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实用11篇)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04 05:10:06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实用11篇)
时间:2023-10-04 05:10:06     小编:GZ才子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免不了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而在提问的同时,不知你是否关注过提问也是很有艺术的。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那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提问的作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变相监督那些注重力不集中的学生。通过提问,反馈教与学的信息,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把握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方法,促进教学双向互动。

既然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经过反思与总结,我认为,问题的设计要有效,提问的方式要有效,当然,有效的提问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高效。我结合平时课堂中的一些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问要面向学生全体。

许多老师在提问时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提问的目的动机何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单独要点拨一下某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或是音乐知识的难度或是音乐艺术的高雅,令人难以接近。我建议,在问题提出以前,先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问,给全体流出一定得思考空间,然后在进行检查,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在思考你提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掌握得分目的就可以达到了。反之,叫起一位同学,再提问题,那么剩下的学生就等着看这位同学的了,而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提问的目的和作用就不乐观了。因此,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才是有效地提问。

二、提问时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音乐是一门激发人想象的艺术,如果教师在提问时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这首音乐好听吗?”那么学生就只会根据老师的提问(暗示),顺着教师的思路机械地考虑问题,他们的答案也是很单一。相反,如果教师在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空间,如:“通过音乐,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便可以从欣赏的音乐中、画面中、甚至在所欣赏乐曲的音乐要素或画面时所想到的一些问题等等来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主动性。

三、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

如果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乐器音色的产别。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喜欢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之前提问一些问题,如:“这是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你能听出它们区别在哪儿吗?”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老师播放一首乐曲会要求我们干什么?而不会太关注乐曲本身,或者学生在欣赏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他们往往注意到乐曲的区别,对于乐器音色的区别学生即使能够意识到,但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而如果教师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入手,如:“这首乐曲由不同乐器演奏出来,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说出了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分两种乐器不同的音色并表达出来,而且由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其中,不断在头脑中回忆分析两种不同乐器在演奏这首乐曲时的区别。如果再次欣赏这首乐曲时,学生对这两种乐器的音色会更为关注、印象会更深。因此,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激起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达到我们学习音乐的目的。

四、提问是要深入浅出。

在很多的音乐课堂上,当学生欣赏完一首歌曲时,老师就问“歌曲好听吗?想学吗?”学生就机械的回答,“好听,想学”,这样的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意义,这样的提问方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而听完歌曲后,如果老师问:“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就比较广了,学生可以说出自己多方面的感觉:游戏,歌曲……这是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比较主动,当学生谈到“歌曲好听”时,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好听在哪儿?(为什么好听)”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向更深层次去考虑问题,同时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歌曲上来,学生能够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时,不知不觉对歌曲进行了分析:节奏欢快,歌词好听……从而激起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提问要有价值。

我听过一些公开课,听到的最多的一种提问方式是:你觉得哪个地方还很难?你认为哪个地方还没有唱好?你哪个地方还不会等等。我认为,要是让学生说出内心的真实感受的话,就凭老师的这番设计,如果所有的地方都很难的回答一出现,老师必定晕倒。但学生就是学生,大多数还没有在公众场合勇敢发表自己意见的,所以造成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总之,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之一,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联想而且可以使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故而有效提问才会促进高效课堂的前进,有效故而高效。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简介作者及作品产生的背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解说歌词

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词明朗易懂。可以先让学生读后说出大意,接着引导学生挖掘其中隐含的情感。

三、含情范唱

教一首歌曲,我重点咀嚼隐性的情感。在范唱中,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和丰富多样的体态语言,尽量把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感受到歌曲中情感的无穷魅力。

四、听音联想

给学生播放录音磁带,要求他们全神贯注地闭眼倾听,听后,让他们说出自己仿佛看到的生活画面及内心感受。听歌,完全可以让学生做由此及彼的联想。通过联想,激活他们的情感,使其情感与歌曲情感对接共鸣。教师一定要检查学生联想的成果,否则易流于形式。

五、巧用课件

借用多媒体技术,把歌曲还原为一组组鲜活生动的画面。对照画面,激发学生在认真感知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

六、编舞伴唱

教师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制出相应的舞蹈动作,在边唱边舞或听唱看舞的教学活动中,让情感的阳光雨露照耀滋润学生的心田。这一环节,学生情感最奔放,教师必须加强组织,既要求学生欢快展示,又要求学生郑重对待。否则,易流于滑稽和随意,影响教学效果。舞,或教师编或学生编,尽管舞姿稚嫩粗糙,不必过于追求完美,表情达意即可。上述做法,可令学生陶醉忘情于音乐课。在活泼轻松欢快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欣赏、表达乃至于创造情感之美的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活动准备:

