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9篇)

2023年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8 01:43:27
2023年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18 01:43:27     小编:字海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

教后记“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

从本节课的数学实践来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较好。

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几个数字娃娃做起了排队游戏。9最大当上了队长,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他神气的对0说:“你呀,表示一个物体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到9这么说,伤心地哭了起来。1在旁边听见了,就很有礼貌的对9说:“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呢。”9一听,觉得非常吃惊。

师: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数字1说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啊?(板书10)它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板书课题《10的认识》。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大大的调动起来。

二、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画计数器上的珠子;把数字宝宝请回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而且要指一个数一个,才不容易出错。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10和第10的区别,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找一找我们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体吗?学生发现手指和脚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户师10扇;眼保健操上的头像是10个等等,训练用10来说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不仅加深了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四、注意从学生已有的适应经验出发,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这一课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如学生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已经掌握2至9各数的组成,并能找到规律,有序地记忆数的组成。因此,在教学中只是在稍加指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摆,自己说,自己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我只是追问:为什么只写5组就可以了?学生思考后会说:另外4组是左右交换了位置。只需要记住5组就可以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组成的规律,使知识规律形象的展现在脑海里,从而在把握事物规律的同时,获得研究事物规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二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很不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上课一开始,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早上几时上学,上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学生所带的选举学具模型表不太够用,有的学生没有,在操作的时候只能坐在那看别人拨。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三

《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原先预想学生对人民币会很熟悉,但实际上下来发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了解。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自己去买东西,平时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所以上了这节课之后,我感到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对此我做了一下几点反思:

1、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少数学生上完这节课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不同的人民币。人民币的的认识要注意“数字”与“单位”结合起来进行认识,认识错误的学生都是只看数字或者只看单位导致错误。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人民币,讨论如何区分这些人民币,比如:观察同单位但不同数字的人民币,看一看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看人民币的方法。

2、学生未对人民币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人民币上有着很多的图案,陈晓娟老师在点评时说过,可以首先花一节课来光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而先不教他们之间的换算。而在认识中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各种图案的意义。这样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区分不同人民币,并对人民币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因此对人民币产生更大的兴趣。

3、另外在教学技能上,我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这节课,我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做任何的表扬和批评。虽然公开课上,学生在有老师在后面听课的情况下显得特别安静,但教师仍然要紧抓纪律,一些针对纪律的表扬批评的语言不能少,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另外,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我虽然有进行评价,但评价语太过单一,没有很好地做到激励的效果。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四

伊川县西场学校 石会文

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生眼中的数学让我很受启发。与其说是学生教大家认识了数,不如说是学生教我认识了数学――他们眼中的鲜活的数学。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同样能积极有效的进行合作,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现实有趣、生动活泼。如何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需要,这节课给了我几点启示。

首先,要走进学生,俯下身子来备课。我们常说,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低年级,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不失为备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童言无忌,课前短短的交流,我听到他们“我早就会了”的呼声,所以我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中进行数数,而是课前先在教室里布置许多与6―10有关的元素,课上再让学生来找生活中和自己身上的6―10,并让他们充分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其次,相信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在这节课前,我是犹豫甚至有些担心的,可是,学生的表现给我上了一课,只要准备充分,定位合理,学生完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看似不确定的课堂,把空间留给学生,也就把创造力.想像力.自学能力都带到了学生身边。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在找10、数10时,因信息量较大,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后面的练习题没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10”这一课的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五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

我个人认为本课的重点就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够会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够灵活应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付钱、找钱、换钱能实际问题。而这些本领的获得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

所以在上课时,我采取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认识人民币。因为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是先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对人民币有哪些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到其实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的甚至已经知道1元就是10角。在此基础上我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而课本上的1元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我就让学生看了一下,了解了一下,更多的是让学生来介绍市面上流通较多的版本。学生介绍的很好,不仅能说出看到人民币上的数字和单位可以看出它的面值,还能说出为了防伪上面还有水印,还可以怎样来识别真币和假币等等。

学生在介绍的时候很积极主动,尽管他们介绍的内容有的甚至与本课无关,但是内容很全面,有的甚至是我都还不了解的,让学生来唱主角,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相长。

二、可以发挥小组活动的优势,解决问题。

做一做中有一个练习是给学生3种人民币,问学生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这道题的方法不止一种,而学生往往不容易找全,更容易把5角换成5个1角和几个2角,不明白题目的意思,我想,如果在这里我就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和同桌交流,最后到4人小组里说一说,那样效果会好一些的,让学生逐步找到最全的方法。先自己思考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在自己有了一定的思考之后,再和其他同学交流,可以比较自己的答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获得更多的方法,以开拓自己的思路。最后全班总结交流,得到最完全的拿法。

对于这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丰富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也能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不能怪学生的。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六

《认识时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以及认识整时。也是为之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采用情境教学将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拨整时,画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时钟的内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他们认知杂乱无序、缺乏条理,尚未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想让学生接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后续教学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整节课堂分为3大板块: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整时的两种书写方式,其中认识整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整时的概念。

整时的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是要让部分会说的学生带动大部分不会说的学生,这的确比较困难,且反复的说也使得这一环节有些单调。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和教师预设的教学保持着一致的步调。“付出总有回报”,有了前面三个时间的反复陈述,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找出整时时钟面的规律,而且在“老师拨时间,学生说几时”这一环节中表现出色。

整堂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兴趣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始终保持着一股新鲜好奇的学习乐趣,自主探索的学习劲头。在多媒体教学中,“认识钟表”这堂课选择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相比较而言,本堂课虽然在情景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分针和时针的认识,只停留在分针和时针的外观上面:粗粗短短、细细长长。

针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转圈的快慢程度没有点到,正因为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才是它们更加本质的区别。对于时钟的教学,要突出最关键的部分:分针指向谁,时针指向谁,这句话要让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对于电子计时的方法,虽然学生能够书写电子计时的格式,但是对于其中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冒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整时,冒号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分钟,这一点未清晰明了地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整时的书写仍停留在最表面的仿写阶段,对于后续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七

《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八

教学反思范文一:

本单元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认为如下几个方面做得较好;

一、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数数、抽象数的概念以及数的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每一幅图观察得非常清楚,描述得很到位,尤其在教学10的组成时,把图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察主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运用主题图的画面对学生进行爱劳动、讲卫生的教育,使学生在认数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二、重视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数学学习必备的素养之一。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观察要求是:做到有条理,最好能多角度。表达要求是: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达到了会观察、能表达。

存在的问题是:

1、一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太慢,这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2、做题时,很多学生不看题,凭感觉做,不知道何为检查。

3、还有一些学生分不清左和右。

4、关于序数和基数还没有区分,如不知道“从左数第6个”与“左边的6个”到底有什么区别。

本次单元测验,100分5人,90到99分33人,80到89分28人,80分以下10人,从试卷上看,大部分学生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速度太慢,在规定的时间里没完成,另外,少数学生看图列式没掌握好。

教学反思范文二: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一年级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九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教材是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