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音乐教学论文篇一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即课程评价应体现中学音乐学科自身特点并符合中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规律。课程评价应在公平、准确和客观的基础上体现中学音乐教学的价值,并符合中学生音乐学习特点,从而促进音乐教学良性发展。
2.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课程评价标准应做到通俗易懂,便于具体操作和推广使用。音乐课程评价标准中应减少专业词汇的使用,多使用社会化用语,使全体师生尤其是中学生对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评价标准应囊括音乐课程的所有内容并对具体措施进行细化,从而使评价标准在具体操作上简便易行。
二、中学音乐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1.考试评价
考试是对教师教学成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直接评价方法。中学音乐考试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科目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而是教师规定演唱曲目,要求学生轮流演唱规定曲目,并对演唱效果进行评分。教师在此考试方法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无法选择自身擅长的表现方式完成教师规定的曲目,并且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条件,部分学生由于声带先天受损或患有咽喉部位疾病等原因,无法对教师规定的曲目进行演唱,这就会造成音乐考试的不公平。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应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使音乐考试趋向多元化、个性化与合理化。
2.日常形成性评价
日常评价应贯穿于中学音乐教学全过程,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水平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学生平时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能够体现其音乐水平,教师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就显得极其重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并在固定时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测试,以了解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音乐水平是否有所提升。
3.特长评价
教师可在学期伊始对学生进行音乐能力测试,以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生就其特长进行重点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演唱、舞蹈或编曲等擅长的音乐领域有所突破。学期末考核时,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长,对考核内容做出个性化安排,考核学生在自身擅长的音乐领域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4.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学生对自身音乐学习效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评价中以提高音乐学习的信心和自主性。自主评价分为自评与互评两种。自评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自我认知。互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并且使学生学习他人音乐方面的长处,从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水平。
5.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进行书面或口头评价时,应采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说话方式并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评价时应从学生音乐水平的实际出发,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并且应就学生语调、音准和流畅度等音乐各方面能力进行详细评价。详细评价与只给予学生优、良等级的传统评价相比,更能使学生认识并改正音乐学习方面的不足。中学音乐课程评价对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课程评价应在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和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中学生的双向沟通并采用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最终实现中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论文篇二
论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西方哲学的主要特征是逻辑的、分析的,而中国哲学的主要特征是体验的、综合的。
传统的中西方哲学比较研究也是基于这个认识的,但对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应当从中西方哲学智慧,内容以及他们的相同之处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中西方哲学 智慧
哲学可谓博大精深,虽然这个学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西方哲学,但仍只是略懂皮毛,
也可以说是只知道了一些大家都懂得的那些简单的哲学思想,对于那些复杂一点的哲学思想仍然是不理解。
现在就我的那一点理解来谈谈对中西方哲学的看法。
中华民族的哲学。
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而西方哲学是拥有相同历史传统和统一概念体系的统一的哲学体系。
公元前5~3世纪,人类文化史上出现了一大奇观,中西方文明几乎同时达到了一个新高峰。
中方哲学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为标志,而西方哲学则以古希腊科学文化的昌盛为特征。
中西方这一时期的哲学和科学传统对于后来东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西方哲学的异同点。
一、中国哲学的神秘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
泰勒斯是西方自然哲学的开创者,也是第一个用理性的目光审视自然的先哲。
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总是由某种最基本的东西构成的,它就是世界的基始或本原。
泰勒斯对自然的解释是“水是生命的源泉,万物的基始是水”。
这个观点为人类认识自然开创了一条可贵的理性认识之路。
它引导人们从自然本身去解释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避免了用主观意志或凭个体好恶解释自然带来的任意性和神秘性。
虽然古代西方人对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本原的认识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但他们都是通过理性方法来解读自然。
其意义在于人类对自然开始有了理性思考,推动了哲学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这对西方后来科学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基础意义。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西方理性主义。
中国的自然哲学创始人是老子。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显然,在老子的道家学说中,“道”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老子的“道学”将人们从多元宇宙观发展为一元宇宙观,力图从自然自身解释自然的多变现象,这与泰勒斯是一致的。
在老子那里是“道”带来了一个整体的一,即宇宙这个统一的大系统。
中国人认识自然的视角,从老子开始就与西方的泰勒斯不同,米利都学派追求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而东方的“道”却是形成整体一的基础,它是抽象的。
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道”的抽象特性,它将引导东方人论“虚”,并乐于思辨玄想,因而缺少微观实证分析的本性。
中国的中医理论体系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色。
由于泰勒斯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分立体,因此,它引导的是西方学者对具体事物的结构和形成规律的寻求。
东方的中国人接受的是道家学说,它的抽象性和神秘性以及它的整体视角和运动本性,它引导的是东方学者用思辨和玄想及经验观察去对整体性质和物质的运动做出把握。
