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毛相林,江苏淮安的一名普通农民,因其孝顺慈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孝道精神,深深触动了众多人的心灵。通过了解毛相林的事迹,我对他的品质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要追求真善美的信念。以下是我对毛相林事迹的个人体会。
首先,毛相林的孝心让人感动不已。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父母的孝心,一心一意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当父母年迈体弱时,他放弃了机会到外地打工,选择留在家乡照顾自己的父母。如今,当人们都忙于赚钱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照顾他人。这种至亲至爱的孝道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也让我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庭的重要,孝敬父母的责任。
其次,毛相林的善举令人肃然起敬。从小,他就懂得造福他人的重要性,常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乐于助人,没有任何功利性的目的,只是出于内心的善良而行动。在我看来,与其追求一时的虚荣和物质,不如像毛相林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身边的世界。他敢于做,敢于行动,敢于为他人默默无闻地付出。这种善举特别折射出毛相林为人的真诚和善良,让人深感佩服。
再者,毛相林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在他的肩上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但他仍然保持了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他相信努力付出终会换来回报,他相信成功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一步一步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看到了信仰和希望的力量。我意识到,只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最后,毛相林的身上还有一份智慧和正义的力量。他愿意帮助他人,不容忍不公正的事情,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献力。他明白,在一个个小事上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就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身上流淌的是东方孝道、农民精神和社会公德的融合体现。他的行为鼓舞着更多人,让每个人也都意识到,“我可以做一些事情,我可以作出改变”。
通过对毛相林事迹的理解和参悟,我对他的做人之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尊敬父母、帮助他人、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追求正义,这些都是我要努力践行的品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努力将这些心得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成为一个孝顺慈爱、乐于助人、积极向上和正直正义的人。我相信,只要我用心去面对毛相林的事迹,我的人生将会得到新的启迪,并且我将不负时光,追求真善美。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终于,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共产党人就是开路先锋,只要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天路’精神,就一定会蹚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路。”12月17日,荣昌区举行“榜样面对面·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时代楷模”毛相林率先登台,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民绝壁修路改善出行条件、发展柑橘产业助农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近400名荣昌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模范就是一座丰碑。2020年11月18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同志“时代楷模”称号,x市委、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向“时代楷模”毛相林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
“我们邀请毛相林同志来荣昌作报告,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荣昌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先平介绍,本次报告会不仅请来了“时代楷模”毛相林,也邀请了“全国劳动模范”郭平、“全国十佳农民”林其鑫、“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杨媚、“全国优秀团干部”武英雨、“x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刘恩丽、“x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陈明才、“x市杰出英才”秦兆宏、“巴渝工匠”廖伟共8名荣昌先进典型到场宣讲,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我们要把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的过程,变成向先进学习的过程、自我审视的过程、牢记初心和使命的过程,推动荣昌各项事业繁荣发展。”陈先平说。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牢记使命一心为民。报告会后,不少与会干部群众表示,聆听先进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让自己受益匪浅。“尽管先进典型人物来自不同单位、岗位,却有着共同的信仰和担当、共同的奉献精神,在不同领域作出了非凡而又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铜鼓镇高山村驻村工作队干部郑崇熠说,“我们将继续抓好各项工作,持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实干实绩巩固提升高山村脱贫攻坚成果。”
据了解,下一步,荣昌区将利用“小院讲堂”基层宣讲平台,让身边典型讲身边事,让榜样人物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走进小区、镇街和村(社区),凝聚起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的智慧和力量。
回到下庄英雄谱前告慰筑路牺牲群众。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老下庄村坐落在巫山县竹贤乡的大山深处,四周高山绝壁合围、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是名副其实的“天坑村”,从“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条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到县城要走3天。
1995年12月,毛相林接任老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下庄的闭塞和贫困成了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当时全县村级干道建设规划是由易到难,下庄的路太艰险,未列入规划,县上何时规划修路也不确定。但下庄人要想改变贫困,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通从“井底”到“井口”的公路。
看到过去封闭落后的邻村如今通了公路,家家电灯亮、户户电视响,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带领村民修路,走出贫困。在全村党员干部会上,毛相林对大家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
