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炎帝陵导游词介绍(实用10篇)

2023年炎帝陵导游词介绍(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53:08
2023年炎帝陵导游词介绍(实用10篇)
时间:2023-11-11 16:53:08     小编:琉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炎帝陵。

导游词。

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干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领导人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当时任的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二

导游词。

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炎帝陵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x1993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第二进是行礼亭。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

对联。

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陕西大雁塔·黄帝陵导游词·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三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五

关于炎帝神农氏安葬地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宋代罗泌撰《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据地方史《酃县志》记载此地西汉时已有陵西汉末年绿林、赤眉军兴邑人担心乱兵发掘,遂将陵墓夷为平地。

唐代,佛教传入,陵前建有佛寺,名曰“唐兴寺”,然而陵前“时有奉祀”。

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67—983年),朝廷将事官虑炎帝陵地僻路险,舟车不便,奏请将炎帝庙迁至茶陵县城南,宋太宗诏许,即移鹿原陂炎帝庙于茶陵县城南五里处。此后凡二百余年,朝廷官府祭祀炎帝神农氏的活动,均在茶陵县城南炎帝祠庙进行,鹿原陂炎帝庙几近湮没。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衡州守臣刘清之鉴于炎帝陵没有炎帝庙,反而保留唐代的佛寺,有点不伦不类,于是奏请朝廷,废陵前唐兴寺而重建炎帝庙。

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析茶陵军之康乐、霞阳、常平三乡置酃县。此后,炎帝陵所在地鹿原陂即属酃县境地,隶属衡州府管辖。

宋理宗淳祜八年(公元1248年),湖南安抚使知潭州陈奏请朝廷为炎帝陵禁樵牧,设守陵户,并对炎帝祠庙进行了一次大的修葺。

宋代以后,元代近百年间,朝廷只有祭祀炎帝陵的活动,而未有诏修炎帝陵庙的记载。

明代有关炎帝陵庙的修葺史书记载颇详。较大规模的修葺有三次: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朋友们,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神农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农诞生的地方。史书记载“神农母安登,感龙而生炎帝”于此。相传,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安登的美丽少女,天天到烈山上采摘野果,有一天安登采食的篮子装满了,安登也累了,她来到此洞,倚着洞壁不知不觉睡着了。安登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她来到美丽的姜水边,五彩霞光突然笼罩整个烈山大地,天空中一道灿烂的金光闪过,一只龙头浮现在霞光中,巨龙拨云辟雾,腾空而下,化作一英俊少年来到安登身边。后来安登住进洞内,并于农历四月二十六生下一个胖小子。安登十分高兴,为他取名“石年”。这个石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这个洞被后人称为神农洞。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史书的记载和史学家的论说,都有同一个结论: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洞前这三个石板和石墩子是古人为了祭祀炎帝神农而放置的祭祀器皿,分别为石牍、无头石猪、无头石羊,祭祀的时候人们便把羊头和猪头放在只有身子的石羊和石猪上,用以供奉始祖。在我们的右侧,为撰写的神农洞记。

二十五、欢送语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领导),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的游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谢谢大家一路上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刚才讲解过程中,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华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们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连。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这次与始祖近距离的接触,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灵气,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谢谢!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七

炎帝陵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19公里的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同时诏禁樵采,置守陵户。北宋以降,历代不辍祭祀,不失修葺。有历史记载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1954年进行一次修复。1986年8月开始再次整修,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炎帝陵殿共分五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五进为陵墓。到目前为止,已恢复或新建开放的自然、人文景观20多处,主要有炎帝陵殿、御碑园、皇山碑林、天使公馆、圣火台、神农大殿、朝觐广场、神农大桥、白鹭亭、崇德坊、鹿原陂、龙垴石、龙爪石、洗药池、邑有圣陵等自然景观,均是引人入胜的去处。

务院批准炎帝陵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中宣部确定炎帝陵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炎帝陵被评为全省最佳旅游景区;,炎帝陵被评为湖南省模范景区;20,中华全国归国华桥联合会确定炎帝陵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陈云、胡耀邦、周谷城、赵朴初等炎帝陵亲笔题词,宋任穷、杨汝岱、宋健、王恩茂、毛致用、彭佩云等先后专程前来谒陵并指导炎帝陵建设。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八

宝鸡为姜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约5000年前,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

