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诗词鉴赏字帖篇一
中国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阅读诗词,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诗词,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内容,赏诗词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在长期阅读欣赏诗歌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诗词不仅是美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精神和哲学思想的表达。
第二段:欣赏中国诗词的境界
欣赏诗词,要注重体验作者通过词的遣词和句式所营造的特定情境,这是文化和精神的一种体验。诗词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体验和感受作者的情感来理解诗词的含义。同时,在欣赏诗词时,也需要重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让自己沉浸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遗产。
第三段:诗词的语言特点
与散文相比,诗词更为简短而富有表意性,这种语言的简练和艺术的升华,使诗词成为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一些具有特定意义和情感内涵的字词在诗词中得到了最佳的运用,同时节奏音韵的处理也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欣赏一首优秀的诗词时,可以抽象的看待诗句和词,领会其中独具的诗意和哲学思想内涵。
第四段:赏析诗词的方法
当我们阅读一首诗词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赏析。首先,分析诗词的情感内容,把握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表达。其次,注重诗词的语言特点,包括押韵、句式和修辞等方面。第三,掌握诗词的题材、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这些方面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最后,鉴赏诗词需要用心,要反复阅读,参悟其中的精华,真正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第五段:结语
在我的赏诗词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有越来越深的认识和感受。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是文学之魂,通过赏析诗词,既可以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又可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诗词的研究和欣赏,让自己更好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诗词鉴赏字帖篇二
刘辰翁
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
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
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
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
缃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江南无路,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
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词作鉴赏
此词抒发了作者眷念故国故都的情怀。写于宋德宗景炎三年,即帝昺祥光元年。此时临安已沦陷,南宋政权也濒临灭亡,这首词是作者在旅途中写成。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起首用景语渲染气氛,并点明词中景物所处的时日,着重之处在于春事谁主这个主题。璧月,有满月如璧句(宋何偃《月赋》),月如玉璧之洁白、晶莹、圆满,以璧玉咏元宵之月,极为生动传神;月明则云淡,天青云色一体难分,故曰黛云,炼字亦考究。
诗词鉴赏字帖篇三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选修了一门关于鉴赏诗词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妙之处,更让我对诗词的鉴赏水平有了提高。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融合了音韵、意境和修饰等多重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接下来,我将分享自己在鉴赏诗词课上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启发
这门鉴赏诗词的课堂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从唐诗宋词到现代诗歌,涉及了不同朝代和不同风格的作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讨论,我渐渐明白了诗词的独特之处和它所要传达的深刻意义。我通过分析诗词的韵律、修辞和寓意,发现了它们所蕴含的深邃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这些名篇佳作不仅仅是句句好听,更是文人墨客们智慧与才情的结晶。而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我也受到了诗词的艺术启迪和雄辩智慧的感染。
第三段:启迪思维
在学习鉴赏诗词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诗词对于培养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诗词所要表达的意义往往不像散文那样直接明了,而是需要通过韵律、词藻和象征等手法间接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和理解诗词时,需要动脑筋去思考作者要传达的意思。这样的思维锻炼让我更灵活地思考问题,善于从多个角度思考和解读一件事情。同时,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意境也能够激发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我更多的思维可能性。
第四段:感悟人生
通过学习鉴赏诗词,我对人生的感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诗词中常常融入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和情感的思考,让人们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比如杜甫的《登高》诗中写道:“环绕北湖风景好,天低吴楚云雨多。”表达了对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这些诗词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世界的审美欣赏,更是对人生和人世的感悟,让我明白了生死更迭、苦乐相随的人生无常。
第五段:诗意人生
总结而言,鉴赏诗词的课堂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在审美和思维上有了更高的境界。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和情感的流露,我不仅学会欣赏诗词的美,更学会用诗意的眼光审视人生。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鉴赏诗词的课程中,我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诗意的人生。
总结:通过这门鉴赏诗词的课程,我深刻认识到诗词的魅力和价值。诗词是一座通向心灵的桥梁,它通过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意义给人以启迪和感悟。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致力于鉴赏诗词的学习和欣赏,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人生,追求内心深处的美。
诗词鉴赏字帖篇四
牢记鉴赏常用术语,准备对号入座。
1、感情基调:忧愁、伤感、惆怅、寂寞、孤独、郁闷、闲适、恬淡、喜爱、喜悦、欢乐、激愤、悲壮、慷慨激昂等。
2、思想内容:托物抒情、托物言志、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愤世嫉俗、孤芳自赏、孤傲高洁、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怀古伤今、怀古伤己、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感时伤怀、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惜花伤春、悲秋悯己、热爱自然、思乡怀亲、赠人送友、富含哲理、哀怨忧愁、激愤憎恶、欣喜欢快、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坚守节操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36
对仗、借代、反问、设问、双关、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等
6、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想象和联想、渲染衬托、正面和侧面、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明暗、白描、象征、用典、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意向(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人、事物、景物)、意境(诗人抒的情和诗中绘的景合二为一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等等。
