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执政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让人民群众幸福起来。”面向未来,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我们信心十足、力量十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阅读与收藏,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现在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1
三年多前,新冠疫情突袭而至、来势汹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三年多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凸显抗疫“中国价值”、发挥抗疫“中国优势”、汇聚抗疫“中国力量”、升华抗疫“中国智慧”、铸就抗疫“中国精神”、展现抗疫“中国担当”。我们要从三年多抗疫斗争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历史进程。
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我们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经历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抗疫的结果。三年多抗疫斗争史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控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们党带领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前所未知的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对疫情防控作出重大部署,迅速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8天判定病原体,12天发布基因序列,16天研发成功检测试剂盒;我们发挥制度优势,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集中全国资源和力量支援湖北,4.26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我们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我们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与此同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在全国展开。我们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新冠疫情应急性超常规防控阶段取得重大战略性成果。
面对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我们党带领人民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取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积极成果。随着一些国家以“躺平”方式应对新冠疫情,新冠疫情开始全球大流行。从2020年4月底开始,我国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病毒频繁变异,全球疫情反反复复,我们先后经历了原始株和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疫情。我们不断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立足全局、着眼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应对外部风险传导冲击。我国经济在世界各国中率先复苏,并顶住多轮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至2022年我国gdp年均增速达4.5%,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我们党带领人民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下降、疫苗接种率提升、疫情防控经验积累、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应对能力增强,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2022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11月11日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到12月7日发布新十条措施,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如果从发布新十条措施算起,全国用不到2个月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作为人口超过14亿、发展不平衡的大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较为平稳地度过感染和重症高峰,较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这是十分了不起的,充分说明我们采取的抗疫举措科学有效,充分说明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完全正确。
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
三年多抗疫斗争极不平凡,为新时代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作了生动注解,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之际,以科学态度正确看待我们党带领人民共同书写的抗疫斗争史,既是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的内在要求,也是尊重历史的应有之义。
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坚持人民立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立场不同,看待历史的角度就不同、对历史的评价就不同。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就会看见什么样的历史。是站在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决定着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人民立场,而不能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甚至站在一些西方政客的立场上。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人民立场,我们才能看得清楚透彻,把个人冷暖与人民安危统一起来,防止因为每个人的具体利益不同而在认识上出现偏差。抗疫三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充分彰显;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各种困难,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抗疫斗争是一切依靠人民的生动体现。这是中国抗疫的真实图景,是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一些西方政客为打压遏制中国,把疫情防控政治化、工具化,大肆抹黑中国疫情防控,企图影响甚至主导中国抗疫叙事。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中国疫情防控怎么做都是错。坚韧奉献、守望相助的中国人民是抗疫斗争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创造者。我们必须从人民立场出发,尊重和捍卫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抗疫斗争史。
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掌握全面观点。历史发展纷繁复杂,认识历史必须掌握全面的观点,不能片面地、零散地、孤立地看,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否则就会因缺乏整体意识而陷入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误区。新冠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抗疫斗争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坚持全面观点,不能只看一人一事、一时一地,更不能用个案代替整体、用局部代替全局。看成本要看综合成本,看成效要看总体成效,善于算大账总账长远账。三年多的抗疫斗争史,惊心动魄、艰苦卓绝。尽管付出诸多努力,仍然有一些同胞在疫情中不幸罹难,防控工作给一些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一些经营主体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从整体上看,正是坚持不懈的抗疫斗争让我国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三年多来我国社会安定有序,民生得到有力有效保障,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掌握全面观点,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三年多抗疫斗争史的全貌,深刻认识到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运用发展眼光。客观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历史总是在不断发展,看待发展着的历史必须运用发展眼光,不能僵化静止、刻舟求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三年多抗疫斗争,一个显著特点是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动态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到“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等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先后审议印发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优化调整的过程是综合考虑各种变化着的因素进行的动态选择,是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不断权衡利弊、趋利避害的主动选择,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落后于实际。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运用发展眼光,把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与客观条件的变化、时和势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不能用一个阶段的防控措施去否定另一个阶段的防控措施。正确运用发展眼光,我们就会深刻认识到,三年多来,我们党始终秉持科学精神,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深化对疫情防控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根据变化着的实际因时因势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做到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国在各个阶段的疫情防控,充分体现历史主动精神和科学精神,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检验、人民检验。
正确看待三年多抗疫斗争史要使用比较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知高下。比较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的一种基本思维方法,马克思称之为理解现象的“钥匙”。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对各国来说都是一次大考,是对各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检验。三年多抗疫的“中国答卷”成绩如何,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就会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城市人口密度普遍偏高,人员流动频繁,人均医护人员、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和重症救治资源数量均远低于发达国家,疫情防控面临的困难与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更多更大。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中国抗疫斗争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从疫情防控方面看,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仅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全世界与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死亡人数就高达近1500万人。美国作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截至2022年3月22日,死亡病例超过97万例,而中国新冠病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从经济发展方面看,2020—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年均4.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高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1.7%、1.1%和-0.4%的水平。只要比较一下各国在疫情防控中的理念、政策、效果,比较一下各国的新冠病亡率、经济复苏情况,就能对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有更加真实的认识,对一些西方政客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攻击抹黑有更加客观的判断。
三年多抗疫斗争带来深刻历史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人类所经历的苦难历史,能否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踏板和台阶,关键要看我们能否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三年多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累了重要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这些来之不易的经验和启示,揭示了中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的成功密码,也照亮了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深刻启示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应对非常之事,彰显非常之能。大疫就是一场大考。在这场大考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敢的历史担当,在关键时刻、重大节点及时作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同舟共济,顶住了一波又一波疫情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抗疫斗争充分证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的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加试题”“遭遇战”还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人民具有磅礴力量,深刻启示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打不垮、压不倒,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在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14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与病毒苦战鏖战,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科研人员奋力攻关,社区工作者坚守防控一线,快递员冒疫奔忙,志愿者无私奉献……亿万中国人民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迸发出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新的境界。三年多来,疫情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弦,同时也锤炼着每个人的精神,磨砺着每个人的意志。抗疫斗争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再次见证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有这样伟大的中国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
