的鼓励与支持,为农村孩子在求学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力量。

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西农村教育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的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陕西农村教育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和农村优质教师资源匮乏问题。

1、教育取得的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在农村教育中资金投入不断增加,给农村学校引进先进教学设备并对农村教师实行去民办化政策,各种教师招聘政策为农村教育引进高质量的教师,不断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的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学历及教学技能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技能在不断增强,当下陕西农村教师的最低学历都在大专及大专以上,本科学历也占据了很大部分。政府规定各学校正招聘的在岗教师必须持有相应阶段的教师资格证方可上岗。农村新招聘的教师必须在正式从事教学工作前接受专业培训,在寒暑假,教师依然要外出学习,增强自己的教学技能。因此,当下陕西农村教师的学历和教学技能都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在不提升。第二,农村学生教育更全面。

陕西农村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响应“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农村学校聘任了许多专业的教师给学生教授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农村学生在学习上的资源不断在丰富,享受到的教育更加全面。(2)城乡教育差距逐渐减小。如何缩小城乡差距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题,改革开放后,陕西教育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辍学人数减少。改革开放前,陕西农村在重男轻女和上学不如早干活的思想影响下,农村孩子辍学率居高不下。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陕西农村基本实现了90%以上的入学率,中途辍学的人数仅极少数。二、学历普遍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农村经济得以发展,加之各种帮扶工程走进校园,农村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必要支出明显减轻,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如今,陕西农村大学生毕业的毕业总数在逐年增加,以陕南汉中某村为例,该村20考上大学的学生有46名,毕业的有39名,即使没考上大学,大部分农村学生都拥有高中学历,这较于改革开放前陕西农村存在大量文盲的状况,当今陕西农村孩子的学历都得到普遍提升。

2、教育存在的不足。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教育难点。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教育虽然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陕西农村教育又面临着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的问题,如何使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当前陕西农村教育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农村地区大量农民进城打工,但城市高成本的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使农民工没有条件把子女一并带进城市读书,大部分进城打工的夫妻把孩子交给了父母帮忙照管,有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里或让其自己生活。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自杀、被的案例层出不穷。陕西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都令人担忧。因此,如何处理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陕西农村教育面临的难题。(2)农村优质教师资源匮乏。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好的教师往往从德行、学习、生活等多方面教育学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陕西农村的教师质量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是“教师学历初中本科以上城市比农村多42.12个百分点,小学专科以上城市比农村多23.82个百分点。”[4]不光在学历上,农村教师还存在着个人生活习惯差,教学技能欠佳,教育方法不当,甚至作风有问题等现象。优质的教师,应该是具高学历、高技能、高人品于一身,但农村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老师并不多,以陕西某乡镇中学为例特级教师为0人,高级教师为2人,另一座毗邻县城的中学特级教师为1人,高级教师为4人。可见在陕西农村特级教师、一级教师在陕西农村教师队伍中仅占有很小一部分。因此,如何引进优质的师资也是陕西农村教育的难点。

陕西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陕西农村教育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陕西农村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在未来为农村教育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该做的长期任务。

1、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虽然现在陕西农村的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但是个别偏远地区的教学设施还是很简陋,进一步丰富这些地区的教学设施,完善互联网进校园,塑胶操场进校园等项目是今后农村教育需要提高的一个方面。另外,农村教育还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陕西农村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仍须进一步提升。如何引进更多的优质教师进农村,这不仅依靠农村老师自身的努力,还要靠当地政府的优良政策引进,在本地区的人才引进中,给予农村地区倾斜,同时当地政府应积极做高水平教师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下乡支援农村教育,并对于愿意去农村学校教学的教师给予优厚的经济补助。陕西农村学校在硬件和师资上都与城市教育还有一定差距,为农村教育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育公平理念下我们必须做的工作。

2、关注留守儿童成长,创建和谐美丽校园。

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教育中最大的难题。一个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的童年和青少年是不完整的。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人身安全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避免农村儿童遭受侵害,正确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活在阳光与快乐中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首先,安全问题,农村教学应针对留守儿童开展自我保护课程和知识讲座,教授他们保护自己人身安全的基本技能,最大程度减少自己受伤害的程度。其次,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心理状况两种。农村青少年在生活中往往受群体影响比较大,在群体中,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监管,更容易染上坏习惯,有的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另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往往在心理上比较失落,长期的压抑使留守儿童性格变得孤僻。针对以上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农村教师应该多关注每个留守儿童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疏导,帮助他们远离不良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

【参考文献】。

[1]杨永庚.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分配体制改革的力作――评申亚民著《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模式研究》[j].唐都学刊,2014(05).

