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一
4月27日下午,全市“文明新起点·创建再出发”志愿服务暨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市政务文化中心e区二楼一号会议室举行。当代雷锋、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郭明义及团队应邀作报告。市领导段玉嘉、吴小明、董群、韩卫民、汪华东、司旌霞会见报告团一行,并出席报告会。
段玉嘉在致辞中说,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全市干部群众要深入宣传和学习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积极投入到“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的热潮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推动“四个芜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报告会上,郭明义深情诉说了自己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爱岗敬业、奉献助人的心路历程,并认为芜湖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城市,无论是市民文明素质,还是城市整体环境,均值得称赞,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当之无愧。报告团成员则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情讲述了郭明义数十年如一日传承雷锋精神、无私奉献的感人经历。整场报告真实感人,与会听众无不为之动容,掌声不断。
会上,郭明义与市领导还分别为新成立的'“郭明义爱心团队芜湖分队”及“芜湖市劳模精神志愿宣讲团”等知名志愿服务团队授旗,会上对今年一季度“芜湖好人”进行表彰。
会后,郭明义及团队还分别深入市规划馆、市雕塑公园、滨江公园、滨江公共服务中心、赭山公共服务中心等地,实地调研和指导我市文明创建及志愿服务活动。
市委副秘书长、市文明办主任窦德长,市总工会负责同志,各县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工会主席,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的分管领导、文明办主任,市直机关、驻芜部队代表、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驻芜大企业职工代表、高校师生代表、芜湖市劳模精神志愿宣讲团、“一米阳光”劳模志愿服务队等4支知名志愿服务团队代表等参加了会议。
中央主流媒体关注芜湖文明创建
我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引起了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4月24日,新华社安徽分社社长王正忠一行来芜深入调查采访我市文明创建及文化产业发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登榜,市领导段玉嘉陪同。
王正忠一行深入赭山公共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广场、红梅社区、道德讲堂总堂、镜湖区市民服务中心等地,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我市文明创建中的经验做法,认为我市开展的“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和谐社区建设、道德讲堂、社会管理信息化等工作,值得宣传推广。在芜期间,王正忠一行还调研了影星银幕、三只松鼠等企业,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鼓励企业更加注重品牌和创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抢抓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课题组来芜调研
4月24日,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贺懋燮,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及国家住建部、统计局、中央文明办机关等工作人员共同组成中央文明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课题组,来芜调研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等相关课题修订研制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段玉嘉陪同。
在芜期间,贺懋燮一行先后参观了芜湖雕塑公园、王稼祥纪念馆、临江小区、滨江公园及雨耕山文化产业园等地,详细了解我市文明创建等工作开展情况。调研中,课题组成员认为,芜湖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当之无愧,通过开展文明创建,让人切身感受到这座城市目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山美、水美、人更美,城市越发变得文明了。希望芜湖市能再接再厉,继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新举措,力求巩固文明创建各项工作进入“新常态”。
文档为doc格式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二
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黑龙江省文明办结合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从加强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健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和推进志愿服务组织理论研讨三个方面用力,推动全省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出台《关于加强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省直机关各有关部门是专项志愿服务组织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有序推进组织建设任务落地。建立覆盖全省各地各类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系统,实时展现各专项志愿服务组织活动情况,全面规范志愿服务记录、激励、保障和服务证明。加大基层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工作的指导推进力度,丰富建设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引导更多“草根”团队加入专项志愿服务组织。指导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载体作用,为各类专项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基层提供平台。目前,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占全省志愿服务组织的比例由20xx年的11?74%提升到80?62%,总数达到109695个,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
出台《加强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从建立健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者招募工作、引导常住党员到社区党员服务队报到、完善志愿服务敬老网格、落实志愿服务“对接帮扶”机制等十个方面明确任务目标,探索推动“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和专业化支撑、项目化运作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确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规划,实现志愿服务制度、组织、活动和回馈在基层落地。