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上打炮眼,在悬崖峭壁上放炮,炸开一处处缺口,炸出“立足之地”,稳步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
总结。
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路,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
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当前,我国正处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共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能否切实做好当前阶段的各项工作,对于未来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上肩负着重大政治责任,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就更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坚持问题为导向,将执纪问责的目标紧盯脱贫攻坚领域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依纪依法坚决查处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问题,执纪问责绝不手软。
中央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专门指出,要把脱贫攻坚监督执纪问责做深做细做实,纪检监察机关要找准定位、服务大局,始终紧盯扶贫中群众反应强烈、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要紧盯重点人、重点部门和特殊人群,要进一步深化“执纪问责的四种形态”的运用,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处理,切实做好提前的预防和提醒教育,深化监督体制和模式,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必须要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对于那些开展扶贫工作脱离实际、对扶贫项目监管不力的相关行为必须要严肃查处;必须要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考核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抓手,重点查处那些脱贫攻坚政策脱离实际、不接底气,缺乏可操作性,侵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必须要加强问责力度,以责任追究激发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于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一查到底,用贴的纪律为真脱贫、脱真贫保驾护航。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柑橘是伴随公路修通发展出来的新产业。2004年公路通车时,下庄村还戴着“贫困帽”,大多数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明白,要想脱贫致富,光靠路还不够,得搞出像样的产业来。
他请来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土壤、气候、光照等进行全面考察评估,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脱贫产业。县里也派来了果树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
经过几年的悉心培育,全村650余亩柑橘产业初见成效。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
今年春节前,柑橘集中上市,目前下庄村柑橘收入已有50多万元。毛相林说,现在果贩的车能直接开到村里,最多一天卖出去好几万斤。
看到去年的好收成,毛相林也想让柑橘的品质和产量再上一个台阶。眼下,一些在外务工的村民回村过年,正是一年中壮劳力最多的时候,也正当柑橘剪枝的农时。年还没有过完,毛相林就和农业技术员一道挨家挨户走,指导村民剪枝。
第三件事是抓乡村旅游。在毛相林眼中,乡村旅游就是下庄村振兴的方向。春节假期前几天,每天来村里的游客不下200人。而现在村里只有3户农家乐,旅游接待条件还没有跟上。他算过一笔账,农家乐一天接待一桌客人,就能收入200多元,还能进一步拓宽村里农产品的销路。他说,在相关扶持资金的支持下,村里有接待能力的30多户,今年都有望把农家乐开起来。
于是,毛相林决定在大年初八晚上召开一次群众院坝会。会上,他要和村民一起商量,今年怎么把村里的乡村旅游搞得更红火。为了把这次会议开好,他与支委们积极酝酿。
毛相林说,今年村里还将有个大动作,关掉各家的猪圈,找块地集中养猪,安装环保处理设施,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和当年修路、种柑橘一样,这个提议也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在下庄村当了40多年村干部的毛相林,在这个春天,又要大干一场了。
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很难想象,那副瘦弱的身躯,竟然蕴藏如此坚韧的力量:为改变落后面貌,他20多年执着坚守,矢志不渝。悬崖峭壁上,他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办法开山劈石,一干就是7年,终于开出一条出山路;为发展产业,他勇于尝试,失败了再重新开始,最终带领乡亲们打通脱贫致富路。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翻几座大山,盘过108道“之字拐”,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便映入眼帘。这里地处巫山深处,如“深井”一般,“井底”缓坡上,小楼星罗棋布,大片柑橘林连绵起伏。
毛相林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也是老村支书,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成为“愚公”,是被穷逼出来的。“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以前是巫山县最穷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过绝壁,到县城得花两天时间。
不能让大山“困”住下庄!1997年开始,“愚公”毛相林带领乡亲们“移山”,用了整整7年时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天路”。
路通了,产业也活了。在毛相林带动下,乡亲们种起了脐橙等水果,发展生态旅游。随之,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轿车来来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2015年,曾经最穷的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达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
“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小时候,毛相林就常听长辈们念叨。坐“井”观天,村民们有时也开玩笑说要修路,可没人敢下决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岁的毛相林去县里开会,发现邻村村民家里有电视机,还有车子来收购蔬菜。“没想到山里还能这么生活!”回到村里,毛相林马上召集村民们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这山,鸟都飞不过去。”“钱从哪里来?”“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伙你一句我一句。村里有几百亩地,乡亲们不想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难也是特别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动手,劈山开路!”毛相林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公路预计七八公里,计划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将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没出路!几经周折,全村人终于下定决心。
男女老少齐上阵,冬去春来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办法,一块块石头凿。绝壁上,一个个“空中飞人”绑着绳索凿开炮眼、放上炸药……鞋子磨破就赤脚,夜里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终于,2004年春天,一条“玉带”出现在山腰上,下庄人终于打通康庄大道!
