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一
教材92~93页。
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实物投影仪。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螦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好。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二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平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三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54-56页,p57页课堂活动第1、2、3题,p59页练习十二第1题。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直尺、纸杯、小棍(1cm)、吸管。
建立1cm的实际长度观念
会以cm作单位掌握用直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设疑激趣
谈话: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光明木器厂准备送给我们双槐树小学一批新的课桌,课桌的宽度就跟你们现在用的课桌一样宽,你能想办法告诉木器厂的厂长课桌应做多宽吗? 你准备选用你身边的什么东西来量课桌的长度?
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铅笔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业本量
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
学生自由量后汇报:课桌大约有2枝铅笔长,大约有3拃长,大约比2个笔盒长,大约有2个作业本那么长,大约38厘米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奇怪,教室里的课桌都是按一样的尺寸做的,可你们量出的结果却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测出的结果不同。
2、导入揭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直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请仔细观察这些商品上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火柴盒长4厘米,墨水盒长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长22厘米)。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单位来度量长度,引出并板书课题。(板书: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1、探究一:认识直尺
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
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数(随学生的汇报,课件显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数), 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 (课件闪烁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单位: 厘米 cm)
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学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长度)
刚才有的同学比1厘米这样长,有的比的这样长(师边说边比),1厘米到底有多长? 请小朋友们从纸杯里拿出1cm长的小棍感受。
课件演示1厘米的长度。(板书:1厘米)
在自己尺子上找到这一段。 写厘米时,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书:1cm)
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厘米长,从2到3也是1厘米长。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如果学生问到1小格,教师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再学习。)小手指一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拉链头长大约是1厘米。牙齿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手机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 (全体学生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最接近1厘米,之后汇报,投影反馈) 。
3、探究三: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是多长呢?里面分别有几个1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小组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8厘米长?
思考: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画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约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们的大致长度,与同桌的同学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谁准确点。
1、估一估
(出示吸管)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长?
2、量吸管的长度 刚才大家估的只是一个大概数,要知道吸管的准确长度究竟是几厘米长,应怎么办?学生试着用尺子测量吸管的长度,量好了可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
课件演示例2:如何量铅笔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用直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对准要量的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对的是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3、量课桌的宽
现在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宽,你有办法了吗?量一量吧。学生同桌测量,量后交流,注意对误差的说明。师生共同确定把哪一个数据告诉木器厂的厂长。
1、填空出示教科书第59页练习十二第1题,让学生填一填。
2、判断下面量法是否正确。
3、断头尺量橡皮的长度 出示没有零刻度的直尺,让学生小组讨论怎样用这块断尺子量出橡皮的长度。
师:孩子们,我们这节课量的吸管的长度,以及你们铅笔的长度,橡皮的长度,这些物体长还是短?(短)。
师:对了,我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单位?(厘米)。但如果要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以及我们操场的长该用什么工具去测量,又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这个等孩子们以后学了更多的测量长度的知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单位: 厘米 cm
1厘米 1cm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四
教材第72页、第73页的例1、2、3题,练习十四第1--3题。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会比较熟的大小。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的基础知识。
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多媒体课件
(一)回顾知识
1.课件出示p72情境图
学生提取信息
总计人数10500名运动员
花费4.96亿英镑
约占总人数的3.77%
金牌数约占总数302枚的八分之一
第29届奥运会出现了25.5%的负增长
提问:这些都是什么数?每个数有什么含义?完成73页做一做
2.同学们课下都收集了一些数据,请你汇报生活中用这些数的例子,并说说每个数的具体含义。(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提问:有什么感受?
3.请你给这些数进行分类。
好,我们来看这些数,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
教师监控 1
①学生按照整、小、分、百、分类。
②这些数叫整数还可以叫什么?(自然数)
③什么叫自然数?
④自然数和整数有什么关系?
⑤小学阶段我们研究的自然数就是整数,但以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来看整数还不只这些,我们还研究了负整数。
⑥想一想,整数和自然数的范围哪个更大?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数的知识进行复习,整理。
(一)小组合作,进行数的整理
出示整理提示
1.根据数的特点找到数之间的联系,并用树形图的形式进行整理。
2.先小组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分工合作,汇报时要说清整理的理由。
3.如果不能够面面俱到,可以选取一部分数进行整理。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完整版篇五
教材第65页例6、想想算算,练习十三第5~8题
使学生初步学会连续退位减的笔算,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进一步巩固用差加减数验算减法的方法。
一、复习引入
笔算:312-2612312-905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笔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6:612-261=
2、提问:怎样列竖式?
3、让学生试着在书上完成。做完后让学生
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计算的。讲解完后学生集体说说计算过程。
4、提问:这道题和前面学习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指出:像这样从个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后再减的.计算,叫做连续退位减。计算连续退位减,要按照笔算减法的法则,细心计算。还要特别注意,某一位上退了1,到这一位计算时不能忘记已经退了的1。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第2题,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和验算过程。
2、做练习十三第7题,让学生说说错误的原因,然后改正。
指出:笔算减法,有时要连续退位,有时不要连续退位。计算时要注意退位一般要在前一位上记退位点,防止忘记已经退去的1,哪一位上计算不够减,就该从前一位退1。还要注意,够减时就不需要从前一位退1。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5、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