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杜富国的英雄事迹篇一
2015年,杜富国主动申请到边境扫雷,3年来,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云南扫雷作业中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英雄壮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杜富国个人荣誉:
2018年11月24日,被授一等功奖章和证书;
2018年12月18日,被授予“云岭楷模”荣誉称号;
2018年12月20日,被评为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你退后,让我来”
2015年7月,南部战区云南扫雷大队组建,杜富国如愿成为了一名扫雷战士。初到扫雷大队的杜富国曾暗暗立誓,不扫完雷,绝不离开这片战场。
2018年9月,满服役期的战士窦希望曾问过2018年12月份退伍的杜富国:“阿杜,你走不走?”
杜富国:“活没干完,就退伍,谁来扫雷?”
2018年10月11日下午,杜富国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扫雷时,发现一枚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弹弹体。他对同组作业的战士艾岩说“你退后,让我来”,独自上前排除手榴弹时突遇爆炸。杜富国用身体挡住弹片,保护了战友,自己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感动中国》是这样介绍他的:
你退后,让我来,
六个字铁骨铮铮,
以血肉挡住危险,
哪怕自己坠入深渊,
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
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
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杜富国临危岂顾生
2018年,杜富国的事迹感动了整个中国,他的伤情也牵动着每个国人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大家好,我是“播音员杜富国”
扫雷英雄杜富国负伤后说的第一句话,经过一年多努力实现了!
受伤住院期间,当被问及出院后有什么打算,杜富国表示,“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播音员”。
2020年3月,由“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担任主播的“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开播。
为早日实现梦想,杜富国每天除了做康复治疗外,还积极练习普通话。吐字、发声,一字一句,杜富国学得很吃力。那次受伤,除了眼睛和双手,他的肺部和声带也受到一些损伤。一遍又一遍,在学习中,他的声音也渐渐清晰而洪亮,整个人变得自信起来。“虽然我的水平离专业播音员还差得很远,但就像当初学扫雷一样,即使从零开始,只要不断坚持,一定能进步。”杜富国说。
为帮助排雷英雄实现播音梦想,2020年初,南部战区陆军机关专门为杜富国购置了一套播音设备,并协助杜富国进行系列播音策划,开设专题播音节目。杜富国在首期节目中以《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为题,深情讲述自己从参军到扫雷、从负伤到康复的过程中,用无悔选择诠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精神担当,迅速收获许多“铁杆粉丝”。
作为“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的忠实听众,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指导员杨盛强被排雷英雄的坚韧与阳光深深打动。为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战友,他将“播音员杜富国”系列节目搬进课堂,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战士们听课后表示:“杜富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前行的榜样。”
今年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时隔7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本该一家人好好过一个开开心心、团团圆圆的春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乱。由此,他们纷纷奔赴一线,投身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
面对新冠疫情,他的妹妹杜富佳,走上战疫一线。贵州第八批援鄂医疗队174名医护人员,从贵阳出发驰援武汉,杜富佳随队出征,哥哥喊出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给了自己站上前线的力量。杜富佳所在的湄潭县人民医院是此次贵州省指定开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门诊的183家医疗机构之一。疫情发生后作为急诊科护士的她第一时间报名,战斗在一线。
2月20日中午杜富佳接到医院通知,她的请战要求已被批准,她匆匆取来早已准备好的行李,没能向亲人们当面告别
她说:“写下请战书之后,我就做好了各种准备,这次去武汉
,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护理好病人,同时也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一定平安归来!”
和姐姐一样,弟弟杜富民,也满怀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感,杜富民是湄潭县家礼医院icu病房的一名医生。在这个特殊的春节,接到医院不休假的通知后,他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爸爸妈妈虽然很担心我们,但是如果我们要去一线,他们也会支持我们,我们家就是这样,碰到危难不会退缩的。”杜富民说。
哥哥姐姐在战“疫”一线作战,身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的杜富强。由于巡逻任务重,今年春节留守在营地里,没能和家人团聚,杜富强巡逻的路有160多公里,期间经过雪山、森林、激流,一路走下来,脚常常被水渍泡得发白。巡逻路上,除了要面对各种艰险的环境,杜富强和他的战友们,还得背着几十斤重的生活物资。
虽然很担心在前线的哥哥姐姐,杜富强说还是会支持他们“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选择,如果是我的话,我也会这么做的”。
在边疆的雷场上,杜富国用身体捍卫国土的安宁;
在边防的巡逻之路上,杜富强用双脚丈量祖国的土地;
在没有硝烟的无声战场上,杜富佳和杜富民用生命守护生命;
英雄,总会迎难而上,又总会排除万难;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杜家四兄妹,个个好样的!
英雄的一家人,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富国、富佳、富民、富强,个个让人敬佩!让我们向这个极不平凡的家庭致敬!
