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清明节随想作文300字八篇(通用)

最新清明节随想作文300字八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3 07:37:46
最新清明节随想作文300字八篇(通用)
时间:2023-04-23 07:37:46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节随想篇一

清明节到了,我跟妈妈都会到外婆的坟前给外婆扫墓。

当我踏上那个不知名的小山头,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悠悠白云,感受着那拂过山头上青葱的小草的微风,我知道我的外婆在这里一定会开心。

外婆在我六岁的时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让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礼是怎么样的。老老的房子里,挂着一帘帘白白的帐子,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却安详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声大哭起来。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会起来了。我躲在母亲的身后,瞅着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能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记得小时候,外婆总爱背着我到处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来。沿路上,她不断跟人们打着招呼,还不忘捎上一句:“这是我孙子·”随即,便咧嘴笑了,满脸的皱纹也就“吃完饭,佛祖会保佑你的,会给你一块糖吃。”我信以为真,麻利地吃完饭后,真的在饭桌上发现了一块糖。那时的我,单纯地以为佛祖是一个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还说佛祖会关心每个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给走过这个小村、这间屋子前的乞丐,尽管会屡屡招来父母的数落与不满。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随后又马上爬起来。家里的人都以为没事,我也以为没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样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饭,像往常一样得到了一块糖,也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出去玩。当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见外婆安详地躺在那张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还拿着那个伴随她多年的扇子,我冲上前去,摇着她的手,以为她能像往常一样醒来,再陪我玩。但是,无论我怎么去摇外婆那只发冷的手,也摇不醒她。于是我放声大哭,哭声引来了父母亲,也引来了外婆的死讯。

清明节啊,清明节,总是让我们这么的思念亲人!

清明节随想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吟诵起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死去的`人们,他们带给我无限的怀念。

清明节又到了,我想到了许多,我想到了我们村的为学生们奉献生命的乔广老师,乔广老师是为了自己的学生牺牲的,因此乔广老师是伟大的。

乔广老师对教师这份工作非常的热爱,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去达拉湖游玩。有几个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诱惑,打起了水仗。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一个叫邓立法的同学却掉进了湖里,所有的人都被吓住了。当学校正在想办法救人时,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不会水的乔广老师却纵身一跃跳进了湖里,他把邓立法同学推到浅水处。而自己却向同事们、学生们,摆了摆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会儿,水面平静了。

这时的乔广老师年仅32岁,这是多么宝贵的年龄啊!

从乔广老师纵身一跃的那一瞬间,他想到了把悲剧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从他摇手谢世的十几秒内,他和自己的同事、亲人、学生永别了。

这时我想起了为我们付出的老师,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像乔广老师那样伟大的事迹。但是,是老师们用那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们这一棵棵幼苗,是她们像一缕缕阳光,对我们百般呵护,她们和乔广老师一样伟大,值得我们珍惜。

在这里我要代表汉林的父老乡亲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对乔广老师表示深深的怀念。

同学们记住我们家乡的英雄吧!他们的事迹影响我,也影响你。

文章以诗句开篇,富有文采。通过叙述家乡英雄乔广为救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向乔广乐于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动。就文章全篇而言语言通顺,条理清晰。

清明节随想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句,抒发了多少人对故去人的思绪与忧伤。

一到清明,天公便开始哭泣,望着窗外的情景,想起那淡淡的忧伤。记得,那是太奶奶去世的时候,就连远在外地上班的姑姑、姑父全都回来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趴在棺材上痛哭。直到几天后,我才知道,我太奶奶走了,永远的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我迟到的泪水奔涌而出,可太奶奶却已远去,不再回来!

一阵山风吹来,山上粉色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传来阵阵清香。清明在我心里,不单是一个节气,也不是一个仪式,而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是对生命的敬礼!

清明节不单有种种哀思,还有淡淡的童趣。

都说清明的春色非常浓稠,都说清明的内涵十分丰厚;清新的风放飞着淡淡的童趣,明亮的雨寄托着种种的哀思;清秀的山和明丽的水一起在这美丽的清明节之中。

在思念的天空,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还有爱的内涵;在快乐的童年,我明白了成长的过程还有幸福的含义。

清明的风,把生命的春暖秋寒燃成了岁月的澎湃的激情;清明的雨,把永远的唐诗宋词化成了清新的生命水墨!

清明节随想篇四

对于清明节,世人或许都认为他是悲伤的代名词,但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的确,清明节充满着悲伤的氛围,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尘的记忆,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视乎这一切都只能够用眼泪来宣泄。或许也因此,类成了人们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记忆。

但是泪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可往往人们认为清明诶是由无名的悲伤和萧瑟灌注而成的。也许他们是对的,清明之类是悲伤的。但是,回忆过往的痛苦记忆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对未来的勾画。

现在早已没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究竟是我太过敏感,还是人们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卖声依旧,游人笑语不绝。

人么视乎麻木了,没有感情的宣泄,没有对过往的追回,更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了。

清明节随想篇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啊,那一层薄薄的雾,那一阵绵绵的雨,确乎能引起我们的忧愁,确乎能让人倍感凄凉。

中国还是保存着清明扫墓的传统,人们恭恭敬敬地为自己的祖先呈上食物,恭恭敬敬地把墓边的垃圾清扫干净,我认为这是一种承诺一种对祖先的承诺,在死去的祖先面前,承诺自己多行善,不行恶,承诺自己当助人为乐!每一次的清扫坟墓,也是在清扫着我们的心,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

清明,意味着春将至。我现在还是忘不了革命先烈李大钊是在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的!同样是春日,为何在1927年却倍感凄凉?因为,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他是人民骄傲,他视死如归和坚守党的秘密的精神让我们钦佩!这样的伟大,怎能早早地逝去?这样的伟人,怎能早早地毫无怨言地被凶残的敌人残害致死?当大家准备劫狱时,是他说出了坚劲有力的“不”字,这样的伟人为何早已逝去?如果世界少了硝烟,如果世界充满和平与爱,就不会酿成这么多的悲剧!