1、节奏棒每人一副

2、大猫、小猫图片;磁带;玩偶一个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动作进教室

2、发声练习:出示玩偶引起幼儿兴趣,用歌欢迎。启发幼儿变换拍打的部位和动作。

3、分辨声音游戏

*教师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呼唤幼儿

4、敲敲奏奏

*按教师提示的节拍尝试敲击节奏棒的各种方法

*按儿歌韵律敲击《孙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尝试敲击《大猫和小猫》、体验节奏的变化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儿歌的韵律,感受音乐强弱变化。

2、喜欢打击乐活动,体验拍打不同位置发出的各种拍打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六

懂得音乐的人常常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换句话说也就是节奏是音乐的生命。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是多么的重要。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走路时有节奏、理发时有节奏,而老师就是要捕捉这些节奏,让孩子们去感知。

一、通过语言来感知

1.感知稳定的节拍律动

体验、感受稳定的节拍律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感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拍拍手,或抱着孩子摇一摇,在拍手或身体摇动的节律中,念儿歌。通过手或身体的节律来感受固定的节拍。

例如儿歌:小朋友。。。让两个孩子一组手拉手,做滑梯的样子,一上一下,在身体的运动中念儿歌,感受稳定的节拍。

2.感知节拍与节奏的不同

在稳定了节拍后,就要让孩子感受不同的节奏。引导孩子发现和感觉,有的一拍中有一个声音,有的一拍中有两个或更多的声音。例如:

钟表走的声音:滴答滴答,一拍中就有两个声音,而母鸡生蛋的声音:咯咯咯咯答,咯咯咯咯答,一拍中则有四个声音。让孩子们在念这些象声词时,往往让孩子手上拍固定节拍或用请一个小朋友用乐器打一个固定的节拍,在比较中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3.感知节拍重音和二拍子、三拍子的节拍规律

选择不同的儿歌,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节拍。老师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来朗诵儿歌,让幼儿感受2拍和3拍的不同,例如儿歌: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老师就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节拍来念。在念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或表情,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的念法所带来的情感的不同,从而让孩子区分2拍和3拍的差异。此外也可以让孩子用身体不同部位的拍打来表现节拍的不同特征。2拍是一强一弱,而3拍是一强二若,如:重拍拍手,轻拍拍腿;或是重拍拍手,轻拍拍肩,来表现不同的节拍。

4.感知休止拍

休止拍的感知对于儿童音乐感的培养是重要的。通过练习可以使儿童逐渐感觉到,在歌谣停顿的地方,节拍还在继续,为今后学习音乐的休止节奏做准备。

如:儿歌:门铃

二、通过肢体来感受

1、在运动中感受

在运动中,也能感受到许多的节奏,如在体育活动中,让孩子玩玩看信号变换走、跑的游戏。游戏后,就可以让孩子们说说刚才走、跑时的不同节奏,还可以让孩子边走(跑)边用声音模仿。此外中班孩子还可以进行变速拍球的游戏(拍高球、拍低球),在拍球的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2、在舞蹈中感受

舞蹈离不开音乐,因此舞蹈中也有许多的节奏,这些节奏是由幼儿的肢体动作来感受的。如做舞蹈基础练习勾绷脚,脚的动作就是节奏,又如蒙古筷子舞,在舞蹈时使用筷子双手敲打摆动也是一种节奏。在孩子们舞蹈的同时,我就有意识的让孩子们说说自己刚才舞蹈时脚的节奏、手的节奏等。

3、在感觉统合活动中,感受节奏

在感觉统合活动中,伴随身体的动作也有节奏,如玩平衡台时身体前后、左右的摇动是节奏。如果不能掌握好节奏,就容易从平衡台上掉下来,因此在玩平衡台的时候,让他们感受这种身体左右、前后摇动的节奏,跟着节奏控制身体的摆动来保持平衡。又如秋千架上的摇动、滑板时双手的推动等都有一定的节奏,这些都是感知的途径。

三、节奏语汇的感知

节奏的时值是一种比较抽象的东西,老师对幼儿说4分节奏、8分节奏无疑对我们不是专业学音乐的孩子来说太难懂了。而怎样让孩子理解并尝试运用这些节奏,我也借鉴了一些别人的经验。我先确定了几种最常用的节奏:4分音符节奏、8分音符节奏、2分音符节奏以及切分节奏。4分音符的节奏就象我们走路时的节奏一样,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ta是和固定节拍一样,拍一下,念一个。而8分节奏就象我们跑步时的节奏,比较快,因此在固定节拍中,一拍念两个。我们把8分节奏念ti。2分节奏就象就象老奶奶老爷爷走路,比较慢,走一走歇一歇,而我们把这种节奏念为ta2。