简述杜富国的英雄事迹篇二
7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礼炮响彻云霄,每到全场气氛热烈之时,观礼台上,一名双臂残缺的年轻军人总会情不自禁地欢呼和呐喊。
他叫杜富国,是南部战区陆军扫雷排爆大队二队二中队四级军士长。在2018年的一次扫雷行动中,他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尽管如此,杜富国仍然时刻保持冲锋状态,并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
红色传承,好男儿保家卫国
“家门口就是长征路,外公是老红军,我就读过的小学曾是当年红军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1991年11月,杜富国出生在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一个红军曾驻扎过的村子。从小听长辈和老师讲革命故事,杜富国的心里种下保家卫国的种子。
2010年冬天,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初到军营,杜富国就被墙上一幅幅全军英模挂像所震撼。即将沿着英雄的脚步继续前行,他深感荣耀。
新兵训练结束后,杜富国被分到一个英雄的边防连队。站岗放哨、巡逻执勤之余,他经常主动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积极参加连队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当兵就要上战场,国家有需要,我就站出来顶上去。”2015年6月,当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杜富国第一时间主动报名。
“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向连队党支部递交请战书后不久,杜富国与来自不同单位的400多名战友,一起踏上了新的战场。
生死雷场,“你退后,让我来”
每次进入新雷场,杜富国都发现,党员干部从来都是走在最前面,开辟安全通道。“要争取入党,带头干、挑担子。”杜富国努力学习扫雷知识,在一个半月时间里,他的专业测试成绩从32分提高到90分。
雷区山高坡陡林密,机器人、大型机械等设备派不上用场,只能靠人工排雷。在分队长张波的印象中,即使在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杜富国也常常一次扛着上百斤的装备翻山越岭,双腿被压得发抖也不轻易停歇。
3年来,杜富国上千次进出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2016年11月,扫雷大队发展第一批党员,杜富国光荣入党。
“嘀嘀嘀……”2018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浓雾笼罩,探雷器警报声此起彼伏。杜富国和艾岩是一对老搭档。在探雷器的指引下,他们发现脚下湿润的泥土里藏着一枚露出了头的加重手榴弹。“你退后,让我来!”杜富国让艾岩立即退至安全区域,自己蹲下身来清理弹体周边的浮土。
艾岩转身刚走出两米,突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头顶上的钢盔被气浪掀翻。“他朝我这一侧倒下,在爆炸的瞬间,替我挡住了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回头一看,杜富国已躺在血泊之中……
经过三天三夜5次大手术,杜富国从死亡线上被救了回来,但却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被推出重症监护室时,他首先打听搭档艾岩的情况,提的第一个要求是赶紧治好伤,“我还要去扫雷”!
奋斗不息,点亮人生新坐标
杜富国也曾失落过,但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振作了起来。负伤两年多以来,杜富国一直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如今,他不仅能够生活自理,甚至能把被子叠成部队标准的“豆腐块”。
杜富国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建党百年之际,他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虽然失去了手和眼睛,但我还有嘴和脚。如果可能,我想做一名播音员。”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杜富国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吐字、发声开始积极练习普通话,背记稿件全文。通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军队广播节目《南陆之声》的播音员,深情讲述着军营故事。
就在去年,杜富国成为贵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2020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继续为梦奔跑。
简述杜富国的英雄事迹篇三
杜富国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起床,穿好衣服后又摸索着把床铺打理得整整齐齐,上午做康复训练,下午参加网课学习,晚上再活动会儿就准时睡觉……两年半前负伤后,杜富国一直在接受康复治疗,但他依然遵守部队作息,坚持用军人标准要求自己。
杜富国,1991年出生,贵州遵义市湄潭县人,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8年多的军旅生涯中,他有过3次重要选择:第一次是参军来到云南某边防团,他原本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边防战士,却选择参加扫雷;第二次是来到扫雷队后,队长发现他的炊事技术不错,有意安排他当炊事员,但他选择到一线扫雷;第三次是排雷遇险时,他选择让战友退后,独自上前排雷。
“当兵就要上战场,国家有需要,我们应该站出来、顶上去。”2015年,当驻守边防的杜富国得知上级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奔赴排雷战场。
在执行排雷任务的3年里,杜富国常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千余次进出雷场,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吨多,排除各类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起。
“你退后,让我来。”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在扫雷行动中发现一枚加重手榴弹,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突然,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艾岩得救了,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坚守初心,做出同样的选择!”
负伤后,杜富国依然保持战斗的状态,从走路跑步、穿衣吃饭等最基本生活技能开始,每天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同时,他始终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练体能、练写字、学知识,渐渐找到了新的人生坐标。
杜富国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荣获“时代楷模”“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19年,当选“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