7、语言:清新自然、平淡质朴、民歌风味、绚丽、含蓄(蕴藉)、简洁、明快、瑰丽等。
8、风格: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明白如话;高适,悲壮苍凉;王维,诗中有画,诗中有道;陆游,宏丽悲壮;柳永,雅俗杂陈直抒胸臆;李清照,清新且委婉含蓄;苏轼、辛弃疾雄阔、激昂、悲壮,辛弃疾还擅用典。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
9、体裁:古体诗(唐以前的诗,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乐府)、近体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
10、意境:
11、情感载体类 :
分类例证。
不屈、孤芳自赏、洁身自好、积极进取、孤傲高洁、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内容),象征、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双关、比兴等等(表现手法)。
(二)怀古咏史类。了解史实,体会作者创作意图,找到触发其感情的媒介或现实原因,从而领会感情。喜用术语:怀古伤今、怀古伤己、借古讽今(总说),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忧国忧民、壮志未酬(思想内容)、用典、联想、对比、衬托、扬抑、讽刺、含蓄(表现手法)等等。
(三)山水田园类。抓住写景特点,体味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写景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喜用术语:寄情山水、闲适恬淡、厌弃名利、热爱自然(思想内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比喻、拟人、夸张、衬托、联想、动静、明暗(表现手法)等等。
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英雄气概兼儿女心肠”的创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术语:豪迈、慷慨激昂、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生活凄苦、思乡思亲、报国无门、归家无望、苟且偷安、连年征战、穷兵黩武、悲愤、哀痛、愤懑等等(思想内容),烘托、渲染、对比、双关、讽刺等等(表现手法)。
(五)哲理类。这类诗关键是不仅要弄清作者赋予的哲理意味,而且要体味出后人赋予它的更丰富的哲理内涵,宜从多角度思考。
(六)送别类。这类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或送朋友,或送亲人;或赴边御敌,或入京应试,或贬谪荒远,或林泉隐退;或惜别、眷恋,或劝勉、祝愿;或批评时政,或同情民生,或抒报国之志……。
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法。
表达方式常用术语: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5、结构形式:常见的术语有首尾照应、呼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浑然天成、卒章显志,过渡、做铺垫、埋伏笔等。
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5、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构成典型环境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表现手法常用术语:比兴、象征、比喻、夸张、比拟、借代、双关、衬托、烘托、渲染、对照、用典、叠词、点化(化用)、互文、想象、联想、曲笔、逆笔、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等。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3、以景结情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可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写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4、铺排
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5、渲染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
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6、烘托 烘托属侧面描写,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后用于写作技法,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作者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7、衬托 衬托是烘托的一种,指的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
来陪衬或对照。衬托手法又分两种:一种是正衬(陪衬),一种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
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9、化动为静 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布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动静结合 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云梦。驾驭英雄,能擒能纵,无人出彀中。后宫,外宗,险把炎刘并。”先写刘邦的种种神威,临末才说到后宫外宗之乱,欲杨先抑,讽刺性极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例句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赏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14、曲笔 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15、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
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以小见大 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人安所妍”诗句的意境。
22、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23、叠词
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
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24、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例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25、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例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6、象征 说明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例句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赏析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27、照应 说明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例句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赏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28、正/侧面描写 说明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例句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9、意象
说明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例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30、意境
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例句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如上例的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信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
高考语文常考成语分类精编
(一)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1、耿耿于怀:心事萦绕,不能忘怀。
2、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
3、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4、目无全牛:比喻技艺高超。也比喻洞察事理,办事精熟。
5、差强人意:(1)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2)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6、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7、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灾难。
8、不足为训: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9、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超。
10、罪不容诛:指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行。形容罪大恶极。