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中国发展具有战略优势,深刻启示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与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战略优势是分不开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建立的完整产业体系、形成的强大科技实力、储备的丰富医疗资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我们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国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为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巨大优势。这些战略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是我们牢牢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的深厚基础和有力保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中不断塑造我们的战略优势、发挥我们的战略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抗疫斗争充分证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深刻启示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新冠疫情告诫世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在抗疫斗争中,中国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全球抗疫: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积极推进国际抗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最早承诺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中国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还以自身开放合作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作出重要贡献,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全球抗疫作出重大贡献。反观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其自私自利、甩锅推责、颠倒是非、霸道强权的做法,不仅对本国和本国人民造成伤害,而且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伤害。大道不孤,天下一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高度认同和积极支持。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也呼吁更多国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共同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历史昭示真理,历史启迪未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三年多抗疫斗争,彪炳人类抗疫史册。我们要从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抗疫斗争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慎终如始,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经过抗击新冠疫情伟大实践的洗礼,必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为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考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新时代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确保全体中国人民有最可靠的主心骨,从而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都要以“风吹浪打不动摇”的坚毅、“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同时,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使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决定性步伐,推动我国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为人民、国家、民族利益而斗争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风骨。从发展历程看,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只有继承弘扬伟大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一场场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要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不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辉煌。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戴木才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原标题:戴木才: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论基础。
作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将思辨的理论牢牢根植于社会现实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规律,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的理论,是人民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改变世界”,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正是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党拥有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是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毛泽东曾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历史自信牢牢掌握历史主动,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构建成经得起实践、历史、人民检验的理论。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才能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发挥创造精神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在紧跟时代步伐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满足人民需要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理论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蓬勃发展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
(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4
原标题:人民至上(主题)
——中国抗疫的制胜密码(副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内容,进一步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新境界,也进一步诠释了中国抗疫的制胜密码。
站稳人民立场。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年多来,面对复杂多变、艰巨繁重的抗疫斗争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每到关键时刻都作出重要指示,明确疫情防控的战略思想、指导方针和重大举措,坚决不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贯穿因时因势科学防控的战略决策,始终贯穿坚持就是胜利的必胜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经济增长保持在年均4.5%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总额突破40万亿元大关,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
把握人民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握人民愿望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病死率类推,我国防控措施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病亡。除此之外,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也从2019年的77.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2022年我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再创历史新低,处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尊重人民创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三年多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14亿多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投身科学攻关、疾病治疗、疫情防控、后勤保障、舆论宣传以及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集中人民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问题意识,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三年多来,每一项抗疫措施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14亿多中国人民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克服政策调整过程中的短期阵痛,始终自觉遵守防控规定,主动做好个人防护,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配合政府统筹调度,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人民防线。人民至上是中国抗疫制胜的密码,也是重要思想指引和理念支撑,必将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提供明确的价值指向。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树牢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出来,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和源泉,在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上就一定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让人民满意的成就和业绩,就一定能够共享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与高品质、高层次、高质量的新时代美好生活。
(吴星辰,作者系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3年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心得体会500字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然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伟大复兴注入文化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指南。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饱含着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发展要求,为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指明了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指南和遵循。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保障。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保障。
坚定人民立场,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必须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围绕服务人民的核心要求,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自身发展的价值取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人民的思想道德、精神境界、文化修养。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效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立足点。
坚定文化自信,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精神状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顺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需要坚定“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一种健康昂扬的精神状态。我们应以这样的精神状态,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对此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进一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此,我们要在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构筑道德文明新高地,在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中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坚持“两创”方针,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路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创”方针,以深厚的文化自信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作者:邱春林,系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