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 杜富国英雄事迹简介(汇总9篇)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 杜富国英雄事迹简介(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21:29:04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 杜富国英雄事迹简介(汇总9篇)
时间:2023-11-28 21:29:04     小编:GZ才子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一

“你退后,让我来!”这是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四队作业组长、中士杜富国面对死神威胁时的一句“口头禅”。

时隔1个多月,杜富国的这句话依然在战士艾岩耳边回响。面对笔者,艾岩的眼眶红了,哽咽着说:“是他救了我的命啊!”

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山高坡陡,灌木丛生,本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却处处游荡着死亡的幽灵。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11月20日,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大队在杜富国的病房内,举行了一场庄严的仪式:扫雷大队领导宣读了南部战区陆军为扫雷英雄杜富国记一等功的通令。

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3年来,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先后获得嘉奖两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一次,荣立一等功一次。

杜富国所在的云南边境雷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作业区最高坡度达到80度,即使世界上最先进的扫雷设备也派不上用场,只能人工用探雷器扫、用手排。

在马嘿雷场,战士唐世杰探到10多枚引信朝下、高度危险的火箭弹。杜富国让战友退到安全地域观察,独自上前处理。在八里河东山某雷场,班长刘贵涛探到1枚罕见而危险的抛撒雷。没等刘贵涛命令杜富国撤下时,他就抢先道:“班长,我来吧。”

“他就是这样,不管与上级还是下级同组作业,都‘强词夺理’争着上。”杜富国负伤后,刘贵涛回忆起这些细节,抹着泪说:“他其实是不想让别人冒险,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探雷器是扫雷兵的“手中枪”,为了早日奔赴扫雷场,杜富国将各种金属物埋了排、排了埋,把训练场的土地翻了个遍。他还和战友“背靠背”对抗,请别人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

老山地区,地雷、炮弹等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扫雷兵脚一滑,甚至一块石头滚过,都可能引爆地雷。”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说,官兵们在这样的雷场作业,每天走的是“阴阳道”,过的是“鬼门关”,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绣花针”。

2015年,杜富国申请到边境扫雷,父母一直很担心。3年多来,杜富国从不和家里多讲扫雷的事。杜富国负伤后,他的父亲杜俊来到儿子作业雷场,当他听了麻栗坡县猛硐乡乡亲们含泪的讲述,这位老党员愈加明白了儿子这些年经历了什么,又为何不愿退伍。

杜富国负了重伤,猛硐乡乡长盘院华几度哽咽:猛硐全乡共2万亩茶园,有8000亩在雷区,群众不敢进去耕种,只能撂荒。部队进驻当地扫雷后,已将三分之二以上的雷区土地安全地移交给村民耕种,目前已产生经济效益。他说:“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希望了。”

11月18日傍晚,由南部战区陆军与麻栗坡县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的“让我来——勇扫雷障为人民”主题文艺晚会在县礼堂隆重举行。麻栗坡驻地官兵赶来了,当地群众赶来了,能容纳近千人的礼堂座无虚席。杜富国的父母、妻子应邀出席。

每当舞台背景上出现儿子的身影,杜俊都会含着泪拿起手机拍个不停,也许他是想让曾经健全的儿子定格在心中。

杜富国妻子王静说:“我们结婚一年多,两地分居,离多聚少,他说我是他的‘小公主’,以后我就是他的眼。”此时,舞台背景上闪现出一个镜头:在医院陪护丈夫时,她拉着杜富国的胳膊,一只手从他袖口里伸了进去,当她摸到那光秃秃的胳膊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杜富国是扫雷兵的骄傲,也是扫雷兵的代表。这群与死神较量的90后扫雷兵,始终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二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42年,杨根思从上海回到家乡,加入了基干队。1943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1944年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1945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的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纵身冲向敌群,英勇捐躯。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年9月,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根思是中华人民的英雄!他用他的鲜血和不怕死的精神赢来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三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为预防和治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钱七虎率先提出开发利用地下城市空间、发展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创新观点,先后组织编制、主持和评审了全国20多个重点设防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由钱七虎主持制定的我国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护标准,获得国家人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60多个大中型城市广泛应用。现在全国各地地铁都是设防的,这与钱院士的积极推动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我国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体系完备的“地下钢铁长城”,对保障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多年来,钱七虎着眼于国家发展全局,不仅主动作为实践强军梦,在军事工程方面功勋卓著,还勇于担当谱写中国梦,在民生工程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创新表率作用,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规划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倾注大量心血,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应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钱七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把8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资助我国西部的贫困学生。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钱七虎又把江苏省配套奖励给他的800万元中的650万元捐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其余的150万元分别捐给了母校上海中学和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烈士先辈流血牺牲奋斗换来的。他们把生命都献给了党和国家,我还有什么不能贡献呢?”钱七虎说。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四

1136年(绍兴六年)初,由宰相张浚兼任都督诸路军马事,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北伐中原。张浚命令岳飞进军襄阳,作好直捣中原的准备。

