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十五篇)

最新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十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03:48:27
最新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十五篇)
时间:2024-07-17 03:48:27     小编:zx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一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榴、挣、恢、埋、迅、速、责;要求会写的字有:蚂、蚁、浇、挣、恢、埋、枚、翼、番、迅、速、咬、责、任、昆;要求掌握词语有:蚂蚁、浇水、挣扎、恢复、埋住、一枚、小心翼翼、一番、迅速、衔咬、责任、昆虫。掌握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挣、没。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15个会写字,重点指导书写“浇、恢、翼、番、迅、昆”。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理准则。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谈话激趣,资料导入

1、课件展示蚂蚁图片。图上这位昆虫朋友是谁?你在哪儿见过它?

2、说说你对这位昆虫朋友的了解。

3、板书“蚂蚁”

(1)学生观看老师书写“蚂蚁”两个生字。提醒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读写“蚂蚁”一词。

(二)引领猜测,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是啊,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当他们处在危难当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奋力相救。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吗?它们是不是也会像人那样去向同伴伸出援助之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看动物是怎样互相救助的。

1、板书“的救助”。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进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为理解课文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序

(一)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小组交流讨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小组代表反馈学习情况。

4、引导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5、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一)检查读音。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多音字“挣”的读音。

(二)说发现。

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对生字的发现。

(三)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字,说说书写要领。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难写的字,如“翼、番”等。

3、学生练习书写。

(四)才艺展示。

小组根据本课生字进行小才艺展示,展示内容包括“一字组多词”、“词语接长龙”、“组词说句子”、“我会查字典”等。

【设计意图:通过读字音、说发现、写生字三个小环节,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通过才艺展示一环节,更好地落实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词语采集到词语花篮里。

2、抄写本课生字。

【设计意图:采集词语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书写生字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会认的字7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4.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

(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5)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1)分组汇报自己自学后的想法。

(2)小组内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中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我想,我准备。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⑤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3.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三

夏天的一个午后,我给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在浇石榴(liú)时,发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上挣(zhēng)扎着。我知道,蚂蚁虽不会游泳,但它们是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就会渗(shèn)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不一会儿,水没有了。几只蚂蚁在湿漉(lù)漉的泥土上又恢(huī)复了正常活动,但有两只不幸的黄蚂蚁被湿泥埋(mái)住了半截身子,正努力挣扎着向外爬,可又爬不出来。我想,我应该救助一下这两个落难者了。我必须找一样细小的工具,不然,用手指或稍微粗点儿的小棍儿,都有可能使救助变成杀生。

但是,当我从室内取了一枚大头针走出来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只被埋的蚂蚁同时被另外两只同伴救助着——那两只来救助的黄蚂蚁正用力向外拉它们的同伴。我放弃了与这两只黄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只蚂蚁先被同伴救了出来。另一只在同伴的奋力救助下,也从泥土中挣[zhèng]出了身子。它们小心翼翼地向四周试探了一番,便迅速(xùnsù)逃离了。奇怪的是,有一只黄蚂蚁却没有离开,而是在救助现场继续衔咬泥土,似乎下面还埋着什么东西。我想看个究竟,就没有打扰它。不久,我看到有一对小小的触角晃动着露了出来,原来下面还有一个落难的同伴。这次我必须要帮助它们了,因为这场“水灾”是我造成的,我在这些小生灵面前是负有责(zé)任的,甚至可以说是罪过。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tiǎo]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黄蚂蚁看到同伴后,立即上前去亲吻(wěn)触抚(fǔ),并试图将它衔走。这时,被救助的蚂蚁已经恢复过来,与黄蚂蚁互相用触角碰了一下,便一起离开了。

我不是昆虫学家,不知道蚂蚁的救助行为是一种偶然还是出自本能。但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确实表现出了一种我们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四

7、蚂蚁的救助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掌握词语14个。

2、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能从文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板书课题,揭示课题。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四、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3、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细读课文,想想蚂蚁是怎样救出它的朋友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蚂蚁的救助(齐读课题)。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这句话。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2、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当时( ),我想( ),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①、区分“用力”与“奋力”两个词。

明确:“用力”与“奋力”都是使劲的意思,“奋力”比“用力”程度更深;从“奋力”一词,体会到什么:作者为了与第三自然段区分,避免了重复。

②、哪幅插图画出了这个情景?看图说说蚂蚁怎样救遇难的同伴?

