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4篇)

最新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9 18:05:48
最新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优秀14篇)
时间:2024-08-19 18:05:48     小编:温柔雨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一

为全面了解当前我市再就业职业介绍情况,进一步做好再就业职业介绍工作,9月至11月,市人社局通过走访问卷、跟踪访查和电话、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市区再就业职业介绍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

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管理机构为主体,公共职业介绍、公共就业培训、基层平台为载体的组织架构,全市22个街道、37个镇、 210个社区及部分村委已建立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各级公共职介机构发动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全面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等措施,走访困难家庭,组织专场招聘会,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1.街道社区提供的就业岗位质量有待提高。

2.就业岗位的匹配性有待加强。

3.就业扶持力度特别是创业扶持力度有待增强。

1.加大对社区就业创业的投入,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让社区能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职业指导,帮助失业人员了解职业状况,掌握求职方法,增强择业能力。

2.通过多种渠道开发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定期为社区内劳动者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让更多的人通过公共服务尽快实现就业。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二

xx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xx年国发3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把统筹解决农民工问题作为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突破口。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引导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功能完善、平等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针对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就业不充分和城镇就业矛盾突出的现状,坚持城乡统筹就业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出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各乡镇、部门始终高度重视城乡就业工作,将其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和谋划,全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强化组织引导、完善就业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就业规模的扩大和就业结构的改善,同时注重以创业带动就业,放手开展全民创业活动,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了全县城乡就业工作扎实开展。特别是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县就业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劳动保障部门和就业服务机构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判断形势、认真履行职责,全面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公益性岗位开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各项工作,保持了我县就业形势稳定。截止xx年底,全县从业人员总数为3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43%;城镇新增就业2.8万多人,下岗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以内。今年,我县新增就业6798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29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1231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2085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2亿元。“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一)初步建立管理城乡就业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和管理城乡就业工作。

近年来,我县把做好统筹城乡就业作为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完善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解决就业问题摆上重要位置,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劳动保障、财政、工商、国税、地税、建设、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城乡就业工作中的责任,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在做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二是建立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将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基层和相关部门,并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促检查。特别对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城镇就业和降低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每年初,县里把全县城乡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下达到28个乡镇、街道和15个县级部门,出台对部门和乡镇、街道城乡就业工作的考核办法,将城乡就业工作纳入了全县各乡镇、部门年度工作政绩目标考核范围,形成了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工作态势。

(二)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城乡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服务。

在统筹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组织体系。我县现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家,有教职工440人。培训工种主要以电焊工、车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汽车驾驶员、汽车维修工、计算机操作工等为主。近年来,我县围绕促进城镇就业由数量型向素质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建立了面向全体劳动者的培训制度,并结合实际,开展对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以及“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的创业培训,促进了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水平的全面提高。三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近1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3560人,创业培训250人。今年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采取“政策、师资、设备”进乡镇、村社的培训模式,使2300名学员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培训服务。

(三)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得以提升。

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布局,建立健全街道社区和乡镇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服务延伸到乡镇、社区。一是实现乡镇、街道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全覆盖,形成覆盖全县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就业服务机构大力开展职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岗位、政策援助、社会保障服务和更新观念进社区的“六进社区”活动,成功介绍1676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98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2243名下岗职工到金龙工业园区企业就业。二是积极创新,构筑“用工地、本地政府、农村”三方就业服务体系。如在温州、新疆等用工地成立劳务管理服务站和流动党总支,在广东东莞等农民工集中地聘请有丰富社会资源的当地人或本地务工、创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提供用工信息,实现供求对接。同时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积极发挥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作用,加大与劳务基地用工企业联系,组织专项培训与劳务输出。三是今年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服务空间。多方筹集资金80余万元,在全县28个乡镇、街道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市、县、乡三级联网运行,统一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和工资指导价位,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据统计,全年通过信息平台收集发布用工信息480条,办理用工登记17500人次、求职登记14000人次,开展职业指导16000人次,通过该平台顺利实现就业5238人。

(四)初步完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是建立“零就业家庭”和“零转移家庭”动态消除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我县已成功创建44个充分就业社区,占社区总数的比重达到77%。对就业困难群体尤其是“双零家庭”的就业援助,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实现“三及时”,即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及时消除,建立“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的动态管理、动态援助的长效机制。全县首批367户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117户农村“零转移家庭”全部消除,并实现动态消零目标。二是大力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实现就业。通过提高就业补贴标准、保留部分专项社会救助、对拒绝培训和就业的实行分次核减低保金等措施,增强政策吸引力,引导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放弃低保实现就业。全县投入45万元促进620人次低保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扩大就业。8917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到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其中315户338名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享受税费减免165.5万元,519人办理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2322万元,179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行政性收费减免89.3万元,1641名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工商行政性收费减免89.2万元。特别是加大了社保补贴落实力度。鼓励用人单位与“4050”等就业困难对象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对其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政策要延长到退休。对灵活就业人员中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4050”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也延长到退休。四是特别是针对当前城乡就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县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三年来,全县再就业资金使用额为2661万元;共为11796人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300万元;523人次享受低保就业补贴36万元;发放岗位补贴45万元;职业培训补贴人数669人,支出资金33.7万元;4117人享受免费技能鉴定补贴。全县累计为921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578万元,带动1.2万人就业。五是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我县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并将xx年确定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年”,积极搭建各种就业创业平台。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送岗位进校园现场招聘会等方式,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就业。截至目前,我县已建立11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300余个,接收见习毕业生199人。

(五)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大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

我县创新工作方法,狠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了劳务经济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积极拓展县外就业基地。加强驻外劳务办事机构建设,增进与县外劳务输入地区的劳务协作,及时掌握输入地区用工需求动态,促进农民工有序外出就业。做大做强季节务工。在搞好以赴新疆摘棉工为重点的季节性务工的同时,拓展季节性务工渠道。xx年以来,全县1.2万人次农民工赴疆拾棉,挣回劳务收入近3500万元,人均创收近3000元。今年5月,我县依托外派劳务输出居全市第一的发展基础,成功创建重庆市首个国家级外派劳务基地县。以此平台,上下联动,内外协调,成功引导近5000名务工人员赴新加坡、日本、安哥拉、利比亚等国出国务工,外派劳务输出年增长30%,外派劳务遍及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个行业(工种)。二是挂牌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积极依托我县金龙工业园区a区,首批挂牌成立了重庆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截止xx年11月止,我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入驻园区的企业累计达到了181户,其中,入驻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数67户,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17550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现已初具规模。我县利用优惠政策,如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由县级财政安排再就业基金予以80%的贷款贴息,给予农民工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补贴等;对安置返乡民工的企业实行岗位补贴和再就业税费减免政策,吸纳(安置)农民工在80人以上的重点企业提供再就业贷款,并予以贷款贴息支持;在创业用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就业扶持等方面鼓励和扶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今年,通过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解决一批,发动46家骨干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招聘一批,召开恳谈会引导返乡民工与园区企业对接吸纳一批,通过“1258266”专用信息平台向民工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一批,“四个一批工程”帮助7974名农民工实现再就业。

近年来,我县就业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当前在推进城乡就业创业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具体困难和问题。

劳动力素质不够高,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一是就业观念滞后。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农村部分农民“小富即安”,仅满足于农闲时做临工、打短工,有的害怕外出务工上当受骗。二是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在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40%;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近70%。三是职业技能较弱。求职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不少求职者只能找体力岗位就业。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我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的问题十分突出,难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出现了“有劳动力难就业,有空岗位难招工”的现象。另外,针对市场用工需求和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特色,打造劳务品牌不够,致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竞争力较弱,劳务输出的规模不够大。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需求空间有限。一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不够快,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我县生产总值和增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增速,虽在县内纵比创造了历史新高,但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中横比,其总量和增长速度仍然偏小偏慢,新增就业岗位不够多,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二是能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欠发达。在现有规模以上的近200户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其从业人员也不足xx人;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空间不足。三是新增劳动力成上升趋势,就业压力加大。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虽逐年减少,但隐性失业而未登记人员远高于登记失业数,加上逐年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人员,就业的压力仍然较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在农村还将不断产生富余劳动力,需转移进城务工的人员大量增长,可供就业的空间有限。

市场培育不够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滞后。一是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机制不健全。全县没有专门的驻外劳务机构,个别民办中介组织运作不规范、诚信度差。二是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机制不完善。城乡劳动力资源、培训、输出网络一体化建设滞后,劳动者求职与企业用工信息渠道不畅,有效组织化程度低。三是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现行户籍制度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制约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社会保险参保率低,覆盖面窄。进城务工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比例极低。四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合法权益还不能得到很好维护。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一些企业为保生存,以降低或拖欠工人工资、延长劳动时间等方式减少损失,损害农民工利益,导致农民工就业更加困难。农民到企业务工,但由于就业不稳定,除用工单位不愿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外,务工者参保的积极性也不高,中断缴费者众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允许异地转移,而且大部分农民工认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短时间内不会受益,因此不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其他如医疗保险、社会福利设施、教育条件、就业要求等方面的制约,均不同程度对农民具有排他性。

