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通用9篇)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5:39:24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通用9篇)
时间:2023-04-09 15:39:24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一

师:请小朋友们轻轻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丹顶鹤身体各部分的颜色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画)

师:你画好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听!

生: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脖子和翅膀尖儿是黑的,它的头顶是鲜红鲜红的

师:说得不错。丹顶鹤的色彩是很美的。(指板书)

师:我们照着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来画一只丹顶鹤,好不好?(学生动笔画,教师巡视、观察)

师:哪位画好的,给我们展示一下,并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画的这只丹顶鹤

生:这是我画的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它一身洁白的羽毛,它的脖子和翅膀边儿是黑的,头顶上是鲜红鲜红的

师:真美,你们也是这样画的吗?(回答:是)

师:通过小朋友的画,我们对这一段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了,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地来读一读课文吧!

通过引导学生作画,促进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到底美丽在哪儿”?看看我们的画吧!另外所有的画画展示出来,那学生从那份成就感中体会到快乐,再来读,也读得快乐了。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二

课文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丹顶鹤美丽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态,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顿生喜爱之心。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引起读者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在第一环节我铺设美丽的画面,在导入课文第一段时设置一幅群鹤飞翔图,首先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引发他们想了解丹顶鹤的兴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写丹顶鹤美丽的句子;第三段内容及资料都设计了天空的背景,不断激起学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顶鹤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你从哪些词语知道丹顶鹤的颜色美?让学生合作交流,圈圈画画。又如在教学第三节时,在朗读后让学生边读边想:哪些词语使你感受到丹顶鹤的美丽?通过交流,理清了这一重点段的层次,给接下来的背诵作好了铺垫。同时也通过动作来感受丹顶鹤的形体美和姿态美。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加深对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理解。

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产生对丹顶鹤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所要传达给人的感受有了比较深刻的体悟。

最后,根据课文内容给纸上的丹顶鹤涂上颜色,加深了对丹顶鹤颜色美的印象。

整节课我注重朗读和感悟。组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以读为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感悟,使学生读的形式多,读的时间长,读的效果好,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我想:在今后的课堂管理中我还应多下工夫,争取把课上好,学生能学好。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三

语文教学强烈地呼唤着学生情感的回归。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因此,教师更应该善于用形象、直观的表现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形象的鲜明性,进而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达到发展学生语言的最终目的。《美丽的丹顶鹤》是一篇充满着美的课文,文章的语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顶鹤很美,就连课文中一幅幅插图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也紧紧围绕着一个“美”字来展开,鼓励学生发现美、品味美、体验美、升华美。

“教育不是简单的告诉。”因此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文品句过程中,陶冶高雅的审美情操。我在熟读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美的句子。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后,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儿美。精读第二自然段时重点让学生通过读发现丹顶鹤的颜色之美,着重品味“鲜红鲜红”,并借助红宝石图片比较体会比喻的精当。在预习中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的环节。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孩子们动手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自主走进文本探究文本。要想画出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就必须熟悉课文,才能体会到丹顶鹤的颜色的和谐美。而当学生给丹顶鹤涂上颜色时,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顶鹤不仅跃然纸上,更渗透进孩子们的内心。通过对画画的介绍,把文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言语。

教学中采用了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读书环节,意在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懂文本,从而感悟语言文学的魅力,受到高雅情操的熏陶。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抓住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用做动作与画面相结合的方法理解“引吭高歌”与 “展翅飞翔”,接着利用多媒体播放丹顶鹤的动作和姿态感知丹顶鹤的高雅;然后出示一组丹顶鹤活动的画面拓展说话“丹顶鹤不论 ,还是 ,都显得那么高雅”。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对于“丹顶鹤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的理解学生借助丹顶鹤静立图,教师在白板上圈画出相应部位,朗读时突出“长”。阅读中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出丹顶鹤的形象美、姿态美。

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氛围,营造浓郁的情感世界,在动情的音乐声中,在惟妙惟肖的图画视觉中,在入情入境地朗诵声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美丽的。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四

《美丽的丹顶鹤》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以及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徒习性。课文即将丹顶鹤写的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又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渗透于丹顶鹤的描绘介绍之中,有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上完这一课,教学效果很好,自己较为满意。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促使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执教这一课时,我立足文本,紧扣题眼,围绕学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丹顶鹤美在哪儿?”引领学生学习。先让学生通读全文,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圈圈画画。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段阅读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顶鹤颜色美的过程中,还是在感悟丹顶鹤形态美、姿态美的过程中,总是让学生在先思考的基础上,再组织他们与文本对话交流。

