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汇总16篇)

2023年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1 13:20:04
2023年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汇总16篇)
时间:2023-12-21 13:20:04     小编:雨中梧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一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这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采莲人采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女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一片,许多小伙子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人们望着露出水面的又大又圆的荷叶,心里无限喜悦,因而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可”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子,一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立水面。“何田田”就是“何其田田”,是极度赞美的语气。这里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莲的花期为夏历五至七月,每朵花可开二至三天,每日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又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二十天,可采收莲蓬生食,果实(莲子)的成熟期在七、八月间。清人张玉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色无比秀丽,还表明莲子必然丰收,采莲人自然心里非常高兴。

人们在采摘水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水中的情景。“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一般。“戏”字写鱼在水中的迅捷欢乐神态,非常形象。这里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比人意,采莲人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儿在水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行之轻快,采莲人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自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而后四句又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把男女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而无轻佻、庸俗之弊。全诗一气呵成,但在结构上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揭示题旨;后四句进一步展示采莲时的欢乐情景和广阔场面。而诗中第三句又在全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相连,不着痕迹。诗的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景中寓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本是两人唱和,或一个唱、众人和的歌曲,故“鱼戏莲叶东”四句,可能为和声。故此诗的前两句可能为男歌者领唱;第三句为众男女合唱;后四句当是男女的分组和唱。如此,则采莲时的情景,更加活泼有趣,因而也更能领会到此歌表现手法的高妙。

诗中“东”、“西”、“南”、“北”并列,极易流于呆板,但此歌如此铺排,却显得文情恣肆,极为生动,从而充分体现了歌曲反复咏唱,余味无穷之妙。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二

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半路上,有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害怕了,就把骨头扔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又朝狼扔骨头,后得到骨头的那只虽然停了下来,但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非常窘迫,害怕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他往旁边看见野地里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禾堆积在麦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就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对着屠户。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砍死了狼。屠户正想走开,转身看看柴草堆后面,发现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它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户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骗对手。

狼三则的创作背景。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1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被郭沫若评价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木)三分。“《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三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

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

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注释。

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眦:眼眶。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凌:登上。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四

原文:

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江南水上可以采莲,莲叶层层叠叠繁茂葱翠,鱼儿在莲叶间嬉戏。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鱼一会在莲叶的东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西边嬉戏,一会在莲叶的的南边嬉戏,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嬉戏。

注释: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何:多么。田田:莲叶长得茂盛相连的样子。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五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秦始皇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结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气势汹汹的发怒了,对唐雎说:您也曾听说过生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使百万尸体倒下,使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普通平民发怒吗?秦王说: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见识浅薄的人发怒,不是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慧星的光芒冲击了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般白色的云气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突然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祸福的征兆就从天上降下来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同我一起将要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立起来。

秦王的脸色马上变软和了,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明白了:为什么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却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六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七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为什么?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不是看不起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八

东晋穆宗永和九年(公元354年)农历癸丑年,晚春三月之初,相约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从事祭祀、祈福消灾,并畅谈人生之活动。全国有识之士,贤达之人不论年长与年少,都来到了兰亭。这个地方是风景胜地,山岭崇立俏峻,且有茂盛的树海和秀俏的竹林,还有清澈的溪水从兰亭两旁流过,激起层层浪花。恰似晶莹剔透的玉带映入眼帘。我们就引这玉溪之水稍作处理,使之环曲而流,我们依次环流而坐,让酒杯放于溪流之上,流进谁的小港湾谁就饮此杯酒。虽然没有胡、琴、笛、笙等乐器做伴奏,然而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也是足可以畅谈内心深处的情感。这一天,万里无云,空气清新,微风徐徐,使人心旷神怡。放眼上眺,蔚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深感宇宙之大;转而俯视山川,林海多姿,秀竹作舞,鸟语花香,蛙咏鱼跃,深感生灵无限。凡目光所到之处即刻引起内心无限遐想,一饱眼耳之福,实则美不胜收。

人生在世,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处共事,互相往来交心,形式各异。或者促膝谈心于一室之内,深受启发。或者畅游于各名川大山之间,借景抒情把内心世界暴露无余。虽然人们的喜好各不相同,性格也各不一样,但当他们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已揽入怀中、收入囊内,于是感到非常快乐和自足。但你可别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之将至矣!

