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精选十五篇)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精选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9 13:02:42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精选十五篇)
时间:2023-03-29 13:02:42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一

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改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心灵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能够快速的感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因为这种教学内容的宽泛而产生一种学习目标上的盲目性,不知道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积累。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树立起清晰的标杆。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教师应该从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审视,结合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结合音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凸显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以教学大纲为落脚点,做到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的统一和一致,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和大目标,同时结合不同章节、不同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小方向和小目标,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向着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进,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能够得到准确而坚实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坚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学生看来,音乐课程中的各种知识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和声音,学生很难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研读和消化,从而使学生和音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曲目的感知。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心理,将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之中,使学生认识到音乐知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些抽象符号和声音的集合,但是在深层次上,这些抽象符号和声音其实是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蕴蓄情感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音乐课程并不是假大空,更不是无用的,而是和每个人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音乐知识和音乐曲目进行学习,不仅可以扩充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同时可以使自己掌握一种和世界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方法,为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找到一个更加含蓄和合适的渠道,扭转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拉近学生和音乐学科之间的距。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引导学生对包含在音乐曲目之中的生活经历以及生活情感进行挖掘和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还应该认识到,音乐课程和初中阶段的其他教学科目不同,它虽然以音乐教材为基准和载体,但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范围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音乐知识的跟新,不断将全新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形式等,引入自身的音乐教学范畴之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和教材曲目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将不同形式的音乐知识、音乐曲目等,引入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之中,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类型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主体性,使学生能够向教师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意见,和教师一起丰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进行思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爱上音乐学习,并且主动进行音乐课程、音乐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音乐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教学作用,教师应该立足实际,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乐趣学习、主动学习,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整体素质。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二

“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根据音乐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一定的认识,才能感受到音乐作品抽象的美感,接受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因此,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才能使学生真切的融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而人类情感的交流,首先便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课堂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它是知识,心理和情感互相交织、互相促进的一种综合交流。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话的,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尤其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爱听老师清晰明快的语言,从中获得快乐;爱听老师亲切温和的话语,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爱看老师优美、和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从中得到启发。语言的这种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不能取代的,而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因此,课堂教学语言对于创设情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是创设情境的前提。

1、课堂文学语言的准确性是创设情境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在语言发音上,切忌夹带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想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自己所创设的意境之中。可谓水道渠成。音乐课的语言应该准确的表达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音乐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用准确并有分寸的文学语言,创设和音乐作品的内涵一致的情境,让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2、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文学语言,是进入情境的动力。

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因为音乐本身作为一种艺术,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要学生进入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需要教师的语言也要相应的生动形象,精辟而精练。把音乐作品所蕴涵的艺术形象鲜明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接受音乐的感染与熏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组织有序的课堂语言是创设情境的保证。

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所创设的情情境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应环环紧扣,富于逻辑,引人入胜。因此,课堂语言的组织有序就显得破有重要,试想,一堂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信马由缰的音乐课,能创设出什么样的情景来呢?更不用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

4、语速、语调和节奏要和所创设的情境相互交融,高度一致。

对于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根据不同的音乐作品所描绘的不同的意境而议。而一手好的音乐作品,少不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的完美结合。同样,富有情感的语言也少不了音乐要素恰到好处的结合运用。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创设的情景,烘托的艺术氛围很大程度要依靠语速、语调、节奏来表现。什么样的音乐需要什么样的情景,就需要什么样的语速、语调和节奏。

如:在学唱歌曲《念故乡》,为了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人公对家乡的眷恋、急切的怀念之情时,我采用了较慢的语速,低缓和激动想混杂的情绪去朗读歌词,以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样的处理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也看到了御用与素、力度的变化来朗读歌词,对启发学生的情绪产生了极好的效果。而又如《剪羊毛》这首歌曲,本身所描写的是牧民们在剪羊毛时那种欢乐,跳跃,轻快的意境。而教师却用了稳重有余的语调,低缓的语速,较慢的节奏来表现,这样往往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懒散而又无精打采的情绪不说,还会让学生感到滑稽可笑,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严重的后果就是教学任务失败。

因此,教师课堂的语言的语速、语调、节奏要符合音乐的塑造手法,做到缓急一致,轻重一致,高低一致,节奏感应用恰如其分。使创设的情境与音乐的氛围相互交融,浑然一体,才会让学生把握住音乐的脉搏,全身心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穷魅力。

二、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是创设情境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看过戏曲表演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随着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即使观众听不懂表演者的语言,也会体验到戏曲故事发展或轻松或紧张或哀伤的情节。也会体验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演员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形体语言艺术。使观众在听不懂语言的情况下根据任务不同的形体语言而掌握举重人物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和故事清洁曲折力气的变化。因此在创设情境的时候,除了美的文学语言,还应当恰到好处的运用形体语言,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肢体动作以及丰富的眼神、口型和面部表情。形体语言运用恰当,对于创设情景,无疑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更可以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运用眼神交流,创设正确情境。

从延伸可以洞察一个人的灵魂,利用眼神交流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向交流本领,世界上无数的文学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无一例外的对主人工的眼神作了生动详尽的描写。可见其对于表达情感的重要性。当教师对音乐作品理解透彻而深刻时,这部作品的音乐情绪完全可以从教师的延伸中流露出来,所创或欢喜,或忧伤,或激昂,或悲愤的情景,甚至不需要老师更多的表白,学生已经深切的感受到了。如:在让三年级的学生欣赏《四季啊,我在想》这首歌曲的时候。老师只要采用抑扬顿挫的语速、语调,激动的情绪再加以幸福、快乐、期盼的眼神把歌词朗读一遍,就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歌词内容里传达的老师和学生之间那分浓浓的师生情,直接就把学生带入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这样的方法,容易引起学生产生联想,想到自己所尊敬、爱戴的老师对自己关心、爱护的事例会一一再现,激发自己对老师强烈的情感,这样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会取得极佳的效果。

2、利用肢体动作语言,深刻感受情境。

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一些手势或身体的动作来传达情感。而这些肢体动作对于表达情感是相当重要的。事实上课堂中教师的一切身体动作都可视为肢体语言。很难想象一个只说不动的教师有能力创设一个欢快活泼的情境,也很难想象一个有抓头挠腮习惯性小动作的教师能创设一个忧伤哀怨的情境。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一定要得当。如在学习歌曲《丰收之歌》时。在导入的时候,教师随着歌曲的旋律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化的割麦动作,就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老师创设的欢快活泼的情境之中。但也要注意所做的动作不应该过于夸张或不准确,而导致适得其反。

3、辅以面部表情,引领学生顺利进入情境。

面部表情和眼神密不可分,演员的演技好坏和它有直接的关系。而创设情境的老师实际上就是一名演员,需要尽自己的表演让学生进入自己所创设的情境之中。面部的表情是最直接的让学生感受情感的一环。笑嘻嘻的表情怎么能带领学生进入忧伤的情境之中呢?很多教师为了严肃纪律,整天表情凝重,学生看到了老师如此的表情又怎能进入快乐而又轻松的情境之中呢?

