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一
1、让幼儿学习运用重叠折剪的机能制作华灯。
2、让幼儿在活动中相互交流,体验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生活美。
收集花灯、剪刀、胶水、针、线
1、以“元宵节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观赏花灯。
2、讨论:
(1)花灯美吗?美在哪里?
(2)如果想制作花灯,要用到哪些出来材料?
3、请幼儿用完整话回答讨论的结果。
4、师讲解制作步骤,重点强调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几层纸张要捏紧。
5、师提出制作要求:
(1)小心使用剪刀,胶水不要粘太多。
(2)大胆制作,看谁的花灯美。
6、、幼儿动手,师巡视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7、让幼儿把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互相观赏评价。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二
1、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幼儿生活,参与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搭建家园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促进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发展。
2、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幼儿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亲情,共同促进家园共育。
4、鼓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搓汤圆、煮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三
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
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
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
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
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
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
6、作品展示、讲评。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四
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
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汤圆的多样性及特征。
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
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
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
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
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
6、作品展示、讲评。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五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各色面泥、盘子
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
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团汤圆
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幼儿练习团汤圆
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
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活动反思: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六
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
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物质准备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
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
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
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
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
6、作品展示、讲评。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七
1、引导幼儿学习团的技能来塑造汤圆。(重点)
2、通过情境化的泥塑环境让幼儿对泥工活动感兴趣。
3、感受作品的美感。
4、感受色彩对比。
各色面泥、盘子
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出示面泥,
师:"今天,我们要变魔术,一起来念口诀:魔术魔术变变变!"教师手藏身后,团出汤圆。激发幼儿一试身手的兴趣。
二、幼儿学习团汤圆
1、幼儿自主"变"汤圆。老师会变出汤圆,你们想变魔术吗?我们一人拿一块彩色面泥,自己变变,看谁能变出汤圆。
2、教师教幼儿团汤圆团汤圆是有秘诀的.--
(1)从面泥妈妈身上分出一个面泥娃娃
(2)边唱歌谣边团:"手心转呀转,团团团汤圆,我团的汤圆圆又圆,你团的汤圆圆不圆?"
(3)幼儿基本完成,大声回答:"圆!"由此体验团成汤圆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幼儿练习团汤圆
1、教师边引导幼儿唱儿歌,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团圆方法。
2、提醒幼儿团好一个汤圆就放到盘子里,比比谁团得多,团得圆。
四、送汤圆去展览幼儿将一盘盘汤圆送到邻居班,请他们参观,欣赏。最后将汤圆送到娃娃家。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八
1、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
2、了解汤圆的形状,尝试用纸浆制作汤圆。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汤圆的多样性及特征。
物质准备 kt板各组一块,上面画好“汤圆”的外轮廓,各色纸浆、棉签、镊子。
1、提问:元宵节的时候,我们吃什么?
2、出示汤圆的图片,说说汤圆的形状,吃去是什么味道的?里面有什么?什么颜色的?
3、教师示范用纸浆在kt板上制作汤圆。
4、幼儿入座,选择在就近的“汤圆”外轮廓上进行纸浆汤团的制作。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同时帮助幼儿用镊子把选用的纸浆放在指定的汤圆轮廓中。
6、作品展示、讲评。
对此次的活动感触颇多:
1、来自孩子的感触,曾记得班中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纸浆,是在托班,对于他们第一次的操作场面只能用一个字――“乱”来形容,纸浆在桌子、地面随处可见;而在这次的活动中,场面确是非常整洁、有序。
2、作品 “特效”的感触,此次的“汤圆”是制作在kt板上的,有一个较长的待干过程,由于在室内一时没找到理想的待干的场地,我们灵机一动,把它临时布置在了美工区内,美工区中美术的氛围顿时增添了许多。这可谓是“弄巧成拙、一举多得”呀!
幼儿园小班卖汤圆教案篇九
1.以发展持物行走,保持平衡的能力。
2.能按老师的指令来游戏
塑料碗、若干个人乒乓球
幼儿每人一个塑料碗,内装2到3个乒乓球(代表汤圆)。游戏开始,幼儿端起装有"汤圆"的.碗走向终点线,保持平衡能力。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渡过的。首先,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