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传统与创新 传统创新名言(优秀11篇)

传统与创新 传统创新名言(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7:17:05
传统与创新 传统创新名言(优秀11篇)
时间:2023-11-17 17:17:05     小编:HT书生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与创新篇一

2002年高考之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特地邀请了包括作家、学者、名人,还有普通中学生在内的十多位“考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高考作文应试。他们中间有考号为001的“巴蜀鬼才”魏明伦,有考号为002的围棋大师聂卫平,另外还有著名学者何作庥,但何先生的考号则不得而知。

大约崔永元选定这些人,其意图在于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

据说,在这次非正式的考试中,虽没有严格的监考,但进行了正规的阅卷。至于各位“考生”的分数,在下并未见到有关报道,倒是考号为003的“考生”王佩的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与004的“考生”蒋昕捷的《妈妈,我的好妈妈》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活报剧《浮士德后传》,无论从体裁到内容,还是主题都可谓新颖独到,归于创新一路,相信人们没有太大的异议。而《妈妈,我的好妈妈》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走的极为传统的路子,一样极为感人,将其作为传统的优秀典型,我想,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点头认可。

王佩,杭州日报记者,笔名“红心杀手”,网上写作异常活跃。使用网上搜索引擎搜索的结果,有关“红心杀手”的记录多达1800条。为文诙谐幽默,不拘一格。他的应试作文《浮士德后传》成功地欺骗了阅卷老师的眼睛,被两位老师猜测为“考生”魏明伦的手笔。

王佩的“应试作文”之所以能骗过阅卷老师的眼睛,可能在于他的作文为“活报剧”,而且套用了《沙家浜》中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智斗》一场的对白、唱词。由于活用了《智斗》的对白、唱词,整个剧情就显得幽默诙谐。阅卷老师在惯性思维的作用下,就误以为是剧作家出身、语言幽默的“巴蜀鬼才”魏明伦的手笔。

《浮士德后传》,将剧情发生时间定为当代,发生地点定为德国小镇;人物由浮士德及沉溺于网吧18岁的青年学生甘泪卿和以炒卖名人隐私为生的文化经纪人梅菲斯特组成。活报剧反映了当前青年学生沉溺于网吧及小报记者、无聊文人炒卖名人隐私的社会问题。剧情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又发人深醒,引人深思,读来让人拍案叫绝。

文章体裁新、立意新,反映的问题深刻。无论从体裁,到文笔、到立意,都有创新独到之处。可以说活报剧《浮士德后传》为我们创新提供了典范,也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向。

但以《赤兔之死》赢得2001年高考作文满分的蒋昕捷急就的《妈妈,我的好妈妈》,正应了他自己讲的“长于讲故事,拙于发议论”,以朴实无华的笔触,讲述了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巧妙的文章结构,以感人的故事,“摧泪”的战术,打动了阅卷老师,也打动了包括我在内的读者。

《妈妈,我的好妈妈》讲述的是同埋在断垣残壁下的“我”与母亲和妹妹的故事。为了使“我”能够生还,妈妈忍痛拒绝给受伤处在昏迷中的女儿“水、水……”的'喝水请求,克制着自己的干渴,将仅有的一点水喂给了“我”。

“我”生还了,母亲与妹妹去因长时间脱水,无法挽救,撒手去了。当“我”苏醒过来,医生给了“我”母亲留下的字条:“孩子,我恐怕撑不下去了。有一件事要告诉你,我不是你的亲生(应为“生身”)母亲,你的亲生(应为“生身”)父母在生下你不久就与我丈夫一块参加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去了。临走时,将你托付给我。后来都牺牲了。孩子,二十年前,你的父母在祖国与你之间,选择了祖国;今天,我在你和我女儿之间,选择了你,也算是对你的补偿吧。”文章展开的过程中,不动声色,又处处埋下伏笔,结尾突然抖开“包袱”,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两对父母的形象一下子突出出来,选择的主题一下子清晰起来,让人禁不住热泪盈眶。

读罢《妈妈,我的好妈妈》,感觉它是绝对的好作文,优秀作文,大约读过的人也没有异议。

从《妈妈,我的好妈妈》,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作文方式一样可以成功,一样可出彩。

对照《浮士德后传》、《妈妈,我的好妈妈》两文,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浮士德后传》在体裁上做了大胆的尝试、创新,王佩成功了;而《妈妈,我的好妈妈》无论从叙述方式到文章立意,可以说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而蒋昕捷也又一次成功了。

这一切,对于我们,对于广大考生应该有些什么启发呢?

