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s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寓言两则》中的《坐井观天》第二课时。这篇寓言通过给孩子们讲述了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生动有趣的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一)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基本上以对话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形象,人物特点鲜明,有恨强的吸引力,易引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 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1、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读书”的作用,通过朗读这些段落了解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天有多大,为什么看法会不同,并感受语言的美。
2、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课标指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注重阅读的过程的同时也要关注其独特的情感体验。故我将本课时的重点定在了阅读中获取人文性目标,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二 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领悟情感的重要途径,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坐井观天》的过程中,我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读等。在朗读中入情入境,抓重点词语来体会情感,读好对话。
2、谈话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时教师是与学生对话中“平等的首席”,教师在运用谈话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供问题线索,激发儿童积极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3、讲读法
教师运用讲读法能点破难点,说清关键。我在运用这种教法的过程中注重抓重点,少讲、精讲,并注重语言的表现力,在讲述的过程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
4、自主学习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思考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为什么会不一样?从中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片面要全面。学生不仅有所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更是逐步构建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 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复习课文,整体感知——细读感悟——演读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一课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二 )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那谁意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故事中你所知道的事情呢?(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那青蛙和小鸟都说天有多大呢?为什么它们看到的天会不同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提出本课时的学习任务,整体感知)
(三 )细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品读重点段落:
①感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理解“无边无际”“大话”的意思,然后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c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
e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f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g 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h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i分小组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② 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b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 )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五 )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用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六)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清课文思路、突出学习重点的目的。故板书设计要求简单扼要,同步延伸,形象主观和优美规范。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20、坐井观天
启示: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二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坐井观天》。“坐井观天”是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要挖掘深含其中的寓意,对孩子们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课时中,我带着学生从读中悟,悟中读,反复品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又利用简单的小实验,让故事深含的寓意跃然纸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头饰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坐井观天》说课稿(示范)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大全, ,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3.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天----井口那么大
(目光狭小)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三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争论,故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要像小鸟站得高,看问题,认识事物才全面。十三课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两篇寓言,因此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这一课的衔接作用显而易见。
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积淀语感经验的基本认识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寓意。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看事物要全面,不要象青蛙那样自以为是,学习小鸟的诚恳劝告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一半,小学生认知很直观,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文中插图,会动,但没有声音)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画上都画了些什么?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课文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进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略知文意,引导自主识字
一堂成功的语言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小精灵儿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刚刚打开课本,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来帮忙多读几遍,这样体现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和个人情况;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勇于面对主动解决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完成任务,边作记号,老师边巡视,指导认读。
3、借助拼音,把生字和生字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语境中识字)
4、指导识字,出示卡片,先带音节出示,再去掉音节出示。读准“信”、“青”。
(三)研读
在能够流利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
1、录音范读课文。
2、找生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思考时间两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老师适时点拨,倾听学生的讨论。这里给学生充足时间(5分钟)。
3、再让学生自由阅读,读后自由表达。
打好自主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课程标准》强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精读(多样读法,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效果。)
1、个别读,想象故事情境。(读重点段落——三次对话)
2、齐读本课词语(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
3、范读,语气感悟,了解青蛙和小鸟的不同心态。
4、对话读,听中感悟。(师读小鸟,生读青蛙)。
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引读法、美读法(把自己当小鸟、青蛙,体会他们所在的不同位置朗读感悟他们的语言)、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读中学生自己评价,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进一步理解;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解是片面的,而小鸟的理解才是正确的。
(五)理解寓意,开拓延伸
1、在上面通过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读书收获,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出课文寓意。
2、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内涵,培养形式创造性思维。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解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自然呈现,而不是老师单方面效应的体现。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1、字词上图文结合,插图上找“井沿”、找“边际”。指导书写,让学生自己观察“沿”应该注意什么笔画,“信”字、“际”字。写一写,认一认。
2、指导学生读中发现问题,问一问,探究问题,辩一辩,解决问题,论一论,以读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直
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设计科学启发性的习题:
(1)用“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鸟说……;
(2)青蛙和小鸟各自笑的含义;
(3)用简笔画设计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告诉学生思考问题和认识事物要眼界开阔,不要受已有经验的局限,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故事,渴望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自主的收获知识。能在老师为他们制作的教学课件中比较熟练地操作,并对网络环境中的学习投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初步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解决本课的字词难点。
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讲,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自然的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使用重点词语。
在充分的朗读后,通过展开联想和角色互换的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认识事物要全面的道理,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本课课型是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探究课。
具体的学习环境有网络教室、教学软件(小首页方便低年孩子操作),从兴趣出发强化互动性和信息的丰富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投入,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多面的教学辅助功能。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后整合了多种媒体资源将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出示课件、谜语导入、引出课题,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故事动画,进行初步感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配音起到了很好的范读作用。
