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两幅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2、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
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去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认识的14个生字。
2、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读中识字。
教学难点:巩固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本课生字小卡片,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2、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用“自言自语”说话。说说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让每个孩子 太阳公公天晴
快乐) 8、月亮的心愿 雷公公 下雨
教学后记:
郊游,不光孩子们向往,大人也非常喜欢。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富有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关爱别人的主题。除认字写字外,我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效果不错。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二
学习了《云雀的心愿》一课,学生都明确了云雀的心愿:到沙漠去植树,把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时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提问。
生:老师,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这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
师:这位同学问得非常好。云雀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呢?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认为能或不能都要说出理由。
生:我认为不能。云雀那么小,靠它把一颗一颗种子衔去种,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呢?
生:我认为能。课文中讲云雀和它的伙伴一起去,不是靠它一个人。人多力量大。
生:我认为不能。沙漠里风沙那么厉害,云雀还没飞到就给风沙刮跑了。
生:我也认为不能。这是童话故事。童话是编出来的,不是现实。(说“能”的同学越来越少)
师:云雀的力量是太小了,沙漠的风沙又太厉害了,有没有别的动物来帮忙呢?(学生们一下子又纷纷举起了小手)
生:小兔会来帮忙,小兔喜欢大森林。
生:老虎会来帮忙,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
师:除了这些小动物,还会有谁来帮忙呢?你们会去吗?为什么?
生:我会去,因为森林是个大水库,是大空调器。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生:我会去,森林能为我们提供新鲜的空气。
师:你们真好。除了同学们会去,还有哪些人会去呢?
生:所有学了这篇课文的小朋友都会去。
生:我会让我周围的小朋友都去。
生:社会上的人也会去的。我从报纸上看到现在许多沙漠地区已经在植树造林了。
生:对,我也在电视里看到过。
生:(异口同声地)能!
【反思】
学生的知识不是靠简单接受得来的,而是每个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的,也就是说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知识之中,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或者得到整合和发展。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学生的原有认知与新认知肯定会产生矛盾与冲突,从而引发思考,也就是反思。正因为如此,课标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新学来的知识“云雀到沙漠植树,把沙漠变成绿洲”与原有认知“云雀的力量小”、“风沙厉害”、“童话故事”等进行对比,引发了批判性反思“云雀的心愿能实现吗?”我首先抓住这一契机作出肯定,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由云雀拓展到小动物,由小动物拓展到人,由课堂拓展到社会。把云雀的心愿拓展为所有动物,所有地球公民的心愿。植树造林,不应仅仅是云雀的行为,而应是所有地球公民的行动。因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在所有地球公民的共同努力下,云雀的心愿一定能实现。这样就使得学生原有的认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三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在这一节课中灌输语文教学的理念,让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是我们探究的主题。今天,我就以自己执教的一篇课文为例,浅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尽量以两个问题贯穿全文,贯穿课堂,避免杂、乱、碎的现象,深入浅出,让“朗读、感悟、运用”融为一体。
我讲的是第二课时,在上课起,我以回忆的形式揭开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既节约了时间,又直入主题。对于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上节课已解决,而“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采取“倒叙”的方式,先从最后一部分讲起,让学生自己读14段,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出来了“森林到底有哪些作用?”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众所周知,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孩子们爱读童话故事,正是兴趣所致。从问题入手,激发兴趣,可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而孩子们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我们现在提倡个性化的朗读,并希望孩子们能在读中有所感悟。主要体现在能抓住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我分三步引导孩子们学习。
第一步,抓住关键词体会。如“漫天飞舞”、“浑黄的河水向脱缰的野马咆哮地向下游冲去!”、“泛滥成灾”……让孩子们去想象黄沙飞舞的情景,河水咆哮的场面,然后通过看图片视频再现这样的场面,最后有感情朗读。因为有了前面的想象和观看做铺垫,朗读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对森林得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读中感受心情。因为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对话的内容也是一个重点,在初步了解了森林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反复读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从中体会它们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好对话内容,就会对森林的作用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更好地明白造成这一切后果的真正原因是——人类的乱砍滥伐。