加快推动和促进全民就业创业,是应对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就业工作水平,不断满足城乡群众就业需求,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全力营造促进城乡就业的浓厚氛围。我县在就业文化培育、就业环境改善、就业要素激活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举办就业创业事迹报告会、讨论会等活动,引导城乡居民树立新的就业创业观念,增强就业创业信心,特别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求高求稳的就业观念,倡导大学生在就业时不等不靠、不挑不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搞好有关就业优惠政策的宣传,真正使各项优惠政策深入人心。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选树就业创业典型,进一步激发全民就业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搞好信息服务。继续完善政府、专家和创业者“三位一体”的项目谋划推介机制,筛选、储备、发布、宣传一批投资少、风险小和效益好的创业项目,广泛与创业者进行对接。要优化创业环境。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全部放开,鼓励各类创业主体领办和创办经济实体。着力完善银企对接平台,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创业的信贷比例,对信誉良好、还款及时的企业及个人,在贷款额度和期限上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创业融资难题。

(二)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最终都要依靠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坚持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并举,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统筹考虑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革开放与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积极包装项目、培植产业,以加大项目建设扩大就业总量。继续加强对企业指导、协调和服务,特别是强化工业生产组织,采取得力措施,尽量使企业不减员、少减员、不停产,对已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妥善处理好人员安置问题,确保就业形势稳定。要充分发挥服务业促进就业增长的“蓄水池”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保险、餐饮娱乐、物流连锁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带动就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着眼于促进城乡统筹,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合理流转。

(三)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城乡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当前要结合形势发展和我县实际,突出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带动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实现全局性突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着眼提升大学生就业理念、拓展就业渠道,搭建起大学生、创业导师、用人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的桥梁;抓好村官和到乡镇农技、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大学生的管理服务,优化农村乡镇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农村乡镇人才队伍”建设计划稳步实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工程”,加强对已挂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为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困难人员实行重点帮扶方面,要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积极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在加强对农民工扶持方面,要增加培训补贴额度,新建项目开发的岗位可优先提供给本地农民工,同时加大对进城农民的政策扶持。

(四)认真组织开展好就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关键。当前要进一步整合农业、劳动、教育等有关部门培训资源,整合公办、民办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资源,整合社会各类培训项目,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特色,逐步建立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补贴式培训,开展实用性强的技能储备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不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提高培训质量和层次,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改善培训设施,突出抓好技能能力的提高,使就业者能够掌握多种职业技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复转军人、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三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通过本次实践调查,我们进一步了解分析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一、就业形势分析。

1.金融危机下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但半数以上认为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2.大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上已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向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大学生对于自身所欠缺的素质,9.75%选择基本解决问题的能力;13.07%选择沟通协调能力;13.28%选择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30.08%选择相关工作经验或实习经验;22.2%选择专业知识和技能。

3.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自身周围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低于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大学生认为目前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偏低,形势不是很乐观,大部分人认为就业率在70%以下。

二、就业倾向分析。

2.大多数大学生想过自主创业,但资金和经验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在自主创业这个问题上,70.12%表示想过自主创业,但是资金和经验仍是制约大学生自主创新的.主要瓶颈,占65.56%。

3.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愿意参加苏北志愿者服务计划及报官在对于官的选择上,5%的大学生已官考试;57%有意向朝官方向发展,但自身条件不够。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三、就业工作指导。

1.在校期间对大学生工作影响最大的教学环节是社会实践。71.78%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对工作影响最大,55.87%认为专业知识很重要,23.65%选择了职业资格认证,选择基础理论、毕业设计的分别占9.54%、6.43%,6.85%认为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

2.对今后就业最为重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还是社会交际能力,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是就业面试的指导。这表明现在的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发展。

3.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

67.01%的大学生觉得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而不太确定是否重要占了18%,有将近十分之一觉得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要,没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占5%。

4.54.3%的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5.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还是人才招聘会。

23.2%的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或院系就业信息栏;26.1%认为是人才招聘会;5.6%认为是学校就业网;也有少部分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得。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扩大大学生就业,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第三,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鼓励大学生,并为其提供专业指导、市场分析等服务。

2.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必须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

(1)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

(3)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新时期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另外,良好的目标意识促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资源进行有益的活动。在高等院校中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就业指导体系,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就业指导。

(4)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

4.大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除此以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和地理位置等。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第五,先就业后择业。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5.用人单位:科学用人,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其次,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

总结:

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政府应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四

就业观是人们对与就业有关的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就业观是指求职者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为前提,在客观评价自己,理性认识就业环境的基础上,指导求职者职业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需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通过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积累,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及时掌握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状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大学毕业时诸多就业问题,非常重要。

本报告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方面文献的分析和解读,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嬗变,以及调查现代大学生对目前就业状况的看法。

我国大学生就业经历了一个由国家“统包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嬗变过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学生择业实行的基本上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模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分配无须自己多操心。这种体制使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实现充满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师、科学家、作家、记者或干部等。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因为这是“铁饭碗”,没有“风险”。

19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动和社会利益群体的重新分化,大学生那种安稳守成的择业观正在被挑战的、自己创新的风险择业观所取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人们开始在市场大潮中追求自己价值,社会观念逐渐商品化和个体化,大学生择业开始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兴趣,原有的“统包统分”观念逐渐淡化。调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选择“收入高,但有失业危险的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已逐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

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部分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1)由一次就业转变为多次就业,自主择业转变为自主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为63.15%,选择“继承父业”的比例几乎为0%,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6.32%。(2)关于“自主创业”,认为“可以尝试”的比例达到了58.1%,认为“可行”的占28.2%。(3)大学生创业观念得到加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1世纪出现的就业高峰导致大学生择业越来越困难,许多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创业来解决工作问题,这种转变与其说是一种就业观的转变,还不如说是被“逼上梁山”后的无奈之举。当然,社会环境的转变和个体的这种行动趋向极大相关,这种“权宜之计”逐渐使社会大环境提高了对创业的认同度,促进了创业的升温。

1980年代,大学生首选的行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企业,这主要基于对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考虑。因为这种单位没有风险,是大家都认可的“金饭碗”和“铁饭碗”。这时中国虽然已经启动市场化改革,但是各种体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计划体制几乎一样,平均主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于是大家纷纷迫求稳定的职业,而不是有挑战性的职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定,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三资企业”开始成为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工作单位。

1980年代,大学生就业首先看重的是职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对口,对薪资没有过多的考虑。1990年代初以来,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标准是经济待遇,薪资期望最高达到六七千,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对薪资期望也发生了一些改变。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薪资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xx元/月,就业心态趋向理性化。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水平比较符合市场的实际水平,94.65%的大学毕业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标准在3000元以下,与温州苍南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0xx元/月基本一致。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已趋向理性化,对于能发挥自己才能、适合自己个性、有发展前景的就业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比较健康。对于月收人达不到期望值的岗位,为了能锻炼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愿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日渐趋向成熟。

20世纪五六十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典型表现为:“我是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20世纪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学生就业时充满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义激情。1990年代,大学生就业时首选地域一般都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1997年上海市4.5万名大学毕业生,其中有2.1万名学生在上海就业,有2500名学生在江苏就业,有1700多名学生在山东就业,有1600多名学生在广东就业,有近700名学生在福建就业,有近1000名学生在北京就业,在这些地区就业的学生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66.67%。对杭州大学生的调查也显示,关于“您期望选择的工作地域”,“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分别以91%、87.6%及62.7%居于前三位。因为在此时,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因为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经济的竞争力和活力不断加强,与此相随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收入也水涨船高。另外,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才自由流动的空间开始增加,于是,大学生就业“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在改革开放10年后达到了高峰。

但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大学生择业的首选区域不再集中于东南沿海,开始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调查显示,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78.95%的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开放地区工作,10.53%的大学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区大中城市工作。这说明,虽然沿海发达地区生活、工作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但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中西部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地区。一些大学生偏向于去中小城市工作,机会多,生活成本低,且压力也不大,大学生就业呈现出更加理性化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增强,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基层就业。

1.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比较悲观。在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中,56%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估计悲观(主要是受目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的影响),反映出大学生对未来的迷茫和缺乏信心,需要学校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以帮助他们渡过茫然困惑的时期,顺利实现由学生到社会成员的角色转变。调查还发现,对就业形势悲观的学生中有47.34%的人认为是由个人心理压力过大引起的。而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36.72%的学生选择向朋友倾诉,高达56.30%的学生却选择了默默承受,这明显不利于压力的缓解和身心的健康。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缺乏自己调节的能力,没有找到正确的缓释压力的方法,另一方面则说明学校的教育做得不够,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还没有真正走进毕业生,没有发挥出应该起到的作用。

2.大学生择业方式多种多样。调查中发现,人才中介、熟人推荐、毛遂自荐、上网、被分配、招聘会等多种找工作的方式都是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方式。结果显示,学生均把参加招聘会、人才中介、上网作为自己喜爱的找工作方式,被分配的选项无人问津。可以说明分配这种方式不再具有吸引力,坐等分配的思想已被双向选择、竞争观念所代替。从另一项关于就业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自主择业越来越被毕业生们青睐,70.95%的毕业生都认为应当自主择业,16.02%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仅有13.00%的学生选择靠学校老师推荐及父母包办这种择业方式。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加独立自主,积极开创自己的人生。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给予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指导,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措施和多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生认为就业难并不是不可解决的,解决的关键在于调整期望值;36%的学生认为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最为重要,但仍有超过54%的学生认为没有具备职场的核心竞争优势;还有32.60%的人认为毕业学校名气更具求职优势,对名校的推崇是大一学生的8倍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观念年级差异显著。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五