高考作文,鼓励创新,但创新要贴近现实,贴近社会,新得合情,新得合理。

高考作文,不拒绝传统,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赢,将传统注入新意,一定会得到认可,也一定可以成功。

和平年代,竞技场上,无论你使双枪,还是舞单刀,只要用的得心应手,如行云流水,都一样可以引来众人喝彩。

不拘一格,是上策。

传统与创新篇二

第一段:传统企业创新的背景和重要性(大约200个字)。

传统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技术变革的双重压力。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之道,以保持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创新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拓新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传统企业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寻找新的商机和发展路径。

第二段:传统企业创新的难题和解决方法(大约300个字)。

然而,传统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首先,创新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方式,这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稳定的企业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次,传统企业还需要打破行业壁垒,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最后,传统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思路,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传统企业可以采取一些创新的方法。首先,与新兴企业进行合作和投资,以获取新技术和创新模式。其次,传统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开放创新,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研发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此外,传统企业还可以通过引入创新团队,培养内部创新人才,加强技术研发能力。

第三段:传统企业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大约300个字)。

许多传统企业已经通过创新找到了突破口和成功之道。例如,某家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引入全球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并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另外,一些传统零售企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推出了线上购物平台,并引入了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销售额的快速增长。这些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传统企业只有积极探索创新之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段:如何运用创新之道推动传统企业发展(大约250个字)。

推动传统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创新的理念和意识,并将其融入到企业的战略和运营中。传统企业应该鼓励员工敢于尝试新事物,创造新的价值。其次,传统企业应该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此外,传统企业还应该加强与新兴企业和创新团队的合作,引进新的技术和创新模式。最后,传统企业应该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的组织文化,为创新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持。

第五段:总结创新之道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大约150个字)。

传统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时,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之道,以保持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可以帮助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拓新的商机和发展路径。通过与新兴企业合作和投资,开展开放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等创新方法,传统企业可以克服创新过程中的挑战,实现创新的突破和成功。未来,传统企业仍需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持续探索创新之道,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传统与创新篇三

今年的春节与以往格外不一样,因为疫情的传播迅速,使今年的春节变得非比寻常,因此在这个春节中,我和父母的交流也变得频繁起来。

在与父亲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我父亲那边取名字的传统。只要是兄弟,姐弟,姐妹,名字中除了姓以外的第一个字都一样。例如说我父亲叫少云,我大伯叫少锋,另一个大伯叫少平,还有一个大伯叫少华。我的小爷爷给他们起名字时不但是希望我父亲他们都和睦相处,相亲相爱,而且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我老家所在的村叫华坪村,而我父亲那三个兄弟,他们四个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谐音是“华坪风云”,代表了我小爷爷对我父亲他们寄予厚望。到我这里,我父亲生了我和我弟,我亲大伯也生了一女一儿,因此一开始他们取名字也延续了我们家取名字的传统。我姐姐叫思易,我叫思盈,我堂弟叫思远,我亲弟叫思耀。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在下降。人们有了新的想法,我姐姐的外公觉得那些名字不好听,因此给我姐和我堂弟改了名字。

中国现在变得越来越好,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越来越来高,在一切都在变好的同时,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之前很多的一些传统都渐渐淡忘在人们的视野里。传统与现代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一部分人认为不论如何传统依然是传统,不能改变,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时代在进步,传统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我看来,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意味着国家正在走向美好的明天。但传统也不能忘却,一部分传统可以因为思想不一样而废除,但也有一部分传统,值得人们继续延续下去。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正是证实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与人类的进步。

传统与创新篇四

4. 与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周颖南

5. 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6. 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7. 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8. 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9. 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10. 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11. 任何研究创新都会碰到冲破传统阻力的问题。――王鸿祯

12. 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13. 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14. 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

15. 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素素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因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18.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江泽民

20.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21. 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22. 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30. 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传统与创新篇五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到其在文化传承、人文历史、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文化又不应该仅停留在历史的领域,而是应该与时俱进、化繁为简,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创新的讲座,并从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领悟。

一、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传统文化是一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它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精神和智慧。在讲座中,讲者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和价值,使我们意识到我们身上所承载的民族价值与文化传统,并提醒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强化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这次的讲座,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坚定了自己爱国爱民的信念和文化自信心。

二、了解传统文化创新的方法,开拓创新思维。

我们在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后,如何让这些文化的精华得到新的生命于创新应用呢?在传统文化创新讲座中,讲者讲述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方法和路径,他强调说,应该在传统文化可再现的基础上,透过创新与应用的方式,开拓更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文化的意识到文化的价值,在融合中创新,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这些方法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培养我们在实际创新工作中的创作能力,也是我们稳步提高创新输出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了解传统文化在行业中的应用,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应用,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素质和表现力,增加市场竞争力。在讲座中,讲者以延续和传承传统糕点的行业糕点为例,讲述了传统文化在这个行业中的应用。讲者指出,延续传统糕点的制作工艺和方式,通过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爆款效应。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和启示,就是传统文化创新在各个行业都可以发挥巨大价值,通过创新实现产品、服务等的优化,不仅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依靠,而是经过自由鉴别后独立思考,将之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在学习和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鉴别能力,并且要敢于质疑和挑战,通过分析、思考、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辨后,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并将之应用到实践中。

五、传承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和培养优秀文化人才。

传承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培养优秀文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去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传承给后人,进一步推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这样能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总之,通过这次传统文化创新讲座,我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现实应用价值,更加坚定了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信念和决心。我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传统文化必将焕发生机光彩,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传统与创新篇六

3.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米丘林。

4.与其被淘汰,不如自我更新。——周颖南。

5.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6.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7.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8.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9.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10.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11.任何研究创新都会碰到冲破传统阻力的问题。——王鸿祯。