第二天我醒来,雨停了,雾也渐渐地隐去了,遐想便慢慢离去……

清明节随想篇六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所以我们每年在这一天都要回老家扫墓。

为了迎接这天的`到来,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鸡蛋,杀好了鸡,准备好了行李。为什么要吃鸡蛋呢?我问了奶奶,奶奶说:在扫墓时,我们要将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壳丢在坟上,象征《脱壳》,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孙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吃鸡蛋就成了习俗。

在去扫墓的路上总有热闹的集市,大人们就会下车买鞭炮、冥钱、蜡烛、白酒、茶水。而我也会趁这时下车透透气,路边总会有各种美艳的鲜花。我也总会忍不住要摘花,我会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车上的时间是那么漫长,空气闷闷的;终于来到了老家的房子。我们会在这里休息30分钟,爷爷会上二楼看去年养的蜜蜂有没有乖乖听话,我和弟弟们总喜欢跟在爷爷后面凑热闹,弟弟被调皮的蜜蜂蜇了几个像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钟过去了,我们再次回到那个灼热的车里,开始了我们这次扫墓之旅。在这车里颠簸了半天,我们来到了老祖宗的坟前。一下车,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整个世界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就算天气再怎么恶劣我仍然不会放弃祭祖的。因为我知道他们对我们的贡献有多大,没有他们以前的努力奋斗,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来到山上,到处上满了杂草,爸爸和叔叔们负责除草,婶婶和奶奶负责搞好贡品,爷爷负责摆放好鞭炮,而我们小孩子就负责烧香。

一切都搞好了就开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给每个人,每人6根。每个人都对这祖宗喃喃自语,而我则要祖宗保佑我考试顺利。拜完后点炮了,爸爸叫我先带弟弟们回到车上,怕鞭炮打到我们。而他们则离得远远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声全没,我们还要等火都灭完了才走。

扫完墓时,天已经黑了。摘了几串香蕉我们就回家了。我们的扫墓之旅也完结了。回家的途中,因为一天的祭祖,我们都累了,在车上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清明节随想篇七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对素烛。以一种最安静的方式,将往昔的人与事,静静回忆。

一个已然走过世间的人,无论他的生前是平庸无闻的凡夫俗子,还是驰骋沙场的飒爽将军,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都无法摆脱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隐的命运。一位过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记住却无法时时地想起,因为生者有自己琐碎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中,对于死者的那一份记忆犹如一棵无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样的渺小。

然而,终于有了清明。

所有过往的人与事都在顷刻被点亮。在雨中细细地回想,品味。然后怀揣一叠祭纸,撑一把油伞,来到那早已生满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灭的火光中垂泪。也许,他们在生前也有过恩怨纠结,然而数十年之后,能在对方的墓碑前冒着小雨烧一叠祭纸,又有怎样的误会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的欢乐,没有中秋的温馨,甚至没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这样的节日,却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挚友情……没有一种情感是清明节不可以表达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却是最纯澈、最真挚的。因为一份对死者的爱是没有半点虚伪与造作的。

跟随着一些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去上坟,离坟而去之际总可以听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不知以后谁来给我上坟。”即使他儿孙满堂却依然会这样说。这句话并不代表他对现状的失望,这只是在人生渐渐衰亡之际感到的一种因时间流逝的沧桑,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感到生命本质的短暂与无助。

由此看来,清明又是一个让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坟之后,会深感生命的短暂,争时于世。但我几乎从每一个人坟场归来的脸上都看到了平静与安详,或许他们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开阔了许多。也许他们只有站在死者的坟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终会感到自己的愤怒与烦躁是多么地渺小,近乎于可笑。生命短暂不必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还是多留一些时间思考人生,回忆往事吧。

以前,我总不知这种伤感的节日为何在盎然春日里举行,在萧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里不是更适宜吗?后来,我才明白,在万物开始繁盛、草木欣欣向荣的春季去感受伤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闹中品味寂静,在辉煌时品味黯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对人生真正的清醒。

清明节随想篇八

天渐渐破晓,深蓝色的天空还嵌着几颗残星,一弯余月仍然依依不舍的钩在天上。风儿轻轻地吹着,叶儿轻轻地舞着。

远处,灰蒙蒙的山,绿茵茵的树。我欠起疲惫的身子,下床,为清明的高潮做着简单的准备。用水捋过脸颊,好清凉啊!把一夜的劳累带去,将一天的开怀带来。大家陆续起床,村子渐渐热闹起来了,可是少了些喜悦,唉!因为这是去看望去了另一个世界的亲人们的日子啊!

绿林中回荡着家人空泛的欢笑声,虽然是笑,可让人心碎。我默然、快步的走着,不久,到了外祖母的墓前,心中又浮现了她慈祥的面容,我又久久的沉浸美丽在回忆里,无法自拔,哥哥喊我了,我才回过神来。

大家做着简单,但又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拾柴火,把老人生前爱吃的点心供在墓前,除掉坟上的杂草,烧香、烧纸。我们常常到这儿来玩,对这儿再熟悉不过,可是现在,却倍感陌生,也许是因为今天的节气,也许是因为思念的折磨。

回忆像旋转的木马,在脑海里转不停,好美好美,可,心就这样美美的痛了。

下山了,忍着悲伤,忍着不舍。

心情坏了好了,一念之间的事,但爱她永远不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