第三步,紧扣主题,渗透思想。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根据小云雀和妈妈去的地方分为三部分,我在每一部分学习完后,总会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沙漠)想象如果森林依旧存在的话,沙漠会是怎样的情景?可是当森林不在了的时候,漫天飞舞的黄沙到处飞扬,富饶的土地变成了贫瘠的沙漠,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而小云雀的心愿就是——。(河水)如果森林依旧存在,河水和才村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先说在看图)多么宁静安详啊!可是当森林不复存在时,恶魔般得洪水来了,可见,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小云确的心愿是——。(森林)看,在这冬暖夏凉的家里生活多舒服啊,所以小云雀的心愿是——。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紧扣文章的主题,更加深了孩子们理解森林的作用,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
这三种形式的朗读,都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的,更加深了学生会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不仅收获到了知识,情感也得以升华,这样的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语文的最终目标是用语文。想象说话、句式训练训练实际上就是言语训练活动。事实上这样的训练使学生的言语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表达方式,促进了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本节课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如第10段,作者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介绍了森林的蓄水保土的作用。在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先读,在标,最后看图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同时还注意叙述的顺序,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指导。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它可以——,也可以——。先用板书内容来说,在扩展到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确如此,本次的教学虽然经过三次的磨课,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
1、个性化朗读不够突出,过多的齐读代替了学生的个性读。作为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没有很好地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这势必会影响到各别孩子的感受,今后一定要多个孩子们自己读的机会。
2、自主探究的空间给的不足。一节课缺乏孩子们自主探究的过程,孩子没有问题提出,解决的只是老师课前留下的问题。记得有人曾说“解决问题并不难,难的是提问题。”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就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总之,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将“朗读、感悟、运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想要的。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四
《月亮的心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本单元的课文教育思想以宏扬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为主。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中,力求扎实语文基本功(识字、写字、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感悟,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本课的设计以及本节课实际实施的情况与效果,特做以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
在导入这一环节,板书“心愿”并让学生自由谈今天在场的爸爸妈妈有什么心愿(刚好是家长开放课)和自己的心愿,再板书“月亮的”,让学生质疑,学生兴趣高涨,效果很好!
本课需要认识的字有十三个。采用了让学生从文中找,画出来,并将生字在课文中的好朋友(词语)也找到的方式初步识字;再读课文,去课文中同生字宝宝打招呼再次识字;再读文中的生词;玩猜字游戏;让学生间共同分享识字、记字的妙法;找小老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识字,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习了生字。
怎样才能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表达出来呢?在指导朗读对话一段,我是这样进行的:
例1、(投影)妈妈说:“珍珍,早点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还要去郊游呢。”“妈妈,我不想去了。”“明天还是和大家一起去玩玩吧!” “可是,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同时出示图片:妈妈正躺在床上,珍珍正为妈妈端来洗脸水和毛巾,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妈妈说话时的语气。 孩子们读得很投入,很认真,尽管他们说不出虚弱、心疼这样的词,但从他们的语气中,我听得出来,他们已经充分融入了课文的角色中;也能感受到他们也被珍珍感动着。
例2:在孩子们分析完月亮的2个不同的心愿后,我请孩子们在仔细观察月亮的表情图,体会不同,想象,两天后,此时的月亮,又将是怎样的心情呢?请孩子上来画表情。所以在最后一段的朗读指导中特别舒心,孩子们在简笔画中明白了月亮的心情、作者的心情等。在本课的教学中,不足与疑惑的地方:《月亮的心愿》虽然是个童话故事,可内容却很丰富,思想寓意也很深刻。作为一年级八周岁的小学生,应理解到什么样的程度,在课文分析角度方面应如何去把握呢?在识字、写字的时间方面如何能更均衡一些呢?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思索。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五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他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好读易懂。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感悟朗读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要作过多分析。因此,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体会它们在不同环境下说话时不同的感情很重要。教学时我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这里我重在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心情,我想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学生就能读好课文了。所以对于理解小云雀的埋怨心理,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风沙刮得眼睛也睁不开的经历,来体会小云雀看到沙漠恶劣的环境后的心情,从而读好小云雀说的话。但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说没有这样的经历,看来我在备课的时候应更认真,特别是在备学生这方面,应该考虑得更细致一些。在理解云雀他的心疼时,我让学生联想一片茂密的森林逐渐变成贫瘠的沙漠,并且告诉学生森林正在以每年4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退,你有什么感受呢?但学生感受不深。还有教学学生感悟河水的凶猛时,只是自己语言的引导,看看插图,学生的印象不深,所以朗读指导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课后我想,如果当时能播放课件,加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让学生视觉上受到刺激,学生感悟得可能会更深一些,朗读的效果可能也就会不一样了。