每览古人对人生发出感慨的缘由,好像都是一样的,总是面对文章感叹凭悼。但内心还总是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不过我当然知道:说死了和活着是一样的这是假话,夭亡和长寿是一样的这是胡说。

后来人看今天的我们也就像我们看古人一样,人生苦短转瞬即逝,悲哀呀!

所以为了纪念这次相会我把众位都记录下来并把你们的诗也记录下来。即使时代变了,事物也变了,但人们内心产生感慨之情总是一致的。后来人看到这篇文章也一定是很有感触的。

兰亭集序的写作背景:

东晋第五代皇帝司马聃,谥穆宗。他用了两个年号,先用永和共,后用升平共5年,在位。永和九年是公元354年,距北魏建国差32年。其实东晋建国以来,长江以北就处在动荡之中,北方各少数民族频频入侵。东晋时对江北的统治名存实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到公元386年北魏正式建国,战乱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了!

其实,在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就已经长达30多年之久,可以说,整个晋朝的绝大多数时间百姓都是处在战乱之中,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断地向百姓灌输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思想,麻痹百姓充军打仗。像王羲之所在的时代,南方的环境相对稳定,在晋朝还是十分难得的。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九

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参考译文】。

滕王阁地处昔日的南昌郡,现在属于洪州都督府。方位在翼、轸星宿的分野,地理位置连接着湖南衡山和江西庐山。三江为襟,五湖为带,胸怀楚国而指引吴越。物华天宝,宝剑的光芒直射牛斗星域;人杰地灵,徐孺客座陈蕃榻下。洪州城雄伟地排列在雾里,才人志士川流不息。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塞,贤主宾朋均为东南地区的俊才。德高望重的都督阎公远道而来坐镇洪州,宇文作为新州的典范,赴任途中在此勒马暂留。十日休假的日子里好友云集,高朋不远千里来聚。词坛泰斗孟学士行文如龙腾凤舞,王将军的武库里名剑熠熠生辉。家父在做县令,小生探亲途中刚好路过这个名胜之地;虽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了这个盛大的宴会。

正值九月,秋高气爽。积水消尽,寒潭清澈,淡淡的云烟凝聚,重重的暮霭泛着紫光。在高高的山路上驾着马车,在崇山峻岭里遍访风景。来到昔日帝子居住的长洲,找到仙人休养过的宫殿。层层的楼台耸立在青翠的山峰,仿佛要直冲云霄;凌空的飞檐闪溢着红色的光辉,仿佛要直插大地。白鹤野鸭尽情地畅游在萦回的小岛,洒满兰桂花香的宫殿错落有致的起伏在山峦。打开绣花的阁门,俯视雕梁画栋的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江河湖泊蜿蜒曲折令人惊奇。满眼楼宇巷陌,尽是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舸舰泊满渡口,全为绘有青雀黄龙的大船。暴雨初歇,彩虹方消,空气清朗,阳光和煦。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返航的渔舟里传来优美的渔歌,回响在整个彭蠡湖畔;南归的雁群在寒风里发出的.呼唤,回荡在衡阳的水边。

敞开心怀俯望,飘逸的兴致激荡。笙箫吹起清风阵阵,轻歌曼舞让流动的白云也为此驻足。正如睢园竹林的聚会,杯中豪气直比彭泽县令陶渊明;正如邺水咏莲,诗中风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声乐美食、文采风流俱备,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尽收。极目远眺,尽情欢娱。

唉!时运不济,命里多磨难。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贾谊屈尊于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王;梁鸿逃匿在海湾,又岂是缺乏政治昌明的年代?不过都是君子安于贫困,豁达之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越老志气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发时改变初衷?处境越是清贫情操更加坚定,决不会放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喝了贪泉的水,心境清爽,哪怕身处干涸的车辙,胸怀依然开朗。北海虽遥,乘风可达;早晨过去了,珍惜黄昏仍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存高洁,可惜空怀一腔报国之心;阮籍为人不羁,怎么能仿效他车至绝路后的哭泣!

