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一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译文。
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注释。
薄:微弱。
宵:宵夜。
君:指巴童。
垂翅客:诗人以斗败垂翅而逃的禽鸟自比。
尚:还。
简析。
虫噪灯暗,夜寒药浓。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二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归志:返回的念头。
宁无:难道没有。
元元:指人民。
课:诗中作阅读解。
蝇头:比喻字小的和苍蝇头一样。
陆游的诗歌继承了屈原以来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立足于时代,“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一二句直抒胸臆,说自己读书是为了人民,前两句不重情节画面,而是把事实压缩在极其精炼的诗句内,着重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强烈的抒情性。一个“宁无”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的淋漓尽致。也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在封建时代,能提出“读书本意在元元”,把读书看做是为百姓而读,展现了诗人的可贵。
三四句是写实,具有二个特点:一是细节的真实性,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写这首诗时,诗人已经是老人了,透过诗句,诗人灯下读书的形象出现在眼前。二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一盏青灯为何出现在陆游的诗中,因为是其读书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物体,故而成了其读书诗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意象。作者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忠于人民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把诗人在孤灯之下,老眼昏花地阅读蝇头小字的场景,维妙维肖地刻划出来。既是对生活描写,更是对后人告诫,寓意深远。
陆游是一个善于学习的诗人。他提倡“万卷虽多应具眼”,又强调“诗思出门河处元?”他一生之中写出大量优秀诗篇,是与他的苦学精神分不开的。这首《读书》七绝,如同诗人的学习体会,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苦学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关于诗歌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这个角度出发,凡是属于人生的各类内容,都可以被纳入诗人取材的范围,不应有什么事先划定的禁区。对于主要身份是士人的陆游来说,其生活内容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在书斋里度过的,读书正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当他要想写诗歌咏其生活内容,表示其人生感慨时,读书便理所当然成为不可或缺的题材。
《读书》虽以读书为题材,但诗人的眼光早已离开书斋这个狭小的空间,他将目光投向于整个人民,所以他所有的读书诗包括《读书》,仍然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仍然流露着对生命的感慨,仍然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是文学意味十分浓厚的好诗。同时他的读书诗既有现实主义的精神,使他的诗内容充实,热情横溢,显得既沉郁悲壮,又恢宏雄放。从平凡细微当中觅得诗情,写成活泼生动的好诗,一切都取决于诗人是否有灵心慧性。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三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四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敏:聪明。
好:喜好。
耻:以……为耻。
知:通“智”,聪明,智慧。
厌:满足。
诲:教导。
谓:说。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重要。
盖:在句首,发语词。
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恒:恒心。
下流:下等,劣等。
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六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
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七
这一路遇到那么多人,错过那么多人,那时犯过的错,经历的遗憾,都是为和你在一起而准备的。这些经历虽不完美,但却让我们拥有盔甲、学会痊愈,不再害怕世界的尖锐与城墙,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暂时的孤独,暂时的一个人,都只是为能和对的人相遇,时光总会把好的留在后面。无论如何,你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一直在等着你,他(她)会体会到你的辛苦,疼惜着你的不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你们终将会遇见。
通篇只有十九个故事,但每个故事都有精挑细选,有暖人心脾的,也有虐人肺腑的。作者丛平平的语言也是修辞的很好,以至于故事里人物的心情也能很好地传递给读者,把我感动的稀里糊涂的,很赞的一本书。
每一个故事都是跟我们息息相关的,在一个故事中,你可能会看见曾经的自己或者觉得跟自己的现状很相似;有些故事会让你突然很思念年少无知时经常嬉笑打闹的那群小伙伴;有些故事,让你明白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也没有什么糟心事是过不去的,只看时间和你的关注重心怎么转移。有感动,有揪心,有遗憾,有悲痛,也有平淡的相守,生活是千姿百态的,端看你持以怎样的心态。
珍惜。对于婚姻和爱情自我觉得,一个人的时候做好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做好彼此。努力让自己优秀起来这样才有资格去真正爱对方。
爱的时候,让他自由,不爱的时候,让爱自由。别等不该等的人,别伤不该伤的心,遇见不分早晚,真心才能相伴,毕竟再轰轰烈烈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归于平淡。
人生就像是一趟列车,每一站都会有人上车,有人下车。在这趟列车上有些人注定就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有些人是你的他就不会是你的过客,有些人纵你千般万般挽留也不会是对的人。所以晚一点没关系,只要最后是你对的人就好。
每个故事都很感动。年少时每个人都想着鲜衣怒马,快意天涯,最后都走过了或平凡或不凡的青春,步入既定的轨道。有些感情轰轰烈烈,有些则细水长流。但一切,都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爱与被爱。
读完十九个小故事整个人豁然开朗,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不是谁都有机会和资格轰轰烈烈的,当然,也并不是谁都能够拥有这样简单而平淡的`人生的。岁月赐予我们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各自爱的箴言,许我们领悟并珍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圆满,有时候很简单,每天都在上演;区别在于,有的人将一份承诺留在了心间,所谓圆满,就是用感恩的心,看待生活的美好!