(三)趣味闯关游戏,突破字词难点。是本课整合的第一个第一个亮点:
设计意图:
课件中设计了字词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在愉快又有充满竞争的氛围中正字音、解字意、理解和使用重点词语。
教学效果: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和同伴的交流、竞赛,借助课件丰富的图片和游戏方式很扎实的解决了字词难点,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以读促讲,循序感悟。是本课整合的第二个亮点:
设计意图:
低年的学生要想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就要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循序感悟。
教学效果:
学生们利用方便的链接手段和同伴自由地、大胆地、反复地进行分角色对话,课件中的指导与提示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并逐渐理解课文内容。
(五)角色互换,展开联想。是本课整合的第三个亮点:
设计意图:
为了攻破教学难点,在学生充分讨论青蛙和小鸟到底谁弄错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进行角色互换,自然地揭示寓意。
教学效果:
课件中优美的图片和恰当地音乐帮助学生开启想象的大门,融入到角色的情感中去,自然地进行了角色的转换,使学生自主地总结寓意,解决教学难点。
(六)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寓言,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其中的教育意义。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课程整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地做到了教学要面向全体。
第三: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五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十课。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单元围绕“做人的道理”为主题,它处于本单元的最后,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利用简笔画找“井沿”,找黑板或是体会位置不同。课桌的“边际”,学生模仿动作(“井口大”和“无边无际大”),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或者站在窗口看“天”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引出目光短浅,所见自然有限来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初步体会出寓意后,将知识转化,学习迁移,设计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什么,会说什么,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可运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目标。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大家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知道了什么?
(从课外阅读入手,让学生谈读后感受,既激发鼓励了学生课外阅读,了解了学生学情,又为后面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做好铺垫!)
2、导入课题:今天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成语故事,相信学完之后你们一定也会有所收获!
(再次为突破难点作出提示,也给学生学习目标以引导。)
3、板书课题:坐井观天、谁解释一下课题?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没有?
(质疑课题,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梳理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采用动漫播放,让学生听完后,想读一读的站起来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理解“井沿”,并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见得少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六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第十三课。本文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这则寓言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本课位于教材的第三组,这组教材围绕“怎样想问题、看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第一篇课文“识字4”与本组课文都有一定联系。而本篇课文则第一个分说了道理。它处于承上启下及过渡位置。因此,本课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而且大多数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从父母那里、从自己的课外读物中已经听过这个小故事。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篇课文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如何让大部分学生在已经熟悉的小故事中更进一步地学习到其中的寓意呢?根据《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3个生字。会写字个字。
2、情感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能力目标: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式,我安排了以下教学环节: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在上课的前5分钟内,我简洁地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之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学生在读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流利、谁读得好,就奖他一面小红旗!”。学生们由于受到了小红旗的激励,课文读得可起劲了,有的学生边读边画,有的学生还加上了动作等等。在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动笔勾画出弄不明白的词语和读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大胆质疑。“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最会读书,能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的从课题中提出“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有的从课文中提出“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有的还从课后思考题中提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谁说得对”等等。根据学生的质疑,我及时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阅读课文穿针引线。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我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同学们,你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还是要小朋友们自己来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提出来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这些不懂的问题读课文后能不能弄懂,自己再读找答案。”在读的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于是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要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坐在井底的电脑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学生们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我请学生们在小组里一个读青蛙的话,一个读小鸟的话,让他们也试着争论,这样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 大的很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要自以为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真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无论是从设计上还是从课堂实践中我的尊重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六十个孩子就有六十只青蛙,六十只小鸟。他们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我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其次,我注重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这节课我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也注意了如何体现老师的“导”。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他们也能在小组的帮助下区分角色的特点,先自由练读然后再和其他小组成员一起读。这不仅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而且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小组成功的喜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当我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练习时我发现:学生们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我想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这样才利于学生们整体综合发展。其二, 这节课我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学生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十分单一,如:真好、不错、真棒、好极了等等。我想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判断性、鼓励性和一定的高度。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时不光要表扬学生还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一个判断,并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语言加以概括,真正给学生以更多的知识。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七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复习巩固、情境导入——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演读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复习巩固分为读词和听写:运用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读、抽生读,学生范读,然后听写。
情境导入时,(出示课件)“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然后引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青蛙认为天有多大?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
(二)初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默读的方式效果较好,教师要提出默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三)细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⑴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a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b自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c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⑵品读重点段落:①感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c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分角色朗读。 e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f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g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明晰的理解课文的寓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学生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h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i分小组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②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b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用4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
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
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青蛙为什么会错?