举办志愿服务高端论坛,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到区(县)、文明单位、社区和志愿服务团队,专题考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制度化成果,总结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成功经验,挖掘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做大做强的文化基础、区域特色、制度支撑等,提出把建立完善领导体制作为首要任务、把建立规范组织体系作为工作基础、把创新活动发布机制作为工作载体、把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作为更高目标、把建立嘉许机制作为文化基础、把实施精确评估作为成果依据,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三
湖南省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推出四项举措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提出加大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力度,制定全省文明村镇五年创建规划,确保“十三五”末顺利实现全省50%以上的村和乡镇达到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的标准。着力推动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对省直单位和市(州)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
9月下旬举办全省文明办主任培训班,组织各市(州)、县文明办及省直涉农文明委成员单位专题学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对加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再部署再动员,提出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三个美起来”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任务,打造农村乡风文明新风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形成统筹推进齐抓共管新格局。
选树浏阳市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浏阳市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县(市)的意见》。采取完善规划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双创活力;健全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承载能力;加强产业培育,强化实体经济支撑;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优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民生福祉;着力民风淳化,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七项措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带动全省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制定《关于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行动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工作意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试点先行、全面推进、争创特色”的要求,实施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行动,以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引领全省“三农”工作,加快构建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探索一条生态环境友好、湖湘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建设路子,打造村村宜居宜业、人人共建共享的`农民幸福家园。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四
今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依托互联网整合城市公益资源,持续开展以助学、敬老、扶贫、环保等为内容的“爱+”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彰显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文明风尚,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结合融入到“爱+”公益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爱+”公益活动融合大连思想道德建设、互联网信息管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项内容,整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公益人士等先进典型资源,突出爱岗敬业、互帮互助、友善和谐等鲜明导向,既让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了具体载体和抓手,也使公益活动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明确,潜移默化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
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研判,做好需求群体和需求内容的信息采集,整合有服务意向的信息资源,固定适合长期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以“爱+”形式形成系列。目前,已推出精准扶贫、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医疗援助、义务支教、失物找寻、关爱老幼病残等共10个主题112项公益项目。根据项目计划,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公益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公益服务规范化操作手册。搭建项目发布平台,定期更新公益项目内容,让最适合的社会公益资源力量参与到项目中来,让广大市民养成在平台寻找公益项目的习惯。通过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避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和供给资源闲置并存现象,做好服务时间累积、项目评价等工作,让公益项目具有科学性、长效性与实效性。
全市已建成39支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命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涌现100余支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单位的带动作用。广播媒体在黄金时段开设“公益声场”专栏节目,为公益发声、为文明助力,组织10位新闻主播每人参与一个公益项目,扩大“爱+”公益行动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五
9月2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明委在吴忠市盐池县召开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对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作出新部署,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