二、中西方哲学智慧的差异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国智慧发展的坚实基础。
东方信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孔孟之道”一统天下,长达五千年之久,这种“伦理精神”和“价值理性”世代相传,沿袭至今,至使东方的科学技术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然而,这却成就了东方的文化发展。
西方的智慧是理性的,有两千年的哲学、自然科学发展史,创造了完整的哲学、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逻辑严谨的数学。
西方人把他们的智慧用于对哲学、科学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利用他们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军事,进行殖民扩张。
西方的科学体系推动了全世界的进步,让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西方庞大的、具有系统性和体系化的欧氏理论与中国的认识论和多神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方智慧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西方智慧以逻辑思维为主体;东方与西方智慧的巨大差异,构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结果。
三、中西方哲学的相通之处 中西方哲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他们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了激烈的斗争。
就世界构成“本体”而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就认识论而言,是反映论与先验论之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发展了辩证法。
唯心主义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成为官方哲学和宗教哲学。
几千年来,唯物主义作为非官方的民间哲学,长期受到压抑,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就方法而言,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争。
中西方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哲学倾向的贯彻,是为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中华传统思维早就了我们发现知识经验,西方思维造就了他们发现就形成了知识。
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权力。
说不定现在世界上的大部分的高科技知识都是我们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是近三百年才开始落后的,在这之前,我们的水平都处在世界的前列,只是这短短的三百年就造成这样巨大的差别,不得不让我们反省一下。
以上的这些有些是个人的想法,也有来自对他人的借鉴,尽管这门课的上课时间很短,
但我已经在上这门课的时候感受到西方哲学的魅力并且让我对西方哲学增加了兴趣,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哲学。
参考文献:
《浅析东西方哲学的分殊点及其影响》 沈佳强
《中西方哲学智慧的比较分析》 张志伟
哲学论文:建筑美学形式及美感法则研究
摘要:无论在中国或是国外,建筑美学都是没有国界之分的。
在建筑美学形式中,美感法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介绍了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然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美学;形式美感法则;作用
1建筑设计的美学含义
歌德曾经说过:“建筑就是凝固了的音乐。
”建筑是工程艺术的主要属性,其美学形式能够决定其艺术表现力的大小以及品质的优劣。
建筑属于视觉艺术作品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必须和建筑美的定义及建筑美感法则紧密联系起来。
建筑美学是建筑学与艺术美学的一项关键性分支,重点探究的是建筑领域当中有关美的问题。
建筑美学具有两重属性,即科学性和人文性。
在建筑语汇中,其主要表述的含义都树立在建筑空间系统当中。
所以,建筑美学价值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体现在建筑技术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方面,也是其余艺术形式没有具备的特点。
建筑美学价值也和其余艺术有着一定的共性,拥有多元化人文特色,这也就是建筑的艺术性原则以及美观适用的原则。
2建筑美学形式中体现的美感法则
2.1稳定与平衡法则
稳定和平衡属于人在视觉上产生的直观体验,其主要表现于建筑立面构图方面。
建筑的立面构图通常都有一个重点,如果这一重点位于构图的中间位置,并且两边是相互对称的,那么就可以称之为静态对称平衡。
但如果该重点不在中间位置,而总体看上去依然可以让人产生稳定的感觉,那么这种就称为静态非对称平衡。
和静态平衡对应的概念即是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利用了变化性的线条、韵律等,给观者带来起伏波动之感。
2.2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和尺度在建筑美学形式中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若能构造出优秀的比例,会使观者看到的画面比较真实而贴切,不易产生扭曲变形之感。
例如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完美地展示了比例、尺度以及透视之间的联系。
神庙从平面看上去是一个长方形,立面则由八根多里克柱子与三角形组成。
其柱子由柱脚至柱顶都是逐渐收缩的,充分考虑到了比例的问题。
此外,巴黎圣母院也十分讲究比例和尺度。
其以水平三段式和垂直三段式,把立面划分出来。
同时左右两边的高塔又和中间较矮的构造产生尺度对比。
在入口处还设置有透视门,正中间设计了玫瑰花窗和人物雕像带,其比例不一,使整体构图看上去有变化之感。
2.3节奏和韵律法则
在建筑形式中,单一或是多个元素反复出现,就称为节奏和韵律。
这一法则在中国与外国的各种建筑中都有所体现。
比如我国古代所建的塔,依据其形式上的差异可划分成5大类别:喇嘛塔、单层塔、楼阁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
在这5大类别中,都有着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整体呈现出微微凹陷的形态,将建筑的节奏及韵律表现得非常到位。
2.4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
布局的空间排列法则多体现在建筑群体组合当中,而在我国的古代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皇家园林中著名的圆明园、颐和园等,都在整体上呈现除了尺度较为宽广的布局和层次感,显示出富有美感的空间排列。
私家园林则大多分布于江南地区,比如苏州拙政园,扬州个园等。
特别是苏州留园,属于小尺度布局的代表建筑,整个园林弯弯曲曲,入口也是一个十分窄小的通道。
后来漫步前行,眼前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而北京紫禁城的空间布局又有所不同,其中轴线经过金水桥伸进天安门内,之后又再度敞开,过了端门到午门之后形成狭道,之后再经过“前三殿”与“后三殿”,不断重复,就如同一首变奏曲,最后到达御花园。
因此,关于建筑美感法则中的空间布局排列法则,能够起到变化的作用,使建筑内涵更为丰富。
2.5单一几何形态法则
单一几何形态法则是利用了相对简洁的线条组合,为观者呈现出清晰明了的审美画面。
比如,在建筑美学形式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单一几何形态包括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运用这类几何平面图形进行建筑物外观的整体构建,可以将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统一的审美画面。
一般较为经典的建筑范例,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单一或是多个简洁的几何图形。
比如罗马的万神庙,就是一座整体为长方形的庙宇。
其中包括了纵深的前走廊,可以将其视为由方形平面和圆形构成的组合体。
而整个庙宇又属于单一空间和汇集式建筑构图的代表性作品,也是罗马穹顶建设技术的典型例子。
按照罗马当时的风俗,建筑物的穹顶是天体的象征,而在其中间设计一个圆形的洞,就象征着建筑和自然、世俗的和谐统一。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美学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审美能力日渐提升。
建筑形式美的法则经历了十分悠久的发展历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如今人们要进行建筑美学形式的研究,就要踏着前人的脚步,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及拓展,
跟随时代的变化积极探索建筑形式美的法则,使建筑领域不断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音乐教学论文篇三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我在长期音乐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