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与学的辅助手段,本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清课文思路、突出学习重点的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13、坐井观天
小鸟:天无边无际看得多见得多
青蛙:天井口大看得少见得少
启示: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八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会认“沿、答”等10个生字,会写“观、渴、喝”三个字。
2.识记“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哪”。
3.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会写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句子,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它们的感情。
4、延拓提高:
1.找出带有“哪”字段句子,通过多读,体会在不同句子中,读音的不同,总结:“哪”字用在句末时要读轻声。
2.谈收获,让学生学会表达,巩固知识点的掌握。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九
一、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不要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对于后续课文的学习起着很大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理解“井沿”,并学会书写“沿”。理解“坐井观天”、“说大话”、“无边无际”的意思。
2、分角色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3、口语练习:用“谁和谁在干什么”、“_____得很哪!”“一……就……”“因为……所以……”进行口语练习;续编青蛙跳出井口的第四次对话。本课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其中有很多口语训练的素材。可以利用本课生动有趣的情景,结合语言点对学生进行较为规范的口语训练,让学生理解并且运用文中的句式,丰富口语的内容,为接下来把口语更规范地转化为书面语(作文)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口语训练及续编对话是难点。
创新点:为突破教学难点,采用的方法有:
(1)与生活相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结合本课对话内容中的语言点对学生进行模仿训练,让学生在口语练习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
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口语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2)抓重点词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结合;
(3)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4)引导由说到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训练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写7个,除“沿”),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解了“井口”、“井底”并找到了青蛙和小鸟的3次对话。今天的第二课时,首先回顾课文内容,复习词语,学写“沿”字,然后抓住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着重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抓住对话中的语言点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理解和运用的相互促进。本课时的口语练习基本分为三个层次:
1、是课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及运用,如“()无边无际”、“__________大得很哪!”、“一。。。。。。就。。。。。。”;
2、归纳句式的运用,如本课开头的“谁和谁在干什么”以及最后“因为。。。。。。所以。。。。。。”;
3、对所学的词语和句式的灵活运用,体现在学生续编第四次对话。这三个层面的口语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第三个层面运用所学续写对话时,我采用了说和写结合的方式,这样的方式,首先是帮助学生学会把口语规范化地变成书面语,其次,由说到写,实际上是放慢了说的速度,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将所学的词语和句式写出来。最后说和写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片段,模糊作文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的能力,为三年级过渡到写作上打下基础。最后是理解寓意,布置练习。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
今天我说的是鲁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寓言”主题的第一课(点)《坐井观天》。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它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眼光狭小。
1、认识“沿际抬信”4个生字。学会写“信沿”等10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心情,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积累“坐井观天、无边无际”成语。
根据课标提出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主”的要求,我认为,(转身、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语是教学重点,“沿、渴、还、信”的书写,区分使用形近字“渴、喝”是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学习总是从兴趣出发。识字方面,尽管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但因为他们的感知不够精细,往往对一些字音和字形相近的生字发生混淆。在朗读方面,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准字音,但是还读不出语言的趣味。因此(点)我采用随文识字、字理识字、情境教学、分角色朗读等方法,适时适度地调整学习形式,变换学习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学习状态。
本课我准备采用(点)以下五个环节完成我的教学:创境激趣、读文识字、分角色朗读、理解寓意、指导书写。
第一环节:(点)创境激趣
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幅图画(点),让他们观察,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写题目: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自然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第二环节:(点)读文识字
首先,学生自主练读课文,提醒他们把字音读准确,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树叶上的拼音,读不好的句子多读两遍。之后,让学生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在自读的基础上安排同桌轮读课文,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
在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借助这个填空(点)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清楚——“青蛙坐在()里,小鸟落在()上,他们在争论()。青蛙认为(),小鸟认为()。”
根据学生发言,我相机画出青蛙住的那口井(画井),让学生找(举图)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并指名学生上讲台粘贴这两个图片(贴图),根据学生贴的情况,指导理解“井沿”(箭头、写:井沿),就是井的边儿。接着联系生活实际“门的边儿”叫门沿,“床的边儿”叫“床沿”,大家的“课桌边儿”叫“桌沿”。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转身、指着)“沿”这个字右边第二笔是“横折弯”,并让学生书空练写“沿”字。之后,把青蛙眼中的天(写:井口大)“井口大”、小鸟眼中的天(写:无边无际)“无边无际”板书在相应位置。
接下来,我依次指导学生读好三次对话
首先是第一组对话:(点)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抓住问号这一标点,指导学生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如老师问学生答、男生问女生答等等。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注意区分(举字卡)口渴的“渴”和喝水的“喝”,渴了要找水,渴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
指导学生读第二次对话:(点)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指导朗读这次对话时,我先抓住启发学生理解两个词语“大话”和“无边无际”,大话就是吹牛,无边无际就是没有边儿。接着我以“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为突破口,不给学生们灌输反问这一知识术语,但通过老师的范读读出反问的语气。