唉!名胜不能常存,盛宴难以再逢。兰亭旧址已为古,石崇梓泽也成墟。承蒙今日盛宴,临别作此序文;登高作赋之雅兴,就指望诸公了。冒昧尽我微薄心意,作此短言。我已写成四韵八句,各位分别按韵赋诗。请诸位各展潘岳、江淹才华,尽舒华彩丽章!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一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二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弈:下棋。(围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通:全。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代词,这里指鸿鹄。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

曰:说。

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矣:了。

弗:不如。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三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四

《咏荆轲》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咏荆轲·燕丹善养士。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注释。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强嬴:秦国。

荆卿:指荆轲。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

宋意:燕国的勇士。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鉴赏。

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哀风”、“寒波”相互激发,极其强烈地表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五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从同谷赴西川途中所作的十二首纪行组诗的末篇。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诗人举家从同谷出发,历尽艰辛,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他初到成都时喜忧交加的感情,风格古朴浑成,有汉魏遗风。全诗以朴实自然之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迤逦写出,其中却蕴含了深沉的情思,耐人咀嚼。

抒情的深婉含蓄是本诗最大的特色。初读此诗,以为只是一般的纪行写景,吟咏再三,就能体会到平和外表下激荡着的感情波澜。其中有着喜和忧两种感情的交织,内心微妙的变化,曲折尽致。杜甫举家远徙,艰苦跋涉,为的是寻找一块栖身之地,如今来到富庶繁华的成都,“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眼前展开一个新天地,给了他新的生活希望,欣慰之感,不言而喻。“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快慰之情刚生,马上又想到了梦魂萦绕的故乡,归期遥遥,但见大江东去,自己只能做长年飘泊的游子了。下面能写成都的繁华、气候的温和,又转悲为喜。然而成都虽美,终非故土,鸟雀天黑尚且各自归巢,而茫茫中原,关山阻隔,自己何日才能回去呢?于是诗人又陷入了痛苦之中。当时中原州郡正陷于安史叛军之手,一句“中原杳茫茫”,包含着多少忧国伤时之情!诗人遥望星空,愁思怅惘,最后只能以自宽之词作结。可以看到,全诗写喜,并不欣喜若狂,诉悲,也不泣血迸空,在表面缓和平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一股喜忧交错的复杂的感情潜流。

作为纪行诗,本诗用“赋”来铺陈其事,而“赋”中又往往兼有比兴,因而形成了曲折回旋、深婉含蓄的风格。诗一上来就描绘眼前之景: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诗人风尘仆仆地在岁暮黄昏中来到成都,渲染出一种苍茫的气氛。它既是赋,又兼比兴。桑榆之日同时暗喻诗人垂暮飘零,同时它也兴起了深沉的羁旅之情。继而写“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都是赋中兼兴。最后写“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暗寓中兴草创、寇乱未平的忧思。诗人妙用比兴手法,使笔下的自然景物都隐含深挚的感情。全诗一一再现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空间景物,同时也使人觉察到由薄暮至黄昏至星出月升的时光流逝。这种时空的'交织使意境呈现出立体的美,烘托出感情上多层次的变化,达到情与景的自然交融。

胡应麟论东汉末年时的《古诗十九首》说:“蓄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诗薮》)杜甫此篇正继承了《古诗》的这一风格。而在思想感情上,它又突破了《古诗》多写失意飘泊之士苦闷忧伤的狭小境界,它运用喜忧交织的笔法,表现了关怀祖国和人民命运的诗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与朱元思书原文注释译文篇十六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译文。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荆轲:战国时卫国人,为燕太子丹报仇,以送地图为名,藏匕首刺秦王,不成被杀。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

强嬴:秦国。

荆卿:指荆轲。

渐离: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与荆轲友善,善击筑(古时的一种乐器)。

宋意:燕国的勇士。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