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民俗歌曲汇总(8篇)

最新民俗歌曲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17:08:20
最新民俗歌曲汇总(8篇)
时间:2023-05-26 17:08:20     小编:一叶知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民俗歌曲篇一

还记得在那天吃好团圆饭后,大人们开始打牌、聊天、打麻将,我们小孩子呢,就开始玩起了有趣的鞭炮,有各种各样的品种,有“雷王”、“飞毛腿”、“三角雷”等等,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还时不时跑到屋里去看看电视中“春晚”表演的好笑的相声和小品,我和我的小伙伴都笑的前仰后合,看到魔术表演中那些大魔术师们表演的神奇的魔术节目,我们都惊叹不已。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就到11:45分了,突然外面响起了一阵阵响亮的爆竹声,我们也兴奋地加入其中,刚打开门,只见五颜六色的烟花正在为漆黑的天空伴舞呢。

在11:50分,我们迫不及待的把刚包好的饺子倒入煮沸的开水中,爸爸妈妈把锅盖盖上,煮了一会儿,12点整,终于开锅了,爷爷奶奶把饺子一个个盛出来,我从老远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直奔厨房,当尝到那几个色香味俱全的饺子,心里乐开了花。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当过了除夕,意味着春天来了,新的一年也开始了!!!

民俗歌曲篇二

一到12月27日,母亲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母亲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母亲的手说:“母亲买。”母亲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母亲,这些各买一盒。”母亲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母亲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母亲和我来到爸爸母亲、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民俗歌曲篇三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俗歌曲篇四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

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指鲜鱼、鲜肉、鲜鸡,当然都是蒸熟的,而且是热气腾腾的)。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

民俗歌曲篇五

踩高跷是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热闹的东北二人转,绚丽的舞狮,甚至东北特有的大秧歌中,都多多少少会有高跷的影子。

记得很小的时候,学校里有一个房间铺了一层垫子,就像拼图一样的,在那里我最早接触到的高跷。

我们看着老师踩着高跷后,仿佛跳一下就能触碰到天花板。心中便按耐不住,纷纷想玩儿高跷。老师分给每一个同学,一个高跷。想到舞台上的演员踩着一人高的高跷。在普通的木地板上,行云流水的走来走去,来去自如。好像步子再大一点,不就可以从舞台一边一直迈到另一头,便迫不及待地迈开步子。

虽说高跷但也差不多只有三十公分,可是对于我们来说也够困难的了。手抓住上面的把手,脚在下面走,感觉步子沉重了许多。如果手与脚配合不好,就会失去平衡;如果左边和右边配合不好,双脚就会拌在一起;如果同学之间配合不好,两个人的高跷碰在一起,两个人就会同时摔在软垫上,可是我们仍然玩得不亦乐乎。

而舞台上的演员就不一样了。几个踩高跷的人走在舞台,各式各样的衣着各有不同。高跷高矮不同,但都只有一个特点——很高,简直无法估计。如果像我们那样总摔倒,那就会摔得很惨吧,然而他们走起来却毫不费力。人们抬头看他们,他们有的走的很滑稽,有的很严肃,有的走起来很沉重,有的带着轻快的步伐,清了清嗓子,每一个演员都唱出了自己的台词。他们配合的也很默契,完全没有瑕疵。那些踩着高跷的人,从高跷上向台下看,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吗?

但是现在会踩高跷的人也并不多了,高跷渐渐退出了舞台,不再受人们的欢迎,却永远都是我的家乡的民俗。

民俗歌曲篇六

在“开正”的时候,家人都要吃点红糖线面汤。糖,意为甜蜜;线面,意为长寿,即祈求全家幸福长寿。

初一日不吃粥,以免往后出门遇雨;不往户外倒垃圾,忌“财气外泄”。此外还有不不讨债,不打骂孩子等禁忌。

怎么样?云霄的春节既讲究又别有一番风趣吧!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在网络、书籍上多多了解一些异地的习俗,多丰富自己的见识!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民俗歌曲篇七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俗歌曲篇八

趣味的风俗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十分趣味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明白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并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当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先,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必须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立刻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细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趣味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