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一
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而大学第七章更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在这一章里,我们不仅面临着更多的学业挑战,还需要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在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首先,第七章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这一章是我们进入大学之后的第三个学年,我们已经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更加清楚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并且制定更为明确的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这个时期,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术研究项目,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其次,大学第七章也是一个考验我们学术能力和学习态度的时期。在这一章里,我们要面对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学习内容,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研究,需要更高的学术要求和思维能力。这时候,我们要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任务和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努力,不怕困难和失败,要有信心和毅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三,大学第七章也是锻炼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时期。在这一章里,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我们要主动寻找问题,善于观察和思考,积极探索和尝试,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独特见解。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团队合作,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四,大学第七章也是一个积累社会经验和拓宽人际关系的时期。在这一章里,我们开始接触更广阔的社会和职业圈子,开始面对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学会与各种人打交道,并且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拓宽自己的人脉,增加社会经验,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第七章也是一个为未来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积极寻求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将来的职业道路打下良好基础。我们要学会制定职业目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总之,大学第七章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期。在这一章中,我们要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努力学习,锻炼能力,积累经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只有在这个时期,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人生的成功和价值。让我们珍惜大学时光,努力成长,追求卓越!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一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二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三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四是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
五是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七期观后感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持续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文化自信”,此后,理论界对文化自信以及由此形成的“四个自信”的学习、研究和阐释的文章,如“井喷”般见诸报刊。有学者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底气,有学者论述了践行文化自信的思路,等等。这些研究对切实把握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乃至“四个自信”的思想真谛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具有较大启示。然而,某些研究阐释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文章中,却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长期未能消除的被毛泽东批评的“党八股”现象、被邓小平批评的“形式主义”现象以及被习近平批评的“标签化、空泛化”现象。
首先,关于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及“四个自信”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蕴含的思想逻辑。诸多文章在梳理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和“四个自信”的重要论断时,几乎都没有注明出处,只是简单表达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对这些引文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作考察,大致可将其分为四种情况:其一,在新华社播发的习近平讲话全文或从新华社关于习近平出席某次重要会议并作讲话的统发稿中,可查到该论述。其二,在上述两条渠道中都找不到,但可在党报发表的记者综述或采访稿中核查到,其权威性虽低于第一种状况,但可间接判断其准确性。如有文章报道:“2014年3月7日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1]这一重要论述的出处,是三天后(2014年3月10日)《贵州日报》登载的记者采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侧记》,以及3月13日《人民日报》登载的记者采写的《习近平总书记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其三,出现在网络或微信公众号中的记者综述中的习近平相关论述,其权威性和准确性都大打折扣。如有文章报道:“2014年12月20日下午,习近平和澳门大学学生座谈时指出,‘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1]在新华社关于习近平此次考察澳门的正式通讯稿中,查找不到该段原文。其四,则是对习近平的讲话乱贴“标签”,诸多文章热衷于“以讹传讹”,如有文章把“文化自信是基础”的论断,硬生生地放到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并且还拉来了习近平的另一论断:“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上述情况表明,对习近平的文化自信和“四个自信”思想乃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和宣传,一定要作严肃考证,不能照抄照传,甚至“以讹传讹”,这不仅会败坏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声誉,而且会搞乱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形成逻辑。因此,厘清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形成过程,从中揭示其思想逻辑,是研究和宣传“四个自信”的必要前提。
最后,关于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同“三个自信”的关系及其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很多学者在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后,为了论证文化自信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贬低“三个自信”的价值。如有学者认为:“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3]这一为了突出文化自信重要性的空泛言辞,轻易地把语焉不详的所谓“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说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同时他认为,“增加文化自信”,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而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同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逻辑关系。也有学者认为,“‘四个自信’一并提出突破了”对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的“逻辑框架,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重大突破,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突破”。“其首要价值就在于超越了对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传统思维定式,进而为我们深入破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因,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4]这同样是空泛的论述,因为整篇论文并没有说明“对社会主义内涵认识的传统思维定式”是什么,文化自信的提出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传统思维定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怎样的内涵和外延上作了“进一步完善”。如果按照作者的说法,把“道路、理论、制度”的统一视为“传统思维定式”,又非常实用主义,即为了论证一个新提法的历史定位,而毫无顾忌地贬低原有论断。
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5]上述学者的观点,至少为我们提出了关于学习、研究和宣传“四个自信”的三个问题:其一,如何厘清“四个自信”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逻辑演进;其二,如何厘清文化自信的内涵,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文化自信同文化自觉的关系;其三,如何厘清文化自信同“三个自信”的关系及其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四个自信”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乃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三
春节期间,武汉爆发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时间,疫情随着春运人员流动开始蔓延,导致疫情扩散到湖北省以外的地方。在这危急关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国打响了抗击疫情狙击战。
自从这一战“疫”的打响,武汉和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医疗团队的医生都奔赴前线,争分夺秒,和病毒赛跑,抢救生命。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坚守阵地,守护病患,给确诊患者以信心!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工作,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吃简单的饭菜,困了就睡地板,为了不上厕所不脱防护服,他们渴了,也忍着不喝水。看到这一幕幕,我感动的眼睛湿润了。平时,我没有更多的关注医生,也不懂为何把他们叫白衣天使,今天,我懂了,他们就是生命的守护神,他们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逆行而上,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们是最伟大的人,我要向他们致敬!