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要求必须寻找适合他们的儿童作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欣赏这类乐曲时,我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故事的创造、律动的创造、旋律线的创造,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创造。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由故事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丰富想象。案例:在欣赏五年级上册的《森林狂想曲》时,我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提示,学生便对这首有名的乐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律动的创造。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案例:三年级教材歌曲《快乐宝贝》,乐曲非常欢快而朗朗上口,当激昂的前奏和歌词“想要开心跟着我叫(跟着我叫),想要快乐跟着我闹(跟着我闹)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现,学生们立即振奋起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l. 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所说的那样:“唱歌必须由音乐欣赏来激发,这是加深音乐欣赏的主要手段。”歌词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像遇到知音一样高兴,随即手舞足蹈起来。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也可以看到律动的魅力所在。旋律线的创造。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著名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曾引导学生边听边画出某一乐句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这段热烈欢快、高低起伏的旋律声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画出的旋律线条有时还是很有规律和层次感的,旋律线的创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动有趣。
二、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成为当今珍贵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国有56个民族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历史语言等,其音乐也各具异彩。案例:欣赏《瑶族舞曲》时,全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时,我引导学生用摇手、跺脚、捻指、拍手模仿长鼓的鼓点节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各个热闹场面。学生们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与同学间协作的无限快乐,总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三、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欣赏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戏曲文化显得尤为稀奇,特别是京剧这一国粹,它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为一身,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以唱腔和表现风格的`特有韵味吸引着人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四年级的孩子们初次接触京剧,觉得非常好奇。在他们平日的电视节目选择中,戏曲频道总会一跳而过,成年人亦是如此。因此,音乐课堂上,要想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必须动一番脑筋。案例:在给四年级学生教授戏曲单元时,我首先摆放出各式脸谱。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最吸引孩子们的是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黑色――正直,代表人物包青天;红色――忠勇,代表人物关羽;白色――奸诈,代表人物曹操;绿色――魔鬼形象;银色――妖怪形象等等。孩子们立刻对京剧敏感起来,眼神里传递着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接着重点介绍京剧人物的行当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告诉孩子们这得从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扮相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紧接着马上观赏《沙家浜》选段《智斗》和《红灯记》,为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分辨出忠奸善恶,学生们一下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浓厚。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但凡让孩子们欣赏些京剧片段时,你就不用顾忌了,绝对缘于京剧的美丽和神韵。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教学方法,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学生的“耳朵”就会被我们叫醒。音乐欣赏教学的地位日渐突出,对我们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是集歌唱、律动、创造、想象等元素为一体的扎实有效的教学课型,它的魅力是学生们喜爱和投身音乐课堂最有意义的理由,我将有信心坚定不移地让学生们爱上音乐欣赏。
音乐教学论文篇四
一、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忙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潜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二要扎根在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沃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夫教歌者,先呼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即是说,教唱歌应先看学生的基本条件,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另据《史记师乙篇》所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旬中佝,累累乎端如贯珠。这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既能婉转如歌,又能抒发悲壮之情。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二、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理;声音通畅,气息流动,音色优美,自然动听,有音量而不“伤嗓”(伤声带)是总原则。
有的同学急于求成,教师拔苗助长,在短时间内拔音量、拔高音、唱大歌,这样只会适得其反。结果,学生一开口全是毛病,有的毛病根深蒂固改都改不了。因此,初学声乐时,把中声区的基础打牢固,构成正确、用心、良好的歌唱状态是歌唱训练的原则性问题。
生完美的声音能自如把握、准确分析,然后让学生透过锻炼得以和稳定。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务必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务必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学习声乐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毛病,都喜欢和别人比,老师也有拔苗助长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看到人家学习进步快,心里便着急,心里一急便急于求成,结果误人子弟。声乐教学一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构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潜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音乐教学论文篇五
