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学而不厌的经典故事通用

最新学而不厌的经典故事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3 13:22:24
最新学而不厌的经典故事通用
时间:2023-05-03 13:22:2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而不厌的经典故事篇一

学而不厌的意思是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大家清楚学而不厌的

成语

故事吗?下面请欣赏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成语学而不厌的故事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成语学而不厌的故事

孔子从小就死了父亲,家境贫困,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只好通过自修来求得学问。他从15岁开始发愤读书,因为无人教,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就多方向人请问。他请问过的人,有做官的,有学者,也有普通百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幼稚儿童。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求知欲望十分强烈,遇事老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别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每事问”。一次,他向音乐家师襄子学弹琴,先学一支曲子,练了10来天,还不停地练,师襄子几次催他学习新曲,孔子都不同意,开始他说不懂技法;掌握技法后又说没体会出这乐曲的意境。后来,师襄子说:“你已经弹得很有感情了,可以学新曲子了。”而孔子却说:“我还弄不清作曲家的为人呢。”

孔子年老还乡,从事编书和讲学,虽然很忙,但仍然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部书很难懂,许多人都不敢去研究它。但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它,他便把在几十斤重的竹简上写成的《周易》读了一遍又一遍,不知读了多少遍,以至将串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最后他终于把这部书读懂了,并向别人详细地介绍了这部书的内容。成语“韦编三绝”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成语学而不厌的解析

[释义]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不;不能读作“bǔ”。

[近义] 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

[反义] 骄傲自满 好为人师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勤奋好学的精神。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学而不厌的出处

[语出]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学而不厌的造句

1. 对学过的东西要温故知新,对不认识的东西要虚怀若谷,关于学习要学而不厌。

2. 同学们都应当有对自个“学而不厌”,对他人诲人不倦的精力。

3. 咱们应当学习他学而不厌,勤勉好学的精力。

4. 常识没有止境,咱们要有学而不厌的劲头。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 责任心强且有志向的人会学而不厌。

7. 在学习方面,咱们要发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力。

8. 对自个,“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咱们应取这种情绪。

9. 那小子一接到女朋友的电话就兴致勃勃地跑出去了,父母学而不厌的教诲早在他耳边云消雾散了.

10. 郝教师一直坚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准则,因而深得师生们的尊敬。

11. 在教育情绪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力,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情绪,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虚怀若谷的思维。

12. 咱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勉吃苦,这么成果才干步步高升。

13. 咱们必须学会学而不厌,尽力学习各科常识。

14. 对常识,咱们应当具有学而不厌的情绪。

15. 郭恩绵教授从事临床及教育四十余年,精勤不怠,学而不厌,积累了丰厚的临床经验。

16. 学习要做到学而不厌,积习沉舟这种持之以恒好好尽力的情绪。

17. 教师教育咱们时诲人不倦,咱们学习时应当学而不厌。

18. 孔子是巨大的思维家,他对自个请求严厉,学而不厌。

19. 咱们在学习上劲头十足,可谓学而不厌;教师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尽心教导,可谓诲人不倦;咱们和教师都能够说是乐此不疲啊!

20. 教师教育咱们只有学而不厌,才干攀爬科学文化常识的顶峰。

21. 办法要活络多样。一种办法学厌了,能够改变别的的办法,以便学而不厌。

2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门生芳香,其乐亦融融。祝福您,教师节开心!

23. 学而不厌是真知,教而不厌是真爱。

24. 咱们对自个应学而不厌。

25. 一种方法学厌了,能够改换别的的方法,以便学而不厌。

26. 愿的寻求宵衣旰食,愿永久学而不厌。

27. 学而不厌,所以治身也;教而不倦,所以治民也,贤师良友,舍而为非者寡矣。

28. 从治学情绪来看,学生要有学而不厌和学贵有恒的精力。

29. 愿的寻求孳孳不息,愿永久学而不厌.

30. 从前你力学不倦,现在你学业有成,往后你高登学府,成果你博大精深。祝福你学而不厌,翱翔于学海无涯,只求你学识渊博,早一点学以致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