通过让孩子跟着固定的节拍,来念这些不同的节奏语汇。从单个的节奏到几个节奏的交替,再到使用不同的语汇进行编排组合,使幼儿对基础的节奏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四、节奏图示的感知

(1)把节奏图示与节奏语汇联系起来:当看到*的符号就和ta的念法联系在一起,而**则与titi相联系。在看到节奏卡片的时候,幼儿念起来就方便了。而当多个卡片组成的节奏句对幼儿来说念起来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了。

(2)结合歌曲,感知节奏

在平时的集体教育活动中,我也会让幼儿根据学唱的歌曲来说说节奏,然后在节奏卡片中选择相应的节奏卡,把歌曲的其中一句的.节奏用节奏卡拼出来,这种方法有时也会使用在新授的歌曲活动中。例如音乐活动“夏天大雷雨”,在这个活动中,切分的节奏是新授的,我先让孩子听听歌曲里描述夏天大雨的有哪些象声词,他们的节奏是怎么样的,然后丰富了新的节奏型――切分节奏,同时告诉孩子切分节奏的念法和图示,而在另一个活动歌曲“夏”的时候我就先让孩子们感受歌曲,找出歌曲里哪些地放有切分节奏,再让孩子们根据歌曲的节奏,用节奏图示把整首歌曲的节奏拼出来,使用节奏导入的方法让孩子学唱新的歌曲。

(3)选择节奏图示进行创编

会看、会念还是不够的,音乐的关键在于领会,在于创造。因此在游戏中,还可以让孩子选择几个卡片进行排列组合,创编出自己的节奏句。随着对节奏的掌握,慢慢的也可以脱离节奏卡片,进行简单的2个小结或3个小结的节奏创编。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通过以上方法,孩子感知节奏的能力提高了,并具有了初步的节奏读写、创作能力。为孩子在音乐学习的到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七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

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

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象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八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摘要:音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需从小学抓起,但是就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而言,情况堪忧,尤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弊端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不受重视、教学设备落后、音乐教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因此,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措施建议

引言:目前,国家非常重视素质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员,人们早已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盲区”,现状令人甚为堪忧。本文主要分析了此现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虽然我国已经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教育改革尚不深入,改革方针不能很好地落实,甚至有的还将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指标。很多学校还将升学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奖金挂钩,于是利用体、音、美课补习文化课成为农村小学的正常现象。[1]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其自身缺少文化,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考上好的中学、大学是摆脱农村劳作生活的唯一出路。他们只关心孩子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成绩,把音乐课程当成“副课”而从不重视,更不提倡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

2、教学资源不足。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础的教学条件教学就无从谈起。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学硬件投入本身就很紧张,而用在音乐教学设备等资源添置上的资金就更是微乎其微。很多学校连普通的风琴都没有,更不要说专门的音乐教室、专业器材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了。因此,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是目前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普遍现象。

3、教师专业能力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2]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师中有不少并非音乐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能唱几首歌、会一个简单的乐器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本身对音乐知识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对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教学和艺术熏陶了。而对于从事音乐教育老师本身来说,学校的不重视、自身对本课程认识的不足等情况也导致教师教学没有激情、没有动力,甚至敷衍了事。

4、教材设置不合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选择适合该阶段的教材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现在的很多音乐教材根本不适应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教材比较深奥,内容设置不合理。甚至征订教材的老师并不是教音乐的老师,导致了所订教材的不适宜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因材施教,只好抛开课本来教学,这样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缺乏系统性。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进的对策

1、加强重视,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要改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首要任务是改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在农村开展和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重视音乐教学,重视音乐教师。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考核标准,使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规范化、切实有效。另外,还应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如增加电视、各种器乐、光盘资料等,改善现有的音乐教学条件,调动农村音乐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很多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本身就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有教学热情和基础的教师也大多闭门造车,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若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领导再重视、教学设施再完善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3]因此,引进专门人才、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音乐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

3、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要全面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水平不能忽视教材选取的环节,在教材征订的前期要做好调研和考察工作,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4、因材施教,创造音乐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注重生动性和技巧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从中找到自我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真正做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作为基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创造力甚至人格塑造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农村,更应该注重孩子这方面的培养。只有认识到不足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靖安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实践探索,(6)。