之后同桌两人分角色一人扮演小鸟,一人扮演青蛙,分别读他们说的话,在全班普遍参与练习的基础上抽取两组展示,让同学们评一评那两个人是最佳搭档,通过这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有了第一、第二次朗读对话的基础,第三组对话:(点)“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第三环节:(点)分角色朗读
(点)全文展示
在这个环节,我采取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并试着给自己的角色设计动作,边读边表演;只读对话;以及小组展示朗读等。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达到乐于朗读的目的。
第四环节:(点)理解寓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只青蛙是“井底之蛙”,现在人们用“坐井观天”“井底之蛙”来比喻有的人眼光狭小。你们一定要多读书、多长见识,才不会是“井底之蛙”。
第五环节:指导书写
低年级写字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教给方法,强调书写习惯。因此,我围绕本课写字训练的重难点进行精要指导。
(点)“渴”和“还”的笔顺是学习的难点,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动态效果,使单调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形象有趣的动态画面(我不会插入动态演示)。然后老师范写(范写),边写边提醒先进人,后关门,学生书空,最后进行描红、临写。
本课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根据学生以前的书写情况,左窄右宽的字写正确容易,写规范、写美观很难,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类字的特点,在指导写“信”时,我边(范写)边告诉学生:右边“言”的第二笔“横”应该写的最长。让学生逐步达到把字写规范、美观的要求。
最后说板书:
(指)我的板书图文并茂,简洁明了,服务于学生的学,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帮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我说课的题目是山东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由“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安排”“板书设计”五部分组成。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结合本课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语文基础,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的4个,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我将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做为教学重点之一,我准备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找朋友等方法,将识字教学落到实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寓意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分角色朗读、利用动画创设情景、学生亲身体验等办法,引导学生由境入情,与文中的小鸟、青蛙融入一体,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课的学习,我准备当好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分发挥启发、引导、辅导,促进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课才用的教学方法是主要是“情境教学法”“体验法”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入境生情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说学法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自己认读生字,总结识字方法,自己体会揣摩如何人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观察字形,记忆字形。同桌合作互相帮助结局识字困难,互相评价写字效果,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等等。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了现代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和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吧?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主动识字
感知故事内容,我是这样安排的,让学生自由读书,根据课文内容简单的叙述故事情节。
主动识字
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很聪明,这么快就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刚才读书时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小手来指着拼音读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都圈出来,认一认。
学生自读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会总结出拼拼音、问同学、联系上下问猜一猜等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也是语文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学生明确了识字方法,我引导学生历经“在语文中识字——认读词语——认读单个生字这一过程,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找朋友、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形式每吧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品读课文,理解寓言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然后用三副动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进行角色朗读。
朗读后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在回答,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一句来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为进一步体会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我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在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心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寓意。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我在让学生给动化中的小鸟和青蛙配音,这时学生会读出青蛙傲慢自信的语气,小鸟的耐心的语气。
这一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为生服务“的教育理念,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了只管形象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而生情,通过亲身体验达到理解寓意,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学习写字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写到,要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根据这一原则,我采用“让学生观察字型,然后按你说我写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写字的兴趣,在与老师比到等同桌互相评价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理念中完成本课的写字任务。
拓展延伸
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画龙点睛之笔,我准备这样安排: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后,让学生分角色读一读,然后教师进行小结:希望同学们能象跳出井口的青蛙那样,勇于认错,站在高处看问题。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小鸟
井口大无边无际
跳出井口