特别在一些欣赏课中,当学生进入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后,教师多余的言语解说很可能就会破坏学生的注意力,而这时为了让学生对所欣赏的乐曲进一步的理解,特别是在一些情绪的变化上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可又不能立即打断聆听的过程,这时教师如果能发挥丰富的面部表情,就会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也会成为解决问题的绝好手段。如:在欣赏《西班牙斗牛士》时,乐曲有激烈、危险的都牛场面,但整个乐曲的表现又不单单只是这些,这里面也渗透出斗牛士沉着应战,信心十足的.的表情。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善于扑捉斗牛士临危不惧的情感,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和斗牛士一起经历整个斗牛的场面,尤其是心理上的考验。

在教学手段、媒体层出不穷的当代,很多教师都喜欢运用投影、课件,而忽视了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这两样自身的法宝来创设情境。殊不知这两样法宝才识人类交流情感的最重要而直接的方式。由上可见,在音乐课创设情景上,除了御用一些现代的教学媒体以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文学修养,使有声语言和形体语言在每一节课中完美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起到应有的作用。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三

旋律是音乐的血肉,节奏则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旋律就不能存在,音乐也就无法表达,所以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达尔克罗斯认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加以诱发、培养,进而为音乐所用”。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提高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尤其是从低年级最基础的节奏入手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经验,对低年级基础节奏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秒针(碰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利用小时侯熟知的词句进行节奏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语言的本色和你就含有生动、丰富而又美妙的节奏。儿歌、诗歌不仅有优美的词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有和谐的韵律和鲜明的节奏,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通过对儿歌、诗歌中学生熟悉的词句的朗读来进行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想象力,增强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力。

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 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 尖,

我在 小小的 船里 坐,只看见闪闪的 星星蓝蓝的 天。

另外,还可以变朗诵边用声势伴奏:

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拍手:0× × —|0 × ×—| 0 × × —| 0 × × —||

跺脚:× 0 00|× 00 0|×000|×000||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儿歌、诗歌中进行节奏训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了学习节奏的困难,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结合律动进行节奏训练

律动教学是“动”的艺术,是通过身体各种韵律动作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简单的身体运动或启发儿童设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伴随着音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不仅能满足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也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质的目的。如教学律动《愉快的梦》时,让学生手拉手、背靠背、随着音乐节奏轻轻摇曳,体会音乐表现的意境,再创作一些简单的动作(如小碎步、波浪手等),对学生进行舒展、轻盈的三拍子韵律的训练。还可以采用奥尔夫的声势教学如拍手、点头、耸肩、跺脚等动作,随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即兴表演。既能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又能启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合表现力。

四、运用自制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运用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想象力、表现力,也易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作欲望。

在平时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各种废旧的材料自制打击乐器。用易拉罐装上碎石子制成沙球,用啤酒瓶盖做成串铃,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制成具有不同音色的打击乐器等,这样,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就高涨了。如在唱熟歌曲《快乐的小木匠》后,把全班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学生边唱边拍节拍;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第三部分学生自己创编动作进行即兴表演。

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时间,训练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五、通过简单的节奏创作,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托尔斯泰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启发学生进行节奏创作是手段,而最终目的是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听后拍出节奏。

先由老师拍出一组节奏,要求学生听后拍手摹仿出来。再由个别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即兴拍出一组节奏,其它学生摹仿出来。

2、给出几组节奏型让学生进行创编。

例如:① × × ② ××× ③ × × ④ ×××× ⑤×o ×o⑥ × —。

先要学生一一把节奏型边读边拍出来,然后给出拍号,让学生进行简单创编。

3、指导学生用语言来表示节奏。

例如:①我叫张小明,她叫王春红

②鞭炮声响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总之,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四

1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调查现状

在对陕西省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的调查中,我们选择了关中地区、陕北和陕南地区部分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为9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学业背景、实际的音乐技能掌握现状和运用情况,以及幼儿园对教师在专业提升方面的要求和培训交流,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1.1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发展

从对学历的调查来看,我省幼儿教师已逐步走向了专业化,毕业于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达到了66%,职业技术类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26%,民办学前专业的教师达到了4%,也就是说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达到了96%,这个从业比例是近年来最高的,而毕业于其他院校专业的教师只有4%。达到本专科以上的教师达到了98%,研究生达到了2%,中专以及高中学历的教师目前已经没有了,我省幼儿教师的学历较以前明显提高了。

1.2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低

幼儿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涉及唱歌、钢琴即兴伴奏、音乐理论和节奏素养等几方面,通过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听课观摩,发现教师在音乐技能方面存在掌握不扎实,运用不自如的现象。在声乐技能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受过声乐训练的教师占91%,没受过训练的教师只有9%,说明职前都有过专业的学习。参加过声乐考级的教师只占16%,这又说明技能掌握精湛的教师少。对于节奏素养的调查,有65%的教师能够完成幼儿园教学所涉及的节奏,31%的教师不能准确识别节奏。在即兴伴奏技能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在钢琴即兴伴奏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只有37%的教师能够编配教材中的儿童歌曲,63%的教师是凭感觉无理论的伴奏,或者根本不会。即兴伴奏是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技能,这项技能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所以,这样的技能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也是急需提高的。从这三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调查来看,虽然96%的教师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但音乐技能水平不过硬,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欠缺。

1.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法欠缺,不能开展丰富的音乐活动

通过对个别地区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观摩,和对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了解少、运用少,幼儿音乐活动形式单一,不能开展富有本地区特色的幼儿音乐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了解过这些音乐教学法的教师占40%,经常使用的教师占25%,只是偶尔使用的教师占到了60%。这些数据说明,幼儿教师对音乐教学法使用率较低,在音乐教学中没有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在入院观摩听课中,发现幼儿音乐活动各地区特色少,比如有特色的陕北音乐就可以在幼儿音乐教学中体现,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也丰富了幼儿音乐教学。

1.4职后继续教育成效低,缺乏音乐技能培训

幼儿园对教师的职后培训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并且在培训中理论多、技能少,尤其是音乐技能方面的培训少。从参加职后培训的项目中了解到,即兴伴奏培训最多,占45%,其次是音乐教学法占40%,居第二位,最后还有教学研讨和器乐培训各占37%和34%。但就实际应用和调查来说,即兴伴奏和音乐教学法在使用中问题最多,这足以说明职后培训成效低,实用性不强,需要改进。

2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问题分析

2.1学前教育专业大量扩招,导致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下降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我省大量扩建、重建和新建幼儿园,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招生,20xx年实行招生改革———高考招生,取消了专业面试,学生进校几乎没有专业基础,这些因素导致了生源质量下降。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没有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经验或者经验不足,都是这两年才新开设的专业,这些因素导致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不专业,培养方向不明确。这就是我们在前面现状中呈现的问题,96%的幼儿教师都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并且学历都比以前的中专学历高,但音乐基本技能却不过硬的根本原因了。

2.2地域差异和园级差异,造成音乐教学水平差异

地域不同会造成教学水平有差异,这一点在这次研究中依然存在。经济发达地区相对教育就发达,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相对丰富,有规范的教学计划。关中地区音乐教学质量明显高于陕北和陕南地区,一线城市高于二、三线城市,城市又高于区县和农村。在幼儿园方面也存在差异。我省有2902所幼儿园,只有21%是公办园。省级示范园、公办园,大规模园,对就业者吸引力大,能够招收到高水平、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并且就业后流动性小,能够保证音乐教学持续发展。而民办园、私立园和小规模园在教师招聘上,就显得人员层次不一,招收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少,即使有,也相对流动性大,造成幼儿园音乐教学发展不稳定,难以持续发展。

2.3幼儿园扩建、重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质量下降

从20xx年以来,全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我省制定了学前教育发展三步走计划。20xx-第一个三年计划已按期完成。据最新统计,截至20xx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6356所,比20xx年增加2428所,其中,公办园1758所,比20xx年增加1047所,增长率达147%。在园幼儿122.8万名,比20xx年增加52.33万名。全省幼儿园教职工共10.05万人,比20xx年增加4.8万人。由于急速增加的幼儿园数量和在园幼儿,陕西省大量补充了近5万名幼教工作者。这些教师有些有学历、有些没有学历、还有些是非学前教育专业,这都是造成音乐教学水平降低的原因。

3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提升策略和建议

3.1改革幼儿教师培养方式,使其更具实用性

要改善提升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第一步从职前培养做起。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制定符合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课程体系,加强音乐学科内各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优势,在音乐课中融合有关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和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观、价值观。围绕学前教育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大纲,将原有的专业课———钢琴、声乐、舞蹈等课程中,尝试进行整合。在原来单独的技能课基础上加入与幼儿园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并开展“情景式”教学。让技能学习更符合学前教育特色,更具实用性。