11、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万人空巷: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一时。
13、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14、涣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15、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使人们心里感到非常痛快。
16、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
17、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18、不名一文:连一文钱都没。形容极为贫穷。
19、惨淡经营:(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20、侧目而视:形容敬畏、憎恨等神情。
21、明日黄花:多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
22、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2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24、洛阳纸贵:形容好的著作,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25、不情之请:不合理的请求。常用作求助于人时的客套话。
26、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越来越糟糕。
27、穷兵黩武:用尽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28、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像的。
29、七手八脚:形容很多人一起动手。也形容人多手杂,非常忙乱的样子。
3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31、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32、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
33、始作佣者:比喻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34、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法纪严明,严格执行。
35、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人不讲道理
(二)褒贬易误用的成语 贬义词
1、弹冠相庆:指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2、粉墨登场: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3、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做。指什么事都干。
4、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又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消灭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 来。
5、炙手可热:比喻气炎盛,权势大。
6、上行下效: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7、亦步亦趋:比喻因缺乏主见,任何事都模仿、追随他人。
8、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相追逐、趋附。
9、处心积虑:存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的谋划。
10、评头品足:泛指对人对事等多方议论、挑剔。
11、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而内容、实质不变。
12、沆瀣一气:比喻气味相投者结合在一起。
13、摇旗呐喊:比喻为别人助长声势。
14、翻云覆雨:比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
15、坐而论道:指空谈大道理而不见行动。
16、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不讲原则。
17、一唱一和:比喻相互呼应配合。
18、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灾祸推给别人。
19、颐指气使:形容有势力的人的傲慢神情。
褒义词
1、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2、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颂。
3、东山再起:指隐退后复出任职。
4、雨后春笋:比喻新事物大量迅速地涌现出来。
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流行,行成风气。
6、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7、不刊之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8、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高
超。
9、耳提面命: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10、苦心孤诣: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无法达到的地步。
(三)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1、灯红酒绿:(1)形容夜饮聚会的情景。(2)多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2、苦心孤诣:(1)指尽心竭力钻研,达到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2)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3、想入非非:(1)指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2)形容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的事。
4、按图索骥:(1)比喻做事死守教条,而不懂得变通。(2)比喻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5、左右逢源:(1)比喻做事很顺利。(2)比喻办事圆滑。
6、不绝如缕:(1)形容形势十分危急。(2)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7、暗送秋波:(1)比喻美女暗中以眉目传情。(2)比暗中讨好别人或暗中勾搭。
8、行云流水:(1)形容诗文书法等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 动着的水一样。(2)形容事物流传不远,易于消失。
9、风花雪月:(1)指华丽空洞的诗文或言论。(2)比喻男女欢爱的风流事。
10、瞻前顾后:(1)形容做事谨慎。(2)形容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四)使用对象易误用的成语
1、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高超。(人工的东西)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建筑物)
3、汗牛充栋:形容藏书或著作极多。(书籍)
4、浩如烟海:形容事物数量繁多,极其丰富。(书籍、文献)
5、相敬如宾:比喻夫妻之间互相尊敬,平等相待。(夫妻)
6、青梅竹马: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男女)
7、两小无猜:指男女儿时在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互不猜疑。(男女)
8、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时的青春年华。(十三四岁的少女)
9、相濡以沫:比喻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用于患难中)
10、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原来不认识的人)
诗词鉴赏字帖篇五
近年来,我受到了古诗词的吸引,尤其是唐诗宋词,因此我报了一门诗词鉴赏的课程。这门课程带给我了无限的惊喜和收获,让我对古诗词产生了更深的感情和兴趣。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诗词鉴赏课程的简介
诗词鉴赏课程是一门探索古代文学的课程,其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了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散文等。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并学会分析古文的结构和意义。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了阅读古诗词、分析和讨论等。
第二段:诗词鉴赏课程的收获
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到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这些经典之作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寓意和历史背景。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诗词的结构、韵脚、修辞手法等,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学素养和才华。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加深了对古文化的认识,也培养了鉴赏文学的能力。
第三段:诗词鉴赏课程的启示
