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我相信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最新我相信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0 01:53:02
最新我相信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时间:2023-10-20 01:53:02     小编:琉璃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一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二、课题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揣摩语言: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形式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注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透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板书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二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1、 强记字音:

灰烬( ) 依偎( ) 摇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怅( ) 轻蔑( ) 脊( )骨 给( )予 不屈不挠( )

2、 辨音辨形:

摇曳( )—拽( )拉 睫( )毛—捷( )报 给( )予—给( )以 瞳( )孔—潼( )关 撞( )击—经幢( ) 惆( )怅—稠( )密—未雨绸( )缪—鸟声啁啾( )

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 蜘蛛网—— 炉台——

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

第2节: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鲜花—— 凝露的枯藤——

第4节: 腐烂的皮肉——

第5节: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二)表现形式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三

1.如果要你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散文,想想,你会写什么怎么写。

2.这是一首新诗,回忆一下你还学过哪些新诗,请想想该怎样去欣赏一首新诗。

3.先把这首诗读几遍,然后琢磨一下怎么才能把这首诗读好,为什么要那样读。

1.学习作者用新诗来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情感的旋律。

2.学习鉴赏一首新诗的一般方法。

文本研习

1课时

一检查预习

引导学生把关注点放在表达情感的另一重要形式――新诗上来,进而让学生领略新诗在表达情感上的话语形式的独特性。

二还原情境,走进文本

1.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殊的时代――史无前例的“文革”。在这个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的许多年青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66年食指18岁。文革开始,学校停课,许多老师被批斗。他因为劝阻其他学生殴打教务主任而遭围攻,又因写诗被批斗。父亲在运动中被审查揪斗,母亲被迫将食指爱之如命的藏书焚毁,食指痛不欲生,将家中灯泡通通打碎,全家在黑暗中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夜晚……同年10月,参加红卫兵全国大串联……”

“‘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就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的消亡。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当时许多思想活跃的青年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磨难。张郎郎在逃离北京时在王东白的本子上写下四个字‘相信未来’。甘恢理写下了伤感的别离诗,食指写下了他的名篇《相信未来》。邓朴方被迫害致残,郭沫若之子郭世英被迫害致死……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纷纷离开北京,1969年食指被下放到山西农村劳动。”

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食指在后来被人们称为“新诗第一人”、“中国第一诗魂”。在这样一段特殊的时代,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用青春的激情唱响执着的未来歌。

三指导吟诵诗歌,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蕴涵在诗中的情感

1.自由朗诵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语气、语调等声音形式,感受诗人的情感

前两节要读得齐整,低缓,情感由弱到强。

第三节声音上扬,节奏加快,情感饱满坚定。

第四五节声音平缓下来,轻柔下来,情感变得冷峻。

第六七节的声音渐强,语气坚定,节奏短促有力,表达着坚定而憧憬之情。

整首诗前三节押韵,情感随音调的变化而变化,由弱到强。要注意轻读与重读。

2.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寓情感于意象的含蓄表达

请找出诗歌的意象,然后思考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可以见出诗人是一种什么情感?“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腐烂的皮肉”“脊骨”。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现实无情,信念不灭

3.带着这些诗歌的意象,边朗诵边想像诗人所营造的意象世界,并体悟诗人的情感

第一二节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意象包含了诗人许多复杂的难以言明的情感,失望、悲叹、酸楚、痛苦、沧桑而不屈与坚定。

第三节诗人以奇特的意象,排浪般的手指、大海般的手掌,摇曳着曙光的笔杆,表现了诗人在这种痛苦的伤痕中挣脱出来的勇气和信念。

第四五六节由“我”这一视角转到以“她(未来)”为视角,表现了诗人超越了现实的苦痛,坚定地相信未来的不灭的信念。

第七节采用直接的呼告手法,反复用“相信”表达自己的对未来坚定信念的强烈情感。振奋人心。

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背诵这首振奋人心的《相信未来》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诗人呼喊出相信未来的心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八年后,荒唐的“文革”终于成为历史。90年代后期,诗人的作品也在社会上得到强烈反响。

诗人的遭遇和经历值得我们同情,而他对未来的那种执着的信念也告诉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够战胜,因为我们有壮丽而火热的青春在,光明而灿烂的未来就将来临。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四

主题:我是最棒的!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心,以健康心态面对人生,迎接挑战。

2、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接纳他人。

[活动形式]:

1、听故事

2、讲述与讨论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收集有关“自信心”的故事。

2、搜集关于自信的歌曲

3、设计制作“自信的重要性”、“自信

格言

”和“赞美词语表”的幻灯片。

[活动程序]:

一、准备: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二、导入

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师:是不是自己真的很差劲,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真的就是没用的呢?

生:......