“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路修通了,村民外出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往返县城。不少村民开始外出务工,赚钱补贴家用。
不过,村里没有产业,只能自给自足,村民依然贫困。“修好路,还要发展产业,打开财路!”毛相林又一次站出来,带领村民继续“折腾”。
2009年,毛相林看到其他村发展蚕桑赚了钱,便号召村民种桑树养蚕。没想到,100多亩桑树欣欣向荣,30多张蚕子却死气沉沉。原来,下庄村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养蚕。
“毛矮子蛮干,就知道瞎搞!”失败后,村民们意见很大。毛相林也很失落,在村民大会作检讨。
“老毛心还是好的嘛,只是急了点。哪个能一次就搞成功的?共产党员还怕这个?”会上,老党员杨元玖鼓励毛相林,也平息了大伙的议论。
山里人,脾气倔。失败反而激发了毛相林的韧劲:“失败了不要紧,继续干!”
第二年,毛相林在县城吃到一种西瓜,觉得特别香甜。他又动心了,想种植西瓜。不过,这次他精明了,先请教农技人员,自己试种两分地。
可喜的是,种西瓜,毛相林成功了。他把西瓜分给村民们吃,还卖到县城,赚了一笔钱。在毛相林带动下,下庄村终于有了第一个像样的产业。今年,村里西瓜种植面积达200亩。
村民们信心大增,毛相林乘势而上。2014年,他邀请市县农业专家深入考察分析,确定发展柑橘、桃、西瓜三大产业。
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终于打通了脱贫致富路——650亩柑橘套种西瓜、南瓜,150亩桃园套种西瓜。村民刘恒保种了10亩柑橘,去年初挂果就收入2万多元。“光靠游客开着小车来采摘,就卖完了,都不用出门嘞。”刘恒保说,明年柑橘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将翻番。
“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公路通了,腰包鼓了,已年过六旬的毛相林依旧闲不下来。他在琢磨,怎么能让村里在外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振兴乡村。
29岁的毛连长曾在外种西瓜、跑销售。今年春节回家,毛相林上门找他,“连长,留在村里吧,下庄村需要你们年轻人。”
看着毛相林满头白发,毛连长又回忆起当年修路的场景。看着村里产业蒸蒸日上,他动心了,选择留下,还说服女朋友也回来,准备发展民宿,搞直播带货。
这两年,返乡村民越来越多。200多名外出务工村民中,已有100多人选择回来,振兴家乡。
2018年,毛相林提议,建一个全村的事迹陈列室,记录下庄人修路的故事:“讲述修路历程,激励更多人!”
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于2019年落成。毛相林自告奋勇,当起讲解员。
在村口的下庄人事迹陈列室里,常常可见到毛相林的身影。他在为一批又一批的外地游客讲述当年的奋斗故事。
“这是我们当年修路时穿的鞋子,已经磨穿了……”毛相林说。这样的话,毛相林不知讲过多少遍,但每次都充满感情。
看着一拨拨年轻人来来去去,毛相林感慨万千:“我愿当一辈子筑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