这门课程不仅让我了解历史文化,也让我学会感受诗词之美,这种感受并非仅仅停留在口头赞叹,更是可以转化为内心的思考和表达。例如,我们学习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也从中领悟到了对故乡的珍爱。这种诗意的感受可以推广到生活和工作中,让自己更关注身边事物的人性情感,这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
第四段:诗词鉴赏课程的宝贵性质
这门课程在教育中起到了非常宝贵的作用。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珍爱文学不仅是文明的体现,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诗词鉴赏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思考能力,有助于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能够增加对生命的理解和敬畏之心,使人更有精神力量去应对生命中的种种困境。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门诗词鉴赏的课程,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支持,感受到了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学和情感。这是一门需要情感和思考的课程,更是一门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修行。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为学习诗词鉴赏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珍惜我们的文化遗产。
诗词鉴赏字帖篇六
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是我们汉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素养,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分享一些学古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古诗词鉴赏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个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和欣赏古诗词,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辅之以一些历史文化书籍和资料,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次,在学古诗词鉴赏中,需要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每一首诗词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与时代和社会风尚有关。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内在情感与思想。
第三,学古诗词鉴赏需要注重细节把握。古诗词中往往有许多细微之处,例如用词、修辞、形象的描写等等,这些细节的把握往往会影响到整首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因此,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注重对细节的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和情感。
第四,学古诗词鉴赏需要有心态。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之一,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不同于现代文学,需要一定的包容和感受。在学古诗词鉴赏时,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用感性的方式去感受其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最后,学古诗词鉴赏需要不断地练习和磨练。学习古诗词鉴赏并不是短暂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读诗词、背诗词、默写诗词,并将其与周围的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在不断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总之,学古诗词鉴赏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注重细节把握、保持开放的心态,同时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学习古诗词鉴赏更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必修之路。
诗词鉴赏字帖篇七
古人诗词意境之美,仿佛展开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从课堂上学习古诗词的点滴,我不禁品味其中的深意,并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其独特之美。下面,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学完古诗词鉴赏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情感的细腻和独特。古人诗词常以自然景物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美丽,表达内心的情感。在我心目中,古人诗词的情感十分细腻,他们能够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是在爱情诗中,他们将爱情之美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形成美丽的意境。这使我对古人情感的表达感到十分佩服,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情感表达的艺术之道。
其次,学完古诗词鉴赏,我能够逐渐领悟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古人诗词中的哲理和智慧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通过阅读和分析诗词,我发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总是那么深远而又贴切。它们让我更加通透地认识到了人生中的种种境遇和处世的道理。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简单的几句诗中,隐含着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追问。这让我明白,人生的无常和自己的选择会对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让我追问自己的人生究竟何去何从。
再次,学完古诗词鉴赏,我也体会到了古人的儒雅和境界。古人的诗词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态度,他们追求高尚的品格和境界。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这句简短的诗句展示了古人的儒雅风范和远大胸怀。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虚怀若谷的胸怀和追求卓越的精神。这让我深深地感佩古人的人格魅力和修养,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断追求卓越。
最后,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明白了诗词的魅力和作用。诗词可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启迪智慧,打开心灵之门。阅读古人的诗词,我们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诗中的意境、情感和思想,与我们心灵的共鸣相互交融。它们给予我们力量和启示,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感受美好、思考人生,并激发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学完古诗词鉴赏,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的情感细腻、哲理智慧、儒雅境界以及诗词的魅力和作用。它们不仅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向古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修养,让古诗词的魅力在我身上绽放光芒。
诗词鉴赏字帖篇八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析晏殊的这首《蝶恋花》,可着一“愁”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愁?词中已明确告诉我们了,是离别之愁。古今写离愁的诗词多如牛毛,那此词有何独到之处,以致能脍炙人口。因为它能融细腻与宏阔为一体,不仅写出愁之真、之深,而且写出愁之变、之动。本词中所写之愁,不管是意蕴内涵,还是其呈现方式,均在不断流动变化着,对比分析词的上下片,这种变化体现得很明显。如果说词的上片对愁的刻画是内倾的幽深的,那么词的下片对愁的展现则是外向的悲壮的,这种格调变化有力地提升了词的品质内涵而区别于一般写离愁别恨的诗词。
词的上片,作者寄愁于景,通过槛菊、兰花、月光等意象渲染离愁之苦,这种情感呈现方式是含蓄的,幽微的,非常的真切。“槛菊愁烟兰泣露”,传神在“愁”、“泣”二字,用拟人化手法隐约透露主人公内心情感。试着将这二字改成“绕”和“滴”,就韵味全无了。“燕子双飞去”、“月光穿朱户”,这些景象触动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隐秘处,使其内心愁绪弥漫扩散,彻夜难眠。
内心之愁实在无法装盛了,那就只好设法排解,于是很自然地有下片“独上高楼”的举动和“欲寄彩笺兼尺素”的愿望。“望尽天涯路”似乎为情感宣泄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但天涯路的尽头是什么呢?除了虚空还是虚空,这使主人公内心之愁更深更浓了。欲寄书信,却又是山长水阔,无处可达,更使内心之愁带上一点悲凉甚至悲壮的色彩了。
“曲尽幽微,富于变化,境界宏阔,格调高远”是晏殊这首《蝶恋花》的过人之处。
