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习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二
《小木偶的故事》是人教实验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童话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老木匠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小木偶因为笑嘻嘻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女巫出现,赋予了他所有的表情,才让他真正获得了快乐。童话构思巧妙,让我们在同情小木偶遭遇的`同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乐的真谛。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
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c)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d)感情朗读,谈体会
a)同桌互读
b)抽生读,检测读音
c)说: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
d)谈体会: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1.分角色读课文
2.分角色表演
1.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2.把编的故事写下来。
1.读读读记记
2.完成读读写写
3.把好词积累到词汇本。
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仅有一种本领是不行的,人应该多方面发展。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三
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
2.抓住人物外表、内心的语句描写,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沙俄时代穷人悲惨生活的同情和对穷人美好品质的赞扬。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教师:练习、重点语句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人物内心描写的语句。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按课文填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__________;孩子们没有___________;吃的是___________,菜___________鱼。
丈夫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和,感到。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__________!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__________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__________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_________包住他们的小脚。
师:在《穷人》这篇课文中所写的主人翁??渔夫夫妇,在生活极端穷困的情况下依然关心别人,这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优良品质?现在我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穷人》。
设计目的:这样的导入设计,让学生复习回顾已学的内容,了解穷人的穷困生活,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1、导语:同学们,课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但我们却从文中深刻地感受到了穷人的“穷”。同样文中一个“富”字也没有,但在字里行间同样能感受到。
2、默读课文,讨论、交流:课文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们的“富有”?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渔夫夫妇的美好品质。
应变预设:引导学生理解何为“富有”。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重点的文段,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方面体会。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四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一、谈话、介绍背景导入
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让人望而却步,“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然而,何先得夫妇修了一座索桥,叫“安澜桥”,也叫“夫妻桥”,还叫“何公何母桥”。课文围绕着索桥发生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巴金先生一起游览索桥,了解索桥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请同学们轻声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介绍索桥;再写站在索桥上,看到都江堰联想到两千两百多年前人们的“手”和“心” ;接着写走下索桥,从何氏夫妇的故事联想到为了多数人牺牲自己的心;最后点明主旨,感悟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3、追问:索桥有什么故事?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让我们先来了解索桥。
二、深入理解课文
师过渡:索桥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想看吗?
1、课件展示索桥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
2、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长、雄伟、高大)
3、课文又是怎样介绍索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从哪些方面介绍索桥,并思考索桥有什么特点。
(桥身长、桥面是木板,不整齐,有的地方断裂,竹索编的桥栏、没有桥墩,用竹架代替)
4、你对索桥的那些地方感兴趣,试着当当小导游介绍介绍。(生练习,指名介绍)
5、听了小导游的介绍,我们一定对索桥了解很多,让我们把体现索桥特点的词语重读,语速适中读读第一自然段。老师读黑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女生读绿色的字。
6、(2)过渡:了解了索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索桥的故事。
1、浏览课文2—5,想想索桥有什么故事?
2、小声读读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在文中做简单批注。
3、想一想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你从哪里看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问题一:1、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2、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3、勇士丹柯掏心引路的故事。
问题二:课件: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故事。体会到李冰父子有一颗( )的心。读何公何母为民修桥的故事,体会到何氏夫妇也有一颗( )的心。勇士丹柯有一颗( )的心。
问题三
1、对照板书: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的精神“比故事更美、更好”。还有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从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
2、生读出:那种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是不会死的,不管经过百年千载,它都会发光,就像高尔基在一篇故事里所描写的“燃烧的心”那样。课件出示。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小组交流。(生谈体会,把自己的体会送入文字中读一读。)
3、师总结:像李冰父子、何氏夫妇、勇士丹柯许许多多的人为了多数人的温暖、安康、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人,永远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心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他们依然在发光人们依然会记得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依然在影响着一代代。他们都拥有一颗颗伟大的心。(板书)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师总结:多么感人的故事,都江堰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领略索桥都江堰的雄伟、美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心灵也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你还能说出哪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练笔:索桥的故事感染了作者,引发了他的思绪,也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试着写下来)
四、当堂检测
1、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课文通过讲述都江堰上“安澜桥”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更美更好的东西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造福人民的人的敬佩之意。
3、积累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这些句子。
五、课后作业
1、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2、搜集索桥其它的故事。
索桥的故事
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造福百姓
伟大的心何公何母为民修桥勇于牺牲赞美、敬佩
勇士丹柯掏心引路舍己为人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和10个生词。会认9个生字。
2.学会8组反义词。
3.让学生在反义词的训练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反义词的训练。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识记生字,理解第一部分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前3句。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宇。
1.轻声读课文,找出生字并作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
恨前鼻韵母漠第四声
5.同桌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学生朗读,直到正确为止。
四、学习句子。
1.指名读课文。
2.你能从中找到几组反义词。
美一丑爱--恨真诚-虚假
冷漠一热忱
3、读准字音,看清形,想想每对反义词的意思。
4、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真诚”“虚假”“冷漠”“热忱”。
5.读句子,理解句子的含义。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引导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生练习,完成“我会写”部分生字。
[小学二年级语文识字六(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六
《索桥的故事》是让学生复习巩固列提纲,教师要肯于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实践活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再给予点拨、指导。
1、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条理,写出课文提纲。
2、搜集课外资料,进一步了解文章中讲述的有关索桥的故事。
3、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1.让学生感受有关索桥的感人故事,使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净化。
2.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走遍天下路,难过岷江渡”这是没有索桥前,流传于百姓间的一句话。
清嘉庆八年(1803)五月十五日,渡口翻船,一百余人葬身鱼腹。如此惨状,令私塾先生何先德夫妇坐卧不安,他们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人间悲剧再次发生,于是决心克服重重困难也要修建桥梁。这座桥就是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的安澜索桥。围绕着索桥有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了解它,了解它的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运用生动的故事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读课文,思考,提出问题。
预设的问题:
(1)索桥什么样子?
