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发布,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正在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的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时代,也意味着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的期待开始转向“大有作为”的实践阶段。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解读,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突出问题导向,力图破解职业教育痛点问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了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施工图,宣告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职业教育由此进入爬坡过坎、提质培优的历史关键期。
“《行动计划》的研制,主要考虑了3个‘突出’——全面梳理‘职教20条’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的任务目标,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释放‘职教20条’政策红利,突出改革落地;突出管理创新,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转职能、提效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疏通堵点、破解难点,将“职教20条”部署的改革任务转化为举措和行动,推动中央、地方和学校同向同行,形成因地制宜、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对症下药,是这份“行动地图”的一个显著特征。该负责人表示,在总体思路上,《行动计划》围绕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通过加快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构建“国家宏观管理、省级统筹保障、学校自主实施”管理机制,引导地方学校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转职能、提效能,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活力。
突出改革落地,10项任务27条举措聚焦关键改革
着力把已有的政策突破用好、用足,着力把正在推进的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向改革“最后一公里”要效益,是《行动计划》的又一个鲜明特征。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从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出发,《行动计划》规划设计了10项任务、27条举措。
为了促进改革落实、落地、落细,一方面,《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等进行部署。另一方面,聚焦关键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三教”改革攻坚行动、信息化2.0建设行动、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行动等5项行动。
此外,在机制设计上,文件附表还细化了56个重点项目,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分头推进,各地自愿承接,建立绩效管理平台,建设期满国家根据建设成效进行认定。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该负责人说,具体有3项举措:一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思想体系、话语体系、政策体系和实践体系。二是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听党话、跟党走,在职业学校遴选认定一批“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名班主任工作室和德育特色案例。三是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和高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开足开齐开好思政必修课程;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力度,建设一批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训,通过遴选一批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推动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聚焦提升质量,深化产教融合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离不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在育人机制创新方面,《行动计划》也对深化产教融合和推动考试招生改革作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就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提出,巩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是建立产业人才数据平台,发布产业人才需求报告,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指导优化职业学校和专业布局,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二是建好用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立覆盖主要专业领域的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实体化运行的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和技工教育集团(联盟),建设一批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三是支持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项目,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
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了3项改革,引导不同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合理分流,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
具体而言,一是健全省级统筹的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完善高职教育招生计划分配和考试招生办法,保留高职学校考试通过普通高考的渠道,保持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学校招生的主渠道。二是规范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形式,推动各地将技工学校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逐步取消现行的注册入学招生和中职本科贯通,适度扩大中职专科贯通,严格执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条件。三是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职业技能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考试形式以操作考试为主,须充分体现岗位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建立中职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鼓励高职学校与产教融合型企业联合招生。
就师资、教材和课程建设等事关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行动计划》提出,要系统推进职业教育“三教”改革:一是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教学质量。
突出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体系效能
着力补短板、激活力、提质量,是《行动计划》的关键词。而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通过管理创新来推动体系创新,是必由之路。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在健全职业教育学校体系方面,《行动计划》提出要进一步明确各层次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发展重点,系统设计、整体推进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行动计划》还提出了3项具体举措:一是强化中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优化中职学校布局,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二是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位,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稳步发展高层次职业教育,把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根据产业需要和行业特点,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
《行动计划》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方面,提出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就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行动计划》重点规划了3项工作:一是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二是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三是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有效的治理能力作支撑。《行动计划》在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方面提出,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将重点开展3项工作:一是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分层分类、系统衔接地构建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和专业标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完善学位制度,完善各类标准的动态更新和执行情况检查机制。二是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制定职业学校办学质量考核办法,建立技能抽查、实习报告、毕业设计抽检等随机性检查制度;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三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落实和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健全完善职称评聘、分配制度等办法,加强职业学校校长和管理干部培训,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管理队伍。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解读】相关推荐文章:
2021中小学教师双减减负提质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六年级数学培优计划及措施【精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