创新宣传载体和手段,运用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持续推进“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以道德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选树活动,在农村形成崇德向善良好风尚。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传承家和万事兴、忠厚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等观念,让勤俭、孝敬、诚信、善良、宽容等美德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进城乡环卫工作一体化,做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工作。建立和推广村庄保洁制度,调动村民参与卫生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注重发挥民间群众组织力量,推进农村婚丧嫁娶等方面移风易俗。以深化宣传教育为抓手,以加强村规民约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动农民群众摒除陈规陋习。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引领文明乡风。选树一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带头改旧俗、破陋习,带动群众在推动移风易俗上取得新进展。
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促进县域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文化服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110所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农民文化大院建设和606个村文化扶贫项目。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动员各方面资源与精准脱贫有效对接,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科技扶贫等多种方式,把需要的服务送到老百姓手里。加大城乡共建力度,各级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和文明行业做好带头、重心下移,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产品向农村辐射延伸。坚持扶贫先扶智,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与脱贫攻坚任务相结合,使其成为培养农村未成年人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场所。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六
上海市文明办坚持创新内容和注重实效相结合、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相结合的思路,突出“四个着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宣传教育活动和“感动上海人物”“十佳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开展各领域公众人士“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主题活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持续培育“我们的节日”品牌,结合上海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管理,发布年度公益广告宣传主题指南,在重点区域合理保留拓展户外公益广告发布点位,推动《上海市公益广告促进条例》立项论证。深化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类网络公益活动,继续推出“网络文明能量大放送”重点实施项目。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制作发布《市民修身手册》、《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名家谈修身”系列视频等普及读物。
修订新版《上海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资格推荐、全国文明城区评选申报工作和上海市文明城区首次创建复评工作。深化城乡结对共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完善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开展评价评级,创新发展文明校园、文明医院等特色项目。落实《上海市交通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文明交通主题宣传力度,开展“倡导文明乘车,制止逃票行为”专项教育整治。依据《上海市文明旅游示范场所创建标准》,力争20xx年实现文明旅游示范场所达标单位50个。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宣传学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开展宣扬好家风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在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强化家庭文明建设内容。
完善组织运行体系,构建志愿服务项目资助信息平台和志愿服务信息汇集共享数据库,为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提供便利。推动《上海志愿服务条例》执法监督和修订工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法制保障。落实注册志愿者和专业类志愿者多重意外保险保障,为志愿者提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就医便利等医疗服务。加强雷锋学院、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建设,编写《志愿心》《志愿行》教材,研制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汇编《上海志愿服务丛书》。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及地标性区域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完善131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项目,制定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评估标准。大力开展“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修订完善《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评估体系》,开展新一轮实证调查,巩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出《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少年中国梦”励志讲堂、“上海好童书”评选和优秀童谣征集推广等活动。用好未成年人专属频道“东方少年网”,抓好网络、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学校少年宫内涵建设,试点推出示范性(星级)学校少年宫。新建16个市级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做好未成年人综合素质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七
上海市文明办坚持创新内容和注重实效相结合、满足需求和提高素养相结合的思路,突出“四个着力”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组织开展全国道德模范宣传教育活动和“感动上海人物”“十佳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开展各领域公众人士“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主题活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导向。持续培育“我们的节日”品牌,结合上海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公益广告宣传管理,发布年度公益广告宣传主题指南,在重点区域合理保留拓展户外公益广告发布点位,推动《上海市公益广告促进条例》立项论证。深化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各类网络公益活动,继续推出“网络文明能量大放送”重点实施项目。推进市民修身行动,制作发布《市民修身手册》、《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名家谈修身”系列视频等普及读物。