3.2提升各级幼儿园教师入职门槛,制定职前上岗技能标准

在我国幼教事业大力发展时期,我省幼儿园大量扩建和新建,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虽然我省学前教育专业也随之大量扩招和新建,通过培训补充了一部分幼儿教师,但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虽然幼儿教师依然存在短缺,但我们还是要提高幼儿教师入职门槛,在入职前要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整体水平。在音乐方面,可以制定一个职前上岗标准,比如歌曲演唱、钢琴弹奏、弹唱以及音乐知识等需要达到的标准,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建的先进经验,在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许多发达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美国“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简称naeyc)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核心标准,对于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在专业的掌控方面都有了具体的要求;英国教育科学部也颁布了《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初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及其具体评鉴方法。

3.3提高职后培训的实效性,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幼儿教师的培训效果与教师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表明,按教师培训需求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避免让培训流于形势。在对音乐技能提升需求的调查中了解到:幼儿教师对音乐技能的提升有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培训来看,理论培训大于技能培训,很多培训内容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要对职后培训进行大力改革,提升实效性。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技能方面的需求,其次,根据需求制定适宜的培训方案和课程内容,最后,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的培训,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技能水平。幼儿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是促进幼儿教师职后专业化发展的必要保障。

3.4加强各地区幼儿教师交流,推进教师轮岗制度

为了缩小地域和园级差异,应加强各地区、各级别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访,开展各种教学交流、培训交流、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活动,加强交流。还要在各市、区树立1-2所示范幼儿园,意在带动其他幼儿园的发展。在各地区、各级幼儿园推行教师轮岗制度。让发达地区与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互相轮岗、公办园与民办和私立幼儿园互相轮岗、大规模园与小型幼儿园互相轮岗,争取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五

摘要:“教师提问”作为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有关“提问策略”的论文也日渐增多。然而,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教师提问”的文章还略显微薄,所以本文探讨的就是有关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的提问艺术,主要从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意义、提问的现状以及提问的有效性建议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教师提问

音乐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受到了广大幼教工作者的重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以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只凭幼儿自己的能力是不容易理解的,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所以“提问”就成了教师音乐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

一、总结分析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提问的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观察真实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对教师提问这一师幼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思考,反映了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主体:重教师话语霸权,轻师幼双向对话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儿童,倾听儿童内心真实的声音。广大幼教工作者在观念上都已经接受了这一说法,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像音乐这种以听觉化符号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教学活动,教师往往又回到了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轻视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忽视了幼儿的想法和感受。

在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的霸权。幼儿园教育在使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预先赋予了教师教育幼儿的社会权威。另一方面,教师由于年龄上比幼儿成熟、知识比幼儿专深,使教师在教育情境中,特别是在教学活动中的言语交往中处于优势。教师一般认为教教学并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在代替社会、国家对幼儿实施教育,行使社会和国家赋予她们的将社会认可的合法化内容内化为幼儿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权力,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易质疑性。教师的霸权话语虽然代表的是社会的要求,但在教学上形成的教师独自言说的权力,使幼儿没有自己言说的权力,师幼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当幼儿抱在一起创造性地表现“小花和小雨做朋友”的时候,教师否定了。可见,教师控制了教学活动中的发言权,同时也控制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的话语,成为了教师话语的依附,没有幼儿主动思维的参与,没有幼儿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意见的参与。

(二)提问的内容:局限于表面联想,忽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音乐的表现形式是以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调式、曲式等通过艺术的组合而显示出来的,不同的音乐要素经过不同的组合具有不同的表现作用。在音乐表现形式的作用下,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音乐形象、意境、风格,体现了特定的情绪、情感和人文主题,也就是音乐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提问的目的是要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不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而如今的教师提问普遍都处于这样的层面。

(三)提问的重要目的之一:常规的维护

幼儿园通常把常规分为日常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幼儿园教育常规,是指为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用来规范儿童行为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当然,也就包括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在如今的教学中,常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常规不再是教学的保障措施,而成为教学内容本身;即遵守常规不仅是一种事实性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规范性认识。常规拥有了事实价值之外的规范价值,且规范价值远大于事实价值。教师借助提问来完成对儿童的控制并借此形成儿童普遍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儿童仅被作为教学的客体,被动的接受和驯服,其主动性被压抑、主体性被抹杀、积极性被磨灭、创造性被扼杀。这种教育遮蔽了儿童本应拥有的丰富的日常生活,成为了儿童自由和主动性的“镣铐”。

(四)满堂问——形式的互动

提问作为师幼互动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与幼儿双方的真实投入,包括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沟通、思维激发与信息交流。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学活动表面上热热闹闹,教师与幼儿在进行“积极”的互动,其实是以形式的互动代替实质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指的是只有互动的形式而无实质性的内容,表现为教师一呼、幼儿百应,对幼儿智慧活动没有多大激发作用的互动形式。如教学中教师、幼儿都明明知道某幼儿回答正确了,但教师还不止一次地问“对不对”,幼儿一齐回答“对”。

总之,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存在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提问水平低;提问频度高,但以低水平问题为主;提问目的片面性;提问形式化;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策略性不强等问题。

二、提高幼儿音乐活动提问有效性的建议

从各个视角来审视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现状,既是为了找出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缺失与不足,更是为了找到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消除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不合理性,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因此,笔者将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提问走向对话三个方面提出优化教师提问的建议。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活动,它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如座位的排列形式、班级的规模等,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要充分尊重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一方压制或变革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塑造一个属于双方的情境。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要改变幼儿处于被动、受抑制或其主体性受到忽视的,实质上被异化为客体的状况。教学要从幼儿出发,充分发掘每个幼儿的潜能,让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的设计、实施中把幼儿当成是发展中的、富有潜力的、整体的、具有主动性的人,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被动承受教学活动影响的客体。

(二)提高教师的提问水平和提问策略

1、精心设计,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问题的价值

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有组织、激发、反应等不同的功能与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挥不同类型提问的价值。提问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重视提问的密度、节奏以及与其他教学方式的配合;紧扣教学目的和重点、难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力求提问设计少而精。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表述的技巧,把握提问的一些基本规则,如问题中心要集中,用尽可能少的字表述清楚,语音、语调要突出问题的中心和重点等。

2、给幼儿适当的问题的解答距

教师的“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幼儿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那么就很难达到“问”的目的。心理学上把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完毕的过程,称为解答距。首先,给予幼儿适当的问题解答距,给幼儿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更多的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机会,是促进幼儿智慧生长的必然要求。其次,“问”与“答”之间要有适当的时间间隔,给幼儿留有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如果思考时间太短,幼儿对问题缺乏充分的感知和足够的思考,必要的心理过程没有完成,“问”的效果自然不好。一般来说,简单的问题幼儿只需2-3秒的思考即可回答。如果问题可能引发争议,需要幼儿仔细想一想,教师等待的时间则要相应地延长。

(三)从提问走向对话

幼儿音乐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气息,追寻生命的意义就必须以对话的方式而不是独白的方式进行。对话方式的教学为幼儿的茁壮成长和教师的生命成长营造了充分的自由空间。幼儿会质疑“权威”、反思“真理”、超越“教材”,而不是单纯的聆听权威的“传授”、理解课本的“真理”、适应教材的“内容”,师幼在对话中达成意义的建构。教师关注幼儿的心灵、呵护现实的生命、尊重幼儿的需要、关照幼儿的感受、接纳幼儿的观点、宽容幼儿的“错误”。师幼在理解、分享、崇敬、盼望、自由、开放、轻松的教学中,敞开自己的心灵,真诚地呼喊出生命的真切感受,知识在生命对话中变为活跃的生命气息流入到幼儿的个体生命。

总之,在提高教师提问艺术方面,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是一致的,都是以提高有效教学为目的。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师关注教学提问,提高教学提问的水平,进而提高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童时.反思幼儿园常规教育[j].早期教育.20xx:1.