③、画出描写获救蚂蚁被救出后的动作的词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④、我看到还在水中的蚂蚁时,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救助落难的蚂蚁的?

出示句子:我极其小心地用针尖挑开泥土,使这只小蚂蚁露了出来。

⑤、品味带点词语,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⑥、蚂蚁被救出后,又有怎样的举动呢?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⑦、品味“立即、亲吻触抚、试图、衔、碰”等词语并想象它们当时想什么呢?说什么呢?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3、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救,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作业:

1、积累词语。

2、小练笔:以“小蚂蚁,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互相关爱

奋力互相帮助

继续衔舍身相救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蚂蚁的救助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五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同上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能力目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激发学生动物的兴趣,要知道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大家很有成效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别人遇到了困难,或者当别人处在危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吗?对于有困难的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然界的动物在同伴遇到危难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吗?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就讲述了动物之间的互相救助的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查找和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2、相互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观察图画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挣扎生命力、生灵、遇难、偶然

3、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1、同桌互相合作识记生字

2、互查识字情况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蚂蚁是怎样遇难的?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梳理事例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课文。

质疑激趣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为后面的理解作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主要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是什么?

第二部分: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我”在旁边主要做了些什么?(经过)

第三部分:我的感受。启发学生能够说出从蚂蚁的救助这件事上,人们应该具有怎样的首先品质。

l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弄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要让学生弄清正是由于“我”主观上认为蚂蚁的“生命力极强”,没有对遇难的蚂蚁“实施救援”,才引起事情进一步发展。

2、

重点理解:为什么把我看到的事情说成是“让我心灵震撼的生命故事”

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读题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并在评价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2、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抄写生字

抄写词语花篮中的词语;

摘抄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抄写生字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7、蚂蚁的救助

事情的起因

作者看到的蚂蚁救助的事情(经过)

我的感受

教学后记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s版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六

三年级课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 juàn ,不要读成 quān 。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词语解释:

叼走:衔在嘴里拖着。

街坊:邻居。

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⑴ 读书,小组讨论。

⑵ 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羊丢了 不听劝告 羊不断的少

及时改正 为时不晚

后悔 堵窟窿 羊再没少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

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七

三年级课文《蜜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文中出现的词语。

3、从作者对昆虫的观察中受到启发。使同学们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

【学前准备】

1、查找蜜蜂的有关资料和相关的故事。

2、制作有关蜜蜂的图片课件。

3、设计教学的环节提示和难点,重点知识的考查。

【教学过程】

一、课外勾连

1、因为有一年四季,有鸟语花香,有千姿百态的生物,这个世界才如此的奇妙与美丽。你喜欢昆虫吗,你了解昆虫的哪些知识,请与同学们作交流。

2、播放有关昆虫的图片,请同学们感受昆虫世界的神奇。蝴蝶、蜜蜂、蜘蛛、蚂蚁、苍蝇……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蜜蜂的了解。

4、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在此老师作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自学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与方法

1、课文的辽里行间充满对蜜蜂的爱。

2、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

3、你从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受到了什么启发?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佳句,那么,读完课文,你作了哪些整理,作了哪些积累?

三、合作读课文,再独立完成以上作业,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最后我们再统一组织汇报

1、课文里的哪些语句可以突出“我”对蜜蜂的喜爱?

“在我被刺的同时,有20只蜜蜂受到了损伤。”

“我想,它们飞得这样低,怎么可以眺望到遥远的`家园呢?”