每年七月大批的应届毕业生走出学校大门,挤上就业的独木桥。的高校毕业生达超过了600万人,比增加50多万人,按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年内有180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而在,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31万人,比增长了20万人,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1日,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74%,和去年基本持平。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示也在不娄提高。对于高校和当代大学生来说,必须认清就业形势,调整自身,以迎接压力和挑战。

为深入了解邢台学院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在文秘方向(办公秘书、各类助理、企划文员)的就业情况,从而明确我校秘书人才培养方向,以更加合理地以市场为导向,健全我校专业分配机制,并为引导我校文科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力提供依据,我于20年初在邢台学院做了毕业生文秘方向就业情况的调查,以此来观看本届毕业生今年的就业情况。

二、调查方式。

为了真实而又全面的反映就业情况,我从企业和学样两个方面着手,采用的是走访并查阅往年的就业资料的形式来调查就业情况。此次调查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招聘文秘的数量;单位对文秘人才的学历、性别、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办公自动化、外语等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文秘专业的了解情况。

三、调查数据及情况分析。

在用人单位方面,我调查分析了我们学校的招聘会,前来招聘的公司中调查情况如下:

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共87家,其中有文秘类职员需求的共17家,占总数的19.54%,共计30名左右(特定要求女生共4家)。

在学校方面,把年的就业情况做为例子,调查情况如下:汉语言本科(含专接本)毕业生人数190人,已就业人数为145人,就业率为76.32%;文秘教育本科毕业生人数为61人(含专接本),已就业人数为49人,就业率为80.33%;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人数为44人,已就业人数为40人,就业率为91%;专科文秘(涉外方向)毕业生人数为38人,已就业人数为36人,就业率为95%。

毕业生人数。

签约人数及所占比例。

汉语言专业。

190。

145(76.32%)。

文秘教育专业。

61。

49(80。33%)。

文秘专业。

44。

40(91%)。

文秘(涉外方向)专业。

38。

36(95%)。

总人数。

333。

270(81。08%)。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文秘行业近两年来,市场需求增加,毕业生就业空间广阔,但是用人单位要求参差不齐,性别要求及专业限制较大,而且毕业生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还存在很多缺陷,学校的教学方式也有待改进。总体情况是男生就业情况略好于女生,汉语言专业好于其他专业。但是由于专业局限性和文秘行业要求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竞争优势在不断减弱,来自其他文科专业的压力和挑战也在不断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四、面临的问题。

文秘行业就业形式的严峻性,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和调查过程中与各方面(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老师、应往届毕业生)的交流,发现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心理障碍,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心理,表现为不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或者恪守陈旧的就业观念;对自己的前途没有合理规划,坐失机遇。

2、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就业信息缺乏,面试技巧有待提高。

3、学校方面在课程方面过于注重系统性,理论性,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用性和技能性。

五、对策及建议。

秘书部门是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单位的窗口,秘书能力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形象。对此,社会用人单位、劳动部门以及高等院校都应当引起重视。综合本次对文秘专业就业情况及对本校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深入考察,通过对调查反馈的材料的综合与分析,我有以下认识和建议:

1、高校方面:

(1)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化课程内容,聘请在职的有经验的秘书作实训指导师,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向秘书专业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2)作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扩大就业空间,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秘书人才。组织尚未签约的同学召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就业情况,当好毕业生的就业参谋,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3)培养中文功底、秘书技能、经济业务、外语水平“四合一”复合型专业的通才,加强对英语及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办公自动化。

(4)完善文秘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有的放矢,精心设计一系列职业认识,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2、学生方面:

(1)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树立“是金子就会发光”的信念,不断充实自我,历练自己,伺机而动。

(2)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各方面能力。关注时政要闻,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培养谋略和辅助参与决策意识;培养举特长,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处事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沟通表达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注重自身形象气质,提高亲和力。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稳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考虑到西部去,到基层到;继续深造,考研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力更生,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拓自主创业之路。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六

2004年以来,开展创业培训5278人,其中有2538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0189人;开展农民工创业培训240人,成功创业89人,带动就业442人。

(一)完善工作制度,注重政策引导。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创业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需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潜在就业群体向产业工人转化,淮北市大力实施“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工程,不断健全完善创业培训政策体系,并结合市情实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学员组织报名和建立健全后续服务工作体系的通知》、《关于对创业培训教学点教学及后续服务工作督查考核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促进淮北市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关于成立淮北市创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的通知》等文件,在推广创业培训目的、参加培训对象、创业培训工作及后续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逐步形成了以培训促创业带就业的政策体系。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创业培训组织机构。为对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组织领导,淮北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副市长任组长,市劳动保障、财政、农委、工商、税务等14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淮北市创业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业培训组织机构建设,先后成立了淮北市创业培训中心、淮北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同时,淮北市在创业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省厅“六个统一”模式组织培训,要求报名参加培训的学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和创业能力,坚持做到每天由学员对当天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制定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包括组织报名、实施培训、后续服务等“一条龙”服务措施。

坚持不定期、不定时进行巡查,强化监督,进一步提高了创业培训质量。通过以上科学管理、指导与努力,淮北市创业培训工作近年来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肯定与认可,2007年淮北市劳动就业管理局被国家劳动保障部、syb创业培训国家项目部评为全国创业培训先进单位;2008年淮北市被列入全国一百个创业培训重点联系城市之一;2009年淮北市被列入首批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试点城市。

(三)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培训服务功能。近年来,淮北市创业培训工作逐步将培训对象从下岗失业人员进一步扩大到城市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各类城乡劳动者。并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要求,建立了淮北市职业技术学院、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干校、濉溪县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等6个syb创业培训教学网点。

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强化培训服务功能、提高培训服务信息化水平、构筑社会化培训服务体系,建立了围绕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等“八位一体”的创业服务机制。同时,为积极满足市场培训需求,淮北市启动实施了“创业扶持工程”,不断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和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积极组织引导培训后的学员入驻创业园区。目前淮北市建成3个创业园区和5条再就业一条街,并对入驻创业者给予“开业不登记、经营免四税、管理不收费、房租给优惠”扶持政策;相山区凤凰山工业园的市级创业基地和濉溪县临涣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已正式投入使用;濉溪县刘桥镇、南坪镇的农民工创业园区正在筹建中,预计下半年能正式投入使用。

(四)搭建创业平台,不断畅通全民创业渠道。一是广泛收集了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项目,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分别建立了创业项目推介园和创业项目推介室,为创业培训学员搭建创业项目推荐平台,及时为学员提供创业项目。二是将培训后学员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由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采取上门咨询等多种形式,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强化社区跟踪服务,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学员情况回访和跟踪服务。

三是成立了淮北市创业者协会,举办创业成果展示、创业企业联谊会、创业项目大赛及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创业学员搭建一个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和相互沟通的平台。四是聘请工商、税务、财政、企业管理、法律以及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专家和教授,建立了淮北市创业培训后续服务专家志愿团,并坚持每月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2次创业咨询服务活动,及时为创业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指导服务。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七

7月18日,滴滴出行发布的《移动出行支持重点去产能省份下岗再就业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止5月底,滴滴为国家去产能计划中的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提供了388.6万就业机会(含专快车和代驾)。而其中来自去产能行业的滴滴司机为101.9万,这相当于这些省份的滴滴司机,每4个司机中就有1个是去产能行业职工。

根据国家去产能计划,《报告》选取了17个重点去产能省份的30个重点城市,抽取这些城市的滴滴专快车和代驾司机352,788人发放线上问卷,回收40,375份,有效问卷40,320份。

根据问卷分析,重点去产能省份钢铁行业滴滴司机为21.9万,煤炭行业滴滴司机为31.1万,煤炭钢铁行业滴滴司机共计53万,占今年中央煤炭钢铁去产能安置职工人数的60.2%,占中央十三五期间煤炭钢铁去产能安置员工人数的29.4%。

此外,在去产能行业滴滴司机中,除煤炭和钢铁行业外,还有48%的司机来自纺织、化工等其他传统落后产能行业。

在这次调研中,去产能地区的司机的地域分布为:除东部占比8%外,其他地区的占比较为均衡,其中,28%(108.8万)位于西南部,26%(101万)位于中部,西部和东北三省各占19%,各有73.8万。

《报告》认为,进一步将不同区域的司机总量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指标对比,可看到较为明显的趋势:在经济表现不甚理想的地区,滴滴司机数量反而更多,可见滴滴为相对不发达的去产能省份提供了更多就业支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呈现出一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

调研发现,去产能行业滴滴司机占比较大的省份为内蒙古、山东和河北,占比超过35%(分别达到38.5%,36.2%,34.9%),也就是说,5个司机中约有2个来自去产能行业。

进一步聚焦来自煤炭钢铁行业的司机,可以看到:山西(大同、长治、吕梁、晋城等地)、四川(攀枝花等地)、黑龙江(鸡西、鹤岗等地)的煤炭钢铁司机占比最高,分别可占到这些省份滴滴司机的28.5%,24.8%,20.3%。而且,山西、四川、黑龙江、宁夏等地的去产能司机大多来自于煤炭钢铁行业,最高占比可达87.5%。