[2]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4

[3][美]索里jm&特尔福特.教育心理学[m].高觉敷.刘范.林传鼎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52。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2)

[5][美]cazden,b‘c.著,蔡敏玲、彭海燕(译).教室言谈一教与学的语言〔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59.

[6]张玉成.教师发问技巧[m〕.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1984.9

[7]黄伟.对话语域下的课堂提问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xx,4

[8]王雪梅.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5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六

音乐教师的反思论文

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音乐课,首先,就要学会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只有在喜欢音乐的基础加上老师的指引,才能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音乐课。让学生对音乐本体产生体验,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多听,因为熟悉的东西才会让人产生感情,才感兴趣。“音乐就是生活”,学习音乐要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才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才会提起他们的兴趣。

在音乐课上应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除了教会学生们唱歌和音乐常识外,会适当地带他们做一些关于音乐、唱歌的游戏。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1、提倡教学民主,是形成师生宽松、和谐的伦理关系和健康而亲密的情感关系的前提。

2、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审美体验,体验音乐教师的仪表美、语言美;体验音乐艺术的形式美、情感美和内容美。

3、音乐教学的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教学的实际条件出发,从教师的个人实际素质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以求得教学过程设计的科学性、实施的可能性、结果的实效性。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先有音乐之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打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用心去触摸音乐,用情去体验音乐,最后实现以音乐之情感感染人、塑造人。

5、音乐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和美化生活。立求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表现生活、认识生活,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与生活共融,这样学生的音乐学习就会更有亲切自然之感,有亲近难舍之情。

6、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同一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对于一首歌曲如何去演唱等,都要通过师生有效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使之更深刻、更形象、更具艺术表现力。

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就必须做到有爱心、善解人意、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相互交流、相互勾通,让他们真正地走进音乐的实践中去,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亲身体验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欢乐。这样,你的音乐课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七

音乐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那么,在实施课改后的音乐课应该教给孩子们什么?这是备受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当前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

当我们的音乐教师们欣喜地拿到“新标准”和“新课本”的时候,他们的脸上并没有洋溢出喜悦的笑容。这是因为,他们对“新标准”和“新教材”的大变革一时无法领悟,感到教学无所适从。的确,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标准”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还是从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于已习惯了传统音乐课教学的广大音乐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那么,我们音乐教师怎样做才能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我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加强理论学习,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谈到音乐教育,人们便很自然地与是否教识谱、会乐器、会运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体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实这种传统的音乐教育是十分偏面和狭窄的,它既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诸多功能,更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的价值,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见物不见人。而现代教育理论则强调: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二、“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三、课程是由学生反思创造性实践而构建的人生意义的活动。所以,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新标准”正是在课程的理念上凸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审美认知规律,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完美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理念。”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音乐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强化现代教育意识,才能深刻理解“新标准”全面改革的重大意义,转变传统观念,把21世纪的音乐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二、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材的把握情况,对课堂的驾驭能力,甚至教态、精神面貌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而“新标准”恰好给教师们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首选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教”,而忽略了学生“学”,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那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解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作学习。其次,应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地位和作用,使“新标准”所提出的“从学生出发、从学生音乐学习的角度、解决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尝试出一套新的方法和经验来。总之,教师要探索并掌握“新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通过“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因为,在孩子们眼中,音乐老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教师的言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倘若,他们的“欢乐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现不健康因素,并由此影响到教学行为中,这势必会对孩子们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重视教育科研,以科研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现代教育的运转机制中,教学和科研是两项密不可分的孪生兄弟。开展教育科研,能够引导广大教师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地进行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当前“新标准”的颁布试行,给广大音乐教师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让教师踏上了一条探索音乐教育改革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许多课题亟待我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去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标准”臻于完善,使课程改革向着更成熟的目标发展。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要求我们: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结构;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能开展科研工作,并且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所以,面对“新标准”和“新课程”,音乐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全能教师”,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做出贡献。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八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音乐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近年来,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已经被人们所重视,“自我更新”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源泉。教师除了具备传统所界定的专业特性(诸如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必要的教学技能等)之外,还必须拥有一种扩展的专业特性——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通过反思实践对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实现专业上的自我发展。由此,行动研究诞生了。

行动研究起源于30年代的美国,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他的理论核心是提倡实践者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实地研究,在与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合作中解决社会问题。将行动研究应用于教育并作出明确定义的是凯米斯(kemmis,),他认为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在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是研究者,并且以自身作为研究焦点,兼任着“职业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当前,我国音乐学科的教育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提倡音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对音乐学科发展与音乐教师成长都是极其有益的。

一、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价值

1.行动研究将改善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有助于音乐教育学的理论发展

在传统的研究范式中,研究者与实践者往往是分离的,这种分离使得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各自拥有独立的话语。两者的界限造成许多研究理论由于“隔靴搔痒”无法解决实践者的具体问题;而实践者又常常苦于没有理论的支持显得“盲人摸象”。以我国普通学校音乐学科研究为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经历了从音乐教学法到音乐教学论的飞跃后,如今已从音乐学与教育学基础理论中脱离出来,成为依托于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研究音乐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音乐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对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问题和音乐教授与音乐学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它们相互的内在联系与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揭示、说明和预测。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实践,然而理论研究却常常是落后于实践的。这是因为,通常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人员都是专家、学者或专职研究人员,尽管他们普遍理论素养较高,同时又具备研究设备、技术、时间及财力等的充分保障,但毕竟由于对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普通学校教育活动缺乏深入的探究,以至于常常用超乎音乐教育现象的理想化认识来指导实践,这种书斋式研究形成的理论相对于更为复杂的音乐教育实践,无论是解释功能、批判功能还是预测功能都显得缺乏应有的针对性,使广大的音乐教师大多是借助自身的经验而不是理论来观照自己的教学行为。

音乐教育理论必须敢于直面实践,这是音乐教育研究能够得以顺利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因此,研究方式的扩展与改变是必要的,由音乐教师直接参与的行动研究将会为音乐教育理论注入新的话语,对音乐教育理论的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行动研究是促成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根本途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经验型教师”已逐渐受到“反思型教师”的挑战。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反思型教师能够以开放的姿态看待事物,能够不断地对教学进行思考,对专业结构进行更新。他们关注教学的过程,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理论的思考者与建构者。音乐艺术本身具有“个性化”与“形态化”的感性特点,因此音乐学习与教授也离不开个体的独特感受性,这种独特的内涵是音乐学科的灵魂。音乐学科研究所涵盖的面甚广,无论是音乐艺术规律还是学生的音乐能力发展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差异性等特点。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能够针对自身教学环境中的学生全体或个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检验、调整、积累音乐教学经验,在反思与总结中使自身的教学更趋向于合理,这对音乐教师的成长是极其有利的。

行动研究并不仅仅是经验总结,虽然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获得的理论不同于专家的学术理论,但它是反映教师个人实践愿望的一种实践知识,在研究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必然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专家的学术理论,重要的是这些理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以重构的方式进入教师个人的经验之中,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服务于实践的理论,可见它的应用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倡导和鼓励行动研究能够使音乐教师自信地迈进教育科研的殿堂,提高他们的音乐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对促成音乐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成为终身的学习者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音乐教师行动研究的范式

教育行动研究并不存在着统一的范式,美国学者温特认为行动研究的关键过程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观察”、“反思”和“运用”。对音乐教师而言,它的基本框架在于:

1.提出问题

这是行动研究的起点,音乐教师关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资料等等。

2.分析问题

音乐教师通过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范围,挖掘问题背后所涉及的诸多因素,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音乐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通过请教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其结果有助于音乐教师形成新的、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方案的可能效果后,音乐教师就着手试行某一个解决方案,并在试行之后仍要不断地搜集各种资料或证据,以检验假设,改进现状。在检验过程中,音乐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行动研究的循环。