“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2、主要讲的是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给20只蜜蜂的背上涂上了白色,结果有17只蜜蜂准确地飞回了家的故事。

3、写一写,再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热爱大自然、爱护昆虫,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待客观事物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练习设计】

1、填空:

作者为了证明蜜蜂有没有( )的能力,在蜜蜂的背上做了( ),带到了( )外,结果,有17只蜜蜂( )。

2、从课文里我摘抄了一些能够表现我对蜜蜂的喜爱之情的句子。

3、学习了课文,我还要写一点学习体会,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打算。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习,感受荷花荷叶的美丽。

2根据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感受荷叶,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可是一个花卉大国,拥有成千上万种花卉,你都知道有哪些花你最喜欢哪一种(引出荷花)

还有喜欢荷花的吗的确,荷花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文章《荷花》。(板书课题)

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想看看荷花吗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一会儿在看荷花时,你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与身边的伙伴小声的交流,讨论。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荷花图片

交流观后感受:大家看得都入迷了,怎么样有什么感受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说得太好了,荷花的确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单看白荷花

充分诵读,自学探究,激活语感

叶圣陶爷爷看到的白荷花是怎样的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一定有了不少收获,不妨先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勾画出的最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品读,交流,领悟语感,积淀语感,丰富语感

谁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交流汇报(要点):

(1)荷叶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通过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多,绿,大圆,根据体会出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互评。

b体会比喻句的用法:你能给荷叶再打一个比方吗

(2)“冒”字句

a怎样长叫冒

b如果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c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3)“有的……有的……有的”句

a课件欣赏图中三种荷花姿态,要求学生在画面出现时配以书中相应的文字介绍,指导朗读,比赛。

b除了书上介绍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还会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用词来形容一下这不同姿态的荷花吧(板书:姿态美)

(4)荷花的魅力真令人陶醉,于是面对满池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早已应接不暇了,并发出了赞叹,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这位画家是谁你想对他说什么

(5)第四段

a学生汇报,交流,朗读,播放荷花录像,感受有风时荷花舞动的样子,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b翩翩起舞的荷花把蜻蜓和小鱼也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池中一朵荷花,蜻蜓小鱼会对你说什么呢

c又有什么小动物会来,他们又来对你说什么

感情升华,课外拓展

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为我们描绘出这么美的画卷,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其实,大自然鬼斧神工,不仅仅孕育出了荷花,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其他杰作吧!(播放课件)

你又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伟大的,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古人写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找一找,记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多绿大圆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九

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

人,虽为血肉之躯,却因有情而显得血肉丰满。儿童,更是人小情多,可称得上“情感的王子”。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阐述无不表明“情”乃文之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折射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文亦有情,“课文――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就是教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点燃、去传递、去深化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二、设计思路(以情为轴)

1、未成曲调先有情

儿童的情怀是一湾浅浅的河,无风不起浪,无物不扬波,外力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伊始,老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情感的酝酿有赖于“情境的创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入新课:

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眼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他的画面,音乐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令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介绍从古自今荷花就是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使学生产生对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很想看看荷花。此时,跟学生说:“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学生的视觉、听觉、想象、思维“多频道运作”,全身心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

2、心有灵犀一点通

语言的学习,是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学生的情感总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入情入境,进而一下子揪住学生的`心,这是进入课文的第一通道。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倾听《荷花》。听完后,荷花美景萦回于学生脑海,久久不能散去。这时,我没有让学生说脑海中的境象,只是轻轻地说:“嘘!不要声张,不要打破荷花池边的宁静,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留着,带着它一起去读读课文吧!“学生下子坠入了文中优美的画境当中,找到了与课文的共鸣通道。学生的心灵之门也随之打开,进入了荷花的世界,荷花美景也随之一点一点地展现。教学也随着情感层层递进。

如抓住“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让学生体会荷叶长得使劲和迅速。进而引导学生“:如果这句话让你来写你准备用什么字呢?”打开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思维空间,继而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思考想象“这满地的白荷花在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贴近荷花,产生荷花的情愫。接着让学生做动作朗读文中荷花的三种姿势,使学生感受自己就是荷花冒出开花,把荷花的动作、情感移植到自己身上,达成与荷花的融合,可谓与荷花“心有灵犀一点通”,举手投足均有情。