二、复述积累
课文中的第10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简笔画,以及“...可以...,...可以...,...也可以...”的句式让学生复述,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但由于前面的时间花得多了,所以这部分比较仓促,学生虽然能够复述出,但效果也不是很好。尤其是让学生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来模仿课文句子造句,由于自己指导得不够清楚,也应该说是自己太过片面,导致学生的思维被我筐死了,造出的句子都不是很好。其实当时一位学生说的“鸡蛋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煎着吃。”就说得很好,如果当时我能抓住这句例句再指导,学生可能会造得更好了。所以,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运用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目的是想把环境保护的意思渗透其中,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原本是想让学生先写下来,然后再交流的,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只让学生草草的说了一下,没有写。虽然学生也有“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我们就会同森林一样不能生存了。”、“你们要是再乱砍滥伐了,洪水同样也会淹没你们的家园的。”……这样的回答,但感觉好象走过场,没有什么真实效应。
都说“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部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用好语文,但如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恰当地用好这“三部曲”,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至少值得我好好思考。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六
《心愿》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在巴黎街道公园里同一位法国小姑娘和她的父母友好亲切的谈话,表现了法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表达了巩固和发展中法两国人民友谊的共同心愿。教育孩子们爱好和平,做和平合使者。
文中维勒尼克的一家人都是“中国迷”,她的父亲从中国带回了广东凉席、福建纸伞、苏州刺绣……我巧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了这些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物品图片,配上了古筝曲高山流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此时,我利用了文中“有的艺术品他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让孩子们去发挥充分的想象,父亲带回的这些艺术品还会是什么呢?孩子们的答案非常多,有北京糖人、中国字画、京剧脸谱、中国唐装……在增补了想象空白之时,孩子们更加体会出小女孩的父亲是个“中国迷”,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出祖国灿烂文化的具大魅力。
在文章结尾处的处理上,我考虑到今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我巧妙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在课后延伸时给孩子们播放了中法建交40周年之时,也就是20xx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猴年春节时,中国人民在法国香榭里舍大街进行舞龙、扭秧歌等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表演录像,看了录像后,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两国之间的文化、经济各方面都在扩大交流,修建一座友谊的桥梁,是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从而进一步从感性和理性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激发了学生做友好使者的强烈愿望。整堂课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和方法上有所收获,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了更大提高!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七
在上课之前,我们在备课时把此次习作内容归为以下四个问题:
1、我的愿望是什么?
2、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3、为了这个愿望,我努力做过什么?
4、如果愿望实现了,我会怎样做?
开课伊始,我抛出习作要求问孩子,你知道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什么吗?他们说,是我的愿望。那什么是愿望呢?他们说是心愿、想法,我以参考书里的解释作为结论:对一件事情的美好想法和期待。根据期初备课,为了区分开理想,我武断地下结论说,愿望通常是通过短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理想必须是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达成的目标。
那么,要写我们的愿望,首先要明确什么呢?孩子说,得知道愿望是什么?我请孩子轮流说出自己的愿望,我现在很庆幸我强硬地请每一个孩子说出了那时那刻他们自己的愿望,尽管有的孩子也是在因为听了他人的表达后受的启发,有雷同。因为这正是孩子的一次口语表达。但是我现在觉得如果这个问题提前布置的话,给他们更长时间去思索,或许孩子的思维会放得更加发散,想得更加开阔。
知道了愿望是什么?接下来该告诉别人什么呢?孩子说,得让别人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愿望。一切看起来水到渠成啊。当我再请孩子我愿望和原因连在一起做完整的表达时,这次多数孩子们陷入了思考。接着,一部分孩子纷纷举起了手,我很感谢孩子们是在认真思考后说出的心里话。我们认真听着,即使愿望一样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我以养小动物为例,肯定了孩子的独立思考:同样是想养小动物,他们养的一样吗?同样是养小狗,他们的原因一样吗?真好,我说我喜欢这样个性化的表达。