从煤炭钢铁行业司机占比最多的城市排名来看,钢铁产业的司机占比最多的五个城市是辽宁鞍山、四川攀枝花、山东莱芜、河北唐山、吉林通化,它们是鞍钢、攀钢、莱钢、唐钢和通化钢铁的主要所在地。而中国绝大部分钢厂都拥有一个沉重的职工队伍:河北钢铁集团有职工14万人;武钢、鞍钢员工均超过20万人。其分流压力大,例如攀钢已经确定在20分流1.5万名职工。

《报告》介绍,根据统计,这些来自去产能行业的滴滴司机中,有14.6%(即15万人)已从这些企业离职转而全职开滴滴;有85.4%(即87万人)在平台上兼职开滴滴。

《报告》还介绍,在去产能行业全职司机中,有77.9%的司机原月收入在6000元;其中,这些去产能行业司机原月收入在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的占比最大,分别为25.5%和22.8%;原月收入在50006000元的占比为15.5%,20003000元的占比为14.1%。

在去产能行业的兼职司机中,有66%的原工作月收入在20005000元之间。其中,原工作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兼职司机占比最大,为25.9%;其次是20003000元,占比为21.5%;再次是40005000元,占比为18.8%。

从滴滴平台上这些去产能行业司机群体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到,79.9%的司机为70后或者80后,这个比例在煤炭钢铁的司机中为81%,总体来看,煤炭钢铁行业的司机年龄整体大于整个去产能行业的司机年龄。此外,90后的去产能行业司机也开始占到10%以上的比例。

《报告》认为由于传统行业的不稳定,很多人开始愿意尝试其他的发展道路,而移动出行门槛较低,就业形式灵活,成为他们最易于实现就业转型的选择。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八

被调查人:xx。

调查日期:2014年10月

调查人:xx。

报告人:xx。

xx公司前身是武鸣县乡镇企业——xx县xx淀粉厂,原建设单位为xx,于1994年经xx批准立项、xx环评批复而建设淀粉生产线和酒精生产线,2007年8月xx公司整体收购了该厂的全部资产。

xx公司成立于2006年2月,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地址位于xx镇xx村,是一家专业生产食用酒精和淀粉制品的企业。法定代表人:xx,股东xx占公司60%的股份,股东xx占公司36%的股份,股东xx占公司4%的股份。公司下设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市场部、车间等内部管理机构,总经理xx,现有职工xx人,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占30%。

2009年公司被评为xx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被评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2009年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并经xx市工信委、xx酿酒协会、xx局进行产能核定,xx号文件《关于xx公司食用酒精生产线符合产业政策的函》批准生产。

2013年末公司总资产151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768万元,占地面积77亩。公司成立之初至2012年期间依靠xx镇丰富的木薯资源,引进国内外的工艺技术进行食用淀粉和酒精生产,所产“xx”牌食用淀粉及酒精,应用于造纸、粘合剂、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主要销往xx、xx等地。

质燃气的厌氧系统项目建设,25t/h混烧甲烷的生物质节能锅炉项目建设、年发电量1080万度的蒸汽发电站项目建设、年产1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建设、1万亩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等。但自2012年以后,当地木薯种植锐减,公司木薯淀粉生产线停工。公司于2013年至2014年投入资金八千多万元对食用酒精生产项目进行了技术改造。目前,项目已竣工投入生产。

xx公司提供了2012年度、2013年度审计年报(审计意见为无保留意见)和2014年9月份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反映见下表:

xx公司近期财务状况表。

1、截止20xx末,公司的总资产为11588.08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315.20万元,占总资产的37%,固定资产净值7272.87万元,占总资产的63%;负债合计3411.10万元,流动负债为2411.10万元,长期负债1000万元。

截至201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5137.10万元,较年初增加3549.02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368.58万元,占总资产29%,固定资产净值为10768.51万元,占总资产的71%;负债合计5592.29万元,流动负债为3092.29万元,长期负债为2500万元。

2、货币资金。

截止20xx12月末,货币资金为352.93万元,较年初的157.25万元增加195.68万元。

3、应收账款。

截止2013年末,应收账款为94.32万元,较年初减少751万元。应收账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款项未到90天借款期,主要应收账款账期均在3个月内,其中xx公司应收账款61.97万元,xx公司应收账款32.35万元。

4、存货。

截止20xx末,存货余额为2142.72万元,比年初减少594.28万元。

5、预付帐款。

截止20xx年末,预付帐款为1681.26万元,较年初新增加1138.14万元。主要为公司预付原材料款,其中预付xx公司680.37万元,预付xx有限公司480.62万元,预付xx公司511.93万元,预付xx公司8.34万元电费。

6、固定资产净值。

截止20xx末,固定资产净值7099.88万元,比年初增加700.56。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九

如何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我们融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当前形势,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统筹经济与金融的协调互动,不断提高融资运作水平,认真化解当前融资的难题,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现就该方面的调查报告如下:

一、融资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我县融资方面有两个显着特点:

一是资金需求量大。据县政府办在xx年2月的初步统计,我县工业和服务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达20.36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对资金的需求量达12.6亿元。

二是融资总量有增长。金融资本投放方面:至xx年3月底,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比年初增加11.7038亿元,增长15.89%,同比多增5.10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较年初增加3.0324亿元,增幅为10.90%,同比多增1.8981亿元。这些,促进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得到加大,但与我县经济发展对资金的要求仍不相适应,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金融机构方面。一是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至三月末,全县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5.318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30.8513亿元,全县存贷差54.4671亿元,存贷比为36.16%,按剔除7.5%的缴存款准备金和预留5%的备付金计算,尚有43.80亿元资金富余因多方对接不好而存放上级行。二是基层行热情高,上级行求大求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对县支行下放了一定的贷款权限,但对大额贷款仍然审批严格。三是基层行信贷考核压力大,影响基层积极性问题。如农行对惠农卡发放的要求是三保一挂钩(即:保发放、保管理、保收回、和薪酬挂钩)。四是基层行信贷人员普遍偏少,如农行13个基层办事处的信贷人员要面对辖内21个乡镇成千上万的`农户,缺乏时间和精力。

2、民间融资方面。据人行对3户中小企业、3户城镇居民、3户农户在xx年至xx年的民间借贷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估算上述企业xx年有民间借贷9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12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1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15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xx0万元左右;xx年有民间借贷15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300万元左右,全县中小企业550户,全年估算我县中小企业民间借贷27000万元左右,累计发生额50000万元左右。从民间借贷情况来看,我县企业和农户对贷款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3、担保公司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担保能力的企业一般不愿意替其出具担保,而担保公司担保品种单一,即使承诺担保,中小企业也必须提供抵押物给担保机构,或者需要提供反担保,致使中小企业寻找担保困难,影响了中小企业在银行正常的信贷业务。

4、土地抵押方面。据了解,我县部分企业所购土地未及时办理土地转让手续问题,一些企业主返乡兴办企业,投入了大量的积累资金,在发展上遇到了资金困难,但却因为未办理土地转让手续缺少银行融资必备的土地抵押条件。

5、中小企业管理方面。一是不少企业将银行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短贷长用较为普遍。许多银行反映,一旦给这些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贷款本金就很难如约偿还,必须不断续贷。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经营信息不透明,数据可靠性差,影响了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正确判断。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审查工作的难度,造成了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反过来又制约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积极性。三是在中小企业群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优质的客户,他们在经营规模、创新意识、观念水平、盈利能力上也比较强,可以承受较高的利率,能够使商业银行通过提高理念的方式获得相应的风险和成本补偿。实际上,商业银行也并没有忽视这批客户。如建设银行××县支行目前就拥有一批经营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优质客户群体。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十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成为兼职一族。各大高校学生都相应地存在兼职或社会实践的现象。随着大学生兼职现象的升温,大学生兼职更是出现一些新现象,如出现了一批月薪过千的“校园金领”。然而,大学生如此热衷的兼职究竟有何利弊?就此,我们小组收集了一些材料进行分析论述大学生兼职的利与弊。

关键字:大学生 兼职 利弊

正文:

从高中进入大学,不仅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新转折,也表示我们成熟了,同样也表示我们与真正的社会又走近了一步。踏入社会需要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立足之地,所以,有些人选择了兼职这个途径,在他们看来,大学生做兼职,不仅能开阔视野,积累些社会经验,而且还能勤工助学,赚些钱补贴家用,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但是在做兼职的过程中他们也碰到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学业都带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冷静思考了兼职这个问题,在我们兼职的过程中我们是得到了一些东西,但同时我们也失去一些东西。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确,大学生兼职,同样既有利又有弊。为此,我们小组从多角度分析大学生兼职带来的利弊。

大学生兼职的利处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在个人方面,第一,大学生兼职在生活上可以减少家庭负担,求得人生独立。特别对于那些平困生,兼职给他们提供了学费生活费的.保障,让他们能很好的完成学业。

第五,大学生兼职更有利于风险意识的培养,当我们真正接触了社会,就会觉得象牙塔外困难更多,现实更残酷,这样我们反而会更坚强,更成熟,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其次,在社会方面,雇佣兼职大学生既可以减少成本又有一批高水平的服务者,何乐而不为;同时,大学生兼职,自我锻炼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成材的过程,间接的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的高素质的人才。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一