这个危机出现的时候,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又站了出来,他就是我们中国中科院钟南山院士。在非典时期,就是他挺身而出给医生们说:“把所有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这次他还是说了同样的话,可是人们不知道的是,在这句话的背后却隐藏了钟南山院士治疗病人的辛苦。我在电视上看到钟南山院士的访谈节目,他的讲话,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当被感染的人数越来越多时,当更严重的病例的增多,医疗物资也快没有了,这时中国各省区纷纷向武汉捐赠医疗物资,还为武汉派出支援的医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壮举让我感动!
据初步调查,这种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所以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不捕杀野生动物,不吃野生动物!
我相信,在白衣天使的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战下,武汉一定会再现昔日的辉煌,所有的人不用待在家里,也不会受病魔的侵袭。大家一起走出家门,感受春暖花开的美好。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四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全国两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下召开,肩负谋划部署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使命,对于确保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党员干部要坚持从“高处”“细处”“实处”着眼,学深悟透两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万众一心、风雨无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坚持从“高处”着眼,提高“同呼吸”的政治站位。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时间节点、打贏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的关键时间节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特殊背景、特殊条件、特殊节点决定了会议的特殊意义。会议期间全体代表委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为国为民的使命感,依法履职尽责,不辱使命议国是、不负重托谋良策,尤其通过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审议讨论民法典草案、审议讨论全国人大涉港决定草案,汇聚起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信心和磅礴力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高处”着眼,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与政府工作报告的精神实质与重大意义,提高特殊时期与党“同呼吸”的政治站位,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站稳脚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真正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转化为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的具体行动。
坚持从“细处”着眼,扛起“共命运”的政治责任。今年的全国两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两会,一方面中国是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在短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胜利,国际社会正透过两会高度关注着中国如何克服困难再上台阶;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和国家坚持辩证、全面、长远的眼光深入分析所面临挑战和机遇,在兼顾“防疫”和“经济”的基础上,通过两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决策部署,全面深入搞好社会鼓舞动员,不断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战双赢”。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细处”着眼,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会议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扛起特殊时期同国家“共命运”的政治责任,围绕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改革创新等具体任务,时刻保持清醒的战略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追求经济科学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紧跟国家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紧密配合、同向发力、真抓实干,守住经济增长底线,把资源用在刀刃上,将工作落到最实处,身体力行为推动经济发展作贡献。
坚持从“实处”着眼,强化“心连心”的政治担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多次重点提到“民生”和“就业”,报告将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由通常打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换成了“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将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作为谋篇布局的核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__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先后28次提到了“人民”这个“关键词”,饱含深情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字一句归根到底都汇聚成“人民至上”的庄严承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实处”着眼,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会议蕴含的“人民至上”理念,自觉强化同人民“心连心”的政治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当好“主攻手”,在做好“六保”“六稳”工作中埋头苦干、真情实干当好“奋斗者”,以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新时代,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深化改革的能力,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善于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一个基本依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治国理政的能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
完善制度和法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运用制度和法律解决问题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制度和法律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
运用制度和法律加强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探索过程中需要“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当前的全面深化改革日益成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让顶层设计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运用制度和法律来加强顶层设计。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个地区、各个部门,都应做到善于依据制度和法律确定改革的方向、任务、程序,制定改革方案,善于以制度和法律的形式保障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始终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运用制度和法律规范改革进程。制度和法律不仅要在宏观上有效支撑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在微观上有效规范改革的具体过程。无论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或者是地方的试点探索、先行先试,都应当注重建章立制、形成规则,确保改革有序进行,并为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积累经验。比如,有些改革举措虽然不与法律相抵触,但也没有法律为其提供直接依据。推出该项改革措施的地方、部门就可根据法治的基本原则与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台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相应规范,使改革有所遵循,防止改革偏离法治方向。