我想,习作,正是因为它具有个性化的体验,具有个性化的见解和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才更耐人寻味。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前两个问题细说了一下,但第三个问题和第四个问题,我们是以想养小动物为例进行的展开,先请那几个孩子说,再请其他孩子帮忙。我很后悔为了避免有的孩子不会说,不会写,我竟然根据孩子的回答和我的想法归纳了一下从哪几方面努力实现和实现了愿望要从哪几方面去做。要知道我的这种自做聪明和一厢情愿,有可能换来的是孩子的众口一词,这对他们的思维来说或许是一种难以摆脱的桎梏。
我追求在习作上让孩子们个性化的表达。这在第一,二方面,我做到了。但是在反思整个习作指导课时,我觉得如果在孩子口语表达完一和二之后,我如果能在表达方法上再给孩子以启发,他们的开头也许会更加丰富多彩。这也是书面表达的要求。这个问题在一稿交上来已经暴露无遗。经过再指导后,二稿交上来有明显改善。
总之,在习作指导课上,全体孩子的口语练习和书面表达指导是必要的。要达成孩子们富有个性的表达,对于教师,说多还是说少,哪里说多,哪里说少,还真是一门学问,值得再进一步细细斟酌,慢慢敲打。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八
《哥哥的心愿》课文讲述了圣诞节时,围绕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那辆新车,保罗一次次地误解了男孩的美好心愿,体现出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同时也让保罗真正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课文选取了一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两次误解这条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表现哥哥的美好心灵。
本文教学中,我自认为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结课时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有没有给予过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的事例,因为文本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归生活,在学生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以后,再通过再现生活中的种种给予。启发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
《哥哥的'心愿》一课的教学中,我不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还注重了读书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虽然有些环节没有预先设计的那样流畅,但是总的来讲,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我感觉,我的课堂教学正在向“教师为了不教”的目标靠近,我相信,只要我有行动,只要我坚持,学生就一定会给我惊喜。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九
上次听课听到了《云雀的心愿》这节课,有了这个基础,我决定自己也来试试。通过听课我了解了《云雀的心愿》该文用童话的形式,以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文章描述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但是让我自己再来复制,我觉得有些难度。但因为听过课所以心里有点底气。经过自己的修改,我请曹教作了指导。但是曹教却给了我一种新的思路。这也让我有了挑战自己的勇气。于是再次修改教案,试上。这次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但或许这就是成长,经过两三次的摸索和尝试,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变得流畅起来。在上课前,我不断的给学生打气,也给自己打气。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计,或许是准备充分,也或许是自己的幸运,通过这次上课,自己也有不少的收获。
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通俗流畅,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森林的重要。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乱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等练习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入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感情朗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感悟到了“埋怨”、“心疼”的心情,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借助画简笔画,再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语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结合《走,我们去植树》我让学生写一份倡议书,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当然,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就让自己慢慢的去努力吧!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因为小云雀认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帮助学生把握重点。
比如,当云雀们飞到沙漠上空时,我先创设特定情境,让学生和云雀一起飞到沙漠上空。试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心中的沙漠。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当云雀飞到大河上空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用自己话说说大河怎样?心情怎样?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云雀的心里,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当云雀飞到森林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家里面空调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为什么称森林是空调器”。 这样他们就能在情景中感知砍伐森林的危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让他们有感而发,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表达心中的愿望。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首先是找到云雀们飞到沙漠时看到的情景后的一番对话,用不同的符号画出他们的对话,然后教师出示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感情地读出对话,(指名读,引读,齐读等。)我觉得效果还不错。在读他们飞过大河的对话时,让学生同桌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检查时再出示相应的,让学生读。最后飞回森林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教师再出示相应的检查读的情况。我觉得通过让学生先感受云雀的心情,再指导读——同桌互读——自己读,体现了由扶到放。