调查背景:

城市一天天在发展,城市管理需要越来越规范化的管理。曾经街旁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在城市的规范化管理下正在减少,但是街头的小摊小贩形式的商业并没有消失。而是演变发展成了繁华于夜晚的、在固定区域内的夜市地摊,并成为市民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夜市地摊的存在与发展仍有需要看法,一方面这是市民生活文化的部分,为市民生活带来便捷,另一方面它对城市的管理和工商监管也带来了难题。在这样矛盾背景下,我们觉得要必要对夜市地摊进行调查研究,以发掘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其文化意义。

意义和价值:

夜市地摊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夜市地摊文化是现行市民生活催生出来的文化,并日渐演绎为流行文化的一种,我们需要去寻根探讨地摊文化的催生与发展以及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夜市及夜市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与开发,本次调查研究就是对荆门夜市的初步探索。

具体目标:

1荆门市夜市地摊的发展历程,探求得以发展的原因。

(中天街夜市地摊何时兴起,由于什么兴起,何时达到现有规模。)。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以及商品种类。

(摊位的数量,商品的价值,商品的类型,商品的质量。)。

3夜市地摊摊主人群的构成情况以及顾客来源。

(摊主的职业、收入情况、出摊目的,顾客的收入层次、年龄层次)。

4夜市地摊的经营情况。

(商品平均利润,摊主盈利状况)。

5夜市地摊的社会文化意义。(针对不同人群如消费者、摊主、周边商铺等)。

(摊主、消费者、周边商铺、工商管理者)。

6工商管理人员对地摊的看法。

(管理上的态度、相关管理措施)。

研究方法:

1通过访谈。

了解摊主职业,经济状况,出摊目的。

了解周围居民、商铺对于地摊看法。

了解顾客的收入层次及看法。

了解城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对夜市地摊看法。

2通过查找文献。

3通过观察。

观察夜市地摊的数量、商品种类、人流量及顾客年龄构成。

研究过程:

1拟定工作计划、准备相应工具,拟定访谈内容。

2实地访谈,分三次前往中天街调查。

研究条件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有时间与摊主进行沟通,但是可能在访谈中获得的答案不完整,而且可能有部分摊主不会配合访谈。

解决办法:提前准备好问题,并尽可能多访问一些摊主。

正文。

一、夜市概述。

夜市主要指在夜间做买卖的市场,可能贩售杂货、衣服、食品、电器零件、游戏等几乎任何东西。

夜市最早出现于盛唐,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各种小贩、货郎叫卖,更增添了城市的热闹气氛。夜市常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重要观光景点,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夜市都是平民生活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夜市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商圈夜市:

多为既有商圈延长营业至深夜,商家多有自家或承租店面,亦会吸引摊贩会在路边开张营业。好处是有助于当地的商业发展。在都会区由于商业兴盛、空地寻觅不易,夜市常是商圈夜市。

观光夜市:

若商圈夜市经过政府设计规划,并配合当地特色吸引游客,即称为观光夜市。有些观光夜市经营方式与商圈夜市无异,加强整洁及美化;同时也部分兴建集合式商场,由商家各自承租店面,可改善商圈夜市脏乱现象(例:武汉:户部巷)。

流动夜市:

多为在市区空地或市郊营业,平时可能作为停车场,在特定时间营业;商家全为摊贩形态,傍晚时到达场地,午夜过后全部撒除。此类型夜市好处是便于清扫及停车,及新鲜感较大(每次摊贩不尽相同),缺点是可能影响临近住家安宁。

(参考于百度百科“夜市”词条)。

二、荆门市中天街夜市。

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属于商圈夜市,是以中天街商业步行街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来的,其产生与中天街形成大致同时。为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进行深入了解,我研究小组分三次对中天街夜市进行集中调查,并在平时进行相关调查。调查对象有夜市商品及地摊主、过往顾客、周边商家、城市管理人员等。

调查时间为年10月1日到2019年12月1日,我调查小组分别于2019年10月11日星期1,2019年10月16日星期6,2019年11月4日星期4,前往中天街进行集中调查,得出结果如下:

1、关于中天街夜市的规模及商品。

中天街夜市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中天街主干道,即建设银行至大同服饰段。一部分为连接中天街的金虾路、中域街部分路段。金虾路部分主要经营各种服饰,中域街部分主要经营小吃。此范围内经营商品单一,且较少受城市管理人员的管理,多为商铺经营者的拓展经营,流动性较小。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中天街主干道部分夜市。

一般情况下晚7点左右中天街道路两旁开始聚集夜市摊主,开始占摊位,夜市开始时间随天气变化和城管人员离开时间而变化8点左右开始正式营业。其时间与城市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相关,城市管理人员下班时间即开始营业时间。城市管理人员延长工作时间时,开市时间也相应延迟,散场时间大约为晚10左右。

在规模上,夜市范围覆盖整个中天街步行街主干道。三次集中调查的结果显示,夜市摊位数量在180—240个左右,工作日与双休日无明显数量增减,冬季夏季规模差异也不大,即已形成较稳定的市场规模。商品种类大致可分为共12类,包括饰品、衣物、鞋袜、电子产品、化妆品、鲜花盆景、家具用品、水果、小吃、皮包皮具、小吃、玩具。商品范围涉及吃、穿、用、装饰等方面。其中衣物所占比例最大为32.63%,其次为饰品占25.79%,较多的还有鞋袜占17.37%,其余商品所占比例较小。

表1:商品种类分布情况。

商品种类。

衣物。

饰品。

鞋袜。

其他。

数量(摊)。

62。

49。

33。

46。

所占比例。

32.63%。

25.79%。

17.37%。

24.21%。

夜市商品价值均不高,每个摊位商品总值在千元以内,价格在1元到100元之间,质量参差不齐。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是电子产品和化妆品的质量问题。其他商品质量较容易观察得出,消费者表示自己能分辨,以及商品本身价值就不高,也不会很在意质量。

关于商品的来源,多种多样。我们随机对摊主进行抽样调查,共调查访问了30名摊主。通过统计分类得出:商品来源地主要有荆门本地批发市场、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批发市场、本市商铺专柜的商品及淘宝网等网上订货,还有摊主从外地零散带来的商品(这部分摊主主要为大学生,我们在关于摊主的调查中再着重研究)。商品来源于荆门本地批发市场及武汉襄樊等邻近地区的批发市场的摊主主要为专门从事个体经验的摊主及小部分业余从事夜市“练摊”的摊主,商品来源于广州义乌等沿海地区的则均为专门从事的夜市和个体经营的摊主。

2、关于中天街夜市摊主。

人群组成。

在随机抽样中,共发现摊主人员组成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群:个体店主、企业单位员工、零工、自由职业者、大学生、家庭主妇及老人、专门从事地摊的摊主。其中企业单位员工及自由职业者所在比例最大,均占23.3%、其次为大学生占11.2%。值得关注的是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的摊主所占比例较小,仅16。67%。

表2:摊主职业分布情况。

职业。

企业单位员工。

零工、自由职业者。

大学生。

专业摊主。

个体店主。

主妇及老人。

人数。

7

7

4

5

4

3

所占比例。

23.33%。

23.33%。

13.34%。

16.67%。

13.33%。

10%。

由此看来,中天街夜市经营在专门从事夜市和地摊经营摊主较少情况下,仍能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当规模,表明其在市民生活中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而是上升至市民生活文化层次。广大普通市民不仅是夜市的消费者更是夜市的经营主体,这点在其他地方仍是少见的。

经营者的年龄分布上以青年为主,年龄跨度从18到70岁。18~25岁占50%,26~35岁占26。67%,36~45岁占10%,其余为46岁以上。其中60岁以上有3人。另外经营者性别比例上,女性经营者较男性经营者多。

表3:摊主年龄分布情况。

年龄段。

46岁以上。

人数。

15。

8

3

4

所占比例。

50%。

26.67%。

10%。

13.33%。

在经营者人群构成上,单独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和朋友同学合伙经营的约占四分之一,家庭经营所占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在家庭经营中各种家庭成员均有参与,有合作经营一个摊位的,也有邻近经营多个摊位。另外长期经营者占70%以上,其余为偶尔或周末进行经营,有5%的经营者表示是第一次来。

夜市经营者的收入情况也有较大差别,主要以中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为主,同时又有公司白领及经济相对富裕的主妇。

夜市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上,约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其他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多在中学层次。

在诸多摊主中,大学生摊主往往容易被关注,首先是他们年轻甚至稚嫩的面孔,其次是他们的商品独特而新奇,往往独此一家。在一定程度上为夜市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为夜市增加了可看性。是整个夜市文化中新文化注入的源头之一。

出摊目的。

出摊目的主要和经营者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有关,但在同一收入层次也有不同的出摊目,这一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和大学生及应届未就业毕业生中表现较突出。

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经营者,目的即挣钱养家;零工、企业单位员工、家庭主妇及老人中,出摊目的包括打发时间、补贴家用及自我事业追求;自由职业者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出摊目的包括锻炼自身能力及补贴生活费;个体店主及专柜经营者,出摊目的在于推销店中商品,了解市场需求。