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离不开教师有效的课堂讲解。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课堂中,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徜徉,感受歌词的情感,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健康审美意念,这也是高尚道德情操以及审美能力的展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注重课堂的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伊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为了实现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引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各种手段和要素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更加高昂,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利用美妙的歌声引导学生走入课堂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音乐教学就是听觉盛宴,听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要想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课堂之中就需要让学生在鉴赏音乐以及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提升音乐感知力。初中学生具有天生的好奇心理和需要心理,这种好奇心能够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师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歌曲引入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新的想法,并且让学生也能够受到音乐的启发。例如,教师在面对初一的学生时,音乐教学中就可以播放一些和学生有关的歌曲,《希望与你同行》《让我们一起来》等等,这样的歌曲对学生未来生活有所描绘,也给了学生更多的希望,让学生明白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珍惜时光、刻苦勤奋。音乐教学还包含了对我国音乐多样性的展示,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因此音乐形式也多种多样,其中教师可以按照民族特色给学生精选音乐引导曲,例如,《茉莉花》《拔根芦柴花》等等,激发起学生的民族情怀,也感受中华民族的音乐魅力。教学就是言传身教,教师要用自己的歌声引导学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想象,教师自己可以演唱一些具有不同特色的曲目,以此引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真实感受。例如,在民歌方面可以从地域出发《北京的金山上》《新疆好》《青海是祖国的好地方》等等,不管是教师亲自演唱还是给学生播放歌曲,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共鸣,让音乐课堂不再枯燥乏味,活跃课堂氛围。
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体验音乐
感受和鉴赏音乐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审美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在这一部分中,教师就需要从音乐的文本出发,从音响本身出发,以听和欣赏为主。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感悟去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例如,在学习《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演唱此首歌曲,并且让学生自己谈谈对音乐的感受。另外,课堂中也可以引入流行音乐,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也关注新鲜事,流行音乐是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使用流行音乐当成引导曲,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课堂氛围有良好的促进性作用。教师在学生谈论感受结束以后也可以谈论自己的感受,寻找和学生思想的契合点。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入应该更加生动和简洁,并且富有激情和启发性,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反复的听讲以及歌声变化当中体会到音乐节奏的变化和音乐本身的跳动性,让学生对歌曲内部的活力有所继承。例如,教师在教授《少年壮志不言愁》的过程中,可以从感悟入手引导分析,讲到“人一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困难和荆棘,坎坷也是在所难免的,那么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苦难的呢?”学生会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此之上开展教学,能够让学生找到心灵上的共鸣。
三、多样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得愉悦感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解和分析,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引导和讲解中寻找到更多的音乐信息,进而构思出新的音乐思维。在新课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教师需要给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给学生设计出更加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找到音乐灵感。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敲一敲”“大自然的清晨”等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演艺不同主题下的故事,以此获得学习上的轻松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饭碗、铁锅以及饭勺等等用具,用它们来代表1234567这样的音,进而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按照不同的音,敲打出一首自己感兴趣的歌曲。首先学生要确定自己敲什么歌曲,然后再去操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组织音乐类型的主题班会,在班会中进行不同类型歌曲的教学,对学生也进行不同的分工,例如,有学生唱歌,有学生跳舞,还有学生拉二胡,表演葫芦丝等等,这样的音乐班会能够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班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以此对后续的学习更加认真,找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天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束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艺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初中音乐教学的引导是一项艺术,需要教师认真揣摩,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对音乐学习兴趣薄弱的学生,不但满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需要,还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
音乐教学论文篇六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作为一名接触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作分析,请方家教正。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农村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a的基本保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2、教师素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农村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认为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人太少。
笔者对某县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300多所,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50台、二胡10把、打击乐器95件、演出服装200套、录音机150台、图书资料500册、音像资料300张,专门音乐教室20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是当前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用音乐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净化思想品质是行之有效的。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2、增加投人,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i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音乐教学论文篇七