我在指导学生读的时候,虽然有的学生已经是读得相当不错了,但我指导读的时候每一次要求落实不够到位。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一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科普童话,是一篇非常人性化的童话,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后,小云雀明白了保护森林的重要性。针对教材的特点,我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我首先板书“心愿”问:心愿指什么?“学生回答:“就是心中的愿望。”那么你有没有心愿呢?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明白心愿是什么?其次明白云雀是什么样的一个鸟?我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找到了解释:鸟,赤褐色,有黑色斑纹,嘴又尖又小,翅膀大,能高飞,叫声嘹亮动听。从这种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列的事件不是一种随意的假想,并没有违反一些规则。如果云雀自身不具备飞得高的特点,文中的“那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就缺少了“真实”(这是一种虚构的真实),而课文中云雀妈妈与小云雀的对话很美,仔细想一想,用我们大脑去听听,感觉有种嘹亮动听的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真实”。
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呢?然后让学生跟着云雀一起去看看。抓住“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这条主线展开教学,并且以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心情变化这条暗线作为辅助,这样就使主题凸显了,并且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有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以及森林的重要,同时也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有效的句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教学中出现的“可以……也可以……”让学生练习造句,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在口头造句时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
教学中我设计了几个发散思维的点,如:想象茂密的森林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想想小动物们在鸟语花香的大森林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想象那种幸福生活的场面,从而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再如:奔腾而汹涌的黄河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着奔涌而来,他们会冲向哪里?面对着灾难中求生的人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带动了学生语言的表达,培养了想象力的发展。
当然,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为了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充满激情,我不断的变换着朗读的方式,指名读、男女生读、分组读、比赛读等,同学们的朗读激情非常充沛,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只是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导致学生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没有读出感情。今后还要更好地抓字词句,凸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二
1、紧扣文眼,首尾呼应。
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18—30自然段),第一轮校级赛课时,我是以两条线
“中国迷”和“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来贯穿整个教学。先要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用笔划出表现他们是中国迷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很快找到课文的18自然段和20自然段的一、二句话,并且抓住一些词语、句子谈了自己的体会,教师相机指导了朗读。紧接着我用一段话牵引到“心愿”的学习上来。让学生再读课文的二、三部分,要学生找反映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看你读懂了什么?我班学生首先找到了28、29自然段,也就是直接表现小姑娘和他爸爸心愿的句子,慢慢地有的学生再找到了课文20自然段爸爸说的话和19自然段,学生谈了自己的体会,也进行了情感朗读。这一教学设计在我班进行的还算顺畅,在第二轮别班试教的时候,领导和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一、看似有层次的教学设计其实层次感并不强,在学完第二部分“中国迷”之后进入第三部分的学习,找表现法国人民心愿的句子时,学生在二,三部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来回找。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此种教学设计,显得文章的结构混乱,作者思路不清晰,写作缺乏顺序,给学生在写作上造成误导。第二,主题不鲜明,文章是表现“中国迷”,还是“心愿”?课题“心愿”就是文章的文眼,教师就应扣住课题,一条清晰主线的层层深入学习下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全盘的改动。第二课时开课,我紧扣课题,要学生浏览全文,回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心愿,他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当学生找到共同心愿时,我直奔重点引入到这堂课的学习中。教学尾声,我引导学生找出不同人物的心愿,体会情感,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表达人物心愿时的写作手法,最后回扣课题,扩展内容,激起情感升华。
2、多元化教学策略,“收放”结合。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是语文本真的体现。在教学时,为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中国具有特色的`民间物品、名胜古迹等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灿烂历史文化,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的学习中,我大胆放手给时间让学生自读,自划,自悟,自己谈感受,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当然“放”需要一定的尺度,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并不相矛盾,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应是“收放”自如。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词句相机引导,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手段:图片展示,音乐,学生介绍,视频再现,教师解说等等,让学生充分的感受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探究!