[2]孙小丽.陕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变化分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3]陕西省教育厅[eb/ol].

[4]田民正.陕西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23)。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十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36.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有67.3%的人认为“向上流动”,28.2%的人认为“平行流动”,只有4.5%的人认为“向下流动”。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有80.2%的师范生“愿意当教师”,但“愿意去农村当教师”的仅有38%。

近几年,中央出台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落实效果明显。但不可忽视的,乡村教育仍是教育建设的一块短板。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6%的受访者反映周边或家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60.0%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队伍主要问题是教学能力不足。

家在河北藁城的赵亚兰告诉记者,她的侄女就读于镇上一所小学,也是她的母校,现在教她侄女的大部分老师也都是她的老师。“几十年了,乡镇小学教师来去总是那几位,鲜有新面孔。如果某位老师请病假,一时找不到替补的教师,只能停课”。

河北省唐山市某乡村小学教师张佳(化名)已任教逾30年,谈到学校面临的棘手困境,她表示:“非常缺老师,面临退休的老同志仍要坚守一线,工作量甚至比年轻时更大”。

调查中,75.6%的受访者表示周边或家乡的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其中,18.5%的受访者直言非常严重。15.3%的受访者认为情况一般。感觉情况不太严重和不严重的受访者分别仅为6.8%和2.4%。

赵亚兰坦言,很多教职工甚至身兼数职。“学校的老校长现在除了管理教务,还兼任音乐教师。”她还介绍,乡镇小学临时教职工招聘门槛很低,一些代课教师甚至只有初中学历,一年级还出现过学生家长代任的情况。

除此以外,60.0%的受访者认为教育教学能力不足是乡村教师队伍的主要问题。其他还有:负担重,一人担几门课或几个班(57.4%);代课教师多(54.5%);老龄化严重(50.2%);流动性高,队伍不稳定(37.4%)。

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副教授李雯认为,一方面,乡村青年教师的缺乏导致师资队伍的更新换代进展缓慢,年龄结构日益失衡,一名教师同时教授多个学科的状况十分普遍。另一方面,老教师们的个人素质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又得不到新生力量的补充,难以保障课堂质量。除此之外,乡村教师执教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生源不稳定,在工作过程中长期缺乏有效的锻炼与培训,致使其教学观念与方法日益落伍。

69.9%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

调查中,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的待遇偏低;45.9%的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未得到应有的尊重;45.9%的受访者感到乡村教学环境偏远艰苦;43.7%的受访者认为乡村教师课业负担重,压力大;34.8%的受访者认为乡村学生少,“倒逼”教师离开。

张佳坦言,待遇不高确实是多年以来乡村教师的.痛处,此外,教学设备硬件不够、自然环境差、家长对教师尊重程度不够也是重要因素。

据赵亚兰观察,学生数量不足是学校难以扩充教师队伍的原因。“只有特别调皮捣蛋的或者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太差的孩子,才会留在乡镇就读。大部分父母都想把孩子送到更高一级的城市里读书,有的在小学就把孩子送出去。”赵亚兰回忆,她在马邱小学就读时每个年级平均有三、四个班,如今每个年级也就只剩一个班了。

李雯告诉记者,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到乡村小学任教,并不只是因为工资水平相对低下,立业、成家的困难以及文化生活匮乏等因素,都成为青年教师下乡的阻力。“很多年轻人其实不怕吃苦,但吃苦之后能得到什么回报?这才是他们所看重的。在硬件条件差、学生越来越少的乡村小学教书,他们看不到工作的价值,更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前景”。她还提到,年轻人长期在农村生活,能接触到的同龄人相对较少,难以建立稳固的娱乐、社交圈子,因此容易感到与现代社会脱节,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

调查中,69.9%的受访者担忧教育均衡在乡村难以实现,61.8%的受访者觉得乡村孩子得不到及时、有质量的教育,58.9%的受访者直言人才青黄不接使乡村教育面临断流,49.3%的受访者忧虑乡村的人文素质发展。

张佳表示,有一大批老同志两三年内都会退休。“若招不到接任教师,一再使用临时代课人员任教,知识体系不够、不专业,耽误的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急需引导的孩子们”。

68.1%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在张佳看来,授业解惑、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最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眼前急需做的,就是尽快扩充人才招聘,补充新鲜血液,同时可让老同志做些力所能及的指导性工作。同时需加大财政支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李雯认为,改善乡村教育问题,需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改善乡村的人文环境,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亟待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实践系统化的改革措施。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教学理念与方法的培训。