12.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13.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14.有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

15.独特实际上是对平常的突破,意味着一种求新的生命力。——素素。

20.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21.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鲁迅。

22.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蒙森。

23.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马克·吐温。

传统与创新篇七

在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很多传统文化已在深奥中若隐若现,即将被我们遗忘。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学校邀请了一位传统文化创新讲座的讲师,让我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创新,进一步为文化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段:讲座细节。

讲座讲师从传统文化的源头说起,从古代的文化场景,文献材料,历史人物展开,每次都通过语言和视觉图像呈现传统文化,使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最难能可贵的是,讲师还通过大量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传统文化在如今的创新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意义。

在讲座上,讲师提到了关于传统文化在现代创新中应该尊重传统,但也需要不断地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展现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能够走进流行文化、时尚运动等现代文化领域,与时俱进的创新方法必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留本身就是一项艰难的任务。而如果我们用单一的模式去传承,单纯的保存传统仿佛无法获得现代社会的认同,其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都会丧失。对此,传统文化的创新是非常关键的,主要是从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传媒的运营和文化服务等方面去进行。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第五段:结语。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讲座不仅让我们领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创新的意义,也让大家在创新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想到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我们要用汇聚海量创意的思维,创造出融合传统文化和创新运动的文化,通过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我们的文化有着更加灿烂的辉煌!

传统与创新篇八

4. 一个具有天才的禀赋的人,绝不遵循常人的思维途径。――司汤达

5. 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6.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7. 自以为是乃是我们天生而原始的弊病。――蒙田

8.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9.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10.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

传统与创新篇九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5、不师者,废学之渐也。《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6、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恩格斯。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9、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10、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韩昌黎集师说》。

1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苟子》。

12、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3、疾学在于尊师。《各氏春秋劝学》。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7、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18、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篇》。

19、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20、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佚名。

2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2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23、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2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25、谦逊是美德的色彩。提奥格尼斯。

26、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27、让一得百,争十失九。马克。

28、人不可以不就师矣。王符《潜夫论赞学》。

2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30、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31、若要好,问三老。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3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33、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35、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6、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兰。

3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38、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雨果。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4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4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42、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4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4、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45、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4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7、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学行》。

48、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杨雄《法言学行》。

49、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50、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5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汉)韩婴《韩词外传》。

52、师道立则善人多。《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5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55、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传统与创新篇十

8、我们要记着,作了茧的蚕,是不会看到茧壳以外的世界的。――李四光

10、带团队是一件最费心费力费时的事,从国企事业单位来的多的是奉献精神少的是成本市场和创新意识,从民营公司来的多的是市场意识少的是规范和持续发展意识,从跨国公司来的多的是规范制度意识,少的是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独当一面的意识,且不说还有毕业生和海归,把这几种人整合在公司发展的轨道十分不易。

11、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松下幸之助

12、自以为是乃是我们天生而原始的弊病。――蒙田

13、如果 学习 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14、科学技术史证明,过多的知识信息有时反倒会妨碍和限制创新。――朗加明

16、天才的主要标记不是完美而是创造,天才能开创新的局面。―― 亚瑟・柯斯勒

18、婚姻经过创新,就变成了婚外情。――曹盛蒂

19、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20、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21、拿来和创新的阅读答案

23、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6、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清)王卓《今世说》

27、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传统与创新篇十一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它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发展,记载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流传到现今的文化都是经过创新与保留等等的筛选,其中有精华也有瑕疵。因此,我们在发展文化中既要传统又要创新。

所谓的既要传统又要创新,是在保持好的传统之上搞创新,在创新的结果上体现传统,如果创新远远偏远了传统,那可不叫创新,那叫对文化的糟蹋。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可谓是我国文化中的精华,它集几大派别的特色、优点于一身,是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一直以来,不管它怎么创新,戏服还是把演员包得严严实实,这是他们一直以来不可更改的'传统。

而有的人想把京剧“创新”,想来一个彻底的“创新”。如前阵子在第37届中国区比基尼小姐总决赛和全球总决赛的启动仪式上,参赛佳丽们带着京剧头饰穿着比基尼进行展示,完全脱离了京剧的传统,失去了原汁原味,使人完全感受不到国粹的精华。

我想说,这并不是传统的基础上的创新,这太过于前卫,名曰“创新”实为对国粹的糟蹋。

还有一种创新,那才是真正的文化创新。如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作品,他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他以国人生活为素材,以中国独特的文化与风情为基础,其中又融入了对世界文学发展的领悟。这种不脱离文学宗旨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作品从生活中来,又回归到生活中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

联想到书法界中,“板桥体”可谓独领风骚,它集几大书法优点于一身,说它像草书,却又不同于草书,说它是行书,却又不是行书,那笔划龙飞凤舞,潇洒淋漓,单看一个字,觉得不怎么样,斜斜歪歪,但从整体上看,每个字却错落有致,给人视觉一个冲击,可谓完美。这也是一种创新,在书法的传统上的创新。

文化需要创新,但不是偏离传统的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只有善于传承才有根基。因此,文化既要传统也要创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