师:能不能这样想?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是说金子没有纯金的,人也不可能是完美的。那说明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同时也会有自己的长处、优点。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要善于捕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相信自己。

播放幻灯片:相信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三、主题呈现

师:有缺点和不足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要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将缺点转换为优点。比如我这次英语考了52分,那是因为自己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回家没有看书才考的那么差的,认识到这点那么你今后就会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上课认真听课,不懂得及时问老师问同学,回家多复习单词复习课文,那么下一次考试,你一定就会有进步的。如果我们对缺点和不足漠然视之,不去管它,那么我们便会停滞不前。缺点就依然然还是缺点,我们就始终得不到进步。下面我们来听一则故事:

播放幻灯片:

故事一:古希腊有个演说家叫德摩斯梯尼,他在年轻的时时候说话会口吃,而且爱耸肩。这样的人怎么会能学演讲呢,所以他初学演讲的时候经常被台下的观众嘲笑还被大家哄下台。但他没有气馁,为了练习发音,客服口吃,他就嘴含石子练朗诵;为了克服气短,他一面攀登陡坡,一面吟诗;甚至悬起两把剑来改正自己爱耸肩的毛病。经过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讲家、雄辩家。

播放幻灯片:

思考:德摩斯梯尼 为什么会成功?

生:......

师:对!他正确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通过不断地努力,始终相信自己,最终克服了缺点,将缺点转化成优点,成为了著名的演说家,雄辩家。

师:所以,我们说......

课件

展示自信

名言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则故事:

幻灯片出示:故事二

有一群蛤蟆正在竞赛,看谁先到达塔的顶峰,周围有一大群围观的蛤蟆在看热闹。竞赛开始了,只听到周围一片嘘声:“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

其他的蛤蟆都被说服听了下来,只有一直蛤蟆一如既往的继续向前,并更加努力。

比赛结束,其他的蛤蟆都很好奇,纷纷向他讨教成功的秘诀,结果大家才发现―他是一只聋蛤蟆。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聋蛤蟆最终成功了呢?

生:......

师:因为当别人说:“你们无法到达塔顶的!”其他蛤蟆都相信了认为自己真的是不能到达塔顶,而只有聋蛤蟆始终坚信自己能成功达到塔底,不放弃,一如既往地努力前行,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就是聋蛤蟆取得成功的秘诀。这就应证了我们之前讲的:自信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诀。

幻灯片展示:自信是取得成功的第一秘诀。

学生大声朗读

幻灯出示:每个人的潜能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限。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犹如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限。因此,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我们都没有理由绝望。

幻灯片出示:只有始终相信自己,用必胜的决心,不断努力,将蕴藏在心灵深处的潜能唤醒,你将发现,你所具备的能力,远远超过你所想像的。

师:所以现实中的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人都是一样的,都有着同样的四肢,别人能考一百分,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也可以做得到。要相信自己,即使所有的人都说你不行,你也要相信自己,像我们伟大的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给全世界的人看:我是行的,我是最棒的。

幻灯片出示:我是最棒的!

师:所以现在请举起你的手,让我们一起呐喊:我是最棒的!

生大声喊出:我是最棒的!

播放歌曲:《我相信》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设计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让通过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来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同时,还注意通过让学生对具体事例的感受和认识。提高道德荣辱观,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唤起儿童对诚信的需求和愿望。它不再是教师的“教本”,学生的“学本”,而是从学生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品德教育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基础课程,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课程体现了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关注、拓展、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倡导实践体验的学习方式;实施知、情、行统一的综合评价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懂得人无信不立,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取信于人。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三、教学策略设计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理解、启发、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时,要给学生以人文的关怀,讲究教育的道德性,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活动化的教学策略、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四、活动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活动

主要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调查、交流、回忆、体验、观察等。

(二)课堂学习活动

1.设情景,导入新课。

用课件出示小学生诚实事例的动画片及有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观看,问:你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你是怎样对待的?对此说一说你的看法。)

小结:像他们这样,说话、做事不虚假。不隐瞒,办事讲信用,答应了别人的事,认真履行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诚实守信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怎么才能做到诚实守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相信我》这一课。

板书课题:《请你相信我》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请看小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一个同学饰演老师,一个同学饰演小玲,一个同学饰演小丽还有三个同学饰演其它同学)

内容是:一个叫小玲的同学平时不重视学习,经常补交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她为了不再受老师批评,想出一个骗人的方法,她把小丽同学的作业本上的姓名涂去,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后来她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不完成作业,虽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但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人的品质最可贵;涂去别人的姓名,写上自己的姓名,即使一时没有受到老师的批评,也不光彩。而且还养成了自欺欺人、不诚实的坏品质,最终害了自己。)

板书:从小时候要求自己诚实守信

小结:浪子回头金不换,勇于承认错误是好的开始,她是我们信得过的人。

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诚信真是那么重要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听《狼来了》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狼来了》的故事动画片和图片,提问请你认真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在小组里几个同学说一说,再让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慌的危害真大啊!说慌不单危害别人而且也危害自己。 师:下面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他就是不承认等。

让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然后情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片段。

(出事有关诚实故事的录像让同学们观看,观看后说一说各自的感受)

小结:通过讨论大家都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重要的品质,在原则问题面前,必须以诚实为第一位。同时不能与善意的谎言混为一谈。

1.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然后 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 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诚信歌》、齐唱《诚信歌》

(多媒体出示动画片和歌词)