二月,岳飞于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发布讨伐伪齐的檄令,并积极做好进军襄阳的军事部署。不料在三月,年已古稀的岳母姚氏病逝。飞悲痛不已,目疾复发,他一面奏报朝廷,一面自行解职,扶母灵柩至庐山安葬。并接连上表,乞守三年终丧之制。

在朝廷再三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以两全,赶回军中,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兵分两路:一路往东北,由熟悉京西地理的牛皋统领,直奔镇汝军,牛皋早年在汝州鲁山县宝丰村同金军作战,此时重返故地,精神抖擞,一战即攻克汝城,生擒伪齐守将薛亨,紧接着又乘胜攻克颍州,为这次北伐建立首功。另一路王贵、郝晸、董先等,向西北方向进军,在攻克卢氏县后,又西取商(陕西商县)、虢(河南灵宝),东下伊阳(河南嵩县),一路缴获粮食十五万石,降众数万。杨再兴大败伪齐张宣赞人马,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王贵在收复虢州后,又率军向西,力拔上洛、商洛、洛南、丰阳、上津等县城,席卷了商州全境。

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虢洛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收复商、虢等城后,飞向朝廷请示:如形势有利,将命王贵、牛皋两路合兵,自伊洛直渡黄河,与太行忠义民兵配合作战,收复河北失地。但他的进军计划没有取得朝廷支持。于收复卢氏、长水之后的第十七天,终因“孤军无援”和“以粮不济”,不得不退师鄂州。

岳飞夺回商、虢等地,伪齐刘豫大为震惊。是年九月,刘豫筹集三十万人马,号称七十万,向淮西发动进攻。高宗得报后,认为刘光世、张俊不足以守江淮防线,要调岳飞军沿江东下。诏书到达鄂州时,飞正苦于目疾。但他并未犹豫,立即向九江进发。赶到九江时,淮西战事已告结束。

完颜兀术看到岳飞移军东下,中线空虚,有可乘之机,便于十月底、十一月初与伪齐合兵,向襄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飞接到多地的告急军情后,当机立断,调集二万精锐第三次出师北伐。

岳飞出师到达各地之前,部将寇成、王贵、秦祐等已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岳飞大军开到前线,给守城将士以极大鼓舞,军威更振。商州转危为安。襄汉战线也因岳飞大军的到来,敌军不战而退。飞又准备收复蔡州,因见州城防守严密,“势不可攻”,乃作罢。

按照朝廷“规模素定,必不徒行”的意旨,飞此时已胜利完成任务,加之所带军粮有限,便决定还师鄂州。

飞撤军前,为避免遭敌追击,命王贵、董先向蔡州城发动一次进攻,以作掩蔽。但飞军撤退的消息传到敌营后,李成果然立即布置追击。董先、王贵等率军退到白塔地方,李成亲率刘复、孔彦舟等十员大将,合力追来。飞率军迎击,经过激战,擒获伪齐将领数十人,俘数千人,马三千六百匹,衣甲器仗无计其数。敌兵尸体填满溪谷,拥坠入水而死者无算。

岳飞对被俘伪齐士卒,均散钱遣返还乡。并对他们说:“汝皆中原百姓,国家赤子,不幸为刘豫驱而至此。今释汝,见中原之民,悉告以朝廷恩德,俟大军前进恢复,各率豪杰来应官军!”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五

杨根思,1922年出生在江苏省泰兴县一个农民家庭里。很小的时候就在上海资本家的工厂做童工,失业回乡后又给地主家做“牛倌”。1944年他光荣地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战士。由于表现突出,1945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作战中,他机智勇敢,曾在围歼泰安守敌的战斗中,用18颗手榴弹夺取制高点;在鲁南郭里集战斗中,三次把拉雷投到敌地堡前;在齐村战斗中,他连续爆破守敌碉堡群;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他奉命率1个加强排攻击夏砦国民党守军,机智的摧毁1组暗堡群,还俘虏了近一个排的敌人……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被评为战斗模范,还荣获了“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等光荣称号。1950年,身为连长的杨根思,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的杨根思,率领全连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初入朝鲜,开进东线战区,身着单薄的战士们首先遇到的是冰天雪地,零下30℃严寒的考验。杨根思积极动脑,迎战困难,教战士们用雪擦手擦脸,把玉米皮撕成一条一条揉搓后一层又一层地裹在脚上防寒,大大减少了官兵的冻伤。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授予杨根思的一级国旗勋章。

炮弹、燃烧弹混杂在一起,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火熊熊。杨根思沉着指挥,勇敢应战,连续打退数倍于已的美军的8次进攻。战至上午10时,弹药已经耗尽,他带领战士们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美军拼杀,最后全排仅剩他和两名伤员,仍坚守着阵地,而此时,增援部队尚在途中。在这紧要关头,面对蜂拥而至的美军,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进敌群,一下被惊呆了的美军还没有回过神来,就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毙命。杨根思以年轻的生命和满腔的热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

为表彰杨根思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会议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各一枚。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六