3、把握人物心路历程,情感层层推进。
“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情感派”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带读,带出的是饱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多元感悟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带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执教本课时,教师善于挖掘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剖析:维勒尼克的爸爸两次去中国,由对中国特色艺术物品、名胜古迹的喜爱——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痴迷——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的热爱——把对中国的这一份爱传递给家人,孩子——萌发美好的心愿。把握住人物心路历程的这条主线,一步一步把情感推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的层次分明,内容丰满,激情一浪高过一浪,情感不断地升华到**!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三
1、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
2、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将心愿写下来。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4、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1、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自己的心愿。
2、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写好后,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在许愿纸上。
2、选择一种适合的表达方式,将心愿写下来。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的通顺、流畅。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唱心愿,激发兴趣贴心愿
1、师生齐唱歌曲《心愿》。课件出示《心愿》的歌词。
2、书写心愿。
3、将许愿纸贴在“心愿墙”上。(板书课题:心愿)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演唱的形式导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心愿、表达心愿,从而有效过渡到课堂习作教学的情境。
板块二创设情境说心愿,营造氛围诉心愿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流星雨图片)
2、学生交流心愿:我希望爸爸能送一个显微镜给我,我希望……
3、心愿素材归类。
(1)对自己:有机会看高山、大海等。
(2)对别人:好朋友永不分离等。
(3)对社会:空气和水不再被污染等。
4、探究愿望:是什么原因使你有了这样美好的心愿呢?(板书:产生心愿的原因)
5、随机采访,交流原因。
小结:对自己: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对别人:希望周围的亲戚、朋友健康幸福;对社会:希望生活越来越好。
6、学生讨论实现心愿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愿,使学生有话可说,喜欢说,愿意说,为接下来的习作环节做铺垫。
板块三表达方式定心愿,范文借鉴写心愿
1、确定习作的表达方式。
(1)大家的心愿中有对自己的,有对别人的,还有对社会的。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愿。
(2)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记叙故事写信创作诗歌日记
(3)教师小结:同学们选择的写作方式真多,有记叙故事的,有给爸爸写信的,也有创作诗歌的,还有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心愿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位同学的心愿。
2、范文赏析。我的心愿
每个人都有心愿,这个心愿也许非常宏大,例如到外太空旅游、环游世界等,可我的这个心愿却非常渺小,也很现实——帮老爸戒烟。
“叮咚”,老爸下班回来了,嘴上依旧叼着一支烟!当他看到客厅正前方墙上挂着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字幅时,惊讶瞬间从他脸上掠过。“这是你的‘杰作’?墙上的十字绣呢?”“爸,我这是在提醒您,从今天起您就别再吸烟了!”话音刚落,那张字幅已香消玉殒了。
“作战”计划失败后,我飞快地跑进老爸的房间,对仍旧在吞云吐雾的老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您难道不知道吗?另外,吸二手烟更可怕!为了我们的健康,请戒烟吧!”我态度诚恳,老爸有些触动了,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戒烟。可过了几天,我发现老爸又在偷偷地抽烟,一气之下,我使出了最后一招杀手锏。
那天,见老爸又要点烟,我走到他面前,宛如一只温顺的小白兔,说:“爸爸,您配合我做一个实验吧,老师让我明天上交实验过程报告呢!这次实验在我的升学成绩中占有一定分量啊。”老爸一听和学习有关,赶紧说:“好吧好吧,我帮你。”一听这话,我迅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先把鱼缸顶部用塑料袋罩上,并且捅一个小孔便于小鱼呼吸,把吸管从小孔里插进去,然后严肃地对老爸说:“爸爸,从现在起,您每吸一口烟,就将烟雾吐入吸管里。”老爸照做了。起初,小鱼的动作变缓慢了,接着,它的身体慢慢向上浮,最后,小鱼竟然漂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就这样,小鱼被爸爸的二手烟熏死了。看到这一幕,老爸的表情突然变得凝重,又略带着几分恐惧。
于是我趁热打铁,说:“爸爸,您不希望我和妈妈也像小鱼那样吧?”片刻的沉默后,爸爸径直走向卧室,不一会儿手里就提着一个装满香烟的塑料袋下楼了……也就是从那天起,我家的烟味没了,爸爸的咳嗽声没了,妈妈的吵闹声也没了,一切都变得那么平和,我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开头点明自己的心愿是帮爸爸戒烟。语言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氛围紧张起来。
通过实验,二手烟的危害显而易见。不愧是杀手锏,一招“制敌”,也看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作文本上。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设计意图】出示范文为学生写作提供具体参考,这样既照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也有利于帮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散思维。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特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
2、让学生学会发现和借鉴其他同学的作文的优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习作内容共赏析,互评互议促成长
1、激情导入:同学们借助提纲已经完成了初稿,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两篇习作,一起探讨这两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赏析佳作。课件出示:
3、学生评价。
(2)认真品读习作,交流意见。读完后,同桌之间交流意见,给出这篇习作最终得分,并说说你们的评价理由。
(3)学生交流。
4、找出下面这篇习作的不足之处,修改作文。(课件出示习作)课件出示:
我的心愿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愿,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心愿就是长高一点。因为我排队做操时总在第一个,座位也在第一排。
上个月篮球比赛,我也上场了,但是一次失误,我被换下场了。失误是这样的:敌方一个队员把球传向我身后的一个人,我像兔子那样一蹦三尺高也没拦住,都怪我太矮了,手指离球只有几厘米,但还是没拦住。于是我被换下场了。