二、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出示与文本语言相吻合的图片,如显示丹顶鹤羽毛黑白分明的图片,丹顶鹤体形修长-----丹顶鹤的生活视频以及文本中重点词语、句子的突现,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在饶有趣味中细读文本。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在品味语言的精妙时,我还运用了传统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学资源----插图,先让学生在图中找一找那些丹顶鹤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顶鹤正在“展翅飞翔”,然后让学生学着它们的动作做一做,谈一谈。显示在高昂的情绪中,不但感悟了文本传达的意思,而且独处了词语包含的意思,把这两句话读美了。学生在可感可触的情况下,静下心来细读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细细品味,体味到了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及运用之妙,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突破文本,回归生活

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学的资源。如我以“无忧无虑”为切入点,围绕教学目标,巧妙安排教学环节。当学生读了第四自然段后,我问学生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丹顶鹤的生活怎样?引出“无忧无虑”,然后让学生观赏丹顶鹤的生活视频,其中每一组画面旁我都标上名称,如“悠闲散步”“追逐嬉戏”等。语言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些生动的画面与语言文字紧密结合,既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印象,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我们在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时,要引导学生运用。如在观看视频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丹顶鹤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这里,它们有的-----有的----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词语,并体现丰富的想象力。

语文课主要不是“学课文”,而应该是通过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学语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用语文的方式习得语文的知识、语文的能力、语文的习惯。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五

《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导入部分先听写词语,一是为了检测第一课时识字教学的效果,二是为了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接着开门见山,用图片及声音创设课文情境,和学生一起继续学习课文。

第一步,感悟丹顶鹤“外形美丽”的特点,先是引导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想象自己看到的丹顶鹤,感知丹顶鹤全身羽毛、脖子和翅膀边儿和头顶的不同颜色。接着,试着给补充习题上没有颜色的丹顶鹤图上颜色,发现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对照文本说清“哪一出颜色画得好?哪一处有问题?”然后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感受丹顶鹤外形的美丽。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第二步,感悟丹顶鹤“逗人喜爱”的特点。先是自由朗读,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写丹顶鹤高雅姿态的相对最难的一句话“丹顶鹤不论是在地上引吭高歌,还是在天上展翅飞翔,都显得那么高雅”。学生第一课时已通过看图初步理解了这句中难理解的词,所以第二课时重在激发学生感情朗读的兴趣,积累并拓展语言。让学生学一学丹顶鹤两个动作,发现最美丽的展示后理解“高雅”,带着动作读句子。展示丹顶鹤各种姿态,进行看图说话练习,进一步感受丹顶鹤的逗人喜爱。结合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回忆动画片中看到过的形象,理解“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们又叫它‘仙鹤’”。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到正是因为丹顶鹤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姿态高雅,传说它是神仙的旅伴,所以开头说“丹顶鹤很逗人喜爱。”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

第三步,感悟丹顶鹤的“无忧无虑”。先交流“第二故乡”的意思,介绍丹顶鹤的两个故乡,再展示丹顶鹤在第二故乡生活的情景,借助说话练习规范学生语言。最后思考“丹顶鹤为什么在第二故乡生活的这么幸福”?

拓展延伸部分先介绍丹顶鹤家族的现状,再欣赏《丹顶鹤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情感。最后积累美文《仙鹤》。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给丹顶鹤涂色和带着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比较感兴趣,但在思考“丹顶鹤为什么在第二故乡生活的这么幸福”时,思维的面太窄,只说到“黄海之滨的人们为它们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们不伤害它们”之类的。如果在教学前能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做好铺垫,也许就能拓宽学生表达的面了。如介绍丹顶鹤生存的环境、栖息地的破坏、气候干旱化趋势、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带来的污染、偷猎等等。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六

1、引导学生发现美。让学生去发现丹顶鹤的美。如:丹顶鹤到底美在哪里,在课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划出来,多读读。

2、鼓励学生说出美。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丹顶鹤的`美?把你画的句子说出来?