在白领等中高收入者,出摊目的在于缓解、释放压力,或帮助朋友家人经营,同时补贴家用。将此作为一种娱乐休闲的方式。

3、关于中天街夜市顾客。

在对于顾客的调查中,我们同样采取随机抽样访问及观察方式,访谈内容包括到中天街夜市的频率、是否购买商品及对夜市的看法,观察内容包括顾客人群组成及收入情况。

在受访人群中,表示第一次来的占3.8%,表示是到中天街商场购物路过的占17%,表示偶尔来的占47.3%,,表示经常来的占31.9%。40.3%的受访者表示只是来逛逛,看到喜欢或必要的就会买,仅14.5%表示是来买东西的,其余有路过人群及周围居民。

在人群组成方面,以青年人为主,以情侣居多,其次为家人一同出行,极少人为单独出行。收入层次上也有较大差别。

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在于看的人远远大于购买的人,真正购买的以中低收入者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天街夜市仍能保持较兴盛的发展,表明夜市的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夜间小商业,而是提升至市民文化生活层次。即丰富了市民饭后散步消遣的去处,延长了城市的夜间商业活动。

4、关于工商管理及城市管理。

在进行社会实践调查中,我们发现工商管理在夜市中基本处于盲区,未发现有任何工商管理人员出现,并进行管理。而在夜市管理中主要是城市管理人员(以下简称:城管)在进行相关工作,工作方式为劝阻经营者不要再道路两旁摆设摊点,如发现经劝阻无效则进行驱赶和没收经营工具,处罚的相关依据为城市市容管理的相关条例。

在调查者所观察情况中,经营者和城管之间没有发生冲突,相处较为和谐。只要经营者不在经劝阻后仍坚持占道经营,城管即不会进行处罚和驱赶。在城管下班之后,摊主即可开始经营,时间一般在晚8点到9点间。

三、结论。

在对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规模及商品、摊主、顾客还有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多方面、多类型、多层次的情况,本调查着重于揭示夜市地摊的文化意义,对此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的规模较大、商品种类丰富涉及面广,已形成稳定的市场,成为荆门市经济文化活动中长期稳定存在的一部分,其发展与荆门市中型城市与发展速度密切相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其商品来源广泛,反映了夜市地摊在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中天街夜市地摊已然成为荆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荆门市中天街夜市地摊经营者身份职业多样、年龄跨度大,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参与,不是单一的小范围的经济活动,市民参与度较高。同时呈现出两个明显特点:

第一,非专门从事夜市地摊经营的普通市民是主体,经营者流动性较大,经常有新的摊主进入,夜市有较强的生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广大市民不仅是夜市的参与者,更是直接构成的组织者,足见夜市在普通市民生活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因为这种非专业的经营,使得盈利的意味有所淡化,文化休闲的意味增强。

第二,年轻人是主体,女性经营者多。年轻人代表着青春活力,女性代表着审美与细腻,经营者主体的突显,使得中天街夜市也具有了这样的特点,融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审美情趣,文化欣赏的层次得到提高。

此外,经营目的的多样性使得中天街夜市地摊衍生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大学生将夜市作为自我锻炼的平台,工薪白领阶层将夜市作为释放压力的地方,个体店主将夜市作为市场行情的风向标——这一系列的内涵都远远超越了夜市本身的盈利意义,使得夜市地摊愈发具有吸引力,我们不得不说这是文化的力量。

3、中天街夜市地摊的存在和繁荣离不开顾客的支持与推动。在对顾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夜市中看的人多买的人少、人们多结伴而行、实际购买者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等几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天街夜市地摊对于市民生活,文化观赏意义大于购买消费意义,即便购买的人数较少远远小于逛街观赏的人数,但是中天街夜市已然繁荣的发展起来了,足见其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除了盈利的推动更多的恐怕是文化的推动,大家在这场夜市中各取所需,盈利和购买只是很小一部分。整个夜市是各个阶层共同参与的,而实际购买者却以中下收入者为主体,这样似乎构成了一种不平衡。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主体间的差距形成了文化的流向和传播,不同的人群都在向其他群体展示着自己的文化,这种展示和传播是以商品为媒介的,以审美和生活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在顾客观赏和购买商品的同时,商品上体现的审美和生活理念随即向顾客传递。

4、对于工商管理与城市管理方面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中天街夜市存在及影响,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干预,仅仅保持在维护市容的层次上对夜市地摊进行限制。可见,中天街夜市暴露出来的问题没有到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也说明了中天街夜市的发展繁荣是良性的。不可否认的管理缺陷,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一点就要求广大摊主为了中天街夜市的繁荣发展自律,管理部门积极寻求更优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研究使我们较全面的了解了中天街夜市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详细的探讨了中天街夜市得以发展繁荣的原因。中天街夜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然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对市民生活有着较大的影响力,这样的影响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上,我们着重揭示其文化影响力。中天街夜市展现出了更多的时尚和活力,在时尚传递的主线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在夜市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文化享受。这些都使中天街夜市文化更加熠熠夺目区别于以外的夜市地摊文化,从而达到了“小夜市,大文化”的繁荣场面,成为荆门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耐品的文化风景线。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二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当今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飞速,市场竟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社会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随着这一发展潮流而产生变化,掌握当今社会真正需要什么类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以后就业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最新社会人才动态需求,做好准备。

xxx

深入农村,城镇,企事业单位,调查走访社会各阶层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经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经过对乡村、城市、企业及社会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大学生本事的要求,社会人士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及期待,以及刚毕业已从业大学生给在校大学生的良好提议,对大学生的未来全面发展,成为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70%的被调察者属于25-45岁年龄段的各个学历层次各个行业的人。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人对大学生关注度还是挺高的。80%的人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比较乐观,70%的人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得十分努力,20%的人认为困难很大。我们不得而知,大学生的的就业前图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会人士观念还是比较开放的,90%的人认为名牌大学学生的本事并不比一般大学学生强。仅有坚持这种客观的态度,社会、企业才会给大学毕业生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们才会抛弃那些没有必要的包袱,减轻思想压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在应聘面试的激烈竞争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调查显示,不一样的人对“您认为此刻什么专业的大学生更容易就业”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答案,例如:经济类、管理类,机械类、工程类,教育类、语言类,医学类、法学类,其他。这就说明,社会并不偏向任何单独某一类专业,俗话说的好“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肯虚心好学,脚踏实地的奋斗,都会创出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我没选对专业了或者是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了,其实,无所谓什么专业不专业,只要自我爱学习,不是专业的也能成为自我的专业。

社会上认为,大学生的最大优势在于“自信,有梦想抱负,可塑性强”、“有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必备精神是“勤俭节俭,爱岗敬业”,在“诚实守信、职责奉献”方面也有待提高。让大学生清楚的了解自我的优势和缺点,有利于扬长避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严格要求自我,培养成为“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展示才干的舞台。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制定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构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子”。大学生不应当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代书呆子,而应当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自我感兴趣的领域早点涉及。

当今社会,大学生能够说是遍地开花、随处都是,竞争异常激烈,压力也随之而升。所以大学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须及时充电,增加自身的“资本”,提高自我的价值。社会上认为大学生要找到梦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优干、三好证书”等还是十分必要的。

调查中,大部分人认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是大学生较为容易就业的地区,因为东部就业岗位多,生活条件优越,可同时也存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竞争更为激烈的弊端。还有不少一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更应当回到家乡,因为家乡是从小长大的地方,对周围环境颇为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认为大学生应当尝试去中西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内陆地区慢慢发展起来,就业岗位空缺多,一切基础设施开始逐步建设,大学生如果能克服困难在那边安居乐业,也会过上美满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奉献自我的一点力量,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学生身怀真才实干,勇敢拼搏,艰苦奋斗,不只是贪图安逸享乐,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找到属于自我的位置。

民众普遍认为,大学生择业前不应当首先研究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工作稳定性,而更应当注重个人发展机会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以更加长远的眼光看待自我的事业,不只局限在眼前。社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最应当在政策方面给大学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资金、技术方面也应当迎头赶上。经济危机下,大学后并没有被断了后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比如考研、出国留学、考公务员、选调生、自主创业、直接就业等等。社会人士反映,大学生应当从大二就开始涉及就业上岗、人才市场方面的知识,大三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锻炼培养个人职场本事,积累工作经验,适应工作环境,为大四就业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人们对大学生期望还是蛮大的,都为大学生的未来祝福。

据调查,较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青睐的大学生包括以下几点:思想素质较高;有事业心和职责感;有吃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外语水平高、懂计算机知识;动手本事强;懂专业、会管理、善交际。而大部分群众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实干,有专长,高素质,充满活力。待人有礼貌,孝老爱幼。这些优良传统应当具备。大学生是祖国下一代的期望,大学生的发展意味着祖国明天的兴盛。当代大学生活泼向上,青春充满活力,乐观自信,有梦想有抱负的精神风貌必须发扬广大。

为了能够在不远将来的职场生涯中运筹帷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和本事:

1、自我决策本事

自我决策本事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本事。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我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本事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教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我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所以,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本事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2、适应社会本事

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礼貌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退缩,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仅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本事,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我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我的聪明才智。

3、实践操作本事

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我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本事。所以,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本事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4、表达本事

表达本事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我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本事,主要包括口头表达本事和书面表达本事。一个人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我的才能,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我的本事。要准确表现自我,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本事。不仅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理解用人单位的面试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本事。

5、社交本事

社交本事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本事。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所以,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本事十分重要。

6、组织管理本事

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一样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现代社会职业证明,不仅仅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组织管理才能,其它专业人员也应当具备。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研究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必须组织管理本事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的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撑握一技之长,诸如文艺、球类、驾驶等等就更能增加顺利就业的砝码。

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就是这方面人才的后备军,我们有本事、有职责、有信心把祖国的明天建设的更完美!