这一板书设计,抓住了寓言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二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 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 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一去二三里》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义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教学的第一篇课文《一去二三里》。这是一首古代童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美景。这首童谣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充满儿童情趣,具有韵律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项目,培养儿童通过朗读感受童谣所表现的优美景色。同时本课是识字教学第一课,是学生由拼音拼读过程进入汉字读写的第一课,要培养儿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培养儿童学习汉语言文字的兴趣。本课可以分二课时教学。
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分教材理解,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程序五部分向老师们汇报。
(一)教材理解
本课课题《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题: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诗句表明了看到的事物:乡村炊烟袅袅,山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路旁有盛开的各色鲜花。这首童谣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数字镶嵌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意境优美。
(二)学生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学生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十二个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三三个生字。认识笔画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生初步感受童谣所表现的意境美。其中识字和写字是重点,感受童谣意境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自我拼读课文;制作与教学环节配合的cai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程序
围绕以上目标,我设计以下几步教学程序。同时把教法和学法渗透在教学程序的各个环节之中。
第一步,导语激趣。
上课前,cai课件出示了动物大家庭,并配合音乐《蓝精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
123下一页向课堂,营造出一个活跃有趣的氛围。上课铃响,教师用充满趣味的话语导入新课,把学生引入到快乐的学习环境当中,鼓励孩子们大胆学习新知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和观察能力。(cai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他们会说些什么 然后揭示课题:古时候有一首童谣,说的就是这幅图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指名学生读课题,并说说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学生交流学法)结合图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第三步,图文结合,学习古诗。
第一环节:读准字音,掌握节奏
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然后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教师再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找找诗中的十个数字,看看读音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在自我拼读过程中发现一的读音变化,这样印象会更深刻。同时提醒学生倾听老师在范读时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的时间比较长,并做上记号, 以把握古诗的整体节奏,体会童谣的韵律美。
第二环节:生字认识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课件演示生字,先顺序出现,在乱序出现)。采取抽生读,齐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使绝大多数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重点指导三,四,十和里四个生字的发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里的声母是边音,(这里可以cai课件出示,重点字的读音选择)并组词,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第三环节:了解诗意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环节之一,首先,我提醒学生:。小朋友在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仿佛看见了哪些景物 谁读得越仔细,眼前看见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像的良好习惯。不要把书读成小和尚念经。其次,出示课件主题图,着重分析一去二三里 和烟村四五家并用手势表明一去二三里的含义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据课堂交流情况提出烟村四五家的两种理解:(1)四五个冒着炊烟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户人家,还冒着炊烟。并肯定两种理解都可以。诗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这一部分,应发展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最后,背诵全诗,提问:你在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 这个小山村热闹吗 美吗 背诵时再次启发想像,使记忆有了具体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为我景我情。]还可以请两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读诗句,一位指图。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和意象的联系。」(课件演示,一学生读有关诗句,一学生指图,教师辅助点击鼠标,出现放大的图画区域。)
课间休息:做识字游戏《摘苹果》,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一个新高,同时学生适当放松。
第四环节,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体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个部分)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各方位小格。并用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来巩固田字格的认识。写字时,学生先独立观察字形引入笔画:一。 出示课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指导书写 。再引入二的书写,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而三的写法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上台演示,教师相机指导,让学生体会汉字的间架结构,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并了解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并可以用实物投影仪反馈学生作业,学生展开互评。在这里,我引入一个故事: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两横,三就是三横,四就是四横,五就是五横。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学生练写了三个字,略感疲劳,此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并通过讲故事渗透了学习不能想当然,一定要认真的教育意义。]
总之,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写四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放手学生,努力使朗读教学和写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稳妥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配乐诗朗诵。学生伴随音乐自由朗诵,强化印象,学生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三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依据课程标准对本册的要求及单元训练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明白读书方法,了解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
3、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说出自己的学习收获,初步感知道理。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读生字、说出记字方法,归纳写字技巧,并让他们在田字格里把字写规范。
教学难点:
学生把所学生字、词语带进课文再有感情朗读,找出小鸟与青蛙三次对话,并分角色朗读。
