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人教版(通用16篇)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人教版(通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6 00:17:07
2023年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人教版(通用16篇)
时间:2023-10-26 00:17:07     小编:琴心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一

1、老师演示:第一行圆片摆了3个,第二行摆跟它同样多的3个,这时第二行的个数就是第一行圆片的1倍。请你也来摆一摆: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1倍。

2、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摆边想:1倍该怎么摆?

3、题目要求我们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请你想一想接下去该怎么摆?(学生动手操作后)谁来说一说第二行圆片摆了()个()。

4、完整地说一说: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2个3。

5、如果老师要求你们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又该怎样摆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摆圆片,并完整地复述:第一行圆片有3个,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摆了()个()。

6、巩固练习:

(1)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先独立摆一摆,再说一说。)

(2)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摆()个(),第二行一共有()个圆片。

(学生独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说一说。)

(3)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4)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摆了()个()。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二

学生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将和老师共同参与一系列活动,认识四边形,掌握一定基础的学习技能,形成合作意识,并具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活跃,应充分给他们动手和表达的空间和时间。

设计理念:

1.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认识。(来源于生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来体现)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用于生活中)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4~3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规则形状纸若干,剪刀,三角板,直尺,钉子板,水彩笔,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多媒体课件播放同学们放学时的情景(主题图)。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场景,你都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小组反馈,汇报结果。(学生说的同时,课件闪出各种图形)

师:你能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

各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袋(各种形状的学具),分一分,看哪组分得合理。(小组合作,分一分)

(注: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情况)

小组反馈,汇报结果。(课件同步显示分类情况)

二、讨论、抽象出四边形的概念

1.课件隐去其他图形(三角形,圆形),抽象出四边形。

问:这些图形是一类的,叫什么名字呢?(四边形)(板书课题)为什么叫四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讨论)

反馈: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课件在图形下闪现相应文字)

2.引申。

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再出示两个不规则四边形。

师:它们都叫四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们能发现什么?

小组汇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是特殊的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寻找四边形(活动中配以音乐)

1.围一围。

活动内容:请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想象的四边形,教师参与活动。

反馈展示。(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注:不同的四边形各展示一个,让学生全面感知四边形。)

2.涂一涂(教材35页例1)。

活动内容:(课件)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反馈展示,适当评价。

3.剪一剪。

活动内容:拿出准备好的纸、剪刀,每个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1分钟,看谁剪得又快又好又多)

反馈展示,教师评价。(边要求直直的)

4.说一说。

活动内容;现实生活中,在哪儿见过四边形?

5.找一找。

活动内容:在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到四边形吗?(允许下位寻找)

四、生活中的四边形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及其展开图,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及其常用的计量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会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与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实际大小的观念,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

四、课时安排:

14课时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p1、2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点、线、面的特

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及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和学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1

(1)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学生交流。

(2)教师出示长方体教具

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

每个人在自己的座位上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结果。

教师指出:因为我们最多只能看见它的三个面,所以在画长方体的时候一般画三个面。

教师指导学生画长方体的立体图,并介绍它的棱与顶点,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

长方体有几条棱和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

每个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认识一下,并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及时板书。

顶点:8个

棱:12条,分三组,每组的长度相等。

面:6个,相对面的形状完全一样。

学生对照自己的教具再说说长方体的点、线、面的特征。

教师进一步介绍学生认识长、宽、高并板在图中板书。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3.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直接在小组里交流。

二、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教学例2

让学生模仿例1的学习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去研究一下正方体的特征。

(2)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比较长、正方体的特征的异同

学生根据板书,结合立体图形,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完成相应的练一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集体评讲。

2.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

(1)学生观察后判断哪个是长方体?哪个是正方体?

(2)学生直接口答。

(3)重点说说其余的几个面是否完全相同?

3.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让学生先分别指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哪条线段,然后说

说各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回顾

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

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列竖式计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1.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2.电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的任务:

(思想教育、“双基”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方法指导、习惯形成及培优、促中、转差的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是在2007年新组建的,现有人数为43人,其中男同学28人,女同学15人。大多数学生来自庄冲村,淳河村,唐冲村、秦咀村等,这些学生中有父母离异的,有父母外出工作,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多人。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 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 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六

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七

1、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

2、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的把异分母分数化成与它们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3、能灵活的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分数卡片

一、回顾

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2、我们可以在什么时候应用通分?

3、互动:相互出题练习相互评价交流(3分钟)

二、教学例5

出示例题: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

学生提出问题。

分析解答。

师:谁看的页数多?

这个问题实质是什么?

生: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

方法二:通分比较

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

注意方法的规范。

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小结:通分的方法在比较分数大小中的运用

三、巩固练习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66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第五题

先明确题目的要求有两个。

4、自由练习

分小组编拟交换练习

四、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第7题,第8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八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教学目标:

1.在数学活动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

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30个左右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可分割的长方体模型,问:你能告诉大家它的体积是多少?