修订新版《上海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指标体系》,做好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资格推荐、全国文明城区评选申报工作和上海市文明城区首次创建复评工作。深化城乡结对共建,重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完善文明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平台,开展评价评级,创新发展文明校园、文明医院等特色项目。落实《上海市交通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文明交通主题宣传力度,开展“倡导文明乘车,制止逃票行为”专项教育整治。依据《上海市文明旅游示范场所创建标准》,力争20xx年实现文明旅游示范场所达标单位50个。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宣传学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开展宣扬好家风好家训等主题活动,在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强化家庭文明建设内容。
完善组织运行体系,构建志愿服务项目资助信息平台和志愿服务信息汇集共享数据库,为志愿服务组织承接公共服务项目提供便利。推动《上海志愿服务条例》执法监督和修订工作,为学雷锋志愿服务提供法制保障。落实注册志愿者和专业类志愿者多重意外保险保障,为志愿者提供健康体检、心理疏导、就医便利等医疗服务。加强雷锋学院、市志愿服务培训中心建设,编写《志愿心》《志愿行》教材,研制年度《上海志愿服务发展报告》,汇编《上海志愿服务丛书》。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及地标性区域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落实“完善131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民生服务功能”项目,制定社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评估标准。大力开展“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广泛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
修订完善《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评估体系》,开展新一轮实证调查,巩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出《少年儿童修身与礼仪》活动资源包,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少年中国梦”
励志
讲堂、“上海好童书”评选和优秀童谣征集推广等活动。用好未成年人专属频道“东方少年网”,抓好网络、手机、荧屏、声频净化和网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学校少年宫内涵建设,试点推出示范性(星级)学校少年宫。新建16个市级学生社区实践指导站,做好未成年人综合素质评价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重庆市文明办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原则,提出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12345”工作思路。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上要接天、下要接地”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实践养成,鲜明法规导向,注重典型示范,组织开展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常态化抓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和“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深入开展“九童圆梦”活动和“红樱桃四季有爱”活动,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践行力。
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工作目标,紧扣“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市民”主题,围绕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重点强化“口不乱说、手不乱扔、脚不乱踩”基本要求,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传播活动、文明礼仪示范先行活动、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活动,使人们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较慢、市民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以“美丽乡村·善美巴渝”主题,推进“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和美农村”“富美农业”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整治大操大办、“脏乱差”、封建迷信、薄养厚葬。深化“我们一起奔小康”“重庆志愿服务季”系列活动,完善覆盖扶贫、救灾、帮老、助残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志愿队伍和活动项目。深化“微笑满渝州”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文明出游 人人有礼”活动,着力培育基础文明。
深入开展“衣旧情深”行动,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细节,实施网格化宣传、社会化运作、公益化利用和透明化管理,推动闲置衣物再利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持续普及餐桌文明知识、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深入开展“邻里守望”行动,提倡每天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强化邻里和谐、互帮互助。深入开展“文明出行”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礼貌让行,巩固“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成果。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创建带提名、提名带新创”,提升质量水平,推动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山水之城。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围绕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依托“爱心进农家”文明单位志愿扶贫行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评选表彰第一届重庆市文明家庭,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集中展示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寻找最美校园、最美老师系列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八
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范文一:
北京以“北京榜样”大型主题活动为抓手,推出了一大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身边好人。
一是多措并举,拓宽“北京榜样”举荐渠道。建立“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涵盖活动介绍、活动动态、媒体报道、推荐平台、评选榜单、名单公示、往届回顾及微博留言等几大版块,集推荐、宣传、互动功能于一体,成为举办和评选“北京榜样”的重要网上平台。各街道(社区)和乡镇(村庄)设立“北京榜样”举荐榜,让身边人寻找身边好人,举荐和评议“北京榜样”。将“北京榜样”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考评内容,让“北京榜样”活动成为提升首都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