虽然时下大学生越来越普遍,大学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级。但这也是社会发达的一种表现,是社会发展到必须阶段的产物,是发展的必然。说明了国家的教育越来越普及,全民素质不断提高。再者,与中国十三亿人口的相比下,时下大学生的数量也是偏少的。所以,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是无可厚非。因为我们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世界属于我们,未来也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解当代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是必须要做的,这会让我们懂得社会最新的发展动态,时刻做好准备。经过这次调查,我们更加清楚了自我社会地位,身为大学生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我们在校大学生必须会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机会,把握年轻的大好时光,让今日的大学学校更完美,更灿烂;我们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社会的步伐,让明天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扬眉吐气。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十三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特殊人群的大学生,其就业更是我国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本调查报告基于对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的调查,首先对调查时间、目的、对象、问卷设置及调查方式等调查基本情况作简要概述,然后依据问卷内容设置开展细致论述,对问卷调查结果做详细深刻地分析,透过现状深入,发现问题,并适时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总结突出问题,综合意见和建议,尝试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希望可以为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完善提供依据,为更多的文秘专业学生的学习及求职工作提供切实的帮助。

(一)调查时间:3月到4月。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当今就业形势,对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的具体情况及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思路与建议。

(三)调查对象。

2012届河南高校本专科院校文秘专业毕业生。

(四)关于调查问卷。

问卷的题目设置共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为选择题,共设置19道,内容涉及当今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及其择业就业观、专业课程与技能要求、择业与就业的考虑因素、求职途径与职业规划等方。

第二类为简答题,共设置2道,内容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把握及其对下届毕业生关于就业择业方面的建议方面。

(五)调查方式。

本调查通过向2012届河南高校本专科文秘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走访企业等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的途径及此次调查问卷发放采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网络邮寄问卷,二是通过走访的方式,直接到调查对象所在地走访调查,进行问卷记录,与企业管理者及毕业生进行面谈交流。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电子问卷94份,走访问卷6份,收回率为100%。

(一)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分析。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报告中指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7.8%,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力度,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

随着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现在就业形势开始冲击传统观念,就业压力大。在本科院校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新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市场化,更符合当前就业形势,为专科层次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据调查发现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稳定,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问卷结果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第一题:您的性别是什么。

数据显示女性占88%,男性占12%。文秘毕业生女生占绝大多数,不仅仅是文秘专业特有现象,也在一定层面上显示出女性作为人力资源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二题: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您是否有攻读或者自学其他专业。

中有60%以上的学生同时学习两项以上,甚至有2位同学同时自主学习管理、会计、法律、文学、营销等多项专业课程,只有一人无意愿自学其他任何科目,只修本专业。

2、就业现状分析。

第十题:您目前就职的工作月薪是多少。

23%月薪水平在1000-1300元/月,58%在1300-1600元/月,14%月薪在1300-1600元范围内,极少数的5%在2000以上。其中本科毕业生月薪稍高点,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初期工资较低,只供维持日常生活。

第十三题:您落实就业岗位是否与你所学专业对口。

参与问卷调查的文秘专业毕业生中87%对口,13%不对口,其中不对口的现在从事有销售、金融、会计、保险、服务业等工作。

第十六题:您对您现在单位的满意程度如何。

其中非常满意的有7人,一般满意的有75人,不满意的有17人,很不满意的有1人,正在考虑换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一般,就业压力较大。

2、专业设置与技能要求。

第三题:您认为文秘工作的性质是什么。

数据统计显示选择“a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的学生比例高达87%,有5位学生选择“b为老板服务”,有6位选择“c能说会写的人”,有2位同学选择“d为公司打杂的人”,“e其他”无人选择。

毕业生普遍认同文秘工作性质或文秘专业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也因毕业生就业现状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由于多数学生选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就业,且多为中小型企业,公司制度尚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职能划分和任务范围并不是十分明确,引起毕业生的就业态度各有不同,对其工作性质的认定也是不同。

第五题:您认为在就业过程中,企业招文秘人员最看重的是什么。

数据中单选“a在校学习成绩,奖学金等荣誉”的有2人,单选“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的有37人,单选“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26人,单选“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35人。其中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c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的有13人,同时选择“b专业技能,技能证书”和“d实战经验与其实习经历”的有25人。在较多比例的b项选择中,毕业生认为在招聘中专业技能方面占大部分影响,而技能证书影响很小。

据就业现状来看,在校生应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社交与实战能力,只有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顺利就业。

第六题:您认为在校期间哪些环节将会对您专业就业帮助最大。

其中56位选择“a专业课程”和“b教学实践”,有34位表示“c专业实习”很必要,其中参与调查的身为校学生干部的5位学生都选择了“e社会实践活动”和“f担任学生干部”,其他的选择了“d就业指导”及“g其他”。

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课程仍是专业根基必须打扎实,能力方面需要加强;毕业生在校锻炼经历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毕业生的能力层次;大多数学生也渴望通过在校担任职务、通过实践活动或实习来提升,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文化与实践活动建设。

第七道题:您认为当前秘书专业的课程欠缺哪些因素。在数据中73%的学生选择了“b实践性”和“c专业性”,有42%选择了“d职业性”,有少部分选择“a人文性”。文秘本属文科类专业人文性表现明显,而实践性最为缺乏,专业性并不强。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结合不紧密,缺乏一定的职业性教育,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部分学生已觉悟到提升职业性素养十分必要,很多企业招聘时开始倾向于职业要求,而非只是职务能力方面的要求。对此,建议校方和学生都要适时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弹性。

第十四题:您在工作中是否有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选择“有”和“基本有”的共占86%,“很少”占14%。毕业生在校学习课程基本看到运用,只有少数不对口就业学生运用较少。

第十五题:您在工作中觉得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调查数据中,各选项能力都有所涉及,文书撰写、会务工作、人际关系、外语能力与电脑技能、接待处理来访来信工作等能力均需要加强,其数据更倾向于表明其对下一届毕业生的指导建议。

3、就业形势方面。

第四题:您认为文秘专业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者100%选择“a形势严峻,就业难”,其他三项均无一人选择。可见在毕业生看来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与毕业生交流中发现,即使大多数学生已经稳定就业,他们仍坚持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据此现象表明,学校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前教育十分必要。

4、就业观。

第八题:您的基本就业观是什么。

结果显示,50%以上选择“a注重专业对口”,目前希望先从事本专业工作;21%选“b发挥个人特长”和“c工资高”,看重工作兴趣,在“d先就业再择业”和“e先择业再就业”问题上,学生观点基本持平,其想法各异。

第九题:您在求职与择业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选项包括a所在城市、b专业对口、c工资与福利待遇、d工作与兴趣相投、e企业规模与知名度、f个人发展前景和g家庭期望。其中选择结果有abc、cd、acdf、acf、bcdf等十种答案,其中选择了c项的占99%,对工资与福利方面期望较多,选择a和f的比例也在67%以上,其他比例较均衡,毕业生普遍在多项考虑因素下选择就业。

第十一题:作为一名文秘人员,您愿意到哪里工作。

毕业生大多都愿意到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其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选择较少,只有一人选择自主创业。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现实状况与其意愿差距较大,80%以上都在中小型企业任职,其中民营企业居多,极少数选择深造和自主就业。

第十二题:您会选择到哪些地区发展。

毕业生选择一线大城市有11人,意愿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工作,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就业的有70人,选择在出生所在城市的有18人,选择到农村基层只有1人。

5、就业途径。

第十七题: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找到这份工作的。

选择“a人才市场招聘”和“b网上招聘”的高达占90%,选择“熟人介绍“和寄发自荐材料”的占3%,其中自主创业只有1人,其余的选择其他选项。可见毕业生就业途径单一,其中自主应聘占较大比例,只有少数选择通过实习或熟人介绍就业。对比,高校应坚持适时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招毕业生应聘指导工作,构建并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平台。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第十八题:您对自己的职业是否有规划。

调查结果中,23%学生表示“有且十分明确”,69%的学生“有但不太明确”,8%的学生称“没有”。

虽然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所规划,但并不是十分明确,毕业生对职业规划认识不够深刻全面,需要学校加强指导与教育。

及应聘技巧、用人单位信用、求职心理辅导、职业规划辅导和专业出路,选择自主就业的学生关注政策法规介绍和自主创业扶持方面的信息。

7、简答部分。

题目涉及文秘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内容以及对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与择业方面的建议,毕业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形样各异。

总结来看,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与期望有三个方面:

(1)在校期间珍惜校园时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本专业课程学习,并加强练习提高专业操作技能。