《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古代传说,本来难得考实。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姜城堡为新石器遗址,1958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姜炎族在宝鸡的最早故居是在今清姜河流域。为了生存和发展,一部分迁居今岐山、扶风一带,所以,在这里也出现了带“姜”的水名和城名,即“姜水”和“姜氏城”。有研究者考证认为,在今宝鸡市区渭河和清姜河的交汇地带,曾发现过多件刘家文化(姜炎文化)的典型器物——高领袋足鬲。据测定,这比在岐山、扶风境内发现的同类器物要早。这说明岐山、扶风境内出现的刘家文化是宝鸡市区姜炎族向东迁徙、推进的结果。

正因为炎帝诞生于今宝鸡地区,所以,历史传说,早在黄帝时代,宝鸡地区就开始了对炎帝的祭祀。《路史·后记》记载:“黄帝所崇炎之祠于陈”。罗萍注说:“黄帝所崇疑在陈仓”。《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吴阳”是指今宝鸡市区北的吴山(今陈仓区境内)之东南面,即今凤翔的“三畤原”。秦国开创了以朝廷名义祭祀炎帝、黄帝的先例。迄今为止,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献记录。自此以后,宝鸡祭祀炎帝相沿成习、经久不衰。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自称“赤(炎)帝之子”,设“畤”祭祀炎帝及黄帝、青帝、白帝、黑帝。这种祭俗一直延至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到“雍”地设“畤”祭祀“五帝”。隋唐以降,宝鸡地区开始设庙宇祭祀炎帝和黄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九

民间传说,远古时期,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到南方巡视,为民治病,误尝断肠草身亡。炎帝逝世后,治丧者决定将其安葬到此地以南100余里的河边,即今资兴市资水河边温泉附近,因为那里是羿射九日落下一个太阳的地方,地下冒出来的水都是热的,而炎帝属火,应葬于此。于是便用木排载着炎帝的灵柩,由36个力士拉绗,逆江而上,不料木排到白鹿原(今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时,突然山崩石裂,波浪滔天,木排倾覆,炎帝灵柩镡时沉入岸边石缝,后人便在此立碑代墓。

据史料记载,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姜姓部落的首领,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即其上限在1万年左右,其下限距今4820__年左右。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他始作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织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耕而作陶,始造明堂;削桐为琴,始作蜡祭;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以威天下。炎帝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炎帝晚年为民治病,采药来到湖南,日遇七十毒而不缀,最终因误尝“断肠草”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

炎帝陵随着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炎帝陵庙历尽苍桑,屡毁屡建。有历史记载的较大的修葺有:宋代一次,明代三次,清代九次,民国四次。近代大规模修葺始于1986年,1988年10月陵殿修复竣工。修复后的炎帝陵按清皇宫建筑格局布置,陵殿共分四进,一进为午门,二进为行礼亭,三进为主殿,四进为墓碑亭,亭后为墓冢。

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北宋在位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频繁隆重,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其他碑碣石刻20余通。数千年来,炎帝一直活在人们心中,俎豆馨香,延绵不断。

炎帝陵导游词介绍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是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他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

各位游客,我们大家现在来到的是祭祀广场,一般祭祖都是在这里举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体建筑——神农大殿,神农大殿是仿清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看上去和北京故宫的建筑特色非常相似。

好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炎帝神农氏的八大功绩图,神农氏的第一大功绩:“治麻为布,制作衣裳”,这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大功绩:“日中为市,首辟市场”,神农氏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需要。“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这是指神农氏创造的弓箭,改进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第四大功绩是“始作耒耜,教民耕种”,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发明了早期农具,并教大家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遍尝百草,发明医学”是他的第五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这是“作陶为器,冶制斤斧”,他制造了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这里看到的是第七大功绩“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最后一大功绩是“建屋造房,台榭而居”,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固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从这八大功绩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炎帝的创造发明跟我们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好了,我们现在的看到的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是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的这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国家主席江泽民1993年9月4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则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第二进是行礼亭。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的。我们现在到达的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这两根大石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这幅对联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的门额上还悬挂着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你们看,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着的是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现在我们到了第四进——墓碑亭。在这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耒耜是一种原始农具,他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当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这后面是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这里一直香火不断。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御碑园,历代皇帝每次祭祖完毕就会刻一块御碑以作纪念。好了,今天我们的参观就到这儿了,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谢谢大家!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__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