二是把好“三关”,确保“北京榜样”入选质量。把好初选关,对基层单位举荐的榜样人物张榜公示,接受身边人的监督和评议,从中海选出50名月度和周“北京榜样”候选人。把好月评关,组织相关领导、媒体人、专家学者、好人代表等,对海选出的50名候选人进行评审,通过市属媒体每周发布5名周榜人物,每月发布10名月榜人物。把好年审关,以全年上榜的“北京榜样”月榜人物和荣登中国好人榜的“中国好人”为基础,评选产生“年度十大北京榜样”和“北京榜样”提名人物。
三是立体传播,弘扬“北京榜样”精神力量。在地铁、广场、主要路口等公共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广播电台、电视台、“北京榜样”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统一发布,形成全方位、高频次、立体化的宣传态势。以“文明北京”官方微信为主渠道,连同首都文明网、“北京榜样”官方网站,制作专题页面,开发点赞留言系统,发动网民为榜样点赞、为好人喝彩。举办年度颁奖典礼,让公众、知名人士介绍年度获奖人物并进行颁奖,突出仪式感。
四是积极践行,推动“北京榜样”落地生根。开展“学榜样、我行动”岗位学雷锋活动、“为榜样圆梦”公益行动和关爱礼遇“北京榜样”活动,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把榜样的感人事迹转化为传递榜样力量的自觉行动。
浙江立足“文明浙江”微信号,打造精神文明宣传新品牌。
一是做好“借势”文章,选准微信作为新媒体重点突破方向。借助互联网转型、新媒体快速兴起、全国文明办系统大力发展新媒体之势,开通运行“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将微信作为新媒体工作的重点突破口,加大人员、资金等资源的倾斜,打造“文明浙江”微信品牌。,“文明浙江”微信品牌实现快速崛起,截至目前,日均阅读量破万,在全国文明办系统排行中位居前列。
二是做深“借机”文章,推动“文明浙江”变身成微信“大号”。借“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浙江湖州举办之机,“文明浙江”微信公众号对活动进行全程视频和图文直播,粉丝增长数万人。借世界互联网大会之机,全程参与了世界互联网大会微信官网的建设运营和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分论坛的微信端直播,访问量创下新高。借g20国际峰会在浙江杭州举办之机,联合省内微信大号和浙江新闻、中国蓝tv两大客户端以及全省文明微信矩阵,对“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启动仪式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粉丝突破10万。
三是做足“借力”文章,实现文明新媒体常态化高效化运营。借重点亮点活动之力强品牌,结合“发现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榜”推荐活动,开展微信点赞活动,当月新增粉丝9000余人,总点赞数过8万。借主流媒体之力强技术,借助“浙江在线”微信管理平台,重新设计搭建第三方地址点赞页面,实现了投票分类分页,解决了技术难题。借社会向善之力强内容,坚持宣传核心价值观、聚焦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及重大民生新闻,累计刊发好人日历240余期。借地域特色之力强宣传,围绕g20峰会、美丽乡村、好家风等具有浙江地域特色的`主题活动,在微信平台推出多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九
广东省文明办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的同时,以移风易俗为突破点,普遍开展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主题教育工作,推动乡风民风持续美起来。
省文明委印发《关于在全省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告别陋习,树立新风”主题教育工作的意见》,对全省移风易俗工作作出部署。《意见》针对一些地区在婚丧嫁娶、庆生祝寿、建房乔迁、就业升学等方面存在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攀比浪费等现象,明确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问题导向、教育为先、重在建设、改革创新等基本原则,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专项治理,着力净化乡风民风,倡树文明新风尚,全面遏制不良风气。
坚持教育先行,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引导活动、俭以养德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优秀家训进家庭活动、移风易俗大讨论及舆论宣传等活动。组织“文明新风进万家”主题实践,开展树婚育新风活动、重厚养兴薄葬活动、绿色生活在身边活动等。加大破除陈风陋习专项治理力度,整治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惩治不抚养监护子女、不赡养老人等行为,打击各类邪教、迷信、黄赌毒等违法活动。推动城乡普遍制定修订村规民约,引导建设红白理事会、村(居)民议事会、乡贤咨询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改革传统礼俗,办好节庆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各项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市、区)、街道(乡镇)主体作用,推动基层将移风易俗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制定操作方案。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对村规民约、红白事程序费用标准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实行分类指导,逐步推开。在各项创建中对移风易俗工作进行年度调查测评,同时开展专项督查,褒扬先进、曝光问题,推动各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使城乡风尚、风气、风俗真正好起来美起来。
以粤东为重点地区,推动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带动全省除陋习、树新风工作深入有效开展。潮州市印发《潮州市深化乡风文明建设行动计划》,在全市基层开展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崇尚科学文明 反对封建迷信”、打造向善向上道德风尚、培育文明健康生活风尚、弘扬潮州优秀文化传统、营造浓烈宣传氛围六大行动,消除陈规陋习,培树乡风文明。揭阳市以“移风易俗好、告别陋习、走向文明”为主题,开展“殡葬文明”“婚嫁文明”“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三项活动,突出专项治理,强化正面引导,推动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十
近日,江苏省举办首届学雷锋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简称“志交会”),为志愿服务提供方、需求方、支持方、参与方等搭建交流对接平台,取得四个方面明显成效。
“志交会”期间,通过开闭幕式、志愿心声分享会、“志愿一起来”等志愿服务体验活动,让参展观展的志愿者和市民群众通过项目展演、讲解志愿者介绍、各地志愿服务宣传片展示和独具特色的体验活动,感受志愿者的热情、志愿精神的内涵,体验助人的快乐、被帮助的温暖。
从全省3500多个申报参加的志愿服务组织、项目中遴选出435个,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培训指导,从项目定位、策划运作、团队管理、资金筹集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项目规范实施水平。“志交会”现场设立xx个展区,对435个优秀项目进行集中宣传展示,评选产生特别荣誉奖和金、银、铜奖80个。开设志愿课堂和志愿沙龙,邀请高校教授为志愿者作辅导讲座,邀请省内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骨干分享心得、探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举措,促进志愿者、志愿组织间的交流互动和共同成长进步。
“志交会”期间,爱心企业、慈善基金、社工机构等与志愿服务项目的组织者面对面洽谈交流,现场签约390多个项目,获得社会各界支持资金近3120万元。向给予“志交会”项目扶持、工作支持的30家单位颁发“爱心单位”奖,推动志愿者、志愿组织、社会资源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支持志愿服务。