(2)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社交与实践能力。

(3)坚持外语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

(4)就业与择业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不可眼高手低,也不可盲目求职,一定要认真领会学校和老师们的教育和指导,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规划,并不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是受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和调查过程中与各方面(用人单位,就业指导老师,应届毕业生)的交流,总结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存在盲目心理,不主动搜集就业信息或就业观念陈旧,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主动性差,对自己的前途缺乏合理规划,坐失机遇。

2、毕业生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就业信息缺乏,面试技巧有待提高。

3、学校方面在课程方面注重系统性、理论性,课程设置陈旧,缺乏实践性和技能性,有关职业性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综合本次对文秘专业就业情况及对各高校毕业生各方面素质的深入考察,通过对调查反馈的材料的综合与分析,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1、高校方面:

(1)健全、完善秘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优化课程内容,聘请在职的有经验的秘书作实训指导师,加强案例教学,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调整课程体系,向秘书专业学生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

(2)作好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扩大就业空间,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秘书人才。组织尚未签约的同学召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就业情况,当好毕业生的就业参谋,建立完善就业指导咨询中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3)培养中文功底、秘书技能、经济业务、外语水平“四合一”复合型专业的通才,加强对英语及计算机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英语写作和办公自动化。

(4)完善文秘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有的放矢,精心设计一系列职业认识,业务实习等实践活动。

2、学生方面:

(1)增强信心,提高思想认识水平。要树立“是金子就会发光”信念,不断充实自我,历练自己,伺机而动。

(2)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各方面能力。关注时政要闻,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培养谋略和辅助参与决策意识;培养兴趣特长,扩大交往范围,增强处事能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增强沟通表达能力,为就业增加砝码;注重自身形象气质,提高亲和力。

(3)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科学的求职观和价值观。认清形势,稳定心态,先就业再择业,考虑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继续深造,考研提升自身的含金量;自力更生,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开拓自主创业之路。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源中的宝贵资源,其就业问题十分重要。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我拓宽了视野,启发了思维,收获了思路。同时,我也深刻地了解了我们文秘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问题,通过努力改进仍可以描绘出就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就此调查,以报告形式总结分析,希望可以给予下届毕业生以及文秘专业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建议措施,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支持性推动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积极就业。

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篇十四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不容乐观,很多同学在毕业之后都会专业不对口,被迫违背最初的意向,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也用不上。作为师范生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更是颇为坎坷,像目前我们的这个教育专业就有很多同学是被迫调配进来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是自愿的。对于这些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师范生以后的就业意向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这样我们可以更明确的了解师范生对将来的就业道路是做怎样的安排与打算,同时了解到有多少师范生毕业之后愿意踏上教师岗位,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教育未来的希望。

组长:彭均。

问卷制作:朱艳、彭均。

问卷、采访分析:杨葶、杜珊。

报告制作:潘雨、朱艳、彭均。

调查、采访人员:邓倩、潘攀记录员:潘雨星。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40份,收回138份,有效回收率99%。我们选取了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08级、09级、10级4个班的同学,从在校生到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内,调查所涵盖面广,调查结果比较全面,数据可靠性高,关于师范学院就业意向的调查比较能反映实际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138人中,男生有61人,占调查人数的44.20%,女生人数为77人,占总人数的55.80%。其中,来自农村的人数为79人,占57.25%,来自城镇的人数为46,占33.33%,来自城市的人数为13,占9.42%。在回答我们设置的问题中,对自己本专业满意度一般的人数为93人,占了调查人数的67.39%,在是否希望毕业后继续深造这一问题上,原意继续深造和不原意的人数比例相差不大,在回答“你是否会为未来就业需要而研究一些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还是表示会研究或是正在研究;并且大部分人都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但是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有压力者还是占了多数;由此可以看出,当下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对自身有一定的要求,但对社会的认识不够。

而在“未来你就业求职的主要考虑因素”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实现自我价值”和“工作环境”以及“个人兴趣爱好”是排前三位的;而对目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73.19%的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而对选择比较理想的就业地区,50%的调查者选择成都,32.61%的人选择四川省,对一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选择的同学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当下大学生对就业地点的选择还是比较实际和理智的。通过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和规划,也在做一些毕业的准备,但是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识,而感到茫然和不知所措,非常渴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相关指导。

20xx年9月——10月。

问卷调查、口头采访、整群抽样等。

1、全组成员经讨论确定调查方向,拟定题目和调查计划。

2、组长分配各成员任务。

1、经开会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对象,调查人数。

2、由彭均和朱燕制作调查问卷,并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3、全组人员对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口头调查。

收回调查问卷后由杨婷和杜珊对问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制作图标表等直观图像。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由潘雨星、邓倩、潘攀制作初步报告,由彭均、朱燕、潘雨星制作最终报告。

本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首先采用大量的开放式访谈,在广泛搜集各专业学生对于就业问题看法的基础上,根据聚类分析的原则进行归类,确定了就业指导需求、就业态度认知、就业行业及地区选择和自我认知评价四个因子,共确定15道题目。我们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师范生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完整的规划以及师范生对就业的期望。

为了更好的了解师范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小组积极的对20xx级、20xx级和20xx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本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探讨分析:

1、你对自己本专业满意吗?

(1)满意(2)一般(3)不满意。

对本专业满意的学生只占17%,大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都是不满意的,有67%的学生是不喜欢师范这个专业的。从而可知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这个专业,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同学因为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从而导致上课不认真听讲,而只是抱着敷衍和得过且过的态度来对待本专业的所开设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对于毕业后是否继续深造,有47%的同学希望可以继续深造,48%的学生不想毕业后继续深造,由此可知,有相当部分的同学是不想继续深造的。

由于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师范这个专业是不满意的,从而导致了54%的同学对自己未来是否从事教师行业持不确定态度,其中有34%的学生明确自己未来不会从事教师工作而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由调查可知,64%的同学会为未来就业而研究一些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32%的同学不会去研究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而只有4%的同学到目前为止对是否研究一些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还不清楚。

5、你有自身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吗?(1)有(2)没有(3)目标还不明确。

7、你在大学中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多数的师范生已经做好了将来做教师的准备,对自己的未来规划不清楚的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8、你是否考虑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1)是(2)否(3)没有考虑成熟。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超过38%的师范生考虑过自主创业,比重超过了未考虑过创业的人。由此可知大学生自主创业还是占相当比重的。

9、未来你就业求职的主要考虑因素?(多选)。

(1)薪酬(2)专业对口(3)实现自我价值(4)个人兴趣爱好。

在就业求职考虑的主要因素上,薪酬是师范生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兴趣爱好、就业地区、工作环境也占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比例,考虑专业对口因素的比例偏低,这说明,师范生的专业期望与现实环境不一致。

10、预计在择业过程中你将遇到的主要问题?(多选)。

(1)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

(2)缺乏社会关系难以找到工作。

(3)信息太少。

(4)性别歧视。

(5)缺乏社会经验和就业能力,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6)其他就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的就占25%,没有关系找不到工作的占50%,信息太少的占20%,性别歧视的占5%,缺乏就业经验和就业能力的却高达65%,其他的只占5%;由此,虽看出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更多的却是学生自己缺乏能力,所以要解决就业中的最后问题应该先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

11、你了解目前就业形式和就业政策吗。

(1)非常了解(2)了解(3)不太了解(4)一点不了解。

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得并不是很乐观,从图中可以看出非常了解形势的仅占6%。而不太了解的占大多数,竟然高达75%。只有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才能更好的就业。

12、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你希望是?(1)选修课(2)自学(3)必修课。

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课,更多的学生偏向于必修课,而自学的学生却占了仅仅的一小部分,其中必须课答50%,选修的占40%,自学的仅占10%。可见更多的学生偏向学校给他们选课,自己的主见性比较少。

1、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心理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毕业生普遍希望学校能够提供必要的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以及求职面试技巧。大多学生对于利用网络资源求职以及求职面试技巧方面普遍欠缺,需要学校提供更多帮助。职业能力测评与择业心理辅导的需求比例信息,也反映了部分毕业生已经开始注意到从心理方面更好地了解自己,增加就业的砝码。

2、就业态度的认知方面理性思考与感性评价同时存在。

毕业生在选择工作考虑的主要因素中,行业前景、个人喜好及办公环境等方面趋于理性思考,而薪水与地理因素的考虑带有明显的感性倾向。大多数学生认为当前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准备不足与缺乏实际技能经验方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普遍欠缺,同时也表明某些专业设置中操作性的实践环节存在很大漏洞。

3、就业方式、就业地区与就业行业的选择过于集中。师范类毕业生受多方面影响,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区选择与就业行业选择上表现为过于盲从、相对集中的倾向。

4、就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表现出较大偏差。

调查数据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自我认知存在较大偏差,主要表现在就业前景评价、上大学的目的以及专业前景和技能的认识等方面。

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各个方面。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加强宏观调控,科学制定师范招生计划。要改革招生计划管理制度,加强宏观预测,要根据师资的需求,加大师范本科、研究生招生数量,减少专科、中师招生数量,解决培养与需求脱节的问题。

2、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和毕业生调查,调整教学计划,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完善“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级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要针对师范类毕业生的特点,对毕业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毕业教育、离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生动有效的思想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积极就业光荣、基层奉献光荣的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价值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4、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要加大力度,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通过有形与无形、大型与小型、综合与专门、定期与不定期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组织各类校园招聘活动,活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