3、大家诗词脱口而出。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柔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诗词鉴赏字帖篇九
1.《饯中书侍郎来济》
年代:唐作者: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
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2.《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年代:唐作者:张九龄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
3.《咏宣州笔》
年代:唐作者:耿湋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
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
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4.《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年代:隋作者:陈子良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5.《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年代:唐作者:韦嗣立
主第岩扃架鹊桥,天门阊阖降鸾镳。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
林间花杂平阳舞,谷里莺和弄玉箫。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
6.《感所见》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巧者焦劳智者愁,愚翁何喜复何忧?
莫嫌山木无人用,大胜笼禽不自由。
网外老鸡因断尾,盘中鲜鲙为吞钩。
谁人会我心中事,冷笑时时一掉头。
7.《初秋夜坐》
年代:唐作者:李世民
斜廊连绮阁,初月照宵帏。
塞冷鸿飞疾,园秋蝉噪迟。
露结林疏叶,寒轻菊吐滋。
愁心逢此节,长叹独含悲。
8.《船子和尚偈》
年代:唐作者:德诚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9.《寄冯著》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春雷起萌蛰,土壤日已疏。胡能遭盛明,才俊伏里闾。
偃仰遂真性,所求惟斗储。披衣出茅屋,盥漱临清渠。
吾道亦自适,退身保玄虚。幸无职事牵,且览案上书。
亲友各驰骛,谁当访敝庐。思君在何夕,明月照广除。
10.《赠晦叔忆梦得》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
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
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
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樽前欠老刘。
诗词鉴赏字帖篇十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写翻译 写翻译写赏析 写赏析纠错 纠错分享 评价: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借指飞来峰。岧峣,山势高峻貌;冠一“郁”字,见其高耸而又具有葱茏之美。龙宫,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经说法,这里借指灵隐寺。寂寥,佛家以“清静”为本,冠一“锁”字,更见佛殿的肃穆空寂。这两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词如己出;先写山,后写寺,...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诗词鉴赏字帖篇十一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画面: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这是诗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运用互文修辞写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描写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若“字好处:“好像”的意思,有助于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4、在这些山水景物的描绘中,感觉出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二、《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风平浪静,江中船帆高挂,空阔壮丽。该句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的大景,为后人多称道,既有实景之美,又表虚景之壮阔,使人有视野开阔,心胸宽广之感。
悬:写出海上行船的景象,在广阔无垠的海上,一个小小的船帆高高悬立,突出大景中的小景的形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残夜尚未消褪,一轮红日已从海面升起,旧年尚未过去,江面上已显露出春意。借景物描写透露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之中的自然理趣(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鼓舞力量。
“生”、“入’’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夜褪日出,冬去春来的景色,极具情趣,并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历来脍炙人口。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设问的修辞,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钱塘湖春行》
1、最能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浅草。
2、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早、争、啄’’及画面-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对这些充满生机的生命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了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传神地描绘了一幅大自然从沉睡到苏醒的充满生机的早春图,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和生机,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画面: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3、赏析:“渐”字和“浅”字、乱、
“渐”紧扣早春的特点,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让人想到不久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景。)
“浅”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乱”表现花的颜色种类繁多,也表示花并非全部盛开。
4、全诗以“行"为线索,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中间两联描写莺歌燕舞、百花竞放的早春景象,尾联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迷恋,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6、“几处、谁家”能否换成“处处、家家”
不能。因为是早春景象,莺和燕还不多,并且与早莺、新燕相照应,表达作者对早春景象的喜爱之情。
7、思想感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对早春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天净沙秋思》
1、这是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作者马致远,元朝人,著名的戏曲作家。
2、思想感情: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孤寂愁苦。
3、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说你的感受。
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副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别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别西边的几乎人家门前,返是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有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等九种事物,一字一景“惜墨如金”(了解)
4.《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后句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
6.“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一种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7.“夕阳西下”的表达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8.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了解)
9.“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刻画了这样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了解)
