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设计理念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引人课题,然后根据数轴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并能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的连贯性,并体验数学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难点两负分数比较大小
一、创设情景一天数学王国中的-3和-5吵架了,-3说:我实际上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哥哥,应该尊敬我。-5说:我的绝对值比你大,你叫我哥才对。
他们吵的不可开交,想找个人评理,你能帮他们评评么?
第 1 页 画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下列数-3.5,3,-2,0,1.5,-(1)你能说出数轴上点的特点么?(2)用把上面的数连接起来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故事,提高学生的兴趣。
复习数轴并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让学生温固而知新
第 2 页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生:六个面的面积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师: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1、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明学生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2、圆柱的表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师生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3、反馈练习。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三、
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赵瑞敏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联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折扣》出示课题折扣这个词同学们对于这个词也许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同学们肯定听过,那就是打折 生;听过。
1.理解“打几折”的含义
师:你说得非常好打几折就表示百分之几十,也就是十分之几。2练习
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师:出示对折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对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运用折扣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
2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板书;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题: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3)
三、
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我们打开课本97页,做一做,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师: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苏桥中心校
赵瑞敏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联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折扣》出示课题折扣这个词同学们对于这个词也许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同学们肯定听过,那就是打折 生;听过。
1.理解“打几折”的含义
同学们看一看打折后的价钱便宜了还是贵了。生:便宜了
师:那么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生:百分之七十
师:你说得非常好打几折就表示百分之几十,也就是十分之几。2练习
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师:出示对折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对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运用折扣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1)
2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板书;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题: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3)
指名读题 ①说一说九折的含义。
②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 指名扮演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我们打开课本97页,做一做,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师: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师:第二件商品是书包,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师:第三件商品是一套书,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页练习第1题的图片,师:(1)打折后,每种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 生 :买4个1.5元的。生:买6个1元的。生:买2个3元的。
生:买2个1.5元的和1个3元的。2出示101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少钱?怎样计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师:第三件商品是一套书,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页练习第1题的图片,师:(1)打折后,每种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 生 :买4个1.5元的。生:买6个1元的。生:买2个3元的。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折扣”的含义,体会以及折扣和分数、百分数的关系,加深对百分数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了解“打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联系“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知识,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与策略的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数学和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在理解“折扣”意义的基础上,懂得求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数量关系是相同的,并能正确计算。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折扣》出示课题折扣这个词同学们对于这个词也许很陌生,但是它的另一个名字同学们肯定听过,那就是打折 生;听过。
1.理解“打几折”的含义
同学们看一看打折后的价钱便宜了还是贵了。生:便宜了
师:那么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生:百分之七十
师:你说得非常好打几折就表示百分之几十,也就是十分之几。2练习
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八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师:出示对折的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对折就是五折也就是百分之五十。3运用折扣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1)
2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学生板演)板书;180*80%=153(2)
出示例4的第(2)题: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3)
指名读题 ①说一说九折的含义。
②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也就是求什么? 指名扮演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我们打开课本97页,做一做,同学们先独立完成。学生汇报,师:第一件商品是什么?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52元,用80×65%=52(元)
师:第二件商品是书包,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73.5元,用105×70%=7305(元)
师:第三件商品是一套书,原价多少钱?打折后多少钱?怎样计算? 生:30.8元,用35×88%=30.8(元)
1出示101页练习第1题的图片,师:(1)打折后,每种面包多少元?(指名回答)
(2)晚8:00以后,玲玲拿了3元钱去买面包,她可以怎样买? 生 :买4个1.5元的。生:买6个1元的。生:买2个3元的。
生:买2个1.5元的和1个3元的。2出示101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
折扣 八五折180×85%=153(元)
九折160×(1-90%)=160*10%=16(元)答比原价便宜了16元。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不错,合唱、舞蹈、小品、乐器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可以从这四类节目中选出两个,我们怎么决定出哪两个节目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老师想让大家投票来决定,下面老师请每组讨论出两个节目,等会投票。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哪两个节目的票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来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正字法,下面组长就把讨论结果在黑板上按“正”字的书写顺序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请大家整理好每种节目的票数,再填到统计表中,我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下面请小组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一个格子不表示1票,而把它表示成两票刚好用4个半格子。
师:大家觉得他的方法可行吗?没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格子表示2票。请大家分别在条形统计图上用这种方法表示出每种节目的票数。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画一画。
师:一个格子表示几票要根据统计表中数量最多的项目和每竖行总共的格子数来确定。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生:xx的票最多,xx的票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票?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大家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三、联系生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我们的统计知识,比如跟跟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回来,我们可以统计买的什么种类的商品最多;老师在班上要统计哪一组的五角星最多,哪一组的表现最优秀等等。回家后大家继续找一找能够用到统计的例子,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四、描述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节目很多,可是出2个节目,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节目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个节目。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出哪2个节目。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五、体会与反思。
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出节目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节目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出什么节目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1、例2(8-9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师:谁愿意汇报?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生2:同样多。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 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
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还想和哪些同学成为好朋友(要说出位置先同桌说,在指明说)2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从左往右数,请第一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第二组同学点点头…… 同桌互说从前往后数,你排在第几? 说出你的前后左右同学的位置 开展”猜猜我的好朋友是谁的游戏 三、活动 1设计新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当一回小老师,给新来的同学安排座位.2找住址 这幢漂亮的新楼房分两单元,数一数一共有几楼? 老师要选几位小朋友到解放军叔叔家慰问(地址一单元3楼右室)谁愿意到王爷爷家做好事啊(地址一单元2楼左室)谁愿意把这封信送给音乐老师?(地址二单元4楼左室)3找电影院座位 星期天乐乐去看电影他买了一张2排3号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乐乐发现有”单号门””双号 门”小朋友你知道吗?小组讨论怎样帮助他。4模拟影院 把教室作为影院让一学生带大家从前往后数共几排.分组讨论座位上的号码是怎样排的(从中间开始左边是双号右边是单号,中间号码小两边号码大。)学生排队进场找座位,鼓励互相帮助。互相检查是否坐对了指名说自己的座位号其他同学检查。(播放动画片片段)结束语电影看完了,我们的课也结束了。
第一单元反思: 本单元主要有位子和100以内的退位减法组成。10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基本已掌握了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的计算,但在熟练程度上还有待于提高,下一阶段继续加强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连加连减的算式。在位置这块内容上,学生掌握的不是很理想。左右时常要弄错。对于排队问题,学生失分率教高,只要原因是学生对纯文字的题目,在理解上有一定困难。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案例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七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1(1)、师出示图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画面,你们看到了什
第 1 页 么?(左边有4个小朋友在捉蝴蝶,右边有两个小朋友在捉虫子)
(2)、师:你还发现了什么?(大括号,问号)
(4)、师: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就应该把这两部分的小朋友怎么样?(合起来)
(5)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刚才那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指名几个学生说。同桌互说。全班齐说。
指名学生说说4、2、6分别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列?
2(1)、出示图2,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说说这幅图画了什么?
第 2 页(2)、你能想到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7个向日葵,摘下了3个,还剩几个?)
(4)、这个数学问题,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把算式写在纸上,写得快的小朋友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并说说你的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三、巩固新知,拓展深化。1、p47做一做
(2)用手势表示1:6-3=3 2: 3+3=6 为什么?
2、小结:今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秋天的景色,也想到了很多数学问题,并且都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如果不知道,老师引导:我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有两类,有些是用加法计算的,有些是用减法计算,我们应该看清楚图画的意思来列算式。)
四、拓展练习:五、全课总结:
第 3 页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