2、音乐表演专业核心素养探研
3、浅谈音乐表演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评《音乐表演艺术论稿》
4、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分析《二泉映月》的演奏版本
5、音乐表演与服装设计——评《演艺服装设计》
6、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复合型钢琴教育模式释论
7、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校内外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8、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促进
9、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析
10、音乐表演中的音乐表现力及其提升途径
11、小班音乐表演区材料投放案例探析
1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课的整体教学研究讨论
13、培养音乐教师教育人才“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研究——以黄淮学院音乐表演系为例
14、歌唱心理与音乐表演探究——以歌曲《我心永爱》为例
15、音乐传播链上的音乐表演空间与文化创意
16、新中国初期音乐表演艺术滥觞——“中西融合”观念下“”独唱独奏概观
17、地方高校卓越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8、简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美学理论话语体系构建
19、音乐表演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声学表现——《今年梅花开》三种演唱版本的比较分析
20、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1、音乐表演专业雷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
22、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23、音乐表演中的审美心理和文化阐释
24、高校音乐教育中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探究
25、关于演学结合模式下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26、高等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7、创新型音乐表演艺术硕士人才培养研究
28、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29、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教学中的声乐课程和钢琴伴奏合作型课程教学研究
30、音乐美学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
31、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32、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33、音乐表演专业“演、学、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34、谈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
35、普通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的研究
36、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37、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38、艺术类五年制高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提升研究——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例
40、当代电子媒介传播下的大众娱乐音乐表演初探
41、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42、关于音乐表演的教学技巧探讨
43、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初探
44、综合类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实践教学研究
45、浅析音乐表演心理在爵士鼓演奏中的启示作用
音乐教学论文篇八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种艺术形式,戏剧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极强的综合性。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与戏剧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促进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强的作用。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其中一种教学形式,如果将戏剧融入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中,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可以在这过程中逐步的形成一种新的戏剧形式——儿童戏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因此为了利用戏剧的形式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所进行教学内容必须容易受到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并且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语言和风格方面,都必须在小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同时,利用戏剧的形式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有利于促进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的改善,对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也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1.将戏剧带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的重要性
1.1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合。由于戏剧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剧场性、综合性以及个性化等特点,并且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戏剧与文学、历史、音乐、舞蹈等各类艺术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时,如果将戏剧融入到教学之中,不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还能够使其获得表演等方面的艺术熏陶,有着重要的作用[1]。
1.2有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修养的发展。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着极其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是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利于帮助学生促进自身注意力的集中。因此,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时将戏剧元素融入其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推动自身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地帮助。
2.将戏剧与小学音乐欣赏课堂进行结合的方式
2.1做好音乐欣赏课堂方面的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视野能力的扩展,同时也为了促进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方面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戏剧的播放,而且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对戏剧内容进行理解,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主要关于儿童方面内容的戏剧。例如,为了帮助学生们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可以为学生们播放经典的儿童歌舞片《绿野仙踪》。《绿野仙踪》讲述了美国堪萨斯州一个小姑娘多萝西,由于意外的出现而被龙卷风被带入到了魔幻世界,并且在“奥兹国”经历了一系列冒险后最终安然回家的故事。起初是由美国儿童文学作家莱曼弗兰克鲍姆创作出来的,后来于1939年被美国米高梅公司改编成了一部歌舞片形式的电影。因为是歌舞片,所以影片中拥有大量的歌舞片段。不过由于歌词内容浅显,简单易懂,如果将这部影片给小学生们观赏的话,不仅不会造成无法理解的现象,同时也会被其中的四人组的友谊深深的吸引。通过这部影片,不仅让学生们听到了优美的歌曲,同时也会被其中温情、真实、感人的画面所影响,从而给小学生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2]。