三、音乐教师行动研究需注意的问题

1.外控与自主

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上说,现行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多是“外控式”的。即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术机构策划或制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以及规范性和权威性。另外长期以来音乐学科在学校中地位不尽人意,使许多音乐教师缺乏学科行动研究的热情,仅把教学工作定位于按教育理念操作的熟练工,自主性、反思探索的动机与投入感较差。

2.结果与过程

从科研导向上来看,音乐教学研究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许多教师把教育行动研究等同于“写论文”,认为研究主要是靠“文笔”的功夫。事实上,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写”出来的,它必须经过研究的每一个过程,通过行动的观察、思考、总结、提炼,是“研究”出来的。这一艰苦的探索过程在教育研究中经常被省略或敷衍,以至于不少音乐教育论文观点雷同,缺少个性亮点。另外由于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不少音乐教师急于求成,把局部经验任意拔高,盲目构建理论框架。这些都使音乐教学研究无法真正深入,使音乐教育研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3.个体与合作

音乐学科在普通学校属于小学科,在校音乐教师一般仅为1、2名,势单力薄,少有机会能够分享群体的智慧。教育研究需要个人的反思和探索,也需要同行间甚至非同行间的相互启发。因此,采用横向与纵向的联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横向上,可以在有共同研究方向和志趣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合作关系,随时定期进行交流,共同提高研究能力。纵向上,可以邀请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更身层次的课题或进行理论的总结与提炼。

4.音乐与教育

音乐教师在理论探索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音乐学科研究所依托的本体是什么?音乐教育学源于音乐学和教育学,但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其间原来音乐学与教育学的一般理论都不复存在,已有了新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里涉及的是学科教育学同教育学的关系问题。学科教育学与教育学在研究中存在着一致性,但差异性也十分明显。当前的学科教育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表述本学科特点的理论体系,通常从教育学中移植学科教育学的内容迹象明显,研究方法重视演绎推理而忽视归纳概括,以至从教育学理论体系中衍化而生的音乐教育学的内容贫乏,特殊性不强。音乐教育学既不是用教育学原理简单地去解释和说明音乐艺术现象,也不是摆脱教育学的一般原理独树新的理论体系,处理好音乐与教育的轻重关系和出发点的依托关系是相当重要的。

音乐教师成为自己行动的研究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时代赋予音乐教师的使命。事实上,已经有不少音乐教师成为了研究性的实践者,其中不乏学者型的教师,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音乐教师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九

高校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论文

一、加强对兼职音乐教师的聘任与管理

目前各院校中兼职教师队伍已经成为音乐专业师资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合理、有序地加强兼职音乐教师的聘任、培训及管理,提高他们的教学技巧、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高校音乐专业教师的要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复合人才。

二、完善教师职称评定与考核机制

在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考核、晋级等方面,要从根本上打破论资排辈的提职考核模式,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依法考核,采取量化积分办法。职称评定标准和考核内容都应全面详尽,统筹教学上音乐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兼顾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力求照顾到大多数教师的利益,主要涵盖教师的出勤、教学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学生评价等。学校必须要有经费和制度保障。设立专项经费,使每个教师都有参加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确保教师继续学习和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三、努力提高青年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高校音乐专业教师有些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是从其他学校调入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再到学校,教师的来源比较单一,音乐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年轻化。加之以前对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够,这就形成了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偏低状态。因此,加强音乐专业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是当前非常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通过开展青年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积极促进青年音乐教师能熟悉和完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和研究教材教法的基本方法,提高青年音乐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学校通过组织教学督导不定期督察和视听青年音乐教师教学情况,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执教能力。高校要重视教材和讲义的更新,加强教师的听课、评课,共同备课等教学训练,加强教师的外语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另一方面,高校通过安排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实践和调研,了解社会信息和科研最新技术,把掌握到的最新理论与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音乐教师直接参与指导教育实习,锻炼自身,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师德建设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宗旨,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准则,既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要有崇高的职业目标。音乐本身就是真善美的化身。音乐专业有其自身独有的教学方法和特点,如专业课多为个别课及小组课。就音乐教育而言,教师道德水平和价值观、人生观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欣赏趣味和艺术追求精神,而这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艺术态度。作为音乐教师,更要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懂得宽容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新时期要着重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使每一位教师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人格。因此音乐院校应努力探索适合于本专业的师德培养、教学评估、师资培训、校风建设等一系列制度科学化。学校要注重青年音乐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通过对青年音乐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师德教育、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培训,帮助青年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师德修养。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

浅谈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技能论文

扎实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是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它既是音乐教师的镇山之宝又是其立身之本。

一、专业技能

音乐专业技能是指俗称的“唱、弹、跳”.这是从事音乐教学的必备能力和基本前提。

1.歌唱――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

歌唱技能是音乐教师的首要技能,也可称为第一技能。就一般情况而言,人们最先接触音乐就是从听唱歌和学唱歌开始的。所以在许多人的思想里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概念就是唱歌。事实上,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目中,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几乎就是教师的全部音乐水平。所以,音乐教师对歌唱技能的掌握如何,直接决定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2.弹奏――音乐教师的基础技能

键盘乐器是弹奏乐器中的最主要的乐器,也是音乐课堂教学最有利的教具。音乐教师娴熟的演奏,能够把美妙的音乐作品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基本乐理讲授中,它起着发声示范的作用;在听音视唱和发声练习中,它起着传递旋律的作用;在歌唱伴奏中,它起着烘托气氛、把握节奏、速度和音准的作用。反之,则只好望“琴”兴叹了!对于学生来说,在歌唱时,如果遇上键盘演奏能力薄弱的老师,耳边充斥着杂乱的音块或者单调的单旋律伴奏,渐渐地就会失去对歌唱甚至音乐课的兴趣。

3.表演――音乐教师的`辅助技能

表演是音乐艺术所具有的特点,表演要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它是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根据奥尔夫教学体系“闻乐而动”的观点,针对小学生的好动、好自我表现的特点,选择出适合形体表现的音乐作品,把歌唱、奏乐、舞蹈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做出不同的肢体语言。

4.课外活动――音乐教师的综合技能

音乐课外活动和实践是音乐课堂学习的补充和延伸,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能引导部分学生走上专业之路。在学校里音乐课外活动常见的有: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型的管乐队和弦乐队等等。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学校客观实际组建学生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音乐活动团队和指导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要有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关系的能力,保证音乐实践活动在课内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为学生在音乐课外的学习和实践创造有利的环境。只有完成了课堂教学工作与组织音乐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工作,才能真正完成音乐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技能

音乐教学能力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的内在功力和基本保证。

1.教学设计能力

音乐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整个教学进行有序、优化的安排并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设计过程的能力,是指音乐教师为实现音乐教学目标,顺利地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与决策的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以及自己的教学优势和风格,对要教授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工和设计,并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安排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使音乐课像一部美妙的作品,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2.课堂驾驭能力

新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模仿他人。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中学、玩中学,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难免使课堂变得很“乱”.如果为了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教师却无法掌控使整个课堂混乱,那就不是我们所要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是“活而不乱”的课堂,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既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3.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查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音乐课程是一门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学科,这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记成功之处、记失败的教训、记教学的应变、记学生的见解、记教案的修正、记课后的随想等课堂教学记录,可以积累大量的教学资料。对这些一手的资料及时地整理、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现状,能客观评价学生,同时反思也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水平,为下一步的教学目标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4.教育科研能力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工作,面对不同的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要求的教材,教师都应该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进行研究。不仅如此,音乐教师还应该对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的新思想、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抽象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由工匠型、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这就需要我们潜心研究,着力提高自学能力、教改实验能力和撰写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的能力。

上述几个方面是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能力的主要方面,除此之外,教师健康的心理品格、身体素质等也都是音乐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音乐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修养,优化自己的素质结构,才能不辜负社会对音乐教师的期望,更上一层楼!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钢琴伴奏是声乐、器乐、舞蹈等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论文关键词]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职业素养