3、激发学生读出美。为了激发学生读出丹顶鹤的美,抓住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品析和体会,如“洁白”、“鲜红鲜红”、“引吭高歌”、“展翅飞翔”、“高雅”、“优美”等等,读好了重点词语后再让学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读,层层递进.并且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同桌对读、师生对读等,让学生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4、带领学生感受美。美的画面带给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现一幅幅洁白无瑕的丹顶鹤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起来。学生从直观的图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顶鹤的美。在学了丹顶鹤的颜色美之后,又带领学生体会了丹顶鹤的姿态美及形体美。在学习”引吭高歌”和”展翅飞翔”时,老师又出示了两副图,让学生感受到了丹顶鹤的高雅美。最后又在“答疑解惑”环节,通过讲述丹顶鹤和神仙的传说,让学生感受到了丹顶鹤的传说美。

当然,这堂课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

1、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指导学生朗读方法不灵活,缺乏简练、精确的语言。

2、在课文内容的理解上,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一节课的训练点自己感觉还不够,以后的教学中争取做到精讲精练。

3、在听取其他授课教师的课堂展示后,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急需加强,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自己像经过一次洗礼,在成长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获。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七

《美丽的丹顶鹤》描写了丹顶鹤的美丽外形,说明了它们每年到黄海之滨越冬的迁徙习性,渗透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全文共有4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冬天快到了,美丽的丹顶鹤从北方飞到南方,暗示丹顶鹤是一种候鸟。

第二、三自然段写丹顶鹤的外行美和姿态美。第四自然段讲丹顶鹤每年到我国黄海之滨过冬。课文语言优美,适合朗读。教学中,我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如教学“丹顶鹤的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时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丹顶鹤的特点一目了然。

第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具体描绘了丹顶鹤的美。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图文对照,认真读课文。透过重点词语“逗人喜爱”“引吭高歌”等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丹顶鹤的特点,同时也积累了学生的语言。

教学的第四自然段,我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学得主动、活动。

教学最后,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要爱护它们,“曾经有位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故事背景离他们太遥远,但情节使他们感动。低年级教学(语文)应以生字教学为重点,教学本课时,我觉得课文分析太细了,把学习生字的时间挤掉了不少。今后,低年级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生字的教学上。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八

《美丽的丹顶鹤》一文介绍了丹顶鹤的颜色美、体形美、姿态美。教学目标是:1、通过多读,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丹项鹤的美,初步培养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2、培养学生语感,能用“三五成群”说话。3、背诵重点段。

在学习这篇课文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我营造了一种师生平等、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下面我从语文新课程的三个维度来谈谈我这节课突出的地方。

让学生读书后给丹顶鹤涂色,模仿丹顶鹤的姿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师生对比读,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比较,并初步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及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理解了“三五成群”的意思后,指导造句,以及创设情境:有人捕杀丹顶鹤,你想对他说什么?这样就丰富了学生说话内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读自悟,给丹顶鹤涂色,体会颜色美,然后生生之间合作、探究体会丹顶鹤的体形美、姿态美。最后配动作朗读,以读悟美,以动悟美,然后师生合作背诵。通过人人动手、动脑、动口,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我向学生介绍全世界仅剩1200余只野生丹顶鹤,并且指出有人捕杀丹顶鹤,对这种行为,问学生该如何去劝止?并且以《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曲引出一个女大学生为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生命,来唤起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这样在指导学生学好和运用祖国文字的同时,达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和我的情绪都非常高涨,并且孩子们甜美的读书声、优美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之这一节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活动的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和成功的体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足之处,教学的内容过多,略显仓促。

美丽的丹顶鹤教案反思篇九

《美丽的丹顶鹤》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课题中“美丽”是题眼,课文抓住“美丽”,主要写了丹顶鹤的颜色美、形体美和姿态美,这也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如何有效的运用文本资源,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美丽的丹顶鹤,感受丹顶鹤的美丽,从而激起学生对丹顶鹤的喜爱,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呢?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丹顶鹤的颜色美。我预设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丹顶鹤的样子,让学生对丹顶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图文对照了解丹顶鹤颜色搭配是那么的协调,那么美,接下来请学生给丹顶鹤涂颜色,最后通过朗读来感受丹顶鹤颜色的美。经过这样一个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丹顶鹤的美丽就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实际的教学中,“涂颜色”这一过程用的时间太长,导致在品读丹顶鹤颜色美时不到位,个性化朗读很少。

