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第二进是行礼亭。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六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因区域的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而称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而简称湘。
湖南地处东经108°47’一114°15’,北纬24°39-30°8'。毗邻七个省市:东邻江西,西连重庆、四川、贵州,南按广东、广西,北界湖北。全省土地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其中耕地面积4900万亩,丘岗山地2.56亿亩,水画20xx万亩,幅员在全国居第11位。全省辖14个地市州,136个县市区,2350个乡镇,6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8%。
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东南西三面环山,东有罗霄山脉,南有南岭,西有武陵、雪峰山脉;北部为洞庭湖平原;中部多为丘陵、盆地。整个地势南高北低,为西南东三面向中部北部倾斜、朝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全省地貌以山池、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51.25%,丘陵盆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田土”的格局。
湖南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侯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热量富足、冬寒期短、无霉期长等气候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6一18摄氏度之间,年较差大;全年无霜期261一313天,日照1300一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38.5一48.8万焦耳/平方厘米,10摄氏度以上活动积温5000一5800摄氏寅,持续238一256天,能满足作物生长耐热量的需求。湖南是我国多雨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在1200一1700毫米,雨水集中,其降水分布呈明显阶段性。由于光、热、水基本同季,对农、林业空产极为有利。
湖南水利资源蕴藏量大。全省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3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8.8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756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倍。湖南是一个河流比较稠密的省区,水系主要力湘、资、沅、澧四水及洞庭湖,全流域面积25万平方公里,本省流域面积占92%左右。全省有流长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8.6万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7条,其中湘、资、沅、澧、潇、耒、洣、(左氵右舞)、酉等水的流域面积均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全省总径流量1623亿立方米,加上客水,总量达2082.8亿立方米。湖南诸水不仅水流量大,而且水能丰富,水质良好,含沙量少,冬季不结冰。全省534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达1532.5万千瓦,年发电量1342.4亿度。全省可能开发的总装机容量可占水能蕴藏总量的70%和发电量的36.4%左右。
湖南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生物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高等植物约有5000种,占全国总数的1/6,其中木本植物种数占全国的1/4;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66种,莫中一级保护植物3种,,即银杉、水杉、珙(左王右同)。全省林业用地18244.9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7.4%;森林覆盖率为5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7.2个百分点,林木蓄积量2.51亿立方米,在全国位居前列。杉、松、竹等用材林和木本油料等经济林,更是闻名全国的中心产区。其中,杉木林、楠竹的画积占全国的1/3,油茶面积占全国的40%,油桐是全国4个重点省区之一。全省已建立森林保护区23个,张家界森林公园属国家级森林公园。湖南草场资源也很丰富,现有可利用草场8499万亩,载畜量可达704万个黄牛单位。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湖南动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共有野生哺乳类66种、鸟类500多种、爬行类71种、两栖类40种、昆虫类1000多种、水生动物200多种。其中有华南虎、云豹、金猫、白鹤、白鳍豚等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湖南是全国著名的淡水产区,天然鱼类共160多种。湖南物产特别是农产品非常丰富,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目前,全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总产的6%左右,稻谷占全国总产1/10,稻谷和苎麻、茶油产量居全国第1位;生猪、茶叶、柑桔居第2位;棉花、烤烟、甘蔗、油料和淡水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湖南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矿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湖南矿藏不仅品种多,而且品位优,共生、伴生的矿产多。现已发现的矿种达134种,探明储量的有91种,是全国矿产品种较多的省份之一。其中锑、钨的储置居世界首位,铋、铷、石煤、雄黄、萤石、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等居全国首位,锰、钒、铼、芒硝、高岭土及锰矿石工业储量居全国第2位;锌、铅、钽、石墨、金刚石、水泥配料等储量居全国第3位。
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10大旅游区和100多处旅游景点。“东边一线”,有南岳衡山有古城长沙、革命圣地韶山以及岳阳楼、炎帝陵等。“西边一片”,有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和桃花源、夹山寺、猛洞河等名风景区,是全国有名的旅游胜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
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九五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五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第 一范文§网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华天旅行社,美丽的湖南之旅,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这次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我是大家这次的导游员,我叫杨莎,非常高兴能在这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与大家相识,在今后的几天里啊大家的吃,住,行,游,够,娱,六方面呢我都会尽力为大家安排好,首先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我们的司机哥哥~~小马大哥,小马哥哥驾车多年,有着非常好的驾车经验,所以大家在安全方面可以放心啦~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里,将由我们两位为大家竭诚服务,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那么首先在这里预祝大家这次的湖南之旅过得愉快,希望我们湖南的好山,好水能给大家带来一份好的心情,最后祝大家在湖南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住得爽心~谢谢!