钢琴伴奏是使声乐、器乐、舞蹈等相关表演艺术焕发艺术魅力的催化剂。只有当钢琴伴奏与器乐、舞蹈、声乐融合起来时,音乐才会富有生气和感染力,音乐内容才会得到完整的表现。钢琴伴奏是一门与独唱或独奏者共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它们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抒发和表现音乐内涵,是表演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钢琴伴奏是一门包容性强、涵盖面宽的艺术,钢琴伴奏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程,它要求伴奏者,即执教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和应变能力,而且还要具备丰厚的文化教育底蕴、较高的音乐艺术素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准确把握音乐风格,具有正确的艺术理解能力、表现能力和音乐分析能力。

一、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

钢琴伴奏与独奏相比,除了一些共同的钢琴技术、技巧外,像钢琴触键的方法、踏板的运用、钢琴伴奏作品的整体艺术处理等,都具有其独特的技术内涵。钢琴艺术是一个细微的艺术,尤其是它的触键方法,在钢琴演奏中是十分讲究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钢琴伴奏中,伴奏者不仅要顾及自身弹奏音乐的音色效果,还要兼顾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合作要求,以求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均衡与和谐。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它在钢琴弹奏中的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如果在钢琴伴奏中应该使用踏板,那么是全踏板、1/2踏板还是1/3踏板以及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推敲,并非常讲究地去使用。

二、高效的弹奏能力

钢琴伴奏始终是伴奏主体的陪衬,其不可能像独奏独唱那样一味去追求作品的精雕细刻。在高等音乐院校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往往会遇到大量的曲目需要你去伴奏,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此时,提高伴奏者快速掌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它就要求钢琴伴奏者能够“多”“快”“好”“省”地掌握音乐作品。“多”即尽可能地增加伴奏曲目数量;“快”即上手快,能够很快地熟练曲目;“好”即尽可能地处理好伴奏曲目,与伴奏主体配合好;“省”即能够有效地省去烦琐的艺术处理过程,抓住曲目的主要特点,与伴奏主体相配合。视奏能力强,应变能力快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伴奏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这能为歌者、舞者以及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的失误起到及时的补救作用,从而创造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这个意义讲,批量性、快捷性、灵活性和应急应变能力是钢琴伴奏者特有的、必备的职业素养。

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

音乐理论基础包括很多方面,如音乐作曲理论、音乐史学理论、音乐美学理论、音乐教育学理论等。如果一名钢琴伴奏教师欠缺调式调性、曲式结构、和声配置等作曲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那就无法真正弄清作品的内在音乐结构和艺术逻辑发展关系,更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并使之艺术化。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音乐时就会束手无策,无从“弹”起,弹出的伴奏会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杂乱无章,全然达不到应该具有的艺术效果。另外,只有音乐作曲理论作为知识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钢琴伴奏者还必须具有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的相关音乐知识,这些方面的知识将有助于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蕴涵的哲学思想、音乐美学思想等,使其对伴奏作品做出优化的艺术处理。同时,对伴奏者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审美意义也大有裨益。只有挖掘出自己所伴奏的作品本质中更深一层的音乐思想,才能够把作品的`实质展现给听众,从而与听众产生高层次的情感共鸣。

四、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音乐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戏剧、电影、舞蹈、美术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民族的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五、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六、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总结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二

幼儿园教师音乐素养讨论研究论文

一、音乐素养概述

1、音乐素养的概念界定

关于音乐素养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尹爱青认为音乐素养是指音乐方面的素养及修养,主要包括音乐知识理论方面、音乐欣赏方面、音乐表演方面以及音乐教育方面这四种修养。杨万春认为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音乐素养不仅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对音乐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晏晓东认为音乐素养是指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常识以及与音乐有关的自然音乐和人文音乐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指的是个体在音乐方面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修养。综合各种观点,笔者认为音乐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是有关知识、能力、技能、态度价值观等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整合。

2、音乐素养的内容

音乐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技能、音乐能力、音乐知识以及音乐价值观四个内容。音乐知识是指和音乐有关的涵盖在音乐体系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有基于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上的学前音乐知识,基本的乐理知识,和声、作曲技术理论知识,戏剧、戏曲、舞蹈、美术等艺术样式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外音乐史的知识。音乐技能是指用各种技能来表达音乐的技巧,一个人要想具备这种技能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练习才能真正的掌握这种技巧。音乐技能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演奏技能、演唱技能以及音乐创编和即兴能力,具体又可分为声乐演唱技能、钢琴弹奏技能,舞蹈表演技能,器乐演奏技能,舞蹈窗边技能,自弹自唱技能,指挥技能,即兴伴奏技能以及表演技能。

音乐能力是指的一个人对于音乐的整体感悟能力,具备优秀的音乐能力需要一个人拥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再加上后天的学习,所具备的一种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创造并将音乐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一个人的音乐能力具体可以从他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感知能力、音乐创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几个方面来进行评判。

音乐价值观是指人在受过一定的音乐审美体验之后,对于音乐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一种评价。在本文中主要是指有关音乐教学活动的价值观和整体的评价中所体现出来的大方向上的音乐态度和音乐价值观,尤其是音乐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音乐价值观。

3、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实践性和发展性

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具有实践性,是因为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并且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在其日常的教学活动的实践当中不断被运用,所以具有实践性。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具有发展性是因为幼儿教师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进入幼儿园后,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运用和思考,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具有发展性。

二、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策略

1、构建敏锐的音乐审美感知觉能力

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是专业幼儿教师用音乐进行教学的前提,如果幼儿教师没有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对音乐的美有良好的把握,也无法用音乐来对孩子进行美的熏陶,更没有能力来让孩子用音乐来创造美的激情。

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林华先生把音乐审美感知分为音感和乐感,音感是指人对孤立音响的感知能力,它是进行和音乐相关的学习、活动、游戏的基础。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能分辨和模仿音高的音,但是如果长时间不训练音高感的话这种感知能力就会减弱甚至丧失。当今社会存在很多音准能力低下的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学前教育的时候音高感的训练不足。所以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健全自身的音高感。另外对于音响的判断是进行欣赏音乐的前提,如果不能够对音响的好坏做出判断,就会失去对音乐美的感知。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对音响和谐与否的判断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上,如果教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那他对于音响的判断肯定会黑白颠倒。同时需要注意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要从幼儿本体的发展出发,充分了解现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儿童选择和收集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音响,只有帮幼儿建立了良好的音响协和感,才能使音乐教育成为儿童日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乐感指认对音乐基本秩序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形式变异的领悟能力。这是获得音乐审美技能的必有之路,如果没有乐感的支持,就无法对音乐产生情感上的心理。构建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需要长久的实践,所以幼儿教师还在学生时期就需要有目的的主动学习音乐专业的知识技能,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有目的的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只有构建了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才能在幼儿教育中把音乐的各种艺术元素综合起来,并且很好的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之中。

2、提升音乐鉴赏的品味

幼师的音乐感知能力在达到合格的敏锐程度后,要想进一步的.提升幼师的整体音乐素养,可以将提升其音乐欣赏品味与鉴赏能力作为一个突破口。音乐鉴赏的对象主要是普及性的音乐和深入型的音乐。普及型的音乐欣赏主要是针对音乐丰富的感性表述,虽然包括了一些对音乐的知性认识,但从整体来看还是没有艺术的理性指向。在这个阶段选用的音乐素材大部分都具有娱乐性、世俗性和功利性,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对音乐自身的欣赏,而是在这欣赏之中餐咋了一些不理性的盲目感情,例如这时的欣赏已经从音乐转移到了表演者的身上,所感受到的美也是比较肤浅的,感受到的只是感官刺激,与欣赏音乐本身的美背道而驰。所以在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时候,应当有针对性的选择感性表述健康,知性表达丰富的优秀文化音乐,从中得到丰富的音乐审美的愉悦体验。深入型音乐的理性鉴赏是指对音乐所包含的意义进行有理性的追求,也即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应当从音乐的表现形式中领会音乐的象征意义,并且通过对于艺术音乐的聆听,实现由欣赏向审美的转变,让欣赏者从情感体验向情操升华。深入型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是提升幼儿教师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