一、涂颜色的环节要不要?不要,可以省出很多时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品味语言;要,通过涂颜色,学生对丹顶鹤各部分的颜色会有更清楚、更具体的印象,为感受丹顶鹤颜色美做一个感性铺垫,而且这也是课后的一个练习。如果从教师的角度从发,省去这一环节,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挤出时间去完成更精彩的设计,课也显得更语文些;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很少能亲眼见到丹顶鹤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会让丹顶鹤那美丽的外形印在脑海中,为品读课文打下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观察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做个熏陶。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觉得这个设计可以保留。

二、怎样完成涂颜色的环节?图画的太大,一个学生上来涂色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可以这样改进:图画小一些;或几个学生合作,分别在不同的部位涂色;或师生共同完成。

第二环节: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丹顶鹤的形体美和姿态美。我预设以“丹顶鹤很逗人喜爱”为切入口,抓住“逗人喜爱”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去发现丹顶鹤逗你喜爱的地方,接下来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观察课文插图,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的意思,朗读品味丹顶鹤的姿态美,然后出示一组丹顶鹤其他姿态的图片(翩翩起舞、追逐嬉戏、悠闲散步、寻找食物),在感受丹顶鹤那优美的姿态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学生对丹顶鹤的各种姿态有了美的感受之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来赞美丹顶鹤(不论……还是……都显得)。图片的欣赏,文本语言的品读,以及内化文本的语言形式来赞美丹顶鹤,都是为了让学生对丹顶鹤的姿态美有深刻的感受,为“高雅”一词的理解做个感性的铺垫。因为“高雅”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用语言来表述实在太难了,只能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来感受。

预设的目标基本完成。在出示丹顶鹤的其他姿态时,课件显示很不清楚,画面的美感没能出来,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丹顶鹤的其他姿态来弥补课件的不足。

一、学生对“引吭高歌”、“展翅飞翔”理解很准确,也很到位。在指导理解这两个词时,我主要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这两种姿态的丹顶鹤,然后做做动作,最后再说词语的意思就不难了。这种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也是课标中对低年段阅读的要求。“高雅”一次的处理我也较满意,效果也不错。

二、当处理意外情况时,教师可不必过分强调,避免给学生负面的心理暗示。当课件显示不清楚时,我一连说了几次课件不清楚请大家原谅。原来活跃的气氛一下子冷了许多。

三、引导学生想象,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作为想象的依托。

当课件看不清楚时,我让学生想象丹顶鹤在干什么,学生不知道说什么,于是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个情境:在碧绿的草地上,在轻轻的小河边,在洁白的雪地里,在黄昏的晚霞里……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

第三个环节:了解丹顶鹤在黄海之滨过冬的情况,理解“第二故乡“、”无忧无虑“等词语,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因为时间的关系,“无忧无虑”一处的处理被淡化了。

课堂结构的安排,时间的划分要合理。

一、关于备课。我们通常会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课标,而忽视备学生。上完课以后,把不成功的因素大多归在学生身上。其实教师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当课堂上学生的答案与我们的预设不一样时,我们事先有没有考虑到?考虑到了,能拿出几种预案来?如果我们能像老班许梅老师讲的那样,备三份预案,一份自己预想并且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份是高于预想的,一份是低于预想的。有了这样充分地预设,我想不管课堂学生如何变化,我们都能挥洒自如。

二、关于“关注”。就像我们的导师王仁元讲的,上课之前,教师一直在备课,心里装的都是课,一旦走进课堂,心中便没有了教案,教师的眼里和心里就只有学生,教师要专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用心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获得精彩的生成。

三、关于成长。成长是一个恒久不变的话题。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自己,教学相长是每一个教师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想教师的成长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努力:(一)学习。包括读书、听课等。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而薄发。(二)实践。我们要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积极争取上公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参加教改实验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增加了自身的压力,而且会获得更多的指导、批评、建议,得到更多的锤炼机会。(三)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以让我们总结实践,升华经验;反思可以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快乐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会使我们感到温馨,对学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尝幸福。反思可以使我们摆脱匠气,增长悟性,使我们的教学常教常新。(四)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看文章、听讲座、听课过程中闪现的思维火花,如果不写下来,很快就会忘掉。写文章还可以使人变得深刻,实践中的体会、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浅层的,写文章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过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