[2]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舞台,(6)。

[3]赵博如何发展农村音乐教育[j].吉林农业,2010(11)。

[4]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核心是让幼儿能够根据音乐节奏来感受音乐的律动,体会音乐的意境。节奏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教师要根据幼儿年龄小、天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采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来满足幼儿的好玩心理,提高幼儿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音乐节奏;训练

音乐的生命来自于节奏,节奏感是幼儿音乐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元素,而不是旋律,缺少了节奏的音乐旋律就会变得乱七八糟。根据他的结论,幼儿音乐教育首先应该从节奏训练开始,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的节奏训练来增强幼儿的节奏感,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我在自己的小班音乐教学中根据以下几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节奏

幼儿年龄小,理解力比较差,对于节奏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但是正因为年龄小,好奇心强,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很强。任何学习活动中,兴趣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让幼儿掌握节奏,增强节奏感就必须激起幼儿对节奏的兴趣。[1]教师可以结合人们生活中的节奏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比如屋檐下的雨水滴答声、动物的叫声、各种乐器的声音等。我在教学中告诉幼儿,节奏指的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有规律的声音,我还会让幼儿课后总结,去寻找生活中的节奏,绝大部分幼儿都会很感兴趣,积极地去寻找,他们很容易就从生活中找到像火车铁轨的声音、钟表的滴答声等很多形式的节奏。幼儿在寻找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过程中,好奇心、成就感得到了满足。他们常常会骄傲地跟我说这个节奏是他们发现的。通过这样的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对于生活中各种节奏的探索兴趣。最后,我通过击掌或者敲打的形式将这些生活中的节奏表现出来,幼儿通过反复倾听,理解和感受越来越深刻,节奏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虽然此时幼儿并不能理解节奏本身的意义,但是他们能感性地认识到生活中的节奏,并喜欢上了节奏,这就为接下来更深入的节奏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各种听觉训练,养成听节奏的习惯

每个幼儿对于音乐的听觉敏感度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幼儿对节奏的认知水平,让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来作出指定动作,比如行走、站立、奔跑等动作来提升幼儿对于节奏的听觉敏感度和节奏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幼儿听着锣鼓声走,规则是每击一次掌向前走一步,当击掌声停止时停止脚步。刚开始我会带着幼儿一起走,等幼儿熟悉了游戏规则后在旁边用掌声指挥幼儿的行动。慢慢地加快击掌的速度,当幼儿的行走步伐来不及随着掌声变化时自然就会跑起来,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的.开始、持续、结束过程的感受。这时我再用节奏鲜明的音乐比如模拟下雨的曲子代替掌声,让幼儿根据对节奏的理解自由做出动作,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提高幼儿对于节奏的感知,增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提高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蕴含的故事和乐趣,养成倾听音乐节奏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幼儿发现音乐节奏强弱的能力

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关于声音节奏强弱的例子,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例子来引导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的强弱。比如电视里播放动画片,教师问:你们仔细听一下,听到了什么声音?幼儿答:电视的声音。教师在问:你们觉得声音大不大?能听得清楚吗?幼儿答:当我们慢慢靠近电视机,声音就会慢慢变大,听得就越清楚。教师接着问:除了电视机,你们还在哪里听到过越来越大的声音呢?这时幼儿热烈讨论,有幼儿答:有一天,我走在路上,我身后的洒水车从我身边开过的时候,我听见的音乐声越来越大,当洒水车离我远去的时候,声音就慢慢变小了。通过这样问答,听到幼儿明白声音均匀地变大称为渐强,声音均匀地变小称为渐弱。当幼儿能够准确识别节奏强弱变化后,我用击掌的方法让幼儿来表现声音的各种强弱变化。虽然对于声音的强弱变化绝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击掌表现出来,但是他们还不能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时我用图片表示各种生活中的声音变化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图片来表现声音强弱变化。最后使用音乐符号,让幼儿根据音乐符号来表现节奏的强弱变化。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进一步丰富节奏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用画图和更多的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来提高幼儿判断音乐节奏强弱和表现音乐节奏强弱变化的能力。

四、通过儿歌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教师可以结合儿歌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在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就十分丰富,也是幼儿最先学会的表达方式,因此使用语言编写的音乐可以显著地提高幼儿节奏训练的效果,而且相对来说很简单。比如教师可以搜集或者自己编制一些节奏感很强的儿歌,然后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节拍将儿歌念出来或者让幼儿反复吟唱这些儿歌,充分利用儿歌节奏感强、简单顺口的特点帮助幼儿提高节奏感。当幼儿学会了基本的节奏之后,教师再进一步使用语言来慢慢提升幼儿对节奏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对节奏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感受,使幼儿学会运用节奏,把握节奏。比如,除了儿歌,教师可以让幼儿听一些简单、节奏鲜明的流行歌曲,让他们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来朗诵歌词,从而锻炼他们对于音乐节拍、强弱、速度的把握能力。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在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通过语言来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只有幼儿对于音乐节奏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才能准确地把握音乐节奏,从而增强音乐水平,提高音乐审美和音乐创造能力。