3、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音乐技能

上述已经介绍音乐技能分为演奏技能、演唱技能和音乐创编与即兴能力。乐器的使用和演奏技能是专业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但是纵观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课程设置会发现乐器的学习基本上只有钢琴,所以高校应当增加其他乐器学习的课程。并且课程内容应当覆盖乐器的弹奏方式,方法、弹奏内容、技巧定位等都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我们的声乐教学和幼儿园的实际环境脱节相当的严重,对于演唱技能的教学,应当从实际教学的目的拉近与幼儿园实践之间的距离。在演唱技能的教学当中,应当以儿歌学唱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音乐理论教学方面,摒弃当前教授幼儿以五线谱为主的专业的音乐理论的教学内容,然后我们另辟蹊径转而将简单的简谱教学作为对幼儿授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减少幼儿学习那些过于理论化、专业化的音乐理论知识,通过幼师教授幼儿儿歌方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音乐感等音乐技能。另外,在教授幼儿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技能和独自演唱的能力与勇气时,音乐幼师可以采取声乐教学的方式,为幼儿示范唱歌时的准确音调和节奏,用歌曲教学示范准确的呼吸方式和演唱姿势,引导幼儿唱歌时做到咬字和吐字的清晰。幼师还需要通过为幼儿演唱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音乐的魅力,感受音乐艺术的美,从而培养幼儿的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并试着鼓励幼儿敢于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将自己的感受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

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创编与即兴能力,为了提高幼师的幼儿音乐教学能力,深入浅出的教授幼儿音乐知识,音乐幼师需要努力地研究幼儿歌曲,根据幼儿音乐的基本特点,旋律与歌词的相互关系,音乐旋律的基本要素,简单旋律进行的特点,歌词的结构特点,依据基本的音乐原理赏析幼儿音乐。幼师需要深入的认识学习幼儿歌曲,掌握主题音调的发展等创作方法,并自己试着编一些简单地有幼儿歌曲,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通过这种自身的经历幼师可以提高自身的编曲能力,升华自身的审美能力,享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幼儿教师即兴能力的发挥是建立在具有丰富的知识储量、高品位的能力以及高超的音乐技能上的,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即兴创作能力,必须要先提高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量、鉴赏能力以及音乐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即兴能力的技巧,这样就能很好的掌握即兴能力。

4、幼儿教师入职后的音乐修养提高

幼儿教师不但要在入职前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在教师入职后也要注重音乐修养的提高。职后进修是教师音乐素养提高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入职后,教师从个人发展出发,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反思、创新、再学习,从而使自身的教育能力和音乐素养不断提高。关注幼师的主体性、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是幼儿教师职后培养制度所必须要体现出来的基本原则,是完善幼师职后培养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健全方向,这样的职后培养制度对于幼师音乐素养的提升和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培养提升幼师入职后音乐素养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入职后进修变为幼儿教师的一项义务,并且政府和幼儿园应当充分给予支持,只有这样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才能符合现代学前教育不断发展的需求。

三、结语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前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音对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提升幼儿的审美,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师音乐素养是否合格将直接决定幼儿所接受的音乐教育质量的好坏,但当前我国幼师的音乐素养普遍有待提升,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幼师的音乐素养,这对于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不断向前发展,教师素质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越发被重视,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指出,我国中学音乐教师队伍的素质现状与音乐新课程的实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学科素养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加以提升。

论文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学科素养、中学教师、音乐学科。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国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广大音乐教师认真贯彻实施《标准》,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为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音乐课程改革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根据我们在西北及西南共计九个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反馈结果来看,音乐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就目前来看,一些音乐教师对新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些年龄较大的教师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思想陈旧。在我国部分地区,音乐课往往被置于一个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有的学校甚至不给学生开设音乐课。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一般停留在对歌曲的教唱,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音乐文化知识的引导;而高中由于在高考指挥棒导向作用下,多数学校存在经常挤占音乐课的现象,导致上课课时不足,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谈不上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其次,教学设计欠妥,教学效果欠佳。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不当会导致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松散。比如用一整节课时间来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不仅感受不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还可能对音乐课产生逆反情绪。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它需要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中学生求知欲强、接受能力强,但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立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再次,教学手段运用不当,多媒体喧宾夺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音乐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它能将文本、动画、音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使音乐教学更添活力。但有的教师专业水平有限,在课堂上单靠播放现成的教学课件,与学生的互动减少了很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教师为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课件制作上牵强附会,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效果,使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音乐之外的东西上。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影响学生的体验与思维,弱化了音乐课堂教学,要知道一堂课是否精彩,关键是教师而不是工具。

以上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教学状况,更好地推动新课改发展,关键还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习和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音乐学科特征的基本品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经验的综合,它不是各种要素的简单叠加,而是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教书育人是一项影响社会和个体,具有重大社会责任的职业。因此,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用科学的精神陶冶学生,用科学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是教师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的表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掘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因此,要使每个学生的情操都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不容忽视。

20xx年8月,笔者作为会议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isme),会议的主题是“和谐与世界的未来”。这次与会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事中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和音乐教育研究人员,他们大多思想先进,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希望自己的教育思想与世界接轨。会议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学者的直接交流与观摩,使大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音乐教育潮流,领略了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及其魅力,同时也深刻感受到我们与先进国家在音乐教育上存在的差距。笔者认识到,通过对当今先进教育思想的研究以及对《标准》的解读,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认同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形成一套系统的新课程音乐教育思想体系。

二、专业技能与综合实践能力

(一)传统音乐技能。

音乐是横跨多学科的一门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边缘学科。传统的音乐技能包括声乐、器乐、乐理、视唱练耳等方面,同时也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这就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如器乐演奏技能和视唱练耳能力是从小培养且需要不断反复练习,“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传统音乐教学,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这些也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的载体,这些载体不坚实、不丰富,教师就无法把美的信息忠实地传递给学生。

(二)现代信息技术技能。

新课改逐步深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音乐课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传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师掌握中学音乐教育必备的计算机课件制作方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理论和技能知识,是对传统音乐教育的突破,更是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

1.课件制作。

在大力提倡新课改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科学应用,必然给音乐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了解一些课件制作的基本理论,并学会收集或制作素材,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思路制作音乐课件。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

2.音频处理。

新的课程标准将音乐鉴赏作为音乐审美的核心,贯穿中学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对一些音频的剪辑处理,如音乐片段的截取或连接、曲调的升降,等等。合理地利用一些设备及软件,根据教学需要自己动手制作或剪辑音频素材,可以使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因此,具备基本的音频剪辑处理能力是必要的。

3.音乐制作。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电脑音乐创作凭借其方便的操作、丰富的音响效果被人们喜爱并迅速推广。因此,教师学会使用一些音乐制作软件,会让课堂教学锦上添花。这些音乐制作软件种类很多,如nuendo、goldwave、sonar、cooledit等。

(三)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中课堂教学和社会音乐教学的桥梁和有效补充,是中学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通过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指导课外活动所需的专业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包括合唱组织及训练能力、乐队组建及训练能力、舞蹈创编能力、晚会组织能力等等。

三、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

音乐教学实践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对艺术学科至关重要,因为学生的每一次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和表现的过程,这既是音乐教学自身的特点,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征。怎样更科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怎样才能使音乐课堂生动有趣?应该用什么方式呈现音乐的美?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获得学习、审美、认知的方法,关系到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与体验、审美情感的深入与升华和对蕴涵其中的美的认知。

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教学状态,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也尤为重要。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学生,和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互动,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应及时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课堂气氛,同时,努力调控情绪,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魅力,因势利导地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指令。