运用制度和法律巩固改革成果。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但改革是有目标、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应及时总结经验和规律,梳理和分析相关制度与规则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改革措施是成功的,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价值;哪些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是由制度和规则问题引起的。然后,立足现实条件,运用立、改、废、释等形式,把改革中形成的有益经验上升为制度和法律,使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律化,也为下一阶段的改革实践提供依据,引领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时代我国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制度和法律在促进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运用制度和法律确保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我们的发展必须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发展实践中做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到制度设计和法治建设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通过制度和法律保障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发展进程、充分发挥智慧和力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比如,可以积极完善政务公开、基层协商、群众自治、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等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制度和法律的规范,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转化为实践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运用制度和法律保障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运用新发展理念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离不开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我们不仅要善于将新发展理念融入调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关系的制度和法律之中,而且要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确保相应制度和法律有效实施,坚决纠正、彻底摒弃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和做法。,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序言,为运用制度和法律保障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提供了国家根本法依据。我们要注重将新发展理念融入法治建设进程,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用法律引导预期、明确方向、规范行为、加强监管,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着力提高运用制度和法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运用制度和法律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我们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规范市场、公平竞争等为导向,进一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要切实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一系列有利于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制度和法律。比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运用制度和法律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就需要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上述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围绕保障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抓好立法工作,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法治社会建设的要求相比,一些制度和法律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应从现实条件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更好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更加有效地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运用制度和法律化解纠纷、保护权利。矛盾纠纷能否得到有效化解,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及时救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长期以来,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形成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国家赔偿以及信访等诸多化解矛盾、保护权利的制度,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司法体制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大调解工作体系、多元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兼顾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将更为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客观需要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进一步提升运用制度和法律化解纠纷、保护权利的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2019青年大学习第七季第二期感想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伟大旗帜、科学真理,其中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熠熠生辉,是青年成长的指路明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遵循。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最动人的词汇之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应当砥砺前行,发挥自己的价值。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六
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定义不可谓不精准。
阻击战,体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之大。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它的突然出现打得人类措手不及。相比于普通流感,它的致死率更高;相比于禽流感,它可以“人传人”,因而传播迅速;相比于sars,它的感染者在不发热时就具有传染性,因而极难防控;特效药和疫苗研发需要周期,再加上病毒时刻都在变异,目前的治疗手段也十分有限,只能对症治疗。因此,目前能做的只有“阻击”,即限制它的传播,同时尽可能地保全患者们的生命。
总体战,是对当前疫情防控战略的高度概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新冠肺炎传播集中地区是湖北,病毒的来源地和抗击疫情的前线是武汉,然而在“全国一盘棋”的战略之下,在湖北、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是举国的力量和资源!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坐镇指挥,全国顶尖医院精锐医疗队伍驰援武汉,各类战略医疗物资全国统筹、源源不断运往湖北。同时,全国各地集中宣传防护知识,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开始严防死守,原本繁华的街市空无一人。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执行力和组织力,是“总体战”战略的集中体现,也是对我国制度优势的绝佳证明。
人民战争,指出了战胜疫情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打响疫情防控战役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而要打赢这场战役,则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疫情爆发以来,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展现了强大力量:武汉物资紧缺,他们捐出仅有的口罩、积蓄;社区和村庄要封闭,他们挺身而出,当起群防群治志愿者;还有亿万普通人取消聚会、闭门不出,不给防疫工作添乱。每一个人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非常时期,更加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本次疫情形势的判断科学准确,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战略,从国家层面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具体措施,并且广泛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形成了全国上下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战疫”局面。当前,确诊和疑似病例增长已放缓,而治愈出院人数与日俱增。我们有理由相信,抗击疫情的总攻已经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胜利就在前方!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七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首先要端正思想,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起作为共青团员就应起到带头和模范作用,其次用心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团员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理论,在活动中实践理论,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贴合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是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我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有国家领导人和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认真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履行团员的义务,发挥团员的模范作用。
