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模板8篇)

最新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4 11:42:02
最新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模板8篇)
时间:2023-10-14 11:42:02     小编:飞雪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一

本期我班有41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

总结

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

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二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习。

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 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 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 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教材51页安排了数学乐园的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根据本节活动的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各项实践活动,设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不同活动层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认识图形(二) (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 (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9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 (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7课时)

七、找规律 (5课时)

八、总复习 (5课时)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三

本年级共有54名学生,经过四年系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

优势:知识面广,合作意识强,思维速度快。

不足:求知欲不强,计算能力弱,思维的精度不高,作业速度不快且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教材改动说明: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和综合与实践“数字与信息”,共8页。这两个内容原来都安排在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在新教材修订中,考虑到它们的内容难度,以及它们与其他内容的相互关联,这两个内容都调整至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而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从四年级下册调至五年级下册。这样一来,20xx年秋学期升入五年级的学生在四年级没有学过上述内容,而升入五年级后也没有机会学习。于是,在五年级上册增补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字与信息”。

(一)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方面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

1、数的认识:教学了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教学了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以及利用小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有解决问题的枚举策略。

3、式与方程:式与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

(二)图形与几何领域——本册教材在图形与几何方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共安排1个单元,分三个部分。新课程要求多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求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与技能,还要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体会“转化”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1、常用的面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不同面积单位数量之间的改写方法;

2、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改变小数大小的方法与技巧;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五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6单元,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图。

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并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数据的例子”,体会统计图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启发他们联系实际事例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图表的特点。

(四)综合与实践领域——本册教材共安排3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校园的绿地面积”:这是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主要活动是测量土地的长度、计算其面积。认识土地的形状、设计并实施测量方案是活动的重点。

2、“班级联欢会”:组织一次班级联欢会有许多准备工作需要做,购买物品也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这次实践活动为举行班级联欢会购买物品,联系实际应用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生刚学习了小数的计算,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很及时。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开展活动,更要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活动即将结束时,教材安排“回顾反思”栏目,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3、“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这是一次研究平面图形面积的活动,安排在形成了面积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积单位,能计算简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数钉子的枚数、算图形的面积,探索围成的图形面积与图形边上的钉子枚数之间的关系,还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这种关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

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加减法、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计算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初步认识负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通过图形的等积变形,探索常见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经历推导面积公式的过程,加强“转化”思想的教学。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初步掌握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方法。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2、在探索负数的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对图形进行转化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4、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枚举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渐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数学内容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4、能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法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1、以开放式教学理念为核心,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材的例题、练习题的选材,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练习题做适当的改编与创新,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

3、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等,拓宽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是每个组员都能学有所得。

6、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7、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优化作业设计,不搞题海战术,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8、借助家校通这个平台,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多联系,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四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第一大周(8。31—9。13)长度单位两位数加两位数

2、第二大周(9。18—9。30)两位数减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第四大周(10。23—11。2)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

5、第五大周(11。6—11。16)2。3。4的乘法口诀6的乘法口诀

6、第六大周(11。20—11。30)6的乘法口诀观察物体"

7、第七大周(12。4—12。14)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8、第八大周(12。18—12。28)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g"`:k+i+s!b,j9、第九大周(01。2—01。11)统计数学广角

10、第十大周(01。15—01。25)总复习

11、第十一大周(01。29)复习迎考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五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和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

2.能判断二次根式中的同类二次根式.

3.会用同类二次根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从简单的同类二次根式的合并,层层深入,从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维,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二次根式的加减,渗透二次根式化简合并后的形式简单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法、比较法、剖析法,在比较和剖析中,不断纠正错误,从而树立牢固的计算方法.

2.学生学法 通过不断的练习,从中体会、比较、二次根式加减法中,正确的方法使用,并注重小结出二次根式加减法的法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运算.

2.教学难点 二次根式的化简.

3.疑点及解决办法 的关键在于二次根式的化简,在适当复习二次根的化简后进行一步引入几个整式加减法的,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从而最后引入同类,可进行阶梯式教学,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以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和运用,通过具体例题的计算,可由教师引导,由学生总结出计算的步骤和注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反例,让学生去伪存真,这种比较法的教学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法则的运用更加准确和熟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最简二根式整式及的加减运算,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尽量让学生回答问题.

2.教师通过例题的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并引入同类的二次根式的定义.

3.再通过较复杂的计算,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出的法则.

4.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从解题过程中体会理解二次根式加减法的实质及解决的方法.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六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教学内容: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七

全班共有41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0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同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是由于班情较差,学生学习水平底。有的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欠了帐,如葛国梁、张浩楠、高心仪、杨杏泽、葛瑞等,每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让人不知如何教起。还有些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尤其是刘吉明、胡睿嗥、侯奥杰、李梦缘等人,本学期还要重点抓。另一方面,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不是很到位,本学期也要进一步和这些家长做好交流和沟通工作。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统计求平均数知识方面,力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鸡兔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

难点:观察物体(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图形的运动及三角形。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对秤图形。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从计算入手,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计算,使学生打好计算的基本功,做到计算细致、快速、正确。

3、注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注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同时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尊重。

4、对于教材中的定义和概念要让学生弄明白,并且能够根据一些定理进行计算,且正确灵活。

5、抓好各单元的测验,通过单元检测及时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6、期末制定好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好期末复习,具体全面。

7、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尽力让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8、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

9、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卡的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另外本学期将举行一次班级十分钟口算竞赛和一次班级笔算验算比赛。

10、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对后进生做到:诚心、爱心、耐心。

2、后进生的作业要做到面批面改,及时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3、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子活动。

4、多进行家校联系,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共同促进后进生进步。

三年级教学计划数学篇八

我从事七年级一、二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从期末考试成绩来看,部分学生的成绩还算可以,有一半学生成绩相当糟糕,分析原因,主要是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后知识学习太快,学习跟不上;还有就是练习的量太少,所以这学期的主要突破口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投入到自学和讨论中,积极的探讨新知,也有少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空就偷着玩,不爱学习。在教学方面,平时对学生的练习抓的不够紧,没有及时跟上辅导,致使有些学生越拉越远。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会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几类简单的尺规作图。

2.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尺规作图方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了解分式和分式方程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解有关分式方程的应用题。

4.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掌握求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5.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以前学过的一些重要定理。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一章《全等三角形》,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尺规作图。第二章《图形的轴对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第三章《分式》,本章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与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乘法、除法,分式的通分与加法、减法,比和比例,分式方程。第四章《数据分析》,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的离散程度、方差、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第五章《几何证明初步》本章内容包括定义与命题、为什么要证明、什么是几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几何证明举例。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4)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概念与计算.

(5)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1)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

(3)连比,分式方程的增根,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问题.

(4)加权平均数的两个计算公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与联系,方差的计算公式.(5)学会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辅助线的添设。

1、加强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