五、通过动作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除了前面提到的击掌,还可以用其他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无论是否有音乐伴奏,都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因此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节奏,而不用一招一式地教,只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在训练aaaaa、aaaa、aaaaaa这样的节奏时,可以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比如击掌、拍大腿等。通过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不同类型的节奏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如aaaa、aaaaa、aaaaa等,幼儿对这样的训练方式很喜欢,大部分幼儿都能根据不同节奏做出不同的动作。除了这些,教师还要注意通过教学环节设计让幼儿的嘴巴、身体、思维都动起来,充分调动和维持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编出舞蹈动作进行表演,或者用身体作为歌曲的伴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音乐想象力和节奏把控能力。

六、借助乐器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当幼儿掌握了基本的音乐节奏之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简单的乐器,例如锣鼓来帮助幼儿理解节奏,在课堂教学时,教会幼儿简单的操作这些乐器,最常用的乐器就是锣鼓,因为它操作相对简单,节奏感非常强,非常有助于幼儿的音乐节奏学习,而且自己敲打乐器是个趣味性很强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其实生活中很多物品可以改造成打击乐器,比如装水的杯子、长短不一的钢管,敲击装着不同质量的水的杯子发出来的声音是不同的,长度不一样的钢管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让幼儿利用这些东西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制一些简单的节奏并通过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出来,然后教师再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学习节奏的同时,增加幼儿的课外知识并且锻炼了他们使用乐器表现音乐节奏的能力。

幼儿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可用人才的责任,加强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操。训练幼儿节奏感的过程,是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的过程。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认真做好幼儿音乐节奏训练,才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十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学生可以通过唱歌,跳舞,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发展。当然,捕捉孩子的特性,设计相应合理的课堂计划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小学生热情好动爱表现,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都有成功的愿望,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与人们追求至善至美的天性分不开的许多情况下,正是由于学生的争强好胜才不断地取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把竞争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有一种成就感。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成功可以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堂中可以运用小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来对音乐有再认识,再创造。无论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他终究要涉及到音乐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中注重音乐性,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音乐游戏不是单纯的玩耍,它真正的目的是以游戏的方法挖掘发展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精神享受。

二、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要培养学生专注不断地倾听,必须重视参与音乐的欣赏形式。因此,在低年级音乐欣赏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教学。

1.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是辨别乐器,听出主题出现了几次,还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还可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在听的时候,我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模仿指挥,边听音乐边模仿乐器的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

2、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要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可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3.通过“动”的参与,体验音乐乐趣

在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当学生听到欢快、富有动感的音乐时,他们往往会很开心,并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热情舞动;当学生听到低沉、舒缓、抒情的音乐时,他们的动作就会变得轻柔、舒展起来。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真谛,获得精神的愉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题目篇十一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舒心的情绪,思想也会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带动起来。

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会因此蕴含生命力和活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获得良好的互动,学生的音乐潜能会很容易被释放。

此外,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尊重学生特点和性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发展潜能。

只有注重课堂氛围构建,重视实践以及学生参与在课堂氛围构建以及课程教学结果分析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实现教育价值。

二、具体策略探究

(一)改善学习方法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好奇心重的优势,探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

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具体来说可以把故事、游戏甚至图画等都引进教学,把音乐传统而基本的技能融入教学,学生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把故事引入课堂音乐教学是指可以将教材内容变成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教学生动,而且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的,这样的课堂将会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把游戏引进音乐课堂,是指将不同节奏描述成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来。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开发音乐方面的组织感悟能力,使音乐学习的过程生动和具体。

(二)结合多媒体提供更多素材

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而言,需要一个具有指挥作用的载体,多媒体工具的出现发挥了这个作用,随着其发展程度的深入,多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活动是指,将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设备中适度展示出来,这一辅助手段不仅能够借助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实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放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氛围活跃。

(三)融入生活元素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应当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的体验,其次是运用生活中的道具进行课堂教学。

结合小学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堂应当完全融入生动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

例如在教授《外婆的澎湖湾》这类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先回忆一下外婆的音容笑貌,并由之体会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这样歌曲与生活就能够完美融合。

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效率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取以上措施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较为直观的作用和较为明显的意义。

因此,为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作用,开发其潜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作者:孙现锋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