爱情这东西,早不得迟不得,一切都要刚刚好。生命中注定有无数过客,总有那么一个人,是为你准备的,只为你,或迟或早,反正他总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不疾不徐,我知道你一定能找到我,于是,我一直在准备,历尽千辛,只为遇见你。我不想低到尘埃里,我知道最好的爱情是携手坚定前行,势均力敌,开出最美的花。
岁月赐予我们的意义,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各自爱的箴言,许我们领悟并珍惜。所以,晚一点没关系。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古城温暖的光,如山间清爽的风,从山间到田野,只要最后那个人是你就好,感情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只有刚刚好。
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此生都能遇见那个爱你如生命的人,然后彼此珍惜!
因为,一生真的不长!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八
原文:
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唐代:王勃。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译文: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空中的大雁隔断了我的思念,月下想要归家的愁思越发急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鸿雁也往西南家乡方向飞去,我为什么却与朋友轻易离别?
注释: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云间:此指天空中的`大雁。征:表示远行,同时还可与迁客、边卒相联系。切:意谓急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
“云间征思断”是整首诗的起因,天空中的大雁朝西南方向的飞翔,突然地阻断了旅人的脚步与平常的情思。
远行的旅人突然被南飞的大雁所惊动,也许此刻便是在晚上,因此诗人“月下归愁切”。这里“征”与“归”两个字可相对来理解。因见“鸿雁西南飞”,故诗人问自己:“如何故人别?”以鸿雁的归乡反衬自己与友人的离别。
这首诗因雁而起兴。一叶落而叹天下秋,叹生命的匆匆流逝;一雁过而感慨于孤独的远征,思念起家乡故乡与故人。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九
这是陆游的一首教子诗,作于宁宗庄元五年(公元1199年)底。
诗人就知识的获取,从两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要花气力,一是“要躬行”。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作品开篇两句先从古人做学问的的经验谈起,“无遗力”三个字,一语道出了古人做学问的用功程度,学问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来的,必须要不遗余力才行。如果没有“少壮功夫”,就不会有的“老始成”的良好结果。特别是第二句,不仅告诉子聿做学问必须要坚持不懈,更强调了“少壮功夫”的重要。意在告诫子聿在年轻时一定要抓紧大好时光努力学习,不要浪费大好年华,只有抓实了“少壮功夫”,才能保证将来有所成就。诗人是在告诫自己的儿子,其实也是在提醒全天下的读书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则是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还是比较浅薄的,只是书本知识而已,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理解书本知识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示子”诗,同时也是一首深刻的人生哲理诗。在作品中,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老大徒伤悲”;另一方面还从书本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方面强调了做学问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一定“要躬行”,要亲身实践,否则就不能“绝知此事”,只有“躬行”了,才能深刻理解书本知识,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文档为doc格式。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十
人生在世,不必那么介意孤独漂流,或许比爱笼罩更舒服。任何事情都有残忍的一面,包括爱也是,尤其是当爱离去的那一刻。一个人的时光有一个人的喜怒安静,把孤独的时光用来建造内心丰满的城堡,总会有天使住进来。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谁都不想再取悦别人了。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包括亲人朋友也是,累了就躲远一点。取悦别人远不如快乐自己。人宁可孤独,也勿违心;宁可抱憾,也不将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如我心者,不屑以敷衍。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一辈子真的很短……若懂得请珍惜,若不懂请离去。
浅浅时光,跳跃的文字,几许温暖,拥一份恬静安然,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不染悲伤。我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快乐,不在乎是否是文艺范儿。
所谓的文艺范儿,不是喝着咖啡,在昏黄清幽的灯光下捧着一本书或听着一曲音乐的“表象”,而是拥有自己的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的“真实”。苦也吃得,累也受得,生活可以平淡朴素,内心却是丰满强大的。任凭外面世界如何喧嚣浮华,内心却拥有着宁静淡然。这也许是一种气质。
所谓的气质,不是文着眉涂着粉,在喧嚣的大街上拿着一个名贵的手提包或者去高级咖啡厅喝一杯咖啡的“假象”,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来装饰自己的世界,顺着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本真”。痛也受得,甜也受得,生活可以千姿百态,外表却是高贵典雅的,任凭身边的人如何评价,骨子里却拥有着特殊的美丽。这也许是一种内涵。