四、科研创新与终身学习能力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信息更替频繁,社会变化加剧。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终身学习是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活到老,学到老”是每位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此外,教师终身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成长有着长远的意义,培养该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要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创设良好的科研氛围和环境。现代社会,音乐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而且要具备优秀的科研能力,美国学者史密斯(h)认为:“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所以,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是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现代教育理念下,中学音乐教师更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适应新时期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

上述几个方面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素养,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只有教师全面提升其学科素养,才能更有效地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3]佟庆伟,秋实.个体素质结构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4]王玉华.创造型教师的品质特征及其培养途径[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四

学前教育音乐教师素质发展思路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为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对在校就读学生的音乐水平以及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要具备全面的音乐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培养出符合当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日益推进,要构建一支既要在业务技能与教育观念,又要在师德上具备良好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从而推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必然也要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本文将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专业化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当前学前专业音乐教师专业素质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专业化对策。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目前要了解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专业素质发展、职业道德发展、专业素质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现状

职前音乐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从专业技能方面来看还是较为重视的,但是职业道德的评价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职业情感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多年来日复一日的循环重复式教学使得他们逐渐失去新鲜感,许多音乐教师在技能实践方面较为纯熟,但文化课程的学习,在家长与社会,以及教师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部分教师形成了不良品行。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冷漠,忽略了教师自身的职业情感释放。另外,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生源中还存在着大部分生源素质不高的现状,使教师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失去了信心。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又使得他们失去警惕感,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工作热情也降低了。许多教师疏于对新知识的学习,许多教学范例不断重复,甚至无视对学生造成的误导.并且由于社会文化对教师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会产生思想上的巨变。部分教师的竞争意识增强,但更多的是出于物质利益的考量,事实上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在淡化,师德水准也在下降。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现状

当前有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处于一般和较差的水平,需要增强业务,提高业务水平。在教学能力素质方面,我国早在就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当前还是有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囿于程式化、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能很好地为课堂服务;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堂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在科研能力方面,音乐教师呈现出较低的水平。部分音乐教师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显得较为薄弱,不具备音乐方面相应的文化素养,对音乐的历史缺乏了解,对文艺创新方面缺乏感知能力。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讲解。对于音乐的内容、歌曲的特点知识囫囵吞枣,很少涉及到理论依据的探究以及创作的思想情感等。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师对专业技能更为投入,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但是由此过多占用文化理论的学习时间,文化素养较为薄弱。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许多教师缺乏文化理论的支撑,只凭借教学经验来展开,对教学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是难以形成丰富全面的理论体系的。那么音乐教师在科研意识、文化素质方面的缺陷将会严重制约其教学开展活动。

(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提高专业化的途径分析

当前部分教师对电脑创编音乐方面的信息不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存在不足,还有许多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面存在技能不熟练等问题,亟待学校开展这方面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提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职前培训缺乏针对性。在音乐教师培养过程中,对音乐专业技能较为重视,但是在职前培训中,幼儿教育专业方面的知识较少,许多音乐教师的素养较高,对幼儿音乐教学知之甚少.其次,在职培训的有效性有待商酌。音乐教师无法及时更新现代教育理念,在职培训远离了音乐的教学实践,大肆地说教理论,既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素质提升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发展的新需要.最后,职前与职后培训存在脱节。两者之间缺乏从内容上的衔接性,存在一些知识结构的重复与倒退。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师德素质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这是一个基础条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要培养高尚的师德,良好的品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具有一定的涵养,品行端庄,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师岗位上也应当体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而言,只有严己宽人,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树立正面的影响,为学生做好表率与榜样。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对策

首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如乐理、弹奏弹唱、声乐、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是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只有融会贯通,集个音乐思想流派于大成,以此结合音乐表演的形式,才能驾驭音乐教育中多元化的内容。其次,培养过硬的教学技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扎实过硬的教学技能,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技能包括:弹奏方面,教学时能够熟练运用乐器演奏,根据旋律中情绪要求,烘托出音乐氛围。声乐方面,教学中做到准确、生动的范唱,有助于学生理解歌曲中的思想情感。指挥方面,能够在乐队或合唱指挥中做到得体、大方和自然,给学生以韵律和美的享受,并且做出正确的示范。舞蹈技能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示范动作及特征,能够了解各民族舞蹈的基本特点。再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应当形成角色的转换,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角色转变,运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来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一同分享情感体验的喜悦。另外,教师要正确、合理地运用教育理论中的知识。根据幼师学生的特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可充分发掘出他们的潜质。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必须学好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与策略。最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许多音乐教师缺乏熟练运用多媒体的技能,音乐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学会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将是会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出生动的音乐情境,使学生走进丰富的音乐艺术空间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感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语

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为研究内容,对未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工作提出一定的意见,希望能够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的培育,使得我国的幼儿教育能够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教师音乐论文题目 音乐教室论文篇十五

音乐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论文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好的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而不良的习惯则会让你走向反面。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也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是促进社会和祖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性格乃至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从一个人的性格、人生也可以看出他平时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呢?

一、教师要做好榜样

我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是每周两节课,再加上平时的兴趣小组,但是学生非常乐意与我相处。平时与学生在一起,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你的语言、你的动作都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对于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以教师的示范带动学生的规范。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不能认为老师只是教育学生而忽视对自己的要求,殊不知,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被学生信服,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必须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不光是课上,课后也要注意。

二、如何引导和训练良好的性格

今年我带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行为习惯处于懵懂的阶段,尤其是一年级的新生,要教育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范自己的行为,虽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必须这样做。课堂常规好多新生都不会遵守,比如上课要进教室,把书准备好,发言要举手,不能想说就说,不能随便在课上做其它的事。要让他们懂得,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也有利于将来和领导同事相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和训练学生,可以把学生分组,增强其集体意识,认识到一个人做错会影响到一组人,如果这组同学表现得都很好,能得到奖励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行为规范,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褒奖合理

这个主要是针对兴趣小组而言。我开展了一个舞蹈兴趣小组,小组成员16个。跳好舞蹈是一个很难也非常辛苦事情,学生经常会因为辛苦而逃课,或者找各种借口逃脱,所以我制定了合理、公平的行为规范评定制度。对平时表现好的同学学期结束时评为“舞蹈之星”,并且有一定的奖励;而有的.学生有时会出现逃课的现象,我就会和大队部沟通,对其所在班级进行扣分等,另外再找这个学生和她谈心,了解她内心的想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四、与家长沟通

有些学生在学校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往往是不敢和老师说的,但是却愿意回家和爸爸妈妈说,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这个渠道了解学生的内心,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和家长从两方面影响学生,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五、学生中找出优秀学生

可找出优秀学生,形成纪律小组,老师对其经常表扬,树立榜样,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学生中间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纪律小组也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好整个班集体,相互进行监督。表现好的同学可以轮流加入纪律小组,抓住小的教育契机,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使学生自觉形成积极向上、有凝聚力的集体。

六、自觉遵守纪律

学生平时的纪律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学生刚踏进学校的第一天,就要让他们了解校规校纪,让他知道作为一名小学生什么是正面的、什么又是违规的,规范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又是错误的、会造成怎样的后果、要付什么样的责任。我认为成人比成材更重要,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其成为祖国的栋梁,首先要让他们懂得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学校能帮助同学,遵守纪律,爱护集体;去音乐室上课,应该是走路静悄悄,嘴里不能发出声音;懂得唱好国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懂得在家里哪些习惯又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样的教育能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有很大的提高。要抓好课堂纪律,在课堂上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开学初进行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会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后上音乐课便会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严格训练、反复强化、坚持不懈的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学生要自觉坚持,教师也要坚持,遇到困难不能打退堂鼓,或者随随便便处理,要随时了解情况,随时与学生相互交流,随时解决情况,随时督促和提醒学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关心体贴下,学生才能有形成良好习惯的信心和决心,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你的教育环节就能轻松地相扣,教育任务就能很好地完成,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很重要,定能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要靠我们师生、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我想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定能养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