(2)为什么要修建索桥
(3)谁修建的索桥?怎么修建的?
(4)索桥到底有哪些故事?
阅读课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为学生搭设问题研究的平台尤为重要。初读课文后,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索桥到底什么样子呢?有什么特点呢?? 读课文,边读边画相关的语句,边思考。
2、看图片,直观感受索桥的样子。看到了索桥你有什么感受。
3、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
桥长,高,用竹索和木板修筑的,两边有竹索编的栏杆。没有桥墩。
交流感受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为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感受索桥的特点服务。使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形象,再回归语言,更好的理解与感悟。
1、为什么要修建索桥,是谁修建的?我想等你们了解了关于索桥的故事后就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2、默读课文,想一想索桥有什么故事?作者有什么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及课前所查找的资料想一想你从中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默读,自学,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做批注。
从这些故事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读书心得。
(1)李兵父子的故事。
引入课外资料,了解李兵父子是怎样修建都江堰的。
讨论。(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牺牲,为他人着想的手和心。)
(2)“何公何母”的故事。(具有勇往直前的创造精神,为后人造福。)
(3)勇士丹柯的故事。(舍己为人)
读书是学生自身的一种参与、体悟行为。如果失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强迫学生被动读书,那么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无法体现,学生的阅读就会成为一种负担,就会成为一种“有口无心”的形式过程,必然落入死读书的巢穴。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爱好、认知水平、阅读能力出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给学生留下选择阅读文本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进行欣赏揣摩、诵读,促使学生主动读书,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
多么感人的故事,作者走在索桥上,欣赏着独特的风光,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有了新的收获与体会。同学们今天也追随着作者一起感受了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带着新的感受有语气地再读一读。
索桥的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都江堰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了解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故事是感人的,是讲不完的。然而,你要是到都江堰走一趟,要是在索桥上站片刻,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我们一起欣赏这里的景象,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得到了哪些更美更好的东西?
看图片,交流感受,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多媒体课件的引用,帮助学生亲身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都江堰,索桥的雄伟,美丽。从而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与才干。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难点也在其中被解决。
充满智慧与才干的劳动人民才使得这里更加美丽。
完整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列一个提纲。
列提纲
交流
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的脉络,列出提纲,对文章整体结构安排有进一步的认识。
《索桥的故事》
勇于牺牲
李兵父子 舍己为人
故事 何公 何母
勇士丹柯 不怕困难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会认会写“寻”等八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和游戏等识字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识字和写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课件、字卡、词卡。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a.播放课件中《神笔马良》的故事。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a.引语:小朋友的愿望都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
b.板书课题,齐读。
(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在优美的音乐中,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小组合作,利用扑克牌识字。(在玩中识字,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游戏识字:
a.七巧板游戏:如果大家能把这些生词都读准了,那么,这些卡片会变成有趣的图形来。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寻食哭泣健康操场。开火车读与齐读相结合。
学习“遥”时,引导学生背诵学过的谚语“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学习“健康”这个词时,引导学生想想,你在哪个地方见过“健康”这个词?
学习“哭”时,鼓励学生思考,你有什么识字好办法,向大家推荐一下?)
b.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读与齐读相结合。学生读一个字,就在黑板上贴一个字,并有意识地贴成一个大心形。
(在游戏中,学生会参与积极的情感,爱学乐学,积极投入其中.)