10.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游子的思乡的愁思,“道尽天涯游子之悲”。
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赏析:是全文的主旨句,“夕阳”点明了特定的时间,照应了“昏”字,“断肠人”交代了人物及人物的心情,一切悲苦全在“断肠”儿子中凸显出来,点出了沦落在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情和孤寂愁苦。
12.“小桥流水人家”赏析: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家乡亲人的怀念。
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季节是暮春时节,营造一种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借景抒情。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把无情月亮变为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对友人遭贬的无限同情与关切。
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点明季节是暮春,是借景抒情(或融情入景)。
第二句写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后的悲痛之情。
以悲景衬哀情表现出诗人对好友旅途艰辛、贬谪荒远的深切同情。
六、《夜雨寄北》(写作特点:情景交融、含蓄深沉)
.1、两个“期”字:笫一句中的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跃然纸上。
2、“涨”字: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长沉重。
3、两个“巴山夜雨”重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徘徊。使“思君”之情更加委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运用反衬和想象的手法,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想象了回归长安与亲友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惆怅。
七、《泊秦淮》(写作特点:语言凝练、含蓄)
1、两个“笼”字连用,互文见义,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的描绘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色,创造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赏析: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批判了晚唐统治者不顾国家存亡,只顾个人享乐的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思想感情。
3、“犹”字意味深长,形象的表现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将历史、现实、注定灭亡的命运(想象中未来)联系起来,以辛辣的讽刺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感慨(对统治者的愤懑、批判)。
想象:蕴含丰富的情味,令人生发联想,生发忧虑之情。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感慨尽寓其中。
八、《浣溪沙》(晏殊)
1、“独”字表现了词人孤寂、失意的情怀,是他因怀念友人而抑郁伤感的心情的表现。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赏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说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会回来,所以说似曾相识。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两句词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春天的描写,抒发了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
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3、思想感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惆怅和对春色衰败的惋叹。
九、《望岳》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赏析:“钟”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大自然人格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意,对泰山情有独钟赋予泰山以神奇秀丽的特征,也表现了作者的爱慕之情。
“割”字用得好,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使泰山呈现南阳北阴的景象,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不仅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誓言,也是他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费力攀登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3、“望”的角度:首联,远望泰山的雄伟壮阔;颔联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遮天蔽日;颈联细望泰山,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衬托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的力量;尾联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
十、《春望》
1、历史事件:安史之乱。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赏析;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断壁残垣,虽然山河依旧,可是本该是繁花似锦的春天,如今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荒凉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运用拟人的手法,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将“花”“鸟”作为感恨的主体,这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将诗人作为感恨的主体,诗人因感时恨别,触景生情,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赏析: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很自然的使人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5、展开想象,写出诗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描写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河山,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首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了。诗句所描写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的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搔”挠的意思,表示心绪烦乱,是对诗人的细节描写,传神的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十一、《使至塞上》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激愤忧郁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赏析: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直”字表现了烟的劲(jing)拔坚毅之美,“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直”“圆”二字用的逼真传神,不仅准确的描绘了沙漠雄奇壮观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从首联和颔联中明白诗人出使边塞的目的是“欲问边”,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4、请从色彩美的角度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进行赏析
不用直接表现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的夕阳辉映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同眼前。
十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1、“乐天”指白居易,歌一曲指《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两个典故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对受害旧友的悼念)