我们要积极进取,散播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应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点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9青年大学习第七季第二期感想
学院开展了“青年大学习”活动模块,鼓励全院同学积极参与学习,身为班长的我自然也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仅要给同学们宣传活动,同时也鼓励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动员所有同学参与到活动中去。
此次活动给我们青年人带来的收获,绝不是一星半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也使得我们茅塞顿开。通过对“青年大学堂”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我国现今的生活状况与国家的发展形势。同时也向我们介绍了现在我国面临的困难与危机,使我们明白了我国现在的发展形势与状况。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有以下的认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一,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其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在这个新时代,我们坚信,完成建党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确定不移的。我们坚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到2035年,再奋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然能够实现。
作为新时代的团员,作为青年的最直接的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装备了新的思想武器,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吹响了新的奋进号角。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单独用了整整一段来寄语青年,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重视一望而知,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学子的热切期盼,字字入耳,声声入心,我们听了倍感振奋,深感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去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八
目标明确理思路,审好考卷再答题。心中有目标,眼里有打算,行动才有持久的战斗力。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很多,须臾不能放松。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切实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来抓,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各级政府的具体部署上来,找准自身定位,认真履职尽责,为织密联防联控这张大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学精准提对策,有力有序解好题。答题讲究方法步骤,切不可想到哪写到哪,杂乱无序。应对疫情,必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决科学有力有效地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明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监管、加强协作、外堵输入、内防扩散、科学应对、果断处置的工作原则,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进一步加大“防、控、治力度,做好资源统筹、人员调配、舆论引导,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又要注意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信息互通、措施互动,努力形成防控合力,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争分夺秒攻难点,全力以赴答好卷。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每分每秒都关乎着成绩的优劣。病毒来势汹汹,全国上下以湖北武汉为中心向外扩散,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丝毫不亚于当年非典的势力,甚至借助春运和返程的快手,散播得更加迅猛。面对一串串不断攀升的数据,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考验和新挑战,必须铁腕出击、雷霆行动,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拼速。无论是上百台挖掘机齐上阵,建设类似于“小汤山模式的集中医疗点,还是争分夺秒送物资;无论是以最快速度救治患者,还是以最快速度控制疫情;无论是及时入户调查排查,还是第一时间公布数据,都容不得有丝毫犹疑、丝毫侥幸。唯有如此,才能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青年大学习第八季学习心得体会3
这个春节在不平凡中度过。疫情防控,没有谁是“局外人,没有事是“份外事,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领导工作小组、发起“一级响应、各级财政下达补助资金112.1亿元(截止1月26日0时),一批批“逆行医疗队、人民子弟兵驰援武汉,政府工作人员“网格化包保、“地毯式摸排,企业加班连夜赶制医疗防护物资,群众自发捐款捐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份“同袍之情,蕴含着14亿中华儿女同心同向同行的初心和使命;这场共同战“疫,践行着民心才是最大的“刚性需求,你我共情、偕作、偕行。
“共情你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实时动态追踪的“疫情地图紧紧揪着亿万群众的心,各部门多措并举遏制疫情蔓延,除夕夜多个地区医疗团队支援武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同你们站在一起,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鼓舞斗志、坚定信心。经过连续几天的摸排,在包保村里与同事交谈中,“入户你紧张吗?“紧张呀,但这是我的工作“比起战斗在一线的人,这算啥呦。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辞藻不必华丽、文采也不必飞扬;这就是亿万同胞的“同袍共情,在灾难面前,在时光雕刻下,践行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誓言。一线人员严防死守的决心,政府的拳拳为民情与深深为民心,14亿“护旗手保卫家园、共克时坚的信心,汇聚成为抵御“病毒侵害的同“心桥,铜墙铁壁、坚不可摧。这场战“疫,我们,与你同在。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九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来袭,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国家、社会、广大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都积极投入到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去。
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与看不见的敌人较量。
而在此期间,最令人动容的,还是那些为抗击疫情而舍小家的“最美逆行者”——广大医学科研人员、医护工作者、防控医院的建设者、公安干警、每天奔波巡查的基层干部以及奋战在防疫抗灾战场的其他人员。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已经84岁,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但他却第一时间乘坐高铁冲往武汉防疫第一线。
我想在肆虐的疫情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同时也是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唯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才能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阻击战、歼灭战。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她)才是最美丽的人。我只能在这里为你们加油,请战书是你们魅力之处。不管是谁,自愿为防疫出一份力的,我认为都是值得表扬,他(她)当之无愧!
还有太多感动的画面,温暖这个寒冬,虽然无法一一记录,但每一份微小力量,都将照亮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始终相信,因为有爱,春天一定会来!我相信明媚的阳光终会照亮这片土地,街道会再次人声鼎沸,我们会摘下口罩,我们会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阳光最后会洒在这土地上,新型冠状病毒最后会被打败!
因为有他们……
大学第七章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篇十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防控疫情斗争中经受考验,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对各地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这是动员令,也是宣言书,更是军令状。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考题。领导干部应当充分掌握答卷“三步法,用心用情用力答好考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