“志交会”筹备过程中,专门设计制作宣传产品,在电视、公交、地铁、户外显示屏播放,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张贴,营造浓厚氛围。“志交会”举办期间,共吸引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代表、爱心企业代表、广大市民等近5万人次直接参与,3?1万人次进馆参观,1万余人次参与户外体验互动活动,社会反响良好。活动结束后,光明日报报道了“志交会”成果及江苏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进展,百度搜索“首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相关信息20万余条。
今年以来,辽宁省大连市依托互联网整合城市公益资源,持续开展以助学、敬老、扶贫、环保等为内容的“爱+”公益活动,在全社会彰显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文明风尚,取得良好成效。
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线,贯穿结合融入到“爱+”公益活动全过程和各方面。“爱+”公益活动融合大连思想道德建设、互联网信息管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项内容,整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公益人士等先进典型资源,突出爱岗敬业、互帮互助、友善和谐等鲜明导向,既让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了具体载体和抓手,也使公益活动的目标和路径更加明确,潜移默化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感召力。
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调研和综合研判,做好需求群体和需求内容的信息采集,整合有服务意向的信息资源,固定适合长期开展的公益服务项目,以“爱+”形式形成系列。目前,已推出精准扶贫、环境保护、法律援助、医疗援助、义务支教、失物找寻、关爱老幼病残等共10个主题112项公益项目。根据项目计划,细化实施方案,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公益项目管理,逐步建立公益服务规范化操作手册。搭建项目发布平台,定期更新公益项目内容,让最适合的社会公益资源力量参与到项目中来,让广大市民养成在平台寻找公益项目的习惯。通过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避免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和供给资源闲置并存现象,做好服务时间累积、项目评价等工作,让公益项目具有科学性、长效性与实效性。
全市已建成39支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命名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涌现100余支文明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单位的带动作用。广播媒体在黄金时段开设“公益声场”专栏节目,为公益发声、为文明助力,组织10位新闻主播每人参与一个公益项目,扩大“爱+”公益行动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
围绕贯彻落实《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黑龙江省文明办结合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从加强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健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和推进志愿服务组织理论研讨三个方面用力,推动全省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深入发展。
出台《关于加强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省直机关各有关部门是专项志愿服务组织牵头单位,负责制定
工作计划
、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有序推进组织建设任务落地。建立覆盖全省各地各类组织的志愿服务工作管理系统,实时展现各专项志愿服务组织活动情况,全面规范志愿服务记录、激励、保障和服务证明。加大基层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工作的指导推进力度,丰富建设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引导更多“草根”团队加入专项志愿服务组织。指导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载体作用,为各类专项志愿服务队进社区、进基层提供平台。目前,专项志愿服务组织占全省志愿服务组织的比例由20xx年的11?74%提升到80?62%,总数达到109695个,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出台《加强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意见》,从建立健全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志愿者招募工作、引导常住党员到社区党员服务队报到、完善志愿服务敬老网格、落实志愿服务“对接帮扶”机制等十个方面明确任务目标,探索推动“社会工作者带志愿者”和专业化支撑、项目化运作的新机制,进一步拓宽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工作思路,确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工作规划,实现志愿服务制度、组织、活动和回馈在基层落地。
举办志愿服务高端论坛,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到区(县)、文明单位、社区和志愿服务团队,专题考察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制度化成果,总结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成功经验,挖掘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做大做强的文化基础、区域特色、制度支撑等,提出把建立完善领导体制作为首要任务、把建立规范组织体系作为工作基础、把创新活动发布机制作为工作载体、把推动发展模式创新作为更高目标、把建立嘉许机制作为文化基础、把实施精确评估作为成果依据,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建设水平。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十一
重庆市文明办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引领、整体提升的原则,提出精神文明建设“12345”工作思路。
一、贯穿一条主线。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按照“上要接天、下要接地”要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实践养成,鲜明法规导向,注重典型示范,组织开展好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常态化抓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和“好人在身边”微访谈活动,深入开展“九童圆梦”活动和“红樱桃四季有爱”活动,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践行力。
二、突出两大目标。
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工作目标,紧扣“文明礼仪我带头·争做重庆好市民”主题,围绕说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重点强化“口不乱说、手不乱扔、脚不乱踩”基本要求,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文明礼仪传播活动、文明礼仪示范先行活动、文明礼仪成果展示活动,使人们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文明意识、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
三、补齐三个短板。