我以后一定要多吃饭,多运动,让自己长高一点!但愿我的心愿能早日实现。
看了这篇习作,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5、教师小结: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快总结出一篇好的习作一定要做到这几点:书写认真、字数达标、内容真实、方法合适、情感真挚、语言通顺流畅。
6、习作要了然于胸,修改作文助提高。
(1)让学生结合五星评价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彩笔给自己画上星星,并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2)修改后展评。
【设计意图】赏析作文,重在“赏、析、评”,欣赏优秀作文,学习其优秀之处;分析不佳之作,避免走入同样的误区。五星的评价方式让课堂更具趣味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但心愿对学生来说,那就是一个万花筒。因此,我注重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想变为所写。
1、宽松情境。
上课伊始,我在教室定下“心愿墙”,让学生写下心愿粘贴在上面。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2、师生交流。
贴上心愿后,我随机请学生交流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以及如何实现的方法。帮助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让学生有文可写。而后根据心愿的不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3、五星评价。
五星评价机制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优秀习作的可取之处,以及部分作文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让自己的习作更优秀。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女、气、去、大、早、亮”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两幅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教师直接揭示课题。
2、鼓励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性阅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用“---”划出本课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读拼音、问同桌、查字表、猜
一猜等)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自由读,男女生分读。
(2)擦去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哪些字你以前就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哪个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
4、小组合作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注意多音字“得”
三、读后悟,读后思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问的?
四、再现生字,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认识的14个生字。
2、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
3、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读中识字。
教学难点:巩固生字,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本课生字小卡片,人手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一名学生带读。(或指名读)
2、小朋友们,月亮姐姐去了两个小女孩的家,她们在干什么呢?(自由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一个女孩的家。齐读第1-2自然段。
2、用“自言自语”说话。说说这时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3、月亮姐姐来到了第二个女孩的家,读第3-8自然段。(同桌读对话)
(1)用“悄悄地”说话。
(2)月亮看了第二个女孩的家,它的心愿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对话。
4、那么最后到底结果怎样呢?齐读最后一段,理解“艳阳天”
5、说说月亮的心愿是什么?
三、再现生字,书写指导
四、拓展练习:两个小女孩走在郊游的路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让每个孩子太阳公公天晴
快乐)8、月亮的心愿雷公公下雨
教学后记:
郊游,不光孩子们向往,大人也非常喜欢。本文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借小女孩珍珍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放弃郊游的'事,赞扬了关心父母、体贴长辈的美好品质,既有童趣,又富有人情味,寓孝敬父母、体贴长辈的教育于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进一步深化了关爱别人的主题。除认字写字外,我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效果不错。
文档为doc格式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五
《云雀的心愿》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云雀跟着妈妈飞出森林,一路上看到森林被砍伐后,有的地方变成了沙漠,有的地方河水泛滥成灾,心里很难过。听了妈妈的话,小云雀懂得了保护“森林水库”的重要。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考虑到课堂教学容量有些大,我把“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放到了课前,其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读、收集资料等形式充分预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云雀的心愿是到沙漠去种树,让沙漠变成绿洲。我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用“飞到了…...明白了……”的句式,让学生先一句句概括,再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最后再回到第一个句式中,用一句话概括。这样的教学设计,在由句到段再回到段的扩充训练中,培养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并帮助他们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要点,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领悟课文精髓奠定了基础。
这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文章通篇采用了拟人化的写作方法,融科学知识、优美语言、思想启迪于一体,生动有趣,富于艺术魅力。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到砍伐森林的危害及森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这样,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相机评价中,更加深学生对砍伐森林危害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这种行为的痛恨之情。
文本的第十自然段像我们介绍了“森林是一个大水库”,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我让学生自主交流“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一段话?”后,再讲一讲这一段话。既让学生巩固了对森林作用的理解记忆,也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本节课上还有许多的不足,如我对课堂生成的把握还有所欠缺。让学生提出问题后,担心时间来不及,没有给与充分的帮助。若再回问学生“课后能否用上我们所学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你不懂的词语”,相信学生会茅塞顿开。小组合作的成效也不太明显,今后我会继续认真践行生本理念,让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中有所收获。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六