2.2进行戏剧的创编工作。教师为了帮助小学生们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戏剧创编方面的工作,让学生们根据自身对于戏剧的理解进行戏剧的改编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提升,同时对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也有着极大地帮助。而在进行戏剧创作改编时,必须根据小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小学生的发展。例如,教师为了进一步促进高年级小学生的发展,可以进行《大海,故乡》这首歌曲的改编。《大海,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中的插曲,创作于1982年,其中体现了人们对于新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寓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拥有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3]。而《大海在呼唤》这部影片中,其主要内容描写的是中外两代海员痛苦与欢乐的故事,旨在歌颂他们的美好心灵与国际友谊。根据歌曲和电影的背景,为了让学生们对于其中体现的精神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歌曲的改编时,为了突出其中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恰当的改编,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对歌曲进行欣赏,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作为一种拥有着极强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教师通过戏剧的形式帮助小学生促进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通过戏剧,有利于促进学生艺术修养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们更加热爱音乐艺术,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养成集体主义的精神,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雍婧.利用戏剧的形式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1)
【2】黄馨慧.利用戏剧的形式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j】.戏剧之家横,2016(5)
【3】褚艳玲.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4)
音乐教学论文篇九
音乐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音乐教学过程的进行、音乐教学原则的贯彻、音乐教学目标的实现等等,归根到底都取决于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对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是极其必要的。
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音乐素质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这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要按其自身教学规律,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5.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起来的。音乐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这是由于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等是随着社会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而教学方法归根到底要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随之改进和发展。从教学对象来讲,不同时期的学生呈不同的特征,这样就要求音乐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从另一角度讲,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包罗万象、一统全盘,所以“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也说明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乐教育界正在积极地探索音乐教育改革,各种反映时代特征的音乐教学方法将会应运而生并极大的丰富音乐教学方法。
【总结】采用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能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做一位与时俱进的新型音乐教师。以上是我在音乐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总之,要想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实行变革,才能使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促进想象力的发展。教师应走进学生的音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收获,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感受和热爱音乐。
音乐教学论文篇十
摘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抑制了当代的流行音乐的引入。通过上述的针对初中音乐教师以及初中学生二者的策略,将流行音乐引入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中,让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情愉快,也能够提高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
目前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这正如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
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我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两部分实践。
一、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开端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在学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变,将传统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变成“马蹄形”、“圆形”的座位形式。这些作法不公消除了教学中师生间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碍,而且还大大的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的发展。教师又是演员,与孩子们一起欢歌跳跃。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比较内向的同学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期望性、肯定性的语言,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美、体验美。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教唱《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乐理知识感觉是最乏味的,我在设计学生认枯燥的力度标记时,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打击乐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装一起演奏各种打击乐器,甚至与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作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达到了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例如:我上的《森林奏鸣曲》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音乐教学论文篇十一
中华音乐与美术的同源论与时间论【1】
同一地域的音乐与美术有着共同的艺术性质,这来源于同一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历史脉络。
研究中国音乐和美术的起源发展就必须要从中国文化开始分析探究。