她还表示,促进教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建设,对资源进行分科目的细化整理,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先进教学方法与材料的共享也是重点。“另外,可以以城乡中小学一对一帮扶项目为纽带,为乡村师生打造了解现代化教学的平台,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

如何扭转乡村教师队伍尴尬棘手的现状?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其他建议还有:给予乡村教师更多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63.6%),有效解决农村教师社保和住房问题(48.3%),探索建立“定向培养”制度留住人才(46.5%),逐步破解当地经济发展困境(43.0%),调整提高基础教育教师工资待遇(38.8%)。

本次调查中,00后占0.4%,90后占25.3%,80后占55.0%,70后占15.5%,60后占3.3%,60前占0.6%。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十一

农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提升我国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这是切实解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发展之基础,同时也是判断我国农村社会不断进步与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还相当薄弱,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层面,也就是农村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当薄弱,乡镇和村级管理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当薄弱。为了转变其思想观念,提升农村总体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应当考虑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要强化对乡镇管理者。

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知识上通过宣传教育,运用乡村法律大讲堂、环保法律法规宣传等多种方式方法,邀请环保部门以及普法机关送法下乡和送知识下乡,结合被动式学习与主动式学习,将单一强制性学习方法转换成为多种学习方法,让广大农村管理者能立足于学习法律法规以及环保知识,实现有效转变思想认识和牢固树立起生态环保意识之目的。

(2)要明确创新。

对于广大群众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思想转变的作用,一定要以知识掌握为其基础,运用生态环保知识之普及,可实现人的思想意识之转变,并且最终切实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传统意义上的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的形式太过简单,成效也不够显著,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农村群众的生活习惯,有针对性地实施环保知识宣传以及普及。可依据各地文化习惯与生产、生活特点,在全面实施宣传教育的基础之上,应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所有能够运用的媒体方式,全面运用声、光、画等多种方式,把生态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与科普知识、戏曲、杂技表演等演艺活动加以结合,积极宣传农村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从而让人民群众能够在观看中进行学习,在品味之中进行学习、在快乐之中进行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有效转变人民群众的思想,从而营造出人人都讲环保的良好环境,形成能够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极佳群众基础,并从长远的目标上形成农村生态环保之心理屏障。

(二)应用行政、经济及法律等手段创建。

农村环境监督机制依据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始终坚持环保优先之原则来进行农村环境的综合性整治。应当以农村环境规划为其基础,全面吸收一些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之教训,全力抓住规划这一重点,将其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之转变、乡镇布局与村庄建设规划的结合,制定完善环境规划,实施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工程。应当以农村小康环保计划为主要载体,从而建设一大批适合于各地新农村环保和建设的重要的示范性工程。应当以实施环境优美乡镇与村庄建设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一大批具备良好基础、雄厚实力、生态环境良好的村镇能够先达到新农村保护之要求。应当采取规模化畜禽养殖的整体污染整治为主要方向,科学地划定禁养、限养以及养殖等各种区域,规模化养殖场一定要综合运用与处置畜禽的粪便,并且在土地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予以还田。一直以来,我国环境政策上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不够重视,因为政策上存在缺失,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突出表现为城市中心主义之特点,目前污染防治的法律重在城市环境保护,具体适用于农村地区环境建设的专门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法律法规建设,持续健全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工作体系。

如今,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十分重要的职能之一,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重视,并且积极履行好自身职责。但是,我国环境保护在部分官员们的眼中始终是发展过程中的次要问题,为了政绩。一部分地方不惜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盲目地追求所谓的gdp数字的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就会深受影响,以至于国家的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1)各地各级环保主管部门。

应当逐渐将工作的重心从城区拓展与延伸至郊区和乡镇。要把城市的近郊和偏离远乡镇等地区全面纳入到本地的环境保护规划范围之中,并且要确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各项目标、措施和实施办法。要全面改革当前的环境管理方式,健全完善本市区域内的环境管理部门,可以设置直属的环保部门的派出机构,对于外来污染企业则应当以环保“三同时”管理为基础,严格把握好审批关,切实防止出现污染的转移。

(2)应当在全面考虑理顺环境行政管理机制的基础上。

更加坚决地实施生态环境地方行政领导责任体系。要将生态环保列入到对本地区各乡镇领导实施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切实推动当地生态环保的关注程度,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作出极大的贡献,让辖区之中的生态环境在任期之中能够得到很好保护或得到显著改善的行政领导人应当给予相应的表彰与奖励,而对违反生态环保者则要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严肃的查处。

对于本区域之中的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治理,并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有鉴于此,更好地保护我国农村环境,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存条件,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秦晓海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农村教育的发展策略篇十二

摘要:从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