3、情之所至醉为荷

物我两忘是情感的最高境界,随着学生对荷花形象理解的深入、情感的交融,使学生“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随风舞蹈,与物交流。“蜻蜓飞来过,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适时扩展学生视野:“你还看到……你还听到……”宛若就是美若天仙的荷花仙子吸收着日月精华,品评着物语流声。醉了,醉了,班上成了荷花池,飘舞着满地的荷花。完全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学生走进了课文,领悟到荷花的神韵。

4、一言一语总关情。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无穷无尽的赞叹充塞于胸腔,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因此我让学生美读、做动作读。在第二自然段中还让学生诵读。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当学生醉为荷花的时候,让他说说“此时我最想……”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词汇的积累和内化,使学生的受到美的洗礼,全身心溢满了美的因子,从而达到了全面发展。

教学流程

(一)感受音乐,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出示画面,激情导入。

(二)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1、闭眼听录音想象。

2、带着脑中荷花美景自由读文、找出写荷花美的语句,品读谈感受。

(三)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1、品味荷叶美

2、品读荷花美

(1)荷花“冒”出美。

(2)荷花姿势美。

3、想象荷花美。

(四)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1、在情境中学生醉为荷花,展示各种姿势。

2、大胆想象,你变成了一朵荷花,小鱼会告诉你什么?小鸟会告诉你什么?你最想说什么?

(五)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1、醉在荷花池边你会发出什么感叹?

2、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什么?

(如用最好的画笔画下它,让它永远与我们相伴。又如用最美的语言写下来……)

水到渠成,不露痕迹的表明,摒弃以往归纳的生硬,不失时机地升华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心中充盈着美的情愫,让童真、童趣溢于言表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2、师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师出示课题:荷花。

师: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

二、初读课文,正音

1、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分小组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文章条理。

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

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

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

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

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

请生谈自己的看法。

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

(理解后读。)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

(生各抒已见。)

朗读第二节。

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背诵1、2、3节。

2、听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二课时

一、朗读1、2、3节

二、学习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一

《蚂蚁的救助》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群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以及作者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和词语,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是怎样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能奋力相助。学习这篇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 敬重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关爱。

这一课时教学中,成功的地方有:

1.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利用率高。

2.教材中的知识点抓得比较实,注重细节,如对标点符号的 处理,进行课堂小练笔等。

3.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4.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顺序,通过提纲携领式的问题直冲重点句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放生读得比较少,对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 不到位。

2.教师的 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

一张荷花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5分钟)

二、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

(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

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

出示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5分钟)

启发: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人也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15分钟)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三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四

本节课通过故事(刘邦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聚聚成字,最终导致霸王自杀。)导入新课-----蚂蚁的救助。接着处理生字和疑点词句,并且分组竞争,上台展示,评出最佳组。然后,分段落大意,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激发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反馈练习,及时解决当堂问题,达到现学现用,不留知识漏洞。

优点:

1,小组合作,上台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导入新颖,引人入胜。

缺点:

1,品读课文,讲解有点多,给学生空间少。

2,假如课的结尾,用爱的奉献的歌曲,渲染氛围会更好。

拓展延伸:

生命是可以相互感动的,爱是可以相互传播的。有时,只要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握住一份美好的情缘,跟可以牵出一份人世间的温馨!孩子们,小动物都知道,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难道我们人与人之间不更应该将爱心一个一个的传递下去,建立美好的家园吗?

三年级课文《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及反思 蚂蚁的救助课文内容篇十五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以及作者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和词语,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是怎样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能奋力相助。学习这篇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 敬重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关爱。

这一课时教学中,成功的 地方有:

1.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利用率高。

2.教材中的知识点抓得比较实,注重细节,如对标点符号的 处理,进行课堂小练笔等。

3.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4.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顺序,通过提纲携领式的问题直冲重点句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放生读得比较少,对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 不到位。

2.教师的 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