中国地域文化下的音乐和美术在起源上有同一的文化性质,并互相推进。
时间性质是音乐与美术的最基本的性质之一,它们有区别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对于它们同源论和时间论的研究可以使两种艺术形式更深刻的互相影响,并将这种同质因素的研究结果运用在艺术实践或教学中。
中国文化“礼乐传统”为艺术文化的独立和昌盛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思维基础。
“礼”是中国古代的道德约束,说是“道德约束”是因为“礼”所规定的规则被君、臣、民无条件遵守,却没有明文规定的律法形式,人们是自觉的在维护社会和自然的稳定和谐。
这似乎与西方有很大不同,西方的传统神话故事都会带有如摩西雕像手中的法典这样的“典”、“谟”法则典籍。
中国人自古就是情感的民族,用道理、德育、情感感化民众,而不是完全用压迫强制的律法手段,所以情感道德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地位是极高的,这样的文化背景就决定了中华艺术形式的情感道德内涵,使中华民族的艺术理论在世界艺术理论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礼’在当时大概是一套从祭祀到起居,从军事、政治到日常生活制度等礼仪的总称。
”[1]“乐”是感性情感的抒发方式,是人们对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礼”与“乐”是并行的,但“礼”是原始图腾巫术礼仪的外在形式化约束,而“乐”则是人们内心化的制度,它们出现的目的都是为了得到社会和自然地安定与和谐。
音乐艺术是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开端,中国上古时期便用音乐艺术形式教化民众,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
《乐记·乐本篇》说音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从中可以看出乐是由心生的,重情感的,是人当时当地的所感所悟,把它表达出来,这是十分感染人的艺术形式。
乐由心生,感染人,感动人,于是人们之间互相传颂音乐,感悟人生哲理,这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功用。
音乐在中国古代既是政治手段,也是自由艺术形式。
它作为统治手段是用来歌颂政绩、维护社会稳定的。
而作为自由的艺术形式,它就是为了达到主体直接的愉悦感的审美形式。
音乐艺术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使社会中的人达到协同、稳定、平衡的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
因此“礼乐传统”文化其实就说明了中国文化思想下艺术的功用和出现的原因,即情感的抒发。
同源论
音乐是中国最早发展成熟的艺术形式。
艺术文化从音乐形式发展到舞蹈艺术,“舞”与“乐”本身是不可分的,但乐的传唱比舞的技能更容易学习和流传,因此“乐”的独立发展较早。
《诗大序》中有舞与乐关系的描写:“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舞”是社会人情感的进一步抒发,更进一步是“诗歌”形式的出现和发展。
中国的“诗歌”艺术是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有的艺术形式,它的出现依附于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西方文化只有“诗”的艺术形式,中国在“诗”的艺术形式发展之前出现的是“诗歌”艺术,将诗以歌的形式咏唱出来,也许这与音乐在中国的较早成熟发展有关。
“诗”的艺术形式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部分,孔子言“诗言志”,人的情感由乐来抒发,而人的远大理想和崇高情感以“诗”的形式展现。
唐宋之后“文”与“诗”分途,开始了文的发展。
“画”的出现要晚些,中西方对“艺术”内涵最早的定义都是技艺,而“画”这种地位较低的技艺较晚才发展独立出来。
绘画者最早只被人认为是匠人,但到了唐宋,中国绘画的理论已经出现并有重要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在文化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了。
从音乐艺术发展到绘画艺术,这个过程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它们层层相加,因果相继。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与美术的发展根源都来源于中国的礼乐传统文化。
中国的音乐与美术更讲求情感因素在审美过程中的调动,重道德重情感的艺术原则使中国艺术在理论研究上处于劣势,从中国审美范畴论可以看出这一点。
中国审美范畴有中和、意境、风骨、气韵、虚实等。
它们之间的内涵与准则相互参杂,相互制约,“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共同德现实土壤和文化资源的产物”[2]很难将它们独立开来进行理论研究,所以中国审美范畴论是较难研究或将其成系统的。
美术职称论文发表【2】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美术教育都趋向总结多样化展开,而我国曩昔只是单独着重美术这一独立学科的单一教育,关于与音乐、舞蹈的整合性教育几乎没有,这么就约束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梦想力的表现,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展开。
美术与音乐舞蹈的完美联络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前进幼儿的总结能力,在前进美术修养的一起还能丰富幼儿的常识系统。
一、美术与音乐的亲近联络
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不能只教授孩子根本的绘画诀窍和方法,最主要的是让幼儿领悟美术的真谛,保留他们的那份天真,表现他们无限的梦想力,培养他们的立异力。
用音乐来熏陶他们的情趣,让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领会、感受,放飞自己的梦想力,用手中的画笔把它描写出来。
梦想是艺术的生命,离开了梦想艺术也就不复存在。
音乐可以股动幼儿的豪情,带他们走进自己音乐的世界,走进音乐描写的世界,让他们的梦想力自在的翱翔。
幼儿在音乐的股动下,进行着自己的思维创造。
音乐促进美术的全部展开,美术充满着无限的梦想力和立异力。
美术的表现需求无限的梦想空间,音乐为美术供应了非常宽广的天地,让幼儿的梦想力有展开的空间,前进他们的立异能力。
例如在画《海底世界》之前,我先放《水族馆》的音乐让孩子们去聆听,去梦想鱼儿及其他的水生物在水中自在自在,快乐地游来游去玩耍、寻食……突然音乐一转,节奏加速,“这会是谁来了?这些小鱼及水生物又会干啥……”终究孩子们在梦想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海底世界》。
音乐与美术存在着很多的共通点。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音乐中有画,画中有音乐。
在教育中,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放飞自己的梦想力,把笼统的听觉变为可视的绘画形象。
孩子们的梦想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当孩子们听到音乐,在他们的梦想空间里,就会呈现自己脑海中的景象和色彩。
如在教授音乐《春天》后,孩子们会把笼统的歌词“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柳树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绘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可见,音乐与美术的完美交流,更能表现幼儿美术的创造力,有利于激起幼儿寻找日子中的兴趣,去感受日子中的奇特,丰富幼儿的梦想空间,前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前进立异知道,培养思维能力。
二、美术与舞蹈的不可分割性
在人类艺术前史中,音乐、舞蹈、美术是最早发生的三种艺术方法。
音乐和舞蹈可以说是一起相伴发生的,是不可别离的两种艺术表现方法,它们与美术的联络非常亲近。
舞蹈以人的肢体言语来表达艺术,舞者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神态都有着深入的内涵,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最美的肢体言语展现那霎时间的美丽,和美术一样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法。
美术对这种霎时间艺术的记载,丰富着美术的创造内容,激起美术的创造创意。
敦煌石窟上飞天壁画,是舞蹈艺术与美术的完美联络。
美术记录了舞蹈最美的霎时间,舞蹈为美术供应了创造上的提高。
在幼儿教育中动态的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表达人的豪情和景象的肢体言语,这么一种直观的方法,易于幼儿的感受,在视觉上的冲击可以带来思维上的震荡,激起幼儿的梦想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梦想力是非常生动的,在面对动态的舞蹈时,他们生动的思维是我们无法梦想的,他们会从舞蹈的某一个动作细节,找到他们创造的创意。
把舞蹈融入到美术教育中,是一种需求,它为幼儿供应了创造的素材和创意。
如在绘画《跳舞的丝带》一课,让幼儿自在玩丝带,教师引导幼儿留意调查交流丝带飞舞时的姿势,“这个美丽的丝带还会跳舞呢,看看丝带是怎样跳舞的?”教师和幼儿一起摇动丝带,“像啥?(像月亮、像水、像蛇……)”孩子们的手、身体随之上下、支配扭动着。
“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吗?”让孩子们用赤手画出来;以此将静态的线条画变为动态的舞蹈,孩子们很快掌握了线条画的方法,在纸上画出了一条条灵动的丝带。