宣和四年(1122年),童贯、蔡攸兵败于契丹,河北官员刘韐于真定府(河北正定县)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一说是为征辽)。岳飞应募,经过选拔,被任命为“敢战士”中的一名分队长。 20岁的岳飞自此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活。 贼寇陶俊、贾进在相州作乱,岳飞请命前去除害。岳飞表现突出,带领百骑骑兵,用伏兵之计,生擒二贼以归。

同年,岳飞的父亲岳和病故。岳飞辞别刘韐,离开军队,赶回汤阴为父亲守孝。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等路发生水灾, [岳家生计艰难,岳飞为了谋生,前往河东路平定军(山西平定县)投戎,充当骑兵效用士,不久被擢为偏校。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辽之后,便大举南侵攻宋。宋徽宗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宋钦宗,次年改元靖康。东路金军渡过黄河包围开封,宋钦宗用李纲守卫京城,但最终还是选择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银,许割太原、河间、中山等三郡于金。

靖康元年(1126年),宋钦宗赵桓反悔割地,两路金军于攻破太原后会合,二次南下围困开封。赵桓在求和的同时使人送蜡书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征召各路兵马以备勤王。

在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太原、平定军失陷后,从平定军突围回到家乡的岳飞目睹了金人入侵后人民惨遭杀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愤慨,意欲投军,又担忧老母年迈,妻儿力弱,在兵乱中难保安全。岳母姚氏是位深明大义的妇女,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 还为岳飞后背刺上“尽忠报国(后世演义为‘精忠报国’)”四字为训。岳飞牢记母亲教诲,忍痛别过亲人,投身抗金前线。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七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42年,杨根思从上海回到家乡,加入了基干队。1943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1944年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1945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的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纵身冲向敌群,英勇捐躯。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年9月,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根思是中华人民的英雄!他用他的鲜血和不怕死的精神赢来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八

杨根思,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42年,杨根思从上海回到家乡,加入了基干队。1943年,区干部在羊货郎店召开秘密会议,放哨的杨根思发现了敌情,用手榴弹炸跑了敌人,保证了区干部安全转移。1944年2月,杨根思正式加入新四军,成为老一团一营3连的'一名战士。1944年2月22日,参军后的杨根思首次参与作战,他用长矛刺进了敌人的心脏,并缴获了第一杆枪。1945年6月上旬,在浙江,国民党军已占领新登、临安两城,并兵分3路向孝丰城进逼,杨根思奋勇当先,用两枚手榴弹炸掉敌人重机枪扼守的哨口,为新四军开辟了进攻道路。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的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纵身冲向敌群,英勇捐躯。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连为“杨根思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2009年9月,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杨根思是中华人民的英雄!他用他的鲜血和不怕死的精神赢来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文档为doc格式。

杜凤瑞英雄事迹简介篇九

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2010年12月入伍,上士军衔,南部战区陆军某大队士官,曾荣立一等功,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自2015年开始,他积极报名参加边境扫雷行动,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

三天三夜,连续5次大手术,杜富国终于闯过了鬼门关。恢复知觉后,他第一句话就问:

“艾岩怎样?”

提的第一个要求:

“赶紧治好我的伤,我还要去扫雷!”

每天,杜富国的双眼和浑身的伤疤,都需要清洗换药。撕裂般的疼痛,让常人难以忍受,但他硬是一声不吭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中有一个目标:早日重返雷场为人民群众排除雷患。

当得知自己失去双眼双手的残酷现实后,他稍作沉默,反而安慰起领导和医生:“我不能扫雷了,但我还可以给人们讲扫雷的故事。”

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在医院康复治疗期间,每天周边军营嘹亮的军号声,成了他认知时间、安排生活的时间表。

清晨,在军号声中,杜富国起床、穿衣、洗脸、挤牙膏、刷牙……慢慢地,他逐渐实现了生活的自理,甚至能把被子叠成部队标准的“豆腐块”。

上午9点到11点半,戴着智能假肢的他开始练习写字,“永远前进”是他常写的四个大字。“字写在纸上是有声音的,要听每一个笔画在纸上摩擦的声音来判断位置。”他靠着受损的听力落笔。现在,杜富国的字写得特别有力量、给人以希望。

杜富国的英勇事迹经媒体报道后,被广为传颂。他被评为“全国自强模范”“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第七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还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获“最美奋斗者”和“时代楷模”称号。

很多人记住了杜富国的那句“让我来!”这是他用生命奏响的时代强音,是用“生命担当使命”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吹响的冲锋号角。

如今,讲军营的故事、讲排雷的故事成了杜富国喜欢做的工作。为此,他积极练习普通话。吐字、发声,一字一句,开始时虽然学得吃力,但经过反复练习,他的声音也渐入佳境,磁性中带着更多的自信。

声音传递能量、精神鼓舞四方。“播音员杜富国”的系列节目,被许多媒体平台搬进教育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部队官兵说:“杜富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让我来!’的战斗精神,他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榜样。”

作为一名战士,杜富国永远冲锋在强军路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