五、总结全课。

诚实守信的好品质,是为人之本,需要从小培养。希望大家在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言而有信。

六、课后延伸活动

1.继续调查关于诚实守信方面的事例。(正反事例均可)

2.访问身边的人,请他们举例谈谈培养诚实守信品质的重要性。

3.收集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古语、名言、警句等。

4.你认为诚实守信对一个人来说重要吗?请你举例说明你的观点。

5。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可以是对某件事发表看法,也可概括地谈收获)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六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2.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活动体验法注意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与体验。

1.作者简介《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时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但历史是公正的,食指那些真正的好诗,就像珍珠,越来越闪烁出灿烂的光芒。《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这些写于六、七十年代动荡时期的诗篇,至今读来,还是那么完美,那么让人激动。在诗中,食指以一名反抗者和思想者的姿态站在大风中高歌、呼喊。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发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的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从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1990年4月住进北京福利院。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

听课文录音,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

第4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第5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上面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形式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明确: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诗歌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形式体悟内容。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质疑,师生交流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由诗而歌,走进诗人相信未来个性高尚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七

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未来,对未来有信心。接下来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齐声诵读诗歌,给诗歌断句,标出重读字词,并且明确诗歌总体结构。诗人从我怎样相信未来到为什么相信未来,最后呼吁人们相信未来。这是整体感知的第一步,通过自己的诵读体验。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文件,注意朗读者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从而体会诗人当时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1.在整体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我将从诗歌的具体意象入手,让学生讨论意象的运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就是明确:

第1节中的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美丽的雪花这项意象代表的含义,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荒芜、穷困和艰难,诗人从艰难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在第2节中学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这些意象,从生命由新鲜至黯淡、从热情到失意、从饱满到枯竭的过程,了解诗人从人生的苦难升起了相信未来的信念。

2.接着请学生仔细朗读第3节,此时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合理断句。因为不同的读法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别注意这里运用比喻修辞。教师针对排浪,大海、曙光具体分析它们与手指、手掌、曙光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具体研习能了解这是诗人由真实内心升起的相信未来的信念。

3.在接下来的4-6节朗读中,教师同样要求学生从意象的把握上来理解为什么要“相信未来”,从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些意象来看清人们内心深处对未来的共同信念。第4节视角“我”到“她”,她是未来,从未来的角度看,现在就成为了历史,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公正的评价,正因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着评定。

4.再次朗读,加深体验。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朗读之后,学生应该很明显就能发现诗歌运用了反复手法。

(四)延伸作业

比较阅读食指的另外一首诗《热爱生命》,希望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无论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我们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食指

描绘现实,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发出召唤,相信未来

以上就是《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八

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

1、强记字音:

灰烬()依偎()摇曳()睫()毛瞳()孔惆怅()轻蔑()脊()骨给()予不屈不挠()

2、辨音辨形:

摇曳()—拽()拉睫()毛—捷()报给()予—给()以瞳()孔—潼()关撞()击—经幢()惆()怅—稠()密—未雨绸()缪—鸟声啁啾()

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

明确:课文基本结构:

1—2节:

第3节:

第4节: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一)揣摩语言:

1.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炉台——

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第2节:紫葡萄——深秋的露水——

鲜花——凝露的枯藤——

第4节:腐烂的皮肉——

第5节:脊骨——

2.比喻的用法:

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二)表现形式

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九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活动体验、品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入:

什么是诗?

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

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

(以下ppt演示)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由此诞生。

20岁,食指以他的青春与热情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往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三、知人论世(部分ppt演示)

1、食指简介 (先由学生谈谈对食指的了解)

《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初步感受,朗读生疑

1、请学生自由诵读,注意如何才能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提醒学生重点朗读诗歌的第三小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2、第三节是诗歌的难点,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讨论朗读的方式。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读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明确:两种读法教师先不予以作判断,尊重学生初步的学习所得。)

五、意象解读

1、请学生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适当引导)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1)找出第三节的意象?

明确: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实质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第一种读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笔杆”。第二种读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笔杆”。

(2)请学生想象“排浪”的特点,“手”与“手指”哪个更符合“排浪”的特点?(同样“手”与“手掌”哪个更符合“大海”的特点?)

明确:“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与“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明确:感受阳光射入窗户的感觉,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长长的笔直的“笔杆”。

六、示范朗读体验,主旨探讨

听示范录音,体会诗歌的节奏以及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作者这样反复强调,在那种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识。

整体感受诗歌,探讨诗歌的主旨。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诗歌主旨,教师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引导。

七、多形式朗读,加深对诗歌的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男生、女生、齐读等,视教学时间而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激发学生发出青春的呐喊。

八、学生小结课堂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白纸,请一到两位学生小结课堂。

九、课后拓展

背诵诗歌一至三小节,参照诗歌的一二节,访写一小节。要求尽量切合诗歌的感情基调。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食指经典诗歌赏析

食指诗四首:

一、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三、命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四、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我相信教案设计篇十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3课时

一、谈话揭题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

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2、反思: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如何改进?体会待人真诚才能取信于人的道理。

五、总结

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文档为doc格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