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分割演示后设疑,并揭示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例9,要求学生四人一组,用准备好的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

2.让学生观察并交流。

(1)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用了几个小正方体,怎样很快知道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3)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3.在小组里根据拼搭的长方体的数据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高/厘米

正方体的个数

体积/立方厘米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方体4

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拼搭出的长方体的体积跟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4.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三、再次探索,验证猜想。

1.出示例10,让学生摆出例10中的三个长方体,并提问:各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让学生动手操作,先想一想,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正方体。

3.课件演示。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1.你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如何求长方体的体积。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板书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2.启发引导

正方体是长方体的特殊形式,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并阅读26的说明。

五、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1.做“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做“练一练”第1题。

先观察,后独立计算。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3.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由学生逐一评讲。

六、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2、3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实验,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黄色和白色的乒乓球若干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评析;通过游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新知识的学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摸球活动

2、小组摸球

有什么办法让它变成可能呢?[学生想办法]看来事情有时是在发生变化的,有时不可能的事情会变成可能。

(评析:小组合作学习来探讨可能发生的情况。)

3、六个例子

师:我们刚才通过猜一猜,摸一摸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游戏中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老师这有生活中的六个例子,我们来判断一下[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三、动手操作

师:看来我们都能解决不少的问题,不过我们只是说一说。

《可能性》是一节实践活动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尤其在千变万化的世间事中,这是数学一个分支概率论要研究的问题。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最基础的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这一节课,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出一些与所学知识有联系的现实情境,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节课一开始,设计了一个红乒乓球和一个白乒乓球放入黑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这一场景引出课题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加摸扑克牌活动,学生感受可能性发生的机率。因为当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反思:

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不够,得出的结论没有很好的让学生说出来,而是教师说的多。

改善:

应该开门见山直接从情景图导入,为后面的教学活动争取时间;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

“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分数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约分,通分的依据,对于以后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有很大的帮助,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商不变的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进行教学,下面让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作一简单的说明:

1、创设情境,通过老师讲生活小故事的方式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情景引入和猜测的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这一情境是我在参考“猴王分饼”的基础上,刚好昨天真的是我小侄子过生日而引用过来的。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放手让学生操作、观察、比较。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分析等式含有的规律.但在具体操作时我的引导不够到位,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显得有些拘谨,没放开。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将例题 “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作分母或指定分子作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进行整装,通过“希希想要吃到5块蛋糕,婷婷想要吃到6块蛋糕,我将龙龙的蛋糕平均分成了48块时,该怎么分才公平?”这一情境来进行教学。

课堂中出现的不足也有很多,如:我按照课前设计的教案进行教学,对于预想之外的问题引导的不够到位;在最后环节“分数接力赛”中,预设不足,没有考虑到课堂纪律以及比赛的公平性和反馈的方式等;整堂课中老师还是有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们能多提宝贵意见,给我一个改正与提高的机会。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一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床我只用了2分钟就穿好衣服,然后从8时吃早饭,吃完已经8时20分了,我吃早饭用了20分钟。

下午,我5时去滑冰。我和我最要好的朋友段怡菲比赛:我滑冰,段怡菲骑自行车,我是小龙女队,段怡菲是粉龙队,当我滑到终点时,段怡菲已经离我好远好远了,大家一起说菲菲加油!加油!可她东撞西摔,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了,她让我们笑的心都停不下来了。

我回家时已经是6时了,今天玩的真开心!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二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出示主题图)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8×3=24

或7×3=21

或6×3=184×3=12

5×3=15

18+18=36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8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三

时间像箭一样飞快。今天早晨7时,我去打游戏,打着打着就到了中午12时。妈妈对我说:“走,咱逛街去。”我不假思索地说:“好。”我们骑着电动车,去了菜市场、超市、游乐园、公园等好玩的地方。等到我们准备回家的时候,已经下午4:00了,到家4:30,然后妈妈又做饭,吃完饭的时候是下午6:00。

一天过得真快,今天过去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也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一分一秒,不要浪费时间。

我的回复:玩了一上午游戏呀,这样可不好。周末玩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的哦,不要把时间都放在玩游戏上。我想,以后你会更合理的.安排你的时间的。

小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四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 ,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出示主题图:

2、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那里找到的。

3、请同学汇报一下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

5、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

小组汇报讨论过程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问题:

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      走了    米到游泳馆?

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  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 指南针)

三、 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 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五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2、把握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5课时。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

1、复习小数加法

0.37+0.5810.9+7.8

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

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

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

出数据信息

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

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

4、回顾对比

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

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

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

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教案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的:

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

学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

(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

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

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

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

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分组讨论: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学生:4倍,有4个2只

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

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

1、图片展示:

教师: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

老师:在黑板上摆

教师:的个数是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请一个同学上台摆,教师来回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

2、拍手游戏:

教师:第一次拍几下?(3下)第二次拍几个3下?(2个3下)

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几倍?

师生对拍:

教师:拍2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4倍

教师:拍1下,要求学生拍的是自己的5倍

同桌对拍练习:

3、组织分小组找倍数关系比赛:

分小组说一说:

谁和谁比,以谁为标准,把谁看成一份,谁是谁的几倍。(对一题加10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5个2只,2只)

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4个1只,1只)……

四、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对倍有了初步的认识。(将板书完整:倍的认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小鸟的只数是熊猫的5倍。

(5个2只,2只)

(1份)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2倍。

(2个3只,3只)

兔子的只数是大象的4倍。

(4个1只,1只)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4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