又如在进行涂色《五颜六色的房子》时,我扮演粉刷匠随《小小粉刷匠》的音乐跳舞出场,以激起幼儿的爱好;然后发问:“我是谁?我在干啥?我是怎样刷墙的?(从上到下,一下一下地刷)”“你会刷吗?”让孩子们进行动作的模仿;接下来出示娃娃家的房子贴在墙上,与幼儿一起谈论刷墙的方法;孩子们听着《小小粉刷匠》的音乐来刷房子(进行涂色),终究孩子们在《小小粉刷匠》的'音乐配乐下边跳舞边欣赏他们涂好的房子。
整节课在跳跳、画画中圆满的结束了。
三、幼儿美术教育与音乐、舞蹈的完美联络
美术是客观的真实的艺术,音乐是笼统的活动的艺术。
美术与音乐是彻底不一样的两种艺术表现方法,但是我们不能忽略两者间的亲近联络。
幼儿美术教育离不开音乐的帮助、烘托,音乐不只能为美术课堂教育营造杰出的环境,更能激起孩子们的创造思维,用动听的音乐放飞幼儿无限的梦想力,熏陶幼儿的情操。
上美术课时,播放与教育内容相关的音乐,可以更好地启发幼儿。
如教《拍胸舞跳起来》一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拍胸舞”的视频,幼儿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拍胸舞”,领会这一舞蹈的精华。
视频初步就伴有强有力的生动的愉快的音乐,孩子们的留意力一瞬间就集中到画面上来,他们也跟着音乐,学着视频中的动作舞蹈起来,他们霎时间喜爱上“拍胸舞”。
对拍胸舞的浓厚爱好,让他们对这一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这么一个音乐氛围下,很有利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画出一幅幅主题突出的著作。
强烈的色彩、丰满的构图,幼儿们的梦想力跳动在一幅幅著作上。
融入音乐与舞蹈的美术给幼儿以直观的感受,而且为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愉悦,一个生动的课堂气氛,激起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梦想力,使他们创造出一幅幅出自内心的完美著作,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新的常识,而且让他们爱上美术,等待再一次的美术活动。
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
实践证明,美术和音乐交融,可以到达图音并茂、声色俱全的作用。
把音乐和舞蹈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拓宽艺术空间,增强艺术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梦想力与创造力。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前进他们的艺术创造水平,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让他们在美术的天空中自在翱翔!
特别说明:本网站内容都来源于互联网,供浏览者学习、欣赏,使用原则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使用者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音乐教学论文篇十二
音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得较多,是一门艺术类的专业学科,而节奏训练则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认识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节奏训练若掌握不好,容易使训练和理论脱节,难以让学生产生代入感,所以有必要寻求更好的解决途径。
一、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目前的高职音乐教学主要采用欣赏教学的模式,教师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逐步掌握音乐知识。如果能在音乐欣赏里增强节奏训练,将极大地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节奏训练越来越受到音乐专业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感觉。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所以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深化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二、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应用
(一)节奏训练的多媒体辅助作用.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专业的第一课。采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是当前使用较多的方法之一,多媒体课件可以随时播放多种多样的节奏音乐。教师可以首先采用较为简单的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时针的走动声、火车驶在铁轨上的声音,都是非常有节奏的,也是生活中所能碰到的。还可以对某个音乐类型进行设定,以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为目标,采用多媒体分解音乐节奏的元素,使学生能够对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了解,强化学生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创造能力,对音乐内涵能够更深入地领会。
(二)节奏训练中的打击乐器使用。对于节奏训练来说,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如果将打击乐器应用到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来尝试,这样有利于节奏训练的开展。例如,教师在使用打击乐器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跟上节奏,并发掘更多的打击道具,包括水桶、桌子等,使表演的元素更丰富,从而体会到打击乐器所带来的乐趣。节奏通常分为1/4拍、2/4拍、3/4拍、4/4拍,每一类型的节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打击乐器来增强学生对节拍的记忆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控制一个类型的节拍,以此来进行节奏训练通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最终组合其一首完整的节奏乐曲。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节奏打击效果,并注意节奏在动态变化时的不确定因素,让学生首先掌握单一的节奏,然后逐步掌握复杂点的节奏,最后讲解乐谱。
(三)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之中,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加强节奏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建打击乐团,在课外进行各种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教师还可以利用画面、声乐、语言等方面的手段,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培养,然后通过课外活动巩固锻炼。这种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节奏思维,提高音乐方面的想象力。节奏训练充满着律动感,本身在年轻人中间就比较受欢迎,在坚持练习下,学生的反应能力将大幅提高,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高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反思
育,这让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节奏的艺术魅力,从而影响到节奏训练的效果;二是音乐教师未深入了解打击乐器,通过打击乐器开展节奏训练不顺利。因为打击乐器的种类比较多,要想对每一种打击乐器进行深入了解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加深对乐器的了解。针对这两个问题,音乐教师应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尽量多掌握几种打击乐器,在提高理论讲解能力的同时,也能(转载于::音乐节奏训练教案)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节奏培训。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讲解和节奏表演,加强学生的节奏训练,并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出人格魅力和自身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毅.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j].戏剧之家,20xx(01).
[2]翟芮.浅谈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xx(19).
[3]罗筠.浅谈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xx(04).
[4]马春兰.节奏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j].音乐天地,20xx(07).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