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给学生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朗读体会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说学法:
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这样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学生的主体精神被激发,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因此,自主学生字、分角色朗读、合作研讨是比较好的学习方法。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考虑到低年级的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我先利用小鸟和青蛙图片,让学生知道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和这两个小动物有关,并启发学生猜一猜两个小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交流中对《坐井观天》这个小故事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刚刚打开课本的时候,我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顺畅。具体要求是不认识的字注上音节,再多读几遍,在文中批划,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
1、初次读课文后教师检查学生批划的内容,着重看生字音节在文中批注情况。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新词。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识字。
(四)动静结合,指导写字: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应读写结合。所以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静下来,动动手写几个字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8个,我引导学生说出写字方法,练习课后的田字格里的字,然后同座互评,教师把写得好的字进行展示。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出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交流读书收获,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予以表扬,对不当之处及时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我设计了下面的板书
12坐井观天
小鸟:无边无际
青蛙:只有井口那么大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四
《坐井观天》是一篇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象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不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总结学习方法,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1、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本课的学习,我准备当好学生学习的伙伴,充分发挥启发、引导、辅导,促进的作用,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获得成功的体验。
2、说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自己认读生字,总结识字方法,自己体会揣摩如何人有感情的朗读,自己观察字形,记忆字形。同桌合作互相帮助结局识字困难,互相评价写字效果,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等等。
一、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吧?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在建议中倡导: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就抓住了学生急于想知道故事内容的心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顺势引入本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主动识字
我是这样引导的:“小朋友们很聪明,这么快就知道了故事的内容,刚才读书时有没有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小手来指着拼音读一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都圈出来,认一认。”
学生自读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学生会总结出拼拼音、问同学、联系上下问猜一猜等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这也是语文课标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学生明确了识字方法,我引导学生历经“在语文中识字——认读单个生字——认读词语这一过程,采用自读、同桌合作读、找朋友等形式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言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然后用三副动化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扮演小鸟和青蛙进行角色朗读。
朗读后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在回答,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一句来谈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为进一步体会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我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让学生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然后用纸卷成纸筒在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心情,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寓意。
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我在让学生给动化中的小鸟和青蛙配音,这时学生会读出青蛙傲慢自信的语气,小鸟的耐心的语气。
这一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为生服务“的教育理念,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了只管形象恰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境而生情,通过亲身体验达到理解寓意,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四)延伸
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画龙点睛之笔,我准备这样安排: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坐井观天说课稿篇十五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确定这一课时的目标有三点;
1。会认“沿、答”等10个生字,会写“观、渴、喝”三个字。
2。识记“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哪”。
3。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并分角色朗读,初步感知寓意。
会写3个生字,课文4—7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我运用谈话法、对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读、说、练的教学思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考虑到低年级孩子认知比较直观的特点,上课开始,我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走入课堂的欲望。
2、多种形式,认识生字、新词
本文有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关,由简到难,第一关,学习生字,第二关,在新词中认识生字,第三关,在句子中巩固生字,这样学生从字、词、句中认识和巩固了生字。
3、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然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对本课的学习,我注重在指导朗读上下工夫,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首先,我安排了自由读,边读边找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其次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中,我采用了分角色读、讲读句子,让小朋友们体会到它们的感情。
4、延拓提高:
1。找出带有“哪”字段句子,通过多读,体会在不同句子中,读音的不同,总结:“哪”字用在句末时要读轻声。
2。谈收获,让学生学会表达,巩固知识点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