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5篇)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3 08:24:03
2023年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5篇)
时间:2023-05-03 08:24:03     小编:zxfb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一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练习十五5,6题。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二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1、教学例2

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

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

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

(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

(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三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认识同类物体,学习分类

1、出示或显示4页左方上铅笔和皮球图。(没有集合圈)

(1)图中的物品都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2)引导同学自己说一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出示或显示集合圈)引导学生用右手食指也在两个球外面画一个圈。

(3)讲述:不管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物品边说边把两个球圈起来,这样表示它们是同一类物品。而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

2、观察4页右上方的图。

(1)引导同学认真观察,看看图画上的都是什么?哪些属于同一类,用铅笔圈起来。

(2)启发学生指着示范图说一说,哪些属于同类,应该怎么圈?为什么?(因为大鸡、小鸡、公鸡、母鸡都是鸡,属于同类,应圈在一起,而书包和气球它们不是同类物品)

(3)学会看书,指导练习。

打开书第6页,看练习一,第1题,而后教师读题。

(1)完成左图。提问:图中的四种物品各是什么?那些物品是同类的?

学生回答,帮助整理。西瓜、香蕉、桃子都是水果,是同类的,而布娃娃和水果不是同类。

请同学动手把同类物品圈起来。

(2)完成右图。图中的哪些物品属于同类?把同类物品圈起来。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

(3)即兴练习

①请同学看看自己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种书属于同类,各种本子属于同类,还有文具盒……)

②打开文具盒,仔细看看,有哪些物品属于同类?(铅笔、钢笔、圆珠笔等属于同类)

四、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七、布置作业

1、回家和家长说一说今天学了什么?

2、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说说哪些属于同类。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四

1、理解100以内的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算理,掌握笔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2、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过程,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投影、视频、答题纸、小棒。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开始新一单元的学习了,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板书课题: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展示图片1:11页主题图ppt主题图,

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个班由两名老师带队。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每个班与老师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

两个班一共多少人。如: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等。……

师:那我们就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他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1出示图片2

(1)看图片,二(1)班和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35+2,师板书

出示图片3

(2)结合口算,感悟加法的算理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预设1:口算:5+2=7 30+7=37追问:为什么用个位上的5加2?

结合摆小棒,探究加法竖式的写法及用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算理。

师:怎样笔算呢?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

学生用摆小棒,师巡视。

组织学生交流摆小棒计算“35+2”的方法和过程,教师出示小棒图。

学生有35人,先摆3捆零5根小棒;带队老师有2人,接着摆2根小棒。把5根小棒与2根小棒合起来是7根,一共是3捆零7根小棒,也就是35加2等于37.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写出加法竖式,并计算。利用课件演示算理。

出示图片4

笔算时,第二个加数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要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笔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教师板演算法,并对应展示口诀:

数字分开,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习:做一做,图5

2、学习例2

(1)看图片(乘车图片6)提出问题

师: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怎样解答呢?

板书算式:35+32=( )

(2)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自己试一试吗?我们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合作交流

①在计数器上拨珠子

先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5个珠子表示5个一;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在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67。

②摆小棒

师:有的同学是这样摆的,先摆3捆与5个单根 ,再摆3捆和2个单根(上下摆放),合起来就是6捆零7根就是67根。

鼓励学生质疑:为什么整捆和整捆的合在一起,单根的和单根的合在一起?

播放动画

③口算的方法

30+30=60,5+2=7,60+7=67

④竖式计算 出示图7

师问:为什么5和2对齐?3和3对齐?

师: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位和十位上的数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老师板书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观察。

生1:您是先算个位5+2=7,再算十位3+3=6,也就是6个十,把6写在十位。

师:你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4)算法对比,理法勾联

指着竖式结果中的“7”,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竖式结果中的“6”,是在摆小棒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拨计数器的时候,指的是什么?在口算的时候指的是哪个算式?

做p13 第2题“做一做”(学生独立做,教师检查。)

提问:写竖式注意什么?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做完后别忘了什么?

小结:写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做完后别忘了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

(三)拓展延伸

1、看图写竖式。(p12第2题)

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同学们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捐款,二(1)班捐了56元,二(2)捐了43元。两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五

统计表。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多媒体课件。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

(1)身高、体重

(2)姓名、性别

(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

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

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

填好统计表。

教材第96页例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1课时统计与概率(1)

(1)统计表

(2)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