针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较慢、市民文明素质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以“美丽乡村·善美巴渝”主题,推进“纯美农民”“洁美农家”“和美农村”“富美农业”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整治大操大办、“脏乱差”、封建迷信、薄养厚葬。深化“我们一起奔小康”“重庆志愿服务季”系列活动,完善覆盖扶贫、救灾、帮老、助残等重点领域的专业志愿队伍和活动项目。深化“微笑满渝州”主题实践活动特别是“文明出游人人有礼”活动,着力培育基础文明。
四、巩固四项行动。
深入开展“衣旧情深”行动,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细节,实施网格化宣传、社会化运作、公益化利用和透明化管理,推动闲置衣物再利用。深入开展“文明餐桌”行动,持续普及餐桌文明知识、倡导节约用餐行为。深入开展“邻里守望”行动,提倡每天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强化邻里和谐、互帮互助。深入开展“文明出行”行动,倡导绿色出行、礼貌让行,巩固“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活动成果。
五、深化五大创建。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创建带提名、提名带新创”,提升质量水平,推动建设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山水之城。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围绕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点建设。深化文明单位创建,依托“爱心进农家”文明单位志愿扶贫行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深化文明家庭创建,评选表彰第一届重庆市文明家庭,开展“家风润万家”活动,集中展示家庭文明建设成果。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寻找最美校园、最美老师系列活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篇十二
今年以来,福建省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重点整治、宣传引导、典型带动、督促考核等方面入手开展专项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强化部门联动,明确责任分工。文明委成员单位带头抓好本单位职工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结合各自职能积极支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引导员工移风易俗、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村镇、社区负责将反对封建迷信、抵制黄赌毒、反对大操大办红白喜事和比阔斗富等具体要求纳入村民、居民文明公约,劝阻有碍公序良俗行为。各级文明办作为牵头部门,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围绕突出问题,实施重点整治。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破除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管理、打击赌博违法犯罪行为、整治文化娱乐市场等工作,形成了声势、营造了氛围,让群众看到党和政府整治不良社会风气的决心。整治过程中,各专项治理牵头和责任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作进度和完成时间,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和检查,推动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措施逐一得到落实。
三、加强宣传引导,倡导文明新风。各地文明办牵头创作一批反映社会主流价值、展现时代风尚的公益广告作品,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集市、工地围挡、文化文明墙等地广泛传播。各级新闻媒体在群众婚丧嫁娶活动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开设专题、专栏、专版及开展专访等,大力宣传农村地区在弘扬文明新风、培育文明新人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和典型做法;同时曝光一批负面影响大的大操大办、比阔斗富、封建迷信等典型事件,形成震慑作用。
四、抓住重点对象,发挥示范作用。一是抓党员干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从简办理婚丧事宜,不参加各种不按规定报批的婚丧寿宴活动,教育亲朋好友和周围群众摒弃陈规陋习。二是抓文明单位干部员工。全省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与职工签订承诺书,倡导红白喜事简办,不参加搞攀比、讲排场、比阔气的人情宴请等。三是抓商界人士。协调省工商联制定规范行业文明标准,把反对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等行为纳入其中,倡导全省行业商会(协会)共创文明新风。
五、建立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成效。全省各级纪检、组织部门把移风易俗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考察考核和评优评先重要依据,通过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加强督导推动。各级文明办把移风易俗工作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标准,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督查,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综治部门将农村社会不良风气治理情况纳入xx县(市、区)考评内容,综合运用沟通警示、诫勉谈话、挂牌整治、一票否决等问责措施,推动农村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山东潍坊四措并举整治农村不良风气
山东省xx市围绕建设美丽乡村,以整治农村不良风气为抓手,从传导责任、示范带动、反面曝光、以文化人等方面用力,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一、层层落实责任。市级层面出台农村社会风气突出问题治理意见,重点整治打牌赌博、封建迷信、红事预喝、白事择日和大操大办等行为;成立专门督导组,不定期进行暗访抽查。县级层面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和措施,指导镇村抓好村规民约修订完善,不断提升乡风民风文明程度。镇村层面重点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律组织,负责婚丧嫁娶、化解纠纷等事宜,定期开展乡风评议。
二、典型示范带动。发挥农村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一方面,加大对村干部党风、作风培训力度,带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带头抵制农村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市委向所有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选配“大学生村官”,通过行为示范、结对帮扶,带动农村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发挥乡贤队伍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开展“推乡贤、学乡贤”活动,选举威望高、接地气、品德好的村民作为“新乡贤”,激励广大群众合力共建美丽村风乡风。
三、加大曝光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开设曝光专栏,加大农村不良风气习俗曝光力度,对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事件深度报道、持续跟踪,督促问题解决。同时,发挥农村大喇叭贴近群众优势,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膨胀升级、“灰色娱乐”等定期点名,引导村民健康文明生活。利用农村社区电子屏、宣传栏、公示栏等建立道德点评台,对不文明行为和歪风邪气进行曝光,组织村民现场点评,形成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