很高兴能跟大家介绍我们的湖南,湖南是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芙蓉国。它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而且大部分地区处于我国第二淡水湖洞庭湖之南,所以简称,湖南。
湖南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 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气候比较温暖就像湖南的辣椒,够辣的哦~夏天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热导40°,正是因为地域气候的原因,给湖南造就了冬冷夏热的气候,有长期的梅雨季节,湿气重,真菌容易滋生,所以我们湖南人啊,就造就了爱吃辣和足浴的风俗习惯。。。
好啦,刚刚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湖南,那么我们的此次的湖南之旅,首先就从长沙开始,我可是位地道的湘妹子哦~我们长沙啊是湖南省的省会,是全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集聚地,是我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更是一座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也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楚汉名城”长沙这个名字最早的时候是出现在西周,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来又炫又不失其浪漫,是因为天上的星辰而得名,天地人合一,长沙星对应的地面,就称为长沙,又名星沙。
长沙位于湖南中部偏东北的湘江下游,湘江啊,就像一把剪刀,把城市分为东西两岸,河东为发达的商业区和工业区,河西为高校区和高科技发达区。河东是繁华的闹市,河西则是幽静的书院~
哈哈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我们长沙的饮食,看我就知道,长沙的饮食文化也是比较丰盛的哦,我就不说那久负盛名的臭豆腐 玉楼东的麻辣仔鸡 双燕楼的馄饨德园的包子 甘长顺 杨裕兴的面 今天跟各位介绍长沙新美食热点待会顺便带大家过去饱尝一下正宗的湘菜滋味,有橘子洲头的黄鸭叫 宁乡的口味蛇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株洲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陵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食,故被称为“神农”。他又尝百草,发明医药,故又是“医药神”。不仅如此,还传说他利用火为人类造福,制造乐器,倡导物质交换……总之,炎帝神农氏在历史传说中是与农、工、商、医、文等各领域的发明创造分不开的一位神祉,因而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炎黄子孙的无比敬仰和祭祀。最后因他品尝剧毒的断肠草,无药可解而死去。晋皇甫谧著《帝王世纪》载,其死后葬于长沙。宋罗泌《路史》载:“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炎陵县在南宋时由茶陵分置)炎帝陵的四周古木掩翳,水环绕其间。陵侧有一“洗药池”,传说是炎帝洗涮草药的处所,还有明清两代的御祭石碑数座。炎帝陵景区包括炎帝陵、炎陵庙、奉圣寺、崇德坊、胡真官寺、鹿原亭、圣火台等人文景观,还有鹿原洞、龙垴石、龙爪石、洗花池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炎帝陵陵区古称”皇山”,面积2.4平方公里,陵区山峦迭翠,碧水环流,古树参天,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陵殿流光溢彩,面积3000平方米,公元960年,宋太祖登基,遍访天下古陵,在“白鹿原觅见炎帝陵”,于乾德五年(967)建庙奉祀。公元一xx0年,炎帝陵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四年因香客失火,主殿被烧毁。一九八六年六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拨款正式重修炎帝陵主殿。重修后的陵殿共分五进:第一进为午门,门内有丹墀、左右两廊为碑房,竖历代告祭文碑;第二进为行礼亭,这是一座八角形石基支柱亭,8根石柱支撑梁枋,亭上悬匾横题"民族始祖光照人间",下有联曰"德照千秋光盛业;功垂万世展宏猷",亭中摆香炉,供人行礼;第三进为正殿,24根石柱支撑殿顶,殿内悬匾题"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联曰"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殿内神龛内供奉炎帝神农氏像,炎帝像为金身,左手拿稻穗,右手拿灵芝,像前有一装有五谷和药材的竹篓。神龛上悬"齐天鼻祖"横额,两边有联为"名垂宇宙;恩泽神州",整个殿内雄伟壮观,氛围肃穆;第四进为墓碑亭,竖有石刻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第五进为炎帝陵寝。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因而从古至今对炎帝陵的祭祀都极为庄重、盛大。据史载,在唐朝时开始祭祀炎帝陵,宋朝自宋太祖建庙后定例为三年一大祭,清朝进行的祭典更加频繁,仅大祭就多达41次。
环绕陵殿,筑有一丈多高的红色围墙。四周配建规模宏大的奉圣寺、胡真官祠、天使行台、崇德坊、宰牲亭、时祭公馆、咏丰台等古建筑群,业有鹿原洞、霞桥、池(又名洗药池)、黄杨山、龙爪石等胜迹。还有那令人憧憬的炎陵十景。即:花草丛生、气味芬芳的味草凝芳(又称味草亭);岸畔偃伏,状若龙首,喷薄宛如鼓髻欲飞的石龙鼓髻;云烟缥缈、惨淡若秋雨的云秋雨霁;时有烟岚施绕其间,若隐若现,乍密乍疏的晓阁烟岚;春来细草匝地,野花成丛,黄白纷披,红紫烂漫,宛如锦茵在目的芳洲春锦;山问禽鹿隐见无常,间若寂然无声,每逢祭祀,飞走和鸣,有笙簧迭奏的禽鹿和音(又名白鹿原):大樟横亘,中空若洞,任人携几席坐觞咏其中的空樟洞明;鹿原古树千本,诡异离奇,陵前一杉,双干中分,大十余围,不枝不叶,经数百年润泽若生,有蛟虬凌空之势,人称虬张灵木;陵北,潭深面清,游鳞百种,每于波平日暖,水光相映,夜则水月交融,清莹可鉴,美名龙潭鱼跃;京使致祭,一叶飞坠,满殿皆香,其叶文理黝色,若缕绘之物,中藏异像,因建亭刻碑:异树飞香(又名飞香亭)。
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巨大建筑群,同这里的自然风光相交融,更添炎陵十大名景相配衬,使整个炎帝陵区幽静秀丽,蔚为壮观。历代帝王都视此为圣地,每年祭祀,举行大典,钦派特使前来朝拜。时逢春秋仲月,各地会员礼生前来致祭者甚多。群民宰牲烧香恭拜者,则一年四季络绎不绝。至于逢年过节,可见数以千计的朝拜者列队整齐,摆满祭品,香火镣绕,堪为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