内涵的修炼需要忍受孤独。不要因为孤独就去参与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去迎合一些不属于自己的群体,爱一些唾手可得的人,做一些心不甘和情不愿的事。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是你想象中的纸醉金迷,他们那不为人知的孤独,只是我们没有看到罢了,更不要因为一时糊涂、空虚打乱了你坚持已久的思想。
我们都一样,要先学会承受人生必然要经历的孤独,等它消逝不见了才会看见盛世繁华。我们不能是一个橙子,让别人把自己榨干扔掉,而应该是一棵果树,春华秋实,年年繁盛。要明白,单身孤独才是你面对知识,如饥似渴,海纳百川的黄金时段。当你很累的时候,你应该闭上眼睛深呼吸,告诉自己你一定会坚持下去。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谁说你没有美好的前途,关于明天的事,后天才知道。在一切变得美好之前,我们总要经历一些挫折。不要因为你自身的一点瑕疵而放弃一段坚持,即使没有人为你鼓掌,也要高雅地谢幕感谢自己认真艰苦的付出。与其耿耿于怀地倾诉,不如平心静气地思考。
以前,我无论多大点烦恼都想找人倾诉;现在大了,遇见的事情和挫折多了,就很少想着倾诉了。你想要和别人保持一段高雅的距离,自然学会了自我消化和遗忘痛苦的能力。那些曾经亲密无间,后来消失疏远的朋友,我们不必苛责对方身边有了新朋友,也不必去惋惜友情转瞬即逝,有些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人生的路还很长,很多人都只能陪你其中一段。分开一定是有不适的条件和事情出现,能够在合适的时间相聚在一起,开心过,痛快过,已经很好了。这一路走来遇见了那么多人,也错过了那么多人,还在几个人身上同时受伤,你看那几个一向娇弱的人都自己披上了铠甲。生活就是这样,那些犯过的错误,留下的遗憾,都是为了惩罚我和你在一起而准备的。
关于生活随笔之懂得拒绝,恰好是尊重(二)。
不懂拒绝,其实是得了一种叫“不好意思”的病。过度友善的人,不忍或害怕拒绝别人,他们总是怀抱善意,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也不想让别人失望。然而,害怕拒绝,害怕让别人失望,也是一种自卑。
懂得拒绝,恰是最好的尊重生活总有点欺软怕硬。一个完全不懂拒绝的人,也不可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不懂拒绝的人,迟早要学会狠下心肠。
1不懂拒绝,是一种病。
很多人都喜欢《欢乐颂》里的关雎尔,因为她人长得甜美,心地也好。但她也常常为人诟病:正因为心地太好,她不懂得拒绝别人。
关雎尔很多时候加班加得晚,都是因为帮别人做事。终于有一次,同事又病了请她完成剩下的工作,最后也是她签名确认。
同事做的那一部分错漏百出,经理知道后却只骂了关雎尔。因为最后签名的是她,所有责任都要她来承担。而那个同事,出事之后一句话也没替她说,也没有一句安慰。
关雎尔的傻白甜行径,其实也是今天许多人的写照:
因为想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所以对朋友的请求来者不拒。终于,我们温暖了别人,却累死了自己。
2你有多重要?
“ta一定是走投无路了,才来找我……”、“要是我把ta拒绝了,我就是坏人……”这是我们在接受求助时的心理。
不懂拒绝的背后,是我们往往将自己放在太重要的位置。
斗米恩升米仇的故事,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无法违背的人性:
帮得了一次,就有第二次;帮得了第二次,就有后面无穷多次。而无休止帮助的剧情发展,往往是始于感恩,终于嫌隙。当哪一次帮不上忙,你就会变成罪人。
3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作为。
因此在法庭上,众人拷问的是超人的这个问题:你到底是谁?
不懂拒绝别人的人,有意无意地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超人。而他们之所以不懂得拒绝,其实正是因为他们跟超人一样,根本没有弄清楚自己到底是谁。
关雎尔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份,她只是公司的其中一个职能,在一个讲究分工协作的五百强企业,她根本不可能完成所有职能的执行。所以她累死累活,最终只能得到跟超人同样的质问。
4拒绝!时而温柔、时而狠狠地拒绝!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孔子的话。“有所不为”就是拒绝。什么样的人有所不为?君子。
君子就是一种身份地位。像君子一样,对于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就有他们该做和该拒绝做的事。
三毛说:“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因此,拒绝别人,一定要先给出一个正当理由。“我要下班”、“我不喜欢这样做”都是正当理由。哪怕单纯就是不想帮,“我不想”也是最好的理由。
如果不想伤害别人的面子,话就说得圆一点。
钱锺书去世后,早年就暗恋杨绛的费孝通又再上门,临走时,杨绛送他一句话:“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费孝通也是聪明人,以后也只能死了那条心。
拒绝,不是对来者的侮辱。相反,不浪费大家的时间,是对双方最大的尊重。
而每一次拒绝,你都是再一次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也促使对方思考这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谁。
九年级谈读书原文篇十一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熟悉背景,帮助理解。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布置学生课前查找、阅读、勾画与本文有关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为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作好铺垫。
2、朗读抄写,联想感悟。第2—5自然段叙事中有抒情,我先让学生看插图,谈谈这是怎样的一双大眼睛,你联想到了什么。然后再读文,抄写自己喜欢的“精彩段”,看看作者感受到的是什么,联想的内容和我们大家的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进一步感受故事背景的重要性。
3、升华情感,努力实践。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围绕“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进行讨论。如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并号召其他同学也投入到帮助贫困儿童的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