新大纲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小山泉的心愿》是一则寓言,课文通过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阐明了小山泉的心愿。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小山泉和野兔的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什么是“不幸”什么是“幸运”,从而感悟到大家都需要自己,才体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心中装有他人,能为别人服务才是幸福的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都应该体现一个“读”字,读是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中,我对每一次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读什么。该怎样读。首先,课堂导入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思考:小山泉的心愿是什么?在讨论回答后,重点指导朗读小山泉的话:“我储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取用,为人解渴。”使学生理解了小山泉的`心愿。接着再读小山泉的所有话语,提问:“小山泉为什么会说野兔不了解它的心愿,野兔说什么话了?”指导朗读野兔的话。然后再提问:“野兔为什么会说小山泉真不幸呢?”讨论回答后,理解读第一节。最后第三次细读课文,想想野兔说小山泉不幸,可小山泉却说野兔不了解它的心愿,那小山泉认为自己怎样呢?它是怎么想的?再次去读小山泉的话,这样学生也能很快理解了小山泉说的话,更能读出感叹句的语气。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有所感悟,并在读后交流读后感想,说说读懂了些什么,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七
这篇故事以拟人化的手法,以描写人物对话为主要形式,寓环境保护的科学道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便于学生阅读感知。课文主要部分是小云雀和云雀妈妈的对话,因此,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学习方式是比较恰当的。分角色朗读也是练习朗读的一种重要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较好地把握语言包含的情感,从而较快地读好语言材料。
本节课中,教师两次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第一次是在指导理解第1—~4节后,同桌分角色练读第3、4节,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学生基本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第二次是学完全文后,三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内明确分工:一人读旁白,一人一人扮小云雀,一人扮云雀妈妈。但学生合作练习朗读时,都只顾自己读,很少去认真倾听他人的朗读,更没有去评价、修正他人的朗读,所以小组展示的时候,没能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效果不够理想。当然,教师在组织学生理解感悟人物语言时还不够到位,浮于表面,这也是原因之一。
建议:
一、教师要参与合作朗读
教师可以先扮“云雀妈妈”的角色,和学生对话朗读,以作示范,再让学生与同桌配合练习分角色读,并组织交流或比赛,师生共同评议,促进提高。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评读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应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对他人的发言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是一个积极互赖的小组。
心愿的教学反思篇十八
1、想一想自己的心底藏着哪些心愿,明确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写一写心中藏着的这个心愿,对自己,对别人和对社会的作用。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大家的心愿都是什么呢?(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心愿)
2、那心愿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心愿,就是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是对一件事物的美好希望、设想与期待,也是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欲望、向往或强烈倾向。)
2、首先要学生想好自己的心愿。
3、收集可用的素材:先想一想自己都有哪些心愿。
4、老师也有一个心愿(对别人的),那是什么呢?
(每一个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将来长大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选择表达的方式,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或者创作诗歌……)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要写的心愿。
2、搭建好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心中有数,在素材排列上要有逻辑性。
3、细化:拓展好层次和细节,要有亮点;要清楚、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说的。
4、注意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5、以自身为例,给学生讲解如何写自己的心愿。
(1)开头:开篇点题,我有一个心愿,它是……
(2)中间分三段叙述(注意详略):第一段,为什么我有这个心愿?(略写)第二段,如何去实现这个心愿?(详写)第三段,实现后的好处。(略写)(板书:详略得当)
(3)结尾呼应开头:表决心,表示一定要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6、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7、写好以后,要认真读一读,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使语言更加通顺、流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
1、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心愿,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以及如何实现这个心愿。重点从这方面进行点评,另外,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以及语言是否通顺、恰当等。
2、同桌之间相互点评习作。
学生通过这次习作的练习,能将自己的心愿具体地描述和清晰地表达出来,进而让学生下定为这个美好心愿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可以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确保行文的流畅。
习作:心愿
对社会对别人对自己
逻辑性亮点详略得当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大家很少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作文时要善于运用表达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对修辞运用、词语积累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