5.引导发现,指导书写:
a.课件出示“良”“食”,引导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b.老师要写这两个字了,谁来提醒我,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c.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d.学生练写: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写得好,就在旁边画上一颗五角星。
e.练习给“良”组词。(用“善良”这个词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朗读。)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了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a.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在情境中,练读第一小节:
a.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b.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d.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中感悟
a.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b.同位展示读。(引导同位可以每人读一句。)
c.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指名读第二小节。
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小组展示读。
d.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合作练读,再次感知全文:
a.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节,师生齐读。
7.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结合板书中的心形,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们,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中。
5.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二年级语文《假如》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小学二年级《做人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语文讲故事教学设计篇八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和牛顿的画像;
2、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收集有关牛顿刻苦钻研的小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一、二小节。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
2、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是300多年前英国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做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的怎样的一位孩子?他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做风车与他以后成为大科学家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
2、检查自学。
(1)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它学生边听边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二百多年前、有一天、第二天上学三个时间词把课文分成了三部分。这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文章。
(2)本文写的是谁的什么事?
1、再读课文,给带点这选择正确读音。
(根据本课中出现的多音字出题目。)
2、让学生自读生字,利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展开想象识记字形。并在小组和全班展开交流。
2、讨论上述问题。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学习牛顿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
2、帮助学生在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心情的变化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流一滴眼泪及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教学难点
1、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主人讲了谁的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按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四个意思将其分为四层。
3、读后讨论上述问题。
(1)想做风车的句子: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仔仔细细:看得非常认真,一点细小的地方也不放过。几乎:差一点儿。这句话是说牛顿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用的风车。他十分认真仔细地看,对风车的浓厚兴趣,已经到了入迷的程度,差一点连回家都忘了。
(2)学做风车的句子: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在屋里丁丁当当地忙个不停。
每天:天天如此。
丁丁当当:形象地体现了牛顿做风车时的专心致志和十分忙碌的情景。
(对于两个句子,学生理解如果有困难,就出示句子比较理解。)
4、学习小结: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牛顿的风车是这样做出来的:牛顿看见安装磨面的风车,非常感兴趣。每天放学都要看;他对奶奶说自己也要做一个;他每天放学回家在屋里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风车做成了。把以上过程归纳为:看装风车想做风车学做风车做成风车。从看到说,从学做到做成,这是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它们的前后顺序不能颠倒。
其中,看装风车、学做风车是重点。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回忆总结学习第二部分的学习步骤。
(1)默读,按意思分层;(2)划出关键词语,找出关键句子;(3)朗读。
2、提供层意,按上述步骤自学。
层意:(1)牛顿得意;(2)卡特追问;(3)同学嘲笑;(4)风车摔坏。
3、讨论交流。
(1)讨论划分层次。
(2)逐层理解:
第一层:牛顿为什么得意?
第二层:卡特提出了什么问题?
第三层:面对卡特的提问,牛顿为什么发愣?(联系第二小节)
第四层: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同学们的嘲笑?采取嘲笑的口吻对不对?
同学们想一想:卡特对牛顿说的话对不对?你对卡特的做法是怎么看的?
4、比较句子,了解牛顿的心理活动。
道理?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牛顿从没想过,做手工还要懂得道理。
(从比较中了解牛顿突然被卡特问住了,卡特问得及时、尖锐、正确,触及了牛顿的不足之处,使牛顿心头一下子激起了波澜,产生了深思。)
5、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
6、小结。
7、指名朗读最后一个小节,思考: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情怎样?以后他是怎样做的?
牛顿心里__,但是没有__。从此,牛顿___,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___,____地养成了___的习惯。
8、讨论:(1)牛顿为什么难受极了?(2)没有流一滴眼泪说明了什么?(很坚强,能正确对待同学意见,从此发愤学习。)
9、小结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觉得牛顿有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10、朗读课文,读出牛顿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发愤学习的决心。
四、总结课文
1、朗读全文,说说牛顿小时候做风车这件事同他后来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有什么联系?
2、讨论。
(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哪几段是重点?(做风车和质问后受到教育是重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3、讨论归纳。
(1)叙述一件事情,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重点的地方要写得具体,不是重点的地方可以写得简略些。
(2)本课围绕着牛顿做风车这件事,重点写了牛顿怎样做风车和从卡特的质问后受到教育这两个方面。
完成课后第三题。
六、课外拓展
1、回忆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想想曾遇到过哪些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还有哪些困难没有克服,为完成习作做好准备。
2、阅读《爱动脑筋的牛顿》、《牛顿吃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