(2)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京城乡,仿佛有隔世之感(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两句:表达新旧凋零、人事全非的惆怅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得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哲理:这两句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全诗思想感情:既表现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造弃置的无限心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十三、《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这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运用典故,借代的手法,用二乔的命运形象的代替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曲折地反映出他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相信只要有机遇,自己也会有所作为。
2、独到的见解、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前两句:借物起兴。借古战场上的折戟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感叹,暗含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
十四《过零丁洋》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比喻手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危亡,“雨打萍’’比喻身世坎坷。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诗中“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这两句不仅表达出诗人出众的才华,还让人感受到诗人忠贞爱国的情怀。(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对抗敌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和哀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十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把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现象和人有悲欢离合的生活变化相联系,说明人生聚散不可避免。表现了词人由心情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过程,可见他达观的心境。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这两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心,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诗词鉴赏字帖篇十二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文明智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鉴赏,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古诗词的深远意义,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
第二段:审美境界的提升
古诗词的鉴赏需要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通过学习,我逐渐培养了对美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学会了欣赏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深邃之美。古人以极其简练的文字,传达出类似美的智慧。他们利用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意境,感受到古人的情感表达。这种对美的敏感度不仅局限在古诗词方面,也影响到我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
第三段:人生智慧的启示
古诗词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他们通过独到的见解,以及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来引发人们的思考。读古诗词,我开始更加关注人生的本质问题,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诗词教会我懂得虚怀若谷、明哲保身、真诚待人等价值观,这些都是至今仍然有着重要意义的品质。古诗词中的人生智慧启示着我追求人生的真谛,提醒我珍惜并认真生活每一天。
第四段:情感体验的升华
古诗词常常能够直抵人心,通过简短而凝练的文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在读古诗词时,我常常被其中的情感所打动和共鸣。古人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抒发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热爱,使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古诗词给予我情感上的疗愈,并激发了我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也尝试去写写自己的情感,从中释放压力,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第五段:文化自信的树立
通过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古诗词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它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通过起以古人的诗词为榜样,我开始有了表达自己的欲望,有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有了一种自信心。每次读古诗词,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更加坚定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总结:
学习古诗词鉴赏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修养。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从中获得人生的智慧启示,体验情感的升华,并树立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词鉴赏,探索中华文化的瑰宝,体味其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诗词鉴赏字帖篇十三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其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虽然古代文化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但是古诗词早已扎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古诗词文化,各种古诗词鉴赏讲座在社会上开始相继推出。下面笔者将与大家分享我的一次古诗词鉴赏讲座心得体会。
第二段:讲座内容
这次我参加的古诗词鉴赏讲座主题是“唐诗宋词鉴赏”,讲座由历史文化专家主讲。在讲座中,主讲人对唐宋时期的诗词作品进行了讲解。他首先介绍了唐诗的起源、发展和影响,强调了唐诗的“风貌清新,音韵悦耳,意境深远,表现手法优美”的四个特点。接着,他又详细讲述了宋词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宋词的“语言优美,情感真切,愁绪澄清,性情悠远”的四个特色。此外,主讲人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底蕴,引领我们走进了唐宋诗词的世界。
第三段:受益与体会
我从这次古诗词鉴赏讲座中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了唐宋诗词的文化魅力。通过主讲人对唐宋时期诗词的解读,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能够体会古人留下的诗词作品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同时,我也对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认识更加深刻。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词,尽自己的一份力保存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四段:展望未来
学习古诗词需要持之以恒,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我们应该始终怀着钻研的精神,不断学习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传承需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只有如此,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生生不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第五段:结尾
古诗词让我们得到了审美的享受,更让我们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次古诗词鉴赏讲座让我更加热爱中华优秀文化,激励我要走进古诗词的世界,用心领略古人的文化意蕴,不断领略中国文化的深厚魅力。
诗词鉴赏字帖篇十四
一剪梅·魅力运城
喷薄如暾魅力城,华夏摇篮,厚韵华声。
女娲嫘祖最多情,舜禹王贤,武圣神灵。
名胜星罗经济兴,遍地生花,遍地生荣。
银鹰依凤靓河东。古亦文明,今亦文明。
虞美人·咏禹都(山西夏县)
瑶台秋月溶溶色,千古长摇曳。
中华有史第一都,首现鸣条岗上万民呼。
青山绿水祥云绕,故事知多少。
忠勤智慧数温公,巨制煌煌传世满天红。
眼儿媚·咏魏都(安邑)
千年风雨洗烟尘,古邑总青春。
七雄争霸,魏都宝地,辉耀而今。
祥光一片和谐筑,文化渗灵魂。
弘扬孝道,推施德政,如塔摩云。
近瞻太平(安邑)塔
雄踞千年镇古都,沧桑历尽看云舒。
裂开弥合称神异,纵使身残心不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